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初中生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应该被放置在首位。一个初中生首先就应该是一个身心都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初中生,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研进行究,在剖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本文认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积极引导初中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会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极为影响。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
初中处于人生发展初起阶段,这一阶段是其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尚未成熟、对外界探求欲望比较强烈,性格敏感、情感活跃,先到为主的特点使一些不良习惯容易在其身上滋生,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极易可能造成终生遗憾,据此而言,从心理健康教育层面着手,构建其健康积极向上心理,就会起到天然免疫的作用,并逐渐促使其形成良好而又健康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及特点
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而展开的心理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使之养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与道德素养,并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夯实基础。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是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长远目标,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放置在同等重要地位,这就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性与前瞻性的特点。一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教育活动,其发展的依据即是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就是指其心理处于与同龄人相同的心理阶段,并且处于渐进性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初中生来说,则是指通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心理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良好状态。二是前瞻性,所谓的前瞻性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初中生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其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所培养的积极心理将会对初中生发展奠定极为坚实的基础,据此而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健康的心理,就会使得心理发展为其健康人格的最终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初中生个人认知水平因素。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阶段开始认知世界,具有初步性与不可预知性的特点。所谓的初步性,即是指认知行为表明初中生尚处于初级的阶段,多动性的行为反映出初中生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认知,但是还不成熟,不可预知性则是指初中生尚不成熟的心理对个人行为所造成后果不会充分预知,不良后果产生的概率大幅攀升,举例来说,XX学生平时学习较为优异,但是班主任在其进入八年级后发现成绩急剧下滑,个人谈话的时候吞吞吐吐,经过向其他同学了解,获知该生存在早恋问题,经过多次谈心,XX学生坦承自己与班内XX因为平时交流较为融洽而互生好感,以致于发展成为早恋,这一后果自己没有想到,据此而言,初中生个人认知水平是影响初中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所处生活环境的因素。
初中生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还不够完善,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一个相对于稳定的、充满关爱的环境会为初中生的成长营造优越的成长氛围,反之则会对初中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心理因此就极易受到来自于外界环境的挑战,一旦出现某一诱因,学生就会在其刺激下做出过激反应,其最终的结果不得而知。就以新疆初中生杀人案为例,在2004年,新疆初中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深受危害,在与网吧女老板发生争执后将其弑杀,并把钱财抢劫一空,因此可以说,外界环境对处于未成年时期初中生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树立心理健康大教育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不是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其性质上归属于大教育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健康的心理健康大教育观,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其开朗活泼、勇敢顽强与机智勇敢的个性,形成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最终达到健康身心的目标,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与实践性。
带有情节趣味性与案例实践性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对初中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其内在情感,使初中生在享受心理健康教育乐趣的同时认识到诚实守信、互助合作、独立创新、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日常活动实践中,从而成为个人人格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举例来说,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必回避诸如早恋等热点敏感问题,而是要将这些敏感问题交由大家去评论与探讨,再以事实案例予以佐证,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目的。
四、结语
毋庸置疑,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成初中生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也会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帮助初中生摆脱自我中心,培养其积极情感和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锐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蔡钟川.潮汕地区城乡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2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课外活动;网络
