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鼻内镜 高频电刀 难治性鼻出血 护理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过去采用鼻腔填塞等多种治疗手段,但效果均不佳,我科从2006年使用鼻内镜高频电刀进行鼻出血电凝止血,术中视野清晰,能迅速查找出血部位,有效地终止鼻出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使病人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难治性鼻出血患者512例,男292例,女220例,年龄15-86岁,其中250例是高血压病所致,230例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生鼻出血,32例血液病所致。
1.2 治疗方法[1] 使用GD350—B型高频电刀,进行高频电刀止血,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极电凝止血,另一种是双极电凝止血,其中单极电凝止血时,病人不得携带金银首饰、手表、手机等金属物,头发全部塞入帽内,所有病例采取平卧位,应注意避免肢体接触手术床的金属部分,在止血过程中如患者躁动时,应及时检查电极板是否移位脱落。用1%盐酸丁卡因2支+0.1%盐酸肾上腺素2支+0.9%生理盐水20ml制成麻醉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在0度内镜下用吸引器吸净鼻腔血凝块,查找出血部位,单极电凝止血输出功率40-60W,双极电凝止血输出功率15-20W,每次持续5-10s,反复数次,至粘膜碳化变黑,血管封闭不再出血为止,创面用红霉素眼膏挤于明胶海绵上覆盖,如出血血管较粗大,可用止血材料,如膨胀海绵行局部微填塞。
1.3 护理[2]
1.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并详细记录,做好失血量的估计。
1.3.2 卧位护理 反复鼻出血病人应卧床休息,禁止下床活动,老年体弱病人加强观察护理,防止发生褥疮,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勤翻身。
1.3.3 饮食护理 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富含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食物温度不能太高,以免引起再次出血。
1.3.4 排便护理 患者长时间卧床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可造成便秘,而用力排便是造成再次出血的一个重要诱因,便秘者嘱病人多食含纤维素多的绿叶蔬菜、粗粮等,无糖尿病的病人可饮用蜂蜜水,必要时使用开塞露。
1.3.5 心里护理 鼻出血病人常反复多次发生,易出现恐惧、焦虑、护理上应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有效的沟通,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积极配合治疗。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2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0
【摘 要】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的方法在临床上可以保证呼吸系统的不同作用,合理的雾化吸入临床操作手法,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可以加深药物浓度的病灶针对性治疗,保证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的良好雾化效果,本文将针对临床中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相关呼吸类系统疾病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比较氧气压入式雾化、超雾化控制压缩控制治疗的方式和相关作用,从而分析未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法,从而加深医生研究工作者与患者对于雾化吸入方法治疗的研究性,保证相关系统的有效治疗过程,提高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 临床
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方法是较好的采用药物化痰、消炎的方法治疗呼吸类系统疾病的方法。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器直接将药物送达病灶,从而提高治疗病灶药物接触性浓度,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低药物对于其他机体病灶的毒副租用。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液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患处,效果较为明显,局部性的药物浓度增高处理,可以避免全身性激素反应,治疗患者只需要被动的接收,完成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加深药物的有效性治疗和控制。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已经普遍的使用于各类的呼吸类系统疾病中,越来越多的呼吸类问题治疗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来完成。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种雾化吸入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确定,本文将针对三种常用的临床雾化吸入方法进行介绍,从而认识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从而加深医学领域关于更好的雾化治疗方法的研究。
1 雾化吸入的常用临床呼吸系统治疗方法
1.1 超声式雾化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超声式雾化治疗的方法通过应用超声波的能力,将相关治疗药物以细微的方法由呼吸道吸入体内,从而达到患者病灶,从而完成治疗的目的。超声式雾化吸入具有雾化量可以调节,雾化滴的比例均匀,在雾化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加湿和加温深,提高雾化通气的功能效果,有效的控制支气管相关炎症,从而更好地完成超声式液体游离入体内病灶,从而空气离子的相关作用。由于超声雾化过程中会造成药物鼻咽腔内的沉积,从而可能破坏药物的结构,影响雾化过程产生的热量,降低药物到达病灶的浓度。因此,控制超声雾化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雾化过程,从而逐步的保证药物浓度完成临床呼吸系统的有效治疗。其作用在于可以加强咽喉炎症、气管炎症、支气管炎症、毛细血管炎症以及肺炎等慢性类的呼吸系统的治疗和控制,从而有效的完成相关呼吸系统产生慢性肺心病、肺结核等疾病问题的治疗和控制。
