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术后康复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1
关键词:关节镜;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72-01
1一般资料
本组 14 例施行关节镜检查及镜视下行关节清理术的病人,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4岁~61岁,平均 37.5 岁; 股髋撞击症 7例,骨性关节炎 3 例,股骨头坏死2 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患者准备:完善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常规、心肺肝肾功能检查等,手术区域皮肤的准备以及禁食、禁饮情况等。
2.1.2心理护理:关节镜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很多患者对该手术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猜疑、恐惧和紧张心理。因此,护士要深入病房,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解手术大致方法和作用,介绍手术成功的例子,解除患者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1.3术前康复训练和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告知其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正确的功能锻炼对手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锻炼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及下肢的功能锻炼,预防臀部肌肉萎缩,股四头肌萎缩,加强训练梨状肌,髂腰肌的功能,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计划打好基础。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做好记录。术后常规禁食水,4 h~6 h 后进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软枕抬高伤肢于心脏水平,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不断将积血排尽,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同时观察伤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2患肢的观察:术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减轻肢体肿胀。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皮温、足趾活动度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现象,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根据伤口出血情况使用止血药物;伤口 10 d~14 d 拆线,拆线后允许洗澡,但是病人应避免把手术侧关节浸入澡盆或水池内。
2.2.3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关节镜手术具有可进行早期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缩短病程的特点。通过病人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功能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要因人而异,以不疲劳为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出院指导
出院时,护理人员进行宣教指导,向患者讲解运动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争取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告诉患者锻炼要持之以恒,精湛的手术只有结合完美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想的效果。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复查时间,患者定期来院复查离院后可借助辅助器进行下蹲及骑自行车锻炼,避免过度或怠锻炼,以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4结果
14例病人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按照 Harris 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术前平均60.4分,术后6个月平均 85.5分,术后提高了20.1分。一些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和弹响髋等疾病,通过手术解除了疼痛,延缓了病情进展,改善了关节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2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66-01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日趋成熟,其手术能即刻消除膝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使长期饱受膝关节病痛折磨的人们再次获得新生。但由于忽视围手术期护理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并不少见,精湛手术只有结合科学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我们对45例行TKA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7岁,平均54.5岁。共行56个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膝置换34例,双膝置换11例。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所有45例患者56个膝关节置换手术均由同一组人员完成。手术常规取膝关节正中入路,髌旁内侧切开关节囊,清理关节内的滑膜及赘骨质,根据关节不同的破坏情况行切骨成型及软组织平衡处理,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5~21天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除一例发生感染外,余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畸形得到矫正,出院时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膝关节屈曲大于9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5°。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膝关节呈伸直位固定并抬高20°~ 30°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 减轻肿胀,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观察弹力绷带的收紧度,敷料的渗血情况,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固定低于床旁30―40cm),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脱落,以防切口积血和血肿形成,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色、量,特别是术后24h的引流量超过300ml/d,色鲜红,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若24h引流量少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等,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遵医嘱给予相应抗生素及止痛药,确保手术当天平稳过渡。
3.2 正确
术后患者仰卧位,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 足尖向上, 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在两腿间安放枕头,必要时可穿丁字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 。为避免长期同一姿势所致不适,可适当仰卧与健侧倾斜卧位交替,注意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术前早期尽量避免翻身,必要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动上身,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 。
3.3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指导
主要目的是让患者了解锻炼的内容,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这对于骨性关节炎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术前肌力的恢复对术后康复和早期活动很有益处,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1)踝泵运动:手术后当天起即可在床上做此运动,做此运动时,可应用静脉止痛泵控制刀口疼痛。患者用力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再努力收缩大腿和小腿肌肉至少6s,之后完全放松。这样可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肌肉萎缩,还有旋转踝关节,随意的活动脚趾,这样可促进血液回流。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每天3~6组。每个动作应尽量做到位,由慢至快。(2)压腿练习:术后第2天患者可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尤其术前伴有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5min左右,到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程度为止,这是锻炼伸直的最好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比屈曲要困难得多,同样也重要得多,只有伸直了腿才能正常行走而不引起疼通。术后3―7天,可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可适当进行髋关节屈伸练习,注意勿抬腿,避免过度活动引起疼痛。术后一周后,主要恢复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行站立位功能锻炼,并辅以拐杖,负重练习。方法为:床上练习,俯卧位髋关节内旋练习,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整个训练期间医护人员需在旁边指导和保护。