现在的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然而,初中学习是集体活动,学生所存在的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他们不习惯老师关注其他学生等。再加上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会在初中阶段发生重大改变,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情绪。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帮助学生,疏导他们的负面心理,就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学习。因此,我们要针对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展开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帮助初中生获得健康发展。本文从深入了解、开展课外活动以及利用网络技术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浅谈在初中实施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
学生在初中阶段会发生身体变化,性发育也逐渐成熟,这使得他们在外形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这种变化会让学生希望摆脱家长与老师的管束,他们渴望被当做一个成年人来对待。然而,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这种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使得他们出现情绪偏激、叛逆等情况。如果老师无法深入分析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在指导学生时就会不得其宗,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因此,老师要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心理指导与帮助。如果老师不是真正关爱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能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无法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有一段时期,我们班有两位学生总是顶撞老师,违反课堂纪律。在了解之后,我发现其中有一位学生因为压力过大,从而出现这种反叛心理,另一位学生则是因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受到老师的轻视。于是,我帮助前一位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另外一位学生,我会多关心他,不仅在课堂上为他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还会对他进行课外辅导,并在生活中帮助他。如果老师无法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就无法帮助他们真正解决问题。
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新课程强调要让初中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初中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并且会让学生感受到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调查初中生的特长,并根据他们的爱好设计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老师可以为具有书法才能的学生设计一个书法友谊比赛,让这些学生通过书法竞赛来发展自己的特长;老师还可以鼓励一些具有辩论才能的学生加入学校的辩论社;让一些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明白除了学习,他们还能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可以让他们在选择未来的学习方向或者职业规划的时候做出更好的判断。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工具。网络中包括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及时、最广泛的资讯。因此,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未成年人遭到拐骗等的案例,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另外,现在初中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他们在面临学业压力或者是人际交往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告诉老师或者是家长,甚至是无法对自己的同学表露情绪。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老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一个班级群,鼓励学生在群里畅所欲言,或者是与老师单独聊天,把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抒发出来。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平时十分安静,不爱说话。有一次通过微信与我聊天,倾诉她的心事。原来,她与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和解。我为她提供了一些建议,鼓励她主动找她的好朋友进行沟通,如果是自己的错误,就要主动认错,还可以为她的好朋友准备一份小礼物。这位学生采取了我的建议之后,与朋友和解了,我对她保证会保守
秘密。
心理健康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教学活动。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且利用网络来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 逆商; 心理承受力; 逆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12-004
最近,频繁发生的初中生自伤、自杀现象,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笔者震惊而心痛,不由得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初中生面对挫折和逆境,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逆境可以是灾难也可以是垫脚石,要想穿越灾难,避免失败,抵达花香满径的殿堂,就必须具有足够高的逆商水平。
“逆商”又称AQ,来自英文Adversity 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是美国著名学者、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亦可理解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1]它描述的是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方式,也就是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生的逆商情况调查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和苏州两地区的初中学校学生为样本,在城市和城镇分别抽取4所学校在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980名,除去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被试893名。基本情况见表1:
(二)测试材料
测试材料是初中生逆商状况问卷调查。
