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1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40例男患儿,23例女患儿,30例为1~4岁,18例为5~9岁,15例为9~11岁。轻度:发作次数<2次/周,夜间喘息<2次/月,症状为持续>1月慢性咳嗽。中度:哮喘发作次数>2次/月,并持续数天。重度:症状持续不断,并日常活动受限,夜间频发哮喘>2次/周。

1.2治疗方法

1.2.1对于轻度哮喘无症状者,需要做好预防,在其发作时,控制其症状,使其能正常生活活动,防止在夜间发作,使肺功能保持正常,使气道炎症减轻或消除,并使气道高反应性降低。中度哮喘者需要做好症状缓解,使肺功能保持最佳,减少夜间发作,同时对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使用次数要减少,急性发作减少,尽量防止进行急诊处理。重度哮喘者主要是对其肺功能改善,降低突然性发作的次数,使患儿住院或急诊次数减少。

1.2.2视患儿病情,对其全身或局部使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应用细胞膜稳定剂及口服茶碱类药物。

2结果

50例患儿效果显著,占79%,其气喘、咳嗽症状消失;13例患儿有效,占21%,气喘、咳嗽症状得到缓解。

3讨论

3.1发病诱因

引发小儿哮喘的因素有很多:①家族史:哮喘可遗传,家族中有类似病史。②感冒诱发哮喘:哮喘的发病高峰期是春秋季,多发在清晨、傍晚及夜间。③过敏史:大部分患儿有过敏史,95%以上的婴幼儿哮喘是呼吸道感染所致。儿童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对螨过敏,尘螨性哮喘在春秋季更容易发作。同时牛奶、鱼虾、鸡蛋等过敏在婴幼儿时期也十分常见,待到4~5岁以后逐渐减少。

3.2哮喘治疗常见药物

3.2.1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可吸入、口服、静脉。选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进行吸入;泼尼松进行口服,1~2μg/kg/日,分2~3次服药,持续1~7d;甲基强的松龙静脉用药,1~2mg/次,2~3次/日。

3.2.2肾上腺素

严重哮喘者除给予茶碱、糖皮质激素外,可使用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3ml/次的0.01ml/kg的肾上腺素。

3.2.3氨茶碱

在治疗哮喘最常用药物,其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并使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兴奋。首次使用氨茶碱者5%的葡萄糖液30ml加3~5ml/kg的氨茶碱,20~30min内静脉滴注。口服氨茶碱适用于控制夜间发作,要对其治疗中的毒性反应密切关注,若有不良反应发生,立即停药。

3.2.4β2受体激动剂

用2~3ml生理盐水对0.5%沙丁胺醇溶液进行稀释,沙丁胺醇0.0l~0.03ml/kg/次,最大量1ml,气雾剂每揿100μg,1~2揿/次,3~4次/日;口服沙丁胺醇0.1mg/kg/次,3~4次/日。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流产的方式除了以往常用的吸宫术外,还有药物流产、无痛流产等多种方式。长期以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为了减少受术者的紧张及痛苦,作了许多药物流产的研究,期望能找到一种抗早孕的药物。20世纪90年代,国产米非司酮及前列腺素-卡孕栓生产上市,开辟了非干扰性手术――药物流产抗早孕的新时代,给意外妊娠的妇女带来了福音。

凡是初孕、停经天数小于或等于49天,本人愿意使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并已确诊宫内妊娠,均可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抗早孕的药物流产。尤其是对那些手术人工流产有高危因素的对象,例如,剖宫产半年以内,近期内有人工流产史,生殖道畸形,严重骨盆畸形无法负压吸宫者,宫颈发育不全或坚韧无法探宫腔者。

药物流产抗早孕的完全流产率在95%左右。由于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早孕妇女对人工流产的恐惧,减少了手术所带来的痛苦,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但是,在使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抗早孕时,要注意如下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抗早孕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由于配伍前列腺素的类型不同,服用对象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有较大的差别,卡孕栓发生率较米非司酮高。

2.阴道出血时间延长 出血时间长是药物流产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国内通过几千例甚至上万例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早孕药物流产的平均流血时间为3~16天±8~10天,阴道出血时间短者2~5天,长者可达30天以上,一般均在2周左右。从孕妇个人的生殖健康考虑,阴道出血时间超过15天以上者,列入“出血时间延长范围”,应及时寻找原因,积极治疗。必要时作清宫术。

