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经济具体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经济具体表现范文1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193-01
引言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的长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企业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不断加深,因此人们对于企业的越来越高,相应地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相应提高。电力行业作为国有垄断性行业,受到历史、机制和人员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当然,在一段很长的时期以来,企业文化建设在电力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浪潮,文化建设和管理受到了电力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就目前来看,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展开探讨。
1.企业文化建设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1.1 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
科技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到来给企业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文化元素,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的提高。总所周知,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的长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宜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
1.2 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全球化给市场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变革和发展,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给员工塑造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 提升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
除去企业规模的影响外,企业的文化设施、工作环境等外在形象也是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而优秀的企业形象的塑造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对企业形象的感知,人们能了解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水平以及精神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改变人们对企业的外在认知。
2.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2.1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垄断性行业,其文化建设有其独特性的特点。部分电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电力企业只是生产、提供电的企业,企业文化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没有太大影响,未做到正确看待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差,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2.2 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脱节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处于国有垄断状态,需求大于供给,这种垄断性质就造成了企业与市场的脱节,形成了以产品为导向的意识。企业的文化建设过多的关注在技术和安全生产方面,缺少竞争意识,不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这样很难做到与国际市场接轨,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2.3 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形势重于内涵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与党建工作是一体的,会带有较重政治色彩,且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口号,形式重于内涵。当前部分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表现为口号式地提炼企业理念、企业宗旨和企业经验,具体表现为在文件中、墙上、媒体上,但并未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运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打着企业文化的幌子进行企业宣传,对企业发展并没有促进作用。
3.对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 树立企业文化意识
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管理的效能弱化,我们要转变传统观念,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进去,明确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树立电力企业文化意识。可以通过管理制度的设置,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重视企业文化宣传,建立企业文化保障机制,使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从口号落到实地,真正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3.2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是21世纪企业最珍贵的资源。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做到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给予员工发挥自主创造性的平台,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保障员工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员工精神需求的满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3.3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该企业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员工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地更新、创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需求。在电力企业中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培养企业的学习氛围,让员工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形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组织形式,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3.4 确立服务至上的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把客户当作管理对象的思想,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给客户高质量、高效、及时用电服务, 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客户的信赖。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确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为员工营造服务氛围,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创建企业的品牌文化。
参考文献
[1] 董若婷.《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4(12).
知识经济具体表现范文2
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内容主要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和提供哪几类会计信息等问题。会计目标已经成为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二)会计基本前提
现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上,目前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和范畴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朝着更适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改变,将实效性作为了会计基本前提改变的重要原则和发展方向。
(三)会计要素
目前会计要素主要包含财务状况要素和经营成果要素这两种。新形势下对会计要素的理解应结合财务会计的具体应用和实际发展。
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变化
受到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的影响,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其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持续经营概念的理解上发生了变化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概念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时间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财务会计理论的建立都是以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为基础制定的。但是受到知识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企业的经营时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持续经营概念在理解上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也将在持续经营概念上出现新的理解。
(二)在会计分期的概念上发生了变化
