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前景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前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前景分析

酒店管理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的问题,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种新颖的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的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主要是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进行发。酒店作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必需的载体,在酒店管理中贯彻低碳旅游的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酒店的星级评定标准中,不仅仅对酒店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评定,还包括酒店管理中的软件水平、服务水平等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旅游的效果,也为了更好的实现酒店自身良好的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纳入低碳旅游的理念。在酒店管理中基于低碳理念分析在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在旅游的需求,以此改善酒店管理的现状,促进酒店管理的长效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能够让顾客感受到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

一、低碳旅游现状及前景分析

低碳旅游是低碳旅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旅游中主要是注重碳的排放量作为最终的旅游目标,在旅游方式中将这种倡导低碳排放、重视环保的方式统称为绿色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行业发展中为了获得长久持续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实现旅游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够做到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注重环境的保护。其中低碳旅游主要包括对旅游方式的转变、对绿色、节约旅游方式的倡导,最终能够实现旅游和环境的双重发展。在旅游行业发展中能够意识到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也能够意识到低碳旅游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对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在九寨沟风景区就注重汽车尾气对其环境的污染,以此禁止所有车辆进入,而是让游客选择观光旅游车,还注重退耕还林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正是因为低碳旅游观念的应用,才能够保证景区能够拥有绿色的环境,并保证游客能够进行旅游,促使旅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要求

酒店发展的定位是服务行业,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住宿的服务,传统酒店的发展理念是以顾客为主,保证在酒店管理中能够使得顾客满意。在基于低碳视角下的酒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视角下的酒店管理在传统酒店管理中的顾客至上的理念下更加注重低碳旅游的元素,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环保、低能的绿色服务。具体来说主要是在酒店管理中秉承的是绿色服务的理念,能够为顾客提供绿色优质的服务。此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要注重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树立,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的一席之地。酒店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内部环境的低碳绿色化发展,要注重为顾客提供更加清洁、环保、安全的服务,并能够保证酒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注重环境的发展。在酒店的生产设计、设备管理等方面也要能够渗透低碳节约的理念,能够使得酒店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益,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当前酒店管理现状

(一)酒店发展文化与低碳旅游观念不符

对酒店企业发展来说,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只有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才能够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发展中各项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对于酒店发展来说企业文化对酒店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制定要和当下社会发展的理念相适应。但是在当前酒店管理中却存在以下问题:在酒店管理中酒店领导对企业文化并不是那么重视,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仅仅认为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来说是一种虚幻的内容,并不能够促进酒店获得实际的发展,所以对于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酒店在发展中最先考虑到的是在发展中是否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并不会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利益,这样在酒店发展中员感受不到相应的归属感。酒店在发展中并不会意识到自身发展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这样就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符合。

(二)酒店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企业发展中员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较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酒店自身的发展。在低碳旅游视角下要注重对酒店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酒店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酒店管理的要求。酒店行业的发展起步比较完,在人们的择业观念中酒店管理工作并不是职业中的首选,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吸引一些酒店管理的优秀人才。在当前酒店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中年人,这些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偏低,也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这样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下的酒店管理模式,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酒店管理的发展,也就不能很好地实施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

(三)酒店管理的硬件设施以及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酒店发展中的一些硬件设施还不能达到标准层次,酒店的设施也会有一定的缺陷。如一些酒店对温度的调控是通过中央空调来完成,但是这样对温度的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酒店发展中对酒店设施的设置除了要考虑其服务的方便性之外还要能够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为此,在设施的配置上要能够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将节能环保放在首位。酒店本身是为人们提供住宿的场所,另外加之旅游景点的人员流动比较大,很多酒店在节假日一般是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酒店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样就可能出现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这些都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相符。

四、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基于低碳旅游制定酒店管理的明确标准

在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发展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模式,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基于低碳视角发展模式下制定明确的发展质量标准,在标准的制定中要能够结合低碳旅游的内容。但是在酒店发展中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一些无形的产品,这样就给酒店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无形产品的标准如何制定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无形的产品每个人的评价都不一样,这样就不能形成明确的标准。为此,在对酒店标准进行制定时要考虑到如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酒店在当前发展中的服务环境、服务水平等情况来制定酒店管理的标准化。此外,要根据酒店发展中制定的内部制度来完善相关的标准。要对酒店管理的流程、服务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制定监督标准为日后的酒店发展做好相应的依据,促进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酒店在管理中还要注重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要做好监督体系的保障制度,在酒店管理中通过进行组织设计管理,设计分级、分层的制约制度,保证监督体系的独立、透明。此外,酒店在发展中还要注重相互学习,通过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方法等,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注重服务意识的提升

