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论自2006年11月开始作者专职担任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现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0~85岁,平均57.7岁。合并糖尿病者9例,高血压5例,轻度老年痴呆2例。Harris髋关节功能平分16~72分。
2康复训练
2.1第一阶段(术前康复训练)①加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足背屈,膝下压紧绷5~10s,放松再绷紧,每10次为1组,完成3~5组/d;②加强健侧下肢及双上肢的肌力练习;③教会患者如何取外展中立位,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为术后行走作准备;④有氧运动,目的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2第二阶段(术后1~3d)①保持正确的,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在两腿之间放置三角枕。②静脉栓塞多继发于术后24h,预防是主要思路和措施。③术后第1d起由专职康复人员根据病情指导、协助患者在卧位下进行患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练习,兼顾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肌力训练,采用主动、被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形式。方法:股四头肌训练--大腿肌肉收紧,膝关节保持伸直5~10s,再放松;肌力足够时行直腿抬高练习,膝关节保持伸直,足跟抬离床面20~30cm并尽力维持数秒钟;终末伸膝练习,患肢膝下垫一圆枕,下压膝关节,足背屈并使小腿和足跟抬离床面,膝关节伸直,保持5~10s,放松再行,反复10次为1组,3~5组/d。同法训练臀大肌、腓肠肌。④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术后第1~2d开始训练床边坐起,应避免患侧髋关节屈曲,同时患肢保持外展位非常重要,患者感觉良好,在专人辅助下,可使用助行器、安全带下地站立训练,手术侧逐步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伸直髋、膝关节。情况允许可在室内移动数步、数十步。⑤做好心理护理。
2.3第三阶段(术后3~7d)①卧-坐-立转移训练,要求动作规范有序允许患者坐高椅,确保座椅牢固最好有扶手,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关节高度,坐时身体向后靠不前弯,腿前伸;②双腿及踝不交叉,不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东西;③根据情况进行上下楼梯训练,"健上患下";行走求质适量,调整步态、步幅;以前1d的训练状态来调整运动强度与方式,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2.4第四阶段(术后第8~14d)巩固和提高前1w的训练成果,为出院作准备;加强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的抗阻训练,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需要强调的是术后3w内绝对禁止患髋屈曲、内收、内旋的复合动作,以防术后关节脱位[1]。
2.5 第五阶段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手术第3w后)①指导患者继续步形、步态训练,抗阻训练-可采用自制适当重量的米袋或沙袋固定于踝部。②木阶梯训练:将患足置于适当高度台阶上,患肢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台阶高度,直到髋关节屈曲度接近或达到正常为止。③嘱咐患者及家属定期复诊随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便了解康复情况,调整、修改计划。术后3个月可以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骑车、平地远足、仰泳、保健操。避免跳跃类运动、爬山和一些球类运动等,避免提取和运送重物。
2.6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百分评分系统。临床疗效评定: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
3结果
本组45例获随访3~12个月。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33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1.1%。
4讨论
康复训练的对象是人,所以应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康复护理人员在规范化、系统化、循序化、全面地实施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体现人的个体差异性,力争使每位患者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2]。具体应注重以下几点:①康复训练工作应由专职人员指导、实施,并且与医生、患者沟通良好。强调早期主动的康复训练方法,耐心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多鼓励,忌指责,忌操之过急。②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防脱位,防跌倒。③肌力、ROM的恢复训练需要时间,更需要患者的主动积极性、恒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上一期我们讲了王大爷在日本患脑中风后,因在急救的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治疗而很快恢复健康的故事。然而,如王大爷这般幸运的人只是少数。对于占大多数的脑中风偏瘫患者及家属来说,掌握一些康复训练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康复训练?