3.阴道出血过多 药物流产妇女出血量多数不超过平时的月经量,至于阴道出血过多至今尚无明确的标准和规定。但是凡在药物流产过程中短期内出血达200毫升或200毫升以上者,应视为阴道出血过多,需及时作清宫术。

4.感染与过敏 药物流产过程中极少数妇女可发生生殖器官感染。这往往与出血时间过长、患者本身的个人卫生及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旦发现有感染倾向应高度重视,积极处理。

在大规模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抗早孕的试验中,也发现个别对象对米非司酮或前列腺素过敏。

所以,综合以上各点,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抗早孕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必须在有急救设备的医疗单位进行。如出血多、时间过长,需急诊处理。

(2) 服用药物必须在医护人员监护下使用,不能带回家自行应用。

(3) 用药后需按医生医嘱随访到月经来潮后,以确定流产是否完全。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3

护理

病历资料

患者,女,72岁,因胃肠绞痛来门诊治疗,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山莨菪碱(654-2)10mg,15分钟后患者胃肠绞痛缓解。主诉:口干,无其他不适后回家休息,医生嘱其多饮一些白开水。大约2个小时,患者自述排尿困难,膀胱区胀痛难忍,所以又来医院就诊。遵医嘱给药给予新斯的注射液2mg肌肉注射,30分钟患者自行排尿,症状缓解。

讨 论

此患者可能是药物引起的排尿困难当尿液排出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引起尿潴留,排尿过程涉及神经支配、膀胱本身(逼尿肌)和膀胱出口(尿道和盆腔肌肉)的功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调节失调都会出现排尿障碍。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尿潴留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尿潴留发病突然,膀胱内胀满尿液不能排出,十分痛苦,临床上需急诊处理,患者腹痛难忍、辗转不安,有时从尿道口溢出部分尿液,但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引起排尿困难的原因:①尿道机械梗阻引起的排尿困难,如中老年女性的膀胱颈部肥厚,引起肥厚的原因是大多数中老年女性过去都有多产、难产、会阴裂伤后手术修补效果不好的历史,从而引起排尿困难;②动力性梗阻引起的排尿困难,主要原因是膀胱排尿压力降低和膀胱逼尿肌收缩同尿道括约肌开放不协调导致排尿困难。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都可以导致如泌尿系感染、急性尿潴留、肾积水,继而发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危及患者的生命,需尽早治疗;③药源性排尿困难很多,如手术后使用镇痛泵,腰椎麻醉术后等都易引起排尿困难。本例老年人本身抵抗力低下,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加之平时用药较多,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当药物被人体吸收后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尤其易形成尿液结晶的药物,如果用量较大,持续时间较久,加之饮水量不足,药物便可以在尿内产生过饱和结晶沉淀,堵塞泌尿道从而引起排尿困难、肾绞痛、血尿、肾积水,严重时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液在体内不断增多会让膀胱不断膨胀,当膀胱的储存空间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起膀胱破裂,同时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过多,尿液便会向输尿管回流,久而久之会导致尿毒症,膀胱括约肌会变得松弛,身体抵抗力下降。

护 理

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排尿的环境,用屏风遮挡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调整姿势和,根据病情扶卧床患者坐起排尿,并教会患者床上排尿,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病情观察: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主诉,多与患者沟通,经常巡视,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置。

诱导排尿法: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患者听流水声、温水冲洗尿道口周围以刺激周围神经感受器诱导排尿,按摩下腹部使肌肉松弛,促进排尿。对诱导法失败者可用装有60℃左右的热水袋放于患者的下腹部膀胱区,热水袋外包一层毛巾,避免烫伤,轻轻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排尿。

针刺疗法:针灸对解除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效果良好,要求专业医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常有的穴位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极、水道等,一般采用泄法,针灸后大约30分钟见效,可以自行排尿。

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均无效时,要根据医嘱采取导尿术。①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备齐用物,插管前常规检查导尿管的气囊充液、回抽液体情况,有无漏液、破损以及导管是否通畅,以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气囊破裂导致尿道损伤[1],并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关闭门窗,遮挡患者,清洗外阴,患者取仰卧屈膝位,严格无菌操作,将导尿管插入女患者尿道4~6cm,男患者14~16cm,见有尿液流出后插入1~2cm,然后可充盈气囊,避免因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充盈的气囊嵌在尿道中,损伤尿道。插管时禁忌来回抽动,遇阻力时轻微改变方向,以利导尿管顺利插入。如果导尿管误入阴道应重新更换导尿管,避免引起泌尿系感染。②导尿管插入后液时应间歇缓慢地放出尿液,第1次应

