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医院康复护理作用日益突出。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大多都长期要在社区中治疗和控制,加强康复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将我们对社区DM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一些做法和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受医疗服务的74例的DM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2.1±4.6)岁;均符合1999年我国糖尿病学诊治标准[1],无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病程1~10年。
1.2 方法
1.2.1 定期体检,建立档案 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及心肺功能,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心理、运动、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并记录入档。
1.2.2 健康教育 教育内容为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疗法、疾病监测、并发症的防治、自我护理技术。教育方法以集体授课为主,聘请糖尿病专科门诊的医生、全科护士授课、放VCD宣传片,并组织交讨论,每月1次,同时根据个体状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发放《糖尿病基本知识》、上门指导交谈,通过电话解答问题等。
1.2.3 上门护理 ①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指导患者疏泄情绪、自我放松、自我调节,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和悲观失望,提高其自信心。②生活起居护理指导:要求患者保证每日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避免劳累,避免熬夜,督促其每晚临睡前坚持用热温水泡脚。③饮食指导:要求患者平衡膳食,食用低盐、低热能、口味清淡,富含粗纤维和低脂肪食物,限制淀粉的摄入量,严格禁止饮酒吸烟。④观察病情及给药护理 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对使用胰岛素者,准确掌握时间和剂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指导患者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低血糖休克。⑤运动指导:指导患者1次/d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练气功等。
1.3 观察指标 ①问卷调查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有关糖尿病知识、态度改变情况。②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不良生活方式及不按时服药等改变情况(表1)。
2.2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检测(表2)。
3 讨论
3.1 DM患者康复护理意义 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只是靠药物,而是靠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2],从本次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结果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针对性强的康复护理,就能使患者加强自我保健、自我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3.2 DM患者康复护理内容 康复护理要根据总的康复计划,从有利于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纠正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进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功能的正常化,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的整体目标来加强护理,重点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矫正、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3]。
3.3 DM患者康复护理措施 ①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要使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治疗的要求、监测的要点、不良药物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②定期的社区访视是康复护理效果的保障患者治疗环境在社区的生活场所,需要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率,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
3.3 对DM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对DM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虽然收效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社区护理人才短缺,难以随时随地满足患者的需求;②公众对社区护理缺乏信任;③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有待完善;④患者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存在的差异影响一定护理干预效果。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面向社会、进入家庭,可加强医护服务的连续性,方便患者,低医疗费用,能更好地满足多数患者的需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桂琴,刘立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信息,2007,24(1-2):43-44.
[2] 林艳,郭雅娇,李碧华,等.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17(9):64-65.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心理障碍;康复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mood disorder effects. Methods: The area in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of 100 cases of cured patients with mood disord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ystem of community care, select non-jurisdiction over the same period 100 cases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mood disorders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aditional follow-up care. Results: The relapse rat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ommunity care group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follow-up group (P <0.05 and P <0.01).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reduce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mood disorders can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ducing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degree of disability.
【Keywords】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are Mood disorders Rehabilitation effects
心理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并伴有相应认知、行为改变和生理紊乱,严重者可有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分类标准,临床上常见的情感障碍包括抑郁发作、躁狂发作以及双向情感障碍等几种类型[1]。本组疾病人病程呈发作性特点,有反复发作倾向,病情较长,常影响家庭生活及社会的功能,严重的可导致自杀。有文献报道,家庭教育和家庭干预是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2]。社区-家庭干预对精神病复发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康复护理是促进心理障碍患者早日康复、延缓社会退缩、早日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对首发心理障碍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社区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辖区内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已痊愈出院的100例心理障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痊愈出院辖区外的100例心理障碍患者为对照组。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理障碍诊断标准。②经住院治疗达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部分恢复。③患者能理解指令性语言,并能遵照执行。
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研究组男42例,女58例,年龄(35.8±4.6)岁,病程(6.3±2.4)年,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36.5±3.7)岁,病程(6.1±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及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社区护理组 患者痊愈出院后,由社区护士为其进行建档登记,并开始实施以下程序。