看到“康复”这个词,人们会以为是得病后恢复健康的意思。其实,康复一词来源于“rehabilitation”。直译是“再适应”。对于脑中风患者来说,康复训练就是指采取一切措施预防后遗症的发生和减轻后遗症的影响,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方法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从而达到使患者再次获得生活自理能力而重返社会的目标。
在日本,歌唱家西城秀树、经济人类学家栗本慎一郎、免疫学家多田富雄、棒球教练长岛茂雄等患脑中风的名人在进行康复训练后重返社会的例子为人们所熟知。虽然他们还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但刻苦的康复训练使他们获得了重新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能力。其中,栗本慎一郎先生独创的康复训练方法还挺有趣呢。
栗本先生的康复故事
1999年10月的一天清晨,时任日本众议院议员的经济人类学家栗本慎一郎先生(58岁)在户外锻炼时突然觉得左边手脚无力,想赶紧回家却发现不认识回家的路。等找到出租车时,他的舌头已经转动不灵,无法告诉司机要去哪儿。他被送到医院并接受溶栓治疗时,已经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发病3小时以内。经积极抢救后,栗本先生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右脑内直径3.5厘米范围的脑细胞已经坏死。
由于右脑运动区负责左半身的运动功能,他留下了左侧偏瘫的后遗症。从此,他就开始了艰难的康复训练之路。尽管每天努力训练,但三个月过去了,进展却很缓慢。他查阅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希望能找到让右脑神经回路恢复,使左半侧身体听指挥的好办法。一天,栗本先生发现自己想活动左手时右手却在动。这时,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闪过。
他让妻子拿来一面镜子,镜面朝右放在纸箱的中间,两手伸进纸箱中各放在镜子的两侧。这时,他让自己只能看见右手和镜子中的右手。当他想活动左手时,右手在动,映在镜子中的右手也在动,这给他的感觉仿佛是左手在活动。与此同时,他让妻子帮助他活动左手。他觉得这样可以让右脑产生错觉,以为是左手在自己活动,从而对右脑形成刺激,促进已被中断的右脑和左手之间的连接再次接通。
运用这种镜箱训练法后,奇迹发生了。两个月后,他的左手能够自主活动了。接着,他又不懈地练习独立步行,争取做到生活自理。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他能自己驾车,能跟好友们去玩喜爱的高尔夫,还以自己的康复训练经历出版了《得了脑梗塞你该怎么办7》一书。
栗本先生独创的镜箱训练法,是众多帮助重组和再建脑功能的康复训练法之一。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康复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掌握正确的康复知识,积极主动地钻研,在家人的帮助下锲而不舍地锻炼,是可以摆脱脑中风后遗症的阴影而实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的。
不同时期的脑中风康复训练
许多康复医学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脑中风治疗指南,以指导脑中风的防治及康复训练。在日本,康复训练按急性期、恢复期和维持期三个时期循序渐进地进行(见68页附图)。
1,急性期
从发病开始至发病后数周,在治疗脑中风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到可以在别人帮助下在床沿上坐数分钟为目标。视患者病情的轻重,这个时期可持续一两周至数周不等。
训练方法有:
1)经常翻身
2)让手脚保持良好位置,预防关节强直(僵硬,不能活动)
3)经常活动手脚的关节
4)床上动作训J练,练习将上半身抬起
5)练习在床沿上坐稳
2,恢复期
发病后数周至数月,在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以达到基本恢复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动作和机能为目标。
训练方法有:
1)练习自己乘坐轮椅移动
2)利用扶手进行站立一步行训练
3)进行用餐、写字、洗脸等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3,维持期
发病后数月至半年以后。回到家中,巩固在恢复期的训练成果,以日常生活自理和重返社会为目标。
训练方法有:
1)继续进行各种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嘱患者术后6个月内患肢不可做内收和内旋运动,站立时患肢应外展;3个月内睡眠应采取仰卧位,尽量避免患侧卧位,坐位时最好使用扶手椅;术后3周内髋关节屈曲角度不可超过45°,以后可逐渐增加髋关节屈曲角度,但屈曲角度不宜过大,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患肢不可叠放在另一条腿上;电话随访鼓励、指导患者坚持训练,并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家属监督其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可适当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强度,术后3个月内患肢不可负重行走,需拄双拐行走,以后逐渐变为单拐,此期间不宜单独活动,应有家属陪同,3个月后可弃拐逐渐负重行走,此时外出需使用手杖预防意外;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如穿衣时应遵循“先患侧、后健侧”的原则,穿鞋袜时不可屈髋下蹲,不穿高跟鞋、避免爬山、太极拳及游泳等活动以避免髋关节负荷过大[5-7]。
2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采用Harris评分法从疼痛程度、功能、关节畸形及活动度4方面评价AHR术后1、6和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100分[8]。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从进餐等10个方面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9]。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均以x±s形式表示,所有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重复测量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即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