1.2 氧化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氧化式雾化吸入的方法通过药液在氧气的气流变化中逐渐形成雾化状态,让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的一种治疗方法,将细微的药液转变成气雾形态随氧气吸入呼吸道,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的治疗效果的目的。氧化式雾化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可以对雾化量的大小、均匀程度进行系统的有效性调节,药液可以随着患者的呼吸道直至支气管患处和肺泡中,从而达到消炎病灶、镇咳祛痰、消除支气管痉挛情况,改变整体通气的功能效果的目标。氧气雾化吸入以氧气为主要的气源,氧气流量可以控制呼吸道接触药物浓度的情况,从而保证呼吸道对于病灶感染情况的有效性治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需要保证雾化的药液浓度较高,相对的分析颗粒较小,从而有效的控制化痰效果,不易发生因患者的呼吸道刺激造成呛咳的反应,这种操作方式较为简便,患者对于这种雾化方式易于接受,没有副作用,得到临床反馈的较好评价。
1.3 空气压缩雾化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空气压缩雾化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对压缩空气的方式加强药液的雾化效果,从而得到充分的吸收。压缩后的雾化的分子极小,患者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容易的完成药物的进入,从而使雾化液进入,仪器控制雾化和吸收的效果,从而提高药效。临床上常用的空气压缩雾化仪器较为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方便患者随身携带,保证要口腔、咽喉部位药物的整体沉积面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保证雾化药物颗粒的大小程度均匀,保证对病症的效果。空气雾化压缩的吸收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效果较为显著,副作用较小,现被广泛的应用于儿童的呼吸道治疗中。空气压缩雾化的方法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直接,全面,副作用小,比口服药物的效果快,与超声雾化方式相比更易于儿童接收与配合治疗。
2 雾化治疗呼吸系统相关问题的临床未来发展
雾化治疗呼吸系统的相关问题会为治疗呼吸系统的相关疾病有良好的效果。例如,诱导性痰检,支气管镜像检查、辅肺心病的右心衰竭检查,急性的哮喘病症的治疗等。采用雾化的方式加强相关病症的有效控制和良好治疗,加强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呼吸系统的临床研究中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改变了原有的给药方式,通过直观合理的方式完成药物控制,操作简单,副作用低,对于慢性肺心病疾病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从而完成雾化系统的相关治疗方法。未来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将在医疗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赫考维茨著, 海涌等译. 呼吸系统[M]. 山东: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901:25-112.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α受体激动剂;H1受体阻滞剂 ;鼻黏膜局部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192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亦称感冒, 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时病毒在上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释放, 感染黏膜形成病灶, 引起局部黏膜病变。病毒分泌的毒素刺激黏膜血管充血扩张, 毒素吸收侵入血液循环, 引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白细胞降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 但病毒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发生病毒血症。所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局部病变引起全身症状。
现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并不是以局部病变局部治疗的原则, 而是以全身用药为主, 应用的药物品种多、数量大、疗效不确切、滥用较为广泛。有些药物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 甚至还加重病情、延缓病程、诱发并发症。本文所阐述的治疗方法, 是根据该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在借鉴临床治疗的各类药物及治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 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以局部病变局部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 采用鼻黏膜局部应用 α受体激动剂联合H1受体阻滞剂[1], 及时、快速地消除黏膜炎症, 缓解症状;阻止并减少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病情、缩短病程。由于是局部黏膜用药, 药液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亦不加重肝、肾负担, 利于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和毒素的代谢排出, 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起到预防作用。不但免除了服药、药物注射之痛苦, 亦纠正了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1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和病理变化
感冒时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中, 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易感人群。病毒经呼吸进入呼吸道后, 侵入上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在细胞内复制、释放, 感染形成病灶, 引起局部黏膜病变。感冒病毒所产生的毒素 (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 刺激呼吸道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液体渗出, 导致鼻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 (引起鼻塞、咽部疼痛);毒素刺激腺体, 引起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 导致流涕;毒素刺激黏膜血管充血扩张, 血管壁细胞间隙变大, 毒素吸收侵入血液循环, 引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白细胞降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 但病毒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发生病毒血症。所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局部病变引起的全身症状。