1.2.1.1运用护理程序从事社区康复护理,社区护士通过家庭访视,电话联系、交谈、健康咨询及定期座谈会来掌握第一手资料,接着进行社区评估,如环境设施隐患,心理压力,社会应对能力与周围交谈能力,药物管理,症状自我监控知识,再进行分析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适时对患者进行实施,并提供社会功能康复训练,社区护士教会家属及患者生活行为的技能训练。制定作息时间表,训练料理个人卫生、饮食、衣着,个人物品管理,日常家务料理,日用品的采购,帮助患者增强自理能力,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效果及时评价,对评价效果不理想方面重新评估,不断修订、充实调整计划内容。
1.2.1.2利用家庭支持系统进行家庭干预。社区护士通过与家属的接触交流,找出家庭因素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社区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培训,根据患者要求给予自己喜爱的书籍、报刊杂志、电影,学习健身操、太极拳、厨艺操作等。学习结束后,给予正性评价以树立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向患者家属宣传精神病知识、用药原则,家庭应有态度和做法,调整家庭交流方式,避免引起矛盾激化,并指导家属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复发先兆及相应处置事项,并及时制定、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1.2.1.3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社区护士应鼓励病人遇到困惑时多向朋友或家人倾诉,鼓励病人主动接受亲戚、朋友、咨询机构的帮助,增加与亲友及外界人群的接触量,增加与各种团体的联系,并寻求社会团体的支持。并且社区护士通过走访患者单位、同事、朋友及所居住的居委会进行社区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岐视、患者工作、工资及时进行干预,每6个月统计对照一次,观察期为2年。
1.2.2传统随访组 每3个月作1次家访,不作特殊指导,每6个月统计对照一次,观察期为2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2结果
2组复发率比较社区护理组低于传统随访组(P<0.05及P<0.01),说明通过社区康复护理影响患者及其家庭和社区环境,能减少心理障碍患者复发,本研究还显示通过社区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社区心理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交性退缩和社交窘迫行为明显降低,使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减轻。
3讨论
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等,药物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患者重新步入社会时,尤其是抑郁症患者如果社会家庭支持不足,不能有效地缓解各种应激所产生的压力,过多地指责病人,过度包涵及情感过多介入都会影响患者病情,导致复发率增高[3]。积极开展社会功能训练,利用各种有益的康复措施来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其社会职业功能,减少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达到满意的生活质量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做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疾病复发,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纠正对精神病患者的错误观念,能减少心理障碍患者的复发率,并起到了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稳定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英,杨芳宇.精神病临床护理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7
[2]赵宝龙,沈静静,施永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的3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4):33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3
【关键词】 中风病人;社区护理;应对策略
中风是目前一种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风多是表现为突然的昏厥、不省人事等现象,并且还伴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病症,多发病于老年患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1]。对于其康复期的护理,考虑到成本和经济问题,多采用社区护理的方式。社区护理的服务目的是使得患者达到健康的状态,其服务目标是社区人群,最终是为了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
1 研究对象
选取50例脑中风患者为实验对象。在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31例,女性患者占19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最大患者的年龄为65岁,最小患者的年龄为49岁。这些患者当中,有39人为第一次发病,11人为第二次发病。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诊断,CT检查,确诊为脑中风,并且经过医院治疗后,度过了病情的急性期,后期的恢复期在社区的护理下进行。
2 研究方法
对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是患者康复期内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社区护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应对,是非常必要的。社区护理主要包括的部分是家庭访视、基础护理以及患者的功能恢复。现对中风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常见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2.1 做好家庭访视 患者在出院以后的第二天,就需要进行家庭访视。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患者的环境卫生。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有比较混乱的情况的时候,要帮助进行整理,或者是给出合理的建议,对患者的生活环境,辅助以巴氏消毒液进行消毒,争取把病人恢复病情的环境弄的卫生舒适[2]。对患者的家属等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操作辅导,让患者的家属了解到护理的重要性,以及简单的护理知识。
2.2 基础护理的必要性 患者的基础护理指的是早晚间护理。晨间护理,主要是指对患者的卫生清洁护理,包括口腔护理,手、脸、足的护理以及床单等的护理。晚间护理包括晨间护理的全部内容,另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卫生护理,对患者的背部和臀部进行擦拭,洗脚,剪指甲,整理睡觉床铺,注意室内温度。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让患者能够很好的休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还有一个方面是要帮助患者吃饭。在吃饭之前,要让患者具有干净的双手,然后用棉被和枕头将病人的腰部托住,双手放在餐桌上,帮助患者用餐。在吃完饭后,帮助患者洗手,合理摆放患者需要用到的东西[3]。对病人的安全问题进行防护,对患者周围的环境进行处理,防止患者摔倒摔伤等。
2.3 功能恢复的护理 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需要护理人员的积极护理。在对患者的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还有对其功能恢复给予指导。患者需要得到的是被护理人员摆好肢体姿势,还要对患者的健康辅助以康复训练,主要的运动分为主动的运动和被动的运动。对于主动运动,是指患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各个关节进行活动,并配合一些写字、吃饭等动作[4]。如果患者还不能说话的话,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脑功能的锻炼和康复。对于被动运动,是指患者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被动健康恢复锻炼。患者的被动锻炼,主要是指患者的各个关节的锻炼。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不同方向的扭动,每天活动一两次,每次活动五六下,从早期的最简单的活动到后期的逐渐加大难度,配合一些按摩的动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当然,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给予赞扬鼓励,给患者信心。
3 实验结果
所有患者共50例,其中,有17例在2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恢复最快的患者只用了20天的时间。继续护理,又有11例经过半年的时间恢复正常,有18例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另外3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没有进一步严重化。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见表1所示。
4 讨论
中风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常见的问题就是对于患者的环境问题的处理,患者的自身卫生,以及患者的肢体等功能恢复问题。在做家庭访视的时候,要对患者的环境问题进行解决,让患者有一个整洁的卫生的休息环境。这样的话患者自己也有了康复的信念,舒适的环境还让患者有一个好的心情,有一个好的情绪,这对于病情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第二点是对于患者的病情的恢复,需要做好患者自己的个人卫生。主要的就是对于患者的口腔、手、足、脸、床单等进行清洗,对患者的背部等多进行擦洗,让患者能够舒服的休息,有一个好的睡眠,这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很重要的[5]。另外一点是要让患者恢复肢体、语言等功能。患者只有达到最起码的生活自理了,才算是基本的病情好转。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辅助恢复,可以从简单的字母开始,直到能够说话为止。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主要是通过被动的和主动的方式,让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活动,一直到最后能够自己完成肢体动作[6]。对于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怕脏,不怕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也应该予以照顾,以防发展为抑郁等情绪[7]。对患者的家属做好基本的卫生知识普及,让家人也辅助护理。
