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公益活动的理解

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素养;对策

大学生公益素养培养是高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公益素质的提升正通过各种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劳动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我们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公益素养调查,调查涉及对公益的了解、参与情况及对公益事业的期望和建议等。

一、高校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观念行为

1.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

在对392位泰州高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80%,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则有20%。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学生中调查得知,每周关注公益新闻,积极找机会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所占比例只有3.7%,每月固定时间参加的则占7.5%,而有88.8%的同学认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参加。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大学生仍缺乏热情。

2.泰州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

在对上述392位学生的调查中还发现:在以捐款为参与公益的形式中,88%的学生能捐款1-50元,能捐51-100元的同学有11%,极少数能捐100元以上的金额。调查学生们对自身参与公益事业的能力的认知时,31.5%的学生认为自身在公益事业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可以看出大学生限于自身的经济能力。

3.泰州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

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学生,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现场捐赠的形式参加,有27.7%的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有13.8%的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

4.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

多达9.3%的学生完全不知道社会上有哪些公益机构与活动,大部分学生,占68.5%只知道1-3个公益机构活动,了解5个以上公益机构活动的学生只有10%。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存在着不足。

二、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关系。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少,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渠道单一。目前社会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组织参与公益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以及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上的公益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公益事业中。

(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因此,关于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三、对发展高校学生公益事业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作为高校应逐步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公益观念意识,使大学生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大学生进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例如,参加网上公益机构、进行义演义卖活动、加入社会志愿者团体等等,这些都是每个大学生可以做到的较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大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俭,学会理财,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公益事业中,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尽早背负社会责任。

2.学校角度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做好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目前大学生公益现状并不乐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平台给其发展,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公益总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同时,在校内形成公益光荣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用标语、海报等鼓励形式,在校内传媒大力宣传,营造公益氛围,宣传公益的本质意义,塑造大学生对公益的正确理解

3.社会角度

社会上的公益机构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做贡献。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公益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应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敏,《中国慈善事业调查:我国人均捐款额仅为0.92元》,《工人日报》,2006

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范文2

然而公益营销的拓展与深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营销是个大工程,其中涉及到许多要素,如市场环境、消费者、产品、渠道等等。公益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也必然牵扯到市场环境、消费者、产品、渠道等诸如要素。到底什么是公益营销呢?

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作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

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公益营销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片面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极其不可行的,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掠夺为代价,是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容易在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度,这将形成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只是单纯的慈善事业,企业必须把公益活动与企业的营销相结合,通过公益活动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使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偏好。因此,公益活动必须被设计,消费者能够在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企业的品牌,触摸到产品。

然而面对着政府的号召或者忽而其来的自然灾难,许多企业不惜调动大量资金或物资捐献给社会,开始轰轰烈烈场面感人,但赞助的过程结束了,企业发现自己的“义举”好像如风吹过——媒体在报道时轻描淡写,政府在总结中一笔带过,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造成这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 对公益赞助行为认识存在偏差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维影响,一些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纯粹只考虑到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想到如何让公益赞助变成一种双赢的结果。

二、 对公共关系理解有待提高

在企业的对向宣传与影响力传播上,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懂得选择广告的手段去进行,对于公共关系的作用与运用,企业要么毫无认识要么就是不知如何运用。公关思维的匮乏使得企业很少考虑公关战略方面的策略制定,这也造成企业很少会将公益赞助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去运用。

三、 对公益赞助运用不够娴熟

公益赞助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已经被西方许多企业经常运用,而中国的企业由于公关思维的匮乏,在这方面一直裹足不前。从营销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上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像印度洋海啸时,广州某企业当众许诺无偿赞助50万,在大肆炒作一番之后,竟然没了下文,一时间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反感。要么策略不当,无法达到双赢结果,最后只当无名英雄。

其实公益营销的核心就是信任营销,公益营销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纽带。

那么公益营销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公益营销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客观上来说:提高品牌形象

公益营销的基础是从事公益活动,公益活动的定义是指活动的目的旨在提供人类福利和增进公共利益,它包括提供有形的财物或无形的劳务,对他人表达善意,对社会做有意义的贡献等等。企业资助公益活动是指以企业名义,用提供金钱,实物或实务等方式,主办、参与或协办上述的公益活动。

