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文1

【关键词】气力哼鸣 器官数字定位式 教学

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是笔者多年致力于声乐教学与表演实践的经验和总结,它是依据人体发声器官摆位进行意念延展数字定位原理形成声音形象,进行可视声乐教学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气力哼鸣练习是此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基础练习。

一、器官数字定位式气力哼鸣练习是对哼鸣练习技术的创新

本文中提出的“气力哼鸣”指的是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模式中的一种独特的练习方法,是一种能够强制性锻炼气息能力、快速改变生理状态和发声状态的哼鸣练习方法。

1.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与传统哼鸣练习的区别

在做传统哼鸣练习时,学生要做到口腔内牙关打开且微闭双唇,舌尖抵着下齿,舌面放松,软腭向上提,感觉像口中含了一颗小鸡蛋;在哼的时候能够强烈地感觉到鼻前腔震动,这是因为传统哼鸣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面罩的共鸣,这种哼鸣办法的优点是能够促进鼻前腔共鸣的出现和声音通道的形成,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如,容易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忽略压软腭、喉咙的稳定以及胸腔、蝶窦共鸣的振动,当达到一定的哼鸣音高时气压不够,胸腔立不住、振动不够,蝶窦共鸣也打不开,喉咙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导致学生咽壁立不住、软腭也压不住。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方法则摒弃了以往哼鸣练习的弊端,更加科学地与生理相结合,运用此练习法,可以加强练习者的喉咙稳定、胸腔震动、压软腭和蝶窦打开的能力,并且能够锻炼更好地立住咽壁的能力。

2.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发声练习中的气力哼鸣练习原理和具体练习方法

下文将结合“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模式”的教学图解在做气力哼鸣练习时,各个发声器官是怎样协调运作详尽阐明。

图1所标注的各个数字定点代表特定的发声器官通过意念延展夸张而得到的发声效果的位置。气柱,由①点、②点、④点、③点围成,就是人全身站立的整体。气柱可以根据意念进行不断的向下延伸,以此增加与气息状态对抗的压力,是发声的原动力。声柱是一个上下贯通的柱体,由①、③、⑥、⑤四个点围成。在歌唱中声柱与气柱要遵

循平衡原理:深呼吸的同时,通过意念,气柱与声柱的空间都应该做好准备。声柱应随着气柱的不断加深在意念延展作用下进一步加深,使发声与气息压力处于平衡状态。由人中、两个蝶窦、额窦四点围成的区域形成面罩(像舞会面具),面罩的底边是由人中和两个蝶窦连成的曲线,通过意念延展、夸张到声柱下面①、⑤,形成稳定扎实的根,即面罩根。从碟窦、胸腔伸展到面罩根,被想象成“大鼻子”,即气力哼鸣的声柱。气力哼鸣的气柱要求越深,与声音状态形成的压力越大,训练效果会越好,这正体现了气力哼鸣强制性锻炼气息能力的宗旨,当然在练习过程中要掌握好平衡。通过深呼吸想象,气息压力增大,致使横膈膜下沉,想象声柱根部的后部,将喉咙和下颌骨吸到最深处,形成气力哼鸣的气柱。

在练习气力哼鸣时,要求演唱者的嘴与牙齿应尽量放松,软腭贴紧舌根,通过深呼吸预先感受声柱和气柱向下伸展的平衡状态,结合相应的呼吸压力,想象在气柱根部①、②打开喉咙,哼住声柱根,立柱于胸腔,让气柱根部①、②通过叹气的方式,想象气力就像拉琴弦一样去用力拉响声柱根部①、⑤,如图1中加黑箭头的走向,即气力的走向,同时上方⑥、③处让声音哼下来,练习时会强烈地感觉到上腭(鼻咽腔底座)与软腭的拉紧,胸腔与蝶窦强烈的震动,形成一个隔在声柱与气柱之间如图①和③所示的面,挂住胸腔、加厚胸腔(①、③所构成的竖线加黑处),立住咽壁(②④所构成的竖线加黑处),哼鸣效果的位置被固定在声柱的上方如图所示③和⑥位置,发出声音的胸腔震动和蝶窦共鸣成分就会很浓,声音效果听起来就非常丰满。对于迈进声乐殿堂的初级者来说,练习气力哼鸣能够增强控制和支配嗓音器官的能力,能够快速改变发声状态,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基础训练方法。

