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筹学最大流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筹学最大流问题范文1
关键词:Excel软件;物流运筹学;线性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物流学是20世纪5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全面融合了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内容,揭示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提供模型,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对手的方法。
运筹学是在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运输问题、设备更新、中心选址等活动中广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中所涉及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运筹学和物流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都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一开始,两者就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发展。与物流学科联系最为紧密的理论有系统论、运筹学、经济管理等。运筹学作为物流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作用就是提供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的技术和工具,是系统理论在物流中应用的具体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转向快速恢复工业和发展经济,而运筹学此时正转向经济活动的研究,因此极大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并由此进入了各个行业和部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如规划论、排队论、库存论等。但战后的物流并没有像运筹学那样引起人们的关注,直至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等的改变,物流才得以为管理界所关注。因此,相比运筹学的发展,物流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不过,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却随着物流学科的不断成熟而日益广泛,并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物流运筹学。
物流运筹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运用、筹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提出,通过数学的分析与运算,做出综合的合理安排,以便经济、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物流运筹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涉及运输与配送管理、车辆管理、物料的仓储管理、需求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及应用等。
1 引入Excel软件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管理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数据支撑,根据物流管理问题产生的背景来看,存在运输问题、指派问题、排队问题,库存论等,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需要去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模型来进行求解,一般来说,以上模型的建立都是从线性规划模型中演变出来的,都是以线性规划模型为中心来进行派生,而使用Excel的规划求解的选项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Excel强大的表格计算功能,能在工作表中直观的体现出公式,并且提供一些特殊的函数和公式,使物流管理者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并且还具有自动重复计算的功能。当物流模型建立后,只需修改单元格中的数值,工作表中所有键入了与此单元格有关的公式就会被重新计算,并在相应单元格中显示出新的计算结果,这就使得决策者可以在模型中一边对代表特定参数单元格中的数值进行修改,一边观察各种变量的数值变化情况,十分直观。并使管理决策者了解并掌握复杂的运筹学模型,从而为解决实际的物流问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 物流管理问题建模的一般步骤
2.1 定义企业问题和收集相关数据
针对物流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物流管理决策者有必要在一线的物流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物流问题的收集,而且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汇总,并对一些数据进行遴选和再加工,使其符合客观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2 构建模型(一般为数学模型)来展示问题
将理论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用模型或者抽象化的表述,是物流管理问题解决方案的必要组成部分,如表达一些函数公式等以及图形、表格、结构图等模型,根据实际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一些常见的物流管理问题的基础。物流模型的建立应符合实际的需要,切忌为了建模而建模,最后得出的模型要有理论依据,并能运用到实际当中。
2.3 根据设计好的物流管理问题开发出合适的计算机程序
设计科学合理的物流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使得通过数学方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这些过程往往用计算机来进行完成。因为计算过于繁复,在某些情况下,物流决策者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这要求管理者具有很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而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Excel的插件(Solver)来进行模型的求解,使其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化和明晰化,使管理者能够很好地看出其中的最优决策和最优方法,从而明白易懂。
