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救的护理措施

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卵巢黄体破裂;急救护理措施;效果

卵巢黄体破裂是临床妇科常见急腹症,生育年龄妇女经后12~32 d常发生该病。卵巢黄体破裂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的临床特点,如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救治,将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给予卵巢黄体破裂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必要性[1]。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卵巢黄体破裂的急救措施、卵巢黄体破裂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卵巢黄体破裂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5年9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

实验组40例均确诊为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为(32.09±6.06)岁,包括10例未婚患者、30例已婚患者,其中有12例患者合并异位妊娠、10例患者合并宫内妊娠。

对照组40例均确诊为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为(33.03±6.25)岁,包括11例未婚患者、29例已婚患者,其中有13例患者合并异位妊娠、11例患者合并宫内妊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或者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实验组采取全面性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急救措施

1.2.1.1施救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腹痛:卵巢黄体破裂及宫外孕破裂均伴有突发的剧烈腹痛,宫外孕腹痛有停经史,且一般在停经后发生腹痛,卵巢黄体破裂发生在月经中期或者后期,突然伴有一侧腹痛,急救开始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以鉴别宫外孕及卵巢黄体破裂。性生活:性生活期间,女性的生殖器官扩张、充血,导致黄体内张力升高,引发黄体破裂,因此,应仔细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进行过性生活。阴道是否流血:观察患者的阴道内是否出现流血情况,宫外孕患者有少量的阴道流血,卵巢黄体破裂无阴道流血症状[2]。

1.2.1.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急救开始前,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贫血、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下腹压痛及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应及时建立2~3条静脉通路,留置静脉留置针,尽快扩容,以增加组织的灌注量。

1.2.1.3指导及供给氧气 抬高患者下肢20°,头部抬高15°,以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使用双鼻导管供给氧气,将氧流量设置为5~6L/min,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面罩加压吸氧,吸氧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对患者进行救治。

1.2.2护理措施

1.2.2.1卵巢黄体破裂的基础护理 ①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准备好相应的急救工具,交叉配血,做好皮肤准备,并留置导尿管。②体征护理:外科手术是治疗黄体破裂患者的主要手段,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手术,需要一段时间苏醒,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包括呼吸、脉搏、血压、意识、面色、体温等指标变化,手术结束后,去枕平卧6 h,保持头部偏向一侧,待患者的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3]。③疼痛护理:疼痛是卵巢黄体破裂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腹腔内出血及术后伤口的刺激,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性质进行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确保病房环境清洁、安静,以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情,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4]。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术后排气前,给予流质食物,术后排气后给予半流质食物,待患者的身体好转及病情恢复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护理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可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避免患者食用辛辣性、刺激性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诱发机制[5]。⑤健康教育:手术前后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机制及发病机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卵巢黄体破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在外力作用下,例如奔跑、跳跃、冲击等,均可导致腹压增高,形成破裂,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出院后需连续服用3~6个月的避孕药,以调节激素水平,预防黄体破裂的发生。患者出院后,可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6]。

1.2.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安抚和鼓励,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在病房内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或幽默的视频,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给予患者希望,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7]。

1.3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护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救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住院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附件包块消失时间进行观察,急救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越高,住院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附件包块消失时间越短,表示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急救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字2检验,住院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附件包块消失时间使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如数据结果显示,P

2结果

2.1急救成功率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急救成功率为100.00%(40/40),对照组的急救成功率为90.00%(36/40),2例患者因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出现休克症状,2例患者血压情况出现严重异常,出现肺水肿症状,实验组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字2=4.210,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总满意率 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5.00%(P

2.3住院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附件包块消失时间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附件包块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卵巢黄体破裂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的临床特点,如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8]。

排卵时间,排卵后卵泡膜内部的血液会逐渐凝结形成血体,血体在吸收后形成黄体,7 d后黄体的发育状态将处于高峰期,黄体直径超过3cm时为黄体囊肿,当囊肿覆盖于卵巢表面时,会形成较大的张力,囊肿内含有较多的血管且质地较为脆弱,当遇到碰撞、挤压或其他影响因素时便会出现破裂,部分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伴有休克性出血症状,危及生命安全,故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对患者施救[9,10]。

