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1
P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利与弊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多媒体技术进入到课堂中,这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也发挥出了较为关键性的作用,要想创设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突破难点就需要变教学抽象性为形象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倾向于生活化。在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出教学的优势,让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新的魅力和活力,以下笔者就对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利弊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弊端分析
(一)为使用数字技术而使用,课堂教学本末倒置
当前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新颖,在教学中有动感的表现,有更加美化的图片还有更多更为强烈的色彩和动画,这样的课堂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是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寥寥无几,也基本是在形式上对学生有吸引的作用,事实上给学生造成了诸多的干扰和误导。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花哨的多媒体上,忽视了内部的教学内容,这种华而不实的课件,会让学生的精力耗尽,影响最后的学习效果。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置
学生在整个认知活动当中处于主体性位置上,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过程,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间产生影响,因而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在数学课堂上过多地使用数字资源就会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多媒体资料,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率,但教师缺失的是不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也不能发挥出传统教育的优势作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变少,这样就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性沟通。
二、数字化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分析
(一)使用数学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还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源、数字资源、用图片、视频、模型的方式展示数学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也能够让学生在较为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和学习到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相似数”的过程中,很多课本上的内容都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教师要想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就需要在网上搜集一些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资料,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谁了解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是多少?我国的长江东大桥有多长?今年我校的总人数是多少?这些数字信息可以使用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通过鲜活的信息让学生了解相似数的概念。
(二)使用数字化资源去突破学习的难点,对课堂形式进行优化
多媒体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声音和颜色等等都能够叠加使用,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官,以此解决一些抽象、难于理解的问题,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听懂晦涩难懂的内容,还能有突破性地了解难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数”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平均数进行了解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出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通过演示和移动之后,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有缺漏的地方就需要进行补缺,突破重点和难点。
另外,数字化的资源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启发性的作用,让教师开拓出更多的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性发挥,积极探索数学学习中的奥秘,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数学的数字化资源运用下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本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资源需要区分对待,看到数字资源的两面性,发挥优势和长处,避免短处和缺漏,让数字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数字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2
关键词:中产阶层 汽车符号消费 可持续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激励,我国中产阶层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新的消费观念,追求更符合自身地位和文化品位的符号产品消费,象征财富、身份、地位、权利和品位的汽车符号消费应运而生。如何看待汽车符号消费现象,如何认识汽车符号消费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深思。
1 我国中产阶层家用汽车消费的符号特征
“符号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象征性和表征性是符号消费的最大特征,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品位(即社会含义),以及与之相连的愉悦等心理体验。符号消费主要借助于广告、流行时尚、品牌等形式来表现。广告可把几个没有关联的符号元素撮合在一起并置于同一画面空间,赋予商品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流行时尚通过某些符号来呈现自我,张扬个性。品牌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显示了社会示差,引领人们生活走向时尚。符号消费的起点是品牌消费。“商品一旦被确立为品牌,便超越其物理的特征,而具有某种象征性,于是商品被‘图腾化’。不仅对供应者,对使用者而言,它更是难得的东西,可充当差异表示符号。”
1.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汽车驶入家庭”战略决策的出台,我国私人购车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国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用汽车市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作为政府官员专有交通工具的轿车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特别是中产阶层除住房之外的最大一项投资。无可否认,汽车是技术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它的流通透视着消费,无不与符号消费的表象联系在一起。正如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弗尔所说的,汽车它不仅代表着舒适、权利和威信,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从消费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小汽车它肩负着使用价值和意象价值这两种职能,即交通工具和符号表象。在流通领域,它不断地消费与被消费,产生快乐与刺激快乐交相互应,所以汽车的各种意蕴错综复杂,相互交错,又相互融合。对此,美国社会学家奥尼尔也认为,汽车是一种象征性载体,它不仅承载着身体,同时也承载着隐私观和价值观,是一种物化了的承载工具,承载着别人赋予它的实物和意识形态。