2.4 测试模型,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正
在物流模型的求解过程中,管理决策者需要对其模型进行仔细的检验和测试以保证它对实际问题进行了准确而充分的表述。所有相关的因素和相互关系是否被精确地编制到模型中,模型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等等,也就是考察模型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二次加工有的时候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修正模型,使其能够根据客观的实际需要变化而变化,才能称得上一个好模型。
2.5 利用模型分析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
当进行完模型的求解后,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计算的数据值进行汇总,并得出数据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结合客观的实际来做出最优决策,将相关建议与测试反馈给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3 基于Excel求解物流运筹学问题探究
3.1 问题的提出
目前,运筹学在物流管理领域中应用也是十分普遍的,并且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是总结的一些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较多的3个方面。
(1)数学规划论
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具体来说,线性规划可以解决物资调运、配送和人员的分配等问题;整数规划可以求解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人数、机器设备台数和选址等问题;动态规划可以解决最优路径的问题、资源分配、物流调度等问题。
(2)存贮论
存贮论又称作库存论,主要是研究物资库存策略的理论,即确定合理的库存量、补货频率和一次补货量。常见的库存控制模型包括确定型的和随机型的储存模型,其中确定型的又包括不允许缺货、一次性补货、连续补货、一次性补货;允许缺货、连续补货;随机型的存储模型又分为离散型等模型。
(3)图(网络)论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论广泛的应用于解决工程系统和管理问题,人们将复杂的问题用图与网络进行描述简化后再求解,最明显的应用就是运输问题、物流节点间的物资调运和车辆调度时运输路线的选择问题、配送中心的送货问题、逆向物流中产品的回收问题等。通过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等知识,可以求得运输所需时间最少或者运输路线最短或费用最省的路线。
3.2 案例分析与研究
鉴于篇幅所限,在这里仅研究有关运输问题和网络规划等方面来进行举例。
(1)运输问题
运输问题属于线性规划的范畴,之所以被称为运输问题,主要是因为它的许多应用都涉及确定如何最优的方案运输货物,如何确定合理的运输线路来达到运输成本最小化。
Q公司是一家生产食品罐头的公司,它收购新鲜蔬菜并在食品罐头厂加工成罐头,然后再把这些罐头食品分销到各地,根据以下的数据,建立模型,设计出最优的运输计划,以使总成本最小。
采用Excel 软件进行计算的步骤:
第一步:定义问题与单元格,首先确定为运输问题,然后定义单元格。
第二步:输入模型部分(包括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1)确定每个决策变量所对应的单元格的位置。
2)选择某一单元格内输入目标函数的公式。
3)选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计算每个约束条件左边的值。
4)选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计算每个约束条件右边的值。
第三步:求最优解。
1)安装“规划求解”工具。在“当前加载宏”的复选框中选中“规划求解”, 单击“确定”按钮后返回, Excel“工具”菜单中就出现“规划求解”选项。
2)选择“工具”菜单。
3)选择“规划求解”选项。
4)在“规划求解参数”中设置参数,选择“最小值”,再输入“约束条件”。
5)“选项”中选择“线性规划”和“假定非负”,单击“求解”。
6)选择“保存”。
由图1中计算结果可知,最优的配送方案应该是:从1工厂配送20个单位和55个单位的产品分别给B和D仓库;从2工厂配送80个单位和45个单位的产品分别给A和B仓库;从3工厂配送70个单位和30个单位的产品分别给C和D仓库。该方案所需总运输成本最小, 最小值为152 535美元。
(2)网络最优化问题
网络在各种实际问题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交通、电子和通讯网络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规划也广泛的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运输问题,物流节点的货物的调运以及逆向物流的回收,合理运输线路的确定以及合理的运输量的确定。网络优化包括最小决策树、最大流,最短路,最小费用最大流等问题。
X配送公司有两个工厂生产产品,这些产品需要运到两个仓库里。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信息,并根据以下信息设计出合理的配送计划,使得总成本最小。
在计算网络问题时,要坚持一种思想,那就是计算每个节点产生的净流量(流出量减去流入量)。
由图2中计算结果可知,最优产品配送方案应该是:从F1配送30单位和50单位的物资到W1和DC;从F2配送30单位和40单位的物资到DC和W2;配送中心DC配送30和50单位的物资到W1和W2,该方案所需总运输成本最小,最小值为110 000美元。
通过以上两个物流管理方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Excel在物流运筹学的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建立数学的模型,运用规划求解的选项,添加约束条件和必要的条件,最后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但其基本的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线性规划的最优化思想,它是解决所有物流运筹学问题的主线。但必须看到该软件的局限性,那就是当模型存在有多个最优解时,Excel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结果。
参考文献:
[1] 唐永洪. 基于物流运筹学的运输优化决策问题解决方案[J]. 物流技术,2008,27(9):84—86.
[2] 李艳. 利用运筹学模型在物流企业中解决实际问题[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95—98.