本问卷总体上由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两个纬度组成,包括30个条目。消极反应是1―20道题组成,积极反应是21―30道题组成。30个条目函盖了初中生在面对逆境时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表现。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两级评分,是和否两项,由被测试者根据其个人情况选择一种作答。总分在0―12分之间说明逆商状况较差;13-20分之间说明逆商一般;21―30分之间说明逆商较高。[2]
需要看到的是,消极和积极本身的划分就是相对的,回避、幻想等一些消极应对挫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逆境带来的不良情绪。所以不同的应对方式在不同情况下和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施测过程是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团体测试,让学生自行填写后,答卷当场收回。数据由人工录入后采用计算机统一处理。
二、当前初中生逆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生的逆商水平总体还是不错的,大多数的初中生能够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在挫折来临的时候能够积极面对,虽然也有情绪上的波动,但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能较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但是通过调查问卷也看出,当前初中生的逆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对逆境的认知不足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的生存世界一般分为自然界和社会两部分。自然界的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以及各种非人力所能控制的突发灾难等未知因素,使得人的行为无法顺利达到目的而容易造成挫折,陷入逆境。人不仅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又无处不在,这一切都导致了人们受挫的比例在不断加大,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挫折。因而逆境具有普遍性。
但是就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49.72%的初中生认为自己遇到的逆境是自己意料之外的,也就是对逆境的普遍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会有24.41%的初中生表示遇到逆境的时候只知道惊慌、害怕,不会有其他作为;在与他人起冲突的时候,有30.24%的初中生归结于他人的原因,而不是从自身找症结;有28.67%的初中生为了自尊,不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这其实也是由对挫折不正确的认知造成的,认为遇到挫折就是丢人,倾诉是弱者的行为。对挫折和逆境的认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情绪和行为。正确的认知才有可能带来相对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行为,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逆商水平。
(二)情绪体验极端
根据表3显示,38.07%的学生会因为一门不理想的功课而自卑,24.41%的学生在困难来临时的基本反应是惊慌失措,33.48%的学生会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深受打击,64.73%的学生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觉得尴尬,22.96%的学生觉得自己心仪的异性不喜欢自己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有32.70%的学生在与父母发生争执后有离家出走的念头或举动,甚至有19.15%的学生因为挫折考虑过自杀。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3]专家分析指出,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冲突、感情问题、与父母沟通不利等都可以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而全国各地区的相关案例也层出不穷:
据《名城苏州》报道,2013年3月14日,苏州某重点中学一初二男生从学校五楼坠落,后送苏州九龙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众说纷纭,但是一个年轻、优秀的生命的结束却是不争的事实。[4]
《云南讯网》2012年6月11日报道了昆明某中学12岁少年小延在教室里,用红领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残酷案例。[5]
《华西都市报》2012年6月21日又报道了四川13岁男孩小奎(化名)与同学发生矛盾、老师要求其请家长后负气喝下1升农药自杀的新闻。[6]
上述因负性情绪导致的悲剧都说明了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完全成熟,情感体验丰富但不稳定,遇到挫折常常有极端情绪,容易带来危险行为。
(三)意志力薄弱
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克服困难是意志的最重要特征,人只有在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中,才显示出意志力。而当前的初中生,有的经不起逆境的考验,有的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意志力薄弱,做事优柔寡断,自制力差。当生活不顺时,就悲观、失望,还常常采取退缩和逃避的方法。根据表3显示,22.2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自己在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有自暴自弃的想法;有28.56%的学生经常抱怨自己无能;更有人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而选择自杀;有高达48.49%的学生表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幻想拥有小说里描写的超能力(如穿越、拥有高强武艺等)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有42.67%的学生常用睡觉或娱乐的方式逃避痛苦、消除烦恼。这些都说明有的初中生在遭遇逆境时,意志力薄弱,不敢面对现实,消极逃避和幻想,如果长期使用这样应对逆境的方式,就会形成习惯性的不良适应,使人不思进取,最终导致逆商水平较低,从而引发恶性循环。
(四)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个体调节环境中的各种压力,防止沮丧、抑郁、焦虑等情绪以及自杀意愿及行为的产生。[7]
根据表3显示,仅有49.94%的学生会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只有59.35%的学生有两种以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41.88%的学生不会考虑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助,78.5%的学生表示拒绝向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14.78%的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不良。
有学者在选取北京、西安、武汉、广州等15所中学的研究发现,目前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在问题解决方面比较容易出现低估问题难度、夸大自身能力的现象。[8]由此可见目前初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眼高手低的特点,一部分人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技巧,很多人面对挫折不懂得学会求助,众多的中学生自杀也是不懂得解决问题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更好、更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快地走出逆境。