在酒店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求,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的发展。良好的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是在酒店发展中能够为顾客提供其使用价值,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店在市场发展中的情况。酒店行业的发展本身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发展本身提供的是服务,顾客是对服务的购买和消费,服务主要是员工进行提供,这样就使得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密切。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为此,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此提升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注重服务人才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酒店行业来说,更加需要优秀的人才队伍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为此,在酒店发展中要注重对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对于酒店行业发展来说首先要注重薪酬制度的建设,酒店在各项、工作、服务都要考虑在内,并将这些纳入到对服务人员的考核中,对服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是以基本工作为基础,然后加上客户对其的满意度,使用多劳多得薪酬制度,从而鼓励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要注重发挥工作人员的价值,人的价值一般会体现在事业和工作中,为此,在酒店发展中酒店管理人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活力,让工作人员在酒店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身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和潜力,这样员工才能够不断的上进,为酒店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价值。此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能够结合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从性格和特长来安排适应的岗位,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此外,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要能够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设置人性化的环境和场所,在工作之余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加强员工之间情感的交流,还能够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和谐。

(四)注重低碳旅游酒店文化的建设

在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在发展中要注重其文化的建设,在酒店发展中只有一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够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能够在低碳事业下注重酒店发展中的道德规范、意识、群体意识等的塑造。酒店文化的形成不仅对酒店的领导风格、组织结构等有重要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对酒店人才的培养。在酒店文化的建设中考虑到低碳旅游都概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来塑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在发展中也能够受到企业低碳文化的影响,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能够践行低碳的理念,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自身的发展。在酒店文化的塑造中可以通过对低碳旅游理念的学习进行建设,并将低碳的理念真正应用到就酒店服务中,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酒店作为符合行业要想取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低碳旅游是关键的因素,这就需要酒店在管理中能够理解低碳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当前酒店管理中还出现以下的问题:酒店管理中酒店领导对企业文化并不是那么重视,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会意识到自身发展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这样就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符合。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偏低,也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可能出现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为此,这就需要在酒店管理中要能够基于低碳视角发展模式下制定明确的发展质量标准,在标准的制定中要能够结合低碳旅游的内容。要对酒店管理的流程、服务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制定监督标准为日后的酒店发展做好相应的依据,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要注重对人才的吸纳和培养。能够结合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从性格和特长来安排适应的岗位,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要注重其文化的建设,在酒店文化的建设中考虑到低碳旅游都概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来塑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不断注重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海燕.基于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3):149.

[2]陈静.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9):90-91.

酒店管理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酒店业;成本管理;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酒店是指以建筑物为依托,通过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服务,令使用者得到休息或睡眠空间,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商业机构,又称为旅馆、宾馆、饭店等。

一、我国酒店行业经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酒店业的进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酒店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家创造了税收,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与此同时,酒店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饭店业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1年间,我国星级酒店数量整体的年增长率约为6%①,但此期间酒店整体行业的年利润却不尽人意。一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成本和利润息息相关,酒店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酒店行业主要依赖于客源,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客源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行业的利润。另一方面,面对我国酒店行业内功能相似度高、同质化竞争激烈等方面的现状,业界经营者为了在群体中脱颖而出,不得不采用价格战的模式进行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行业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酒店业为了保证利润,不得不通过压缩成本来达到营利目的。长此以往,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价格不断降低,利润大幅缩水,强压成本造成行业恶性循环。根据《2015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国酒店业基本延续了之前年度的态势。酒店行业出现了总体收入、利润持续走低的现象。“转型”“调整”“创新”仍是酒店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因此,为了保证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二、现代酒店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系统、全面、科学、合理。酒店中的成本管理是对酒店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传统的酒店业成本一般是指酒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成本,即运营成本,多数情况下不包括酒店前期的建造成本、后期的收尾成本及其他成本。现阶段酒店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酒店的员工甚至管理层都认为成本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成本管理只是压缩成本。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时展需要,具体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一)对成本管理理念中的主体认识不充分