给予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极其重要,是促进患者进一步恢复健康,加快疾病愈合速度,改善其预后效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被动性和机械性特点,护理人员仅在医生的指导下,提醒患者用药或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护理过程中和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不能了解患者主诉的前提下,无法给予患者对症护理,患者的治疗情绪及并发症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11,12],除此之外,部分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素质的缺乏,在护理过程中易产生不耐的护理情绪,导致护患关系较为紧张,缺乏人性化特点,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13]。心理护理等护理模式是临床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近年来取得了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14]。

心理护理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护理模式之一,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情,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卵巢黄体破裂的起病速度较快,且常伴随着腹痛、眩晕、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受疾病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给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具有必要性[15]。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急救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马健.胎盘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卵巢黄体破裂1例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17):1594-1594.

[2]冯朝霞.妇科急腹症院前急救56例分析[J].医药前沿,2012,02(19):191-192.

[3]李华.舒适护理在黄体破裂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706-707.

[4]常德萍.1例风心病换瓣术后双侧卵巢黄体破裂的抢救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3):243-244.

[5]林秀华,王海燕.黄体破裂并延迟性脾破裂手术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110-111.

[6]何毓雯.妇科急性失血性休克救治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3):417-418.

[7]孙爱萍.一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黄体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0,18(2):111-112.

[8]杨红.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9(04):139-140.

[9]刘彬.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07):122-123.

[10]亓冠霞.个性化护理对妇科手术病人睡眠状况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3):1784-1786

[11]黄影桃.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前沿,2012,2(05):275.

[12]王霞.卵巢黄体破裂70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85-86.

[13]罗少连.卵巢黄体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27(23):293-293.

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2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抢救非外伤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5例,男64例,女41例,年龄2~90岁,院前出诊接回56例,在门诊检查或候诊时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7例,自行送入院38例,治疗时发生4例。

方法: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或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当班医护人员3分钟之内完成以下急救措施:经口或鼻行气管插管,有痰堵的吸痰进行机械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路,选择肘窝或颈部大静脉血管,有利及时用药,行多参数监护、电复律、小剂量首次给肾上腺素及其他药物进行心肺复苏。纠正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同时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实施例数50例达100%。

结果

10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5例,抢救成功率23.81%,死亡80例(76.19%),其中含放弃抢救18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

急救护理

⑴急救措施: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或有可能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值班护士同时做好以下急救措施:①畅通呼吸道3~5秒的时间内、解开患者的衣领裤带、暴露胸部、平卧在硬板床上,由于患者无意识时,易舌后坠,软腭阻塞气道[1],急救者位于患者一侧将一只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指放在下颏骨部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线与地面垂直,使舌根上移而不影响呼吸通畅,并用手或器具祛除口腔内的异物,如果异物在气管内则可用腹部按压法,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上腹部剑突下方,另一手重叠在前一手掌背上,双手用力向胸部方向推压,使腹压剧增,把气管内异物压迫出,若无口腔、气管内异物随即行喉镜气管内插管,有痰液的吸痰进行机械通气。②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不失时机位于患者一侧(通常右侧),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胸前中下1/3交界处,即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另一手掌根叠放其上,双手紧扣进行按压;使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幅度4~5cm,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③迅速及时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路,选择肘窝或颈部大静脉血管准确及时执行急救医嘱及心肺复苏配合。④行多功能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功能变化的情况,做好除颤的准备工作。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抽血化验准备工作。血K+>5.5mmol/L停用一切钾剂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2]。

⑵加强病情动态观察:经常巡视患者,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尤其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当前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易发生过敏性休克药物,用前要给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及早识别早期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及症状;高热惊厥的先兆表现为两眼上翻,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轻微抽搐等,晕针患者早期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若行监护者监护参数是否有异常,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⑶应急护理:患者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时,紧急情况下护士应争分夺秒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窒息者行引流清除异物等方法排除阻塞呼吸道异物,恢复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过敏性休克患者最早的抢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高热惊厥者发作时立即解热止痉,晕针患者平卧位口服热开水和热糖水保暖。护士在救治的同时,要大声呼救,不要等待医生处理,更不能离开现场去找医生,以免延误救治时间。

