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1
笔者综合各方数据,遴选出2011年十大热门报考专业,并逐一进行阐释,以供2012年高考志愿填报之参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北京大学侧重金融管理;厦门大学侧重货币银行、金融工程;复旦大学是仅次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国际金融表现突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实力强,十分注重抓英语;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全国最好;中央财经大学具有区位优势,有好的学校条件;湖南大学是全国最早引入保险精算的学校;西南财经大学该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安交通大学该专业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重点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全国的金融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证券实力强大,是国内研究方向最齐全,专业最全的学科;清华大学金融工程、微观金融走在我国最前列。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除了学习基础课,还要学习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征,以及怎样分析和研究国外的经济理论。也需要学习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对经济理论和现象进行更系统的分析、研究。
有一个很不规范的说法:由于各地开放程度有所差别,沿海和内地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内地学校偏重理论,而沿海高校则多数实务比较强。中国人民大学强化外语教学;复旦大学部分专业课程用英语授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国贸专业的特点是分三个专业方向学习;厦门大学着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天津外国语学院将经济学与管理学融合,还为学生开设了第二外语,可以选修法语、日语等语种。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高校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毕业后主要从事国际市场销售或研究管理工作。
所谓的大土木,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都归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目前,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就等于civil engineering,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这个小范围。
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1.工程技术方向,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2.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3.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电机及其控制、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等工程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设计制造、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下列工作:1.电机电器设计、制造、控制、试验、运行维护、研制开发、生产管理工作;或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运行、供电系统和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与运行维护工作;或建筑电气领域电气设计、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的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研制开发、试验分析、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2.电力电子、电气传动、自动化、仪表等技术领域的研制开发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习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国内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较多,培养特点也各不相同,实力较强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注重会计实务与方法的训练;清华大学课程较多,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的原版教材;中央财经大学曾率先在国内开设外国财务会计专门化专业,并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复旦大学会计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面引进美国工商管理教育方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会计学位居国内前列;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分注册会计师、双语会计、会计三个方向。
目前,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还是注册会计师。每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需要的注册会计师的人数约为35万,甚至更多,可见会计学是一个很有前途,但也很具有挑战性的专业。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最新公布的全国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报告,近年来全国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文科专业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明显好于文史类专业,经济学所有专业就业率均超过80%,其中,贸易经济、保险和税务专业就业率超过90%。经济学更偏重于理论,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从调查的广州这几所高校情况来看,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普遍乐观,没找到工作的微乎其微,而且大部分都到银行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属于偏重于理科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生物、化学等情有独钟。因此,学好生物、化学,才能为学临床医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生物、化学、医学三者思维较一致,即如果你对化学和生物有较简便成熟的学习思维与方法,学医也可水到渠成。当然,优秀的语文和外语会使你更具优势。
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时间较长。该专业的本科学制一般为五年,有些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七年制,进行本硕连读,也有八年制的。学习临床医学,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记忆+理解”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主要课程有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内、外、妇、儿科等。大家几个人一组,做很多有趣的实验,从小鼠、兔、狗到人体,然后从真实的病人身上学习问诊、体检、记录病例、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治疗方案。在学习中,人体的奥秘将一步步向你展开。当然,去医院做实习医生是学习各种疾病处理方法的最好方式。
只有以“面壁十年”的毅力去潜心苦读,才能有所收获。经过长期的临床医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生命科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了解相关前沿科学的发展动态,这些,都有益于临床知识的积累以及操作技能的进步。除了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临床医学的学习还能够让你领略生命的美丽与动人,每当你面对患者痛苦的身躯、患者家属信任的表情,以及患者因你成功的治疗而痊愈时那感激的目光,你收获到的不只是成功的喜悦,更是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众多与医学有关的工作,就业前景较为广阔。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院、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医药公司及卫生行政部门等与医药相关的单位。
许多医学院校目前已并入综合性大学,如原华西医科大学并入四川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大学并入后基础实力明显增强。由于学制不同,因此,再次提醒考生在报考的时候要特别留意。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现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去外企,应该说就业率很不错。还可以选择做导游、翻译、外贸等工作。
不少高校开设了一些复合专业,如对外经贸大学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节目主持方向。