二、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的优点及作用

1.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可以锻炼强制性深呼吸的良好习惯,锻炼气息的压力,促使喉咙里面可以打开和稳定

练习气力哼鸣对于歌唱深呼吸能力的加强具有很大的帮助,也是锻炼深呼吸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具体做法就是运用意念的延展作用,将气息吸到最深处,即图示中的第①和②点的位置,此时需要屏住气息,气息的压力也就是①和②的结合,即横膈膜与呼气肌肉群相互对抗的能力,也就是绷气、叹气力量的能力。横膈膜压力的大小及腰部力量的大小决定了气息稳定与否,也可以说,如果要增强深呼吸的能力,必须锻炼气息的压力。在深呼吸的同时,找到打哈欠的感觉,此时降肌群将喉咙放下来,我们可以将喉结定点想象在锁骨窝内,随着声音越高,喉结越要注意向下“放”,不要抬起来,这样就有了在“低喉位”歌唱的保障。

2.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主张压住软腭,使鼻腔、头腔与气柱相通

软腭是胸腔通往头腔的桥梁,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高音区声音能否关闭,整个声区的音色能否统一都与软腭有紧密的联系。在声乐教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软腭的说法众说纷纭。经过多年的教学体会和亲身经验,笔者认为应该将软腭想象成一个面,歌唱时主观意识里所想到的是压这个动作,软腭依赖于胸腔,如图1所示,①和③把它隔夹在声柱与气柱之间,将其拉紧扩大,这样就更加便于掌握声柱与气柱之间的平衡,也会促使各个音区的音色更加统一。

3.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可以锻炼后咽壁的立住能力,便于中高声区好的反射效果的形成

咽壁在整个歌唱发声过程中直接关系到音域的扩展、声音的统一以及如何使用力量。人们在休息或者说话的时候,咽壁的表面是不立住、不拉紧和粗糙有褶皱的,在发声过程中,这种粗糙的咽壁表面对于声音的反射和气柱的通畅远远不够。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通过气柱根部用力叹气,拉过声柱根部,立住了后咽壁,会使立住效果更紧、更夸张,即把图示②、④拉紧。运用气力哼鸣练习方法感觉将咽壁拉得越紧,立得越稳,其表面就越光滑,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通畅、圆润、明亮且灵活的声音效果。

4.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可以打开蝶窦共鸣,体会胸腔共鸣的震动。

人头骨中的窦室是头骨中细小的含气洞,与窦室中其他各窦相比较,占较大空间的是蝶窦。在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气力哼鸣练习的过程中,蝶窦所产生的共鸣是比较容易感受到,它紧贴在面罩根部如图1所示①和⑤,挂住胸腔灌满整个声柱如图所示①、③、⑤、⑥。蝶窦与胸腔共鸣在声柱中更丰满,使声音形象更通透。

5.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气力哼鸣练习能够更容易体会到整体歌唱的感觉

整体歌唱的感觉就是歌唱的平衡感即整体上声柱与气柱的平衡,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①③⑤⑥与①③②④的平衡,微观上包括深呼吸与共鸣的平衡,稳定的低喉位与口咽腔通道的平衡等。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只有兼顾整体和微观的平衡,才能得到好的声音形象。

由于气力哼鸣练习能够强制性地锻炼深呼吸和气息的力量、快速建立歌唱状态、促进声区统一、便于把握整体歌唱的感觉并形成好的发声状态和声音效果,很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受益匪浅,并在国内外声乐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孙玉明、宋婉月荣获第43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三等奖;王志鹏、牛家薇荣获第二届亚洲青年歌唱家声乐大赛深圳赛区三等奖;在众多获奖学生中,孙旋以高超的演唱技巧于2011年10月在意大利罗马艺术节国际音乐比赛总决赛中得到第一名,获二等奖(按惯例此项比赛不设一等奖)。这些声乐学习者取得的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的基础练习――气力哼鸣练习,它能够快速改变生理,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发声练习的重要前提。