5 结束语
中风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对于研究中风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是很有意义的。对中风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对于病人的病情恢复和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都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于中风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小梅,阎霞.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2(5).
[2] 王焕爱.中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1(14).
[3] 李小妹.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0).
[4] Akopov S,whitman GT.Hemodynamic studies in early ischemic stroke serial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evaluation[J].Stroke,2002,33(5):1274-1279.
[5] 孟尔兰.中风患者恢复期的社区护理[J].工企医刊,2009(5).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4
[关键词] 脑卒中;临床路径;ADL;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1-02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09.7~217.0)/10万,死亡率为(116.0~141.8)/10万。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2],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康复护士运用所学的康复知识按照CNP标准化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提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 或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 101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男28 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评估结果进行日程康复训练计划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计划,主动参与ADL训练。
1.2.3实施方法。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护理路径(表1)进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康复进度, 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 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
1.3评价标准
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护士按照路径计划表预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掌握了相关康复知识、训练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康复护理路径,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急性期介入临床,并保持连续性,明确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康复效果。
3.3康复护理路径,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必须沿路径内容进行,由康复护士负责具体落实。每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预见、有计划地工作。护理路径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更强,使她们很快投入工作,促进了她们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5]。
3.4康复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康复护理意识和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6]。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开始针对ADL能力的评定和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评估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早期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6.
[3]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
[5]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5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1.5护理对象康复地点及模式的发展骨科患者需要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再加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康复的基础上,逐渐扩展护理的范畴,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2],进一步发展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骨科患者(包括术后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长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观察了一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和家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果,发现两者相同。类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针对骨科护理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病的变化要求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要拓展知识面,不仅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还要掌握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针对老年患者知识层次低,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勤、细。巡视病房要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观察病情要细,不仅要观察手术的局部情况,更要观察全身情况。交接班要细,做到床头交接班,当面讲清、看清,避免意外发生。(3)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同一种疾病症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护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医生查房及术前讨论,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而且要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训。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骨科护理需要专门化、细分化,骨科需要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科护士。骨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多种类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护理专家。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骨科护理的发展与骨科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4]。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老师指出,“要抓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们的护理队伍形成一个“T”字形的人才队伍。(4)随着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5)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到家庭康复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门从事骨科患者的康复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疾病已日益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导致残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开会议,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针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运动[2]。“骨关节十年”给骨科康复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平台,要培养专科康复护理的人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应用。护理专业内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骨科护士在忙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晨
【参考文献】
1童小峰.骨科护理的新趋势及对策.河北医药,2003,25(1):62-63.
2许红潞,张瑞芳,陈晓玲,等.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26.
