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25-01

在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教学中,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优势,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课程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德育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教学目标上和教学内容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注意细节

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要注意结合各方面的教学特点,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下面是对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进行的总结:

(一)保持天性,保持童真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传统的成人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有限,小学生的心理对周围的世界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对新知识的汲取也需要适应的阶段,因此在进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要注意教育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天性,注重学生的童真。[1]对小学生来讲,信念、理想都还都属于模糊的概念,想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方面的概念不能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老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童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总结奥秘。例如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上,讲解“孝”时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孩子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动画进行讲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多看、多了解优秀的思想品格,教师从旁辅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二)从静到动,鼓励实践

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重说教,轻实践”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对小学生实践体验教学较少,因此在这方面的注意十分重要。低年级的学生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了解都不深,对真实的社会世界认知存在模糊性,对品德与社会学科课本中的概念的了解缺乏形象具体的认识,往往是是停留在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层面上。[2]因此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要打破这种现象,鼓励实践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讲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上,如端午节,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体验节日带来的文化气息,对于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习俗要鼓励学生切身体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感悟,培养认识传统文化的能力,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三)从头做起,打好基础

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主要是从最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始,帮助学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老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成长差异,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不断的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以后教学更好的开展。[3]

二、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具体内容

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对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要保证其综合全面性,从各个方面展开教育教学,旨在塑造全面的学生形象。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教育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就要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德,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例如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将抽象的语言用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利用。“自强不息”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理解上的难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任何正确的事情都要勇敢去做,遇到困难不退缩,将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4]

(二)创造个性,创新精神的教育

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创造精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时刻发扬创新精神,不断促进自身和民族的进步。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创新精神的发扬也要大力提倡。例如在讲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时,要鼓励学生在自身的课堂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努力创新思维,开发课堂创新性,激发新思维,开发新方式。

(三)塑造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

人格,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培养,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老师要大力提倡学生尊严、人格的树立,建立健全自身人格,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格塑造、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从最基础的“诚实守信”做起,例如教师要教育学生“拾金不昧”的优良作风,打好诚信基础,完善学生人文素养。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除了上述内容外,对学生展开关于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合作精神教育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也十分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就要开展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中的细节,同时对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沈嘉祺,徐娜.中美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和哈特・米福林版《社会学科》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8),33-35.

[2] 朱小燕.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文素养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1(09),58-59.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情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22-02

心理是人类与其它物种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幼儿只有对心理有所理解才能较好地理解日常事件。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当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心理理论的获得也会促进幼儿的同伴互动和人际交往,进而为其社会化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我是在如下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处于和谐安稳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了目前幼儿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技能差,从而在未来面对的生活、就业、家庭等方面时都会产生困难。这点可以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甚至不会吃饭。这就明显体现出幼儿生活技能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行为活动,又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如此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幼儿错误的价值观及认知体系。我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曾经尝试手把手的教他们穿衣吃饭,但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微乎其微。

随后我发现幼儿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是从联想想象以及内心的兴趣来选择性的认知事物,从而导致了幼儿对事物认知的不定性。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我通过教学的三大环节,以兴趣发展为主题设计教学,通过具体有趣的儿歌抓住幼儿新奇的心理为载体,最后经过图解教会了他们自己穿衣服吃饭,成功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基本能力。

二、幼儿的语言沟通及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这时候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深刻地和长远的,老师的几句表扬的话,一个眼神,或者是时常做的动作都会对孩子内心中产生强烈的触动,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对待孩子时,我们要向孩子父母一样耐心,全面的照顾孩子。

在我带班的办理曾经有一个小孩叫做洋洋,整天不听我的指挥,我慢慢观察发现他每天衣服都是脏兮兮的,指甲中间也全是泥巴,于是我就叫他过来询问他为什么不听老师话,“勤洗手,后吃饭”,但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并且发现他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中,总是不善说话。后来与其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这名孩子的家庭是单身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导致了其在日常交往中对陌生人的排斥,甚至自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如古人所说的因材施教,把握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与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鼓励幼儿大胆讲话,鼓励幼儿多与人交流。在家庭中,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开展亲子阅读。后来的带班中我积极改善方法,利用做游戏等互动活动营造了孩子平常语言交流的环境,成功使孩子们敢于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养成了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在孩子做对时积极表扬孩子,在做错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而是要主动引导是孩子明白这么做为什么不好。

