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水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治理水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治理水平

城市治理水平范文1

新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

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带来的生存压力,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加快特色化和差异化战略规划。当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逐步加快,首先是人民银行通过两次不对称降息,大大缩减了存贷利差,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盈利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其次,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70%快速下降到了2012年的52%。在这双重压力下,作为规模小、业务单一、经营区域狭窄的城市商业银行,必须要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经营之道,也就是市场中的业务定位和特色化经营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说在利率管制时代还不重要,那么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就成了事关城市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问题。

金融深化和经济下行趋势带来的风险压力,要求城市商业银行从公司治理层面加强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金融市场化带来的金融深化,一方面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又提高了风险结构的复杂性,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带来的盈利不确定性,使得商业银行面临一个复杂的金融风险环境。除了已有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外,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表外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声誉风险,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恶化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等,都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建立真正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部门间横向管理机制效率不高,单靠某个风险管理部门很难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就需要董事会站在公司治理层面,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对银行整个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并将风险管理的考核制度融入到约束激励机制中,充分发挥公司治理机制对风险管理的协调强化效应。

职业“银行家”市场的逐步完善,要求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激励约束机制。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渐解除,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市场化。如果说金融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很多决策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限制缺乏自主发挥的空间,那么在金融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的自主决策范畴越来越大,比如定价的管理、风险偏好的确定以及综合化经营的实施等,都在考验商业银行管理层的智慧。可以说商业银行非专业化经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需要真正懂银行的、具有战略思维和管理智慧的“银行家”。而银行家资源是稀缺的,随着金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逐步完善,银行家的配置和流动也会成为常态,这需要董事会能够根据经营形势的变化对银行家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银行家价值的充分发挥。

利益相关者日益复杂的利益诉求冲突,要求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提高全面统筹、平衡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能力。如果说过去城商行发展初期,面对的利益相关者较少,或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只要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就能够基本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但是,当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者结构越发复杂、监管部门监管约束日益严格、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不断提高、客户需求持续升级,导致利益相关者在一定范围产生利益诉求不一致。比如监管部门为了实现金融稳定要求加强资本约束,但股东要求持续上升的股利回报,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财政目标,导致这些目标之间发生冲突。因此,正确处理好利益诉求者的关系,就成为事关城市商业银行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董事会应该充分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正确引导银行的整个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和平衡好各方利益需求关系,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能实现一个稳定的均衡。

新形势下需强化董事会五大职能

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对整个银行经营管理的战略引领和风险约束作用。我认为在当前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是董事会的核心作用是否能充分发挥,是否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机制安排来保障董事会的履职水平和动机。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大力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需要明确并强化董事会的以下五大职能:

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的战略引领者。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应该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资产重组和制度重建阶段、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阶段、特色化和差异化道路探寻阶段。当前城商行的资产规模不足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正处于探寻特色化和差异化经营模式的时期。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既有大型国有银行对本地大客户群的竞争压力,又有中型股份制银行对中小客户领域的挤占危险。在这种“双面夹击”下,城市商业银行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明确定位,找到具有特色化和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而城市商业银行一般是从城市信用社改造而来,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相对缺乏,这就需要董事会自上而下的指导和引领。董事会应该从整体上明确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制定出清晰的、可执行的发展战略,并对战略的执行进行监督和必要的修订。

平衡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中间协调人。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多。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股东)、银行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客户、员工、债权人等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不一样,而且有时存在着较大冲突。这些利益诉求形成一个复杂的博弈矩阵,需要从全局统筹考虑才能形成总体平衡。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枢纽和核心,既是投资者的人又是管理层的委托人,同时需要从战略管理层面与地方政府和监管者进行交流沟通,因此自然成为处理利益相关者复杂关系的中间协调人。董事会通过制定股利分红政策、风险管理框架和薪酬福利制度等,最终找到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平衡点。