⑷心理护理:因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家属毫无心理准备,突发病情变化让患者及家属感到超常的紧张,恐惧而产生悲哀、失助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对此应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向家属介绍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关心体贴耐心疏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感,鼓励他们正确面对危重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⑸健康教育:多做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促使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全面了解,并对极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有充分认识,能够识别病情突变的先兆表现,发生的注意事项的简单处理[3,4]。

讨论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心跳、呼吸停止时间密切相关,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4~6分钟,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患者约50%可救活,4~6分钟成功率10%,10分钟以内仅5%,10分钟以上存活的可能性更少[5],这就要求心肺复苏的过程分秒必争,而心跳呼吸骤停事发突然且危重,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此时一套规范的急救措施尤为重要。

急诊护理是一门新专业,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患者要争分夺秒、分工明确、团结协助、有条不紊、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实践证明,心跳呼吸骤停发现的时间越早,抢救措施及

时,病情观察准确、护理措施到位,则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参考文献

1 沈洪.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2 章蓓蓓,徐新.心跳骤停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202.

3 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3

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尤其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输液给药越来越频繁,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引起输液反应原因很多:液体制备过程热源超标,配置药物种类繁多或添加药物本身热源不合格,药物本身具有不良反应,联合用药配伍不当,输液护理人员违反无菌操作,治疗室和输液过程中空气污染,输液器具不合格或污染,药物配置及暴露时间长,过凉液体输入人体,输液速度过快,患者时热原敏感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1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1.1 严把药品质量关,药品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1.2 严把液体配制关:每一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在操作前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变色沉淀和异物),把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有无轻松及缺损),再看看瓶底及瓶盖处有无裂纹,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

1.3 规范操作,注意环境,人员的清洁卫生。

1.4 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管。

1.5 输液滴速不宜过快,应根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来调节。特别是老人和小儿,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6 缩小液体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

1.7 液体配置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1.8 医护人员要掌握常用药品的理化性质,毒副作用和静脉给药的配伍禁忌知识,做到合理用药,正确使用。

1.9 详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了解患者体质,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增强对输液反应预习性,避免使用患者副反应多的药物。

1.10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针头和输液器衔接是否紧密,输液器有无扭曲,受压,发现异常现象迅速处理和及时报告。

2 输液反应的急救护理

2.1 当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热时,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液体保留输液通道,吸氧,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保留输液器具和剩余药液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填写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登记表。

2.2 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急救护理。为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同时加压给氧,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按医嘱给用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如洋地黄等,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抢救过程。

2.3 在输液过程中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全身症状,应停止输液(并抬高患肢,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或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4 在输液过程中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应立即置患者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同时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4

1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1.1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药品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名称是否属实,有无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盖处有无裂纹;药物有无变色沉淀和异物;有无做过敏试验等。

1.2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药品都含有一定的内毒素,只是没有超过规定量而已。如果把多种药品加在一起,内毒素含量总量增加易致输液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药物配伍禁忌不当的几率。配置前要观察液体是否有变色、沉淀、浑浊,如有此情况就应该更换液体,这样才会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1.3严格无菌无菌操作 从配置到输液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治疗室内要按常规消毒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避免室内被污染。

1.4巡视和观察 用药前询问患者以前的用药情况,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老人和小儿,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 输液反应的急救护理

输液反应一般在输液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患者发生冷感、寒战,可持续3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续之发热38摄氏度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2.1发热反应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保留输液通道,吸氧,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可酌情应用来比林肌注退烧止头痛,必要时给予抗敏药物或激素药,加强补液,防止出汗虚脱。

2.2急性脑水肿 立即停止输液,仍保持输液通道。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减少缺氧状态,头痛剧烈的可加甘露醇脱水治疗脑水肿或者静脉注射速尿20—40mg/次。根据情况注射平喘药或者强心剂。如无禁忌症,可静脉给药酚妥拉明5mg或者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推注速度宜慢。当肺水肿加剧,其他治疗无效,如无贫血,可考虑静脉放血300—500ml。

2.3静脉炎 局部热敷,严重时,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并抬高患肢,注意休息。必要时,给地塞米松、抗生素药等。给药时,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2.4过敏反应 立即更换药液和输液管,即用5%葡萄糖维持输液,立即注射非那根25mg,地塞米松5mg,严重者给予吸氧,肌注肾上腺素1mg,有过敏性休克者按休克处理,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