运筹学最大流问题范文2
【关键词】运筹学;交通运输管理;实际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运筹学作为一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学科,已经渗入到了很多领域上,尤其是在农业、工业和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在进行运筹学的教学中,虽然它属于软科学的中的一种,只是通过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但是由于它存在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在人们学习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运筹学是系统工程学和现代管理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个管理行业中,对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运筹学概论
运筹学又被称之为作业研究,是指以应用数学和形式科学的跨领域研究,利用像是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去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它经常用于解答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对于运筹学知识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的实分析、矩阵论等方法进行研究,以便挖掘更多的知识。
我们在运用运筹学在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时,一般都是采用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这四个方面入手,运用科学的理论来分析问题的实质,这样的处理方案,把复杂的问题瞬间简单化,从而方便人们的解决。所以正是由于,在解决问题是有着系统、全面的分析方法,我们才在各个方面,广泛的运用运筹学。而且在学习中,也有着许多专业和运筹学密不可分,例如应用数学、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都和运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古代,运筹学就开始运用在人们的社会中,但是当时却少一种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人们只能把运筹学通过一种思想传递的方式,在社会中进行运用和传播。当时人们对于运筹学的理解还比较片面,而且涉及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就是运用在战争中而对于运筹学的真正发展,那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那时候运筹学的思想主要是英国和美国提出并用于社会的发展当中,而真正引入我国的时候,是20世纪50年代末。对当时来说这些先进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下,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运筹体系,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运筹学的特点
对运筹学特点的分析,是运筹学发展、前进和开展新思想的唯一方法。目前我们归纳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2.1主要使用数学方法
运筹学在教学和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们对运筹学进行学习时我们不仅要求人们要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还要有着一定的数学基础。在对运筹学进行定义的时候,我们就把数学方案作为协助运筹学发展的一件工具。而且这门应用科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许多数学提供的信息和技巧,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2.2以优化思想为核心
运筹学主要就是以最简单的方法对实际科学,做出最优化的判断,以最优化的方法,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往往会使得人们在社会中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运筹学以这样的思想为核心,因此这就让运筹学形成了一门独特而又严谨的科学。
2.3多学科交叉
运筹学思想广泛解决不同学科领域的问题。解决实际中提出的决策问题,为决策者选择理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及方法。既提供量化因素,也进行定性分析,最终能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并收到实效。
2.4 应用性
我国在1956年曾用过“运用学”的名词,到1957年正式定名为运筹学。不管是最初仅应用在军事上,还是到最后应用到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运筹学都是扮演着“工具”的角色。运筹学既对各种经营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又涉及到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筹学从来自于企业和生活的实际案例出发,了解事实,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进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运筹学软件求解,最终服务于实际生活。
2.5多分支性
运筹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结构体系,严谨的科学方法的学科。并已有众多分支学科,包括数学规划、图论与网络、排队论、存贮沦、决策论、对策论、设备维修更新理论、搜索论、可靠性理论等。而且每一个分支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渗透多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3.运筹学在交通运输中的理论体现及应用
3.1教学规划论