2 机体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功能
人体感染感冒病毒后, 病毒所产生的毒素, 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激活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Tc细胞);刺激机体合成干扰素[2], 协同 Tc细胞:①中和分解病灶内的病毒;②溶解感染病毒的靶细胞;③抑制病毒从细胞释放再感染其他细胞, 阻止病毒扩散;④抵制病毒侵入细胞, 感冒病毒被患者自身呈现的免疫功能所消除, 获得痊愈。由于感冒病毒是依靠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消灭的, 因此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亦称为“自限性疾病”。
3 上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感染发病, 病毒是被患者机体产生的干扰素、抗病毒物质和被激活的 Tc细胞中和灭活, 是依靠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消灭的, 而不是药物的作用。药物治疗感冒只能治标、缓解症状, 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由于药物在人体内不能直接中和、杀灭病毒, 在分解代谢和排出时可加重肝、肾负担, 影响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和毒素的代谢排出, 使病情迁延, 导致药源性并发症。所以治疗感冒的确切疗法应是:所有口服和注射类抗感冒药物都要少用;感冒是病毒感染, 抗生素没有抗病毒作用, 应用抗生素不但无治疗作用, 而且会加重肝、肾负担, 诱导机体产生抗药性, 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因此治疗感冒禁用抗生素[3]。
感冒时病毒侵入上呼吸道, 在鼻黏膜形成病灶, 首先引起局部症状;然后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引起全身症状。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病变首选局部用药, 不但能及时消除局部症状, 亦可防止、减少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毒素对全身器官产生的广泛毒性作用, 从而减轻病情, 缩短病程。因此治疗感冒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
3. 1 局部治疗应用药物的遴选 所遴选的药物必须具有缓解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阻止、减少毒素吸收的功能。才能达到消除症状、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选用 α受体激动剂联和H1受体阻滞剂, 配制成酊剂鼻黏膜局部应用, 药物直接与黏膜接触, 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α受体激动剂可在数分钟内使鼻黏膜血管收缩[4], 血管壁细胞间隙变小、减少炎性渗出, 快速消除黏膜水肿, 缓解鼻塞症状;鼻黏膜血管收缩, 阻止、减少毒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毒素对全身器官产生的广泛毒性作用, 防止引起上呼吸道以外累及全身的临床征候群, 起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的作用。α受体激动剂和 H1受体阻滞剂均可抑制腺体分泌[5], 消除流涕、打喷嚏症状, 同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药液经鼻后腔流到咽部, 呈现对咽部淋巴和黏膜的抗炎作用, 缓解咽部疼痛症状。
3. 2 应用方法 将含有α受体激动剂和H1受体阻滞剂药液直接滴入双侧鼻腔。α受体激动剂可使鼻黏膜血管快速收缩, 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受生物利用度和首关效应的影响, 亦不加重肝、肾负担, 也不影响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 所含药物可快速的在鼻黏膜发挥作用, 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3. 3 临床效果 经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α受体激动剂联合 H1受体阻滞剂鼻黏膜局部应用治疗感冒: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愈后彻底。并可有效地预防慢性鼻炎、鼻窦炎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呈现标本兼治及预防作用, 特别是对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效果最佳, 亦不影响其生长发育。早期应用可快速改善症状, 阻止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全身毒血症样反应, 从而阻断病程;全病程应用, 全身症状和局部病灶同时痊愈, 可防止并发症和预防慢性鼻黏膜炎症的发生。感冒从开始有临床症状即鼻黏膜局部滴入 α受体激动剂、H1受体阻滞剂滴剂, 禁用抗生素和任何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方法既简单又方便, 而且无痛苦。不但疗效好、病程短、痊愈快, 还可有效地减少药物的滥用和药源性医疗事故的发生。
4 讨论
本项临床研究, 是根据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和病理变化, 在借鉴临床常用治疗的各类药物及治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 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选用 α受体激动剂联合H1受体阻滞剂鼻黏膜局部应用, 可及时、快速地消除黏膜炎症, 缓解局部症状;阻止、减少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消除全身症状。由于是局部黏膜用药, 药液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但延长治疗时间、降低毒副作用, 亦不加重肝、肾负担, 利于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 增强了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呈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防止并发症的发并起到预防作用。
此项医疗新技术的应用, 改进、纠正和弥补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案中滥用药物及用药不合理现象。采用鼻腔局部用药, 解除患者服药、药物注射之痛苦, 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 也降低了药源性医疗事故的发生。该项新技术推向全国医疗单位, 广泛应用于临床, 将惠及每个家庭, 特别是对两亿儿童、青少年患者, 免受了滥用药物之灾难, 对其健康成长将是莫大之福音。
参考文献
[1] 刘惠侠, 张中行. 第二代 H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世界临床药物, 2003, 24(2):98-102.
