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艺术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牌艺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牌艺术设计

品牌艺术设计范文1

关键词:艺术设计;品牌;策略

以往人们认为品牌只是应用在商业中,其实品牌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及专业的发展建设中。如今不少高校纷纷将专业品牌作为一种招生宣传策略,品牌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已成为高校对外宣传及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专业品牌”作为专业建设被提出,这是将人才培养引入市场营销领域,是今后高校发展的一种趋势。

1 艺术设计的涵义

所谓艺术设计,是指以现代工业生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的方式,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 品牌建设的意义

品牌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打造专业品牌发挥办学优势,推进教学改革,突出专业特色,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实现高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这是高校立足于市场,主动适应教育形势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品牌建设强调差异化策略,就是要集中优势,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实力。艺术设计专业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强化特色,加强个性化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挖掘艺术潜力。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整体上推进专业建设水平,加强师资力量,获得教学设施、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更多投入,争取外部资源,扩大影响力,为学校和专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名和利。

3 品牌建设的策略

3.1 明确自身定位

品牌建设应该符合学校学科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变化趋势,与所在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确立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着眼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品牌建设,做到规划科学合理,方案切实可行,重点突出明确,保障措施得力。品牌建设要求学术带头人及专业教师必须深刻了解艺术设计教育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现状,对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有前瞻性的思考。同时结合所在院校的历史背景、办学优势及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条件来确定品牌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

3.2 加强师资队伍

品牌建设说到底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围绕学科建设培养人才,依托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创新学术团队建设为抓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重点,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首先,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龙头,比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和副教授等等。其次,改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在职到国内重点大学、研究机构攻读博士研究生;充分利用校内博士和硕士点资源,改进培养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探索适合在职人员特点的新的培养模式。最后,建立全方位、开放式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每年选派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极具潜力的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支持骨干教师作国内访问学者、参加高级研讨班、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等,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国家“出国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3.3 深化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备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从事以自主创新设计为重点的高级专门人才。品牌建设要做到夯实学科基础,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突出专业主干课程,柔性设置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程数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按照专业人才的核心要求,形成系统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立和完善研究方法课程群,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强调应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课程设计要个体化,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品牌建设要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理论与实践课程要相互渗透,加强不同学科内容的交叉,开设新兴学科和研究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现综合性,适应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3.4 加强基地建设

品牌专业应加强对实践技能训练方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和就业机会。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为学生建立设计工作室。这种在专业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设计目标,亲自对所用材料进行设计、加工、创造实用技术的特殊课堂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学科专业建设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校企、校校、校府合作的形式多方整合资源,在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依托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项目平台,将艺术设计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培训+服务”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在人才交流、共建实训室、共建实训基地、项目合作开发、联合培养人才等领域取得突破。

4 结语

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品牌建设会带动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增强竞争力。因此实施艺术设计专业品牌建设发展战略,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国华,宋扬.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革新[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2] 纪春.艺术设计教育探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品牌艺术设计范文2

多元化是一种保留现有文化,吸取外来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态度。本文主要强调了中国设计师最需要的最迫切的就是,寻求一种能够以一个民族的思维、行为为模式的,探索民族信仰和价值趋向等问题为出路的大设计观,也就是设计上应该具备更多设计“话语权”的问题。旨在说明“话语权”的本质代表的是一种专业意见,是一种更宏观、更前瞻、更国际化的思考角度;本土化是多元化的补充,也是多元化下对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 艺术 创意设计 本土化 品牌

民族艺术和传统是包括现代设计在内的,是现代艺术的母本和源泉。可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鲁迅语)。传统文化图形符号做为视觉文化而存在,在设计中通过符号化的载体,用形象化的图形语言展示一种文明,具有形象内涵和表征的文化意义。虽然世界之大由于语言的隔阂,文字的深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断层。但图形语言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代设计史上日本也曾经历过抄袭、模仿西方设计的阶段,但重要的是国家在设计上坚持的“和魂洋材”的设计原则,及一系列鼓励设计发展的措施,最终保证了设计的本土化发展。当下,经济文化上的多元化、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历史潮流,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挑战也是机遇,对于西方先进文化,我们应坚持批判与继承、借鉴与熔铸的态度,积极创造设计上的“平等对话”,最终超越现阶段设计,形成本土视觉语言文化特色。