数学规划论可以处理成千上万个约束条件和变量的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研究内容与生产活动中有限资源的分配有关,在组织生产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应用规划、目标规划等。从解决技术问题的最优化,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决策分析部门都可以发挥作用。具有适应性强,应用面广,计算技术比较简便的特点。具体地讲,线性规划可解决交通运输系统中物资调运、配送和人员分派等问题。我国曾经利用线性规划理论进行水泥、粮食和钢材的合理调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动态规划可用来解决诸如最优运输路径、资源分配、运输凋度、库存控制、设备更新等同题;应用规划论典型的例子就是“运输问题”,即将数量和单位运价都是给定的某种物资从供应站运送到消费站,在满足供销平衡的同时。定出流量与流向,达到总运输成本最小。应用规划论还可以解决运输系统中合理选址、车辆调度、货物配装、物流资源(人员或设备)指派、投资分配等问题。
3.2图论
图论是一个古老的但又十分活跃的分支,在物流中的应用非常显著。其中最明显的应用体现在运输问题,比如城市间的物资调运、车辆调度时运输路线的选择等。运用了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等知识,可求得运输所需时间最少、路线最短、费用最省的路线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另外,运用图论的知识绘制铁路运输系统线路图、公路网的设计和分析、市内公共汽车路线的选择和行车时刻表的安排、出租汽车的词度和停车场的设立等,可辅助决策者进行最优的安排。
3.3排队论
排队论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等待时间和服务等参数,解决系统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之问的平衡问题。以较低的投入求得更好的服务。现实生活中排队现象普遍存在,如运输站车辆进出站的排队,商店顾客排队付款、客服中心顾客电话排队等待服务等。交通领域中也有多见。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台的设计与管理中运用排队论进行定量分析,运用排队论知识对其进行优化和设计,并建立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台与工作人员的配备模型,对避免盲目确定收费亭建设规模大小,提高收费站服务台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4对策论
对策论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最佳的竞争策略。以便战胜对手或者减少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行业也充满了竞争。例如在一个城市内有两个配送中心经营相同的业务,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双方都有多个策略可供选择,可以运用对策论进行分析,寻求最佳策略。又如,某一地区,汽车运输公司要与铁路系统争夺客源,有多种策略可供选择,也可用对策论研究竞争方案,最终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对策论可以在竞争性定价、新服务的推出、销售计划的制定、加强广告与宣传、新设备的引入等方面发挥作用。
运筹学最大流问题范文3
关键词:城市公交;网络布局;换乘枢纽
中图分类号:F287.3 文献标识码:A
1 公交线网优化
公共线网优化设计在城市公交规划中是最为重要的规划步骤。现在公共交通网络设计的优化方法也有很多。Steenbrink于1974年提出的传统数学规划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生物进化算法被引入到优化问题的求解中;Dusan等人1994年将模糊逻辑引入到航线备选路径的确定中,并用模糊线性规划确定了航班间隔。1995年Chakroborty 等人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调度问题,1995年Baaj和Mahmassani提出的人工智能和运筹学混合算法,该方法将人工智能中车辆路径搜索启发式算法和运筹学中的公交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
1.1 公交线网的设线准则
沿主要客流方向开线;优先大流量的直达客流; 线路平均客流不低于最低开线标准;平均满载率尽可能高;线路的长度在所规定的范围内;线路的客流量应该尽可能的均衡。
1.2 公交网络优化模型
依据上述准则,建立公交线网规划数学模型:
式中:f为直达客流量;Xij为决策变量, Xij=1表示(i,j)在规划公交路线上,Xij=0表示(i,j)不在规划公交路线上;SPij为网络内从节点i到节点j的直达客流量。Dij为公交线路上从节点i到节点j的长度;qx为非直线系数;Qk为线路的断面客流量;Qkmax为线路的最大断面客流量;bn为线路断面客流的不均匀系数;ATT为平均换乘次数。
目标函数是使公交网络所运送的直达客流量达到最大。第一个约束条件是线路长度约束。大城市的线路长度范围为5km到15km;第二个约束条件是非直线系数约束。线路的非直线系数是指公交线路的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其值越小越好,一般取1.15-1.20。第三个约束条件是单线载客容量限制。
2 换乘枢纽布局优化方法
根据公交换乘枢纽在城市交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需求和集散功能等因素,按照功能与规模将客运交通枢纽分为大型枢纽、中型枢纽、小型枢纽和一般枢纽四个等级。公交换乘枢纽是城市中各公交线路之间,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客流相对集中,对城市客流起着换乘和集散作用的场所。
2.1 公交换乘枢纽布局优化目标
提高公共交通便捷性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公交方式的客流承载率; 保证不同交通方式衔接换乘的协调性; 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保证市民方便出行; 诱导城市客流分布,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2 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优化原则
诱导+疏导原则:通过对枢纽站点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诱导城市客流,增强公交吸引能力,缓减城市交通压力。对换乘乘客实行疏导原则,以能更快、便捷得疏散客流,减少换乘人员的时间及体力消耗,提高换乘服务水平。
枢纽设计要遵循系统最优原则:以所有乘客平均换乘时间最省,换乘次数最少,换乘线路最短为目标函数,得到系统最优。
换乘安全、畅通原则:公交枢纽设计要保证换乘枢纽与周边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衔接通畅,安全。避免车辆行人混乱造成枢纽内部不安全与拥挤情况的发生。
