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范文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手段,生产的稳定持续运行必须依靠建立在先进的科学理论发现和技术发明基础之上的安全科学技术;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保护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物质手段和技术支持。因此,安全科技在“五要素”中有着举足轻重轻重的地位,只有广泛地应用安全科技,才能不断地更大范围地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风险大 、害大的作业岗位上解放出来。以颁布和实施安全生产法为标志,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被动局面:在监管方式上,治标多,治本少;在事故管理上,事后处理多,事前预防少;在管理思路上重形式主义,轻实际效果;在制度建设、政策和体制设计上,应急对策多,长远考虑少,单项运作多系统研究不够。

二、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如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北京密云踩踏事故,吉林中百商厦火灾事故等都是人为责任事故,陕西铜川陈家山和辽宁孙家湾煤矿爆炸事故也不例外 都是生产过程或系统控制不当,造成秩序或能量失控所致,理论上讲这些事故都是来自于技术系统的风险问题,对于技术风险现象,一般讲都是人为可控的,它是人造系统不良和失控的表现,这种现象是能够控制和防范的如果我们在生产技术、作业管理等方面未做好工作,即本质安全和防范措施无力或失效,事故的发生就是必然的。

三、安全生产科技

安全科学技术是以大安全观为基础,以保护人(人类)的身心安全健康为目标,以人(人类)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为研究范围,以生存、繁衍、发展的人(人类)活动安全为研究的对象,以消灾避害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有人提出了以人、物、及人与物为要素的安全体系;有学者认为,它是人、物、环境、信息、能量五要素的安全系统。

为了尽快地遏制当前全国恶性意外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要果断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缩短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事故高发期的时间,唯一而有效的出路,就是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

四、依靠安全科技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原则

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生存、繁衍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富裕、更安康、更长寿,“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公德,真正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这也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推进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安全科技事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二)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 ,安全为天 ,安全优先 ,预防为主 ,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处理安全科学技术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试金石,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和手段。

(三) 坚持“三同时”,从源头抓起实现本质安全

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坚持“三同时”,坚持科学的审核、评价、验收制度,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专项评价及职业危害评价;作业环境监测,要从设计源头抓起,严把施工建设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保证工程的安全及职业卫生质量,建立符合国家安全卫生作业环境要求的工程,这是依靠安全科技手段,实现工程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

(四)实现安全生产科技创新

创新是社会每一个领域不可缺的任务。积极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安全科技创新,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事故预防、隐患监控和安全生产的科技保障水平,一要加强重特大灾害和危险源监测、预警、防治、应急救援、事故分析处理技术、管理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二要以安全高新技术成果为重点,促进安全科技产业化进程;三要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增加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科技的投入机制;四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宏观指导。

(五)推进安全文化创新

安全文化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加强安全文化内涵、理论和体系的研究,以指导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开展对公民和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文化水平;抓好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城市社区、学校、企业及农村村镇的安全文化建设;增加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安全文化产业。

五、结语

遏制重大事故的高发 需要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工程措施。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生存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安全与健康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全生产关系到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现实要求。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推动安全发展的根本动力。规范中介机构监管,提升安全科技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安全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赫元. 用现代科技提升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2011,(3);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范文2

2003年12月12日,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正式在北京揭牌成立。

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矿山安全研究机构,涉及安全生产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深入,矿山安全生产的预警、预防、治理和职业病的防治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和研究。矿山安全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很好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要注重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力求自主开发出适合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装备,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为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成立的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其职责主要包括:开展矿山安全标准、规程、规范的研究和矿山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及相应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展矿山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鉴定与验证和重大灾害事故防治技术研究,并提出建议;开展矿用安全产品的检验和检测工作,开发新的检验检测技术和装备;为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开展安全经济、工伤保险等方面的研究;开展矿山安全培训、安全评估等业务工作;承担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审核、发放工作;开展与国外有关安全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成立

我国首家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发中心2003年12月8日在京成立。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将其原有的3个专门从事救生、供氧、个体防护及降落伞系统生产的厂、所组建成为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按照统一规划、协调的原则,对原有独立厂、所进行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并建立航空防护救生技术研发平台,集中开发弹射救生系统、航空救生动力系统、降落伞系统、水上救生系统等航空装置。

我国航空救生装备研发中心成立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范文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作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与科技进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一案三制”、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形成政府与企业联动,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一)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地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列入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协调,理顺管理体制,认真抓好落实,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

2.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的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责任,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快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增加政府投入和补助,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根据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及依托企业的条件,建立2~3家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3~5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具有较高标准的现代化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组建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员队伍,建设环境良好的应急救援演练、训练场地,配备功能齐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械,建立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和救援技术专家库。