艺术是一种技术,中国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手工艺的大匠),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特别重视技术掌握。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工艺)而是表现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①中国人常说“字同其人”、“书画同人品”等俗语,意思说从一个人的作品中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性格。虽然有以点带面的意思,但也不无道理。比如,现实中根据米芾山水画意境设计的苏州拙政园,以及靳埭强根据《石涛画语录》思想,设计的具有东方水墨情怀的招贴设计等,就是生动的范例。从设计作品上同样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审美与修为。设计作品中所体现的意蕴,正是艺术家用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艺术家作品所流露出的这种个性和其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文化、成长的经历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设计是没有国界的,好的设计应不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好的东西大家都会认同的。国际化的今天,设计在交流与沟通中强调的是个性、独立性,如果设计师没有自己的风格、逐波随流,永远不会被设计界所认同的。韩美林先生曾谈到“福娃”的创意设计时说:“作为一名艺术家,心里要有自己民族的东西,离开了名族精神的土壤,就会失去文化,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我要设计一种形象(福娃的形象)表现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达中国人民的热情,在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里,让福娃的每一个细胞都揉进‘中国’这两个字。②”可见,如果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传统文化,就不会有精品出现,韩美林先生曾坦言,自己今天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与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的书法和民间美术,无不有莫大的关系。

艺术强调民族性,只有扎根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上,吸取足够本土营养的同时,打开眼界借鉴他人长处,才有可能获得成就。陈汉民“中国工商银行”标志、王广义先生的“大批判”形象、吕敬人先生的“敬人书籍设计”、 刘小康“城市发现”系列招贴、的英文汉化书法体设计“HAPPY”、李永拴、韩家英、蔡国强等一批人的设计理念,无不是根植本土化视觉下,并借鉴西方设计理念的设计产物,剪纸、火药、水墨、书法、风水术、巫术、中式家具等,带有东方文明和风俗习惯的艺术形式、物质成为他们享誉世界的形式语言要素。随着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世园会等在中国的举办,国际目光聚焦中国,加上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正不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当下设计的发展,仍需坚持不失本土、不失自我、兼化并蓄的视觉语言构建,仍需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世界现代设计发展道路上,比如设计发展较晚的日本,在二战后就以把发展设计作为国策之一(设计救国),并从各个方面培养扶持设计,包括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等,都首先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把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作为国家普及的重要任务,使得日本用三十多年时间,就达到了西方一百年多年才取得的设计水平。时至今日日本设计中的“能剧”、“和服”、“浮世绘画”等本土元素,成为国际设计风格中熟悉的视觉语言。韩国也借助1988年的奥运会提出了“设计立国”的策略,通过国家干涉等措施,用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许多领域直逼日本。

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本土化探索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西方设计理论中构成视觉语言的点、线、面符号,为何不可看作是中国文化特色中的汉字、砚台、筷子、宣传画、京剧脸谱、毛笔、兵马俑、青花瓷、月份牌画、传统年画、皮影等符号,用西方的设计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创造适合设计的视觉语言,产生新的视觉联想,不仅影响中外设计界,也可带动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互渗,形成“西方理念、中国情怀”的本土设计视觉语言。

视觉是知觉活动的一种表现,本身具有一定思想性,设计主要通过符号化图形化的视觉语言,以引发受众的心理、生理等反应为目的,通过产生连锁的共鸣来传达信息。好比《孔子》中所讲的:“书不言尽,言不尽意。”《庄子・天道》中的“立象以尽意”。图形符号语言可承载现代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社会沟通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概念外化、扩张性,简洁的图形符号语言涵盖了感觉、情感、意念等可见不可见的信息。世界各地的崖画证明了,人类在没有创造自己的语言文字前,用图形记录、交流信息的事实。可以说成功的图形符号是没有国界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图形符号在现代国际信息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平面设计方面。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曾说:“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可以映射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社会文化。③”可见,这种图形符号语言的创造是受到人的需要,以及对地域条件的利用能力等的外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们创意的原动力。在创意中任何人的联想机制里,都会自然不自然的流露出对本土的“情怀”,就连国际著名的设计师也不能例外。

当下,设计产业间的竞争是现代国际比较突出的问题,商业的国际化发展,最大的获取设计的附加值,是各国发展设计的关键。鲜明的本土化形式可以增强文化的发展延续,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多样风格的形成。本土化的设计探索不仅涉及到平面设计,也深入其它领域发展之中。