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5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助产室,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9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有3例产妇由于胎盘植入行子宫全切术,所有产妇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产妇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067-02

产后出血是妇女分娩期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为产妇娩出胎儿后24 h内阴道发生大量出血,危及产妇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多次流产、多产人群的增多,导致过期妊娠及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等因素而使产后出血的发生机率不断升高,据报道,我国产妇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2],已成为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产妇的预后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9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完善、细致的急救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9例产后出血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34.5±3.2)岁;47例为初产妇,22例为经产妇;孕周为31~40周;平均为(39.4±0.4)周,6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12例为剖宫产,51例为顺产。出血量500~2700 mL,其中出血500~900 mL有 27例, 900~1 800 mL有 33例, >1 800 mL 有9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39例,占56.5%;胎盘因素17例,占24.6%;软产道损伤11例,占15.9%;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0.3%。产妇均给予清宫、宫缩剂、止血剂、输血、抗休克、缝合或阴道填塞止血等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1)产前监测。加强孕前及孕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对孕前期有高危因素的不适合妊娠的应劝其终止妊娠。孕中期开始监测血压、肝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每月监测一次[3]。对于有异常反应的,监测时间应缩短。孕后期监测胎心、胎位、胎儿大小、骨盆测量等,定期做B超,发现异常尽早处理。

(2)产时监测。①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妇的产程、胎心和子宫收缩情况,定时肛检,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合理使用子宫收缩药物和镇静剂,防止产程延缓和停滞,对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要提前做好输血和预防产后大出血准备工作,此间需要护理人员定时查看。②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的变化,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在抬头拨露时给予相应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软产道的损伤,产程时间不易过长,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检查出血情况,估计出血量。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 U,并继续静脉滴注缩宫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对于腹压高的产妇,胎儿娩出后应在腹部加压。③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避免过早牵拉脐带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协助胎盘娩出,检查胎盘胎膜是不是完整,认真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立即缝合。若胎盘未娩出前有较多阴道流血,或胎儿娩出后30 min未见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应行宫腔探查及人工剥离胎盘术。剥离有困难者,切勿强行挖取。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 h,观察会阴切开缝合处有无血肿,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脸色,检查宫缩和阴道出血。当收集和测量的血液超过500 mL时,要即可寻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1.2.2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产后大出血,护理人员一定要镇定、果断的采取止血措施,同时通知医生,使患者平卧位,去枕,腿部抬高30°[4],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排出量,并把头偏向一侧。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最好使用留置针头,必要时静脉切开,以确保能快速输液输血, 输血量及速度应根据休克的程度及失血量而定输血前可用平衡盐、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及生理盐水以暂时维持血容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纠正休克。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的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和尿量,正确估计并记录出血量和子宫收缩情况。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给予双鼻导管氧流量4~6 L/min[5],经手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的血窦闭合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按摩失败或按摩半小时仍不能使子宫收缩恢复时,可实行经阴道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子宫阴道填塞止血法也是一种控制宫缩乏力出血的有效措施,填塞的是无菌纱布,可以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24 h取出纱布。同时积极的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针对原因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

②心理护理。产后出血发生后,产妇往往焦虑恐慌、手足无措,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这时护理人员更要耐心的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解除其紧张心理,更好的配合医生护士抢救。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安全感。指导产妇做放松心情,例如听音乐、如何照料婴儿等,分散她的注意力。出血制止后,嘱咐其注意休息,为产妇营造一个清洁整齐、温暖、舒适、安全、无异味以及无噪音刺激的良好环境。

③一般护理。在生活上,保证产妇有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母体分娩时消耗各种营养素,产后大量出汗、恶露,也要损失一部分营养,所以,饮食调养对于产妇和新生儿都非常重要。恰当的饮食调养可尽快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可补益受损的体质,防治产后病症,帮助产妇早日恢复健康,维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多吃动物性蛋白,如鸡鱼、瘦肉;豆类也是非常好的佳品;同时摄取不可缺少的蔬菜和水果,吃甜食可用红糖,还要饮用适量的牛奶。多喝开水,多吃粗粮,如糙米、全麦食品,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既要让自己的身体能摄取足够的营养,又要避免营养过剩。病情稳定后鼓励产妇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子宫收缩,而且利于恶露的排出[6]。

