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1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分别叙述如下。
吸烟吸烟是最为重要的环境诱发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具有多种损伤效应,如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和纤毛运动,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促使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刺激副交感神经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破坏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的形成等。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接触职业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弃物及室内空气污染等,若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可能促进慢性支气管炎发病。
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据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1 000u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蔗尘、棉屑等亦可刺激、损伤支气管黏膜,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等。这些感染因素同样可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
过敏因素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过敏史,对多种过敏原激发的皮肤试验阳性率亦较高,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组胺含量以及血中IgE具有增多的趋向,部分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阳性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等。故认为特应质和免疫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关,但亦有认为特应质应属哮喘的发病因素,此类患者实际上应属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的范畴。
其他因素 免疫功能紊乱、气道高反应性、年龄增大等机体因素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于冬季较多,因此气象因子应视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寒冷空气可以刺激腺体增加黏液分泌,纤毛运动减弱,黏膜血管收缩,局部循环障碍,易引起继发感染。
营养对支气管炎也有一定影响。维生素c缺乏可使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可使支气管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黏膜的修复功能减弱,溶菌酶活力降低,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而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或容易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另外,近年来出现的雾霾也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分期 根据症状常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加重期、慢性迁延期和缓解期。①急性加重期:近1周内有呼吸道感染,痰量增多.出现黏液脓痰或症状明显加重。②慢性迁延期:咳嗽、咳痰、喘息迁延>1个月。③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并保持>2个月。
常见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常由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迁延而来,一般起病缓慢,病程长,常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导致病情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急性加重指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常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绌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咳嗽 多因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内分泌物的积聚刺激黏膜的咳嗽受体所引起,一般以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在疾病的早期,患者的咳嗽声音清朗有力,多为单声咳嗽或间断咳嗽。随着病情发展,痰量增多,咳嗽声音变为重浊,而且多为连声咳嗽,阵阵发作,并发肺气肿以后咳嗽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无力。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都在气候突变的寒冷季节咳嗽明显,当气候转暖时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可终年不愈,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痰,偶有痰中带血,清晨排痰较多。此多系夜间睡眠时咳嗽反射迟钝,气道腔内痰液堆积,晨间起床后因变动刺激排痰所致。当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痰量增多,痰液变为黏稠状或脓性。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2
关键词:患儿;慢性白血病;临床表现;诊断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当今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者人们的生命安全[1]。笔者就小儿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尽享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44例患有白血病的患儿进行诊断,其中男26例,女为18例;年龄1~15岁。其中,出现的脾肿大的患儿有22例,占总人数的50%;肝肿大的为28例,占总人数的63.6%;淋巴结肿大的为12例,占总数的27.5%。其中有5例发生了急淋变。平均体重在36.8 kg,平均升高为98.5 cm。
1.2 临床表现:早期时会出现倦怠乏力、逐渐出现头晕、心悸气短、消瘦、低热、盗汗、皮肤瘙痒、骨骼痛等症状。具体而言,主要的临床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肝脾肿大: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儿,肝脏和脾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肿大,肋下变化幅度一般为2~5 cm的范围。在这些患儿中,肝脏肿大的程度较小,只是轻度肿大,脾脏肿大的程度要大些,大约占75%,肿大的部位一般在肋下4 cm左右处,也有个别的患儿的脾脏是与肚脐齐平而肿大的[2-3];②淋巴结肿大:在本组患儿中,淋巴结肿大的占90%以上。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数,其次就是腋窝、腹股沟以及滑车淋巴结肿大。肿大的特征为:硬度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表皮也无红肿,无粘连。在本组患儿中,出现了纵结淋巴结肿大,出现此种淋巴结肿大的会引起支气管被压迫而导致咳嗽,进而产生声音嘶哑或者呼吸困难。经过CT对内部器官的扫描,可发现腹膜后的肠系膜淋巴结也出现了相应程度的肿大;③皮肤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一般会出现皮肤增厚并结节,以致全身性红皮病等症状。