国际主义的设计代表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审美的取向,致使艺术设计风格上的国际化产生了忽视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一味把西方审美价值视为一种超文化的“元语言” 严重的不良后果④。高度的现代化、工业化发展使得设计形式趋于单一化,数码科技技术日新月异,使得视觉艺术逐渐流于形式,设计语言趋于贫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国际主义的垄断性,同时也促进多元化发展,为民族化本土化的设计提供了可能。多元化、本土化图形符号不是一种一元化、模式化、全盘西化。韩国、美国数码技术比较发达,基本上养成了数字化的审美感,数字化的插图、卡通吉祥物等在平面设计领域应用比较突出⑤。西方国家设计语言符号比较显性,习惯大喜大悲式的表现,中国等东方国家喜欢一种含蓄、委婉的美,这与其国家的文化有关,比如,西方以机械文明为时代特征,中国等东方国家则以传统手工艺文明著称。表现在设计上两种不同的视觉审美形态。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的精神》书中提出了设计的“五感”,即设计对人的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信息引导,倡导的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群体心理、生活习惯等的深入研究。商业、文化国际化的今天,新奇的构思、个性化的视觉表现、恰当的、强烈的形式美感,是平面设计图形符号语言的生命力。张道一先生曾说“民间美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因此,民间美术正是本土化设计获得生命的本源,因为:民间美术形态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一种文化的复合体,也是一种文化思维方式,也涉及到群体心理、思想、审美的变化发展。

(此文为衡阳师范学院青年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1A09)

注释: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24

②韩美林.解读奥运吉祥物[EB/OL].省略 2005.11.15

③叶佑天.在传统中探寻当代海报设计的本土设计[J/OL]. 省略/2007.2.2

品牌艺术设计范文3

日前,德国奢侈品牌Hugo Boss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合作,推出了专为新兴中国艺术家设立的“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该奖项旨在支持国际当代艺术界,并鼓励充满活力的亚洲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奖金将用于奖励那些在对亚洲及国际艺术领域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可以说,这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和其在各自领域里取得的成就让他们在同行中出类拔萃。

Hugo Boss的中国布局

该艺术奖的评选由外滩美术馆执行,并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奖项的评审团成员由一直在亚洲当代艺术领域活跃的独立策展人、美术馆馆长、艺术评论家、以及艺术家组成。评审团主席由外滩美术馆执行人Larys Frogier担任。在14名评审团成员当中,有9位来自大中华地区。首届“Ho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获提名的条件是,艺术家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他们至少应有三年的创作经验。主办方将为人围者策划群展、研讨会、讲座、及出版物。入围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于9月12日至12月8日举行。据悉,评审团已评出了七位最终入围艺术家,他们是关尚智(香港)、胡向前(北京)、李杰(香港)、李燎(深圳)、黎薇(北京)、鸟头(上海)、许家维(台北)。最后的获胜者姓名将于10月31日公布,而其将得到30万人民币的奖金。

无独有偶,“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的另一个副本是由美国纽约SolomonR.Guggenheim博物馆执行的“HugoBoss Prize”。自1996年成立以来,该奖已成为当代艺术领域对艺术家所取得成就作出认可的一个重要奖项。Hugo Boss在中国设立“亚洲艺术大奖”可以说是品牌在中国市场业务蓬勃发展的一个回馈。如今,中国已成为Hugo Boss的第三个最重要的市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今年五月,Hugo Boss以国际化的风格推出了在线视频,以推广于5月30日在上海举办的时尚秀活动。年初,Hugo Boss还正式在中国推出了在线网站,并聘请美籍华裔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作为其女装的艺术总监。可以说,Hugo Boss对中国艺术领域的支持是该品牌在大中华地区商业和文化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品牌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errit Ruetzel表示,“我们希望的是,在当地艺术界设立一个持久且高度可信的奖项。”

“大牌”爱艺术

近些年,国际奢侈品牌和中国艺术及文化界的联姻已成为品牌在中国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一项重要战略。早在2008年,法国奢侈品牌迪奥就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名为“迪奥与中国艺术家”的大型展览,呈现了时尚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对话。在那次展览上,张洹、张大力、时晓凡、荣荣、邱志杰等当代中国艺术家以迪奥品牌为灵感,特别创作了二十多件作品,并与迪奥设计作品一同展出。

