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急诊急救;管理;管理体系

对于现代急诊医疗而言,其基本的内涵通常是院内急诊不分科。目前,急诊医疗的管理体系为两者一体化,即院外急救与院前急救。医院采用此管理体系,可使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保持最大限度的统一配合,进而为危重症患者赢得抢救时间。经过对病患进行一体化的治疗和护理,不仅可增加救治成功的几率,也可节省人力和物力。因此,需加倍重视加强急诊急救管理,以及健全急诊急救管理体系。

1增强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加强急诊急诊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转变医护人员传统陈旧的认识。近年来,医疗竞争市场越发激烈,面对此种情形,医护人员应改变传统铁饭碗的思想[1],应将患者的满意,作为医护人员的满意,并将其作为自身的行为理念,以及自身的医疗准则。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均已开展多种服务活动,但是仍然存在多种不良问题,包括医护人员缺乏人情味,以及服务不到位等。由此可见,加强急诊急救管理过程中,应对急诊医务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使其加强学习相关专业内容,并认清目前的形势,以及时的纠正医患错位这一严重问题,进而真正达到增强医护人员服务意识的目的。对于医院而言,其主要的服务对象,通常为各类患者,在接受医护人员服务的过程之中,医护人员需了解患者与健康者相较,其可能存在多个方面的差异,包括心理、心理,以及思维方式等。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治的时候,也应对其心理健康加以重视。

2增强急诊急救中心的投入及建设

医院医疗质量如何,往往可以通过其急诊急救中心来加以体现。增强建设投入,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对医院基础建设,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加以引进,以及采用合理布局和完善其功能等,均有利于提高急救任务完成率。同时,可进一步落实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准则的这一举措[2]。对于医院急诊急救中心而言,应根据医院相应的特点来进行仪器与设备的配备,并选派具有丰富经验以及高度责任心等的医务人员,对急诊急救中心加以充实,进而使其机构健全,整体的业务素质得到增强,并使其设施设备配套得到完善,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患者的需求。在具有较多急诊患者的时候,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量通常会大幅度增加,医疗风险也会增高,因此,应增强对医院急诊急诊的重视程度,可由医院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来对急诊急诊进行分管。在医院遇到重大抢救的时候,应做到亲临现场进行指挥。对于医院院长而言,则需对急诊急救中心的工作汇报,进行定期的听取,并应亲自进行不定期的了解,对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应进行及时的解决。医院的相关科室,比较医务科和护理部门,均应选派一名副主任,对急诊急救中心工作,进行分管和组织协调,以确保医院的急诊急救工作,可以正常运行。

3增强医院应急反应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可有效提高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一般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制定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患者的应急抢救预案。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其大部分为意外伤害所致,比如创伤以及中毒等,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危重。对于医院而言,如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则要求其具有足够的抢救承受能力。其次为医院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应急预案。近年来,自然灾害以及特大交通事故等事件不断增加[3],在此类突发事故发生的时候,医院的急诊急救中心应按照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以及自身的需求来制定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的制定主要为增强医护人员整体的安全意识,提高全体的应变能力,并加强医院管理人员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等。同时,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训练,通过自救训练的开展,使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4完善健全医院相关制度

确保并提高医疗质量,需增强制度建设,并加以完善及健全。对于医院的接诊医生而言,应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其生命体征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患者未明确诊断,则应对其采取始终负责的工作态度,直到患者明确诊断为止。如果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病情的发展等,需要转至专科治疗,或者转院治疗的时候,对于患者的首诊医生而言,则应进行合理的转交,使其他医生可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另外在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患者床头交接班制度,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在进行交接班的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对仪器进行检查,如是否正常运行等,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及时的消毒及充电灯,并对抢救药品进行检查,核对其是否齐备。

参考文献:

[1]张梅,周莹,翟凤平,等.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防范策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51-853.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2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生活节奏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种因素导致的急症和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群体事件发生不断增加。我科2005年以来在接诊救治多起群体外伤过程中,重视启动应急预案,呼吁加强创伤急救,转变服务理念,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形成规范化服务[1],缩短就诊转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了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5例(4起),爆炸伤一起43例,均为男性,年龄21~32岁;交通事故伤害两起,其中一起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8~36岁;另一起损伤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12~46岁;这两起交通伤害,司机均为严重胸部损伤合并下肢损伤;群殴伤害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2岁。

1.2 损伤类型 爆炸伤一起43例,均有皮肤烧灼伤,其中大面积皮肤烧灼伤9例,轻度皮肤烧灼伤26例,合并严重呼吸道灼伤7例,合并骨折1例;交通伤害40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软组织挫裂伤28例,四肢骨折5例,颅脑损伤1例,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四肢骨折3例,腰部损伤1例,肩关节脱位1例;群欧伤害12例中,颅脑损伤5例,四肢骨折1例,颌面部损伤2例,多发软组织损伤4例。

2 治疗和护理

2.1 建立绿色生命通道 病人来院后,急诊科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畅通绿色生命通道,按急救护理流程,紧张有序的抢救、护理急危重症病人。主班护士及时上报院领导,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会诊和接收准备;急诊科护士长组织医护人员分组有序的登记、接诊,并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护士迅速为每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1~3条[2]。

2.2 救护措施 呼吸心跳骤停者迅速给予心肺复苏;呼吸困难者及时开放气道并吸氧;可疑骨折者及时给予临时夹板固定;开放损伤者,直接送清创手术室清创缝合;血气胸者,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颅脑损伤严重者,迅速降颅压的同时明确检查定位,转送手术室或ICU。对于群体煤矸石爆炸伤患者,由于污染严重、伤员多,采取及时分流、清洗、隔离、控制感染等多项措施,多科参与协助的整体救治模式,使病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对所有来诊病人汇总登记后,注明转归和去向,一式3份,科室自己存档后再分别上报医务处、护理部各1份。

3 结果

95例群体多发伤患者,除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系颅脑重度损伤合并多发复合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伤患者均治愈出院,且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4 体会

近年来, 创伤和疑难杂症病人逐年增加,且危重伤病人疾病谱广泛,伤情危重凶险,极易失去抢救时机[3],也极易出现纠纷,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救护和采取措施。在急诊科,要服从科主任、护士长统一调配指挥,按急诊管理流程有序接诊。所有医生、护士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明确分工,相互配合,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酌情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的急救措施,争取抢救时机,稳定病人情绪,形成以提高整体护理效益、减少医疗意外为核心的护理过程,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观玉,徐少文主编.急诊护理管理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22.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 批量患者; 抢救; 护理

批量患者通常是同一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致少造成3个人员以上的伤员[1]。本院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城乡结合部),人员流动较大,患者复杂。经常出现批量急诊患者入抢救间的情景。目前批量伤员多来自于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群体性中毒。成批伤员相对集中、数量多、病情相对复杂,在抢救批量伤员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患者数量多、患者病情重,确保抢救工作有序、紧张、快速有效地顺利进行是急诊科重要而艰巨的任务[2]。笔者通过2011年2月-2012年3月16起批量患者抢救案例,总结报告如下。

1 制定批量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急危重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抢救,本院专门制定了“三先三后”的工作原则,即“先就诊、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先住院、后办手续。”并制定了批量患者抢救的应急预案。遇批量外伤患者时,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院领导汇报,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即刻到达急诊科,在领导小组的指挥协调下,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和场地为基础,快速分诊、分级处理严密组织、合理分工。