鉴于我国特殊的历史、社会和人文环境,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当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酒店。类似于酒店作用的招待所多是单位下属的,由国家或集体管理和负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酒店。中国现代酒店业的推动者袁宗堂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相关行业,当时国内的酒店业还没有规范的法规和管理制度,行业规模也只有100多家酒店,不足2万间的客房。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关行业政策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酒店业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特殊性,部分酒店管理层和员工的思想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多数行业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人的责任,在酒店行业也存在着这个问题。虽然出现了职业经理人等新兴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成本管理的实施,但一些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仍习惯于盈亏与否由管理层和财务人员负责。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酒店员工对于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形成了没有权利去问,也没有必要去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成本意识淡漠。

(二)对成本管理对象和内容认识不全面

酒店行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成本的项目种类繁多,而且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在酒店行业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原有的将成本管理对象只局限于酒店内部产品成本的财务方面的认识,是简单、狭窄、不全面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节约一度电、节省一张纸”那么简单。不全面的成本管理忽视了其过程中存在的潜在损失。比如从用人角度来说,部分酒店存在中层、基层管理人员过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酒店的出发点是好的,领导者认为管理人员多,可以更好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提出更多促进酒店发展的建议,然而在基层,直接面对顾客的服务人员却相对不足,或者有足够数量的服务人员,但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这样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会使酒店内部人工方面的费用相对过高,还可能会造成适合未来酒店发展的高级人才流失,存在潜在损失。在酒店行业,前期投入较大。因为行业的资本回收期和前期投入大小息息相关,所以部分管理者过于刻意地压缩前期资金的投入,单纯地认为前期投入最小化就是好,却恰恰忽视了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点滴,所以在酒店行业中仅仅靠压缩成本会产生成本增加、影响市场定位等多种问题。

三、现代酒店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分析

虽然酒店行业总体利润增长率下降,看似已趋于饱和,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发展前景很好。面对酒店行业发展现状,要保证其健康平稳,迫切需要行业人员更新观念,分析对策,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每家酒店都有自己的特点及定位方向,所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对于酒店的成本管理实施极其重要,它关系着酒店未来是否能够长期发展。以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型酒店为例,经济型酒店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拥有较高的性价比,其房价(一般定价在100至400元之间)比较适合大众消费水平。而它之所以能依靠房价来保证资金的回收,最大的原因在于成本方面的优势。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其低成本经营的强有力保证。

(二)强化成本管理的理念

酒店的入住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金回收期的长短。酒店行业前期投资大,投资者为了快速收回投资,非常看重酒店的入住率。就目前消费市场而言,多数理性消费者仍将酒店住宿的性价比作为选择酒店住宿的第一标准,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价格决定了酒店的入住率。如何降低价格,压缩成本,成了一些管理者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过度压缩成本容易产生单纯依靠降低成本来经营的成本理念,间接导致行业服务质量下降。成本的支出是为了更多利益的回报。酒店行业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成本和收益增减之间的关系,立足于酒店业整体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在成本和收益的增减变化中,寻求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经营模式,为提高行业效益的成本预测、决策方案服务。在保证服务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理念。比如在压缩开支方面,不是单纯压缩成本的支出,而是弄清成本投入和回报的关系。举例来说,上海“锦江之星”在缺水型城市酒店里使用的“中水”处理系统,这套系统在传统成本管理观念中,或许是可有可无的,然而在当年新建的经济型酒店中,它的投入使用是值得“锦江”人自豪的。这套“中水”系统是将洗澡水等经过循环系统最终用于冲洗厕所及绿化用水等方面,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角度看,它不仅节约了成本,也使得这个酒店在业界的形象、地位得到了提升。上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①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应用到多个领域,包括现代酒店业。酒店业常用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一是差异,二是价格。差异是吸引消费者的致胜点,即在同等酒店中成本差距较小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的优势,以更优、更独特的服务来展示自己;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的致胜点,即在产品与服务质量只有细微差别或没有差别的情况下努力保证服务质量不变,通过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在酒店行业中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是有极大益处的: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质是成本领先,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外延性等多方面的特点。酒店行业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管理者必须更加重视行业长期的发展,也更加关注行业的全局和外延。影响酒店竞争成本的核心是它的战略成本,不再是过去传统的经营成本。它打破了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现状的局面,将成本管理重心转向整体发展战略这一更广阔的领域。就目前酒店行业来说,成本管理是如何用较少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可,所以将消费者个人等外部因素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是现代酒店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重视隐性成本,将成本细化至个人