④口腔护理。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然而不刷牙,污垢得不到及时清除,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引起牙痛病。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牙齿的矿物质往往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致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使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所以孕妇要用温开水刷牙,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有利于牙齿健康。

⑤预防感染的护理。产后出血导致出现贫血,致使妇产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产褥感染,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室内通风30 min,2次/d,定期消毒。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使滋生细菌的培养基减少。保持产妇的外阴清洁,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5%碘复棉球擦洗外阴2次[7],以防逆行感染。

2结果

在对6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发现,出血均发生在产后2 h内。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护理。有3例产妇由于胎盘植入行子宫全切术,所有产妇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天数为(9.5±2.1)d。

3讨论

目前,产后出血已成为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杀手,其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畏寒等。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预防为主,做好产前、产时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和健康宣教,是降低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从我院妇产科的研究中发现,收治的69例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均发生在产后2 h内。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护理。有3例产妇由于胎盘植入行子宫全切术,所有产妇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天数为(9.5±2.1)d。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病情的观察,要严密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并注意阴道流血量和宫底的高度。严格掌握缩宫素的应用指征,确保产程安全有效,把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降至最低[10]。产后要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早与新生儿接触开奶,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同时做好产褥期的护理工作,预防感染的发生。总之,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与科学全面的护理对策,是抢救产后出血成功的保证。

[

参考文献]

[1]王智君,黎妙芳,袁转章,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3,24(24):5082-5083.

[2]王正菊.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B版,2011,7(7):134-135.

[3]陈晓风,张先敏,张小蓉.产后大出血的急救及介入治疗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0):456-457.

[4]李庆梅,朱丽霖,沈红,等.2009—2010年我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3(10):343-344.

[5]徐摇嫁,徐霞平,陆秀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J].中国护理杂志,2009,21(50):149-150.

[6]王爱香,靳文娟,赵舒煊.56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J].甘肃医药,2012,10(5):396-398.

[7]陶娥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1028-1029.

[8]王德秀.67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1(1):294-295.

[9]纪艳红.38例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234-235.

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孕产妇;急危重症;院前急救;院前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64

院前急救护理是急救医疗服务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且能够为院内治疗争取宝贵时间[1]。急危重症孕产妇主要是指开始妊娠直至产后42 d内由于任何因素危及母儿生命安全的急危重症, 早期快速救治非常关键[2]。近年来, 单独二胎等政策的开放, 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其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是确保孕产妇以及胎(婴)儿的生命安全的关键。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02例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妇产科院前急救接诊的急危重症孕产妇102例, 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28.33±3.15)岁;孕周25~41周, 平均孕周(37.65±1.12)周;78例初产妇, 24例经产妇;急救原因包括产科异常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先兆子痫或子痫、异位妊娠、胎盘早剥、异常分娩等。93例存在严重合并症, 包括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肾功能损害、6例脐带脱垂、6例先兆子痫、7例胎盘早剥、9例先兆子宫破裂、12例急性心力衰竭、16例严重感染、29例失血性休克。

1. 2 方法

1. 2. 1 快速反应 建立健全妇产科急危重症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程序及相关制度, 确保急救车辆、人员、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等均处于应急预备状态。接到急救任务后2~3 min内急救小组人员全部出动, 到达现场前通过电话联系现场人员或孕产妇家属, 了解患者的孕周、既往病史及当前病情变化, 初步判断患者现有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急救护理对策, 并予以现场人员正确的基础救护指导, 例如解开其衣领预防孕产妇窒息等。与此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 例如氧气装置、消毒产包、输血设备、会阴切开缝合包以及其他急救药品、物品等, 以便到场后能够快速反应并施救。

1. 2. 2 现场救治

1. 2. 2. 1 病情评估 到场后快速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判断, 确认制定的救治方案是否准确并立即调整完善, 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护理时间, 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急查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瞳孔、胎心音、宫口开大、胎先露下降、阴道流血等情况, 观察有无抽搐及腹痛等症状, 一旦出现晕厥、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表情淡漠或躁动、意识模糊、脉搏细弱及皮肤湿冷等症状, 或休克指数>2者立即按照休克处理;监测血流状况评价有无子宫破裂;根据出血情况判断有无失血过多情况, 以便迅速调整针对性急救方案[2]。