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够使公司的形象增强,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长远战略时都将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从这一点上来看,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

主管上来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应该从利人与利己两方面考虑。企业不仅要对社会作出回馈,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企业获取利润对社会是有贡献的,有了利润企业才能回馈投资人、员工,缴纳税金给政府,供应商才能从你那里获取他们的利益,诸多利益相关部门能从你企业中得到利益,也就是说,获取利润是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存在于社会的理由。所以企业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效益。而开展公益营销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

一个良好的企业需要有出色的利润与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也不能不顾自身利益用企业的钱去盲目回馈社会。总之,社会公益活动、促销活动都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微观上来说: 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

公司对社会公益的投入,也常常可以帮助维持老顾客的支持,以及加强与老顾客的联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的产品也可能脱颖而出,公司与整个社区的联系,也因而更密切,有更好的回报。

当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广大的消费者都会用得着的类别,公司就需要用有广泛影响的公益项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支持,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获取一显著的地位。例如公司捐赠的项目是顾客心目中认为重要的公益事业,那么得到他们的注意和认同的工作,便可事半功倍。

跨国公司从事的公益活动作为大范畴公关中的一部分,出发点并不是单一的。与本地企业有所不同的是,跨国企业要在当地站稳脚跟,必须逾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鸿沟。从事公益活动,是跨国公司融入东道国,在当地生根开花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对于政府、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或者是大众,公益活动都能极大地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宏观上来说: 提高社会效益

在早期,各跨国公司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步入到现今经济过剩的社会阶段,跨国公司开始采取比较“文明”的活动方式,强调社会和生态效益,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希图将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传输给社会,以此来积极影响社会,同时也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益营销:企业还应该学习什么

作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和烈酒集团,保乐力加在集团业务和旗下核心品牌如芝华士等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支持并开展避免酒后驾车、保障道路安全的公益教育活动。除在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在内的10省、市电视台推出酒后不开车的公益广告外,还在北京地区,联合北京市交管局向餐饮渠道发放公益宣传桌卡。提醒公众在节假日等宴请、聚会的高峰时期,酒后驾车已经成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一大症结。一扫去年,芝华士曾遭受“信任危机”。

而保乐力加最新的2006/2007上半年度(2006年7月31日至12月31日)财务数据显示,其销售已走出阴影。报告显示,集团全球销售增长9.7%,而以中国为主要推动力的亚洲及其其地区销售增长更达11.3%。

剑南春走出会场走进校园,出资冠名电子科大男子篮球队。在该签字仪式上,剑南春集团副总经理杨冬云代表剑南春集团表达了对电子科大体育事业的良好祝愿,希望此次冠名科大男篮能架起一座校、企之间科技与产业合作的双赢桥梁。而电子科大方面也表示,剑南春作为白酒行业的知名企业,它的关注与参与必将为推进高校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众多白酒厂商忙于布展招商、炒作做秀等招惹商家眼球的活动越演越烈之时,避开纷杂,走进了平静的大学校园,这种独辟蹊径的公关活动,将使品牌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在这些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并使企业有动力不断进行循环投入。

参照巨头们对公益赞助的成功运作中,企业要避免再出现“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无益”的结果,可以遵循以下的策略原则:

一、 时机性原则: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地赞助。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是最高,如果企业能够在最一时间主动表态,必须可以引来更多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体的报道。与市场营销一样,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 商业性原则:公益赞助必须策略先行。对于企业而言,公益赞助可能视为一项企业营销行为,所以在执行公益赞助时必须视同企业其他营销行为一样,策略先前,预先将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考虑周到,包括何时赞助、赞助多少、何时举行新闻会、是否邀请政府官员见证媒体宣传计划如何执行等等。只有考虑充分,把握得当,才能使企业避免成为“无名英雄”,使结果朝着企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范文3

大学生是青年公益事业的主力军,医学生属于大学生团体,具有参与慈善事业的先天优势,同时,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医学技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在本次调查中,课题组着重调查医学生参与公益的方式、途径,参与初衷及体会,探讨现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数据支撑为始发点,为公益活动开展的理论策略提供方向。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川北医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调查大一学生210名,大二学生223名,大三学生39名,大四学生样本量太小,不计入比较,共计483名。