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术后的康复重点是尽量使髋关节伸直。具体训练方法是:①仰卧位时,在患侧臀部下方垫软枕头,使大腿后伸,②手术后如果还有残余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可让患者俯卧位,做大腿后伸运动,使髋关节能尽量伸直。也可以让患者趴在床上,在臀部加上适当重物(如大沙袋),训练时可逐渐加大重量,以患者稍微感到疼痛为宜,治疗中可随时调节沙袋重量。通过压力可逐渐伸长、拉开挛缩的组织,使髋关节伸直。但需注意不能强用暴力,以免拉伤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甚至造成骨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③患者趴在床上练习后伸患肢,以增强后伸髋关节臀肌的力量,可促进髋关节屈曲挛缩的纠正。每天上、下午各训练1次,每次做50个左右的动作,以微感疲劳为佳。
髋关节不稳定手术后的康复训练①床上关节活动训练:手术后患者的石膏拆除以后(一般在手术后6~8周拆除石膏),患者应及时开始床上训练,这时髋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可练习在床上缓慢坐起,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各关节的主动活动或者主动借助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但应防止强力牵拉关节活动,以免拉伤。②站立训练:在床上训练关节活动2周以后,可开始试行下地做站立活动训练。先扶物站立,接着做不扶物站立。动作练习应以身体能够承受,手术部位无疼痛为训练适度。③行走训练:患者能很好地站立后,再进行行走训练,先在双杠内由他人保护下做行走练习,熟练后再训练扶拐行走,最后达到独立步行的目的。
因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撇等畸形在大腿外侧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这种手术一般是将大腿外侧引起下肢畸形的一条紧张的筋膜条索切断,所以手术叫做“髂胫束切断”,术后患者要注意是否发生如足和足趾发麻、疼痛,原来会动的脚趾不会动了,脚趾发凉,颜色变紫、变白等,若有这些表现发生,应立即找医生诊治,把腿由伸直再变回屈曲,以免发生下肢坏死。
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①祛除石膏以后要积极进行髋、膝、踝关节主动活动训练,以及抬起大腿训练。②在石膏祛除以后,及时进行患肢站立和行走训练。此时应尽量保持膝关节伸直,必要时可以用细木板、厚纸板或大画报垫上棉花作保护缠在膝部,维持膝关节伸直的位置,保持腿的站立姿势,并可防止膝关节屈曲畸形复发。站立和步行训练应先练习站立,站立功能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行走,训练应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难度,同时训练时要注意保护,防止摔伤,此期训练进行3个月左右。③训练站立和行走活动时除膝关节注意伸直外,还特别要注意髋关节要尽量伸直,克服髋关节屈曲的异常,保持身体正直的良好姿势。
膝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大腿股骨下端切断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手术后,起初要特别注意神经、血管的牵拉操作,如发现要及时处理。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3.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4-02
0 引言
用一种与人体骨关节类似的假体,与损伤严重的关节进行置换的手术,叫做人工全髋关节成形术,这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髋部损伤和晚期髋关节病变进行治疗的方法。而术后康复护理则是使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健康的重要保证。
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恐惧、焦虑的情绪;手术后,也会因为惧怕疼痛 ,对活动患肢有恐惧感。针对不同情况,护理人员在术前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向患者以及家属耐心介绍讲解手术原理、各项检查的目的、方法及费用等,尽最大努力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做到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术后,针对比较性急,要求马上下床运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向其耐心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与意义,手把手指导患者尽快掌握合理的训练方法并循序渐进;针对术后胆小谨慎惧怕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会耐心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与作用,及时打消患者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2 术前康复训练
2.1 运动训练方法
为了保证相邻的关节、肌肉的活动能力,对患者做一些简单运动方法的指导,如:练习股四头肌、踝泵等方面的运动。针对术后将出现下肢感觉减退的状况,术前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指导患者运用健肢对比法进行臀大肌收缩训练:健侧下肢在床面呈屈膝支撑姿势,用双手拉住吊环做引体向上,使臀部离开床面并停留 5―10 秒然后回到床面。这个训练可降低术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深静脉血栓状况发生的机率;屈髋训练:在避免患髋内收和内旋的情况下,使患肢髋关节呈小于90°角弯曲,。