将现有的护理人员分为五组:(1)指挥组:护士长负责指挥护理救护工作,联络有关科室,调集人员,保障药品物质的供应。(2)病情预检组:由2~4名有丰富预诊经验的护士组成,负责快速对患者病情作初步判断,在观察病情时坚持一看面容、呼吸、表情、瞳孔、伤口,二摸脉搏、肢体感觉,三听血压、受伤经过,疼痛[3]。如是外伤患者按病情的轻、中、重分类挂上标记,填写编号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统一编号挂牌,红色: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黄色:可以延迟处理的伤员;绿色:轻伤伤员;黑色:不可挽救的伤员[4]。如是内科患者,更要做好病情的观察,评估,绝不延误病情。大多数突发灾害的患者都无家属陪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识别制度,为每一位抢救患者带好腕带,腕带识别信息填写完整后,需有两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以便在进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前准确识别患者的信息,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在诊疗关键流程中识别患者的准确性,对提高护理安全非常重要,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5]。(3)急救组:由3~6名急救医师和4~10名有丰富应急经验的护士组成,负责患者的抢救,如给予合适、有效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监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功、抗休克等急诊救护,稳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遵医嘱给药、止血包扎、固定等。(4)辅助组:由3~4名护士组成,负责常规性的治疗工作,如生命体征的测量、药物过敏试验、伤处初步处理、病情观察、特殊诊疗技术的配合、做好各种记录。(5)陪护组:由2~3名护士和若干护工组成,负责护送伤员进行有关检查,手术、住院等,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就地抢救。

2 批量患者入抢救间的急救处理

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在5 min内完成患者合适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确保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所有物品放在明显易取处,这样可以赢得抢救时间,减少混乱。建立静脉通道、采集标本,填写抢救记录单。根据患者情况安置患者,准备好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观察患者有无意识、瞳孔大小的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遵循“救命第一”、“损害控制”原则[6],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急诊操作如,深静脉置管、环甲膜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心搏骤停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食物中毒者及时给予催吐或导泻,必要时给予拮抗剂洗胃,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抗休克、静脉补液、伤口清洗包扎;批量吸入性中毒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处理;骨折患者给予初步固定,并行相关检查;对于心衰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有效吸氧,正确,合理用药等等。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书写急救护理抢救记录及危重患者转送登记本。突发批量伤员就诊时由于患者多,病情急,护士一般可执行口头医嘱,因此,要做到听清、问清、说清,做好三查七对,避免差错,要求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晰,尤其是药名、剂量、方法、时间、给药途径等,护士要复述1遍,医护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在抢救记录单上,抢救结束后补记医嘱补开处方[7]。抢救过程中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意外的发生。患者经急诊科妥善处理后病情稳定,需入院治疗或急诊手术的,护士应提前做好转送前的准备,患者的准备,妥善固定好各种引流管,便携式的除颤仪检测生命体征,便携式的吸痰器防治误吸,气管插管盘随时备用,保持输液通畅,及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等等并提前通知手术室或相关科室,告知相关科室患者病情及人数使其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工作。转送时危重患者应专人护送搬运动作轻稳,保持各种管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到达病房或手术室时与病房或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好患者病情、检查、用药情况、各种处置等,并在转送登记本上签字。介绍病区护士,为家属患者与病房护士搭建沟通桥梁。

在治疗病员身体疾患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应激障碍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努力不让其留下心理阴影。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急诊护士更应该对自我进行心理护理,在突发的事件中可能接触一些面目全非的患者,要积极调整心态。尽量避免因为急、忙、患者病情危重而导致和患者家属的争执。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避免护患发生纠纷。

3 小结

通过对16批批量患者的成功抢救使笔者认识到,成批伤员抢救时,要有批量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早期有效的救治是多发伤的抢救关键,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生命体征平稳[8]。在充分做好物资准备基础上,合理分工,统一指挥,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全力以赴,迅速救护病员,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保证。

参考文摘

[1] 徐桂琴,何忠杰,马俊勋,等.“3级检伤-3个分区-3个阶段”模式在群体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54-855.

[2] 蔡爱柳,危丽华.批量伤员入急诊科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359.