我国超过80%的高校均设置了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实力较强的学校主要有四类:一是传统的外语类院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二是一些设有外语类专业的知名高校,如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三是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四是一些特色院校的英语专业,如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开设科技英语专业最久的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英语专业有民航业务方向,南京邮电大学与电信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航海业务英语是上海海事大学的特色专业,政法类院校强调英语系学生的法律常识,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华东政法大学的英语系都安排了相关法律课程并和外资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实践合作关系。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所学的内容比较多,除了法制史、法理学这些基础性课程之外,更多的是学习各种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课,如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等。
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2
站在新的起点上,东莞经贸人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以“育人为本,面向市场,做强服务,争创一流”的全新办学理念,围绕“紧密对接东莞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示范中职名校”的总目标,立足地方产业,依托行业,坚持创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东莞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
追寻:服务育人的理念溯源
“服务育人”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新理念,是中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转型变革而倡导的职业教育新思想,也是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呼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诉求。
1.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为服务育人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东莞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就为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东莞市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并成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其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如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同样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服务,培养能够适应东莞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正是这种服务地方经济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东莞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职业发展有空间的技能型人才,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持,成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办学追求。
2.学校的自我突破提升是服务育人成长的现实需求。
东莞市现有的中高职院校是在莞商文化孕育下建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们更能展现出东莞的精神面貌,也更加熟谙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势,能够更快速适应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并及时对人才培养工作和学校建设作出调整,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面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一方面学校致力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全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有千兆校园网络中心、电视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及现代化校园广播系统,设有电脑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电脑美术绘画室、财会模拟室、手工艺制作室、办公自动实训室、语音室以及音乐室、舞蹈室、钢琴室,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室、塑胶环形跑道等齐全的体育场所。另一方面,学校又注重内涵式发展,以建设国家示范校为契机,整顿校风、学风,努力创新研究,鼓励科研发明,加强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双丰收,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格局。
追问:服务育人的内涵因子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通过申报和建设国家级示范校,总结梳理和提炼了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和理论的经验成果,进一步凸显和明确了“服务育人”的新理念。
1.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以服务育人为指导。
在申报国家示范校的材料中,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教务管理规章制度与条例,主要包括校长等领导岗位职责、教职工岗位职责、各部门职责、奖励与惩罚条例、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德育制度、考核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被严格执行,并有详实的跟踪记录。其目的就是为办好国家示范校而努力。从这些条例及各项工作阶段性成果看,不难发现,学校秉承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的想法开展教学教务工作,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都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取得了成效。
仅以2013届1001班4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不难看出学校服务东莞经济发展的成绩。其中,29人在东莞市石碣镇立恒电子有限公司、东莞清溪长山头五金厂、东莞市中堂云兴饮料店、东莞市雄泰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市山木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力嘉精时厂、茶山新力塑胶五金制品厂等20余家当地企业就业,直接服务东莞经济发展,显示了学校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
2. 课堂教学与改革以服务育人为指引。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紧跟东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步伐,立足东莞的产业结构,并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大胆调整了专业结构。将原来小而全的15个专业逐步调整为11个专业,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核心,以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央财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结构,重构了物流、会计和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与改革为基础,不断开发适合学校专业需要的校本教材,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适应学生现阶段学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例如,学校会计专业开发了18本校本教材。同时,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3. 校内外实训以服务育人为指向。
首先,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提供校内实训场所,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操训练,将理论与技能结合起来。校内实训场所布局合理,实训工位数充足,实训环境良好,实训设备保养与更新及时,实训教师都是经过选拔、实践技能高超的“双师型”人才。此外,实训场所还建立了严格的实训管理制度、员工工作制度、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并且印发了《学生实训手册》,对学生的实训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例如实训成绩的等级界定,实习报告的撰写,等等。校内实训还建立了“学生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听取学生关于实训的反馈信息。