3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6
【关键词】 深度烧伤;行为干预;康复
深度烧伤后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必然有瘢痕形成。深度烧伤在创面愈合后,瘢痕生长极其迅速,表现为瘢痕增生、挛缩、乃至畸形。不仅改变了外观,还影响了功能,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因此,对烧伤病人实施全面的康复治疗,要使康复治疗落到实处,关键要调动3方面,即护理人员、病人、家属的积极性,三者缺一不可[1]。为提高病人康复期护理能力,有效降低烧伤后遗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笔者对2007-2009年2年间本科共收治的1352例烧伤病人进行了护理行为干预及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7-2009年2年间本科收治的烧伤病人共1352例,年龄7天~88岁,成人989例,其中轻度烧伤395例,中度烧伤311例,重度烧伤232例,特重烧伤51例;12岁以下儿童363例,其中轻度烧伤91例,中度烧伤131例,重度烧伤103例,特重烧伤38例,住院天数4~98天;化程度:中专以上239例,初中、小学文化程度689例,文盲61例。
2 护士的行为干预
2.1 责任护士在病人住院期间做好康复教育工作 康复训练从病人住院时抓起,应该强调康复治疗应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烧伤治疗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康复办法,不仅是康复科医生而且是烧伤、整形外科医生亦应懂得的康复治疗手段。烧伤康复治疗种类很多,不能单凭某一康复手段解决所有问题,烧伤康复需要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早期功能锻炼。患者感到舒适的位置,往往是非功能位,因此烧伤早期应注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位。根据瘢痕挛缩的好发部位,对身体重要部位应注意摆放,并对烧伤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如功能摆放。鼓励与指导病人及早进行主动及被动运动,如各关节的功能训练,并让家属共同参与配合进行,讲明康复训练的目的与重要性,有预见性的在病人创面愈合后可能遇到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前进行宣教,不断向病人及其家属灌输康复护理知识,让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为恢复功能、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短期康复护理培训 责任护士用理论授课、图片讲解、操作指导、示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培训,帮助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就日后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预期目标和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为出院病人发一份健康手册,其内容包括初愈皮肤的清洁保护、残余创面的自我护理、饮食的调节、弹力套的正确使用方法、瘢痕增生的自我护理、康复功能训练方法等,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并掌握。健康手册上有科室、护士长及康复护士的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方便病人及时联系。
2.3 康复护士的针对性有效干预 本科设一专职康复护士,在病人出院前采集完整的资料,如地址、联系电话、简要病情、康复指导要点等,建立联系档案,与责任护士一起对住院病人及家属进行跟踪指导,做好出院后联系。康复训练在创面愈合后半年内非常重要,康复护士在病人出院后1周内与其取得联系,主动了解情况,对出院后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并给予心理调适与支持,预约复诊,半年内与病人主动联系至少1个月1次,具体作出指导,有效地提高了病人自我康复护理水平。
2.4 护士要充分调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烧伤后,无论是在肉体上、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对病人及家庭是一种考验,护士应主动对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安慰与支持,生活上多关心照顾,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讲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倡导亲情和责任,提供成功社会支持的案例以及正确的社会支持方式、方法。有意识地把多个病人组织在一起,以起到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作用。护士要充分调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好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满足病人物质上与情感上的需要,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提高自我价值。
3 效果评价
本组1352例病人出院后平均每人与科室主被动进行电话联系10次,平均复诊3次,护士主动联系的15次,病人再次入院整形术59例。本组病人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经过责任护士及康复护士介入干预,能正确处理,及时纠正,顺利进行康复,有效降低了烧伤后遗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达到了提高病人日后生活质量的目的。
4 讨论
由于以往医护人员没意识到烧伤康复的重要性,对康复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并不重视,做不到位,病人及其家属缺乏相关医学知识与康复技能,对预后缺乏预见性,因此认识不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而导致对康复期自我护理的不重视,相关医学知识与技能方法欠缺,而且病人在进行自我康复护理时,会遇到很多专业方面的具体问题,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解答和指导,但这一点却因种种客观原因而无法得到满足,加之康复过程痛苦艰辛,必须持之以恒,而大部分病人耐受力差,缺乏恒心和毅力,又惧怕疼痛,因而康复训练做不到位,甚至放弃,尤其在大面积烧伤、毁容以及青少年病人中,往往出现较重的心理情绪障碍,极易导致焦虑抑郁症,产生忧郁心理;自我封闭,自暴自弃,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睦,家人对病人缺乏尊重爱护、关心照顾和支持,配合病人康复训练不当,都极大影响病人的康复护理水平,造成康复护理的失败,导致烧伤后遗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加重。作为烧伤科专科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视提高病人康复护理能力为己任,认识到做好在住院期间康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将此项工作从病房延续到社区和家庭,进行护士行为介入干预,以达到有效降低烧伤后遗症发生和严重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护士人员追求的最终目标。让病人尽快回归家庭,为恢复工作、走向社会、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