2.研究及统计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共设计22个问题,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问题。问卷在参照国内同类研究资料基础上,结合医学生特点,并经多番修改完成。按年级随机发放,问卷皆由课题组成员面对面交谈填写完成。后期进行整理工作,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472份。后期问卷经统一编码后,经专业人员审核,使用Excel2007录入数据,SPSS13.0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一般情况

共472名同学参与本次调查,大三样本数虽少,但仍具有代表性。其中,男生179名,女生293名,符合医学院校女生多男生少的现状。在影响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因素中,经统计,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对参与公益活动的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他研究中,将是否参加过公益行为作为因变量,将"年级、性别、家庭居住、对个人的意义等作为自变量,采用前进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可能是影响参与率的因素[1]。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9%的同学一学期参与一次公益活动,一学期四次或以上仅占8%,而12%的同学从未参与,医学生参与公益率达88%(图1),高于同类研究中非医学专业公益平均参与率。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参与初衷与体会

将“参与活动的原因、参加活动的收获、收到的激励”这三个问题作为一组关联题。参与的初衷总结为“乐人乐己、现实需要、朋友影响、无特殊考虑”四个方面。其中,“乐人乐己”与“现实需要”分别占38.5%和34.5%,而“朋友影响”和“无特殊考虑”占总体的12.6%和14.3%。对照“收获”一题,“乐人乐己,现实需要”组的活动收获率普遍高于初衷为后两组的同学,集中在实现人生价值、丰富简历与实践经扩大交际面三个方面,占到了68.5%。而“难得的情感体验、激发爱心、了解社会现状”等偏情感方面的收获,仅占31%左右。这说明公益活动偏向于对学生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其公益精神的培养[2]。另有文献表明,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对公益活动满意度较高,大二次之,大三最低[3]。本研究并未进行年级与活动满意度的交叉分析。另外,在问及公益活动对象的反应时,68.2%的活动对象表示解决了实际问题,31.8%表示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其中1.6%的人表示打扰了正常生活。这说明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3.参与公益活动的趣向

当调查了医学生对哪一类公益活动感兴趣时,结果如图2所示。整体结果较分散,选择医疗的人数最多,达20%,符合医学生专业特点。其次是教育、环保、扶贫、助残类。这五类合计占总数81%,而特殊人群的帮扶(如艾滋病等)的选择率只有4%,作为医学生,应该对特殊人群有更深的理解与爱护,面对如此低的选择率,值得深思。

4.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

在参与途径方面,通过学校社团组织参与公益占到49%,其次是社会公益组织占22%,而在网络与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参与率仅10%,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借助新媒体增加参与的渠道同时扩大公益活动影响力。

5.参与的阻碍因素

当调查对于公益的态度,91.2%的同学持积极态度,尽管现在社会上公益受到质疑和猜忌,仍愿意参与公益活动。统计结果显示,阻碍医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因素中,时间与经济因素占62%,时间与经济非一时能解决的问题,而占16%的参与途径少和14%的社会因素却是可以通过政府和学校等多方努力改进的。

三、意见与建议

大学公益文化建设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大学公益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还未能充分体现,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4]。而医学生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公益责任。政府应该努力培养专业机构,使公益机构更加专业、规范化;社会慈善机构公开账目,增加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共同构建一个公信力良好的公益环境;最重要且可行的是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学校多开展医疗类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具有指导、组织、规范学生公益活动的责任。根据医学生的兴趣导向,医学院校可以多开展与医疗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奉献爱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特殊人群(如艾滋病等)的公益活动中,医学生更应该比其他专业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挑起医学生的责任。学校要加强宣传,使同学正确认识疾病,进而关爱特殊人群。

2.学校增加参与公益的途径

学校社团组织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最广的途径,而微博微信等在学生中使用率极高的网络工具却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如若不能将学生目光从电脑手机上移开,就将其变成宣传活动的好工具。运用得当,会使参与公益活动更方便快捷。