3.4 并发症的预防
①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关节病残,可遵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抗生素和止血剂,如出现血肿及时止血,活动性出血应打开伤口止血,有感染可切开清创引流。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较差,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应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每2h翻身一次,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为减少骨突处受压,必要时可使用气圈、棉垫。
②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和尿道护理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和扩胸等床上运动,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会清洁干燥。术后留置尿管需做好尿道口护理,尽早拔除尿管。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搬运患者时应派专人保护髋关节,不得牵拉肢体;术后平卧时,要维持患肢出于外展位;侧卧时注意保持屈膝和屈髋,避免内旋和盘腿。预防静脉血栓,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手术和创伤本身可引起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而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减少则造成血流缓慢。应鼓励患者做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增加床上活动量。
③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肠蠕动减慢,很容易造成便秘,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定时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最好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如连续三天没排便,为避免过分用力诱发脑血管意外,可给予开塞露或灌肠处理。
4 心理指导
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患者树立自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每日了解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的程度等,与患者一起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患者之间交流、互相介绍锻炼感受和经验,以提高锻炼效果。
5 饮食指导
供给高蛋白、高糖膳食。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必须供给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参与蛋白质内源性代谢,可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感染。供给富含胶原的猪皮或猪蹄类食物,可为患者提供外源性蛋白质,以合成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同时也可获得多量的锌及甘氨酸、脯氨酸。供给富含铜的食物:瘦肉、肝、水产、虾米等,供给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3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3-3592-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解决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效果,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行 人工髋关节置换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98岁。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头坏死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7例。均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2 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长期受病痛折磨,对生活悲观失望,性情不稳定, 应持同情关心态度,尽量满足病人合理要求。鼓励病人与疾病作斗争。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用成功病例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3 原发病的治疗
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病变后遗症、肺部等慢性疾病,手术前应很好控制。同时根据许学猛[1]制定术前手术耐力评定标准对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该标准伤前生活自立能力(40分),年龄(5分),心血管疾病(20分),肺功能(10分),肾功能(10分),血糖(5分)等9项综合评定指标,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手术风险相对降低。
4 术前护理
4.1 一般护理:协助病人完成各项检查,加强营养,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吸烟者术前1周戒烟, 学会有效咳嗽,有利于术后排痰,术前1天常规备皮。
4.2 指导:适应性训练:(1)床上大小便训练,注意避免患肢外旋和内收动作;(2)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和正确排痰方法。(3)术前康复护理, 术前和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锻炼计划,让病人了解锻炼内容,使其认识到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内容是仰卧床上,臂上举2次/天,30个/次, 双臂伸直从床面伸到头顶, 掌心合在一起再分开到床面,2次/天,30个/次。健侧下肢做直腿抬高练习,2次/天(20 min)。其核心是提高肢体肌力,术前肌力恢复利于术后康复和早期活动。
5 术后护理
5.1 一般护理:术后向医师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假肢类型、有无呼吸及循环改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髋关节脱位等,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5.2 护理:正确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人工髋关节脱位好发于髋关节置换早期[2]。为此,术后回病房时病人往往处于未清醒状态,下肢肌肉松弛,搬运不当造成假体脱位,医护人员托住患侧臀部和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 另一护士托住健侧髋部和健肢,其余人协助。保持正确做到三防:(1)防止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保持膝关节屈曲l0~15度;(2)防内旋,术后穿丁字鞋和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度, 并中立位;(3)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防健侧肢体近患肢而过度内收,防止人工体脱位。
5.3 疼痛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影响病人饮食、睡眠和心理状态,不利于身体康复,故须做好疼痛护理。疼痛数字评分法达5分以上时常规采用镇痛剂,并配合心理疏导,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病人痛苦。
5.4 二管护理:留置尿管会阴护理每天2次。鼓励病人饮开水,每日至少1 000 ml,防止泌尿系感染。维持24 h尿量≥1 500 ml,观察尿的颜色,了解肾功能;伤口负压引流管护理,置负压引流管的目的是吸出人工关节周围残留积血,减少伤口内血肿形成,减少感染机会。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管负压状态和引流通畅;
(2)观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50~250 ml/d,色淡红,若引流液≥300 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3)引流管的位置应低于切口位置30 cm,以防伤口逆行感染;(4)24 h引流液
5.5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5.5.1 预防坠积性肺炎:深呼吸或鼓肺运动15 min,每天3次;扩胸运动5~10 min,每天3次;拉吊环3~5次,增加肺气体交换量,主动配合叩背有效咳嗽,每天3次;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
5.5.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1~4 d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峰时期,观察患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等,指导病人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并给予患肢肌肉的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5.6 饮食护理:术后6 h后进流质饮食,次晨后进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钙、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发生便秘和泌尿系感染,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粗维食物;自行腹部按摩每天3次,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者予以润肠食物或通便药物处理。