会计分期的概念主要是指企业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利用,并根据会计信息作出及时的决策。但是受到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信息的提供渠道越来越多,许多会计信息通过网络的方式在网上实现了共享,会计分期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一影响下,财务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分期和会计信息的定义也较传统的会计理论发生了许多变化。为此,我们要对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在货币计量的概念上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货币计量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货币价值恒定的基础上的,但是在新知识经济时代,货币的价值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货币价值变化成为了主流,由此而产生的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单纯依靠原来的货币价值恒定的货币计量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从目前知识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上述分析可知,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在发展中发生着重要变化,原有的一些规则和概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更,为此,我们应对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目前来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基表假设得到了持续的创新
受到了知识经济的影响,原有的会计基表假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会计基表假设取得积极效果,对会计基表假设进行了不断的创新。通过了解发现,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对交易期进行变化,将交易其变成报表的报告期。
(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正是由于会计基表假设朝着持续创新的方向发展,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必须得到持续提高,以此来满足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需要。从目前来看,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务会计理论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持续的。由此也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
(三)网络会计将会成为重要的会计发展方式
知识经济除了对会计基表假设和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产生变化之外,还对会计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会计将会成为重要的会计发展方式,不但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工作方式,还对会计工作规则和会计工作流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会计工作将会朝着网络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具体表现范文3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现状;发展路径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使我国各个行业的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优化与人才储备方面都没有优势,加上不利的外部条件,比如劳动力资源缺乏、原料投入增加等因素。因此,我国的企业改革势在必行,简化企业的结构,提高效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企业的抗压能力得到提高。
1.企业基础薄弱
因为我国的经济环境比较特殊,加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时间短,力量储备不充分,因此大部分企业还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企业行政结构的不完整,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过慢,资源储备和应急管理能力的较差等方面。一部分企业就算制定了相关的调整体系,但是由于经验尚浅,只对于外来的先进制度进行照搬照抄,而忽视了我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形势的特殊性,导致与原本企业组织的磨合存在问题,无法从源头解决企业现存的问题。
2.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从个体经营模式成长起来的公司,因而很多企业高层对于经济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只采用简单单一化的管理流程,管理理念跟不上时展的节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高层的管理理念从本质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模式,陈旧落后的理念会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严重制约企业的未来发展。
3.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
经济管理体系是保证一个企业内外部竞争下能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经济羁鲇敕⒄骨魇品⒒幼偶强的监管和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很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还相当的薄弱,大部分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还停留在层次单一,目标模糊起步时期。加之当下满足时代需求的经济管理体系是演化型的,可以第一时间对外部经济形势作出反应的,这就使得满足当下经济管理体系要求的企业成为稀有。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创新的重要性
管理能够被视为当前生产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作为整合与优化企业资本配置的关键手段, 在当下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的时期,因为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速度都极快,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也就迫在眉睫。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强势到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的大环境下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企业必须从管理模式和手段上加速信息传输与反馈速度、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从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这样才能相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标准,赢得更大的上升空间。全球化的深入使企业与政府、其他相关行业和整个社会等关系日益加深,使企业的竞争范围更大,竞争者层出不穷,所以对企业的竞争理念和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在市场上争取更大的份额,企业只有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改善经济增长方式等方法。
三、探究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
1.提升企业基础
建立完善企业的组织部门和行政体系,奠定一个坚实良好的发展基础。只有解决目前我国社会中大部分企业存在的基础薄弱的问题,搭建出起能承载完整经济管理体系的下层建筑,才能使经济管理的创新有立于不败之地。
2.更新观念
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经济管理的理念。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必须要对市场的变化和新环境下的企业结构变化具有敏锐的前瞻性,针对经济的背景的变化调整对于经济管理在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在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中所属的地位。另外,企业可以制定奖励机制,奖励企业内部部创新意识强的员工,集思广益,做好企业整体管理观念的创新工作。
3.管理制度创新
加快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的步伐,确保制度和公司经济建设的同步同频提升。满足企业现状和时代要求的管理制度才能有利于企业合理分配所有资源,形成满足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组织架构,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良好的企业能够通过升级优化内部结构,自主经营完成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累积原始资本,而管理制度正是确保企业该模式的有效机制。此外,还可以在经济管理中加入自主创新机制,保障经济管理随着时代变化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进行自我的调整。
4.经济管理技术创新
要彻底发挥目前科技进步的特点,将计算机、互联网、自动化平台等领先的设备运用到经济管理活动中。其一,要建立健全管理数据库。企业经济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建立健全数据库对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益行之有效,还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进而提升管理质量。其二,搭建亲民的管理平台。要建立科学的互动平台,确保员工有畅通的途径及时反映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为经济管理工作的调整和改善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可以组织企业论坛、互联网聊天群等模式。
5.整合资源
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念、经过实践检验的经济管理论述以及创新型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内外部可使用的资源。今后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和利润上,在劳动力和各种资源的争夺上也将愈演愈烈。只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依靠各种力量才能加快企业管理创新的进程。
四、结语
企业管理创新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是保证企业适应新阶段经济形势的最主要的手段。企业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知识经济具体表现范文4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5-0057-2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五大类型
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他们拥有共同的理论核心--重视知识和共同的主题--以人为本。
(一)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二)速度文化
