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护理措施

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原因;预防性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上述时期在本院住院的7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MRI检查证实,符合脑卒中诊断。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情况:性别、年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鼻饲、吸痰、咳嗽无力及伴发基础疾病;采取的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评估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控制感染等。

1.3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发热(T≥38.0℃)。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1.4结果796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70.1±9.8)岁。下呼吸道感染与高龄、长期卧床、合并基础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吞咽功能障碍、出血性卒中患者限制绝对卧床2周以上、侵入性操作、探视陪伴多、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有关。

2原因分析

2.1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呼吸器官老化,支气管黏膜运动功能低下,呼吸道清除及防御功能低下。

2.2长期卧床,使支气管分泌物随重力流向肺底,细菌生长繁殖产生坠积性肺炎。

2.3出血性卒中患者限制绝对卧床2周以上,避免用力咳嗽、咳痰,不能有效地把痰液排出体外。

2.4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或切开、吸痰等,损伤了呼吸道黏膜,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系统。

2.5探视陪伴多,由于病情重,生活不能自理,探视陪护多,易使病室内各种细菌病毒增多,大大增加了感染机会。

3预防性护理措施

3.1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脑卒中的类型、年龄大小、基础疾病情况,有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肢体偏瘫被动卧床、语言障碍、忧郁等等,偏瘫的程度,卧床时间的长短,营养状况怎么样,生活是否能自理,有无合并其他感染;了解患者家属对本病的认知情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力度等。据此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护理计划。

3.2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突然患病,偏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顾很容易产生急躁、抑郁、焦虑、甚至悲观厌世而拒绝治疗的心理,而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起着绝然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心理康复也是促进机能康复的重要保证;相反,心理状态不佳,则起反作用。因此,护士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善于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思想波动,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鼓励、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到温暖、关怀、受尊重从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3.3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出入量的变化。如发现瞳孔不等大、针尖样瞳孔、瞳孔散大等应考虑脑疝发生的可能;如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应考虑有感染加重或继发感染的可能;如体温过低、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则有休克的可能;如呼吸变慢、不规则、叹息样呼吸则提示颅内压升高、脑干受压,病情危重;如脉搏细弱则有循环衰竭的可能,如脉搏加快时有血压升高的可能,脉搏变缓有颅内压升高的趋势等等[1]。通过病情观察及时发现感染及存在的感染隐患,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3.4预防、控制感染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与患者的病情、年龄、卧床时间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有较大的关系,因此,防治下呼吸道感染,首先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使患者从危重昏迷状态缓解,同时需经常进行肺部听诊,掌握下呼吸道感染进展、转归情况。医务人员要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在接触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注意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时送微生物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加强护理,对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清醒患者鼓励主动咳嗽,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方法,痰液粘稠时行雾化吸入,适当多饮水,必要时给予吸痰并严格无菌操作;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30o-45o角,可活动时鼓励患者端坐或起床,尽量减少卧床时间;由于吞咽障碍容易发生误吸,致吸入性肺炎,吞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摄取导致低蛋白血症及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感染的机会,所以有吞咽困难者应及早鼻饲,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避免发生误吸[2];如有体温升高、痰多、肺部音等感染征象,应用合理的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病室每天通风2-3次,15-20min/次,注意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60%。

4小结

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积极防治下呼吸道感染,对患者的康复,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而脑卒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患者的病情、年龄、卧床时间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有关,早期及时的预防护理能明显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细小的下呼吸道感染信号,积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才能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秀菊,刘军艳.糖尿病并脑梗塞的护理[J].中原医刊,2000,22(27):64.

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线变细、射程缩短等症状。随着社会人口老年龄化,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率不断提高[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是解决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的最有效方法。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2].但其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2006年8月~2014年12月,59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及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8月~2014年12月共对5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RP,年龄 51~83 岁,平均年龄 67.8 岁,均有明显的排尿困难症状。其中并发膀胱结石 13 例,输尿管结石 8 例,尿道狭窄 8 例,高血压 18 例,冠心病12 例,慢性阻塞性肾功能不全7 例。经腹部B超检查前列腺计算重量为 37~118g,平均 61g。术后8例出现尿路感染,3例术后出血,均经过及时治疗痊愈出院. 患者住院时间为7~15d,平均9d。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为了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的优越性。还可请术后痊愈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疗信心。晚间可安定片,有助改善睡眠。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健康教育。重点指导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消除顾虑,以良好心态迎接手术。