通过本例经验教训,认为护理人员在使用药物前均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属于过敏体质要慎用,特别是老人和小儿,同时用药期间要加强巡视,认真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倾听患者的主诉,如遇不良反应,要积极救治。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减少意外的发生。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 犬咬伤Ⅲ级创面;一期缝合;银敷料

[中图分类号] R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075-03

伴随养犬人数的增加,犬咬伤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中国的狂犬病发病率占世界第二位,仅排在印度后面。早期处理犬咬伤Ⅲ级创面仍处在两难的境地,若仅清创未及时包扎和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撕裂严重,伤口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感染,且愈合后产生的瘢痕大[1]。若一期清创缝合,伤口内的细菌和毒素不能排出,感染扩散到深部。银敷料抗菌高效、持久、抗菌谱广、无毒。本院采用一期缝合联合银敷料治疗犬咬伤Ⅲ级创面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50例不同位置犬咬伤Ⅲ级创面的患者,从咬伤至就诊时间在12 h内,就诊时全部创面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渗血或出血,且暴露程度均为严重。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肝、心、肾、精神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存在全身感染的患者;有神经、肌腱、骨及血管损伤,皮肤严重缺损的患者;存在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2]。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79岁,平均(45.3±3.7)岁;创面直径3.1~11.3 cm,平均(5.21±0.14) cm;犬咬伤位置:上肢伤9例,下肢伤12例,上下肢混合伤14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8~82岁,平均(46.1±2.8)岁;创面直径2.4~9.3 cm,平均(4.95±0.74) cm;犬咬伤位置:上肢伤7例,下肢伤10例,上下肢混合伤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创面处理方法

依据犬咬伤的处理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先使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伤口,用碘伏对周围皮肤和伤口进行消毒,再用0.9%的氯化钠溶液及苯扎氯铵溶液彻底清洗伤口,观察周边组织损伤情况及伤口的深度,对于内腔大、外口较小的伤口要将外口扩大,以便引流及彻底清洗,将坏死的组织完全清除,再用0.9%氯化钠溶液彻底清洗伤口,再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创面[3]。实验组患者使用1%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再一期缝合创面,间断缝合损伤的肌肉组织和筋膜,不留死腔,在皮下留置由法国优格公司生产的银敷料进行引流(主要成分是磺胺嘧啶银,优拓S.S.D),再间断缝合创面。缝线的针距尽可能放宽,以伤口可以对合为准,既保证了局部组织有良好的血供,又便于引流。缝合2 d后视情况更换或拔出银敷料引流条,每2天换药1次,拔出引流条后的3~5 d进行一次换药,换药时将银敷料盖在缝合后的伤口上,外敷一层纱布。在缝合后的2周进行拆线,对于仍然没有愈合的创面继续用银敷料换药治疗。对照组在创面局部使用0.5%的甲硝唑、阿托品及0.1%雷佛奴尔合成液湿敷并换药,外敷纱布,每天1次[4-5]。

创面处理好以后肌内注射狂犬病疫苗10针(前6天每天1针,在第10、14、30、90天各1针)及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以前有狂犬病疫苗免疫史的可以不必注射免疫球蛋白;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进行半个月的抗感染治疗。术后应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2.25 g静滴,每天2次[6]。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后的半个月及1个月评估治疗并统计有效率。无效:创面愈合≤40%;有效:40%90%。总有效率=(有效例数+基本愈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观察两组患者在清洗创面、固定后、使用敷料时及除去敷料时的创面疼痛情况,创面疼痛情况用数字评分量表进行评估。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7-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情况的比较

治疗半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清洗创面、固定后、使用敷料时及除去敷料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犬咬伤的伤口与普通的外科伤口是有所不同的,有研究指出从狗的口腔分泌物及犬咬伤创口中分离出了二十余种病菌,最常见的病菌有金葡菌、克雷伯杆菌、肠球菌。此外从感染的犬咬伤创口内也培养出了狗口腔内的细菌及人皮肤上的细菌,所以犬咬伤创口感染为一类人畜病菌混合感染,治疗的难度较大[9]。