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及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竞争。知识经济中的现代企业已没有决策大小的问题,只有速度快慢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速度就是一切”。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安排妥当。
(三)学习文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对于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成“明星产业”变成了“流星产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
(四)虚拟文化
虚拟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创造消费、“购买消费”。时间是商品,文化的差异是商品,品味是商品。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如企业的知识产权、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五)融合文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企业文化地位、核心内涵、制度层的影响以及对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
(一)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创办企业的根本,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传统的生产要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力量而不再是驱动力。知识成为最为关键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在企业里,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地位迅速上升,举足轻重。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人才用于正确的知识和技术。而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的具体内容总是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内容同样离不开具体的经济环境,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之下,企业文化将会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经济的取而代之,企业文化的内容也将有所改变。对比传统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形成时间更短,形成过程更依赖于设计和借鉴,文化现象从单一变为多元,文化设计理念从排他性变为兼容性,学习的态度从传统意义进修培训进化为学习型组织,文化类型更为开放,生产类型更为灵活而注重效益,文化空间从区域性过渡到了全球性,这些特征变化的根本点在于对文化要素的整合上。具体表现为文化要素的元的数目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其实质即是公司文化是“统一的个性”还是“个性的统一”,在道德观上更体现个人、企业和社会的融合。
(二)对企业文化地位的影响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相同。企业管理方式共经历了三个较为典型的阶段:随意性管理阶段,制度化管理阶段,柔性管理阶段。在随意性管理阶段,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仅仅只是全体员工无条件接受领导者个人的意志的“文化”。在制度管理阶段,早期的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停留在企业文化表层的制度文化,并不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在知识经济社会之中,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快速变化成为现代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柔性管理则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理论,其优点是结合了随意性管理的灵活性与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强调激发员工的创造欲望,依靠制度来形成法治的环境,采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行为,使得制度具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此阶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起到粘合剂和指路灯的作用,它可以在不需要命令的情况下协调员工的行为,为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三、知识经济形态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我们应该使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现知识经济的特色。
知识经济具体表现范文5
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内容。笔者认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现代化流通产业的实践中,必须通过流通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国有商贸企业集团改革发展的根本出路。
核心竞争力
――流通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并有效配置资源,在市场上赢得和发展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
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商贸企业通过一系列经营技能,人力资源和服务技术等要素的和谐组合,形成的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顾客满足需求进而自身获利的内在能力,也是流通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确立竞争优势的能力。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具备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共同特征以外,还具有创新性特点,即对传统流通方式的创新,并以此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获得较快发展。如当今世界最大流通企业也是全球500强之首的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统一配送、全球分销与信息处理能力;英国马狮百货公司的供应商管理能力,就是这两个公司独特的关键性技术,也是它们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因此,核心竞争力是商业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标志,形成与扩大竞争优势的条件。
核心竞争力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商贸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商品流通领域具有技术门槛低、市场准入易、竞争对手多的特点,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入世后,世界500强中的大型商业企业几乎均已登陆中国市场,中国商贸企业在与实力雄厚、资金规模大、技术管理先进的跨国公司竞争中,也必须尽快获得克敌制胜的铩手铜――核心竞争力。我国政府和流通主管部门多次明确表示,大力支持和鼓励流通企业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专有知识产权,以此作为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有力手段。
流通创新
――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创新,是指对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进行科学加工基础上提出新思想、新知识的过程,意味着人们认识事物,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质的飞跃。
流通创新是指在整个国民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理论、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对传统流通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从而形成现代流通产业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种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流通产业,革新传统流通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信息资源真实快捷,营销与组织方式科学合理,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流通产业。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各类商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市场上基本不存在短缺经济现象。在商品流通领域,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怎样运用先进技术和独特营销方式,组织高效的商品流转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与消费者的青睐,获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创新对形成与提高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2000年,日本伊藤洋华堂百货公司在同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营业收入和公司现金流量增长7%的骄人业绩,这与该店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流通创新,率先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配送体系是分不开的。我国上海联华集团自90年代初在国内以流通技术革新和资本扩张两种方式相结合,先在上海后在华东和全国发展连锁超市,企业获得超常发展。到2001年,联华集团以1225家店铺,140.6亿元的销售额稳居国内商业企业头号交椅,资产回报率达到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流通产业也有很大发展。国有流通企业无论在理论、制度还是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国零售商业创新还处于较低层次或模仿阶段,距离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具有变革意义的流通创新,比起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专有知识产权的要求,无疑还要作出极大的努力。
营销方式创新
――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选择
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六大报告提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认识上的更新与飞跃,各项事业的创新与突破是我国现代化事业与综合国力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