总之,哼鸣的练习方法有很多,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中的气力哼鸣练习以声乐学习的客观和生理规律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希望这一练习方法能够为声乐学习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甄立夫.科学练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David M.Howard.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M].陈小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文2

关键词 英语启发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互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启发式”教学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且按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足迹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交互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逐渐熟悉和采用。但是,实际上,启发式教学并不能够立竿见影,不是快速提高成绩的捷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启发式教学应用不当,常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笔者认为,高中英语的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启发式教学不是方法,而是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过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启发式教学不等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课下要做的工作,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

(3)启发式教学重在灵活。灵活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的进行授课,运用多种手段和多方面的知识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启发式教学要求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既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现实状况。既要有宏观的教学方向,也要有微观的细化的具体方法。

(5)启发式教学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应当作为一个长期机制,而不是解决一时问题的应急手段,因此教师务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并且不能半途而废。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启发是教学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互动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活动“控制者”的形象,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跨度不能太大,应当遵从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的额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举实际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三、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实践

(1)提问法。提问法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判断结果对错和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作为最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问设疑启发法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问题,并巧妙地提出问题。一般设计此类问题难度要适中,难度太大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度太小会使得学生对问题以及后面要交待的知识不以为然,从而达不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给出一个以nor、so与neither开头的高考题。这个题目难度适中,有的学生做出来了,有的学生没有做出来。因为问题引入得当,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笔者很快就引导学生到关于倒装结构问题的教学上来了。

(2)情景法。高中英语的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实际上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英语学习环境缺乏现状得到缓解。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选择扮演教材中的不同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另外,情景教学可以不拘与课堂上模拟教材内容,笔者就从在讲解高一的阅读理解时,让学生一个高考模拟考生的心态去做题,这样学生对阅读题便十分重视,同时,笔者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3)随机法。笔者在参加工作伊始,一位老教师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课堂上最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不要过多地或者说刻意地去强调某一种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随机应变启发法。因为只有最适合学生的启发,才是最好的启发。如何才能做到适合学生呢,便只剩随机应变一途。例如,笔者在讲解特别容易混淆的单词时,总喜欢用自己的简笔画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到比较形象的画面上来。当学生对画面感兴趣时,再不失时机地将讲授重点回归到单词的辨析上来。再如,授课过程讲解某一知识点时间过长时,观察学生一般都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听课情绪急躁的现象,此时笔者就出一个小题目或者指定课后一个习题让学生来做。这样在舒缓学生听课疲劳感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一个相对的时间整理一下阶段性的课堂知识点。

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以上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看法,更多的还需要诸位同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并进行总结,以推动教学互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文3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Flash;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459-02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Heuristic Teaching for Flash Course

ZHANG Ming-zhu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710005,China)

Abstract: Flash is a very creative curriculum. Application method of heuristic teaching ,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new teaching pattern three-step and one comprehensive which based on task driving method. Through well-designed teaching process, this method empha sized inspiration in any place, set up a "pit" everywhere.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teaching continuously enhanced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cultivated students’ creativit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heuristic teaching; task driving method; flash; teaching reform

1启发式教学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Flas制作以其极富创造性的特点,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青睐。然而,学生们抱着极大的兴趣开始学习,到最后却往往异常失望,以致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丧失殆尽。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在Flas制作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任何一个教师都懂得通过案例的讲解传授知识点。然而,这个案例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案例,案例可以很生动、很丰富,步骤很复杂的吗?案例讲解完后,任务又是什么呢?是重复刚才的案例?抑或是照葫芦画瓢?任务驱动的原始定义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独立解决问题[1]。由此可见,“任务”若要起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必须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贯穿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历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他强调学思结合,认为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时在学生心求通而又未得其意,知其意而不能言时,教师进行启发、诱导、点拨最为适时,教育效果最佳[2]。”所以,“启发式教学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而且也适用于课外作业的指导。