6 康复指导
术后6 h,可在床上做些简单活动:术后第一天摄X线片,判断假置,无异常,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练习的强度亦病人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度,床上做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第一天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和足背主动屈伸锻炼,2~3次/天,每次20组,促进下肢血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第二天病人取半卧位,做较轻柔的髋关节伸屈动作,注意屈髋
7 结果
20例病人出院时关节活动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个月均能下床活动。
8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越来越多,手术技能提高,术后系统化及科学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显得日益重要,是保证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病人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有关。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有疼痛还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对手术恐惧和术后疗效担忧等心理障碍,此时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耐心细致地观察患者心理变化,进行讲解、开导心理护理,给予精神上支持,帮助消除顾虑,以积极态度配合。本组20例病人康复训练后,关节活动度、坐位耐久性、疼痛程度有了大改善,在实施康复护理中,病人主动锻炼和家属积极参与,对早日康复起不可忽视力量,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鼓励,病人良好心理状态对康复有积极作用, 老人由于年龄、术后早期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粘连和挛缩, 软化瘢痕,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满足日常生活动作及部分社会活动参与需求。
参考文献:
[1] 许学猛,孔 畅.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讨论[J].实用医学杂志,1997,13(3):145.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4
本组患者25例均为女性,年龄29~62岁,均行改良根治术。
护理方法:①积极术前准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②术后:采取半卧位,既有利于呼吸,又有利于伤口引流。③饮食指导:术后排气后可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忌食高脂肪食物。④伤口的观察。⑤疼痛护理:根据不同情况使用止痛泵或止痛药,减轻患者心理恐惧感。
因手术而产生的康复问题:①伤口愈合延迟:主要表现为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引起上述的主要原因有:高龄、营养差、合并糖尿病、电刀灼伤、术后切口张力大、局部放疗、切口感染等。术中皮瓣的游离,手术后伤口加压包扎,保持引流管通畅,治疗原发病以及适时拔除引流管是减少延迟愈合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生皮瓣坏死,区域小者,经换药可以自行愈合;区域较大者,可将坏死皮肤切除并二期植皮。若发生皮下积液,多为淋巴漏,可行局部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定期换药,一般可以治愈。②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术后患侧上肢应垫高与胸部水平,这样可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告知患者不要用患侧上肢测血压、静脉采血和注射,以防患侧上肢肿胀。指导患者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术后1~3天,主要练习伸指、握拳、屈腕,1~2分钟/次,3~5次/日;术后3~5天,练习坐位时屈、伸肘;术后5~8天,练习用手摸对侧肩及同侧耳;术后9~13天练习患侧上肢抬高、内收和屈曲;术后14天,练习手越过头顶摸对侧耳部,同时可做手指爬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情况增加次数和时间,同时要耐心向病人解释,消除其疼痛和紧张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锻炼。③缺失:会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术前要细心与患者沟通,消除其悲观的心理,指导患者可以在伤口愈合后佩带合适的义乳,也可以选择即刻或二期再造。
因放疗产生的康复问题: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反应,还可能有肺部损害、患侧上肢水肿等。因此,在放疗期间应选择宽大柔软的全棉或丝绸内衣,腋窝要适当暴露通风,不用手指挠抓皮肤,不涂护肤品或粘贴药膏,加强肺部保护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因化疗产生的康复问题。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包括:①骨髓抑制:化疗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血象,白细胞低者应暂停或延迟化疗,及时用升白细胞药物。②消化道反应:一般而言,在化疗当天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少食多餐。化疗前后根据化疗反应,应用止吐剂和镇静剂,鼓励患者多饮水,选择高营养、高热量、低脂饮食。分散注意力,避免恶性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③口腔黏膜反应:化疗常引起口腔黏膜炎或溃疡。因此要保持餐后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和漱口液。发生溃疡后,应进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溃疡处可局部使用溃疡散。④脱发:化疗引起的脱发几乎都是可逆的,化疗结束后头发会自行长好。因此对化疗期间的脱发不要产生悲观的想法,化疗期间可暂佩带假发。⑤肢静脉的保护:化疗应于健侧上肢给药(双侧乳癌者可选手术范围小的一侧)[1]。化疗进行期间注意局部有无刺痛、红、肿,及时发现药物外渗,对症处理,可避免局部组织坏死。
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休息、适当活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病友交流,凡事学会淡然处之。5年内避免妊娠,按医嘱定期复查。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或失眠时应及时看医生,接受药物治疗。
小 结
本组病人通过成功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术后的康复指导,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的自理能力,在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和提高5年生存率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5
【关键词】
骨颈骨折;术前护理;康复训练
作者单位:037100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人民医院骨科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收治的48例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龄57~83岁。其中摔伤32例,车祸11例,坠落伤3例,其他2例。伤前伴高血压15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8例,心脏病3例,糖尿病4例。6例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入院时有褥疮1例。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其中经牵引3~5 d后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因不能耐受麻醉刺激行保守治疗4例,给予牵引、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治疗。本组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2年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功能满意,内固定术后的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其中1例因慢性多脏器衰竭死亡。
2 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对老年人身体打击较大,加之骨折后的长期卧床又加重了多脏器机能衰退,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进行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多见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很难恢复正常的骨结构,所以患者心理负担较重。这种焦急的情绪不利于正常医疗和机体的康复。所以护理人员既要重视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也要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们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实践表明,接受心理护理后的患者,92%的患者精神愉快,病程缩短,病情愈后较好。