其次,校外实训是在校内实训基础上的延伸与提升。校内实训鉴于实训环境的仿真性等,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效果。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许多企业建立实习生实习协议关系,帮助学生与这些校企合作中的实习单位签订正式实习合同,同时,派遣专业指导教师跟踪记录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另外, 学校与企业建立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学生校外实训赢得更佳实训环境。
追赶:服务育人的人文观照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践行服务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带着感情办学校,以人文观照师生的成长,收获精彩连连。
1.“以情服人”的学校管理模式。
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校领导集体在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思路和管理风格,兼具干练、果敢的“刚”之美与亲切、随和的“柔”之美。
建立“以情服人”的管理模式。强调情感管理新理念,增强管理队伍的执行力。作为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除了要领导建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还必须对教职工有真诚的人本关怀,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一方面,以校长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提出了“3年达标、6年成熟、9年成名”的要求,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争取做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领导团队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真诚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参加学校文体活动、关心与慰问生病教师、调解教师家庭矛盾、关心青年教师事业成长等,领导团队尽他们的一切能力真诚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个人修养,淡泊名利得失,赢得大家的信赖和支持,使学校形成了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2.“以人为本”的学生德育主张。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不言而喻,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要让学生从中考的挫败感中走出来,重塑信心,安学乐学,成人成才,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创建幸福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幸福感,进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最终有所成就。
创新德育理念。德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思想教育,而是包括心理健康、行为文明、思想上进、道德高尚等诸多元素的综合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处、班主任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员工都必须参与的工作,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内容,管理、服务同样也要体现德育的内涵。学校一方面,提出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观念,要求全体教职工牢记“学生视线内的任何行为都是教育活动”,并从自身做起,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时时事事处处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提出了改进教材教法、改革评价体系的主张,要求教务处、学生处在学生学业成绩、操行评定等项目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起来,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幸福感,“快快乐乐地学习,理直气壮地毕业”。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督导学生处、级部建立了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家长会、家访、毕业生跟踪调查、邀请成功校友到校作报告、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三方互动,力取最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班主任培训方案》,严格培训制度,将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贯穿在整个学制工作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3
本文作者根据独立学院“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导向,社会实践为基础,提出“厚基础理论”与“强化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国贸课程体系设置。通过理论教学,利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拟操作、上岗实习的实践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重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现“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关键词】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双轨模式
1.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双轨”模式是指课程设置思路分两个路径,一是基础理论课程,二是专业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既可习得扎实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亦可通过实践性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双轨制课程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既“厚基础理论”也体现“专业实践性”。双轨制国贸课程设置应一轨为理论课程,另一轨则为实践性课程。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跟大部分经济类专业一样,包括:西文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专业基础课分别为贸易类、商业类和投资类,包括以下课程: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对应亦分为贸易、商业和投资三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贸易类设置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理论课,对应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商业类设置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理论课,并对应设置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三门实践性课程;投资类设置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理论课,并对应设置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可以同时进行,对应每部分理论内容要有相应的实践。鉴于目前师资与授课的特殊性,无法同时进行的,可以先理论再实践,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应该马上教学实践课程,本人建议课程设置保持“厚基础”的特点,使基础课程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的要求。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性。同时也增加外贸课程的专业性课程的外延学习,如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期货市场等,以满足“实践性”的要求。
2.基于教学实训基地的“双轨”制课程体系践行
目前众多高校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授与。对于实践性培养,如进出口流程、报关流程、项目投资与运作、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等专业操作,一般只是通过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参加国际贸易双语流程大赛等为学生提供的模拟实训环境。学生通过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初步接触国贸专业操作流程,但实际外贸操作流程与模拟流程有非常大的差别,因而毕业生出去接触实际的操作时还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学习。因此,从目前的教学方法上看,独立学院要实现双轨制课程设置,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最好的渠道是促进高校与对口企业合作,例如通过与国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以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
我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进展顺利,成效突出,国内贸易企业与金融机构特别愿意接纳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到期货、证券公司等单位实习与就业。我院与此类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观察、教育、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合作单位领导,导师对我院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3.双轨制课程设置实现学生就业“宽口径”