3.学校适当增加社会、师资、财物支持

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企业公益责任社会责任机制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责任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存在的价值只在于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现代社会经济学提出企业应承担其社会责任。按照利益相关人理论解释:企业的生存依赖于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对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社会责任。Freeman(1984)将“利益相关人”定义为:“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个人或团体,或者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利益相关人具体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当地社区、环境、及整个社会关系等。

利益相关人理论虽然清楚的解释了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原因(企业不是独立创造利润,而是依赖于利益相关人),但是其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有必要分类认识。Carroll(1979)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经济责任指企业必须进行经营活动,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等创造财富,获得利润以获得市场生存;法律责任指企业必须遵守法律、制度的约束;伦理责任指企业在法律责任之外,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对企业的期望;Carroll解释的公益责任是社会对企业“酌情而定的期望”,可以理解企业承担公益责任是一种量力而行的自发行为。本文探讨的公益责任即是企业按照自身意愿,主动承担超出外部的要求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的主要行为是以慈善捐助、设立基金、义务工作等方式从事有利于大众的公益事业。

比较公益责任同其它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存在显著的差异特征:

1.公益责任是企业的主动意愿。企业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时都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经济责任”本身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来自市场压力;“法律责任”的压力来自政府监管的强制力;“伦理责任”的压力来自社会舆论、消费者选择等方面。而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应属于一种主动意愿,来自外部的压力较小。

2.公益责任的内容不确定,具有差异性。公益事业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帮扶弱势群体、改善社会福利,涉及教育、医疗、救灾、扶贫、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其它的企业社会责任相比,公益责任的内容同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的关联性不大。应该说任何一项公益事业都不可能由单一的企业完成,也不可能对应为哪个具体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众多公益事业中,企业一般是根据自身的价值观,选择投入一些自己比较关注的社会公益事业。既使在同一项公益事业的投入中,企业选择的方式、投入的多少也是各自不同。因此,承担公益责任,一家企业可以选择为零,也可以是无穷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二、企业负担公益责任的逻辑性

由于公益责任是自愿性和差异性的,那么“要不要承担公益责任,承担多少公益责任”便成为企业伦理思考的问题。Friedman认为企业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这些成本又带来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的损失,既违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降低整体经济效率。国内学者张维迎也认为“在一个完美无缺的制度下追求利润就是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如果要划分一个企业基本社会责任的边界,公益责任显然可以不在其列。增加企业成本,不能产出利润,企业为什么还要选择负担公益责任呢?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具有层次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将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主要是生存的物质需要,高层次的需求是社会关系、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从两个方面看,这个理论可以借鉴为企业行为的分析。第一,企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人决策,如果企业家个人的需求层次符合马斯洛的理论,那么企业行为应该具有相似性。第二,如果企业行为被理解为群体共同决策的行为,可以认为企业的需求是内部个体需求意愿的累加,同样也可以认为需求层次理论对企业适用。

借用马斯洛的理论分析,企业在已经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后,其对单一经济利润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弱,而对获得社会尊重,社会地位,赢得社会权力的需求会有所增加。戴维斯(1960)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同他们的社会权力相称,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可见,自愿负担公益责任,正是企业满足社会尊重、社会地位、社会权力等高层需要的基本途径。

另外,企业负担公益责任能够提高公众形象,对企业品牌具有潜在的价值。受儒家思想中:“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观点影响,社会价值观念中都认同强者承担更多责任的道理。一方面基本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普遍承担的,比如纳税、保护劳动者权益、诚信等。另一方面,各个企业发展程度不同,生存难易不同,在市场中所处的强弱地位也有差异,优秀企业自愿承担更多的公益责任更符合大众的道德伦理。优秀企业在资金、人力、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对公益活动也能发挥较好效率,不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影响,还可以改善公共关系。“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就提出:“凡是有利公众的事,最终必将有利于企业和组织。”可见,投入公益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有利的。

三、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的现状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产生了一批的优秀的企业,据《财富》杂志2008年的统计,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已经有26家(不含港台地区),而最新的中国500强企业的年营业都已达到70亿元以上。企业在经营上成功的同时承担公益责任的状况如何?