2.2 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的能力
为了防止患者术后因不便导致的便秘及尿潴留,术前对患者床上大小便的能力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双手拉住吊环,屈曲健侧下肢垂直于床面然后抬起臀部,将便盆从健侧置入;期间,避免患肢外旋及内收动作的前提下,患者臀部距离床面要达到足够高度;针对女患者生理特征, 可将饮料瓶口剪成呈45°斜角的简易尿壶,边缘部分用胶布粘好以防伤害皮肤。
2.3 拐杖的正确使用
指导患者进行利用双拐和健肢支撑站立,以及在患肢非负重状态下行走的训练。为预防拄拐姿势不当引起臂丛神经麻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拄拐姿势训练:根据患者身高调节拐杖的高度,比较合适的高度是拐顶距离腋窝 5 ―10 cm 为宜,并保持与肩同宽。
3 术后康复护理
为了帮助患者保持肌肉力量、耐力以及功能,应在术后当天或第二天即开始功能性训练,方法如下:
3.1 训练
为防止假体脱位,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平卧或半卧位,患髋屈曲角度小于 45°,患肢保持中立位外展 30°,为防止内收,两腿间放置厚软枕。 必要时可借助防旋鞋与病床上的拉手。
3.2 床上功能训练
为防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手术当天不要运动过多,搬动臀部时需小心谨慎,并在臀下垫水垫 。针对术后第 一天多数患者对活动患肢的恐惧感,可采用诸如腿部肌肉按摩、轻轻转动踝关节和膝关节、上身及臀部抬高等被动活动方式,同时做深呼吸运动,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指导患者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5 ―10 分钟,进行腿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术后第二天对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活动训练进行加强,并独立完成引体向上运动;坚持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的训练原则;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借助持续被动训练器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每天 2 次 ,每次60 分钟 ,从 20 ― 30° 开始,逐渐加大拉伸角度。
3.3 离床功能锻炼
待术后病情平稳后,第 4 ―5 天开始进行: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角,由他人协助将上身抬起,先将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拄双拐站起;上床时则按相反方向使患肢先着床。离床活动第一天的上午、中午及下午各于床边拄双拐站立 5 ― 10 分钟,按自身适应程度在床周试探性行走数步,患肢不负重始终保持外展 30°角,护士在旁扶持并观察;离床活动第二天开始拄双拐行走,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得超过 30分钟,上、下午及睡前各 1 次。训练时要视身体状况调整,避免虚脱情况发生。
3.4 训练自理能力
指导患者做洗脸、刷牙、梳头、更衣、进食等力所能及的活动,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
4 出院指导
出院后的自行康复护理对于患肢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出院前两天要指导患者在家属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和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的方法;告知患仍采用半卧或平卧姿势,并且三个月内避免侧卧并屈髋小于 45°角,逐渐增加屈髋度至90°以内;严格禁止蹲位、坐矮凳子或沙发,禁止翘二郎腿、交叉双腿、盘腿等动作;三个月后可对患肢进行逐渐负重训练,但6个月内须继续使用助行工具;指导患者正确更衣、穿袜、穿鞋;注意合理饮食,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避免体重激增;拄拐杖活动时应有人陪同,为防意外,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尽量减少对患髋的负重。
5 结束语
对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 ,可以使患肢静脉回流、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周围组织粘连等状况得到有效避免,同时使周围肌肉群的力量、关节稳定性与负重能力得以增强,从而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手术治疗及术后科学的康复训练,本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跟踪随访,所有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这证明,对患者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训练,对于这类患者尽早恢复健康、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郎秋梅,李改成,王秀贞. 再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指导[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06)
[2] 金彦,张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指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20)
[3] 高展志.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指导[J]. 基层医学论坛. 2008(36)
[4] 张小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J]. 海南医学. 2009(04)