流通创新要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流通理论、组织制度和营销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发展与突破。流通理论创新要在已经突破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初步树立起以流通带生产,市场引导生产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流通从传统的末端产业上升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流通组织与制度创新关键是要适应流通生产力的要求,突破传统模式,大胆创造与采用符合大流通,大市场要求的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实现流通制度的高效、科学有序;要通过流通组织的创造,集中与分散,交流与协作等途径,建立流通组织各单元的新组合,提高新组织的运行效率,从而实现流通组织的多样化、专业化、规模化、效益最大化。
营销方式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流通创新中最具有积极意义和变革性质的创新,它是提高国有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与最终选择。营销方式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具体组织方式和运行形式,是流通生产力作用于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形成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专有知识产权的关键领域。营销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是发达国家当代“第三次流通革命”的主要内容,也将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流通产业发展最快,商贸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1、加快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将现代化大生产中统一管理与专业分工相结合的原理成功运用于流通领域,具有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流通效率与经济效益的优势,如今已成为发达国家商品流通的主要组织形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引进连锁经营方式,90年代以后获得较快发展。2001年,上海市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达28%,其他大城市也超过15%。但就全国来看只有这一比例5%左右,说明连锁经营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国外连锁商业发展的历史发现,当一个国家人均GDP500至800美元时,可以发展连锁超市;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连锁商业将加快发展。我国目前整体上已具备发展连锁商业的条件,沿海发达地区可以更快发展。但是成功的关键是要加深对连锁本质的理解,即加强对连锁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与统一核算,以真正体现其统分结合的竞争优势与比较效益。
2、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流通创新中最具有积极意义和革命性的内容,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成果在流通领域的直接体现,它以虚拟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特殊形态与运行方式构成了新的流通模式,并形成了新的流通渠道和流通组织。具体表现在:一是产需互动,生产者与消费者有了直接沟通的平台,信息充分交流,共同决定商品及其流通方式,体现了交换中消费者的主导地位,也改变了传统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二是以网络服务为中枢的扁平化的流通模式,运转效率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三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国有商贸企业必须从现在起就要抢占先机,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人才、技术设施、商务规则等方面着手探索和创新,早日形成和掌握具有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流通生产力,在新一轮流通创新中赢得主动。
知识经济具体表现范文6
被称为“数字经济之父”的美国唐•泰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时代》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革新掀起新时代的数字革命,将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企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经济对会计环境影响的端倪:
(一)企业资产的重心发生转移。(二)企业投资主体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及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四)企业所处的市场呈现出金融化的发展趋势。(五)会计工作的领域将拓宽。
二、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二)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人为主的经济。(三)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四)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五)新的价值取向。(六)新的市场观念。知识经济是在市场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但它反过来又作用于市场经济,同时引起传统市场经济的变革,并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深化。
三、知识经济对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这些方法是在手工记账程序下的产物。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传递方式、数据载体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知识经济对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对复式记账方法的影响。现代会计中所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是在单式记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二)对现行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设置的影响。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进行的一种分类,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包括综合数据和核算指标。(三)对现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的影响。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与网上交易的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四)对现行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影响。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来看,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存贮于记账凭证之中,账簿和报表只是对记账凭证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后的结果。(五)对现行账务处理程序的影响。账务处理程序亦称“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相互配合的方式。(六)对会计报告和会计信息批露的影响。由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会计职能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将要更加丰富,揭示的内容将要更加充分,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要包括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雇员数量及素质,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非财务信息;不仅包括历史性信息,还要包括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企业管理部门的计划以及企业实际经营业绩比较等前瞻性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性信息,还要包括分部信息;不仅表内信息更加充实,表外项目披露也更加详细和充分。
四、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和人员的影响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影响有:1.繁琐的手工劳动被快速、准确的机器程序所代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将改变会计信息系统与生产经营信息相互分割的状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使会计与生产经营活动各系统建立信息联系。3.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传统会计期间的季报,还是半年报都不能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需求,将被新出现的在线系统、即时系统等新的报告形式和渠道所代替。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知识提出更高要求。
1.通晓专业理论并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2.擅长计算机操作和应用。3.必须是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是综合性,这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还要涉及到其他学科和领域,对本专业既要有一定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的见解,做到深广结合,因此,会计人员既要是“专才”,又要是“通才”。
五、知识经济促进财务会计完善发展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和发展:
(一)转变财务会计理财观念。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到重视知识资本管理的观念。
(二)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新的会计模式。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三)必须制定新的计量准则。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
总之,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挑战是严峻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同时又给了财务会计一个改革创新的机遇。财务会计应该积极应对,不能也不会面对知识经济束手无策,相反,财务会计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小春、王小如,《经济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1月第1期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