1.企业负担公益责任数量增加。根据2006年对企业作的抽样调查显示,83.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77.7%的受调查企业捐助了慈善事业,90%以上的企业在最近一年里不同程度参加了社会公益行动。这个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已经具有公益责任意识,并且已经有实际的行为。从内容上看,企业对承担公益责任内容的认同度不同,依次为“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救助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捐助慈善事业”,这说明企业认识公益责任也是由身边向社会逐渐渗透的。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在进行社会捐赠上也存在差异,大型企业、上市企业、国有企业、盈利企业、处于成熟的企业捐赠相对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性质对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存在影响,而企业经营依然是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

2.企业公益事业提升空间很大。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广泛地开始承担公益责任,但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还很小。《胡润2006中国慈善企业榜》共有50家上榜企业和基金,共捐赠4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8000万。上榜企业平均将其年销售收入的0.15%用作了慈善事业,而根据胡润百富介绍,国外前十大企业将其年销售收入的0.5%捐献给公益事业。美国富裕阶层的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提供慈善公益捐助达6700多亿美元,亦即通过第三次分配的财富,占到了美国GDP的9%,而我国只占到0.1%。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传统,在5.12汶川地震后,一个月内民政部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超过了290亿元,一些企业的捐赠额甚至接近企业一年的利润。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公益事业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企业对公益责任管理不成熟。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公益活动还属于临时性的,没有纳入计划性的管理,没有考虑到承担公益责任与公司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一些企业公益活动效率很低甚至适得其反。现代公益事业,已经成为一项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公众多方协作的系统性工作,企业必须学习掌握其中的运作方法。部分企业认为公益活动只要捐赠或赞助了财物就完成了,对于财物的去向、使用和管理情况并不了解。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只关注公益活动的新闻效应,甚至出现承诺之后不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

四、完善机制,提升企业公益责任

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更多的支持社会公益,这既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现实需要。提升企业公益责任,不仅仅是企业或者企业家的意识提高的问题,而在于整个社会相应机制的完善,就此而言,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1.社会对企业公益责任的激励机制。公益责任基本的特点是出于自愿,没有人会喜欢“被迫的捐款”,对于公益责任不能以法律、行政、舆论的压力来要求,而应该以激励的方式来引导鼓励。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贫富差距拉大,在社会公众中有些潜在的“仇富”心态,认为企业有钱就应该多捐款,否则就是为富不仁。一些舆论也迎合公众的心态,对企业负面的报道比较多,比如:“我国企业99%没有参加过慈善捐款”“社会捐款70%来自港台地区,国内捐款仅占15%”等。不论这些数据是否准确,但是这样的批评反而造成了企业以及企业家不敢露富,更加不愿从事公益活动,制约了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心理行为学上认为赞美比批评更能改变行为,企业从事公益是就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美誉,只要强化激励,企业自然会做得更好。

企业公益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平衡。如果一个企业投入过多,必然会影响企业再生产,从而影响就业、税收和社会福利的增长。企业的公益责任不能是按照公益需要期望而增长的,必须保留企业自主决策的空间,社会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适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而不是鞭笞少数企业捐赠数量。

税收鼓励政策是提升公益责任的重要激励机制。在美国,税收制度就是公益事业的重要推手,一方面美国的税收制度极为完善,逃税几乎是不可能;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个人的公益投入都予以免税和抵税,这样大大加强了企业个人参与公益的意愿。

2.建立有效的公益事业运作机制。完成公益事业根本上是社会的工作,但是由于企业具有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我们希望企业负担部分的公益责任。公益事业产生的效果如何,是企业选择公益责任的重要考虑,只有整个社会建立有效的公益事业运作机制,企业的公益投入才能产生切实的成果。

在我国,公益事业基本上还是政府工作的延伸部分。从一定角度上看,这样做十分有效,可以借用到一些政府资源和行政手段,也有利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但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和其它组织参与从事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一些发达国家公益事业运作比较成熟,其机制值得我们借鉴。非营利组织是一些国家公益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其受大企业或者大企业家的资助,从事众多社会公益事业,扮演着捐助方同受助者之间的桥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公益事业中优势在于,它与企业捐赠方的委托关系使得其更加关心企业在捐赠时的要求,另一方面,其专业的定位使其在公益工作中的效率比企业和政府更高。要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需要建立相应的立法、监督等管理机制。