三、影响初中生逆商水平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素质的欠缺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初中生逆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还要从初中生自身来寻找。初中生自身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候的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他们渴望独立,要求尊重,但是社会阅历较浅,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判断容易偏颇。情感丰富且起伏较大,既不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遇到事情宁折勿弯,容易走极端。
2.学业压力过大。过多的学业和考试,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以及家长过高的期待,导致初中生压力过大。
3.个性特征的缺陷。一个人的性格影响他对逆境的应对方式,乐观、开朗的人,大多能正视逆境;相反悲观、内向的人,在困难面前容易低头。
(二)学校教育的弊端
1.评价机制单一。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目前初中生的升学方式依然是考试,这就使得目前学校教育依然把分数放在首位。升学率依然是评价一个学校的首要标准,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就成了一个学生的标签,因此容易忽视初中生情感世界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环境适应以及挫折应对等方面相对较差。
2.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的初中课程设置依然是以考试学科为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占据课程表的主要位置,音乐、美术等调节身心的课程常置于最差的时间段,心理健康课可有可无,常由其他科老师兼任,甚至直接“异化”成考试课或说教课。有些学校即使有专职心理教师,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较少而常常被安排兼任生物、劳技、地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粗暴。虽然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呼吁素质教育,更新教师理念,丰富教学手段。但是受传统教育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有部分教师依然无法很好地转变角色。在教学中遇到青春期的叛逆学生时,有时耐心不够,态度简单粗暴。个别教师甚至把体罚作为保障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恶化了师生关系,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
(三)家庭教育的失当
1.家庭氛围失和。家庭是爱的港湾,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家庭氛围。问卷调查显示,家庭氛围差的初中生的逆商水平要明显低于家庭和睦的初中生。长期处于争吵和暴力中的初中生在没有合适的解决渠道的情况下容易走极端。
2.教育方法简单。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过度保护,有求必应,在生活上竭尽所能地满足,在学习上无限地高要求,这其实容易导致中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更易感受到压力,且没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有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依然是传统的动辄打骂或放任自流,这样不健康的教育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初中生的挫折应对方式。
3.经济条件拮据。根据调查显示,有16.28%的来自农村的初中生处于逆商低分段,而城市学生只有10.21%的学生处于逆商低分段,这个数据颠覆了传统的认为农村学生更能承受压力的说法。当今社会迅速发展,越来越来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他们的子女或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或跟随父母颠沛流离。留守农村的初中生强烈的亲情渴望得不到满足,跟随父母到城市的初中生,因为拮据的经济状况使得他们在城市当中也饱受压力,和城市孩子巨大的差距更容易使得他们产生自卑、压抑等不良情绪,性格更为敏感,遇到问题容易错误归因,也容易失去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1.网络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一些事物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但沉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依赖网络交友,热衷网络情感,观看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初中生的意志,阻碍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长。长期的单向交流脱离集体活动,更容易导致孤僻和冷漠等心理。
2.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尽管政府三令五申强调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但是目前还不足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来推动初中生逆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功利思想、享乐主义以及社会贫富分化带来的心理失衡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初中生。
四、初中生逆商培养的对策与思考
(一)做好自身心理建设
1.改变认知,疏导不良情绪。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个体对所遭遇的事情的看法和观念,而非来自事情本身。[9]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把认知这个关键点找准了,就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和解决情绪和行为的困境。
因此,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认知,只有将这些认知偏差纠正了,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才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负性情绪才能得到纠正,才能更好地面对逆境。
2.合理归因,增强可控感。在学习生活中,初中生要学会积极归因。要把失败的稳定-不可控归因,转变为不稳定-可控性归因,例如把学业上的失败更多地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等,而不是运气不好,这样经常在失败时使用努力归因,增强成功的自信心并坚持努力学习。这样的归因带来的可控制感会驱散在逆境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消极思想,从而带来相对积极的行为。
3.立足自身,树立远大理想。初中生如果具有远大理想和高雅情趣,那么在遇到逆境时,就不容易被暂时的困难所打败,在理想的激励下,用高雅的情趣来调节逆境中一系列不良情绪,会百折不挠地朝既定目标前进。