1.3 方法:首先,对本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查的指标为白细胞数、Hb以及血小板数。其次,其他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染色体检查。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详见表1。
表1 本组患儿白血病实验室检查结果(例)
白细胞数(×109/L)
Hb(g/L)
血小板数(×109/L)
≤5
5~10
10~49
>50
>90
60~89
30~59
<30
≤50
50~89
≥90
10
8
12
6
1
12
9
12
4
18
9
2.2 胸部X线检查:有20例肺纹理清晰变化,24例肺部纹理清晰无变化。咳嗽的程度较小,但呼吸极为急促,胸部X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况:网织样发生改变的有5例、间质性炎性反应为6例、肺门扩大为10例、纵膈增宽为8例以及胸膜肥厚为2例。
2.3 心电图检查:有37例心电图出现了异常,主要表现有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缩短或者延长,Q-T缩短或者延长,T波变化幅度较大等。
2.4 染色体的检查:染色体出现脆性的有32例,发生畸变的有28例。
2.5 血象变化:幼粒所占比例最低为1%,最高为58%;中性杆状白细胞比例最低为8.7%,最高为28.5%;中性分叶白细胞最低比例为6.6%,最高比例为42%。
2.6 骨髓象变化:本组患儿的骨髓增生程度均较明显,有的甚至出现了极度的增生。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①初始发病期没有特别明显的征兆,偶尔发生低烧,却被误认为是一次小小的感冒或者其他病症,并没有往白血病上面去想[4];②即使医院检查出了患儿患有白血病,但是由于治疗费用过高,对于贫困的家庭都选择了放弃治疗,最终导致患儿的死亡;③治疗过程中,由于化疗对于患儿身体的影响超过了患儿的自身抵抗能力,最终导致患儿的死亡。
3.2 临床表现诊断:慢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所表现的症状主要为发热、中度贫血、出血,并伴有感染、淋巴结肿大、肝脾脏肿大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白细胞总数中度增高,但是血小板的数量减少,pH值呈现阳性特征,异常Hb增高,病程较短,化疗效果不理想等[5]。
总之,白血病一般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白血病发病率较高,其症状也极易辨别,对于慢性白血病的患儿的病情诊断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医生能够找准方法,及时地对慢性白血病患儿进行治疗。
4 参考文献
[1] 朝 長,万左男.白血病[J].日本医学介绍,2004,25(10):445.
[2] 张占英,杜志勋.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17(2):235.
[3] 陈 森,李静岩,姜丽华,等.治疗相关白血病1例报告[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7,12(6):248.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慢性病;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R3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96-01
引言:
根据资料表明在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乡得慢性病死亡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尤其是近年来不良的生活的方式,慢性病已经有了年轻化的发展趋势,青少年患有慢性病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且影响我国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和社会发展。本文对慢性病青少年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为的是能够更好的帮助青少年从慢性病的阴霾中走出来。
1、青少年慢性病的现状
对于慢性病青少年,要自身积极治疗,同时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对于慢性病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要从认知、行为、情绪几个方面去帮助慢性病青少年如何正视慢性病,应付困难并且更好的适应社会。家庭、学校应当积极与慢性病青少年进行交流,让患者用于正视自己的疾病,并且让患者愿意去和自己交流。面对慢性病青少年的各种心理特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当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得患者的思想不是一味的停留在自己的疾病上,慢性病青少年大多不愿和陌生人交流,并不愿把自己的病情作为交谈内容,对此,我们应当想办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患者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走进患者内心的世界,用心去倾听和感受患者,让患者解除内心的抑郁,并且在交谈中让患者得到安慰。
青少年对家庭不仅是思想上的依赖还有行为上的依赖,尤其慢性病青少年对家庭尤其是父母有更强的依赖,家庭要做到的是不能把个人问题作为整个家庭的问题,家庭注重的是整体视角。做好家庭的整体氛围,把家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各部分是相互依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很重要的,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消除隔阂,进行平等化的交流,让孩子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样患者会更倾向于主动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更好的帮助患者去除因慢性病产生的各中负面心理特征。
2、青少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体发育的重要过程,它是人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人体发育的最终阶段,身体的骨骼、肌肉、四肢、体型以及颈部生长发育快速并且趋向完善。但是由于受到慢性病的影响,患病的青少年发育一定程度上表现与正常青少年不同。一些慢性病比如甲亢,它会使人外表有很明显的表现,患者多为十分消瘦、腹泻甚至有些患者眼球外突,长此以来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体貌,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并且多数患有慢性病的青少年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用药,很多药物都有负面影响,比如药物引起的腹胀、乏力、口干等等,药物对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但是长期使用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还会印象青少年的肝肾功能。
慢性病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很多,主要表现在:
2.1紧张恐惧的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之前没有发病经历,在发病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且在发病时会有很痛苦的感觉,因此没有思想准备的青少年会担心自己的生命而产生极大的恐惧和不安。同时面对陌生的治疗环境和护理人员,恐惧感也倍增。