3.建立企业自身的公益管理机制。伴随公益责任的提升,企业自身对公益事业的管理机制也必须完善。从宏观上看,企业公益意识源自企业对自身使命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负担公益责任关系到企业的公共关系,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对此波特提出过企业战略慈善行为的观点,按照这个观点企业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选择慈善项目,对负担公益责任要结合自身情况做长期计划性的安排。从微观上看,具体公益工作中要提高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也需要建立起管理机制。现代公益事业管理已经日趋繁琐复杂,包括筛选项目、筹集资金、制定方案、追踪效果等等环节。企业要利用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形象,还需要对开展公益活动时对传播的范围、媒介的选择、受众的特点等等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国明姚青:非盈利组织:有效促进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J].广西社会科学,2007,(6)

[2]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2006,(2)

[3]刘文彬:基于效率内涵的企业社会责任边界假说[J].科技对策与进步,2007,(11)

[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看社会责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7]Carroll,A.B.,Athree-dimensionalconceptualmodelof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79

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公益广告;差距;发展;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69-01

一、调查背景

在商业广告大量充斥的今天,公益广告犹如一阵清风,摒弃功利色彩,唤醒道德良知,带给人们启迪与思考,同时也给广告传播赋予了新的涵义。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条件下,进一步回顾我国公益广告十几年来的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展望今后发展前景,对更好地促进公益广告及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公益广告还处在起始阶段,但我国公益广告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公益广告也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它已对社会产生的不可忽略的影响。但不得不说,目前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还是很多,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还很薄弱。不用说普通市民,就连大学生的文明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校园内不缺少随地吐痰,便后不冲水,在公共场所吸烟酗酒,言语粗俗,践踏草坪,乱扔垃圾,插队,不文明占座等现象。在国外,中国人的不讲文明更是“闻名遐迩”。国外许多公共场所都贴了用中文写的“请便后冲水”、“请不要大声喧哗”等标识语。

一方面,社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发展公益广告;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并没有相应的得到提升。这些现象确实需要值得我们关注并深思。是公益广告设计主题不合理,表达不明确?还是工艺广告的投放平台不够先进?抑或是我国公众对公益广告的理解不充分?还是公益广告仅仅是启示性的,而指示性内容过少?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产生此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一)公益广告起作用,宣传手段需创新。笔者认为:对宣传手段上的创新,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例如:通过微博、人人网、腾讯QQ发评论、转载、分享等等形式,不仅有了更为宽阔的宣传道路,与此同时,这种新型的手段创新了宣传手段,通过互动使其不再是单一的视觉、听觉的上的感知,与此相比还多了亲身参与。(二)公益方向多样化,如何把握是成重点。现如今“爱国”、“社会和谐”的主题广告比较普遍。通过“调查对象对于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的相关态度”的问题调研,笔者发现:对于公益广告多方向的发展格局,我们要较好地把握住社会文化、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取得较为不错的效应。(三)公益广告制作欠新意,发展需要新元素。对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旧的传播媒介如不进行创新,势必淹没在这一片潮流中。笔者发现:创新点是公益广告吸引群众的一大亮点,那如何发扬公益广告的这一优势呢?笔者认为:公益广告可以模仿“微电影”这种手法。