(二)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
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事实证明,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养成民主的教育方式。根据众多专家的研究,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最理想的。[10]因为这种教养方式在教育初中生时,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尊重爱护子女,这对于处于封闭性和开放性矛盾中的初中生而言,是打开他们心门的重要钥匙,这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初中生特有的青春期焦虑情绪,最终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2.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因为青春期独特的认知特点,初中生更佩服有行动力的家长,给初中生讲的大道理再多也比不上家长做出的示范。所以,家长在自己遇到挫折陷入逆境的时候应该做到沉着冷静、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有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挫折观、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念。
3.保持理性、适度的期待。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压力最能激发人积极有效的行为,学习效果最为理想,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带来理想的学习效率,更有可能把初中生压垮。因此,家长要保持理性的头脑,不可提出过高而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要求,让孩子保持中等程度的压力,这样既容易达到最好学习效果,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暴自弃。
(三)丰富学校教学的内涵
中学各课程除了传授本学科知识外,还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提高挫折承受力、进行逆商培养的内容。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之外,应充分挖掘本学科中与培养学生逆商相关的因素,在课堂内和课堂外随时随地进行逆商培养。
1.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的逆商培养功能。思想品德课应成为逆商培养的主要阵地;历史课、语文课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胸怀,从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鉴古识今,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逆商也是有很强现实意义的。
2.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逆商培养中的作用。首先,要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其次,要激发学生在心理教育中主体作用。学校心理咨询室要向广大学生开放,鼓励学生有心理烦恼和困惑时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再次要建立初中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防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3.适时开展适度的逆境训练教育
所谓逆境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的条件,让学生在与困难和挫折做斗争的过程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应对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课、社会实践课等资源有意识地进行逆境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逆商。
(四)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青少年不仅生活在家庭中、学校里,还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举足轻重。整个社会要做到:
1.净化环境,提高对逆商培养的重视程度。社会要营造有利于初中生逆商培养的文化氛围,新闻出版部门应出版健康有益的学生图书读物,帮助初中生开拓视野,学习逆境的应对方式;新闻媒体要承担起自己的舆论导向功能,减少低俗的新闻报道和文艺作品,修正金钱至上、权利为先的价值观;一些公益场所要为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方便,如免费开放各级各类的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最后,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初中生如何恰当地使用互联网的指导,同时可以通过普及过滤软件把初中生浏览不良网络信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建立配套的教育评价机制。评价教育成果除了学生的文化成绩之外,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是否具有乐观而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能否正视挫折、摆脱逆境。[11]
总之,通过对南京、苏州两地的初中生逆商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了初中生逆商现状,分析了逆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初步掌握了两地区初中生逆商的总体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初中生逆商的相关对策,给初中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关于如何对初中生进行逆商的培养,将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保罗・斯托茨.AQ――逆境商数[M]庄安祺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16
[2]谢炳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26―427.
[3]刘芬.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J]北京科技报,2005(20):1-4
[4]名城苏州.2013年3月15日
[5]云南讯网.2012年6月10日
[6]华西都市报.2012年6月23日
[7]张智,李文芳.中学生日常烦恼与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641
[8]杨颖,邹泓,余益兵,许志星.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7):35-37
[9]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1
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4
〔关键词〕负面身体自我;初中生;自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5-0008-05