[2] 王雷. α-干扰素滴鼻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职业与健康, 2000(12):151.
[3] 胡燕, 白继庚, 胡先明, 等.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 30(2):128-130.
[4] 何进, 刘皋林. 第二代组胺 H1受体拮抗剂.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21(6):357-358.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4
临床表现:呼吸道阻塞,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中哮鸣,痰多黏稠,双肺布满哮鸣音,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部分伴有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有的用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
治疗方法:立即停药。单纯表现为呼吸系统的过敏反应,应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可应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喉头水肿窒息者,可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中枢衰竭者,选用呼吸兴奋药回苏灵、尼可刹米、洛贝林等。有过敏休克迹象者,可用肾上腺素1mg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伴有皮疹、瘙痒者可选用异丙秦、扑尔敏。腹痛严重者口服或肌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恶心、呕吐严重者,应用止吐药,如灭吐灵;严重腹泻可应用鞣酸蛋白止泻,并补充水、电解质,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丹参注射液
临床表现:胸闷气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心慌,喉中满布哮鸣音。有些患者可同时出现皮肤黏膜的过敏,皮疹、皮炎、荨麻疹等。有的则表现为头痛。
治疗方法:停止注射,根据病情选用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药物,如沙丁胺醇喷雾剂;较重者可用氨茶碱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哮喘持续状态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呼吸困难者可吸氧或人工呼吸,伴有喉头水肿窒息者,可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头痛可采用针灸疗法,可对症给予川芎茶调散、天麻丸等。
延琥宁注射液
临床表现:静滴注射液数分钟后迅速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喉中哮鸣音,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发绀、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有的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多伴有腹泻,肠鸣音亢进,腹部平软,可有轻度压痛。
治疗方法:及时停药,呼吸困难、发绀患者迅速给予氧气吸入。哮喘症状仍未改善者,可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平喘,严重支气管哮喘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腹痛严重者口服或肌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恶心、呕吐严重者,应用止吐药,如灭吐灵、氯丙嗪;严重腹泻可应用止泻药,如地芬诺酯、洛派丁胺等,注意及时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清开灵注射液
临床表现:用药数分钟之内出现频繁咳嗽,继之呼吸困难、哮喘、喉中哮鸣、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可见三凹征,烦躁不安,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皮肤潮红,风团,丘疹泛发,黏膜水肿。
治疗方法:立即停药,若停药后哮喘症状未缓解者,可应用沙丁胺醇喷雾剂或肾上腺素喷雾剂。若患者哮喘症状严重,或呈持续状态,或伴有休克早期症状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皮疹者可口服扑尔敏或苯海拉明,静注葡萄糖酸钙,口服或静注维生素C;或静注2%氯化钙和5%溴化钠混合液。
刺五加注射液
临床表现: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急剧,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头晕、心慌、喉中哮鸣,或伴有皮肤黏膜的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等,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极个别患者出现非哺乳期泌乳现象。
治疗方法:停药后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平喘,严重支气管哮喘发作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呼吸困难者迅速给予氧气吸入。伴有皮肤黏膜的过敏者,可选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治疗,可静注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缓解皮肤瘙痒。丘疹形的皮肤红斑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扑粉,糜烂渗液需用3%硼酸溶液湿敷;口腔黏膜糜烂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鱼腥草注射液
临床表现为各种过敏症状。
治疗方法:停药后立即给病人吸氧,若病情未缓解,可给予沙丁胺醇喷雾剂,严重哮喘者应静脉注射氨茶碱,并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清除痰液,皮肤黏膜有过敏症状者,应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
脉络宁注射液
临床表现:胸闷,心慌,面色潮红,血压升高,血尿。
治疗方法:立即停药,对症治疗,可给予吸氧、降压等处理;血尿者可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
穿心莲注射液
临床表现:皮下有出血点,牙龈出血,黑便,咳血,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降低;有的表现为发热、头晕、呕吐,伴有乏力、烦躁、皮肤潮红等。
治疗方法:立即停药,对症治疗,可静滴血小板、地塞米松或口服止血药;发热者可应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也可肌注柴胡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
葛根注射液
临床表现:寒战、高热,部分伴有皮肤黏膜过敏反应,如皮疹。
治疗方法:及时停药,若体温仍未下降,可口服解热、镇痛药,也可肌注柴胡注射液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发热病情严重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并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伴有皮肤黏膜过敏者可选用抗组胺药物。
茵栀黄注射液