2.1.2术前准备: 必要时备血,控制尿路感染。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了解患者是否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若服用应在术前2w停药。做好肠道准备,术前晚上22时始禁食水,对术前晚因情绪紧张不能入睡者给予适量镇静剂。术前30min备皮,给术前用药,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因BPH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合并症常见,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冲洗引流液的颜色、量。必要时加快冲洗液速度,并负压抽吸引流管。

2.2.2膀胱冲洗: 严密观察冲洗引流液的颜色、量。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节冲洗速度,冲洗过程中如引流液颜色变为深红色,应调快冲洗速度,适当降低冲洗液温度,并给予导尿管气囊牵引。患者下腹胀又无引流液引出,提示引流不通畅,可用负压吸引吸出残留血块和组织碎片,保持冲洗通畅。如冲洗液过冷,易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膀胱痉挛,导致继发出血[3],温度过高易致创面渗血。冲洗液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并可使膀胱出血量不因冲洗温度的升高而加重[4]。

2.2.3疼痛的护理:TURP术后患者因留置气囊导尿管牵引压迫和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刺激,常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所以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得到了缓解。

2.2.4 预防泌尿系感染:前列腺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行膀胱冲洗极易发生尿路感染[5]。患者年龄大,抵抗力较差也是导致感染的常见因素。术后应严密观察体温和血、尿常规化验。 保持敷料干燥、尿道口清洁。严格无菌操作。

2.3预防并发症

2.3.1预防肺病感染: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卧床老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10余下。必要时给予止咳化痰药物,或(和)超声雾化吸入,促进排痰。

2.3.2预防压疮: 避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定时翻身,最好每2~3d翻身一次。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用汽垫或海绵垫把受压部位垫起,特别是骶尾部。在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快,避免推拉患者。要经常更换床单,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排便后要及时清除大小便,用温水擦洗避免局部刺激。

2.3.3预防便秘: 定时排便,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南瓜、玉米、红枣、红薯及水果等,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胃肠道的水分,软化大便。同时适当增加芝麻油、蜂蜜、黑芝麻油、香蕉等润肠食品的摄人。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

2.3.4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告知患者尽早于床上主动活动双下肢,陪人也可以协助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回流。病情允许及早下床活动。

3 出院指导

3.1向患者宣教健康的生活习惯。嘱患者勿暴饮暴食,忌烟酒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营养,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2有尿失禁患者给予加强抗炎,减轻手术创面炎症水肿,多做提肛肌功能锻炼活动,以加强盆底肌力。

3.3术后2个月内避免过度劳累和频繁的性生活,避免过度负重和强烈增加腹部压力,避免坐单,忌久坐,防治迟发型出血。

4小结

通过以上BPH患者行TURP术的治疗和护理,了解到TURP术是一种安全系数高、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全部59例患者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张殷,王娟,裴卓禧,等.整体护理对耻骨上膀胱前列腺摘除手术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21.

[2]翟兴龙.经尿道手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9:82-83.

[3] 谭有娟,金芙萍.膀胱冲洗液种类、温度、速度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1998,28(12):15.

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航道管理;措施分析;信息化技术

0.引言

通航尺度和通航保证率要通过航道行政执法、航标配置、航道整治等航道工程维护管理达到,良好的航道工程管理与维护是航运安全、畅通的的保障。航道工程管理维护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航道自然水深,确保行轮在弯曲航道、狭窄航道即普通航道的安全通航,为航道疏浚整治和分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航标配布、信号台指挥调度、河演观测等内容。

广东省航道局所管辖的航道里程有17535km,其中内河航道里程13596km,沿海航道里程3939km。辖区内设标里程5000km,内河航道维护管理航标7084座,沿海航道维护管理航标415座。内河航道条数和通航里程均居全国第二位。改革开放以来,省航道局先后疏浚了西江、东江、韩江、北江、珠江三角洲等主要河流的重点浅滩,普查了全省航道状况,对主要干流航道进行了全程测量,并制定了干流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和维护通航标准。由此可见,广东省航道的维护管理范围大、频率高、任务重,做到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航道工程管理维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结合笔者航道工程管理维护工作经验,分析航道维护管理的关键措施,逐步向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迈进。

1.维护管理措施

1.1充分的前期准备

要保证航道工程的维护管理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掌握维护主动权,就必须对维护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对维护观测、资金概算、设计和方案比选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主要航道和存在迁变淤积的航道要额外进行有计划的监测,建立监测资料库,分析航道演变规律,为制定航道维护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合理科学的维护方案才能达到良好的维护效果,对即将维护的航道要调查水文、地质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对全线或局部进行勘测,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