实际教学中启发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讲授启发、问答启发、演示启发、练习启发、实验启发、讨论启发、情景启发、比喻启发、对比启发、学导启发、探究启发、教学媒体启发等等[3]。“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多法、贵在得法”。该文根据Flash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任务驱动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三步一综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合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具体阐述笔者对这个教学模式的理解。

2教学模式研究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和“发”二字,即启迪思维,激发内因。“三步一综合”教学模式,其中“三步”指的是讲练三部曲,这里不是普通的讲解三个例子,做三个练习,而是侧重讲练的顺序,事实上讲练的顺序恰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建立一种能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创造性语言交际环境的课堂教学形式。讲练三部曲如图1所示。

1)第一步演示启发:讲解1——练习1

讲解1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供学生欣赏。之后,给学生示范案例的实现过程。所以,这里“合适的”教学案例不易太复杂,应当以简单、清晰、易实现为标准,讲解实现过程时,切忌让学生去记操作步骤,而要注重原理的讲解。学生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操作时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应将动画效果实现的关键点讲清楚,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试错误。练习1指示范结束后,学生亲自动手实现案例,初次掌握新的知识点。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文4

关键词:互动启发式;高职;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96-02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并不让人乐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数学教学难以维系。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校教学观念僵化、守旧。许多高职院校不重视基础科目的培养,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照着课本念,学生无精打采的听,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痛苦。

2.学生自身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经调查,多数选择上高职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普遍存在偏科现象,尤其是数学偏科更加严重。导致学生自身的基础薄弱,从而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和恐惧心理。

3.教学环境不理想。许多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对文化基础课重视不够、支持力度小,导致文化课让位于专业技能课,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4.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数学课不受重视,再加上学生的兴趣不高,导致教师的满腔热情被浇灭。还有的教师并非数学专业科班出身,对数学知识不甚精通,却被安排执教数学,导致丧失应有的教学热情。

学生、教师、学校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使得高职数学教学总体水平下降,也会相应地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就业率。这是高职院校当下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难以设想,因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1.互动启发式教学的含义。互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教”和“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协商,平等的进行对话;通过科学的、理性的辩论和研究,达到思维的碰撞和开发,从而激发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求知欲、探索欲,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互动启发式教学的特点。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张把课本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紧密联系起来;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强化学生的智力开发,主张进行发散型思维训练,确保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智力的良好发展;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展现高职学生的良好素养。

3.互动启发式教学的现实意义。互动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实现双方的积极互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实施互动启发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增强自制力和注意力;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增强教学的信心;有助于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高效的就业。

三、互动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当前,高职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不同,在课堂上采取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互动启发。概念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首先必须要理解数学概念的涵义。如果单纯靠学生去死记硬背数学概念,只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兴趣。数学学习是一种理解力的训练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因而教师要担负起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作用。

在导入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运用提问互动法、实例互动法和先自学后讲解互动法等。提问互动法,是指师生之间互相“提问――思考――回答”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把概念中需要掌握的重点提炼出来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的一系列思考;学生也可以就概念中难以理解的地方向教师咨询。师生在互相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理解、掌握概念。实例互动法就是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讲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在具体的数学例子中,学生可以明确的认识概念的背景,与教师一起把特殊问题一般化、抽象化,便能够得到概念的含义。先学习后讲解的互动方法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实在难懂的地方再由教师讲解。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得自在,教师教得也轻松。

2.对解题训练、巩固的互动启发。数学学习就是不断解题训练的过程。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训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检测学生的思维灵敏度,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灵丹妙药。互动启发式教学在解题训练中可以这样运用: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由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具体方法讲出来,其他同学可以发问或提出不同的意见,大家共同探讨甚至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运用这种互动方式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讲,不要给他们压力。此外,还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小组内部共同思考一个问题,集全体组员的智慧找到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如何有效运用互动启发式教学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能使互动启发式教学在高职数学课堂上得到高效的运用。首先,要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在进行互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耐心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及时地作出回应。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增强启发互动的效果。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互动启发式教学能够改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情谊;其次,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设计。互动启发式教学随机性较大,学生受到启发、发散思维,可能会提出教师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提问中有价值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教和学”是活灵活现的互动过程,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随着学生动教师也相应地变。因此,互动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最后,最关键的是要合理地设计问题。问题是师生互动的纽带,课堂教学是紧紧围绕问题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作为课程活动的计划者,教师要在备课时合理设计问题,找到可启发的关键点,以免影响互动效果。对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水平,难易适中,巧妙搭配,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要确保他们解出答案。

综上所述,互动启发式教学对高职数学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充分改善师生关系,调和“教”“学”矛盾,必须确保它能够有效地发挥。当然,互动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要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高职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春辉.关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技术与教育,2010,(1).