2.2震惊和否认。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往往都在规划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但是当青少年得知自己得了很难根治的慢性病,往往会感到十分震惊,觉得这像是老天在给自己开玩笑。心理很难接受这一事实,就会极力的否认现实,不相信自己的病人,抗拒就医,不愿与其他人接近。
2.3焦虑和急躁。
青少年发病时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生活很有激情,情绪很乐观并且热情积极向上,但是患了慢性病之后会在陌生的环境中与人会产生生疏,往往会一个人独处,产生极大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急躁感。同时让青少年的情绪产生很大的波动,经常会用暴怒的情绪来发泄,表达对疾病的抗拒,甚至还会迁怒与自己身边的亲人、好友或是护理人员,对医护人员更是百般挑剔,肆意大发脾气。同时给治疗带来了不便。
2.4失望和悲观。
疾病发生之后,青少年会很担心疾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尤其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不确定性很多,对青少年很容易出现悲观、失望的表现,对未来没有了向往。认为未来的生活很迷茫,觉得和同龄孩子之间早早的没了竞争性,甚至对未来不报一点希望,在思想上产生了极端,拒绝治疗,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2.5寂寞、孤独。
青少年时期往往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往往会形成以互动为基础的小型团体,在这些小群体中,青少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形成了亲密的关系。这让亲少年有了一种归属感。同时,青少年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进入更多的朋友圈,但是生病之后青少年的活动范围会受一定程度的影响,患有慢性病得青少年往往会呆在医院里接受治疗,这样就无法使得他们在和熟悉的朋友们聊天、玩耍。慢慢的离开了自己所熟知的群体或是活动范围。更多的是要忍受疾病的折磨,这给青少年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落差,从而使得患有慢性病的青少年感到孤独和寂寞。2.6抵触心理。
患有慢性病的青少年由于长时间的服药,他会害怕药物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心理恐惧感,并会对药物产生抗拒,也有可能会给自己停药或是换药。打乱了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不良的后果。
2.7适应患者的角色,有依赖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的了慢性病之后认为自己不需在承担任何的社会责任,认为家属就应该对自己进行照顾,自己的任何行为就该得到大家的谅解,所以慢慢的会伤害他人的感情。同时长期服药,慢慢的对药物形成了一种依赖。
3、结语
本文分析了慢性病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特征,我们应当通过这些特征去认知他们,帮助他们。慢性病青少年表现出和普通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不同的特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应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患者应对挑战,度过难关。另外慢性病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生活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谭蓉.慢性病青少年身心状态分析及社工介入方法探讨[D].西北大学,2012.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4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
选择某社区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20名慢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深入社区,通过开展讲座和家庭随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检查指标、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子,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利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社区医院登记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6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2岁。
2.方法
积极组织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动,耐心介绍慢性病相关知识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观察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在病情观察中做到耐心细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推测影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诱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
(2)心理护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重点关注有严重消极心理的患者,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可以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与其交流,分享经验,减轻患者的压力,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患者慢性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诱因,教会患者注意监测并观察慢性病常见急慢性并发症,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强调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高血压患者必须遵循低盐饮食的原则,保持情绪稳定;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此外,社区护士必须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自我管理的指导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详细讲述监测血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饥饿感等不适感,建议立即测量血糖情况。让患者复述注意要点,确保患者理解相关知识。
(5)干预后处理
对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体检,指标主要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干预前后体格检查、生化等指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使用SPSS18.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知,干预后在研究对象BMI、腰围、血压等指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干预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病变等全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发展,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霞,杜文清,陈虹等.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
[2]陈育德,赵文华.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86-287.