今的青少年越发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大量研究表明身体意象始于儿童阶段,西南大学陈红教授的研究显示,身体不满意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人群,主要的负面身体自我问题是相貌、体重、身高等。自尊是人格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自尊的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研究主题 。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指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情感成分,与自尊需要相联系和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1]。
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 Physical Self,NPS)也叫身体意象障碍,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2]。也就是说,负面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自己体形、体重等身体外貌的消极认知和评价、消极情感体验以及相应行为控制的综合。
自尊也叫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外界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以往研究发现,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有极密切的关系,不过大多集中在肥胖者和临床案例中,很少涉及除了胖以外的其他负面身体自我维度,也许是由于肥胖现象普遍,人们更容易意识到此现象,而不是意识到自己矮或长得难看,此外,也因为肥胖是可控的[3]。研究内容集中于研究负面身体自我的人口学变量特征,查明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它的作用机制进行实验研究[4]。目前国内外对其他身体特征与自尊的研究还很缺乏,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关系密切,而自尊的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影响重大。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身体的变化,公正客观地评价自我,促进初中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身体自我和健全人格。
一、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实验中学的6个班级(初一、初二、初三各2个班级)的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团体施测,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共275份,有效问卷率为91.7%。其中初一学生88名,初二学生99名,初三学生88名;男生123名,女生152名。被试的年龄在12~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67岁。
(二)研究工具
1.负面身体自我量表
本研究采用陈红教授[4]编制的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该量表共48项,包括了整体、相貌、矮、胖和瘦5个维度,其中整体维度(NPSS-G)有5个项目,相貌维度(NPSS-A)有11个项目,矮维度(NPSS-S)有11个项目,胖维度(NPSS-F)有11个项目,瘦维度(NPSS-T)有10个项目。采用0~4五级评分,0代表从不符合,4代表总是符合。如果总分及各分维度的均分小于临界值2分,表示个体对该维度是满意的,如果均分大于2,表示个体对该维度不满意,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对自己的身体越不满意。NPSS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三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9,分半信度为0.83,同时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2.自尊量表
本研究采用Rosenberg[5]编制的自尊量表(SES),该量表共10项,采用1~4四级评分,1代表很不符合,4代表非常符合,其中1、2、4、6、7题为正向计分,其余3、5、8、9、10题为反向计分,所以得分范围是10~40分,得分越高的自尊水平越高。SES常被用于评定青少年自我接纳和自我价值的总体感受,大量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三)研究假设
假设1: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现象普遍存在,对各维度都不是很满意。
假设2:初中生的自尊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假设3: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显著消极影响和预测作用。
(四)研究程序
由本研究者担任主试,被试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作为助手,按照统一的施测程序,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要求被试在限定的10~15分钟内完成所有题项,问卷完成后统一收回。
(五)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 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的总体特点
1.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特点
通过对负面身体自我问卷数据的处理,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平均得分(1.09±0.47)小于临界值2,总均分大于2者有13人,仅占4.7%。总体来说,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满意的。不过在整体特征这一维度上,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程度高分的比例很大,大于临界值2分的有131人,占总人数的47.6%,其他四个分维度从平均得分上看,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是满意的。
由表1可得,负面身体自我总分以及各维度之间的得分差异显著,数据比较发现,初中生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整体特征(l.85±0.87)、矮(1.23±0.90)、胖(1.14±0.92)、相貌(0.91±0.73)、瘦(0.71±0.64)。
另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初中生在负面身体自我总得分上(p>0.05)不存在显著性别和独生子女差异;初中生在负面身体自我总得分上(p
2.初中生自尊的总体特点
由上表1可以看出,自尊的平均分在30分以上(30.24±4.28),表明初中生的自尊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另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初中生自尊水平的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初中生在性别、独生子女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初中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农村初中生。
此外,根据标准正态分布将自尊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分数值在-3S~-1S 之间为低水平,-1S~1S之间为中等水平,1S~3S之间为高水平。-1S和1S为切分点,接近切分点的自尊分为26和35,不同自尊水平的人数、百分比如表2所示。
从表2可得,自尊在中高水平的初中生占总数的81.8%,低自尊的初中生仅占总数的18.2%,可见初中生的自尊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二)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采用积差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及其五个维度与自尊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初中生自尊与负面身体自我总分及整体、相貌、胖维度与都存在显著负相关(p