2.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布情况,做好规划,依托骨干企业,建立本地区的骨干救援队伍,形成区域救援能力,以满足本地区事故救援的需要。

3.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高危行业特别是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照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没有专职队伍的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

2009年,认真抓好长广集团和巨化集团两支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督促两家单位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进度,按计划完成队伍的装备采购及场地建设任务。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的原则,结合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再确定2~3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

2010~2011年,在确定、完成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硬件装备配套建设。同时,探索提高矿山、化学事故救援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的途径,以省级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培育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力量,完善和规范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政府、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共建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10年,启动市、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争取2011年前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率达到50%以上,其他小型企业救援服务协议签订率达到30%以上。

(三)强化“一案三制”建设和政策研究工作

1.加强和规范预案管理,提高预案质量,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做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同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实施安全生产许可中依法对预案工作进行审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2.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按照国家“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实现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协调顺畅、指挥有效,调度灵敏、保障有力。建立健全省、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各级骨干救援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事故风险监测监控机制、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在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救援协调指挥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地方规章、标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普法工作,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增强公众的应急法律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研究制订专职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救援的有偿补偿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工伤保险政策等,确保各类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参加社会救援发生的支出和装备、物资损耗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正常运行。

(四)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

建立具有统一指挥功能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及数据交换系统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包括危化、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资源、特殊物资、专家资源在内的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实现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其他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等保障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物资支持保障。

2009~2010年,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并完成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

三、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全面实施“科技兴安”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在安全科研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安全科技创新。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组织重点安全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安全防护设备。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高风险工艺(装置)的化工企业实现事故状态下紧急自动联锁安全保护;露天采石场全面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客运汽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

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监管效能提高为目的,加快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高效快速、运行可靠的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掌握全省安全生产动态。加强系统内局域网和公共平台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

(二)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抓好*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努力将*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成为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基地和重大事故预防和鉴定基地。

(三)培育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适应全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评价、培训、认证、咨询工作的需求,保证各类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依法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培训、论证、咨询工作,推行安全事务所制度,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机构管理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大力培育和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安全评价、培训、咨询等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规范模式,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五、加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有效投入

一是积极协调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制订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投入。

二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装备保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推动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培训等。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的政策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相关问题。

三是要以政策为导向,鼓励和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强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真正使企业成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建设主体和投入主体。

四是严格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安全预算和执行制度,保障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安全经费的基本需要。要扩大投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和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制定辖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级由发展改革、财政、安全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协调小组,定期协调沟通,解决项目建设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范文4

基本内容

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合理确定生产一线用工”,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组织研发一批提升我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国发40 号文件要求“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

根据上述文件要求,《规划》重点围绕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安全生产控制力和事故防范能力,提出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职业危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安全监管监察技术装备与方法研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这对于实现安全生产科技支撑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总量、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规划》还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力争在攻克防范重大事故的关键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有所扩展,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方面有所推进,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提升。重点包括以下工作:

强化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发

“十二五”时期,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科技需求,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重点和难点,着力破解安全生产技术瓶颈制约,提出一批科学指导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解决一批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安全生产重大技术装备,制定一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标准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打下坚实的安全生产科技基础。

在规划目标上,力争取得100项创新性成果,较“十一五”的61项增长64%;建立20大类100个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独具特色的安全技术示范工程,较“十一五”的60个增长67%;在科技项目研究中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少于200个,较“十一五”的161个增长24%。

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及应用

“十二五”时期,跟踪安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成果及时引进、推广和转化,并积极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集成、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培育发展安全科技产业。同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单位、政府、中介机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规划目标上,稳步推进大型企业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培育100家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示范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安全装备升级换代,开展安全生产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和1000项新型实用产品的遴选工程;引导、支持、鼓励各地创建一批安全产业园区,创建5个安全产业示范园。

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

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是支撑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投入绝对量稳步增加,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十二五”时期,在继续完善现有各类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科技研发、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安全培训、安全标志申办与咨询服务等的技术支撑平台。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各类技术支撑平台按照各自功能要求实现良性发展。此外,还要加快高科技条件资源的开发应用,推进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支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保障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顺利推进。

在规划目标上,建立9大类100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立30个安全工程专业技术研发中心和50个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发展和规范建设5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现实意义

《规划》提出,要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领导,完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资源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规划落实情况检查与评估工作,确保规划落实到位。《规划》的出台以及上述重要举措的制定实施,都将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和制度保障,为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创新保驾护航。