明确和坚守风险底线的最终责任人。作为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防御和管理风险方面是不具备优势的。而且,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范畴本身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还有市场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在如此纷繁复杂的风险体系面前,单靠银行内某个部门是无法完成总体控制的,这就需要从公司治理层面,董事会承担起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的最终责任。在复杂的经营形势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理念也需要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升级,应该由原来的规避和厌恶风险的被动控制态度,转向运用现代风险管理工具设计偏好阈值和计量轮廓,形成在明确和坚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向“风险要效益”的主动风险管理理念。为此,董事会应该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框架、监督风险管理执行和评估风险管理水平等举措,切实做到明晰和坚守风险底线的最终责任人。

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的顶层设计者。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的委托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制定出股东和管理层目标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可能的形成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管理层的利益最大化与股东的收益最大化保持统一,这就需要一套科学、弹性和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当前银行业内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是,激励约束机制平衡的越科学越灵活,其经营管理模式就越具备竞争力,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得越好。这就需要董事会充分发挥顶层设计者的智慧,将银行的战略方向、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等企业目标融合细化到对管理层和经营班子的薪酬福利设计中,实现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相容,最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创新可持续融资机制的资本管理者。当前,在监管要求日益严格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渐大的新形势下,资本越来越稀缺,资本的成本(股东的预期收益)也越来越高,成为制约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扩展和业务发展的最主要的刚性因素。尤其是对于正处在转型和发展阶段的未公开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缺乏资本市场公开融资手段,补充资本的渠道相对狭窄,因此构建一个内源性融资与外部性融资最优结合的资本补充渠道,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董事会作为资本管理的核心规划者,承担着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沟通,创新良性可持续融资机制的重任,通过利润、盈余公积管理和设计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股利分红政策,探索混合债等新型资本工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积极谋划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等,最终形成一个以内源融资为主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提升董事会履职水平的三大举措

为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董事会的履职水平:

完善和强化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体系。为什么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在形式上非常完善,都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标准体系,但是在治理效果上却存在差别?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确立和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职能,可以说公司治理水平的差异取决于董事会履职水平的差异。要提升董事会履职水平,首先需要从公司治理的整个体系入手,从制度和职能上确立并强化董事会的地位和角色,包括界定明确股东董事、执行董事、独立董事的职责边界,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在当前一段时期,特殊的发展目标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建立起一个董事会“强势”的公司治理体系,才能从总体上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复杂的诉求关系,制定并强化执行特色化战略和全面风险管理等,保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健康平稳的发展。

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健全董事会评估、激励和考核机制。董事会处于公司治理架构中的枢纽位置,董事会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内核部分,公司治理效能的发挥取决于董事会治理机制的科学优化的设计。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履职水平,首先要从制度层面优化董事会治理机制的传导与运转。针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董事成员结构不合理、董事会评估考核机制缺失等问题,需要加大力度调整董事会成员的结构,在某个范围内适度降低股东董事的人数比例,提高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的人数,尤其是提高独立董事的话语权重,以减少“强势股东”造成的战略决策障碍;细化专门委员会的设置架构,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作用。其次,强化董事会成员学习和培训机制,提高董事会的人力资本智力支持,加强董事会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标准建立定期的学习交流机制;建立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培训机制,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经济关注热点设置培训课程,提高董事会成员的战略修养和业务管理能力。最后,针对董事会的履职绩效设计出完善科学的评估、激励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和提高董事会的履职热情和效率,最终真正实现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角色作用。

城市治理水平范文2

【关键词】 水利水电 施工质量 评价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由于质量评价方法是核心的内容,因此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根据施工的进度以及成本的预算进行全方位的预算,能够根据有限的资源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高效可行的工程信息,,进一步加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以及评估,本文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方法的研究,探讨合理高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内容以及目标的确定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主要的内容是:根据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目标来进一步加强建设,其中工程质量评价的内容需要与建设行政部管理部门来具体的定位以及串通建设,具体的内容表现在各个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划分好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的具体方案,分别以评估进行科学的汇总,另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价中,需要重点的按照政府部门管理权限建设的投资项目进行,并且制定适当的方案来兼顾其他相关项目的建设。另外在建设中需要从对公众负责的角度出发,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法律建设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规定,从环境协调以及使用安全中制定具体的评价体系以及监督的办法。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是:主要反应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进一步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执行办法。在质量评价方法中能够进一步适应质量的变化以及进一步发展,促进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提高,因此在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中,能够为管理部门提供正确科学的决策。积极的推行了管理措施各类信息的执行,另外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之间相结合,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信息。