从目前我国的消费汽车状况来说,汽车进入家庭,人们不仅仅把它看成是交通工具,更期望的是它的符号所蕴涵的意象价值。正如凯恩斯所说: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管其他人的处境如何,对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需要;第二类是相对的需要,也就是满足这些需要后,我们感到会超出其他人,或者说高人一等”。
1.2 其符号意蕴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汽车是身份、地位、权利和威信的象征。一个家庭是否拥有小汽车或是什么牌子的汽车,不仅是身份地位的标志,更是社会活动能力与威信度的认可。其次,汽车是舒适时尚的象征。比起其它的交通工具,家用汽车里面的装备更先进,更富人性化,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与需要进行打理与调配,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表,避免了公共交通工具的拥挤和混乱,汽车带来的是驾车出游的舒适与惬意。再者,汽车是速度的象征。快节奏的生活无形中加大了人们内心的负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也伴随而来,人们本能地追求一种释放能量、缓解压力的冲动,快速的汽车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器,可以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充分享受汽车的快节奏带来的放松与成功的喜悦。最后,汽车是自由的象征。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时空的束缚,远离日程安排和不可选择景点的烦恼,去享受过去时代无法想象的闲适与自由。
我们不难看出,仅仅十年时间,我国家用汽车的发展好似雨后春笋,各种名牌车层出不穷,俨然成为个体私有财产及个体身份的一种表达,是个体社会化劳动能力、消费能力及其社会权力的一种再现,更多的是作为符号价值来消费,相互炫耀蔚然成风是目前我国家用汽车消费的真实现状。
2 家用汽车符号消费的利与弊
凡事往往有其两面性,汽车符号消费也是一样,有其利弊。
2.1 汽车符号消费之利好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3
关键词:自动化 电信行业 智能化 利弊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概况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电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脉,在2009年,电信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技的应用于发展上衍生催发而来的。由于行业的更新换代快,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大规模的发展,光纤改造、数字信号、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兴起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崛起为高新技术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在我国是军民结合型工业,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军事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无论是战略武器,还是战术武器,其性能高低都同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现代军事发展极大地依赖于电信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21世纪,我国专门制定了电信行业发展方针,旨在推动行业的发展,更重要是推动国家以及民族的进步。
二、自动化的特点及其作用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的低廉体力劳动,人们长期被束缚在简单、反复的机械劳动中,对于解放与发展人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生产率,健全人们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现代军事业等其他各行各业。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于延展性使得这项技术有很强的渗透性,自动化核心思想应用极其广泛,社会、经济、管理等无一例外。
三、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1.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后,经过一系列加工最后应用信息的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也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不仅具有高技术性,区别于其他技术的重要特征就是其中的信息含量。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巨大地推动力。
2.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包括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这几个环节,自动化解放繁复的人力,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因此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
自动化技术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但不简单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其目的都是在信息的应用上,重中之重是如何应用。自动化技术信息使用信息的获取与使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简单获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深入也离不开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运算过程中,内部硬件的控制、网络流量的控制、各种仪器仪表的控制等都依赖于自动化技术。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互促进,各具特色,共同发展。
3.信息化与自动化。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断应用不过生产生活,从而很大程度提高社会工作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
自动化与信息化都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自动化的基础是在于信息,核心是控制,立足在系统。自动化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化正是有效实现信息化非常重要的载体。信息化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自动化为的是更好实现信息化。二者更好的结合,是为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4.自动化技术在电信的实际应用。设计者只要在计算机中输入相关数据,计算机就能完全自动地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自动输出设计的结果。综合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来实现产品设计过程的自动化。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汽车、机械、造船、服装等各行各业。
四、自动化技术在电信产业发展中的利与弊
1.化技术的积极作用。如今,电子行业正向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发展。智能化是指电子元件具有信息存储、记忆的功能,能对检测信息进行补偿和校正;微型化是指电子元件趋向体积小,尺寸小到微米,必须由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而成。
空调取暖正是自动化技术的较好运用,空调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房间的温度高低,自动将温度与设定值对比,温度低于设置值,空调压缩机运行,温度上升高于设定值,则停止运行,自动的反馈控制正是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恰到好处。