[3] 陈淑芬,简华刚,村淑兰.批量车社祸伤员急救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0,29(6):567.

[4] 宋金兰.护理部面对成批量伤员急救的护理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47-48.

[5] 付爱琴.标识腕带在批量突发事件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10(24):6446.

[6] 周文,吴峻松,马岳峰.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51-552.

[7] 常智云.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71-72.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4

1.1医院效益因素

临床用血量在医保和医院利益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催化”作用下急速飙升。

1.2不合理输血

临床以输注血浆替代白蛋白输注,造成了全国性血浆供给紧张。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和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是新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考核项目。

2采供血能力方面

2.1献血宣传

需要重视宣传策略,更需要看效果,采供血工作更要因地制宜,注重“小宣传”、“小措施”,周期短、见效快,成效显著。

2.2供需差距

2.2.1献血与供血增长差距

2006年以来,本市献血人数年增长12.8%,而临床用血需求的增长始终大于献血人数的增长,供血差距逐渐被拉大,供求关系成为血站日益严重的主要矛盾之一。

2.2.2供需矛盾的缓解

“血荒”现象的对策是“开源节流”,开源即拓宽血液来源,如互助献血、团体献血等,节流即科学用血,避免浪费。

2.3优质服务

无偿献血是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服务质量的优劣必然对血液库存产生影响。

3应急事件的处理方面

3.1群体性应急事件

库存血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医疗急救。高效应对群体性创伤、烧伤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反映当地无偿献血工作和血站采供血能力。

3.2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危害很大,在对血液进行储存时,应尽可能保护现有血源,并建立有效和充足的“应急血库”队伍。

3.3临床急诊

最低库存量应以可在第一时间供给第一个用血阶梯的急诊用血量作为最低库存基数。

3.4政策性调血

许多地市临床用血供给出现过度紧张,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血液调出、调入是有效解决临时性应急用血的有效方法。

3.5应急预案

快速而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的运作采供血工作。应急预案是满足临床应急用血和提升血液库存的最后保障。

4科学、安全、有效输血方面

4.1方法和习惯与知识更新

临床医师对血液不合理使用,即浪费了血液资源,又增加了患者输血风险,也给血液库存管理增加了难度。

4.2业务指导

开展“科学、安全、有效”输血培训,并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考核,使医院输血管理纳入常态管理,促进临床输血技术水平提高。

5合理计划血液库存方面

5.1库存承受力

血液库存量是一个动态量值,应以近1~2周每日平均用血量为参照。血液库存超出控制范围,无论多少都令库存难以承受。

5.2需求变化

5.2.1“季节”之分

临床用血有淡季旺季之分,库存血量也要随着“季节”变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忙季节献血人数明显减少,也是影响血液库存的重要因素。

5.2.2血液偏型

血液偏型是临床供血常见的现象。近年来偏型周期延长,一般持续3~5个月,个别血型因地区不同常年产生偏型。血液偏型是影响血液库存的重要因素。

5.2.3特殊病例需要

如烧伤患者会在几天内会消耗大量血浆,重特大烧伤受血者第一期治疗一般需要10000~15000ml。

5.3节假日影响

根据节日放假时间的长短和用血情况,血液各品种库存计划应有详细计算。

5.4气候天气影响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5

1 骨科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1.1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受传统护理模式影响,重治疗操作、轻护理记录,以致护理记录存在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等缺陷,并有医护记录不一致、记录简单、随意涂改等现象。

1.1.1护理记录的客观性缺陷:缺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观察描述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如截瘫患者没有描述肌力、如何防止压疮以及功能位的摆放。

1.1.2护理记录的及时性缺陷:护理入院记录没在当班完成,实施护理措施后不能及时记录,对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

1.1.3护理记录的真实性缺陷:没有仔细了解病情及收集资料,如对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在入院评估时没有反映出来,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却记录为肢端感觉正常。

1.1.4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缺陷:部分护理记录有问题无措施,或有措施却没有护理评价,还有部分病历出现丢失、缺损现象。