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科技体制机制的重要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要支撑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就必须要强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领导,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把握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领导、支持和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在促进全社会安全生产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化程度和政府监管监察科技水平。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范文5

2017年3月30日,全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来到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院”)参观考察,了解了该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城市安全防控的科研情况。

合肥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袁宏永向大家介绍了合肥院在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研究工作上取得的进展。

合肥院是安徽省政府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精神的具体落实,由清华大学与合肥市政府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签约设立。其总体定位是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研究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防控和应急管理综合集成等关键技术,并关注产业和技术落地,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主要建设公共安全综合实验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合肥院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聚焦国家应急体系,发展城市公共安全。

其中国家应急体系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包括: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与公共安全大数据系统,应急救援与人员防护装备,国家应急装备检验检测测试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中国安全救援装备标准体系和检测中心,发展安全装备产业集群。

城市公共安全关键技术与系统包括: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检测技术与系统――重点是桥梁、燃气管网、供水管网、供热、电网、通信网络、综合管廊、电梯;城市水安全污染溯源与大数据技术和工程系统;智慧人防、消防大数据系统。其目标是建立新型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智慧安全城市产业新模态。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合肥院建立了8个综合实验平台,包括:多灾种耦合作用多尺度实验平台、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实验平台、灾害环境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平台、大型移动灾害数据采集实验平台、下一代应急平台体系技术原型平台、公共安全装备产品检验测试平台、人员行为分析及疏散实验平台、智慧安全社区研究示范平台。这些实验平台将研究公共安全事故、灾害或事件成灾机理和演化规律,形成公共安全领域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基础,构建系统的公共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

实验平台对城市风险监测的作用

多灾种耦合作用多尺度实验平台,是合肥院的重要实验平台之一,主要满足公共安全学科基础实验研究和应急装备检验检测的需求,可模拟各种常规和极端条件下(如强风、暴雨、暴雪、冰冻、浓雾、强日照等多种恶劣气象灾害环境)的多灾种耦合作用实验平台系统。“例如某种应急消防车,在哪些灾害模式和哪种灾害程度下,就失去了功能和效用,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平台就可以检测出来。”袁宏永说。

灾害环境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平台,主要用于解决亚洲人种灾害环境适应性和损伤模型,发展自主知识产权防护装备。该平台可以模拟灾害环境中人体的各项参数,并采集数据;研究高温、低温冰冻、火灾浓烟、危化品事故、爆炸及其复合作用等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防护装备的研制和评价。

桥梁安全监测与诊断实验平台,用于建立城市高架桥梁安全运行监测预警技术与标准,发展实时预警系统。可开展桥梁运行状态监测、桥梁监测特征要素及风险模型研究、桥梁监测物联网传感系统研究,建立城市桥梁监测物联大数据模型。“桥梁垮塌会造成城市重大人员伤亡,所以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建立一个桥梁从损伤到垮塌的模型,使得我们能够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桥梁安全隐患。目前传统的监测方式是靠人员一年检查两次,但是这期间如果发生损伤则难以知晓,我们期望的是以后给每一座桥梁装上几个传感器,就能保证只要有损伤立即报警,避免坍塌事故发生。”袁宏永介绍说。

燃气管网及相邻空间监测与诊断实验平台,用于发展城市地下相邻空间燃气泄漏溯源与爆炸风险监测技术与装备,建立城市重大燃气爆炸监测预警技术和监测机制。可开展燃气泄漏在线监测(包括微小泄漏)、地下密闭空间积聚规律研究、燃气在管网扩散规律研究、大气环境对浓度扩散影响研究、腐蚀环境对燃气安全监测系统影响研究等。袁宏永说:“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70%的燃气管网爆炸事件都是从微小泄漏起源的,并且泄漏到地下相邻空间,如排污管道、排水管道等进行积聚,最后酿成爆炸事故。微小泄漏很难及时发现,我们要研究通过非接触式探测发现微小泄漏,以及发现泄漏规律,找到城市地下所有燃气积聚区域,装上传感器,避免发生重大爆炸事件。”

供水管网监测与诊断实验平台,用于发展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监测与漏水引发的路面塌陷监测技术与装备,建立供水安全及次生灾害监测技术与机制。袁宏永告诉我们:“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泄漏经常会冲刷出地下空洞,引起地面的大面积塌陷,如果空洞处有燃气管网,还会引起燃气泄漏,进而引起爆炸。所以我们要研究城市里的地下管网有多少泄漏会引起地面塌陷,进一步引起桥梁、建筑物坍塌,以及供电、供气等次生衍生灾害,从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应用