三、 对幼儿在当下中国社会所需品质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带班经历,我觉得在当下人文关照下的中国社会,幼儿所需要的教育应为以下二点:

(一)培养孩子个性及创新能力

把握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而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从而在孩子不断的磨练中培养孩子的个性,而且在不断磨练中,孩子也会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而每个孩子先打个方法都不尽相同,这又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

例如我曾经在带班中上手工课,当孩子们玩橡皮泥时,我有意提出几个简单的答案不唯一的谜语,然后让孩子去猜,并且想办法动手用橡皮泥去捏与之相应的东西,比比谁的更快。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对动手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并在实践中养成了个性,创新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理想勇于奋斗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缺少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假装游戏是我在不断实践中结合幼儿心理所采取的教育办法。

假装游戏是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在后来我就把孩子们所喜爱的正义的卡通人物列举出来,并一一阐述它们的理想及勇气,然后同孩子们一起游戏,让他们亲自感受到它们所喜爱卡通人物的品质,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理想及勇于奋斗的精神种子,从游戏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领悟本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适应当下中国社会的幼儿所应当具备的品质。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3

【摘 要】学生的成长,要靠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自己等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恪守培养教育的神圣职责,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

关键词 学校教育;班主任工作;心灵金桥;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成长,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自己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谈到成长,人们自然想到学生的成长,作为互动一方的教师,恪守培养教育的神圣职责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然而,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尽管素质教育的心灵鸡汤应有尽有,应试教育的战略战术也五花八门,可执教者们感到棘手陷入困惑的情况也是常有的。这就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探索关于寓教于乐的思维和途径。

自己身为人母且从教多年,可以说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没少读。仅就学生的教育来讲,生活上关怀无微不至,学习上也是鼓励加严厉的“呵护”,心中确实充满了期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汲取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营养,针对的自然都是关于学生的成长,这样“有的放矢”的读书,难免就会有些急功近利。面对学生心理及学习上的起伏波动,感觉不但在学习上的敦促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就连沟通交流上有时也“话不投机”,将谈话带入僵局。

在困惑与无奈中,我读到了孙云晓老师《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深深地被“一起成长”四个字触动。是的,我们只想到学生在成长,难道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就没有成长的课题吗?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们的思维理念在向多元化发展,家长、教师的传统说教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呢?孙老师在书中语重心长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二十一世纪两代人应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架起通向学生的心灵金桥,从而才能走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误区,变‘代沟’为‘代桥’”。孙老师的一席话,一语中的打破了旧的填平代沟的教育模式。事实上,“代沟”永远是客观存在的,靠填平的办法无异于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只有架起一座桥梁跨越这条“代沟”,才能使天堑变通途。无疑,孙老师的“代桥”理论为现代教育配置了一把金钥匙。

要架起这座“代桥”,我认为先决条件是需要“两岸”必须有一个位置平行高低一致的基础。也就是说,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今天,一代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已经在彼岸展示了新思维新观念的凸起高度,而我们这些作家长当老师的,明显的处于传统思维理念的凹势之中。所以要想架桥,这个凹势必须要填平补齐,不然倾斜的“代桥”是架不起来的。实际上,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学生们的许多思维理念确实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当我们面对信息化高科技一片茫然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成了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当勇敢承认这个凹势的存在,不能继续做信息时代面前蹩脚的“矮子盲人”。

怎样补平这个凹势呢?我认为,必须要把充实新知识更新传统理念的课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也就是说我们当老师也需要在学习中成长。实事求是讲,充实新知识更新传统理念,不象教书那样得心应手顺理成章,也不是读上几本书就能奏效。同学生的成长过程一样,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也照样是充满着喜悦与艰辛。几年来,我尝试着再做一回苦行僧,许多知识从零学起。自己身为一个步入中年的教师,除了阅读大量的中外教育方面的文献外,还从一加一学起走进了网络,在这里不但填补了许多知识的空白,而且还利用网络交流弥补了由于环境条件因素造成的与学生交流的欠缺;一向对传媒文体不太感兴趣的我,竟然也能和学生们侃英超、意甲、NBA,聊流行音乐了。这些,我并不认为是赶时髦充前卫,事实上,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沟通,就在两代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金桥。有了这座桥,不但在建立健全人性人格上能引起共鸣,就连平时许多敏感的话题也无须再“苦口婆心”了。每当看到学生们从过去那种只听不说的厌倦眼神,变成一种渴望沟通交流的眼神时,我心中就犹然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