三、就现阶段中国公益广告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分析及建议

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及人物访谈等方式具体深入地了解了公益广告在金华市公众中的相关情况。经过小组讨论及分析,总结了目前公益广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公益广告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一)改进公益现状,政府首当其冲。公益广告自出现以来,就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很多公益活动都是由政府下发文件、由下级机关执行。尽管政府对公益广告的行政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益广告的发展,但是,这种由政府倡导和管理的公益广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时代‘运动式’的痕迹,从长远看,这一做法弊多利少,难以为继”。[3]因此,在改进公益广告发展状况的过程中,政府应首当其冲。1.明确公益广告的主体。在弱化政府对公益广告的行政功能的同时,要充分获取各方力量的积极支持,明确公益广告的主体为社会各界人士,而不是政府的“独角戏”。2.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调动教育、经济、司法等机构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出台一系列公益教育、公益投资、公益法律等规章制度,将公益事业贯彻到社会各层、各行业,真正实现公益活动全民化,淡化政府对公益的行政色彩和功利性。(二)回归公益本质,兼顾企业利益。随着世界公益事业迅速发展的大潮,许多企业也越来越热忠于公益广告,但是作为企业,盈利是其最终目的,或多或少改变了公益广告宣传的本质目的。而企业作为公益广告制作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公益事业发展进程中,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1.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面对广告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让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成为公益广告的主体,不仅解决了公益广告发展中最重要的资金问题,而且公益广告的设计、制作水平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和社会贡献精神,这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可谓双赢。2. 保证商业性公益广告中,公益大于商业。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企业资助公益事业需以“不在公益广告中掺入商业元素,可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得到商业回报”为前提,保证公益广告只有纯粹的公益宣传效益。

四、总结

我小组本次调研通过人物访谈、问卷发放等手段,对广告学专业人士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关于公益广告的设计创意、宣传效应、重视程度及其发展措施,结合公益广告现状以及数据分析结论,得出以下总结:(一)公益广告不能单靠政府扶持,要注重商业与公益相结合。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与文化基础、企业的协作和基经济础上,积极促进合作发展,互惠互利,以求更好发展。(二)挑战单一、呆板、机械的广告,吸收技术、手法、视角新创新。了解时代的发展,把握潮流前沿,进行传统文化的发扬与进行时代精神的创新。(三)挖掘公民意识和公民媒介监督作用,主动淘汰不良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不仅是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其相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政府的方方面面。所以公民意识和公民媒介的监督作用不可小视。(四)着眼现状发展难题,放眼四海发展经验。在各类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地出现与对外交流后,公益广告也应积极吸收借鉴,走向海外。吸收借鉴,鼓励原创将积极促进公益广告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吴众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杨楚航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顾奇芬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天.论当前我国公益广告的理念更新[J].学术论坛,2007,10.

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范文6

公益劳动活动不仅仅增强了我们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增强了我们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要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公益劳动团建活动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公益劳动团建活动总结一

xx日我们开展了我们的公益劳动,我们劳动的内容是打扫图书馆及附近的校道。虽然这看似一个很普通很简单的劳动,却使我从中产生以下心得。

首先,此次活动增强了我的服务意识。劳动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重要性。这不是从口上说说就行,还要从实际劳动中体现出来。作为党课培训的对象,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虽然我们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劳动,这也是为同学服务的表现。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十分认真地对待着。我们在认真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的同时还要时刻谨记用实际行动来树立党的形象,保持党的先进性。

其次,我们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有“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要有“领头、严己、开拓、实干”的工作精神,虽然此次劳动只有我们在进行着,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带领下会有很多同学向我们学习的。此次虽然是一次平凡的劳动,但在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心中却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我们的每一位同志都是党的形象的体现和代表,我们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党的形象是好是坏,人民心中有一杆秤:形象好,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形象不好,人民就会感到不满和失望。所以,形象问题不是个小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虽然我还没有成为一名党员,但是我的思想和行动告诉我:我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树立好良好的形象,努力做到让自己满意,让同学满意。

最后,我认为此项活动不仅仅给我带来感触,我相信,我的每一位同志也能从中有所收获。我们牢记党课上学习的:1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在思想和行动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积极起到带头作用,要肯干、爱干,并且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上就是我从此次劳动中得到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公益劳动团建活动总结二

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一栋栋教学楼里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蜿蜒幽曲的林荫小道因为我们的清理而显得整洁开阔,这些凝聚了我们无尽的心血。

劳动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向窗台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忙碌了。一个小时,二个小时风雨之后的校园因为我们而变得美丽,也许是天公不作美,在劳动这周我们都顶着烈日,可我们无怨无悔。同时大家互帮互助使我们又深刻的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劳动使我们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务必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们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正视一切挫折与困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潜力。劳动是我们认识到: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投身社会实践,去经历风雨,去见识世界,去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因为这天我们是桃李芬芳,明天我们是社会的栋梁。健全的人格、广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创新的意识、合作的精神等是构成生命华章的要素,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职责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人都就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灵台空射,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演绎出一座天堂。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让我们早日屏弃了那些错误的思想,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我们应当持续人格的纯正而自警;为防止人格的下滑而自律;为追求人格的升华自励!