1.2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对所有航道进行运量分析后,航道维护费用向成网航道、重要干支流航道和效益明显的航道倾斜。货运繁忙和通航能力大的航道必须确保通航,已有通航网络不能再次断网。利用好通向货源地的支航道可增大整体水运网货流量,提高水运综合效益,不能忽视里程短的此类支航道。充分利用建立的资料库,对演变快、水流含沙量大、易淤塞的航道应加强观测,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后再确定维护方案,而对演变缓慢的航道尽量一次维护到位。

1.3加强航标维护管理

合理的航标设置可揭示相关航道信息,标示内河航道方向、界限和碍航物,是船舶安全航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助航设施。引言已指出,广东省航道局辖区内内河航道里程13596km,内河航道维护管理航标7084座,内河通航里程居全国第二位。航标维护工作是整个内河航道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广东省航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历年航标失常统计数据发现,航标失常的原因主要包括水位变化、不良天气和恶劣工况、洪水冲毁、人为破坏与盗窃及船舶、排筏碰撞等。针对这些原因,航标的维护管理要通过改善航道条件、优化航标配布、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变化和选择可靠性稳定性好的灯具和电源等方法提前准备和维护。同时可通过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宣传,提高相关人员爱护航标意识,督促碰标船舶及时反馈航标信息。近年来,应用传统航道航标巡检和遥控遥测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发现异常航标已成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各相关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改进管理模式。

1.4完善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包括制定航道发展战略、编制航道维护工作计划、保障工作计划的实现及检查和总结计划执行情况等内容。计划管理的内容、要求、形式和任务对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是航道维护管理的关键工作之一。要在现有计划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计划管理制度,考虑更加符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编制配套的计划和实现方案,把创收和节支纳入计划管理,保证维护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

1.5其他管理措施

除以上重点维护管理措施外,维护工程的列项、报建审批制度的完善,维护队伍的选择与培养,维护工作中质量、进度和规模的监控,维护工程的验收,维护工程资料的管理等也要具体体现于航道工程维护管理工作中,并根据所在单位情况适当调整,加强管理和信息的反馈。

2.维护管理信息化新技术

2.1信息化概述

航道工程的维护管理是一个整体性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联合管理和信息共享。航道工程维护具有上下游联系紧密、自然特征与航道日常维护管理联系紧密等特点,传统的管理方式在面临大区域管理和及时性反馈中面临重大挑战,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工作要求,数字航道的建立是未来航道维护管理的主要趋势。通过便捷的地理信息系统、航标遥测遥控技术、船舶监控技术、水位监控技术、电子地图技术及GPS定位测量技术等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处理和共享,进行可视化的航道维护管理,对提高航道维护管理效率、提升应急事件处理反应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航道局所辖航道里程长,维护管理范围广,引进信息化新技术对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维护管理质量意义重大。

2.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对航道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便于查询和显示助航标志、滩险、礁石、临近航道的建筑、航道地质情况和植被信息等地理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不同航段状况可确定航道整治的范围和工程量;能为已安装了地理信息系统显示设备的施工船舶进行精确定位,掌握工程进度;在航道水深探测及扫床工作时可迅速定位航道浅点并清除。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临近航道建筑物进行分析可核定拟建或已建临河构筑物的合理性;通过分析航道中的流沙数据可有效监控易受采沙破坏的航段,保护航道不被破坏。另外,通过分析逐年水运量、河流变化情况及洪水期水情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航道发展规划提供建议。

2.3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

综合监控系统一般包括航标遥测遥控、船舶监控及水位监控等部分,能实现对航标动态监管、对船舶动态跟踪和对水位动态监测,实现远程管理,提高航道维护质量和效率。航标上的数字终端及时反馈航标位置、航标工作状况等可实现航标动态监管,工作人员可发送相关指令进行航标的信息设置和处理;船载AIS设备可对船舶速度和位置进行动态跟踪;码头上的电子水尺可实现水位信息的实时数据。基于综合监控系统的视频监控,水深监控,风速风向、含沙量和流速流向等水文监控、河床演变分析功能的开发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上日程。

3.总结

航道工程管理维护是保障航道安全和航运通畅的基础,广东省航道里程长,维护管理任务重,合理有效的航道工程维护管理成为航道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维护管理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重点维护,加强航标维护管理和完善计划管理。同时,要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勇于接受工作中的困难和技术挑战,积极引进维护管理信息化新技术,不断提高航道工程管理维护工作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陶成义.浅谈航道维护工程管理.中国水运,2002(2):32-33.