这里所说的隐性成本是指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发生,但未体现在成本核算数据中的成本。例如因为酒店服务质量的优劣对顾客的影响而产生的成本,它来源于顾客的反馈及其他方面的支出。比如某酒店内有一位客户不满意酒店所提供的服务,酒店管理层没有重视这一事件,之后客户进行了投诉。或许在这件事情上酒店本身对客户的服务没有什么失误,或许投诉也得到了解决,但仍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每一位客户的人脉网络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客户可能给酒店带来更多客户,也可能使酒店损失更多客户。当酒店发现自身的客户数量减少时,会付出更多成本来吸引客户,这就是隐性成本的影响。这类成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无法使用货币数据准确计量。酒店人力资源和服务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本的支出。酒店行业归属于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特点,所以其人员的配置更是与成本相关。酒店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要认真考核工作人员,尤其是直接面对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基层人员,因为这些人更容易造成酒店隐性成本的支出。各种类型的酒店,其成本管理是和酒店内的每一名员工都密切相关的。管理层要针对酒店自身的特点,将成本管理的具体事项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将所要达到的成本管理目标细化,即酒店每位成员都需要按目标成本对酒店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比如,在日常物资使用的成本管理上,需要将购买物品所需的成本通过前期的预算,划定财务成本控制的范围,并在采购后进行比较,查看成本管理的执行情况,为下一次成本预算提供参考信息。此外,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有利于保证成本管理有效实行。酒店内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不但将成本管理过程与每一位员工工作挂钩,还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这样才能使得成本管理更加有效,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成本管理对现代酒店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酒店行业需构建全新的适合自己的酒店成本管理模式。如何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未来酒店行业继续努力的方向。只有把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运用于实践中,对现有的成本管理进行优化,才能提高现代酒店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水平,才能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参考文献:

[1]戈飞平.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J].上海会计,1999(7):14-15.

[2]张利民,王素珍.饭店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2015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EB/OL](.2015-01-11)[2015-08-19].

[4]奚晏平.饭店业理论与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5],俞萌.经济型酒店投资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6]石春茂,蒲文燕.论如家快捷酒店的成本领先战略[J].审计与理财,2008(6):30-31.

[7]李问.把水分拧干:投资经济型酒店秘笈[J].中国经济周刊,2004(5):68-70.

酒店管理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现状;前景

[基金项目] 江西科技学院2012年(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YSK12007)。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90-1

一、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200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名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面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成为了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低碳旅游是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概念最早是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被正式提出。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旨在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推行绿色消费等方式,降低碳在旅游业中的排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存在问题

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从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的县(市、区)的组成,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均比较丰富,是江西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及低碳旅游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放式开发,资源遭到破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一种粗放式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散点状的数量型粗放开发,对旅游资源的依赖性高,加上不断加快的工业化步伐,对自然和生态的压力日益增加。

(二)旅游企业对低碳旅游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尽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些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措施,但是大部分旅游企业在其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大力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如产品环保、建筑节能、照明节能、交通减排等方面。

(三)低碳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完善。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尚没有建立低碳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该区域内的低碳旅游发展进行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例如政府部门重视经济效益,造成了科学、有效的审批标准的缺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未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存在失职现象,没有制定旅游行业低碳旅游新标准,鲜有将低碳纳人行业发展的考量和评价因素。

(四)旅游者低碳旅游意识未树立。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旅游者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游客对“低碳旅游”的内涵知之甚少。部分游客表示对节能减排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认为节能减排是国家政府的责任,而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例如,在“住”方面,多数游客仍偏好传统酒店,而不是选择独具乡土风情的农家院或节能型、简约型环保宾馆酒店;在“行”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驾车或包车出行,而不是选择节能环保出游方式。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想实现低碳旅游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实现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旅游产业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等融合打下坚实基础,是该区域最具竞争优势的资源,已经形成了“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品牌。同时,旅游业还要与工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例如,景德镇的瓷器产业和瓷文化,就已经和旅游产生了很好的融合效果。

(二)低碳旅游行业标准促进低碳旅游规范发展。旅游业虽然被称为绿色产业,但在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的碳排放水平并不算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正面临全面转型,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旅游业减排规划,并出台低碳旅游的行业指导标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对该区域旅游产业的碳排放状况进行普查梳理,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旅游业的减排规划和低碳旅游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低碳旅游的行业指导标准,如对景区碳排放量、垃圾处理量、低碳公共交通方式等制定严格标准。同时,出台新的行业政策和标准,引导各相关利益主体参与低碳旅游中来。

(三)旅游产业技术升级推动节能环保的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应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节能环保,从而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例如在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低碳旅游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等领域,推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新能源新材料;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进绿色经营体系建设,开展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

(四)建立低碳旅游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在区域范围内逐步设立一批低碳旅游示范区。相关部门可通过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低碳培训,在景区和酒店管理、经营等各环节制定严格的低碳指标,先在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等条件较好景区,率先建立示范区,制定分阶段、有目标、高标准的节能减碳实施方案,按照生态旅游区的有关标准,全面践行低碳旅游方式,并为其他地区创造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宋一兵,古翠芝.广东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93-96.