从今年三月底持续至六月底,意大利奢侈品牌Bottega Veneta在坐落于上海外滩的益丰·外滩源全球概念店举办了名为“众相”的艺术展。此次艺术展汇聚了多位来自中国新兴艺术家和摄影师的作品。作品通过人物肖像诠释了人性、社会及历史的联系,探究了人物的身份、个性和思维模式的问题。这是该品牌第三次在该概念店推出此类展览,此前举办的“江南志异”和“物/语”都取得了热烈的反响。此举是Bottega Veneta将时尚与艺术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并同时与喜爱艺术的顾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让品牌在连接当地文化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形象。

今年6月18日,第二十二届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丽丝卡尔顿酒店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成为本年度该奖的赢家。自1992年创办以来,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旨在推动全球文化艺术的发展,至今已经表彰了全球范围内百余位杰出的艺术赞助人。

品牌艺术设计范文4

技术转移中心发展历程

经过几年运行的基础上,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针对技术转移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内联外引、关注技术放大与集成的新路,对内着力建设中试公共实验服务平台,强化工程设计、安评、环评工程师队伍建设,完善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专家咨询、信息平台等综合服务配套体系,瞄准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特别是国家及行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整合校内各学科人力资源联合攻关,注重过程研究和工程研究紧密结合,聚焦技术集成,大大提升了技术转移的成熟鹿对外面向市场需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方针,于2005年牵头发起组建了行业技术转移联盟(与全国16家著名高校结盟),2007年受邀参加国家首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试点,加盟了2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密切了与能源化工领域特大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宝山、浙江湖州、广东深圳等5个工作站(分中心),与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分院组成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同时积极建设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推广平台,基本完成教育部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石油化工频道”和“上海能源化工技术转移平台”的建设。

技术转移及服务体系构建

在总结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存在较多困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着力在技术集成和技术市场开拓上开展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转移体系架构。

功能架构与能力建设

依托学校已建的近20家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立足于打破原有科研体制的条块分割,充分发挥“转移中心”在学校的调控、组织作用,将科技成果按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分类建立人才、成果数据库,统一调配、统一指挥。

我国大学教授大多数从事过程研究,而工程研究涉及较少。针对工程研究的滞后甚至缺失势必在工程设计上留下许多漏洞和隐患(在化工领域尤其明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自成立开始,就坚持以项目为纽带,以技术集成能力建设为核心,从确定跟踪服务的拟转移项目为起点,充分整合资源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优势,注重过程研究与工程研究紧密配合,强化技术集成。

技术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项目筛选、技术开发、示范工程到大范围推广应用是一个“链条式”的发展过程。如果一个环节受阻,就不可能使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学有效的技术开发应包括过程研究和工程研究两部分。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自成立起就整合吸纳工程设计研究院组成技术转移中心工程设计研究部,使其紧密参与技术项目产业化的全过程,通过“转移中心”与工程设计院的整体运作,达到过程研究与工程研究无缝衔接,将工程研究提前,加强过程研究与工程研究的结合,大大降低技术转移的资本风险,加快转移速度,在机制上为研究与设计、工艺与工程的有机结合开辟了道路。2006年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股份制改制,引入了新的活力,现已具备化工类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格等一系列相应资质。

组织框架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框架就是围绕学校的自身特色和从事的主体行业背景展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完善并构筑技术转移一门式服务体系。现下设办公室、市场部、信息部、专家咨询部、中试平台部、设计研究部、综合服务部、国际合作部。

运营模式与市场开拓

运营模式与市场开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成果推介:对学校重大的科技成果提前进行跟踪、摸排、调研,有重点的进行成果筛选、策划、包装、推介,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进行宣传、推荐,及早进行成果转化潜在合作伙伴的搜寻、交流与对接,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与推广率。

技术经营:对于有产业化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利用中心现有的从工程设计研究、专家咨询、中试平台、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技术市场等技术转移架构进行整体策划、包装、运作,必要时组织技术集成、二次开发,使创新技术、核心技术得以成套化、工程化、产业化,大大提升技术的价值。