[2]黄婧.古今中外航道维护的经验与启示.水运管理,2007,29(10):27-30.

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老年;意外跌倒;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所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需要接受住院观察治疗和护理的时间也越来也多。在住院过程中,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发生的意外伤害,由此并可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产生医疗纠纷[1]。为降低老年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拟分析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57例患者均为本院老年病科2012年10月~2014年10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其中男162例,女95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为(70.2±10.4)岁;脑血管疾病92例,心脏疾病72例,胃肠道疾病55例,其他38例。意外跌倒48例,跌倒率为18.68%(48/257)。

1.2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

1.2.1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老化,肢体协调功能衰退。80岁的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大脑细胞减少25%,小脑细胞减少20%,表现为记忆力减低、反应迟钝、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动态平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跌倒。另外,老年人视力功能减退、走路步态不稳、需要应用辅助器的行走、听力与理解能力的障碍都是直接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2]。

1.2.2疾病因素 老年人常见的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等均可使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等而发生跌倒。许多病理改变都可引起老年人步态异常,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均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下肢髋、膝、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关节稳定性降低而导致跌倒。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慢性疾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越大[3]。

1.2.3药物因素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降糖类、降压类、镇静安眠类、利尿类、抗抑郁类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血糖、血压、意识、步态平衡功能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1.2.4环境因素 老年住院患者对环境不熟悉,病室地面光滑有水渍,走道内有障碍物,照明光线不足,衣裤过长过大,人员密集,卫生间缺少辅助设施,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床边无呼叫器,病房座椅无靠背、无扶手等均是引起老年人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4]。

1.2.5心理及其他因素 有些老年人不愿意麻烦别人或依从性差,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起居,对自己潜在的风险认识不够,忽视自己不足的地方,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1.3护理管理措施

1.3.1评估危险因素 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对高龄体虚能活动、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服用镇静剂、视力障碍、排尿频繁、久病下床及随时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予以关注。护士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加强陪护,将危险因素告知家属及患者,并做好记录[5]。

1.3.2加强心理护理及防跌倒安全教育[6] 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应根据老年患者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加强沟通,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对于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着重讲解可能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教其上下床、久蹲后起身时速度宜缓慢,以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相关责任护士需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安全健康教育,反复将可能诱发患者跌倒的因素、跌倒后不良后果及预防患者跌倒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加强其对跌倒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讲解和操作演示。

1.3.3改善患者病区环境 病房地面采用防滑材料建造并时刻保持病房地面的整洁和干燥,若病房地面上有不能除去的障碍物可使用鲜艳醒目的颜色进行提示和警告,在清洁人员清理地面后,立刻竖立警示牌,以提醒患者及家属。在洗漱间、浴室及厕所等较易发生滑倒的地方增加防滑措施。定期检查并维护各防滑设施。

1.3.4加强用药安全管理[7]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系统、脏器功能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变,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减慢,易发生药物蓄积。因此,护士需详细了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应抢救措施,反复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加减药量,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尤其是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的患者;而服用安眠药或镇静类药物的老人,护士需告知患者在头脑完全清醒后再进行活动。

1.3.5增强护理人员预防跌倒意识 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充分掌握神经内科各类疾病的症状、特点、疾病常规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以准确指导患者用药,降低药物因素对患者跌倒的影响。严格定时巡视,尤其是对于高危跌倒患者,巡视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

3 讨论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常常是多种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危险因素、加强心理护理及防跌倒安全教育、改善患者病区环境、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增强护理人员预防跌倒意识等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郑瑜.护理管理在降低老年神经疾病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104-105.

[2]钟小红,周君桂,李亚洁.住院患者防跌倒专科化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47-449.

[3]王柳英.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3239-3240.

[4]赵燕静.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2):313-314.

[5]张彩华,朱宏霞,瞿杨,等.神经系统疾病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469-1499.