城市生命线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是保证城市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的前提。以合肥市为例,目前城市拥有重要桥梁224座,地下管线总长2.4万余km。

为了保证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围绕“大产业、大安全”推动实施安全科技发展战略,根据合肥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的指示,联合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多个部门,成立了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领导小组,开展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工作。项目整体依据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资源共享、集约建设的原则,打造合肥城市生命线公共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综合支撑平台,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做到3个“统一”: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服务;4个“全面”:全面感知、全面接入、全面监控、全面预警;5个“落地”:风险可视化、监管规范化、运行透明化、管理精细化、保障主动化。

目前建设内容包括多个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即桥梁安全运行健康诊断系统、燃气管网相邻地下空间安全监测系统、供水管网安全监测系统、排水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热力管网安全监测系统、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等。未来依托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将进一步开展水环境安全、电梯安全、重大危险源、预警信息和开挖管理等多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

目前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在合肥市5座最大的桥梁、西一环2.5 km的燃气管网和24.889 km的供水管网开展了一期试点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首先,实现城市生命线综合风险识别与耦合分析。完成了首张融合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经济环境的合肥市城市安全综合风险图。袁宏永介绍:“一个大型城市中往往存在大量风险,不仅上述所说的地下风险,还有地上人群密集场所等风险,经过风险分析将这张全市风险图描绘出来之后,我们就知道城市当中有哪些重大或较大风险需要重点防控。”

第二,解决了前端数据采集的难题。通过大系统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集成技术,攻克了每天30亿条多源、异构大数据的上传、融合处理难题。“监测到风险后,我们在中心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送到市安监局,以及桥梁、燃气、供水集团等单位,可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进行现场处置,将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目前平均每两天就会发出一条预警信息。”袁宏永说。

第三,构建了综合性桥梁安全分析技术与预警、地下空间可燃气体泄漏溯源与预警分析等模型。“例如蛄悍矫妫不仅能够监测每一个指标,还可以通过多个指标监测对桥梁总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燃气方面,通过一个小孔发生泄漏后,可能影响到哪些管线、多大范围,如果发生爆炸可能需要疏散多大区域面积内的人群等,从点、线、面到整体的溯源、预防和应急方案,我们均能够进行科学计算和预测。”袁宏永说。

目前,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累计申请了12个专利,取得了4个软件著作权,建成了2条产品生产线,培育了4支专业化技术团队。

从系统验收至2017年3月底,3个月的时间内,发现了多起城市生命线工程风险隐患,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

第四,探索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管理创新机制。成立了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为市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监测预警、安全运行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等。解决安全监测信息权属复杂、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难题,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与相关部门已建立互联互通对接机制,与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形成了良性协同模式。

“我们解决了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的问题,以往城市各行业主管部门都是各司其职,信息互不相通,而我们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将这些信息进行了互联互通,做到了城市安全的大数据共享。”袁宏永说。

第五,集成创新电梯安全运行监测技术与模式。对电梯进行监测监管,解决维修不及时、带病运行等问题,实现全面有效监管、综合应急救援、实时监测与预警。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范文6

2020年,我队全面贯彻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不断深化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强化安全红线意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注重安全教育培训交底,狠抓施工过程管理,确保了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现将我队全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机构职能

1、年初,大队下发了关于《关于调整安全管理相关机构的通知》,调整了各单位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及专(兼)职安全员,更换了一批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安全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2、全年共召开安委会四次,由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持,贯彻学习局安全生产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讨论、研究、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下阶段安全工作进行部署。

(二)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根据局《2020年安全生产管理考评细则》(鄂地质办[2020]8号)的相关规定,大队结合各单位实际分别对各级责任书予以修订,将全年安全生产任务、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根据《安全生产法》、《湖北省地质局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我队从实际出发,对《安全生产措施经费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津贴考核、发放管理办法》等制度予以重新修订,待队安委会讨论通过后报职代会审定。

通过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了我队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提升了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三、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大队始终坚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体开展如下:一是4月25日,对全队63名在岗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常态化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机制;二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批次的先后对10名新入职、转岗、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上好入职第一堂课;三是通过外派的形式,1人参加消防安全员初级培训,2人通过了企业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四是9月30日,组织全队4名专职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交流经验教训,确保行车安全;五是12月底,组织全队6名专(兼)职安全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总结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各单位安全工作重点,梳理标准化资料,打造一批懂安全、善管理、勇担当、能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的安全管理队伍;六是建立跟踪帮教制,通过排查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或重复“三违”的人员,重点对该类人员进行宣教。