1.2急救设备、技术不完善;骨科抢救机会较少,护理人员对仪器性能及操作不重视,各班清点及检查仪器性能工作流于形式。在抢救病人时仪器出现故障,以及护士对仪器的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均易引发纠纷。

1.3健康教育不到位:由于工作繁忙,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及时性,如对脊柱骨折的病人没有及时告知绝对卧床的原因,造成病人自行起床,而致脊髓进一步损伤;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未能掌握防止脱位的技巧而引起关节脱位等。

1.4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病情观察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疏忽了隐蔽的或深部的甚至更严重的创伤存在,如一车祸致股骨干开放性骨折病人,因有明显的肢体肿胀、畸形、出血等易被重视,但却忽略了腹腔脏器损伤而出现的症状与体征。

1.5缺乏沟通技巧造成的不和谐因素:骨科中意外损伤较多,病人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们不知诊疗程序,而以为损伤后应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不懂得应先进行快速必要的术前准备,甚至有的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骨折病人大多需用内固定材料,并且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骨科内固定材料也在不断更新等,若事先未与病人沟通,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1.6忽视对病人心理健康指导:骨科病人由于发病突然,很多患者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原因分析

2.1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一个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能否遵守好规章制度,对一个单位能否开展好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分析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和事故,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没有按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约束护理行为。

2.2护理业务不娴熟,专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护理工作也必将面临着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经皮椎间盘镜,椎板间小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经胸腔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等,相应的内镜技术也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材料工艺的发展,支具在外科治疗中常常是为了维持关节的功能位,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2.3护士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突出表现在遇有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病人入院时,由于伤员的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

2.4医护人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不够:多数护士较重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但与医生的沟通却不充分。护士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沟通及联系的桥梁,对于病人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病情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

2.5病人的配合程度较低:认识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疾病差异,以及病人当时的表现姿态、情绪、病史提供的真假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护理的重要因素。

3 解决措施

3.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各种规章制度要经常抓、反复抓,并加大检查及监督力度。对常出现、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到狠抓大环节、不疏漏小环节。每周五组织晨间自查自评,增强全员参与质量检查的意识。周一护士长全面细致讲评,对不关心集体、存在老好人思想以及思想松懈、明知故犯的护士实行“零度宽容”使每个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时刻牢记自身职责,加强独修养,为患者提供万无一失的质量和安全保证。

3.2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①制定完善的急救器械、药品的使用、保养、供应流程。抢救物品要做到定位、定量、定人、定期检查。每班进行清点,每天检查性能,质管人员每周进行总查对;护士长定期抽查,发现缺陷责任到人,并与奖罚挂钩,以保证急救物品的数量、功能到位。②强化护士急诊意识,积极组织业务培训。作为一名合格护士,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能迅速判断病情并采取急救措施;二是抢救技术准确无误;三是能准确地预见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因此,护士长应从这三方面组织业务培训,使护士的急救措施迅速有效。学习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突然停电应急预案、患者坠床应急预案、呼吸困难应急预案、心搏骤停应急预案等,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应急预警系统对成批伤员来院后急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救治的成批伤29批次,采用应急预警系统,通过护理流程的改造,完善绿色通道等措施,观察29批成批伤员的救治效果。 结果:成批伤员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80%。 结论: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医院急救人员能在伤员未到达医院时,急救人员快速进入岗位,为急救成批伤员赢得了时间,因此应急预警系统的联动应用能提高成批伤的救治效率。

关键词 应急预警系统;成批伤员;急救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90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in the group used in the emergency

PAN Ming-hua,DU Jin-ping,JIANG Ping,et al

(Pudo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201299)

AbstractObjective: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for batch wounded to hospital after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s:From June 2012 to March 2013,wound in batches of 29 batches,used the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ursing process,improve and perfect green channel,observation of 29 batches of treatment.