技术转移创新团队建设与核心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基于自身独特的体系架构与经营理念,自2006年又开始了以技术转移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的新一轮开拓、创新探索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建设,华东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一支内外联动、快速响应的技术转移及服务工作团队。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运营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探索“机制”、凝聚“团队”、构筑“平台”、塑造“品牌”,努力成为促进能源、资源、化工等领域及区域间、国际间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的引领者和带动者。

技术转移服务业绩

技术转移项目交易额快速增长

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新一轮的建设发展与相关技术转移管理、激励制度的建立、出台,特别是技术转移创新团队的创建、带动与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技术转移工作,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6年和2007年,学校横向技术转移合同总金额分别达到了1.1165亿元和1.6078亿元,分别比2005年的7954万元增长了40%和102%,平均年增长率为42%,远远高出全国百分之十几的平均增长水平;促成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转移成交数,2005、2006和2007年分别为1个、2个和4个,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100%,2008年初又已经有了3个,近两年合计有9个超过1000万元的重大技术转移项目成交。技术转移体系日益完备,技术推广和技术交易活跃

随着技术集成和综合配套的逐步完善,技术转移中心运作项目的成熟度得到显著提高技术转移联盟和网络推广、协作平台的相继建立和有效运行,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技术转移体系日益完备。

近年来技术转移中心技术推广和技术交易活跃,2007年度组织大型技术交易活动数量3项,参加各类技术交流会近百场次,合作已遍及全国25个省市。特别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和“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技术”两个能源化工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已完全占领了国内同类技术市场的主导地位,已分别签约推广30余台套,将分别直接带动工业增加值、50亿元和200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和区域经济发

展,树立起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一流品牌。技术转移成绩斐然,备受社会关注

2005年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评为“全国技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又获得“第三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个人奖,其组织、参与运作的技术转移项目连续三届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

华东理工大学独特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与运行模式以及高达5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引起了包括《科技日报》、《解放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广泛报道,《中国化工报》等更是辟出专版介绍学校的重点科技成果。由六部委在北京组织召开的“2007产学研结合高层论坛”上,作为全国高校的唯一代表,中心的技术转移成功经验博得了业界的高度赞誉。在六部委牵头推动成立的5个战略联盟中,华东理工大学就加盟了其中的两个:“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反映出华东理工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领域的鲜明特色和领先优势。

典型案例

近年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技术市场提供了小试、中试、工业示范一条龙全程服务,为支援西部开发、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无水氯化镁工程被誉为“我国钾肥生产的历史性跨越”,它是在学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帮助下,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范例。无水氯化镁是生产金属镁的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冶炼、汽车制造等行业。如何将钾肥生产中的废料――含水氯化镁变废为宝,加工脱水后形成无水氯化镁,是个世界级难题。技术成果在我校实验室诞生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立即介入其中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技术集成、产业化设计中试基地对实验室成果进行放大研究环境咨询专业人士赴青海开展环境评价、工程安全风险分析等等。将“毛坯”的科技成果加工成“半成品”后,科研成果产业化之路便走得顺畅多了。青海盐湖集团年产1500吨的无水氯化镁项目顺利实施,使我国成为继挪威之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此项技术产业化装备的国家,在青海省报批国家发改委的“十一五”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规划中,正筹备建设10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装置。

品牌艺术设计范文5

关 键 词:工科院校 艺术设计 专业设置 专业特色

一、工科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理、工、文分家,一批学科结构单一的工科大学应运而生,一个以专门学院为主体的学校设置模式和按行业或产品设置专业的格局逐步形成。这种调整后所形成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在当下,人们已有目共睹,并形成一定的共识:即这种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素质上已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不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当前各学科交叉、文理科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工科大学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已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种必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努力开办文科专业,改变结构单一的办学模式,真正做到工、理、管、文、法、经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只有开办好文科专业,改变过去那种人文科学在工科大学无立锥之地的窘况,才能使人文社科类课程有自身的学科依托和学术基地。

进入新世纪,工科院校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已比比皆是。但是,很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停留在一个较原始的模仿状态;基本上都是将文科类院校或专业美术学院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科目和教学课程照搬过来,致使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无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因办学时间、经验、专业影响力无法和美术院校及其他文科大学相提并论,从而使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有很大的压力。因此,在工科院校中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应该突出自己的长处,应该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在工科专业的这块土壤里种植出具有工科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下面就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谈一些看法。