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整体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b)-0149-03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比较急促,病情变化也比较快,其出血点主要集中在胃、食管和十二指肠等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多数患者由于上消化道溃疡、黏膜糜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1]。目前,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预后较差,再加上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整体护理措施联合常规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2]。为了探讨整体护理措施联合常规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效果。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该院诊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该院诊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14.4~63.9)岁,平均(35.7±2.1)岁;对照组有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15.5~64.4)岁,平均(36.4±2.4)岁。患者入院时临床上主要以呕血、眩晕、口渴等为主,且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需注意事项。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入院后让患者卧床休息,保证病房温度的适宜,尽可能不搬动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建立静脉通路,帮助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3]。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如下:①补充血容量。患者入院后立即帮助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急救起初滴速可以调快些,但是输液、输血速度不能过快,避免患者发生肺水肿,再出血等并发症。②止血护理。患者急救过程中首先采用冰水反复持续灌洗胃腔,并静脉滴注10 mg去甲肾上腺素,必要时患者口服血管收缩剂,将10 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150 mL的冰盐水中,患者分次口服,降低胃部温度,减少胃酸分泌,同时做好患者手术准备[4]。③基础护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其基础护理,待患者出血得到控制后给予患者少量的流质食物,病情稳定后,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让患者定时饮食,但是患者要绝对禁烟禁酒,避免辛辣。同时,护士还应该加强患者护理,治疗掐进尽量保持平卧姿势,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头偏向~侧,避免血液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并且患者吐血后必须清洗口腔,防止血腥引起恶心、呕吐[5]。④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后内心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部分患者内心容易引起恐慌,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6]。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出血得到完全控制。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出现量减少;无效:患者病情变化不明显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该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

2.2 两组并发症及在院期间复发率比较

该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在院期间复发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在院期间复发率为22.5%)(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该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如果出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将会引起机体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发生缺氧,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引起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严重影响患者心、肝、肾功能,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近年来,整体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

该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整体护理措施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临床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治沛,曹娟,周高东,等.上消化道出血86例的临床诊疗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389.

[2] 孙桂华,杨丽丽,何晓娜.5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31-232.

[3] 王立娜.整体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97-98.

[4] 吴宁飞.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4):120-122.

[5] 匡大鹏.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44):96-97.

[6] 倪东方.护理干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12-13.

[7] 赵小斐,何满红,胡银清,等.急救护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57-259.

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留置尿管;尿路感染;预防护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留置尿管的患者9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34-89岁,平均年龄在65.39±3.18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以及身体状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针对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相对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①留置的时间:留置尿管的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的机率越大,造成细菌滋生的条件越充足。②膀胱冲洗:临床上广泛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冲洗。虽然膀胱冲洗可以达到稀释尿液,排出沉淀物,防止尿管堵塞,保持尿路通畅的作用,但是膀胱冲洗能使尿道增加菌群的滋生。③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使真菌在尿道内滋生,使耐药菌群迅速的增长,因此使医院内留置尿管而引发的尿路感染更加难以控制。[3]④操作不合理:导尿术是一种人体侵入性操作,尿管对尿道粘膜的刺激会使尿道分泌物增多,增大细菌的繁殖和扩散,加之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不强,可造成细菌逆行感染。

1.2.2预防性的护理干预①完善操作技术:导尿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常因为导尿时损伤黏膜,使尿道失去了原有的防护作用。因此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患者的尿道解刨结构,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尤其对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进行导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为细菌的侵入创造条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损伤。②尿道护理:尿管留置期间,护理要求严格遵守尿道口护理原则,保持尿道口清洁卫生,减少细菌生成。女患者用碘伏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包皮,一天2次。注意观察要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有些操作例如留取尿液标本,更换集尿袋等都会破坏系统原有的密闭性和无菌环境,所以在执行操作时,要维护系统的密闭性,保持尿道的无菌环境。如有穿透性尿管的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进行严格常规消毒。③定时更换尿袋和导尿管:对于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定期更换尿管及集尿袋。一般硅胶导尿管在使用一个月左右会发生硬化现象。护理人员可根据尿常规的结果决定更换尿管,尽量避免频繁更换尿管,以免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反复侵入操作也会加重尿路感染。由于更换引流袋须分离尿管末端,有报道主张集尿袋宜每周更换1次[4]。④膀胱冲洗:应尽量避免用抗菌药物行膀胱冲洗,主要是为了避免破坏泌尿系统的密闭性,也为了防止耐药菌株在尿道内的产生,嘱患者多喝水自然冲洗尿路,这样可以减轻药物冲洗带来的副作用。⑤抗生素的使用:留置尿管期间,要定期留取尿液送检,早期、及时发现尿道发生感染情况,如出现感染,遵医嘱早期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治疗。

1.3评价标准严格记录两组患者留置尿管的平均时间,并针对留置尿管的时间内发生尿路感染的比例进行比较。

1.4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比较,观察组实施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显著(P

3护理体会

患者进行留置导尿是非常多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经上述比较,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针对相关的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预防护理措施,有效的提高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质量,使留置尿管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并明显的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期间实施预防性尿路感染发生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之一。

参考文献

[1]汤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4):76-77.

[2]李晓燕.运用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管的更换时间[J].护理杂志,2008,25(1B):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