依据传统的犬咬伤创面处理方法,若出血不严重,局部的早期处理一般要求不缝合、不包扎并暴露。对那些仅仅是抓伤皮肤的表浅伤口,反复消毒冲洗并暴露便可治愈[10]。但是狗咬伤Ⅲ级创面的皮下组织和皮肤撕裂严重,若包扎和清创缝合不及时,创口内的坏死组织、血迹及死腔是良好的培养基,便于病菌的繁殖和生长,创口极易感染,愈合时间增加,且产生的瘢痕较大,影响患者美观和局部功能。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银敷料(优拓S.S.D)是由水胶微粒、磺胺嘧啶银和凡士林颗粒组成,黏附于开放的聚酯网上,磺胺嘧啶银浓度为3.75%。两种抗菌因子结合在一起,可以广谱、持久、高效地抗菌,抗菌活性可以保留1周。在狗咬伤创面留置银敷料进行引流,能够彻底将渗出液引流干净,降低创口的感染率,其上的水胶颗粒和凡士林使创口出血少,换药时无痛,保护肉芽组织,促进上皮再生[11]。

犬咬伤患者在犬咬时多受到惊吓,情绪激动,惧怕疼痛而焦虑不安。医生除了安定患者的情绪,指引患者配合医生的处理外,不能忽视患者的疼痛情况。疼痛不但造成患者的躯体不适,还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负面影响,重度疼痛常引起患者失眠、情绪萎靡,影响创面愈合[12]。实验组采用银敷料进行局部换药,在清洗创面、固定后、使用敷料时及除去敷料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总之,一期缝合联合银敷料治疗犬咬伤Ⅲ级创面可以提高有效率,节省治疗费用,加快创面的愈合,缓解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瑞丰,王立秋,黄立嵩,等.犬咬伤创口清创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2010,5(1):23-27.

[2] Teo KG,Anavekar NS,Yazdabadi A,et al.Asplenic fulminant sepsis secondary to a dog bite complicated by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tevens-Johnson syndrome[J].N Z Med J,2012,125(1358):74-77.

[3] 王安岗.960例被犬咬伤患者现状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21.

[4] Taplitz RA.Managing bite wounds.Currently recommended antibiotics for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J].Postgrad Med,2004,116(2):49.

[5] 李健,左璐,郭芳芳,等.儿童犬咬伤临床救治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36-1737.

[6] 杜明国,王建国.犬咬伤的急诊处理[J].临床急诊杂志,2005,6(2):37-38.

[7] Ogbonnaya IS,Olaitan PB.Dog bite of the face in anNigerian--a case report[J].Niger J Med,2005,14(1):95-96.

[8] 邓书凤.犬咬伤后的紧急处理与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4):2393.

[9] Lansdown A,Williams A,Chandler S,et al.Silver dressings:absorption and antibacterial efficacy[J].Nurs Times,2005,101(16):45-46.

[10] 王金文,姚炜,张磊,等.新型敷料在犬咬伤严重暴露创面伤口床准备的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6):541-544.

[11] Osaghae DO.Animal and human bites in children[J].West Afr J Med,2011,30(6):421-424.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5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即将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头号致死杀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亦逐渐上升,其发病突然和进展迅速的特点已使急性心梗备受人们的重视.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我国对于此治疗手段的研究和应用也越加广泛和深入.然而,在PCI术中和术后也会产生许多并发症,如出血、尿潴留、急性心包填塞、慢血流和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脏骤停等,其中,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严重并发症的正确分析和及时的治疗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的预后.本文即旨在对PCI后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治疗方法和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慢血流和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5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12-03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出现急剧减少或中断,使之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且持久的缺血,最终造成心肌坏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持续胸痛,心电图发生动态改变,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1].1977年,Gruenzig医师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既可以开通心梗患者冠状动脉血管,还能使心肌组织得到有效灌注,因此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伴随着介入手术的增多,治疗产生的并发症也随之体现出来,为了使介入治疗达到满意的疗效,对手术并发症相关问题的分析和对并发症的及时正确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治疗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1 慢血流和无复流

资料显示,PCI术中有0.6%~33%的患者发生慢血流和无复流,引起心肌代谢障碍,影响患者近期和远期的预后.