2.3 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优化方法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因素等影响,通过一些定性分析方法初步确定公共交通枢纽站点服务范围和服务区域。这一阶段主要用到的方法有经验法、专家咨询法、模糊评判法等。
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服务影响范围对服务区域内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分布进行详细分析,选择公共交通枢纽布局备选点集合。原则上选取客流量较大,换乘频率较高的客流交汇地点作为公共交通枢纽备选地点。
根据已知客流量,利用优化方法在被选枢纽选址中确定枢纽最终选址,其优化目标函数为:Z=max{Ea/Ei}式中:Z为规划公交枢纽的备选集合;Ea,Ei为备选枢纽客流集散强度指标a=1,2,3,……m;i=1,2,3,……n。
3 公交枢纽换乘优化设计
3.1 换乘枢纽空间设计原则
在换乘枢纽的交通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在科学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提出设计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去开展交通设计。一般须遵循以下原则:
以车站内部、内外和换乘设施之间的人行交通组织和系统设计为纲领进行交通流组织设计。进站人流与出站人流分离,大人流带与大车流带分离;枢纽地区必须进行地区通与环境规划,这个地区的大型交通设施建设与规划项目必须进行评估,大型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造成阻碍枢纽交通进出,并吸引大量过境交通的情况。
3.2 换乘枢纽设计的主要内容
换乘枢纽交通设计往往可以分为空间资源整合设计和时间效益优化设计。
空间资源整合设计:通过设计整合换乘枢纽的场站设施、道路设施、人行设施、各种建筑设施以及其他物理设施,尽可能增加枢纽场站内单位面积的利用率,缩短乘客的步行距离,减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使得人流、车流在换乘枢纽有序、安全、畅通地流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紧密。交通换乘空间整合设计由里及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轨道车站、换乘枢纽设施以及道路疏解系统。
时间效益优化设计:通过对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关系和相关方式的运益优化设计:通过对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关系和相关方式的运输特性和占用的时间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和信息服务设计,集成各种交通的运营调度系统,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行车计划表、行车间隔以及对外交通的到发时刻表,使不同交通方式按照协调的秩序、合理的分布到达枢纽,最大限度地缩短乘客在换乘枢纽内等待滞留的时间,提高枢纽时空使用效率。
3.3 换乘设计的具体流程
充分认识上层规划的要求和交通设计的要求。确定枢纽交通设计的范围、枢纽规模等级、枢纽集散客流量和换乘客流量、衔接的交通方式种类以及枢纽所在区域的土地性质;明确本次交通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进行枢纽空间资源整合设计。空间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枢纽设施和枢纽地区疏解道路系统;进行枢纽时间效益优化设计,包括运营优化设计和信息优化设计。
结语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和换乘枢纽规划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进行规划时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采用正确的方法,同时,我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实时地进行优化调整,只有这样,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运筹学最大流问题范文4
关键词:运输;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87.3 文献标识码:A
1 运输成本的组成
运输成本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联合成本和公共成本。其中,变动成本是指随运输数量、运输里程而发生变动的成本,最重要的变动成本来自运输途中运输工具的燃料消耗。固定成本是指不随着运输情况发生变化的成本,比如运输路线的建设成本等。联合成本指承运方和购买方共同承担的成本,比如空车回程共同承担的费用。公共成本是指付给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弄清运输成本费用的组成因素,有助于对各个成本组成进行逐个规划与控制,进而降低运输总成本,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2 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2.1 未能对运输路线进行合理规划。距离本就是影响商品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劳动力成本、商品的运输时间成本、耗费燃料所造成的动力成本、设备的维修保养成本。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能源枯竭的情况下,汽油、柴油等燃料费不断上涨,运输路线的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但现在的许多企业不具备专业技术人员以对物流路线进行专门规划,致使很多运输过程出现运输路线重复、走错路、走弯路的现象。
2.2 对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合理。运输方式中,管道运输具有特殊性,适用于液体和气体的运输。在大众运输工具中,铁路、水路运输成本较低,公路、航空运输成本较高。在运输工具的选择上,相较于自由运输,某些情况下第三方运输公司反而能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而现在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是,很多企业不能对运输工具进行合理的选择;一些企业对于第三方货物运输公司存在偏见与不信任,宁肯坚持自有运输而放弃具有高配置、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运输公司提供的运输。同时,由于自身不具备高配置与相关技术支持,在可以选择水路或铁路的情况下,放弃运费较低的船运或铁路运输,而使用运费较高的空运或公路运输;对于近距离、不具备距离经济效益的情况,却选择了靠规模或距离以形成效应的水路运输,反而由于交通工具之间相互衔接而产生大量的时间成本与装卸搬运成本,致使总成本更高。
