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范文1

引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的环境质量与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生了很多新兴行业的诞生。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便是在此时代背景下日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专业。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因此,开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存问题

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做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促进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就其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削弱

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存问题,首先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削弱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内容的直接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位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一些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重视度不够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级基础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较为激烈。一些高校为了缓解专业就业率的压力,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实用技能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偏重理论方面的基础课程就不那么重视了,这大大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影响其最终的教学质量。

3.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一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往往会选择在考试前突击背诵考点知识,很难做到课上认真听讲以及课下及时温习功课。所以,但这种考试方式不仅单一、枯燥,还很难检验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

推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不断深入研究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出新的有效措施,以期实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

1.提高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要想进一步推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首先提高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加大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注度,特别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指导与研讨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2.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环境

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环境,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高校对于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环境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改善,导致很多搞笑的教学条件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求。特别是在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今社会,教学环境条件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该专业的发展。因此,更新技术设备,保障教学环境的硬件条件,并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等改善教学环境的举措则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对于促进该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正所谓基础是创新的前提,学生的创作力与其基础训练的结果息息相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想首先新一步发展学好基础课改革,就应当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4.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建筑学、艺术学、素描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它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我们要相深入推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就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视野,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绘画与制图技术等。这有这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5.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此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推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努力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各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校内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鼓励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存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实践工作,在实践中理解、把握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语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建筑空间;空间构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32-01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为建立适宜人类居住,满足人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艺术感的物质空间的设计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中研究如何进行空间布置和家具陈设等要素设计的艺术属于室内设计,而研究如何对建筑物的空间、绿化、设施等要素进行设计的艺术属于环境景观设计。为人类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环境空间,并且限定空间中的实体要素,营造出一定的环境空间和环境实体等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可以说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人是艺术设计的主导。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认识建筑空间和建筑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还比较短,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门学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知识结构综合化、多元化且具有一定的领域扩张趋势。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校的资源结构情况,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重点,围绕核心领域探讨新的知识增长点,避免教学中出现大而空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该课程自身特点的研究,保持该专业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完善专业体系结构。应该将视觉艺术作为切入点,分析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对涉及到环境和艺术等的相关领域进行重点分析,并对研究内容进行整合,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针对性。通过合理的内容配置,让环境艺术设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建筑空间和环境艺术空间被统称为“空间艺术”。建筑空间相比其他的造型艺术更加复杂,属于三维限定空间的范畴,并且兼具了四维空间的特点。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提到:“掌握空间和知道如何去观察空间,是了解建筑的钥匙。”可以说建筑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大舞台。室内设计是一种为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等物质需求而进行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不能只作为一个艺术欣赏者和接受者,而需要从空间的角度理解建筑的概念,并且在建筑设计中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环境艺术教学应该从首先让学生掌握环境空间的概念,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特点和建筑空间的重要性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多种造型艺术共存的新兴艺术学科。它融合了建筑、绘画、园林等多门类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进行了有层次的结合,创造出了一个整体的空间艺术意境。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涵义和表现形式,超越了其它传统的造型艺术,可以说这种空间概念比任何一门空间造型艺术更加复杂,更难被人理解。真实空间性、时空综合性和空间固定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造型设计的最大区别。

环境艺术设计集中体现了空间审美的特点,只有进入到艺术作品空间内部,将所有的画面和景象联想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完整的艺术和审美体验。例如,在游览杭州西湖或者丽江古城时,如果游客没有进入景区内部,根本无法领略那种小桥流水、绚丽多姿的西子湖美景。环境艺术设计有四维空间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空综合性,需要借鉴音乐、舞蹈等艺术表演等形式,在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融合雕塑、绘画等工艺艺术的空间表现技巧,以营造出富有意境的建筑园林空间。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必须有一个真实的地址,即具有空间固定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需要建立在不能移动的空间上,并且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二)建筑空间的重要性

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轻视空间”的现象,教师往往只注重环境中的实体,忽视了环境空间的功能和其艺术意境。这种传统、片面的教学方式,容易误导环境艺术设计学习中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严重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良好发展。因此,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建筑空间的认识,增强教学中的空间意识,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特点。