酒店管理前景分析范文4

1.旅游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十五”以来,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档次不断提高,*景区相继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旅游产业体系和规模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壮大,初步构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5.3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旅游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完成了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并组织国内众多专家,对全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进行考察、评估、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提升*、保护廿八都、突破*关、开发*山”的建设开发思路。“十五”期间相继建成了*关景区、*山景区,进一步扩展了*景区规模,启动了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使我市逐步成为三省边际休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3.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按照“发展一批,扶持一批”的思路,使我市旅游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提升,星级宾馆由原有的2家发展到8家,其中1家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国内旅行社从原有的1家发展到8家。

4.旅游区位优势日渐突显。*位于浙*部的边界地区,与**两省接壤,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陆路有杭金衢高速公路、2*国道、46省道及正在建设的黄衢南高速公路,铁路有浙赣复线,航空距*机场40公里。同时,*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2*国道的改造,以及黄衢南高速公路江郎、峡口、廿八都等互通口的设置,较好地改善了旅游外部交通环境。我市已初步具备了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此外,*与*、*等周边著名景点均已形成4小时旅游交通圈,沟通东南地区多条跨省黄金旅游热线上的旅游城市地位日益突现。

5.旅游目标市场不断拓展。坚持“立足周边,瞄准沪杭,拓展华东,面向全国”的旅游市场定位,积极抓住两个重要的“三角”市场:即以*为核心的*市场和以三省边际城市为突破口的金三角市场。确立了“巩固周边市场、拓展目标市场、挖掘潜在市场、挤抢机会市场”的营销策略,围绕“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宣传,使旅游目标市场得到不断拓展。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主题鲜明、有较强竞争力、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不论是旅游营销还是城市营销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对外品牌形象,视觉形象较为散乱,造成客源市场对*城市及旅游产品的识别比较凌乱,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相对滞后。首先,交通条件仍是制约现阶段*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黄衢南高速公路尚未建成,与主要目标市场的线路偏长,市域内旅游交通便捷通畅度低。其次,缺乏一定档次的旅游产品和娱乐场所,缺少接待大型会议及团队的会务场所,且餐饮娱乐等软件服务缺少特色,难以满足都市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

3.合力兴旅的社会政策环境有待强化。社会对发展旅游缺乏整体的理解与有力的支持,观念相对滞后,尚未真正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合力兴旅的社会大环境有待进一步形成。尽管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政府主导投入和政策性扶持还相对不足,缺乏有活力的投融资机制,投资渠道不宽、资金来源数量少。

(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从国际、国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为发展旅游确立了产业目标,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要素资源的趋紧,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随着“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提出,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尤其是20*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构建“三带十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市区域环境来看,“十一五”期间在建的黄衢南高速公路将把周围200公里范围内的安徽*,*景德镇、婺源、*、龙虎山,**和浙*湖、千岛湖、双龙洞、诸葛村等著名旅游景点连接起来,构筑一个跨越四省的“四小时旅游圈”。可以预见,*的区域旅游联合发展、跨越式发展,必将因交通瓶颈的打开和立体交通网络的日渐发达而如虎添翼,使*成为浙闽赣三省边际旅游休闲集散中心的目标得以实现,特别是20*年*“世界休闲博览会”、20*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三大盛会的召开更将为*旅游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和跻身全国两百强,在我省欠发达地区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整合我市资源优势和边界区位优势,打响“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构建“一中心五景区”空间格局,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行业管理与人才培养,进一步壮大旅游经济,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闽赣三省边际旅游休闲集散中心。

(二)发展目标

1.旅游经济更具实力。2010年,全市实现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20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争取20*年前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初步形成三省边际旅游休闲集散中心。

2.产品特色更加鲜明。围绕“奇、古、秀”特色,建成3个AAAA级旅游区,其中*AAAA级旅游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完成廿八都古镇开发项目、清漾历史文化村建设项目,培育3个较成熟的工农业观光基地。

3.旅游产业更加丰富。完善和丰富旅游产业链,使“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和谐发展、互相促进,全市进入全省百强旅行社要达到1家,国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绿色饭店达到15家以上。