1.1 产生原因和机制

PCI术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原因和机制尚存在争议目前倾向于以下五个因素:

1.1.1 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可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或剥脱,此时,邻近细胞出现再生修复以取代受损或剥脱的内皮,这个过程称为内皮再生,再生内皮细胞其本身的功能即产生变化.已有研究表明,损伤后再生的内皮细胞存在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能力的降低.

1.1.2 微血栓阻塞毛细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心外膜血管开通,不稳定斑块破裂及碎片脱落可导致远端血管血栓栓塞、微循环阻塞,产生慢血流.微栓子主要来源于冠脉不稳定病变中的粥样斑块碎片(如胆固醇结晶等)和徽血栓,血管介人治疗过程中可以导致粥样斑块机械性破裂,产生碎片,这些斑块碎片栓塞冠脉远端,导致慢血流和无复流的产生.

1.1.3 内分泌因素.手术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进行机械性扩张,会损伤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增加,血管内皮失去屏障作用;内皮细胞损伤后一氧化氮合成减少,打破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相对平衡状态,内皮素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又以浓度依赖方式刺激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1.1.4 心肌细胞水肿.局部的心肌细胞向管腔突出形成毛细血管内细胞栓塞,使管腔狭窄,血流量下降.

1.1.5 白细胞聚集.Ambrosio等发现无复流区微血管内大量中性粒细胞积聚,Byrne等也发现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再灌注缺血心肌可减轻无复流和心肌梗死面积,提示白细胞聚集及其与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产生慢血流和无复流的机制之一[2].

1.2 治疗方法和进展

目前慢血流和无复流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器械及外科手术.器械较有争议.外科手术是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用于治疗慢血流和无复流,但多为无奈之举,对无复流本身无效.而目前药物是主要且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下主要详述药物治疗措施:

1.2.1 硝酸甘油:是内皮不依赖性血管扩张剂,在体内直接释放一氧化氮而发挥扩血管作用.但易引起不良反应,如头痛、低血压以及反射性心动过速.

1.2.2 硝普钠:直接形成NO并迅速分解成缓激肽而发挥效应.硝普钠提供的NO可明显改善冠状小血管和微血管功能障碍,用于治疗PCI后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低血压等副作用.

1.2.3 GPIIb或IIIa受体拮抗剂:GPIIb或III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是行PCI治疗急性心梗的一大进展,可使早期行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治疗患者明显受益,近来国外多个研究结果表明,GPIIb或IIIa受体拮抗剂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并能够切合急诊血管重建治疗的需要.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血小板活性物质释放,减少远端微血栓形成和抑制血管痉挛来改善微循环血流,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有关动脉TIMI3级血流,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有关的区域进行再灌注治疗.其中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非肽类GPIIb或IIIa受体拮抗剂,能阻断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其作用机制新颖、安全性好、临床疗效确切,与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合用,在饱和的抗凝血和抗缺血治疗的基础上,还能使急性心梗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明显减少心血管并发症[3].故盐酸替罗非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2 急性心包填塞

急性心包填塞(acute cardiac tamponade,ACT)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心包积血可以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果诊断及治疗不及时,常常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1 产生原因和机制

患者PCI期间并发ACT的原因考虑如下:

2.1.1 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37%~0.93%,随着复杂病变、PCI的增多以及新器械的应用,穿孔发生率呈增加趋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包填塞发生率为24.2%~46.2%[4].指引导丝穿孔及扩张压力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穿孔的重要原因.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应注意(1)使用亲水涂层导丝时,应轻柔操作并注意其尖端位置不宜过深,同时尽量避免中硬以上的钢丝;(2)对于慢性闭塞病变,应确认导丝在远端真腔内方可行球囊扩张,扩张时要注意压力情况且避免一次性大球囊高压扩张.

2.1.2 心肌损伤穿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心动过缓现象,PCI期间往往需要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由于局部心肌坏死、室壁变薄及临时起搏电极的损伤,拔除电极时有可能造成局部心肌穿孔,加上患者同时积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故可能导致ACT的发生.最近国内亦有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导致ACT的报道[5].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对于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应注意(1)尽量缩短临时起搏时间,拔除电极时动作一定要轻柔;(2)避免起搏电极张力过大,尽量选用轻柔电极,若有条件则应放置漂浮起搏电极.2.2 治疗方法和进展

ACT的处理取决于病变出现的时间、穿孔大小、出血量和速度以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2.2.1 如果ACT术中即刻出现,首先积极封闭冠脉穿孔点.运用球囊长时间低压扩张或用灌注球囊压迫出血点,必要时可置入带膜支架.若不能及时封闭穿孔,应监测并纠正抗凝状态,静脉输注血小板同时运用鱼精蛋白对抗肝素;其次积极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同时建议静脉回输心包引流血.如出现心功能不全伴持续低血压时,可给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及胸外科急诊手术治疗.