建筑的区别和一般艺术特征的区别是其可以使用三度空间语言。建筑的这种特征,不仅体现了建筑艺术的特征,也体现了环境艺术的特征。其他与环境空间相关联的造型艺术,也使用了这种空间语言,单纯从建筑模式上还不能完整地解读这种艺术设计空间语言。建筑中研究的空间,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研究的空间并不等同。邓庆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提出环境艺术是一种多学科互助并存的艺术的概念。可见,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构成十分复杂,形式变化也丰富多彩,是其它传统造型艺术不可比拟的。环境艺术设计将建筑空间作为“主体”,融合了其它造型艺术的空间特点,并形成了一套新的空间形态,通过对这门学科的运用和推广,能够很多好地认识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空间特点。

教学中可以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认识建筑空间和设计原理作为课程重点。在回顾单体建筑历史的基础上,通过以点带面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下的发展过程,以及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性。教学中应该梳理好建筑形式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以人文本的教学模式细化建筑功能结构,让建筑的空间布局更加富有变化,将各种空间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从手绘草图到立体建模的设计能力,以及规范使用设计制图表达设计思路的能力,以此为以后处理好建筑和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该专业特征深入了解其艺术特点,加强对学生建筑空间意识的培养。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真实空间性、时空综合性和空间固定性的特点,充分借鉴舞蹈、绘画等知识,积极开展项目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空间意识。

参考文献:

[1]廖昕.浅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空间意识[J].艺术教育,2011(07).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信息时代;茶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是时代的一个侧面体现,它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科技的进步,还能从中获取更多关于艺术的途径。罗马斗兽场、北京的故宫等都是当时时代背景的一个缩影,它凝聚着物质与精神文化。自古以来,我国就是饮茶大国,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时期信息的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带去了新的活力。当下的环境艺术教育与之前的纯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性,环境艺术的美不会随我们的主观感受发生变化,它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并带有强制性的色彩。传统的茶文化是中国精神文化的精髓,在时间的流逝中,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为了让更多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近年来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重心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学课堂中都会涉及到传统的茶文化。竞争要求我国学校里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改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效的适应社会需求。由于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认知水平不一,如何更好地让环境艺术教育开展下去,以及怎样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这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以信息技术为背景,学校中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需要大量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用到的软件都依赖于信息化教学,互联网上的数据能够利于学生的学习,并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软件视频教学。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多,还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茶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起到很大的助推力。当下的学生在接收新思想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的茶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精神被不断沉淀,留到最后的都是精髓。所以,依托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非常恰当且必要的。

2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现状

2.1职业技术能力考虑不全面

一般来说,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所说的职业能力主要是从事工作所需的知识储备能力与思维交际能力。在环境艺术教学中,就目前情况而言,利用茶文化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学校少之又少。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学子,更应该注重茶文化的学习,从茶文化中学习其精神内涵,有利于推进环境艺术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明确事物的特征寓意,通过手绘等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色彩还是结构,从内到外都需要将其表达出来,只有设计者对作品有着充分的认识,才能够推进环境艺术教学的改革,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在职业技术能力方面,高校学子缺乏合作意识,职业技术能力考虑不够全面,许多高校目前都没有将其联系起来学习,甚至还有的学校并未开设茶文化课程。若通过茶文化的课程来推进环境艺术的设计,则有利于提升高校环境艺术学子的认知能力。

2.2课程教学设计欠缺茶文化内涵

好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只注意了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精神层次的指导,没有合理注入茶文化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目前环境艺术教学课程的学习忽略了茶文化中精神内涵因素,既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没法在设计中融入思想。在我国,茶文化是经典的文化之一。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十分广泛,融自然、社会与人文科学为一体,包含着多方面的艺术内涵。若能在高校传承茶文化,在当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茶文化来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环境艺术学子多元化成长。

2.3师资力量欠缺

教学改革重要一环是在教师身上的,想要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就必须先改善当前的师资情况。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想突破局限、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竞争力的作品,就必须要重视茶文化的思想引入,关注相关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问题。在信息时代背景的当下,诸多学校没有树立环境艺术课程需要多元化推动其教学改革的理念,只是一味的让专业教师给学生讲解环境艺术的价值与历史。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要想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建立茶文化思想,这就需要学校有复合型教师,能够指导学习茶文化,并通过茶文化推进环境艺术课程的创新。