4.旅游管理更为规范。积极引进和培养中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管理水平。到2010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中高级旅游管理和经营人员在旅游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达到30%。

(三)发展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塑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新形象。

2.政府主导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带动作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切实加强部门配合,确保基础建设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宣传促销的引导性投入。

3.区域联合原则。按照“跳出*发展*”的理念,把我市旅游业纳入大区域旅游之中,着重与周边旅游景点加强区域联合,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发挥整体优势,实现特色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特色推进原则。突出“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深化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加强与特色商贸、特色城镇、特色农业相结合,着力提升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建立以“*”为核心的旅游品牌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旅游品牌价值。

三、构建“一中心五景区”旅游空间格局

根据*旅游市场条件和资源特征,充分利用省际度假通道和旅游线结合点的有利区位,在“十一五”时期构建“一中心五景区”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即加快市区旅游接待服务主中心和峡口副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廿八都—*山旅游风景区、*岭—戴笠秘宅旅游风景区、峡里湖旅游风景区、太阳山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和完善。

(一)市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以*城区为依托,发挥全市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功能,为来江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及近邻游等旅游配套服务。重点是保护性开发一江两带四公园,着力打造以双塔公园为中心的AAAA级须江旅游区,完善城区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在加快建设市区旅游接待主中心的同时,还要积极整合市域南部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打造以峡口为中心的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

(二)*—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的核心景区,是*旅游对外宣传的名片。*景区范围包括新建的须女湖生态旅游区和核心的*景群等,以奇特的三爿石、伟人峰、一线天为主要特征,面积为11.8平方公里。景区功能主要为江郎奇峰游览观光。

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游览区为江南毛氏祖居地,历史上曾出过8个尚书、80多个进士。2002年国家档案局确定了首批48件国家珍贵遗产档案,*《清漾毛氏祖谱》位列其中。经考证,湖南韶山毛氏乃清漾毛氏的后裔,当代伟人系清漾毛氏的第56代嫡孙。游览区内旅游资源独特,文化积淀深厚,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游览区范围包括省级历史文化村清漾和仙居寺、石大门、剑瀑等。游览区功能主要为历史文化的学习考察及游览。

(三)廿八都—*山旅游风景区

廿八都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文化资源保存最完好的景区,以廿八都古镇街道建筑、独特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特征。景区范围包括廿八都古镇,面积为1.98平方公里。该景区功能主要为历史古镇寻踪、景观观赏、边际风情展览。

*山景区是有别于三爿石丹霞地貌的火山岩自然原始洞穴景区,以大片自然崩塌火山岩形成的堆石洞穴为主要特征。景区范围包括浙江以及*各自所属的山体,面积为14.4平方公里。该景区功能主要为奇山怪洞攀登和探险游。

(四)*岭—戴笠秘宅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重要的文化旅游线,突出沧桑古道的寻古体验,以古道雄关和戴笠秘宅为主要特征。景区范围包括*关、*岭(古道及森林公园)、鼓溪和戴笠秘宅等,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该景区功能主要为历史文化学习、观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生态休闲旅游。

(五)峡里湖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主要的水上观光、峡里风感受景区,以峡里风和水上游为主要特征。景区范围包括峡口镇的峡里村、峡里湖水库、三卿口古瓷村等,面积为12.39平方公里。该景区功能主要为峡里湖水库水上游览、体验自然奇观——峡里风、三卿口古瓷村参观游览。

(六)太阳山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主要由太阳山、琚源寺、周氏大宗祠、黄氏大宗祠及张村古村落等景点组成。张村古村落宜和石门、*、大陈等地的古村落联动开发,纳入古村落旅游线路,主要功能为佛教文化旅游、古村落文化游等。

在打造“一中心五景区”全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同时,努力建设好月亮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培育一批工农业旅游观光基地,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的旅游产业布局。

四、“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要按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原则和空间格局,努力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体系完善、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环境优化上下功夫。

(一)精心打造旅游产品,致力提升旅游品位

突出“景点、线路、商品、节会”四大产品,并从产品特点出发,走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1.致力打造精品景点。旅游资源和产品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旅游产品开发要按照《*市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2015)规划纲要》的要求,把重点放在提高档次上,着力培育旅游精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观光型产品,丰富传统观光型旅游的内涵,充分发挥我市在生态、文化观光旅游产品方面的优势,积极塑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我市旅游产品从单纯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三者结合的旅游产品过渡。要集中力量构建以*为龙头的浙西生态旅游区,充分挖掘*古道的文化内涵,打造徒步游黄金旅游线,建设廿八都古镇文化旅游区、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游览区、和睦彩陶手工作坊等重点与特色旅游区,将以“千年古道,锦绣*”为亮点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打造成国内外具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旅游精品。同时,建成*须女湖生态旅游区等一批度假、休闲项目。