2.2.2 如果ACT术后出现,冠状动脉穿孔往往较小,心包填塞往往出血量并不大,但即使出血量仅仅在150~300mL,由于出血迅速同样会引起严重的循环衰竭,此时应该即刻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同时输入足够的液体包括自身心包引流血静脉回输十分重要.如果诊治及时,往往不需要外科进一步治疗.

3 支架内血栓形成

自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因血管弹性回缩和夹层导致的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但支架术后的血栓并发症又成为影响PCI预后的重要问题.虽然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不高,仅在0.4%~1.6%[6],但仍需医生高度重视,因为支架内血栓一旦形成,若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处理,就会导致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等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3.1 产生原因和机制

3.1.1 支架因素.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金属支架具有表面粗糙,富有颗粒,混有杂质的特性,表面易导致血小板的聚集,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以及它所引发的纤维蛋白原的沉积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药物涂层支架由支架,聚合物涂层和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所组成,它延迟血管内皮化,有可能增加迟发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几率.虽然有研究表明,药物涂层支架发生迟发性支架内血栓的几率极低,但确实存在,仍应受到重视.

3.1.2 临床因素.临床随机试验的结果显示ACS急性PCI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2.9%,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支架术(0.4%~1.3%).女性,高龄(>75岁),糖尿病,高血压病,左室功能减退,也与支架内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由于目前血小板治疗的强化,多数研究结果已不再显示急诊或非计划支架置入术出现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高于择期支架置入术.

3.1.3 病变因素.Chieffo等发现,支架长度是预测术中支架血栓的唯一因素,认为长病变使用长效药物涂层支架可能增加术中支架血栓的风险.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偏心病变,严重狭窄病变及含血栓病变支架术后的支架血栓发生率较高.

3.1.4 介入操作因素.支架置入后低压扩张,支架贴壁欠佳,支架近端或远端的内膜撕裂,支架膨胀不全,远端夹层未被支架覆盖,均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

3.1.5 药物因素.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预防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键,如果对抗血小板药物过敏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服用,维持用药的时间不够,剂量不足,或对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可导致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3.2 治疗方法和进展

在PCI术前10d,开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组与未应用药物组相对比,AMI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在PCI术后,所有安置支架的患者接受开放的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4周.以往在术前应用的氯吡格雷的剂量为负荷剂量300mg,加用325mg阿司匹林,可获得较好疗效.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不能产生最大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而首剂600mg的大负荷氯吡格雷能起到更好的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在2h内就可达到有效的血小板抑制.此外,研究证明,阿昔单抗和替罗非班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但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6%,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但较为严重,因此用药时尚需密切监控.近来的研究也证实,西洛他唑是一种强而有效的血小板抑制剂,但关于西洛他唑的试验结果主要来源于一些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结果,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价.

4 小结

通过以上的概述,笔者认为,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完善PCI技术、介入器械和辅助药物的应用,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安全性.欲做到这一点,需要临床医生和幕后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开展PCI相关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并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使PCI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使更多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周立君,陈桂英.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1):75-77.

〔3〕曲华清,等.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1):1022-1024.

〔4〕Gruberg L,Pinnow E,Flood R,et al.Incidence,management,and outcome of coronary artery perforation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AmJCardiol,2000,86(6):680-682.

〔5〕潘宜智,等.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急性和亚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急诊处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4):244-245.

〔6〕LemosPA, serruysPW, vanDomburgRT,etal. Unrestricted utilization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comparedwith conventionalbare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 realworld": The Rapamycin-Eluting Stent Evaluated At Rotterdam Cardiology Hospital (RESEARCH) registry[J].Circulation, 2004, 109(2): 190 -195.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6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 450053