[5] 阴晓钰.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03)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康复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手术前后在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骨质情况确定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同时全面记录训练的内容,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翻修术 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03-02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R)为了能够让患者恢复如初,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已全面推广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但是有一些患者由于二次骨折、感染、假体松动等问题不得不进行全髋翻修手术(RTHR)[1],所以,其康复训练也有一些调整,本文选取2012年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疗效显著,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60例,均为2012年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44~75岁,平均63.5±2.3岁。距上一次手术的时间为0.5~11年,平均7.8±1.4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疾病。
1.2 训练方法。
1.2.1 康复教育。康复教育对于康复计划的实施是非常关键的。手术开始前要将指导册发放到每一位患者手中,锻炼身体功能和指导床上生活,患侧术后不能过度屈髋。对于植骨的患者而言,切记不可随意活动。要将手术的内容及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清楚,在争取到患者配合的同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肌力训练。手术后将三角形海绵垫放置在患者的两腿间。手术后2天将引流管拔出,髋关节向外展开30°[2],让患者多进行绳肌、股四头肌、臀肌、肢踝关节跖屈、背屈等收缩训练,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深静脉血栓还可以消退肿胀部位,增强肌力恢复能力。手术结束后的第一个星期不仅要进行以上各种训练,还要进行髋周肌肉、等长训练、屈膝、轻微屈髋等训练,为了强化臀中肌的肌力,还要进行髋外展练习。此期间切记不可直腿抬高,这是为了防止髋臼承受太多的压力,而毁坏髋臼假体中骨组织的生长。手术完成后的第三个星期可进行髋部肌肉抗阻训练。在肌力训练的过程中,髋关节向外伸展应保持在20°~30°范围内,以避免出现脱位。在参加以上所有训练的过程中都应以不疼痛为前提。
1.2.3 关节活动。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一般是在手术后的第四个星期,关节没有疼痛的情况下进行,髋关节向外伸展应保持在20°~30°范围内,进行被动屈膝、屈髋、抗阻训练、主动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训练转变,而训练的时间由手术的方案来决定。
1.2.4 负重步态训练和转移。手术后的第七个星期进行X线片髋关节复查,若假体关节稳定没有异常,那么患者便可下床活动。在床下活动的时候应该有治疗师的指导,这样才能够确保肢体的愈合。患者在术后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听从遗嘱进行负重训练。
1.3 评定标准。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和3月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具体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活动度和疼痛。评定标准为:优:疼痛40分,总分91至100分;良:疼痛≥30分,总分76至90分;中:疼痛≥20分,总分50至75分;差:疼痛≤10分,总分≤49分。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为P
2 结果
60例接受全髋翻修手术的患者中,手术完成后均进行康复训练,患者手术前后在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选择全髋翻修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患者自身情况。如活动量、体质量、性别、年龄、骨骼质量手术前的原发关节病、全身状况等;②机械原因。因为假体的安装角度、设计、材料等原因使得关节不能正常活动,这就使得应力分布不均,最后出现松动;③生物学原因。因为机械磨损而产生的颗粒,会被关节附近的细胞所吞噬,并将炎性介质释放出来,使得破骨细胞中的活性因子被激活,长时间就会造成假体松动、骨溶解,这是导致老年出现关节松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现在RTHR已经较为成熟,能够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还不会对其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效果显著。在进行RTHR后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感染、神经损伤、骨折、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髋关节的用途就在于它能够负重,所以要逐步锻炼它的负重能力,增强髋外展肌的肌力和其协调能力。
RTHR术后的康复训练不仅要以THR后的康复训练为标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骨质情况确定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与此同时全面记录康复训练的内容,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够及时予以调整,使得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