四、全面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扎实举措推进安全生产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活动。通过悬挂 “安全生产月”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通过安全培训、观看警示教育片、“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的提升了职工的安全意识,达到了警钟长鸣的目的,使职工时时不忘安全,时时注意安全;通过开展“安全月”大检查,安全隐患得到整改落实,确保安全生产;通过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应急机制,提升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6月26-27日,大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了体检,对每个职工都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全面细致的检查,达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确保职工以良好的身体状况投入到工作中。

(三)11月9日,大队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以“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社区”为主题的“119消防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消防宣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及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五、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形势稳定

(一)推进安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严把“三关”

凡是机台数超过3台的项目,安全科均到现场进行开工验收,督促项目部对机台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作业人员意外险购买情况,清查超龄人员,淘汰设备陈旧、老化的队伍,严把设备“入场关”、人员“教育关”、开工“验收关”。

2020年全队安全管理的重心是省外大型铁路定测项目,安全科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对省外项目进行驻点式安全巡查,在项目轮流值守累计86天,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4张,停工令2张,清退不符合开工条件钻机4台,清退超龄人员累计18人,督促完成隐患整改16项。通过安全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确保了安全工作的重心始终放在生产一线,为全年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三查”“三突出”,落实隐患整改

1、“三查”。坚持自查、督查、复查相结合:一是各二级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消除一般隐患;二是大队成立安全检查组进行全队范围的安全大检查,消除较大隐患;三是安全科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回头看”,严格落实整改要求。

2、“三突出”。通过召开会议、下发通知、安全检查等形式,突出重点时段的隐患排查治理;对机台数超过3台、钻机搬家难的项目进行现场驻点,突出重点项目的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在生产一线了解安全意识淡薄、重复出现“三违”的作业人员,突出重点机台、重点人的隐患排查治理。

截止目前,全年局安全检查(督查)6次,共查处安全隐患12处,大队积极完成整改并及时向局反馈了整改落实情况;全队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45次,其中队领导带队安全检查18次,共查处安全隐患82处,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检查的内容进行了通报,各单位及时进行了回复,安全科组织进行了“回头看”。

六、加强外协队伍管理,确保安全管理全覆盖

一是大队制订了《临时聘用人员安全管理办法》,对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岗位危险因素较高的人员年龄进行了控制(严禁聘用年龄五十五岁以上的人员),对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人员必须先进行身体检查,合格者方可上岗;二是建立“黑名单”制度,选择具有相应从业资质且信誉良好、安全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进行合作,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安全职责;三是将外协队伍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五统一”(统一部署、统一监管、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管理,严把设备“入场关”、开工“验收关”、人员“教育关”;四是建立了外协队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管理平台,实现了临时用工人员保险的动态化管理,全年累计更换意外险371人次。

七、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2020年我队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安措经费,使用安措经费16.7万元,保证了安全隐患整改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安全隐患整改、劳保用品发放、安全培训及消防设施等。

八、加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一是我队有三部电梯均与维保单位签订了维保合同,明确各自安全责任,并建立了管理台帐,每年定期请湖北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研究院专家进行年审,均合格;二是我队与专业消防维保公司签订了维保合同,建立了月检周检日检制,确保了消防联动系统可靠有效运行;三是我队有五台运输车辆,实行专人专车,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防止车辆带“病”运行,确保行车安全;四是项目临时租用的车辆,必须对车辆证照、保险购买情况和车况进行严格审查,符合安全要求的方可租赁,并签订车辆租赁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职责。

通过加强设备设施管理和设备的保养维护,提高了设备安全保障能力。

九、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大队制订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1个综合应急预案、1个专项应急预案、10个现场处置方案,已在黄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队属各单位根据大队应急预案,结合其工程特点,制定了项目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实施进行演练,通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提高作业人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

大队在安全月期间开展了消防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由专人现场演示ABC干粉灭火器的使用及消防水带、水枪的拼接, 在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小区居民依次进行了现场操作练习,通过开展此次演练,进一步提高了“灭火、抢险、救灾”的实战能力,有效增强了居民住宅应急救援的协同作战能力。

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2月29日,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我队进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充分肯定了我队安全管理工作,具备相关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已于3月22日取得安全生产证。

(二)我队已于去年11月23日通过了安全生产表标准化二级企业评审,于今年2月正式授牌。通过一年安全标准化的持续运行,我队始终以推进标准化进班组为目标,推行岗位达标,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宣教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各项目部加强机台标准化资料的收集,在月度考核时,把机台标准化推进情况作为重点考核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