在这一周的劳动体会中,的确给了我们身心的锻炼,作为劳动中的一员这更是让我们感言颇多。在劳动课后,我们全班同学分三组对这次劳动进行了讨论总结,这让我们对劳动有了更新的诠释,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公益劳动团建活动总结三

上周日,我带着我的小外甥在原师专体育馆参加了一个成长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由山东TA(火炬行动)青年志愿团发起,迄今为止,已在全省各地举行了几十场大型公益活动。有上万名学生、家长、老师从这项活动中受益。本次是在山东省的第30场活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一项大型的体验式社会公益活动。它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社会公益活动架起了学生和家长、老师之间沟通的心桥。活动中我们承诺创造一个“和谐、爱心、激情”的世界,让学生、家长、老师在这个环境中体会团队精神和相互关爱、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达到师生与家长心连心的目的,形成崭新的师生家长关系。

从而培养孩子成为优秀人才必备的心态与素质,也唤起社会各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实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的目的。“我/我们承诺创造一个真诚、爱心、和谐的世界”,这是这个爱心活动的主题,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的崭新关系,丰富和探索我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活动从当天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五点结束。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志愿者们将所有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全部打乱分为32个小组,经过上午的:打招呼、组建团队、破冰、团体呼拉圈、风中劲草、信任背摔等热身项目,所有到场的同学、家长和老师都放开了许多,不再拘谨和腼腆。

下午专为增强师生、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二人对话”真情互动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许多同学纷纷对老师和家长们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的想法与感受,而家长和老师们也更加理解了同学,说出了平时没有机会表达的语言,互动中同学们理解了老师和家长的一片苦心,决心努力学习不再让他们生气;家长和老师们则表示今后要和同学们多沟通,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和体谅。紧接着设置的“感恩”系列活动更是将整个活动推向潮,同学们为自己最爱的家长和老师系上了表示感恩的蓝丝带,而很多家长则泪流满面地给孩子们凝聚了体谅、理解、包容、爱的拥抱。活动的最后,全体学生在长50米的画布上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蓝图,在慷慨激昂的“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的歌声中,将自己的梦想高高举起。这次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不但促进平时难以实现的师生、家长与学生之间深层的沟通,而且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了感恩和理解。

同时在活动中实现了学生、家长及老师的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形成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感情,使人与人之间体会到爱、信任、责任的重要,提升学生成长为未来优秀人才所需要的责任、爱心、真诚、互信、等素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教育公益活动是一项具有积极、深远意义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体验中学生、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爱心、真诚、和谐的成长环境”,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沟通,在沟通中进步。这次活动从活动经费到场地、物资、饮食、道具、纪念品、义务服务人员的参与等都是由青年志愿团爱心感召募集而来的。我的一个学生的父母都在这次活动中做义工,我感到他们非常伟大,俗话说的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在这些志愿者和义工们的身上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希望。

公益劳动团建活动总结四

通过一周的劳动,我知道了,现在我们安心学习的环境是由我们背后一群人努力所造就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珍惜,好好学习,不忘记他们的辛劳。

公益劳动活动不仅仅增强了我们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增强了我们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要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并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我们的文明时代尽一点微薄之力。校园文明离我们只有几步之遥!期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不爱护校园卫生那些种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我会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学校的美丽,为了他人也为了我们自己!

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源泉,也同样是世界上一切快乐乐和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学校每周安排学生进行劳动,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能够通过劳动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因此,在此我想对学校的领导们说出我作为一名普通学员心中的一点想法:希望学校学校对公益劳动这一门课程能够投入更大的教学力度。经过公益劳动实践,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劳动方法,更是为人处事之道,我们的这个小集体虽小,但我想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小集体无疑会是巨大的。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同学累着并快乐着,经历过越多,我想理解的也会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