我感觉,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和学生沟通困难,其根本原因不是年龄问题,而是我们的凹势造成和学生沟通缺少了平台。一旦补平凹势建起平台,沟通往往就变得自然而简单了。记得,有一次我批评了一个犯错的学生,她虽接受批评但精神上却总是低沉学习成绩也在下降,我从网上看到这个学生发的帖子,明白了她心中的不满和委屈,于是和她耐心沟通,使她不但消除了误解而且学习上也进了一步。再有,过去和学生面对面沟通时,谈话往往会陷入尴尬,我试着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结果许多面对面难以表达的肺腑之言竟然跃然屏上,许多误解隔阂也迎刃而解了。我感觉,网络信息时代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许多受环境条件限制约束的沟通交流在这里得到了补偿,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时代的大潮势不可挡,面对这一时代的天之骄子,任何回避现实的公式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必须要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懂到懂,引导学生在网络知识海洋中遨游,建立必要的防范规范意识岂不更实际?

几年来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因势利导相互学习确实是寓教于乐的一条康庄大道。但前提条件必须是我们当老师的要完成自己成长的课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相信,只要我们在补平凹势上苦练内功,我们就能在信息时代中架起一座心灵金桥,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云晓.《与孩子一起成长》.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生恋爱 管理办法

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情感懵懂期,此时学习压力减轻,远离父母,异地求学,手机是他们与父母联系的工具之一,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他们很容易获取网络不良信息,加上受环境的影响,“恋爱”成为他们“美好”、“神圣”的事情,忽略学业。本文针对我校发生的一件真实事例,就如何做好高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堵”与“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师同行提供参考依据。

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一名女孩子,来自苏南某城市,相貌出众,十分水灵,而且嗓音很好,在入学军训期间,模仿过某选秀歌手唱了一首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是典型的“受压后反弹”,即初中被管理得太严格,现在脱离了父母,经历茫然、无所适从后,开始“随心所欲”,上课开小差,自习课讲话,课间抱着手机玩,周末外出逛街,还时不时以参加各迎新节目为由不上课。作为班主任,我曾找她谈过几次话,但收效甚微,学习态度并未端正,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她基本是“低空飞过”及格线,而且逐渐地,我发现她开始注重衣服搭配和发型,让我很是头疼。

正当我不知如何处理时,一张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来自学校贴吧的照片,画面是学校运动员在操场竞技,而照片的角落处正是这个女孩子和一个男生席地而坐、密切交谈,女孩的表情很是娇羞,能看得出两人关系非比寻常。我默不作声地保存了这个图片,叫来了她宿舍的人询问情况。可宿舍的孩子们都说不太清楚等含糊搪塞的话,其中一人很单纯地说了句“她不给我们说”,说完她们懵了,我也懵了,现在已经确定了这个孩子谈恋爱了。且宿舍里的孩子都在怪那个说“她不给我们说”的孩子,我沉住气,告诉她们,这件事我不会说,但是我找她们了解情况的事也要他们保密,听了这话,她们纷纷点头答应。

接下来,我研究了一下她的家庭情况:独生女,父母均在某家纺城上班,入校宣言是“五年后在省某医院上班”,看来她也是有梦想的,而且这个梦想很现实,并不难办。我拨通了她母亲的电话,侧面了解到她的父亲对她非常宠爱,基本有求必应,父母关系和睦。