国贸课程设置的双轨性的“厚基础理论”,可实现毕业考公务员、考研升学、出国留学,进入科教文组织等工作打下坚厚基础。“专业实践性”则体现目前输送到各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经过短期的岗位培训能满足上岗需求。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文化修养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厚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性”的结合,是独立学院培养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宗旨,育成更多就业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最终实现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以进出口流程方面为例,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国际贸易实务与流程证相结合,提高进出口流程熟练度;报关实务理论课程与考证指导结合,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解决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等问题。既满足国贸企业的各岗位人才报需求,又让毕业生增加对口就业岗位选择。通过类似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理论课程,以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作为独立学院,鉴于目前用人单位对于本学院学生的认可度,本专业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就业面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类实践性课程,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期货操作实务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养等。以此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面的期望,拓宽学生择业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双轨制结合设置国贸课程,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的国贸人才,同时拥有专业的国贸知识的经济学人才,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4.总结
围绕国贸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完善统一的教学实施计划,拟定各学期详细的课程教学活动,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是校企教研合作,改进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共同指导理论课程与监管实践教学互动环节,采取教师自学自创自改、学生实践评教和合作企业教研成果互评的课程检验方式,用毕业生的就业面与就业率,升学、出国留学相关数据来评估课程设置的成效,并通过教学反馈对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微调,以完善独立学院国贸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秦岚.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定位探讨.足迹与探索――十年办学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2]周华敏,张丽琼.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中外企业家[J].2013(03)
基金项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GLX11)。
作者简介:
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就业导向;经贸专业;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在我国,教育一直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育发展形势进行改革。我们从就业导向的视角来看,社会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实际,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仅靠简单教学是无法实现的。文章首先分析了就业导向视角下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然后重点就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一、就业导向视角下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现状
目前,很多经贸类院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但是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是相对滞后的。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经贸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旧比较严重,实践教学常常处于从属性、辅的教学地位,这脱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会严重影响经贸类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二、就业导向视角下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对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性评价相对忽视
国家对于经贸类学生的教育,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经济贸易类人才。经贸类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贸易类的工作,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收经贸类的毕业生时,对其实践能力尤为重视。在这种状况下,学校相对传统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弊端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原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终结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
2.对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够系统和专业
就现在的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教育状况来看,很多学校都没有构建起专业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很多学校,学生的实践环节会被平均划分在几个学年内,这就造成了实践内容的过于分散,同时也不利于形成一个连续的或者具有一定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就业导向视角下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1.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对于经贸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考察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技巧以及作业的完成状况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而对学生课外实践的考察则是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但是,在能力这方面的考察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所以可以采用定性的评价模式进行,使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而对课堂的考察,因为其有着规范的考察程序,因此可以采用量化方式进行,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最终的评价。
2.建立过程、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经贸类的学生在参加由教师指导的专业实践时,教师一定要特别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以及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方式方法等。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了解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3.建立课内、课外互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教师对于经贸类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的考察,还包括对学生课外实践状况的考量。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践状况,以及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满足自己未来就业时用人单位的需求。