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方法

2.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

在当前我国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按照其单元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单位工程和工程项目的顺序依次进行评定,这样将最终的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2)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由于单元工程在评定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主要项目与一般项目,因此按照现行的评定标准:优良和合格两个等级进行划分,在合格项目中其具体的检测是:检测项目的全部测点全部符合上述的标准,并且在每一个检测项目中,在符合合格的标准上,90%以上的测点要符合合格的标准,这才评定为优良。(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其中合格的标准是: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中间产品质量以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启闭机与闸门、机电设备等金属结构符合相应标准),分部工程质量才能评为合格。在优良标准的评定中,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并且50%以上达到了优良,其单元工程质量优良并且从未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的原材料、启闭机以及闸门等完全的符合相应标准。(4)工程项目质量评定中,合格标准的评定是按照,单位工程全部合格,而优良质量的评定标准是: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中50%以上达到优良,这样就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优良。

2.2 质量评价指标的优选

由于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价中,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各个阶段相互影响的,因此在当前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工程的指标大部分是反应了施工在完成后的部分质量工程状况,没有对无形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另外在当前主要是根据“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保证体系相互牵制的,由于某一个环节出现了监督管理不当或者是监督手段不完善,这就导致了质量受到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中,应该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在实时性、全面性以及综合性中准确的反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因此在质量评价方法中,需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质量评价内容,然后结合施工过程中整个工程质量因素以及指标的选择原则。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综合的研究,为保证质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做出保障,其主要的方式是:将水利水电工程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1)项目的准备阶段。其中这就需要对工程制定具体的方案。在方案的设计中,重点对人员的配置、工程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水利水电设计的方案具体考虑。(2)项目施工阶段。这就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参与人以及外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规定,其中参与人,主要包括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承包人、监理单位以及质量监督单位等。在工程的外观质量中,主要从水利水电建筑物的外观质量以及安装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另外需要对工程的实体工程进行质量评价,这就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金属结构以及安装单元工程质量、机械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评价。(3)项目的结束阶段。工程资料验收阶段,主要对工程设计资料,平面坐标以及高程测量资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及项目划分等,从各个方面对质量评价资料进行研究,另外在项目的结束阶段还需要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外观以及实体质量做最终的评价。

3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需要从工程的自身特点以及质量控制中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方法中需要技术人员了解本专业的技术知识之外,还需要熟练的对合同中的质量控制加以灵活的运用,并开发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冯志军,益丰玲,陈桂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布置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J].水利工程建设,2012(14).

[2]刘亮,李坤,邓涉军.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及其信息化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工程,2013(35).

城市治理水平范文3

他们不断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执法环境,实现城管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规范化执法是依法、文明、公正执法的必经之路,是城管执法工作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他们始终坚持以“提高队员素质,提升队伍形象,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为目的,以打造执法人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为重点,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为手段,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他们时刻注意体现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出效益”的工作理念,先后制定并完善了83项内部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发至人手一册。同时实行领导巡查制、路段负责制、徒步执法制、“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监督考核机制,把各项工作逐一量化,纳入到考核范畴,严格实行出勤工资制、打分制、一年一聘用制、执法监督日通报制、末位淘汰制、绩效挂钩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并严格兑现奖惩,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在全局喊响一个口号,倡导两种精神、强化三种意识、树立四种风气、培养五种能力。一个口号是“负重实干、执法为民、坚韧创新、奉献有为”;两种精神是:“爱岗敬业和严格执法”;三种意识是:“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四种风气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踏踏实实、令行禁止,加强信任、相互支持,发奋有为、争创一流”;五种能力是:“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的行政能力,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高效能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准确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并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使执法人员能够灵活运用“明、活、勤、礼、严”五字执法技巧,锻炼执法人员招之即来、来即能战、战即能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形成了行业风气正、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他们在保障市民生存权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城市管理。即在促进经济繁荣的过程中保持市容的整洁有序,在满足弱势群体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妥善化解城市矛盾。他们采取“人性化”管理政策,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正确处理执法与教育、执法与服务、执法与处罚的关系。