临床表现:皮损为红色丘疹,双下肢多见,对称发生,自觉瘙痒,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治疗方法:立即停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或给予异丙嗪;静注2%氯化钙和5%溴化钠混合液。选用疏风凉血、止痒中药,补充钾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猪苓多糖注射液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毒宁注射液;临床疗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1】。《内科学》第8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个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于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辅以利巴韦林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0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80例,符合《内科学》【1】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5岁至60岁,临床症状有咽痛、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查体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等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病程小于3天,未应用其它治疗方法。280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口服利巴韦林片(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14,规格:0.1gx24),2片/次,3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度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17,规格:10ml/支),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对照组加服头孢羟氨苄胶囊(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19993668,规格:0.5g/粒),1粒,2次/日。2组患者均嘱多喝开水,若体温高于38°C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对症治疗。
1.3 疗效观察【2】: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从用药开始至用药后3天,按症状的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为0、1、2、3分。
1.4 疗效判断标准【2】:
痊愈:用药后24h-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显效:用药后24h-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有效:用药后48h-72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减轻;无效:用药后72h,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 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 R97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14-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小儿获得性感染,大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所致,尚有肺炎支原体、衣原体、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大,轻症可仅有鼻塞、流涕、轻咳和咽部不适等;重症则高热、头痛、咳嗽加重、咽痛、咽扁桃体充血水肿和渗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性扁桃体咽炎,常常合并气管支气管炎[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小儿,因为小儿抵抗疾病的能力较低,呼吸道疾病很容易侵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为单纯病毒感染,则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是很多小儿常常合并细菌感染,需要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不同抗菌药物应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120例,入选标准: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年龄≤6岁;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发热症状;扁桃体I°肿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无严重并发症;监护人知情同意。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年龄4.56±0.33岁;病程最短4h,最长40h,平均20.56±2.33h。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小儿的年龄、性别、病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按体重1日25-50mg/kg,分2次给药。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也采用静脉滴注,按体重1日25-50mg/kg,分2次给药。两组都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正常;显效:症状改善,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正常;有效:症状有所好转,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有1项不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都不正常。
1.3.2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的变化,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3.3 观察两组的退热时间、哕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12.0软件进行分析,本文涉及的统计方法包括卡方分析、t检验与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
2.2 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哕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调查显示,当前本地区儿科日均门诊量达100余人次,其中发烧的患儿占60%至70%,而发烧患儿又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在治疗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需要产生抗菌药物治疗,但是当前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普遍存在,遏制抗菌药物滥用刻不容缓[3]。因此医师和药师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对改变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氨苄西林属于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于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具有良好抗菌活性,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呼吸道感染,但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所分解。氯唑西林属于耐酶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耐抗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的能力。二者联合配伍可提高抗菌活性,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阿奇霉素属于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包括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但作用较强,其对于相关病原体的作用比红霉素强4倍,适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及生殖系统感染;同时其药动学参数较好,有利于血药浓度的集中,从而能发挥较强的抗菌作用。本文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相对于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爱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5-116.
[2]李建华.166例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0,4(1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