[2]潘小伟.从高职现状谈高职数学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1,(8).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文5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育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教育方法之一。所谓启发,即引导受教育者有所领悟的意思。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述而》中提出的经典论断:“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启发式教学的雏形。后来又经过数代教育家的不断继承和发展,有了现在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虽然新课程没有对于教学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但我们可以理解新课程把启发式作为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各种教学方法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新时期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联系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强调:通过初中课程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且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阶段的物理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成为热门话题,而启发式教学却被打入冷宫,大家认为它是陈旧的教学方法,己过时了。其实不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实际都与启发式教学思想相关联或是其一部分,例如当前盛行的体现新课改精神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广泛应用的发现式教学、范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暗示教学等,尽管名称不同,但都遵循启发的原则,融入了启发的元素,探究式教学也不例外。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的学习情境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迪性。我们知道,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提出后,在以后探究的各步骤中,还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还要向教师咨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老师指出的:“探究教学(或探究学习)是启发式的一种范型,是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但其主旨是不会发生更本改变的。”很显然,探究式教学也有启发式教学思想。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现状

1.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高的认可度,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许多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代为回答。教学过程中,常看到一些教师主观上所谓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些孤立、零散、表面的问题,或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记忆的问题,只是为了设疑而设疑,搞形式。因此,学生不假思索或翻翻课本就可随口答出。例如讲圆周运动时,一上来就让学生看书,找到什么是圆周运动,而不是通过一些例子去启发学生。此做法,一问一答,看似是“启发”,实质是“”。看似课堂活跃,但实际并没有引起学生内在的思考,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然达不到“启发”的目的。

(2)还有的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正确的答案。于是教师就在课前精心的设计了问题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中修正了学生任何节外生枝的想法,其目的是使整个课堂便于驾御,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细蜜、连贯、流畅。这种启发过程虽然达到了教师预想的目的,但却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例如习题:一个8kg的大气球拖着一个2kg的木箱,以4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上升到800m高空时,木箱脱离气球。当木箱着地时,气球又上升了多少米?老师这样进行启发的:气球开始是什么运动?(匀速运动)木箱脱离后,气球做什么运动?(加速运动)要计算加速运动的距离应该用什么公式?应该知道哪些量?(初速度、加速度、时间)初速度知道吗?(知道)加速度怎么计算呢?时间怎么计算呢?……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在启发过程中虽然看似注重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但问题还是过于细碎,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发现,这种做法不能算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3)也有教师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启而不发,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且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影响成绩。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大部分教师选择只有在做课时使用,平时很少用。

四、物理课堂中常见的启发方式

1.直观、形象的实验启发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实验,物理就成了无源之水。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象,探求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新奇、生动的实验现象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各种猜想,有利于形成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的失重现象时,引入“水瓶落地”实验,当瓶子从高处落下时,小孔竟然不漏水。学生看到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有趣,继而引发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和积极思考,水为什么不漏了?是什么“堵”住了小孔?其中有什么奥秘呢?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教师的适度引导,让学生们自己领会其中的物理学原理,体会到观察、探究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2.创情、置景的情境启发

情境启发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创设、模拟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形和气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启迪思维的有效方法。情境启发的关键是创设情境,它既是一种构思,又是一种过程,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点拨。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通过实验演示、录像、影片、图示、文字叙述等手段创设物理情境。

3.设疑、激疑的问题启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类的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取得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地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针对学生思维的盲点、新旧认知产生剧烈碰撞的疑点或展现物理科学方法的有效点,切中要害地提出一些问题,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