3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改进措施

3.1增强教学与茶文化之间的联系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发展愈来愈复杂化,我们需要增强课程教学与茶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茶文化来推进课程的改革。高校就需要从茶文化与现代的环境艺术教学间的联系入手,以拓展的眼光去认识中国茶文化创新教学改革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的学术理论去将其运用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茶文化内涵,将茶的魅力及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能提升了高校学子的人文素养,又能够让茶文化得到传承。环境艺术设计与现代茶文化的结合,能够充分展现环境艺术设计学子的主导地位,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2创新教学方法

现如今,高校一般在课堂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提炼茶文化的教学价值功能,综合运用影像、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依据学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水平的不同,开设不同的教学课程内容,因材施教。我们要顺应时代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规划,合理利用互联网+模式。学校在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规划上,为了增强学生对本专业教学的兴趣,就必须要改变以往陈旧的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多媒体中得到释放。譬如,将茶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一起,注重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运用,让学生的作品富有新意。

3.3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增加相关茶文化的培训课程,这对茶文化的传承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有着实际的价值。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应至少有相关茶文化的教学经验,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专业地指导学生,传授专业的环境艺术教学内容。在培训教师时,要着力体验式教学,将互联网+技术贯彻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专门聘请优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指导教师来授课,根据茶文化的特点,对高校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指导。

3.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传递具有创意的信息,让观众对某个点产生兴趣并且深入了解信息。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与茶文化紧密联系,考验学生对不同事物如何联系在一起,有效发散思维,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全新的设计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诸多生活中的元素运用在设计作品中,提升作品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快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精神去实现教学的改革,是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必经之路。在茶文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利于我国环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校铸造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J].大众文艺,2015(12):251-252.

[2]贾广雷.试分析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J].亚太教育,2016(10):133.

[3]吕永新,向东.第六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暨2008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综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26-31.

[4]辛艺峰.改革中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系列课程建设及其实践探索[J].室内设计,2009(1):46-50+33-35.

[5]吴彪.论基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手绘课程教学改革[J].装饰,2009(11):135-136.

[6]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9):164-166.

[7]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394-395+397.

[8]吕微露,黄韵,刘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J].装饰,2011(2):139-140.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范文4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其教育教学方式在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教育教学方式 分析与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必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才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设计出令大众满意的环境艺术作品,符合市场的真正需求,为我国的环境事业作出贡献。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递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在艺术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但是,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每年毕业的艺术生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就业率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只是仿照普通学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艺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改革的起步晚、发展慢。

第二,一些学校每年扩招学生,却没有重视因此带来的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相符,导致人才与社会脱节,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一些教师对于新型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时难以适应,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讲授,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在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只把书本上固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提升,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对于环境艺术的灵感。

第四,目前高校培养的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学生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没有很强的创造力,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往往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手忙脚乱,毫无实践经验。这导致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而倾向于选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这也成为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一大问题。

三、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对策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把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作为关键点。笔者认为,要改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应做好以下几点:

1.紧跟时展的步伐,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育也不能落后。教育教学方式始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响应国家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学生设计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作品,为我国的环境艺术事业作出贡献。

2.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外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早,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包豪斯模式”就是现阶段我们主要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一向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受考验。

3.加强和完善新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认识不够,不能认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好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如果没有创造力,学生只知模仿,这样很快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提问、设计情境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在亲身感受和实践中,学生创造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了解到新时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要求,培养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多为学生制造实习的机会,积累经验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同时,学校也要在课余时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学习,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上手,适应岗位工作。

6.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国民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但是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社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较为匮乏,艺术类专业的状况不容乐观。环境艺术设计的优秀人才较少,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我国要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以满足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笔者抓住实践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关键这一重点,在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邢博川 单位: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菲菲.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探究.现代装饰(理论),2011(5).