4.建立考核、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对于经贸类的学生,在对其专业知识进行考核时,必须做到教和考的分离。因此,院校在考核时可以引进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通过这种评价模式,充分了解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课外的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考评模式,由学工办、导员、社团、实践协会等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对于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实践能力的评价中来,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导向视角下经贸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巴厘一揽子协定;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TPP
一、“巴厘一揽子协定”的主要内容
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于2013年底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定”,实现了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多边谈判的零突破,也是多哈回合谈判12年来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协定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简化通关手续、降低通关费用;二是农业议题,保护发展中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低价储粮计划不受挑战、规定关税配额持续利用率较低时进口国采取措施取消进口限制,以及改善最不发达国家棉花出口市场准入等;三是针对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出口优惠条款。
二、“巴厘一揽子协定”的重大意义
第一,对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而言,协定将减少全球贸易障碍,加快货物通关速度,建立并完善全球性的贸易规则,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WTO、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及经合组织的研究报告预估,协定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万亿美元的潜在效益,新增2100万份就业,其中发展中成员将增加1800万份就业。
第二,对于WTO而言,协定保住了世贸组织作为全球首要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的地位,避免了WTO边缘化和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各成员国为重振世贸组织,动用政治资本达成协定,表明各国认为更加完善的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仍具有合法的领导地位,重拾了对WTO的信心。
第三,对于美国而言,协定达成将使美国重新重视WTO。美国主导的新兴贸易规则的影响力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TPP、TTIP等组织的谈判仍有众多难关及后续工作需要攻破。美国制定的新贸易规则也需要WTO这种更加开放、参与度更高的平台来倡导和推行。
第四,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协定使得他们有意重返WTO。首先,农业和发展议题将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及最贫穷国家的出口能力。其次,各国认为参与数量繁多的双边FTA谈判投入产出比低,贸易规则的复杂性导致的“意大利面碗”效应也降低了FTA利用率,海关监管及企业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再次,美国主导的新型贸易规则中贸易转移效应显著、原产地规则使优惠关税受限以及环境、劳工标准、知识产权等新规定都会使新兴经济体被排除在外,他们自然有意重新回到多边轨道上来。
三、“巴厘一揽子协定”的局限性
第一,不同成员的根本性利益不一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甚至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利益均有不同。发达国家要“自由”,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双方都希望对方对于经济复苏和增长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美国还提出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汇率失衡等新议题,而这些在协定中并没有涉及。
第二,协定的突破点有限。巴厘岛谈判期间农业议题中海关合作、报关行、装船前检验等问题、使谈判中断的粮食安全问题、古巴等国家禁运问题的后续计划及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问题等均没有被纳入“巴厘一揽子协定”中。
第三,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存在不确定性。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预计,贸易便利化措施将减少发达国家10%、发展中国家15%的贸易成本。相关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措施生效可减少中国13.2%的国际贸易成本。依据出口额计算,中国每年将增长2800亿美元。但是短期内要想达到新贸易通关标准对欠发达国家来说绝非易事。
四、结论
“巴厘一揽子协定”能够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便利,但是众多局限性也让我们看到目标的达成并非易事。一个以WTO为代表的相对低标准的协定和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高标准新兴贸易规则并存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协定的新特征。美欧等大国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将决定着全球FTA的发展态势。新兴经济体虽有意重返WTO,但现阶段仍会密切关注美欧FTA的动态并积极参与或构建自身的自贸区网络。目前来看,这种态势仍不会减弱。
参考文献:
[1]Joshua Meltzer. The 2013 WTO Bali Ministerial: Prospects and New Horizons. Brookings.2013.12.25
[2].TTIP and TPP: The Catalyst for the WTO’s Deal in Bali?. Atlantic Council. 2013.12.11
[3]肖志国.后WTO时代中国外贸转型升级[N].国际金融报,2013.12.16
[4]WTO成果反映国际贸易规则新变化.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CEEM(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讨论稿,2013.12.17
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依存度 外贸现状 人才培养新模式 策略
外语专业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危机,一方面因与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不相适应而遭诟病,另一方面又因就业难而受到社会责难。“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成为走出困境的一个普遍共识,外语专业大规模向商务转型。翻译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先后设立明确了外语专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为教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转型后的学生已开始遭遇就业难的问题,市场转向似乎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因此,我们需探索症结所在,从而指导我们的教改工作。我们首先借助对外经济依存度的曲线变化来探讨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
1.对外贸易依存度曲线与就业率变化相契合
新世纪伊始,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大幅攀升,由先前20%多升高到40%以上,2004年甚至创纪录达到70.2%。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持续开展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也折射出我国国民经济各要素的结构关系。从1999年起,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外语专业普遍成为新增或强化的专业,因为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在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国际贸易人才紧缺的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外贸易成为我国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一个领域。比如,2001年中国入世后承诺“在加入后3年内,将给予所有在中国的企业进出口权权”,这一政策直接引发了中小型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另外,入世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2004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万亿美元的大关(11,545美元),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大幅提高,外贸就业市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然而,2008年后就业市场开始恶化,甚至有媒体发出外贸英语专业就业难的警告。表面上看,先前入世的利好政策已到强弩之末,企业总体扩张性发展已转为按市场规律兴衰;另外,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需求不畅,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就业市场的萎靡。