(1)要改变一个静止的物体的位置,即使它运动起来,你有什么办法?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暴露直觉经验:运动与力的作用有关)

(2)一辆四匹马拉的车比一辆两匹马拉的车走得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暴露直觉经验:力越大,运动得越快)

(3)在水平路面上用力推车,车才运动;停止用力,车静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暴露直觉经验: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4)在第3个问题中,停止用力后,小车是否立刻停止?怎样增加小车继续运动的距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第3个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直觉经验的反思,在学生中间产生对立面或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产生认知冲突)

4.形象、抽象的比喻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新颖有趣的巧妙譬喻,能将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道理浅显化,能帮助学生克服认识理解中的困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达到开启智慧的目的。例如:对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物理意义,可以用“独舞摄下的录像”和“集体舞拍得的照片”分别比喻它们,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和“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5.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类比启发

类比启发是通过两类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对比,启发学生从一类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相应特征,以识别异同,认识规律,变未知为己知的一种启发方法。它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分清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阐述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势能的概念时,启发学生将其与弹簧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及弹性势能相类比,显得直观、清晰、容易明白。

总之,实施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全面而持久的工程,需要教材、教案、课程设置等诸多环节的支持,更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教学勇气,要以学生为本,围绕丰富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要善于启发诱导,开启学生的心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焕发生命力[J].河池学院学报,2005,25(6)

[2]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文6

小学数学的目的是为锻炼及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仍在养成阶段,好奇、喜欢模仿是这阶段的特征,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体运用新鲜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启发式教学的多样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更利于每个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一、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课堂上的应用

1.适时适度的正确引导

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所以老师可以在对教材的充分研究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后,灵活运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分化及发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展出新的知识。在教学期间,教师作为一个提问、引导者,切准知识的生长点在合理的时机给予点拨或合理暗示,留给学生的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待得到学生正确回应时缓慢而准确地将学生领入新的知识层次,之后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知识内容及规律,完善知识结构。总之将以往的教师主体转变为客体,不再是一味将课本上的死知识靠几个特有的例题生硬地传授所谓解题关键与技巧。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理想的数学课程应该是教师提出疑问,学生积极回应提供各种解题思路。要想得到这种回应就要充分挖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小学生因为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很强,所以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最关键也是最有成效的时期。

数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因为年纪小认知能力低,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小学数学教师都已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数学思维活动之间的差异。所以小学数学已算得上是改变学生思维定式的重要基础。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使用简单的学生脑海中原有的认知用语给予提示,让他们对新的数学知识产生一种不陌生感,再逐渐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参与解题过程,了解熟悉数学思维,然后通过老师的适时肯定、鼓励、赞赏,让学生生成一种成就感,因这种解出问题答案的成就感而树立在新的数学学习领域的自信心再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理论怎样都可以成立,同样激发学习兴趣这种目标只要通过老师巧妙随机运用启发式教学怎样都可以实施从而得到回应。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实施,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颁布,里面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体。即教师要尊重,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知识与给予独立思考并重。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带来的有效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和教师的互动与自我思考来获得新的知识内容,所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应该做的不仅仅是一味接受,更应该做的是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给予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帮助他们排除学习障碍,学会融会贯通的掌握整理知识。有效的启发式教学给予的独立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期间学生自主发现的知识、总结的规律不仅是自主学习之路上取得的成功,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的合理改良

1.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虽然这只是个目标,并不能使全部学生都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它的出发点是正确且极具意义的。同样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只是这个“更好的”度难以把握。

在小学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并不很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也不难,困难的是落实到每个学生单独个体上所呈现的成效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教会所有学生的教学任务在实际中具体实施上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对全体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有所估量,尽可能细致地划分教学步骤,循序善诱引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跟得上课程进程。

2.情感式、生活式教学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科学,所以它的教学艺术还是与文科性课程有一定差别的,不能有夸张的表情与语言,也没有太多的生动例子去感染学生,这要习惯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去接受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更应该利用有限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案去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好感。数学虽严谨但老师的言语、微笑、目光正是弥补这项理性科学肋骨的最好方法,在解答问题期间也可以引入生活实际问题来替换数学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也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