[2]方方.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化.科技信息,2010(8).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范文5

1、什么是产学研

产学研三合一,是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三个不同的社会分工结合到一起,进行对学生的高效培养。将科研、教育、生产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也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发展,政府不断为社会搭建创新发展的平台,为我国高校生的发展创新提供平台。

2、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设计,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以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一门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在市场多元化的今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3、产学研与环境艺术设计

产学研三合一,是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三个不同的社会分工结合到一起,进行对学生的高效培养。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设计,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以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一门学科。在产学研背景下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市场实践能力,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学校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适应社会需求,以达到产、学、研三者的真正结合与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1、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

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已经在各普通高校开始实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统一的规定,将实践教学也列入了教学部分,并且标明的实践教学的方式。然而,在各大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按规定进行,在实践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也多由老师个人决定,教学内容也停留在了老师的自发性,随意性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个人实践由老师布置,但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真正的实施,而是通过网络拷贝应付作业。结果导致这样的实践教学开展没有了任何意义,使得学生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了理论知识的层面,无法达到环境艺术设计实用性与实践性的学习效果。

2、学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设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设施的完善需要有经费的保障,聘请实践教学人员也需要大量资金,没有经费保障,环境艺术设计课实践教学课程就无法正常开展。当前,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没有足够的经费,因此阻碍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践教学的发展。另外,我国高校目前存在实践课程设施不完善问题,这使得学校要想开展实践课就必须改变实践方式,这便导致了我国高校开展实践课教学无法落到实处,导致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和目的。

3、学校缺乏专业的授课人员,且多数教师没有实践经验

今年来,我国高校普遍扩招,这使得很多高校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为独立的学院,且学院同学同时进行授课,这样大规模的班直接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组织难度。未了避免这种情况,学校只能减少社会实践课程量,这使得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学校教师在学校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得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这样一来,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不断调整与革新就成了教师们的新挑战,很多教师也因此不愿加入实践课程。这也影响了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落实与发展。

三、产学研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实践的学习理念

纵观教学制度的发展,不难发现,不管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是如今不断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在设计教学各方面内容都要首先分析社会使用者的需求。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育过程中,学习资源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面对的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使用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审美需求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有适合所有人的艺术设计学习资源。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满足所有社会人员者的不同需求,这同时也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要坚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原则,考虑到社会市场的不同特征,满足社会不同的审美需求。

2、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市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学科在方便学习者学习的同时,也给学习者在学校的造成了障碍。因此,在环境艺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想培养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做到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然而,要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就需要利用现在现有的社会实践课程,以现有的实践课程为支撑,使学生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课程与现有的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可以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学习。这样的结合可以使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进而提高学习的实用效果。其次,要想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知识真正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还需要利用新出现的新媒体,打造全媒体环境下的课程学习体系。利用产学研三合一的背景,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创新改革,推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真正发展。

3、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培养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与社会市场实现对接。要实现这一对接,师资力量对此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市场的实践不了解,那么在给学生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就更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在产学研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必须完善学校的实践基础设施,安排学生的课程实践,使得学生可以在产学研的背景下,完成与社会市场接轨。

四、小结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教育 边缘学科 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享受舒适的环境成为人们在工作、学习、休闲等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选择。既然城市需要拥有良好的环境,那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离不开整体环境的美化,于是应运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其创造一个服务整个社会生活和个体家庭生活的理想场所为目的,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环境艺术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体现,用以完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美好城市环境的目标,从而在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工作、休闲、学习等空间的功能应用和感官享受。

因此,为了增强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对城市和人们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经逐渐从建筑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种融合实用与美学的新型行业。就目前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型的学科。由于现在社会迫切需要大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所以有些高校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满足当代需要,但是这个新型行业在短时间的发展还是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严重缺乏高学历的熟练技术人才是限制专业发展的难题。因此,成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应当重视学科建设并倡导教学体制改革, 加大学科发展力度,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增强学科带头作用,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笔者针对现阶段全国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第一阵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科目堡垒。但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发育期,因此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这样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准则,不仅有助于维持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更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新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课堂上多方位、多层次的考察研究,可以将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定义为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四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而管理内容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主观控制和协调来完成四个要素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序、健康的整体,并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缺点

1.教学大众化,缺乏层次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自己课前预定的教学任务,达不到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完成教学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操作技术,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在课本上学到知识,而不是在灵活的操作方面得到有效的实践。因此只懂得理论知识,而没有培养实际的操作能力。