2.3 运量控制不合理。运输设备耗费的燃料费用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运输的过程中,除燃料费以外,还存在诸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联合成本和公共成本不随运量的增大而变化。因此,在使用相同运输方式的前提下,同一段距离的运输,运输量越大,每单位重量货物所承担的运输成本越小;反之,运输成本越大。许多企业不能很好地做到运输与库存之间的和谐衔接,当出现紧急缺货时,会导致低运输量现象的出现,而低运输量导致增加的边际成本却要由企业自身承担。合理对运输量进行规划,杜绝不必要、不合理的低运输量运输现象的发生,对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进而降低商品单位成本,至关重要。
3 改进措施
3.1 合理利用先进技术,适时选择第三方运输企业。运输与仓储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运输成本在产品的物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但由于仓储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库存成本的产生,因此,仓储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现在人们多强调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但有些情况下,先进技术反而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
现在出现了很多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如JIT、QR、CRP等。这些方法多强调减少库存以降低库存成本,同时,还要求零缺货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但这却导致了运输成本的上升。因为订货批量的增加增大了运输频率,同时不能使资源得到很好地利用。针对此种情况,世界尚无一个很好地解决办法以协调运输与库存之间的关系,一般只能做到在不过分增加某一成本的同时最小化另一成本。此时,可根据企业的性质对运输进行规划以减少不必要成本的发生。
在尽可能的协调运输与库存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运输企业,利用多家企业拼车的方式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充分利用市场因素,在不同运输方式、运输企业之间,选择更具性价比、更有竞争力的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充分利用市场因素为我们提供的价格优惠。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多具备专业知识,可以更科学的对运输行为进行规划与实施,有利于减少空车回程现象的发生。
3.2 根据具体情况,发展自营物流。具备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的公司可以发展自营运输,坐拥自己的司机和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
自营运输有利于企业对运输工具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定期维护。采用现代化技术,为运输工具配备卫星移动计算机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其进行定位,保证在任何时候,企业都可以知道运输工具与产品的位置。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对货物进行监管,还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自营运输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进行管理。企业可开展学习活动以提高员工素质,避免因员工素质不高、违反交通规则而产生的罚单、事故及货品丢失。
3.3 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可选择的运输方式日益增多。企业可根据货物的特点,对多种运输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以选择最为合适的运输方式。也可以实行联合运输,将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结合,以实现货物高效、低成本的运输。联合运输的主要方式有陆海联运、陆陆联运、国际多式联运等。
3.4 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根据车船的货位情况和不同货物的形状,采取高效的堆码方法;可以把轻重货物和实重货物混装;也可选择将体积较大、不易装卸的货物进行拆分运输。总之,最大限度地使用运输工具的装载容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以节约运输成本。
3.5 合理安排运输排程,设计最优运输路线。运输排程问题主要涉及到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环节等方面。合理安排运输排程,也可以减少运输成本。针对不同情况安排好运输时间,然后再根据不同的位置和订货量,构建相应的模型,利用最大流、最短路径等运筹学技术或选用相关软件对运输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尽量达到路线最短、所用车辆和司机最少。
结语
运输是产品生产流通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科学、高效、合理的对运输流程进行管理与规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对运输流程管理与规划的重视,在保证运输安全、高效、合理且不过分增加其他环节成本(如库存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运输的各项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实现合理化运输,保证采用最适宜的运输工具、经过最佳的运输路径、以最少的运输环节和运输成本,实现商品的空间转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