二、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原则

树立信心。工科大学的文科专业与综合大学同类学科比较,无论办学力量,还是教师队伍和学术水平都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另一方面,在老学科的改造、新学科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引入等方面,工科大学的文科又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于取得成效。特别是那些需要依托高新技术的新兴应用文科,在工科大学则比较容易创立和成长。我们就拿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环境艺术专业来说,在以建筑为主的工科院校中,开设环境艺术专业就完全可以依托于建筑学科中的相关专业以及建筑学科教学与科研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这样就能使以前在我国文科类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在工科院校中成长得更迅速、更科学、更健康。

转贴于

突出工科特点。工科大学办文科,不能走传统文科的老路,而应密切结合工科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探索自己的办学新路。牢记我们是在工科大学办文科;看到我们办专业的优势是工科大学,劣势也是工科大学;因此我们必须走文理结合的道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创办出具鲜明特色的专业,努力做到文理渗透,综合创新。

应用文科之路。工科大学办文科绝不能搞纯文科专业,也不宜搞文理科的大拼盘,而应是以“文”为根基的有机结合,打好文科基础,加强对应用性技能的学习,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文科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文理渗透的复合型人才,一些文理交叉的应用文科专业将会应运而生,其中很多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而这正为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走应用文科之路,是工科大学办文科专业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体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特色

现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已与过去不同,与传统意义的纯艺术专业相比,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较多,与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的新生专业不断出现。所以工科院校应根据专业发展相继开设一些目录外专业、适合国际交流的专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和适合工科、文科与艺术学科相互综合的专业等(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开设家具设计专业、广东商学院开设的玩具设计专业)。每个工科院校应当根据自己的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出自身的优势品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加强艺术学科的学科建设与专业结构调整,以便适应艺术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品牌艺术设计范文6

1.1广告艺术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则常常是从作者,艺术家、演奏者的角度去创作,抒发的是创作者在生活中的感受,有感而发,可喜可悲,可怒可哀,大众是在作品中寻找着艺术家的感情脉络,与自身的情感印证,进行理解。当然二者都以引发大众共鸣为成功点,但是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2广告艺术设计的发展

其实广告艺术设计在我国古代就有所体现,只是还没有这个专业的词汇出现。比如叫卖的口号,饭馆前的招牌和幌子、书法家和皇族题字的牌匾等都是广告艺术设计的体现。从国外来分析,威廉首先将图形、文字、线条融入了画面,是工艺美术的领军人物。之后从20世界初开始在欧美相继出现的一系列艺术改革运动,我们笼统的称之为现代主义运动或现代艺术,促进了广告艺术设计的发展。

2广告艺术设计中情感因素的作用

2.1情感设计

利用人们的心里变化规律和情感波动的曲线来进行设计,调动人们的情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融合艺术的元素并利用这些元素去触发人们情感的临界点。

2.2情感因素的功能

情感因素的功能每个人都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催人泪下,欣喜若狂等等。这里主要就广告艺术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功能进行说明。它可以让商业目的弱化,用潜意识去引导人们接收产品。可以把商业的品牌人性化,可以树立企业形象,引发购买的冲动等等。说道购买的冲动,曾经有心理学法则做过这样的总结,人们购买的心里往往历经四个阶段,从注意力被吸引,投入关注为第一阶段,然后通过了解关注对商品活某个品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第二阶段,在徘徊于是否购买,换而言之就是想拥有商品,对购买产生了欲望,这为第三阶段。那么可想而知,第四阶段就是购买行动了。所以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感彩,要让消费者有精神方面的享受,先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然后让消费者在关注中得到享受,是一个愉悦的或者说精神滋润的过程。热爱后在触发购买心里。完成广告的目的。

2.3情感因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众多广告商认识到了情感因素在广告中的作用。所以情感因素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广告当中。在创意中的表现不胜枚举。这里简单介绍几种:爱与温馨:它涵盖了多种有青年之间的热恋,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和冲动感,也可以引发美好的回忆。给消费者的感受常常侧重于刺激。也包含家庭和亲情,突出的常常是温暖、舒适。营造给消费者一种气氛,引发共鸣。接收广告中所介绍的信息。

幽默和谐:无形中卸掉人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所承载的压力,象剂又象小甜点,带起欢笑,让人们在欢笑中产生对品牌的关注,乐于购买广告宣传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