为了进一步分析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根据文献检索法研究的结果可知,在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二者之间,负面身体自我可作为自变量,自尊作为因变量受到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因此对二者直接进行回归分析。
从表4可知,负面身体自我在总体上能够解释总变异的12.1%,达到显著水平(p
三、讨论
(一) 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满意的,均分大多数小于临界值2分,但也有负面身体自我现象也存在,从各个维度看来,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整体特征、矮、胖、相貌和瘦。这一结果与陈红[6]和陈瑞[7]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她们的研究发现青少年身体不满意由高到低依次是整体特征、矮、相貌和胖(由于瘦的不满意较低,故删除了瘦维度)。本研究结果与平凡[8]的研究结果一致,对相貌特征的满意程度大于胖维度,他得出高中生最满意的由高到低依次是相貌特征、负面特征、身材特征和运动特征。原因是近年来由于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显著增长,肥胖问题已经引起青少年的广泛关注,也因此导致青少年对肥胖的不满意增加并超过对相貌的不满意。相比较其他维度,在负面身体自我的整体特征维度上,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高于2分的比例很大,并且对整体特征负面程度都明显高于其他的维度,原因是负面身体自我具有弥散性,对身体任何一方面的负面程度都可以引起整体的负面程度[9]。
本研究分析了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对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结果发现,女性的负面身体自我程度比男性要高,原因是身边有关女性理想身体标准的信息要多于男性,使女性更加关注并内化这种标准,另外由于男女生性格的差异,女性更重视相貌和苗条的身材,而男性更希望自己强壮有力;非独生子女的负面自我程度高于独生子女,主要原因是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其他孩子作为比较对象,性格相对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自我的评价相对较高些;农村初中生的负面身体程度要显著高于城镇初中生,且存在显著差异,原因是城镇初中生在生活条件和各种物质资源等方面都明显优越于农村初中生,所以很多来自城镇的初中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优越感,对自我评价也更加乐观积极。
(二)初中生自尊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尊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自尊量表得分范围为10~40分,量表的理论中值为25分,初中生自尊总体平均分为30.24分。这一研究结果与冯晓阳[10]和孙艳玲[3]的结果基本一致。冯晓阳以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初中生为被试,自尊平均分为29.24分,孙艳玲以青少年为被试,自尊平均分为29.39分。本研究得出初中生自尊均分高于理论中值,说明初中生自尊水平普遍较高。对此,研究者认为,接受调查的初中生普遍为00后群体,在当今愈加强调自信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初中生个人的自尊水平也相对较高。
(三)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积差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较高的负面身体自我对应较低的自尊,反之亦然。这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11]。因为个人的负面身体自我不仅受身体本身的特征、个人的人格因素影响,而且自尊对于负面身体自我也有重要作用,过低的自尊会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更加消极,从而导致高负面身体自我。同时负面身体自我也受到社会比较、同伴、家人等的影响,并最终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在个体的身体自我方面,如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同伴对其身体的谈论、父母暗示其控制体重,这些都会引起个体对自己身体评价较低,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引起自尊下降,最终影响整体的自尊水平,即具体领域自尊的变化会影响整体自尊的变化。另外对二者做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较高的预测力。
四、对策
身体自我对个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身体自我建设的教育不重视以及部分学生存在较高负面身体自我的现状,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第一,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初中生正处于内心比较敏感的时期,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并适时地鼓励他们,促使其客观评价自我。
第二,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需开设有关身体自我建设的课程;大部分学校教育仍存在对心理教育工作投入较少、人员配备不足等情况,学校应在教育中融入更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高负面身体自我的学生开展团体干预活动,使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身体的负面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认知和评价,建立科学正确的身体观,最终让学生拥有完整而健康的人格。
第三,从社会层面来说,人们应该给予高负面身体自我初中生的家庭更多的关注,例如在社区多组织一些接纳自我、发掘自我优点的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客观公正,改善身体自我的不满意状态,真正地接纳自己,使自我达到和谐状态。
五、结论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总体来说是满意的,负面身体自我总分大多数低于临界值2分;各维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整体特征、矮、胖、相貌和瘦。
(2)初中生总体来说具有较高的自尊,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得分在中高水平。
(3)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显著消极影响和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2]陈红.青少年的身体自我: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3.
[3]孙艳玲.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对其自尊与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调查及身体不满意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张汀.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6]陈红.青少年的身体自我: 理论与实证[J].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6.