在一个自习课上,我找她谈话,先是了解她在校文化艺术节的节目准备情况,她滔滔不绝,很是自豪。我说:“你还有什么其他事情要告诉我的吗?”她愣了一下说:“没有啦,老师您指什么事情?”“关于你谈恋爱的事情。”“老师您听谁说的,我没有谈恋爱!”此时的她已经不是刚刚那个自信的女孩了,她低下头不敢看我。我生气地说:“你觉得我会无中生有吗?学校运动会的时候你和谁在操场上坐着?”后来我步步紧逼,了解到那个男生是别的专业的,和她在一次排练中认识,男生家在苏北,家里开了个小厂,两人相见恨晚,甚至相约以后都到苏南上班。看着她稚嫩的脸庞,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不禁心疼,当这些所谓的誓言遇到现实后只会被伤得体无完肤。我问她:“你知道他的专业能去哪些医院吗?”她不假思索:“跟我一样的吧。”“你愿意去社区医院吗?”“我为什么要去社区医院啊,我想去某某医院。”“现在我就告诉你,凭他的专业、学历在你家那里顶多能去社区!不信你去看看招聘信息。”她愣住了,顿了会儿,她说:“他可以接他家的厂。”“那你舍得丢下你的父母去苏北吗?或者你能接受异地吗?即便你接受,我想你的父母也不会接受。”说出这些,我很不忍心,这般大的孩子不该面对这么残酷的现实,但我认为我必须用各种方式让她明白,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未来,这是对她的青春、她的家长、她的未来负责。

后来的几天,班长向我反馈她郁郁寡欢,不再活泼,不愿多说一句话,也不像平时和那个小男生见面了。看来我虽然“堵”住了他们的恋情,却也“堵”住了一个年轻、富有活力的心。我找到男生的班主任,他听说男生恋爱后很是惊讶,因为这个男生不仅是班长、学生会部长,而且乐于助人,成绩名列前茅,说实话,这是我这么久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再次和她谈话已是十天后,她很安静,我问她答,并不多说。最后她告诉我,文化艺术节上她将独唱黄龄的《high歌》,我顿了下,因为歌词是“day and night,就你和我的爱,没有什么阻挡着未来”,她也许是用这种方法告诉我她的倔强。临走前,一直低头的她突然抬头,眼神无助:“老师,我是真的喜欢他,怎么办?”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孩子,我意识到“堵”只会适得其反。“你可以和他在正常范围内相处。”她顿时眼神发亮:“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当然,但是有条件。”“老师,您说!”“第一,不能影响学业,你要保证每门成绩不低于80分;第二,你们的相处要单纯而纯洁,你要保护好自己。”说完我叹了口气,也许这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自始至终无论我怎样发脾气都没流泪的她,此时却泪流满面:“老师,我能抱抱你吗?”她没有给我任何保证,但我知道那个拥抱就是她给我的回应。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5

1.教师要以生为本,建立学生自主建设组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材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人才培养,以德为先。”作为教师,要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进行班级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班级是学校的缩影,根据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工作理念,教师要提出“德育工作,学生自主,教师主导,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在这个原则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建设的作用,让学生在德育工作中自己教育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主渠道——课堂中获得自我提升,并在日常生活中与时代同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遇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让班内的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德育水平,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自治小组,选择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同步,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品格。

2.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培养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小组自治以及班级自主管理。在班内实行班干部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辨别是非能力、行为约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总结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师要充分相信班干部,引导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让每一位班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好调控,引导班干部将班内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教师在开展班内集体教育活动的同时,也要准确结合班内的具体情况组织班干部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帮助班干部准确梳理班内问题,将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工作开展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二、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自主自治中走向成功。

1.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平台,成立班级自治委员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独立自主的平台,将学生的做人提上班级自治管理日常。教师要让班内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就要为所有的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教师要让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参加到班级事务的管理当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因此,教师要懂得放手,要适时发动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让班内每一个孩子都能参加到自治委员会中来,能够拥有自我锻炼的机会。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在合作小组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小组长轮流负责制,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小组自治中来。同时,教师可以选择小组表现好的成员,让他们轮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让学生从自信走到自主,从自主走到自立、自强。

2.对班内学生自治管理,教师要在班干部的辅助下收放自如。班级自治管理,不是让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班级自治管理,不仅是班内的德育教育问题,还包括班内的纪律与卫生、学习问题。首先,教师要在班干部的辅助下掌握班内每一天自治管理的现状,对班级自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解决,进行疏导。对班级自治中出现的好的经验,教师要能够进行表扬。对学生能够独立处理的管理问题,教师要做到“放”,对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收”,让学生在教师的收放中逐步掌握班级管理办法。需要教师注意的是,班级自治管理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管理,即便是能力有些欠缺的孩子,教师也要给这些学生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在班级自治管理中都有自己的岗位。