他们尊重管理相对人的权益,推进文明执法。他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服务为本”的理念,遵循“一教育、二警告、三处罚”的工作程序,在纠正违章时先敬礼,问您好,再出示证件,说明违章事实及依据,做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主动“示弱”而不“逞强”,开展与业户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被管理对象感受到他们的文明服务,认识到接受管理是为了维护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广大市民的利益,培养他们自觉守法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他们在为民服务上做到“四个一把”即:“老人扶一把,小孩领一把,自行车摆放理一把,为民服务帮一把”。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问题上做到“四一、四心”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接待群众热心、听取申诉耐心、答复询问细心、处理问题用心”。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范,奠定了依法行政的基础,树立了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他们以宣传为手段,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他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公益广告宣传、专题专访、街头宣传、社区宣传、志愿者活动、广场演出签名活动等多种形式,通过城管法规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等途径深入临街店铺、社区、学校大力开展城管法规知识和城管执法工作职能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在城区主要街路显著位置悬挂了《人人遵守城市管理法规,让龙江市容更靓丽》等10余个条幅,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城管法规教育,进而不断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周边环境的自主意识。

城市治理水平范文4

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监理单位在竞争时的无序现象,大大降低了监理单位的工作质量。再加上监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有限,使得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高;②项目管理水平差。施工工程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对于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高技术型的技术人才,相当缺乏,这就导致项目管理的决策随意性很大,不能满足科学化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控制;③不规范的工程设计。有些水利工程由于前期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使得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划书和初步设计文件只停留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而对经济、环境、社会及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缺乏清晰的分析,同时系统的地址勘测资料的缺乏会致使方案比选不力,影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④质量监督缺乏力度。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力,导致质量监督处罚的实行不够。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质量管理责任不明,职能交叉,质量问题很难整改。

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材料的控制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承包人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严格检验工程中使用的构配件、材料,并应查验产品合格证和材质证明;②明确质量标准。合格的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我们必须明确其检测要求及质量标准。检测的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承包人的质检部门检验一般的单元工程,报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②监理单位与承包人都必须严格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合比、材料工艺等,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考虑到工程成本,可以通过另一个资质工程检测机构来检测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相关材料及半成品。工序质量的控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关键工序的控制。它需要根据历史经验资料,对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进行控制,在工序控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②工序质量的控制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另一种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③工序质量控制目标及计划,确定每道工序的标准。机械设备的控制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机械设备在使用操作时,应坚持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人定机定位定岗的责任制度;②承包人要严格检测将要进入工地的施工设备,提供该设备的检修和使用记录,并对具有设备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检修合格证;③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而宜的原则,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机械设备要考虑现实情况,切合实际的配置机械设备。人员的控制主要有:①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②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有:①劳动环境。改善工程的劳动环境,保障工程质量;②施工环境。在对施工环境进行控制时,要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正确分析、充分重视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灵活、机动的进行动态控制,这样才能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③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的处理在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质量控制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地质状况会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同影响。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有:①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性和工程质量的模糊性,是不能全面的达到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的;②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单元工程或分部工程评定的群体较小,划分的数量较少,出现评测结果与真实状况不符的现象;③因“权重”等问题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影响和限制,其评价体系是难以完全实现合理化和科学化。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评价措施和方法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评价措施有:①在实际评定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性和工程质量的模糊性时,要客观、真实、公正地评价;②进行质量评定时,水利工程的质量必须同时达到5项条件,严格把关;③工程的质量评定需要采用具体的评定指标进行精确的量化。水利工程中质量评价常用的有7种方法,分别是: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直方图法、相关图法、控制图法、因果分析图法。