[3]张丽娟,马志红,周莹,等.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32-433.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5
关键词:督导评估 慢性病 档案 规范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424-01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因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所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因此加强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社区慢性病档案具有“动态活档”特性,要求责任人在档案产生之日起,每月进行记载。慢性病档案的真实与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效果,也就是慢性病病人的“受益”或“受损”。
1 慢性病档案的不规范表现
在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实际工作中,社区在慢性病防治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基线调查、居民入户建档、随访管理等工作。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人、财、物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高血压等重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规范管理率低、随访质量不能保证;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有效控制率低;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管理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等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健康档案中的“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问题出现在所难免,从我们对档案质量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的结果,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较大部分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性,具体表现为:①患者联系电话有误码或家庭住址不祥无法根据号码和地址联系随访沟通,患者不能接受治疗与指导,档案从建立起即为死档。②社区医生每三个月一次的随访记录数据大同小异,显现为“闭门造车”“一挥而就”假随访假管理一目了然。③通过电话访问核查,发现没有随访病人,但有详细随访记录(血糖、血压、电话访问、面访)。④通过电话访问核查血糖、血压异常,但记录正常。⑤接受电话访问的患者,并没有接受服务或者患者并不清楚该对其进行什么样的服务,仅在基线调查时登记,此类建档就失访。反应出医患关系不良或随访时对病患的健康教育力度不够。
2 造成原因
2.1 社区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且队伍不稳定,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社区医生脚踏实地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以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目前建档管理高血压患者3128人,全年要进行12512人次随访管理和随访记录。按目前该社区4-5名医生的配备远远不够,很多人身兼数职,加上慢性病管理岗位待遇低,造成队伍不稳定,经常更换人员。
2.2 组织管理。社区对全年慢性病防治没有完整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和详细安排。很多工作处于应付,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
2.3 考核评估问题。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使社区医护人员感觉不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慢病建档工作、随访工作没有真正意义的开展。
2.4 经费问题。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而慢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慢病工作支出大,造成工作被动。能不开展就不开展。
为了促进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并逐步实现社区重点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我中心启动了慢性病综合防治每月督导评估工作。
3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3.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在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档案各20份,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档案各20份,检查档案管理质量,包括生活方式指导栏的核实,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3.2 随机抽取档案记录中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四次随访、现身体状况、生活方式改进情况、用药情况、高血压、糖尿病是否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答来判断慢性病档案的真实可靠程度。
为了不让督导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把慢性病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我中心加大了督导评估力度。通过督导评估所得分值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挂钩,与财政经费收入挂钩,从而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积极性,对档案质量的考核更使社区医生的档案意识大大增强,提高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实践证明,档案督导评估在促进慢性病档案真实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要不定期对社区慢性病档案进行督导,同时社区内部也应建立内部考核机构,收入分配与社区医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脚踏实地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促进慢性病档案的规范管理,让慢性病患者的慢病档案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6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年入秋后,雨水特别多,寒冷天气也到得比较早,慢性疾病高发的危险时期提前到来。
人的身体在低温状态下,的血管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几率就增大。另外,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的活动量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相对减少。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渴的感觉较差,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便容易形成血栓,也增加了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发作的机会。此外,气温降低,空气干燥,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人的鼻黏膜和呼吸道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对于高血压、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来说,低温天气是一种“挑战”。有以上慢性病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防寒,预防在寒冷的天气里导致病情不稳定而出现意外。
慢性病致死致残率高
慢性病常指病程超过3个月、症状相对固定、常常缺乏特效治疗的疾病。从广义上讲,慢性病指由于长期紧张疲劳、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害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忽视自我保健和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而发生的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以下7种:
1.精神和行为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焦虑、强迫、抑郁)等。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等。
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慢性病的致死率极高,目前全球超过60%的死亡和残疾都是由慢性病引起。而在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
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因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中心的研究显示,通过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 的心脏病与糖尿病、70% 的中风以及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可见慢性病与人类自身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诱发慢性病的不良生活方式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以下6种——
膳食不平衡 慢性病的发生多与膳食平衡失调有关。随着食物供应的不断丰富,人们偏离“平衡膳食”的行为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在食物的摄入上,肉类和油脂不断增加,谷类食物明显下降。同时,高油脂、高糖、高盐、精细、少纤维的食品占领了人们的餐桌。
吸烟 经常吸烟者发生肺癌的相对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0~30倍。在吸烟高度流行的国家以及许多妇女整个成人时期都吸烟的国家,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大约有90%的肺癌是由于吸烟引起的。被动吸烟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可使罹患肺癌的危险性上升20%。
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精神障碍、胃溃疡以及脂肪肝、酒精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还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心率衰竭和心房颤动,威胁生命。
缺少运动 现代社会,生存条件大大改善,出行以车代步,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机械替代,缺乏健身运动成为慢性病的又一个诱因。
心理失衡 中医认为,情志过于激烈会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现代医学也证实,心情的好坏与健康密切相关。若一个人情绪过分紧张或精神受到严重刺激,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能力抑制,同时引起激素分泌紊乱,致使机体抵制致癌物的能力下降,给癌细胞以可乘之机。
熬夜 睡眠是仅次于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一项直接影响健康和长寿的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不足的影响会累加起来,最终严重危害健康,如肥胖症、癌症等都与“熬夜”直接相关。
“治未病”远离慢性病
长期以来, 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一直被广泛认可。
首先,中医辨证论治,遣方灵活。慢性病一般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一方多药,煎汤同服,省去吃很多药的麻烦。还可以随病情变化调整用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又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 ”等症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