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1.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确定每月的德育教育重点,让学生自主设计德育教育内容。教师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围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教育核心,结合本班的德育教育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德育教育。教师要发挥学生自治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德育教育主题,或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德育教育内容进行班级德育主题教育,以班会、小品等形式向同学们宣传德育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德育工作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真正受益。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或者学生发现班内有些学生不懂得感恩,学生就可以自主组织关于感恩教育的班会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感染,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6

【摘 要】核心素养是时代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新挑战,作为影响学生品格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他人”,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立德修身,树立典范,培养教育情怀,铸就班级灵魂,善抓教育时机,提升行动聚焦力,把班级还给学生,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主任专业化;教育机智;班级文化

核心素养是相对于专业素养而言的,代表个体或某一群体素养中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要素,事实上,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是需要树立核心素养观念的。纵观当下,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常从三个维度去阐释:分别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专业道德;建班育人的专业职责;班级管理、班级建设、学科教学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从理论本质上思考,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以人本为中心,以人性为重心,唤起学生对人性中美的素质的渴慕和期待,并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一个漫长的历程。

一、注重立德修身,树立典范促发展

班主任是茫茫沙海里朝拜的修行者,需要独行的信念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班主任修行的终极目标是在对班主任职责和担当深刻体认的基础上,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每一位从教者非常熟悉的教育台词了,教真书,育真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班主任之岗,敬教育之业,这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引领。要想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深入领会班主任之德,师德引领谨记于心,修炼格魅力,常怀感恩之心、关爱之情、责任之感,平等、真诚、客观、公正、悦纳地对待学生。

二、培养教育情怀,铸就班级灵魂

关于教育情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是对孩子的依恋之情DD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李镇西认为是“和学生保持共同爱好,做有童心的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一个班主任有什么样的教育“情怀”,就会衍生相应的教育观和学生发展观。他对自身教育角色的定位,决定着班级管理模式和建设班级文化的具体方略。在育人实践中,班主任应该具有心里装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就会以学生发展和成长为自身使命去设计班级文化和班级精神,在班级管理中不断突破,反复沉积,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与灵魂。陶行知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班主任眼里如果只有成绩,只有荣誉,那么它的功利性就会扭曲师者的灵魂,培养出许许多多功利主义的接班人,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青年教师,在面对职称荣誉的时候,特别需要用“情怀”的力量去洗涤自己极易被腐蚀的心灵.事实上,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杂家,在有出色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艺术之外,更应该是心理学、教育学专家,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最好还能有学科教学之外一技之长,使教师再工作之余还保持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人格魅力。

三、练就火眼金睛,善抓教育时机,提升行动聚焦力

班级的发展不是水平如镜,不是预设性的零件制造,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这稀奇古怪的事情。每个教育故事所蕴含的教育契机,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教育价值。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厚重的修养之下,要善抓教育契机,因势利导设计贴近班级和学生兴趣的专题教育,切莫操之过急,让大好教育良机擦肩而过。事实上,优秀班主任能凭借高度的教育敏感,善于捕捉并抓住教育契机,聚焦班级问题,智慧地做出及时有效的决断,再现师者的机智与魄力。相对而言,新手班主任的教育机智远远不如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这就需要青蓝结对,让新手班主任尽快成长起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智慧的教育会挽救许多学习边缘的孩子。

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把班级还给学生,高屋建瓴做好点灯人

叶圣陶先生在《新教育评论》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管理中,谁应该是管理者,谁应该是被管理者,这个话题其实意义不大,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是谁负责什么管理任务,谁就是管理者。作为班级最大的管理者,班主任要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学校中得到最好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品尝成功的快乐。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就是要老师当好旁观者,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并形成习惯。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样的班主任工作,这就话就是:班主任没管班级,班级也没出什么事,这就初级水平;班主任没管班级,班级出了许多好事,这是至高境界。

总之,基于核心素B下的班主任,要转变自己在班级事务中的管理者、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做学生健全人格的引导者、健康成长的促进者,人生道路的同行者,要承担时代赋予的崭新使命感,转变传统的师者观念,不断提升班主任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