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ing betches was up to 98.80%.

Conclusion:Hospital emergency personnel in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linkage mode in the injured not arrived at the hospital,emergency workers quickly into the job,win the time for first aid to the wounded in batches.The linkage of the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atch of urgent cure.

Key wordsEmergency warning system;Wounded in batches;First aid

应急预警系统是一个由院前急救中心将急救伤员的应急状态输入信息系统,并能在医院急救科反映出来,使医院急救科人员快速、准确应对。我科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并进行了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和改造,完善了绿色通道的服务功能,特别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重大成批伤事件中为抢救伤员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我科共救治成批伤员29批,其中包括交通事故成批伤19批,殴打致伤5批,工地伤3批,火灾成伤2批。

1.2方法观察比较在应急预警系统的联动下,急救护理流程改造的前后从所呼叫的医护人员到位快速、准确性,到达急救室的速度以及各专科医护人员的配备等情况。

1.2.1应急预警系统应用前的急救流程急救车来院后预检护士实施评估按成批伤的人数和伤情通知相关急救人员通知专科医师展开急救。

1.2.2应急预警系统应用后的急救流程急救车来院前预检护士按照应急预警系统的信息提示按成批伤的人数和伤情启用急救流程开通应急语音呼叫平台通知各急救专科人员急救车来院后展开急救。

2应急预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预警系统包括伤员急救信息屏、应急语音呼叫平台、声光报警器。

2.1伤员急救信息屏在急诊预检台设立了与急救中心联网的急救伤员信息屏。当急救中心接到急救信息或到达急救现场时,即发出急救信息给医院的信息屏,信息屏能及时将伤员的一般信息尤其是受伤地点、急救车发车时间、到达医院大约时间显示出来,甚至将伤员的心电监护图形发送至信息屏。

2.2应急语音呼叫平台用于直接呼叫所需急救人员,如应急小分队、急诊科、各专科人员等。由中国电信提供网络支持,计算机操作终端在急诊抢救室,发出的信息以反复的语音提示直至医护人员接收信息为止。急救人员接到信息就可了解到急救任务的大概情况。平台服务范围遍及全国,如开通可漫游全球。

2.3声光报警器在急救车即将到达医院时,急救中心可启动声光报警器,报警器发出声音和光源提示我们在岗的医护人员马上进入急救岗位。

3结果

医院急诊科在29批的成批伤员救治中,抢救成功率达到98.80%。

4讨论

科学完善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可以确保为伤员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1]。为了更好地体现信息的时效性,我科建立和改造了应急突发事件的呼叫流程、预检护士接诊流程、社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批伤急救护理流程、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流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流程、严重创伤伤员的转运流程、危重伤员急救护理流程等。

在应急预警系统应用前,只能在急救车来院后,才能采取一系列的应急联动,而在应急预警系统应用后,一系列的应急联动在急救车到达前已经完成,急救车一到,医护人员马上展开急救,提高了急救的效率。

我院地理位置偏僻又临近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社会重大突发事件、成批伤时有发生,存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信息不畅,衔接不够等状况,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成批伤员在短时问内集中入院,给医院的急诊救治造成巨大的压力[2]。医护人员只能在伤员到达医院后才能了解到伤员的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尤其是当有成批伤员到达时,院方不能及时调配相应的人力物力在第一时间内应对批量伤员的救治。急救伤员信息予警系统能使医院在伤员未到达医院时有充分的准备。

总之,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能更好地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3]。护士一旦接受到急救伤员信息屏显示有成批伤事件时,护士可按照批量伤伤员的人数和伤情,立即启用语音呼叫平台,通知医院的各级行政人员、急诊科、各专科医护人员等提前到达现场,提高参与急救医护人员的反应速度,为抢救伤员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孙海晨,杨国斌,等.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改造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685-686.

[2]徐国英,薛晓艳.国内外急诊护理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8-10.

[3]陈锐,黄英华,杨进.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