2.1.2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训练,嘱患者在床上训练使用大、小便器,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训练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缩,使患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好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和观察外,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足背搏动强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老年人髋部损伤后活动极为不便,需有一定时间卧床,因而易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及下肢静脉炎等合并症[1]。因此,鼓励咳嗽和深呼吸,注意排痰。已安管者,应注意无菌操作。患者大便时,由2名护士协助进行,一名摆放便器,另一名抬高患肢及臂部,动作应轻稳,保证术后髋关节正确位置。
2.2.2 患肢固定护理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常规卧硬板床10~14 d,采用牵引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足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抬高患肢15~30°,以便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周内屈髋不能超过60°,2~3周后可坐卧位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防止发生脱位。
2.2.3 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2.4 并发症的护理 因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创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手术的双重刺激,使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2.3 功能康复护理
2.3.1 术后回病房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肌。
2.3.2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第1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包括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小关节的主动运动。第2天可做收缩股四头肌训练,先做健侧练习,再移向患侧;此后不断增加下肢伸展,足跖屈,背屈,趾关节伸屈运动,防止关节僵直。
3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14 d可拆线,观察1~2 d后若无不适可出院。由于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给予详细出院指导。护士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髋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并教会患者在家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扶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不要盘腿。嘱咐患者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豆类等含钙较多的食品。多晒太阳以增加骨密度。帮助患者戒烟,少饮酒。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介绍加强体育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防止再跌倒发生骨折。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术后1年到医院取内固定。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6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手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而手术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现将我们对TKR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总结如下。
1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是能否达到目标重要的一环,让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1)加强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每次静力收缩10s,休息10s,每10次1组,每天完成5~10组,同时进行绳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踝关节屈伸肌的主动收缩等。(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患肢直腿抬高练习。(3)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可预防坠积性肺炎。(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为术后执拐行走做准备,术后3天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全身功能的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
2术后康复训练
2.1手术当天术后为防止肌肉萎缩,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四头肌和绳肌肌力,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当天患者摆放于伸直位,麻醉清醒后活动足趾及踝关节。
2.2术后第1天患肢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患者坐于床上,做患肢的直腿抬高练习,并且患肢抬高时,尽量维持数秒,做患肢踝关节运动即踝泵运动和环绕运动,每次重复10~20次,每天3~4次[1]。
2.3术后第2~7天拔除切口引流管后,除继续以上活动外,教会患者主动做膝关节伸屈锻炼,活动范围0°~45°,以后每天伸屈幅度增加10°~15°,每日2次,每次2h,并配合人工被动锻炼或CPM机锻炼,即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如患者疼痛明显,可口服噻来西布胶囊在维持镇痛下进行,CPM训练时起始角度为0°,终止为20°,在1~2min内完成1次屈伸活动,每次1h,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天酌情增加5°~10°,在一周内使膝关节屈伸角度达到或接近90°。
2.4术后第8~14天重点是加强患肢在不负重状态下进行主动运动,同时进一步增加患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方法:用被动手法与主动活动相结合方法,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使患关节在无痛范围内有节律往返屈伸于膝关节和相邻关节之间,继续使用CPM训练,但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大至90°~100°,继续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及股四头肌和绳肌练习,进而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患肢尽量不负重,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以后重心逐渐向患侧过度,避免患肢过度受力。
2.5术后第15~20天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行走和步态训练,并加强患肢平衡运动的训练[2],让患者上下楼梯,训练时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减少拐杖的依赖,此期应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行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增强训练,采用等张,等长和等,距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动作,增强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3出院指导
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伸小腿或坐在床边,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伸直,每日多次进行,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时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中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的挫伤,卧床休息时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门诊复查,检查膝关节功能及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3]。
4结果
本组8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经术后精心护理,耐心康复指导,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痊愈出院,除1例有轻度疼痛外,其余均疼痛消失,稳定性良好,活动度达0°~120°,日常生活自理,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均为优良,TKR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不能早期配合康复训练,就会影响关节动态平衡,加重肌肉萎缩,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双侧TKR患者术后无正常肢体功能代偿,肌力训练应是贯穿康复训练始终,康复训练应由小到大,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1]贾勤,朱红英.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