[摘要] 目的 分析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急救治疗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从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的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急救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在疗程结束后观察该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冠脉再通的患者共有29例,总再通率是80.6%;对照组冠脉再通患者共有15例,总再通率是41.7% ;两组冠脉再通率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衰竭以及休克)的发生率是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86.1%,该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 h内运用尿激酶溶栓来进行急救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冠脉再通,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使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冠脉再通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081-0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病情比较危急的一种急性病症,必须及时和有效地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必须尽快地打通冠状动脉的阻塞状况,让缺血缺氧区域能够及时地恢复血流,进一步地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以使濒临死亡状态的心肌得到及时挽救。而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促进纤溶酶原快速转欢成纤溶酶,并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2]。本院通过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确诊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共72例,所有的患者经过检查都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诊断标准,并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全部的患者都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以后的的6小时之内进行溶栓治疗。另外也排除存在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全部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共17例,男性患者共19例,患者的年龄在41~68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58.7±5.3)岁;患者心肌梗死的部位分布为:下壁梗死患者共11例,广泛前壁梗死患者共9例,高侧壁梗死患者共7例,下壁合并侧壁梗死患者共5例,后壁梗死患者共4例;观察组中女性患者共16例,男性患者共20例,患者的年龄在43~69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57.5±5.9)岁;患者心肌梗死的部位分布为:下壁梗死患者共12例,下壁合并侧壁梗死患者共7例,广泛前壁梗死患者共7例,后壁梗死患者共6例,高侧壁梗死共4例。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方面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急救治疗,在其入院治疗以后,首先进行全面的体检,如果确诊以后要迅速在监护室内吸氧并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仔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地给患者使用镇痛类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和硝酸脂以及调整血脂类药物等。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另外采用尿激酶溶栓方法治疗,方法是使用尿激酶(150万U)溶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并在30分钟以内滴完。在溶栓以前给予患者肠溶阿斯匹林300mg嚼服,在溶栓6 h以后,另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间隔12个小时再注射一次,每5 d为一个治疗周期。疗程结束进一步观察该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心律失常以及合并心肌衰竭发生状况,并详细地记录该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死状况。

1.3冠脉再通的评定标准

①经过溶栓治疗以后,患者通过心电图的检查显示已经抬高的ST段在开始溶栓的2 h以内下降幅度达到50%以上;②患者在溶栓2 h以内出现了再灌注心律失常;③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胸痛在2 h以内基本上得到了缓解;④通过患者血清CK-M指标检查,显示该指标峰值有提前出现[3]。凡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就可以诊断是冠脉再通,但是同时具备②③两项的除外。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全部的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来进行表示,率的对比运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组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治疗以后,观察组冠脉再通的患者共有29例,总再通率是80.6%;对照组冠脉再通患者共有15例,总再通率是41.7% ;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衰竭以及休克等)的发生率是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86.1%,该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对比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血栓形成和冠脉分支受到阻塞而引起患者局部心肌组织出现缺血或者缺氧等系列临床症状,该病属于高危急重病症,在临床治疗中,必须抢救及时和有效[4]。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尿激酶溶栓已经被广泛推广。段淑梅等相关临床研究[5]证明,患者若在早期就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及时地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与范围,而且还能够明显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真正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6 h以内,运用尿激酶等进行溶栓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冠脉的再通率[6]。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其主要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系统,以促使纤溶酶原的激活。尿激酶能够有效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而且在操作上也非常简单,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并且也不会出现过敏性的反应,使用非常安全[7]。李爱琴等研究证明[8],发生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打通的越早,其左室的功能恢复就会越好,就会更加有利于心肌的重塑。但是在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治疗以前,必须注意确定患者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在对患者使用溶栓治疗以前,必须检查患者的凝血状况。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运用常规心肌梗死急救的基础上,另外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来实施治疗,其冠脉血管再通率达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再通率(41.7%),同时,观察组患者在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常规并发症等方面的发生率也明显地低于对照组,这更进一步说明了采用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中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 吴伊风. 急性心肌梗死通过绿色通道静脉溶栓100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9,9(17):169-171.

[2] 陶先明,肯明,谢勇.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7(4):19.

[3] 黄先勇.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初步指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6(9):117-118.

[4] Van De Werf F,Adgey J,Ardissino D,et al.Single-bolus tenecteplase compared with front-loaded alteplas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ASSENT-2 double-blind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The,2009.

[5] 段淑梅,杨丽萍. 急性心肌梗死30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诊处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3(6):235.

[6] 陈士良,武效宏,工小冬,等.急性实验性冠状动脉狭窄时血栓与微血栓的形成.心脏杂志.2011,23(2) :201-204.

[7] 李爱琴,胡静涛.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