2.致力打造黄金线路。切实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线路规划和网络组织,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旅游产品有点无线的问题,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精心策划组织一些特色旅游:健身攀登游、戴笠秘宅游、*古道游、毛氏祖源游、地质科考游、生态观光游,并策划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以创形象、聚人气、扬名声。要推出较为成熟的“锦绣*二日游”产品,并将此线路融入*——*——*(*)(*)的华东旅游网络。

3.致力打造特色商品。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既是发展旅游业的内容,又是把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联系起来,实现各产业互为促进的重要环节。这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最薄弱方面,也是潜力最大的方面。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促进旅游购物,是我市发展旅游业必须大力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加强旅游商品开发。要以《*市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2015)规划纲要》和《*市旅游标准化规划(20*-2010)》为依据,充分发掘以蜂产品、西砚等为代表的*地方特产优势,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在强调纪念性、工艺性、携带方便等特点的同时,要不断拓展旅游商品开发领域,推动更多的消费品,包括生活的、体育的、文化的、科技的消费品,进入旅游商品消费品行列。在体制上既要强调自主开发,又要鼓励合作开发。

加强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促销。旅游商品的生产关键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要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推动旅游商品的规模化生产。要积极引进竞争,引导社会各种类型的商业企业参与旅游商品销售,有条件的工业企业也可以直接参与销售。提倡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共同开发旅游商品销售市场。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我市的旅游商品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科学规划旅游商品销售网点设置,争取到2010年,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

4.致力打造品牌节会。利用节庆、会展活动平台,拓展旅游商品销售渠道。会展经济是一种蕴涵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择机策划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同时积极参与中国蜜蜂文化节、中国木材交易会等节庆、会展平台,扩大*旅游商品的展示与销售空间,同时还要在各种会展活动中举办各种形式的特色旅游商品展销活动,提升旅游商品的销售层次。

(二)加快完善旅游体系,增强旅游承载能力

发展旅游业必须花大力气,要适度超前建设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条件改善上。

1.完善交通网络。依托交通主干道,加快黄衢南高速公路*段建设,进一步优化市域交通网络,构筑我市旅游绿色通道,在华东各主要城市间建立方便快捷的交通纽带,开通主要目标市场至我市景区的定期散客班车。启动建设石门段花峡线外移工程、余家坞—灵岗口—下周村入口—清漾道路硬化,46省道外移、48省道改建工程,建设*市物流中心,石门、峡口客货运中心,江郎客货运站及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水陆客货运站等。

2.改善住宿条件。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加强旅游饭店结构调整。对现有宾馆、饭店进行适时更新、改造,提高中低档饭店的比重,使高中低档饭店的比例控制在1:4:5左右,在峡口、廿八都、保安等旅游住宿条件严重不足的乡镇,要适当建设一些宾馆、饭店,逐步改善当地的旅游接待条件。同时,一方面加快星评步伐,加速饭店星级化进程,引导饭店向度假、观光、连锁等多种类型酒店发展,支持优质的酒店管理公司参与我市旅游饭店的经营,鼓励酒店经营模式创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家旅社。

3.提升餐饮服务。深入发掘餐饮文化,特别是在石门、保安、峡口、廿八都等地要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鼓励旅游餐馆开展连锁经营。依靠社会力量,提供适合各类旅游者消费层次的餐饮服务。规划在峡口打造美食街、在清漾开毛家饭店,严格加强对餐饮价格、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逐步推行旅游餐馆定点管理制度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加强引导,提高质量。

4.丰富娱乐业。按照“因地制宜,寓教于乐,形式多样,把握方向”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地方戏剧、民俗文化和当地资源特点,编排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娱乐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加文化旅游亮点。

5.发展旅游购物。推动全市旅游购物点的集聚发展,形成以市区及峡口为核心的旅游购物中心。制定出台发展旅游购物的优惠政策,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我市旅游购物点的建设,鼓励各类旅游购物点采取连锁经营、规模化经营等模式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降低企业成本。