城市治理水平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1 现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 存在不规范的项目法人行为

项目管理水平差、人员素质低、配备不合理及在招投标工作中大幅降低工程造价,随意变更工程项目,不执行合同相关条款,乱指挥等不规范的现象。

1.2 存在不规范的工程设计行为

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部分水利单位没去实施,使一些水利工程缺少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也不规范。如:不规范的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缺乏必要的项目决策咨询评估等问题。此外,由于经费不足,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缺乏较系统全面的勘测资料,进而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1.3 需要加强承包商的质量控制

现实中,工程所包含的施工项目与工程本身的规模并无直接联系,但由于资金和人员匮乏,一些水利工程为保证工程成本,找一些非专业队伍来施工,使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还有一些中小型水利项目,存在地方筹资、单价低工期短、“隐形转包”的现象,正是因为工程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致使施工过程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现象严重,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1.4 工程监理制度和质量评定体系存在不足

1.4.1 工程监理体系还不规范

由于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规范行为,极大影响了监理工作的开展;国家水利部出台的现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监理机制的实施还不够完善和规范;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监理单位工作质量良莠不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监理市场秩序。

1.4.2 水利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不足

现行评定标准要求水利工程质量必须同时满足5个条件,一项不符则否定整体工程质量,没有通盘考虑不同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没有体现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的几点对策

2.1 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2.1.1 推动水利工程监理队伍的素质建设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形式多样,主要有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几种,由此组成一整套建设制度,每种都不可或缺。所以,应对从事工程监理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监理知识、技能培训,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监理知识的专业化队伍,并以此推动施工质量管理,促进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

2.1.2 强化监理在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作用

监理工作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提早、全过程介入,工作要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开工前要做到施工招标过程和施工单位进场时的资质复核,这对施工准备阶段的重大决策会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工程上马时候,第一时间组建监理部,使监理工作融入质量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监控工程的全过程,直至工程验收结束。如:检查承包商的施工技术员、质检员和值班工程师在岗情况,查看施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等。使监理工作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每个环节都被监控。

2.1.3 理顺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和地方政府在工程质量体系中的关系

监理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施工单位责是建设主体,但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所以,监理人员对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核查好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不健全则拒签发开工令;要与地方政府搞好关系,这是保证工程施工良好环境的大事。

2.1.4 加强水电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

对分包施工单位的资质要严加审查,工程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能分包,还禁止多次分包。通常资质审查只针对企业法人,对项目部很少进行复核,项目部作为独立性强的经济、技术部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当工程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就无法明确责任主体,所以通过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杜绝实际运作中无人负责的尴尬局面。

3 建立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

3.1 形成系统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我国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缺乏实时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不足,依据目的性、系统性、独立性及一致性等原则,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要素、目标及项目全过程所涉及事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等评价指标数字化和集成化的收集工作,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评级体系,真正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科学的反应和描述。

3.2 建立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模型

依据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通过调研明确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类评价指标(如工程的设计、环境、项目、外观质量、实体质量等),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相结合起来,建立相关施工质量评价模型,对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工程的不同阶段检测、收集有效数据,并及时调整模型运行,最终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4 结论

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及评价是建设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只有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许秉琦.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12):89-91.

[2] 高国军.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77-78.

城市治理水平范文6

【关键词】 城市;人才活力;指标

一、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人才活力方面所做的研究

城市人才活力是指在城市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作用下,人才在主观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客观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跃状态。

从波特采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表述竞争力的理论,到彼特根据分析框架和城市综合数据,建立了一个城市竞争力对三个独立变量的判别方程,即城市竞争力=(制造业附加值、商品零售额、商业服务收入),再到丹尼斯形成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框架C=F(U,N,T,F)。他认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要素可划分为4个方面:经济结构(T)、区域性禀赋(U)、人力资源(F)和制度环境(N)。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可以看出,虽然国外的专家在有些方面还莫衷一是,但在一些主要的方面正逐渐形成共识:

第一,国家和城市的竞争是关于其财富(或价值)及其增长的竞争。

第二,评价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必须建立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不能随意抽取指标进行组合。

这些研究,无论在定义、分析框架、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上,都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我国,较早的研究是南开大学的郝寿义教授等人,然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提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概念。近几年,研究这方面的专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的评价上。由于不同专家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解是不同的,选取的指标也各不相同。目前对城市人才活力的研究尚处于理论体系形成阶段,对单一城市人才活力水平的评价研究。将若干城市作人才活力评价、比较,对城市发现提升人才活力的重点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人才活力影响因素分析

1.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由几个或者十几个城市所组成的经济区域慢慢形成,并在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在该经济区域中的地位、角色以及分工情况都会对城市人才的发展产生影响。城市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身才能的过程中要整合其他地区、城市的资源,以提升本地区的人才活力。因此研究城市人才活力必须特别关注影响城市发展的外部区域因素。

2.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作为资源的聚集体,通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来降低交易成本。人才资源是城市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与其他资源相互作用,一方面人才资源的利用情况会影响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其他资源的配置又会对人才活力的发挥产生影响。城市是人才活力发挥的场所,从这个角度出发,本论文将影响城市人才活力的内部资源因素分为区位资源和非区位资源两大类。

(1)城市区位资源。城市是作为物质实体存在的,它包含了城市自然资源、城市地理区位、城市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新经济条件下,城市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虽然不是人才活力发挥的根本影响因素,但是在人才流向方面却会显示出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城市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虽然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概念,但是地理区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技术、环境、文化的区位对人才活力发挥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类型和水平直接影响城市产业发展和价值体系形成,基础设施的质量(分布、个体质量)影响城市的竞争力,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对城市人才活力的发挥会产生直接和间接作用。

(2)城市非区位资源。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资本,如社会资本、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本等,这些资本的积累对城市人才活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城市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对城市人才活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的保障能力是留着人才,保持城市持续活力的底线。城市其它能力的高低也会对人才活力的发挥产生影响。

三、城市人才活力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活力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了13项要素指标,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反映了城市人才活力的成因。经过对32位专家的访谈,最终形成了如下指标体系:

1.城市人才能力

(1)城市人才创新学习能力:城市人才创新能力、学习能力;(2)城市人才组织交往能力:城市人才组织能力、协作能力;(3)城市人才开拓适应能力:城市人才创业能力、适应能力。

2.城市人才结构

(1)城市人才占总人口比例:人才比重;(2)城市大专以上人才比例:高层次人才比重;(3)城市人才密度:人才分布密度,人才总数/城市面积。

3.城市人才素质

(1)城市人才健康水平:城市人才的平均寿命、疾病抵抗能力等状况;(2)城市人才知识水平:人才的基础文化、受教育程度及科学素养等; (3)城市人才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的技术涵养。

4.城市文化

(1)社会兼容指数:社会的宽容理解心理;(2)文化融合指数: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3)社会公平指数:社会对待贫困、特权等方面的态度;(4)平等自由指数:社会平等自由的观念。

四、结语

所介绍的城市人才活力最终要落实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最后按照数据可获取和有代表性两个原则,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中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十位的内陆城市中4个城市为样本,它们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这些城市一般都有自己的统计年鉴或城市年鉴,而且每个城市在人才活力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结论显示:上海的城市人才活力综合水平在所在的十所城市里边排在了第1位,其次是深圳,广州,北京。

通过对城市人才活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城市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城市学习投入能力是制约城市人才活力发挥的瓶颈。本研究认为要提升城市的人才活力水平,必须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是提升城市人才活力的核心

城市人才主要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自身培养的人才;另一部分是城市引进的人才,提高这两部分人的素质对提高城市人才活力意义重大。人才结构要跟城市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适应,是否有良好的人才结构是城市人才活力发挥的前提和核心。

2.加大城市学习投入力度是提升城市人才活力的保障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为城市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提供物质支撑,是城市人才活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军.深圳建设人才活力之都基本思路与对策.深圳建设人才活力之都基本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R].深圳:深圳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