然而,此一时期的对外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高位,进出口总额从2007年首超2万亿大关(25,632美元)到2011年首破3万亿美元(38,420美元);我国经济发展接连创造一连串世界记录 :2009年首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成为世界第一。这些骄人的数字表明市场的需求仍然存在。同时,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怪象,低层次的岗位竞聘者众,而高端岗位的应聘者寥寥。
外语能力加上粗浅的贸易专业知识实际上已经难以应对外贸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创新型和能力型的人才,以解决高层次上的问题,开展新的经营方式。更有甚者,传统的贸易形式越来越受制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发展后劲乏力,已陷入困境。因此,今天重提市场导向,一方面重申市场是教育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市场需求是多层次的且不断提升的,已由对人才粗放式的需求提升到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当初那种仅靠外语技能就能在市场立足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市场需要的能处理高端问题的人才。我们应研究社会真正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
2.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现状
比照现代经济贸易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推陈出新,国际贸易的教学活动便显得滞后,主要反映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仍以一般性货物贸易为主,对于新兴的贸易形式研究较少,教材内容陈旧,甚至已经被淘汰了的通讯媒介和相应的通讯方式至今仍被用作范例。(如函寄报价单、向银行咨询企业信用等),与贸易实际活动脱节较大。国际贸易市场上广泛实用的一些惯例与方式没有及时纳入到教学活动中之中。对于长期困扰和制约中国贸易发展的“三根大棒”(反倾销、反补贴和安全保障措施),我们所做的相关研究较少,有效的应对措施更为罕见。对新兴市场和贸易领域(如服务性贸易和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了解不多,更谈不上驾驭高端贸易。更有甚者,国际贸易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该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的经历,在教学方法上只能照搬空泛的理论,引用有限的陈年案例;而学生又要通过强记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的知识。此种培养模式与外贸企业人才需要不相匹配。
国际贸易需求是多元的,增值点并非单一化。按照郎咸平先生的“6+1”理论,现代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环节,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只擅长其中之一环节生产环节,其他环节均被他人所掌控。
保持现有优势并逐渐向其他环节拓展应成为我国制定外贸人才培养策略的“不二选择”。为此,高校外贸英语专业要以宏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需具备两大着眼点:一是提高自身素质,将现有的岗位工作做深做透,二是要争取高端环节的就业机会。瞄准高端环节,不仅是一种差异性的发展途径,而且会弥补我们在高端环节人才缺乏的弊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良性循环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国际贸易高端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较大,探索与实施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3.高校外贸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
社会需求是学校教育的试金石。针对社会的多元需要,实行层次性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们的教学要兼顾国家利益与个人兴趣,个性化地培养人才,培养出各有特长的“研究型”“职业型”、“能力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为此,我们可从学科概念角度探索并构建单学科、双学科、种学科和复合学科层次型人才培养模式。单学科(国际贸易)、双学科(外贸+语言文学)、种学科(同时学习多个人文学科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历史+地理、国际贸易+政治+法律、国际贸易+哲学+教育学等)、复合学科(指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并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如国际贸易+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农学、国际贸易+物流等)。如此,人才培养模式便从学科层面而不是从课程层面、从学科大类而不是从单一专业层面的划分,体现出跨学科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复合性和“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4.新的模式下的外贸人才培养策略
在实施跨学科和多学科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应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大实训课程的比重,编写符合外贸实际的教材,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考核体系并通过校企联合,强化师资力量,确保教学质量。
第一,要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不但要开设知识产权法、国际商法等的前沿课程,而且要尽力发挥任课教师的特长,开设多门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还要增大实训课的比重,将资格证书(如外销员、报关员、商务英语证书等)培训与考证纳入学分管理体系。适度调整学时分配,确保外语课程和经贸知识课程并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匹配,增加实验课程和专业实习时间。
第二,要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师生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基本资料的来源。现行的理论教材由于种种原因,具有滞后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密切关注外贸活动,研究经济贸易领域的新动向和新规则,找出典型案例,及时修订教材,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国际贸易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与日常生活相距较远。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突破教室的限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如开展在线贸易联系,参加虚拟交易会。尽可能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为保证教学质量,需要健全考核体系,改革考核方式。国际贸易课程考核应突出其实践性。为检验课程的实用性,应鼓励学生参加外销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考试,以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效地结合,既是教学的目的,又可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补充手段。故应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多元化考核平台:考核内容从单一的理论考试改为多元化考核,考核方法从全封闭改为全封闭、办封闭、全开放(顶岗实习企业客观评分+取得资格证书加分)组合;考核方式采取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考核成绩根据学生不同的主攻方向,待课程结束后,将各考核成绩按权重累加,作为考核总成绩,如理论考试(40%)+ 实验考试(30%)+ 顶岗实习(20%)+ 资格证书(10%)。
第五,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新的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更高。任课教师除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具备网络应用能力;同时,又要求具备较丰富的外贸行业经历和专业知识背景,对于缺乏实际经验的教师,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采用脱产或半脱产方式到外贸相关的企业和部门挂职锻炼,开展校企合作。还可聘用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讲师。另外,提倡不同学科教师间互相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4.结论
市场转向成为高校外语专业转型的途径之一。这种转型绝不是开设几门相关的专业课或为该专业起一个时髦的名称就能实现。现代经济市场涉及到我们全部的学识和经验。必须研究社会的真正所需,我们毕业生才能在充实到商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但个人获得用武之地,我国的产品的竞争里也能够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创造出更多的人才需要。
参考文献:
[1]Porter, M.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 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