(三)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影响

旅游作为开放型产业,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市场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旅游产业要素的运转。因此,加强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塑造*旅游总体形象,使“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深入人心,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1.打响主题口号。要精心策划,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进行主题口号宣传,打响“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要从单一旅游产品营销转变到城市营销上来,注重突显*主题口号。首先,要全面启用CIS形象识别系统,确立*在目标市场的主题定位并使之更鲜明,更有吸引力、竞争力。其次,要在主要目标市场举办主题活动,叫响*主题口号。再次,要在景区、宾馆饭店、城市主要节点、广场的标识标牌以及各类营销资料中都有体现*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的相关内容出现。要在央视、人民日报等强势媒体上高强度、多角度展现*主题口号的有关内容。

2.确定目标市场。目前,*旅游客源市场分三级:一级市场包括上海,浙江省内*、金华、宁波、台州等地,以及*浦城、*广丰等边界旅游者;二级市场包括*地区的安徽、江苏等邻近省份旅游者;三级市场包括国内中西部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游客,特别是来江的专项旅游者。游客的类型由观光型为主,转向休闲、度假、观光相结合,外地游客比重加大,特别是自助游客、自驾车游客明显增加。随着“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完善、促销力度的加大和*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客源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合并,市场占有率必将大大增加。预计2010年上海游客将达15万人次,*与上海相当,也可达到15万人次,浙江省内其他地区40万人次,邻近省份15万人次,专项旅游者15万人次,2010年基本可实现5年翻番的规划目标。

3.强化市场营销。*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目前制约*旅游市场拓展的主要因素有:区域联合产品开发滞后,宣传促销力度不足,旅游企业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这三大因素要通过以下策略得到有效解决。20*~20*年是市场发展阶段,20*~2010年是市场成熟阶段。据分析,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市场,采取以下市场营销策略:20*~20*年,坚持巩固短线旅游产品,主推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的产品策略;采取以竞争导向定价法为主导的价格策略,研究目标市场竞争产品价格,以更优惠价销售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实施以裁宽取短策略主导的销售策略,开通周末散客班车,直销大客户和中小型经销商,运用以人员推销、形象广告、专题活动为主,公共关系、大规模节庆活动为辅的促销策略。20*~2010年,坚持更新专项旅游产品,主推长线旅游精品的产品策略;采取以声望定价法为主导的价格策略,利用其品牌和知名度树立“价高质优”形象;继续实施以直销为主的销售策略,设立目标市场办事处,地接由旅行社经销。

4.完善旅游信息咨询系统。在发展邮电通讯业的基础上,加快与旅游区直接相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依托浙江旅游信息中心,建立面向旅游者,可以与各宾馆、饭店、旅行社、机场、车站直接进行信息沟通的电子咨询传输网络,实现网上促销、网上统计、网上分析,在重点景区和旅游宾馆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向旅游者提供各类旅游咨询业务和有关资料。

(四)努力优化旅游环境,推进旅游健康发展

1.积极培养人才。高度重视旅游队伍的培育、建设,尽快改变旅游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十一五”期间,重点培养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员、旅游策划营销人员和优秀导游。要制定并实施与我市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战略,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教育、引进力度。要制定培育和使用旅游人才的有关制度与政策,构建旅游人才创业平台。采取“分年配置”的方式,加强旅游培训机构和旅游职业教育学校的建设,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创造条件。要制订旅游系统的全员培训和上岗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思想文化素质和创新水平。

2.完善发展政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改善、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旅游业要紧紧抓住“创优”的机遇,加快资源开发,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等硬件和旅游精神文明建设等软件建设,依托城市建设,在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加快制定旅游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3.坚持依法治旅。不断完善旅游法规建设和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立足*实际,制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推进景区管理有法可依。编制《*市旅游标准化规划》,深入贯彻《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以及《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依法管理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和旅游市场,严厉打击各类强行拉客、违规提价、兜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制定《*市旅游重特大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认真搞好旅游安全工作,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主要景区和宾馆、饭店要建立安全监测系统,逐步建立起旅游救助系统。

4.加强环境保护。景区的开发建设引入环评机制,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坚持环境保护与旅游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切实保护自然和人文景观。严格按规划要求在景点设置公共卫生设施和环保设施,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制度,认真及时处理各类废水、垃圾等污染物。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和卫生宣传。逐步使旅游区特别是重点景区成为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示范区。

五、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要深化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加以培育;认真做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要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扶持。要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协调,理顺旅游管理和资源开发体制,充分调动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扶持和参与发展旅游业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发展旅游的氛围。

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形成同行自我约束的行业体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推进业内自律和业内制裁,推动行业内的信用建设,以适应国内国际大环境,迎接旅游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