[7]陈瑞.汉、彝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影响因子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
[8]平凡.高中生身体意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冯晓阳.初中生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9]杨江丽.中学生身体不满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5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在:任性、焦虑、厌学、冷漠、早恋成风、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健康等方面。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初中与小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二是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三是初中生源比较广、杂,差异很大;四是当前人们的价值需求、就业压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依旧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做为班主任与学生最接近。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解比较全面,情感也最为深厚,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二是班主任与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一般都比较了解,可以通过电话、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三是班主任容易与各科教师协调,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使班级工作更加有效。四是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五是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体的核心,有利于调动多方力量,使班级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从面上让学生感知心理健康。有位班主任他是这样设计主题班会的。先出示一张“人”字卡片,这张卡片上的“人”字,班主任事先書写时有意识将“人”右边的一捺写的又短又细,左边的一撇写的又粗又长。他这样设置问题的:问:这个字念作什么?问:大家发现这个字有什么问题吗?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就会出现不平衡的发展,从而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就像这两个字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班会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主题班会开的生动活泼,别开生面,效果显著。原因是这位班主任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确定了主题,结合学生成长与发展中新的关注点而进行,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在他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发言,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班主任积极引导,并随时给予启发、肯定,让学生感悟,成效显著。
(二)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如我校的一位班主任,带语文课,他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通过讨论别理科夫这个人物形象,让同学们从性格方面来分析这个人物。同学们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的人;是一个缺少同情、关心、关怀的可怜人;是一个恐惧、孤僻、抑郁,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的人。通过讨论,班主任引导学生认识到性格缺陷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促进学生在人格和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改善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强化注重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源广、成分杂、层次不齐、基础不均衡、难管理。强化、注重学生的日常教育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从理论上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是什么?不健康会造成什么危害?让他们矫正观念,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二是利用每个班装有电子白板的便利条件,组织学生观看心理讲座、案例分析等,更多地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三是举办多种活动,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与人友善、学会协作、学会转移情绪、学会宣泄等。
(四)积极营造温情浓厚的班级氛围
首先,班主任要制定班级宣言、班训、班级目标等,利用无声的语言时刻提醒学生要懂得付出。其次,班主任在教室里张贴各种标语,布置了如“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标兵”等栏目让人耳目一新,设计班级墙体宣传栏,将学生们的书法、作文等粘贴上去,让学生们都感到很有成就感。第三,让学生选择一些励志歌曲,如?阳光总在风雨后?、?爱拼才会赢?等,在课间让学生唱,用歌声促进彼此的感情。第四,制定班级激励机制,要求每个学生都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第五,班级的管理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班委会团队。
(五)强化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常用的方法有:(1)避实就虚。(2)冷处理。(3)肯定优点。(4)以静制动,以冷制热。(5)学会反驳自己,不匆忙定论。(6)控制第一反应,不说学生“又是你!”多问自己“为什么?”(7)态度温和,不说气话。(8)先作分析,延迟判断。
(六)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很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但很多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要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民主、愉快的家庭氛围,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是一门爱的艺术,是一门沟通心灵的学问;同时,它也是一种令人开心、使人年轻的艺术。心理辅导会给班主任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快乐,你会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和学生一起成长,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
初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6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实效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观与社会观也正在建立,在这个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尤其重要。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途径单一。初中德育工作还停留在说教的水平,并没有意识到德育工作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说教仅仅能够让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有所进步,不能推动他们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进步,道德认知并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如果还停留在说教式的教育观念上就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班主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很多初中班主任都是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进行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当做一门课来进行教学的,甚至有些班主任将自己读书期间受到的德育工作带到现代社会的德育工作中,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打击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产生逆反情绪。班主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导致初中学生普遍抵制德育教育,教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1.转变班主任的德育观念。德育观念是影响德育工作的深层次原因,班主任要避免重智轻德的思想,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重新审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树立新的德育观,狠抓现代教育思想与德育理论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与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等各方面密切配合,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最新状态,形成合力。为学生家长提供学生成长的信息,通过家庭的力量促进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同时也通过学生来影响家长,不断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实现德育教学更广泛的辐射。
2.扩展德育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德育工作取得时效性的保证,教学内容不仅要切合德育教学的纲要也要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初中德育重点在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公民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内容要满足时展的精神,同时也要尊重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如公民教育中主要围绕公民意识、公民道德、文明行为等方面展开,通过知识的宣传,事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为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很多青少年都是法盲,在成长的道路上由于无知而走上歧途,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进行普法的学习和宣传。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告诉同学们哪些是违法行为,让他们明白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是要付出代价的。心理健康也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老师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3.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德育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施效果,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避免出现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底下爱听不听的情况,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要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愿,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我的认知。还可以进行一些案例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些优秀青年的品质。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合二者之力进行德育教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将家庭的力量与学校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要重视隐性教育,除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外还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之中、活动之中。如可以将德育课与语文课相结合,作为一门人文教学性学科,语文也承担了一部分德育教育的任务,可以通过一些课文的学习来教育同学们遵守诚信之道、忠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