2.教师缺乏情感投入,学生烦躁厌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管理上,离不开教育者的情感投入。而在现阶段看来,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错误地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到自我管理,课下能够做到预习复习,在实际操作中能举一反三,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育者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缺乏情趣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进一步展开学习。

3.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缺乏针对性。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所以较少有人能在这方面做到博学的程度,所以课堂上教育者对知识的传授也就局限于自身的水平。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环境设计的创新日益丰富。科目内容的不断创新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而教育者的教学理论和内容往往是过去时代典型的例子,他们无法知道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缺乏其必要的针对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创建以学生为本的多层次互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布,教师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及时交流,还要在课下沟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完善环境艺术设计实验课程,通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其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论的实际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素质水平。教师作为课堂管理模式的核心,其本身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水平对于课堂的管理策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外,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也要投入情感,促进和谐课堂的建立,和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做到以德服人、以理育人。同时,要提高教育者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定期进行教师培训,组织参观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做到举一反三,并在向学生传授时做到时时新、事事新,理论新、技术新。

3.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管理氛围。课堂教育管理的质量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相符合。要达成既定的课堂教育管理目标,就必须创造新课堂环境。建立秩序良好的课堂管理模式,首先保证课堂实体环境的舒适程度。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使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好学。

4.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教育管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是认识提高和知识探索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积极参与教学,理性自治,形成良性的竞争、互帮互助的课堂新秩序。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未来发展架构

1.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间交叉和重组,逐步形成独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架构,而不是简单的建筑与艺术专业的重叠,做到包括建筑和艺术以及其他相关的多种学科的整合渗透。针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趋势,教育从业者有必要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实践学术理论并不断谋求创新。对于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基础理论可以在原先科目存在的基础上增加统计、地理、管理、园艺及生态等方面的必要内容。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特点,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欣赏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对古典和现代的优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影视和建筑艺术进行学习与鉴赏。除此之外,空间艺术建筑以及三维立体建筑的鉴赏也是重要的方面。而对于国内外优秀成果,我们要本着兼容并蓄的态度去学习,提高探究意识,同时强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不会因为盲目改进而失去独有的艺术特色。

2.优化专业知识框架,扩展研究范围,丰富教学手段。环艺设计专业作为一门需要周全考虑的复杂学科,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横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建筑学、结构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家具陈设与消防环保等;纵向来看,专业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办公工作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娱乐环境与公共事业设施环境等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范围还会不断地改进,知识框架将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广泛、科目体系更加完善。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学科专业,实施专业自主创新的目标应体现在行动上。针对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学科转型来提升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积极发挥教师、学生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种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建立一个以开放与竞争为核心的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利用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结合高等院校的人力基础,发展实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跨界学科优势。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成立的新学科,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作为其发展的必要保障,并充分利用好电脑这个工具来促进现代化科技成果的运用,并在互联网上进一步了解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获得信息渠道,丰富知识体系。多媒体的推广前所未有地拓展了环艺设计专业的研究平台,方便了复杂设计的过程,使得教学过程可以更为直观,直接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依赖多媒体应用的电化教学手段将会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不二门路。

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科目,因此在科目安排的过程中,加强实地考察实习,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多种学科相融合的综合学科,更是一门因人而异的艺术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要基于纸面上的基础知识,但更需要实际施工经验才能完全掌握应用。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或者实际经验,不了解环境艺术设计在施工时的特点和技巧, 就无法实现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所谋求的效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课本的教学上,而要有意识地把专业实践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创建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匹配的教学基地,完善学生的实习环节,从而使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运用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效果,提升其艺术水准。

6.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发挥自由之思想,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要积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进行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检验基础知识的同时,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去探索不同的设计风格。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为中心,以学生的认知与实践为主体,以教师在关键节点的指导为辅助,这种积极、自由的教学风格,将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带来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苏秀丽.环境设计类插件实战攻略[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

[2]李天工.创造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主义[J].山西建筑,2007(12).

[3]席跃良.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冯嗣禺.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J].艺术研究,2005(2).

[7]Gleick J.混沌:开创新科学[M].张淑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孔少凯.现代主义之后环境艺术审美的理性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9]杜异.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理念[J].艺术设计论坛,200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