1. 2. 2. 2 对症处理 ①出血急救护理:明确因胎盘滞留或子宫收缩乏力等所致出血者, 立即实施人工胎盘剥离术处理, 予以缩宫素注射并按摩子宫, 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快速建立多条有效静脉通道, 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给予吸氧注意保暖、安慰产妇, 最大限度地降低出血后并发症。②产程延长急救护理: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确认患者的情况允许转运者, 在实施基础护理后立即安排转运, 转运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不允许转运, 则立即实施严密消毒铺巾后进行接生, 正确处理胎儿及胎盘娩出, 准备好新生儿急救措施,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 迅速转运回医院进行后续处理。③先兆子痫或者子痫急救护理:明确为先兆子痫或子痫者, 立即吸氧协助取侧卧位, 以减轻腹腔大血管受压现象、预防患者发生呕吐物误吸或呛咳等。立即予以镇静以及解痉药物, 例如应用硫酸镁等,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立即转运回院进行后续处理。④胎盘早剥: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对症支持和抗休克治疗, 迅速评估产科专科情况判断产程进展, 予最快的速度转运回医院进一步处理。⑤脐带脱垂:即予垫高臀部严格消毒后还纳脐带, 并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 迅速评估和判断, 做好接生准备及好新生儿急救措施。

1. 2. 3 转运护理 在转运过程中,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护理人员密切与急救医生沟通交流, 确保急救与护理配合得到。急救护理人员分为三组, 一组负责病情监护,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一组负责心理疏导和安慰。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 了解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文化程度、个人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等, 并评估其心理状态, 针对其焦虑、恐惧、急躁等负性情绪予以心理安慰, 讲解分娩过程、成功分娩病例等, 以稳定其情绪, 增强其顺利分娩信心。护理人员负责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史、病史、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效果及病情变化等, 以便为院内救治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1. 2. 4 入院急救护理 达到医院前立即联系医院相关医生与护理人员, 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绿色通道, 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入院接受院内治疗。将患者安全转运回医院, 并向相关医护人员介绍患者的情况, 便于院内评估与后续治疗。

2 结果

102例患者的主要救治措施包括产科药物性救治、接生、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断脐处理、脐带还纳等。其中89例

静脉注射, 72例持续给氧, 65例产科药物性治疗, 4例新生儿断脐处理, 4例新生儿窒息复苏, 2例就地接生。102例患者中9例经急诊检查未见异常, 在接诊后0~4 d内顺利分娩, 10例合并产科严重并发症经初步抢救成功后因病情需要已转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83例患者均救治成功痊愈出院, 1例

产妇因合并严重并发症后因产后大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 抢救成功率为99.02%。

3 讨论

急危重症孕产妇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等特点, 快速、规范、合理、严格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对于确保母儿生命安全、改善临床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本院急危重症孕妇急救护理经验如下:①建立健全妇产科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护理程度及制度, 加强急救小组建设, 平时加强急救演练, 全面提高急救医务人员的急救护理技术水平、责任心、分析判断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 确保急救护理人力资源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确保能够随时出诊和救护。②出诊反应要迅速, 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文献报道证实, 危重患者获得救护的时间越短, 救治成功率就越高。相反, 院前急救护理时间越长,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将呈现倍数降低趋势[4]。因此, 在接到急救信息后, 迅速安排出诊至关重要。③在出诊途中, 急救护理人员应保持头脑清晰、沉着冷静, 密切联系患者家属或现场人员, 在初步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预先制定急救护理方案, 以便到场后迅速作出正确处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救治后, 安全转运并密切监护是确保转运过程安全、为院内后续救治创造条件的关键。④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护理全过程均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术、充分的专业水平、高度的职业素质、敏捷的反应力、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明确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等, 以确保急救成功[5]。因此, 加强妇产科急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对于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 完善的急救护理程序及制度、快速初诊、规范的急救措施与正确的转运护理等是确保急危重症孕产妇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萌艳, 郭智东.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2):55-56.

[2] 梁凤桃.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探究.吉林医学, 2014, 35(6):1331.

[3] 翟丹, 熊焱.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14-15.

[4] 李岚.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诊.医药前沿, 2013, 3(29):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