数控机床,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很好结合,通过电脑控制机械,可以有效地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数控加工中心通过带有刀具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多功能数控机床,能自动完成多种工序和复杂形状的产品加工。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临快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自动化技术的不良影响。电信工程的自动化系统非常复杂,在一个网络化的控制系统中,往往有绝大部分是简单的PID控制,极少数包含了多种方式的复合控制,而先进控制系统的比例只有5%左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领域没有得到很好完善,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过度自动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隐患与担忧。人们对自动化产品开始产生强烈的依赖,自身得不到很好地锻炼,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今,很多人不会洗衣服、做饭、不会拿笔写字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些问题,这些自动化不可取。自动化的发展及深入应用长远来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个人为人立世的本不能舍弃。
参考文献:
[1]刘沛佳,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35)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4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农业持续化;集约持续农业;持续发展
科学理论是实践变革的指导。本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四种全球性与农业有关的思潮,即农业现代化、绿色革命、自然农业与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思潮,往往是狂风般的蜂拥而来,也可能是落潮般的悄然而去。各种思潮中科学性强的理论能经受历史的考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经久不衰。也有部分科学性不强或反科学的理论只能热闹一时而自然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当代受各种思潮冲击的人们,必须保持冷静头脑,分析思潮产生的背景、实质性内容、利与弊,进而辨认其科学的真伪,从而从本国本地的情况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何对农业思潮的盲从或“拿来主义”都会导致行动或决策中的失误。
一、农业现代化思潮--二十世纪的主旋律
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九世纪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准备了条件。1892年第一台拖拉机问世,1840年李比希营养归还学说出台,再加上达尔文杂种优势理论与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等,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思潮与行动的产生与发展。其主要内容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实行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杂交玉米等高产新品种与新耕法替代老品种老经验;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用开放式的商品经济替代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经济。
农业现代化思潮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世界农业一反过去几千年老牛破车的步伐,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本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率先实现了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到六十年代占世界耕地面积40%人口24%的工业化国家先后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本纪初到八十年代中期,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但谷物增长2.3倍,农业产值增加24倍,用事实否定了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长快于粮食增长的悲观预测。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美国一个农民人均产粮已达110吨,产肉101吨,可养活80个人。目前,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加上粮肉生产过剩而将注意力转向环境,因而作为一种思潮的农业现代化已经不再受青睐,但实际行动仍在继续,而且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绿色革命实际上也是农业现代化思潮的影响而衍生的一种行动。
现代农业在产生奇迹般增加产品与效益的同时,由于曾对资源环境的忽视而带来某些负面效应。例如能源消耗急剧增加,从1950年的0.36亿吨增加到1985年的2.6亿吨石油当量,因而有人贬称之为“石油农业”;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对环境与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有人还担心大量施用化肥会不会破坏地力和污染地下水;有人还将主要是工业化引起的水、空气污染也归咎于现代农业。这些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近来已将资源环境良化纳入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自然农业思潮——一次超凡脱俗的尝试
作为一种对农业现代化的逆反,七十年代西方出现了企图替代现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其派别与口号多种多样,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法、超工业农业等等。形成了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农业思潮。较有名气的英国真菌学家霍华德提倡的“有机农业”, 1971年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发起的“生态农业”,日本的福冈正信写了一本《绿的哲学》,提倡无施肥无耕作无农药无除草的“自然农法”等。这股思潮在哲理上提倡归朴还真,与自然和谐一致,尽量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主张低投入;在技术内容上强调传统农业技术,提倡堆肥、轮作、豆科作物、生物防治等,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人工合成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饲料添加剂)与生物工程技术;在管理上主张小型,自给自足,强调农户(场)内闭合式物质循环而排斥农户外的投入。这股思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大,但受生态至上的环境保护主义的推动,在学术界曾一度时髦。然而就是在西方也争论甚大,提倡者认为这是一种农业的“理想国”,反对者认为是“复古”,是“神话”。
自然农业思潮有其积极与消极的方面。它强调崇尚自然,对唤起环境保护意识起了积极的作用,纠正了现代农业只强调产品与效益而忽视资源环境的不足;它所强调的某些传统农业技术仍有其积极的作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作为一种农业的特殊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少量应用(如旅游景点、安全食品)也是不足为怪的。另一方面,这股思潮又极端地强调自然而走向否定人的能动作用,反对投入,反对人工合成品,企图返回古代式传统技术而否定现代科学。在理论上,违反最基本的能量转换与散逸定津,企图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物质循环模式,而滑向科学上的倒退。因此,作为一种农业的整体战略是不足取的,在实际生产上,由于它只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环境而忽视生产与经济,因而不能广泛地被农民与政府接受。在欧美试行的各种自然农业模式,比重极少(占耕地千分之几)。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下去而被可持续农业思潮所代替。
三、可持续农业思潮——当前的热点
本世纪中后期,为抵制工业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环境保护主义风起云涌席卷全球,罗马俱乐部悲观主义的代表作《增长的极限》译成了几十种文字,“生态危机”、“粮食危机”、“资源环境危机”、“经济滞胀”,以至于“世界末日”等说法震撼人心。在农业上,鉴于自然农业尝试的失败,八十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可持续农业的思潮,企图以此作为替代现代农业的第二次尝试。
在吸取现代农业、自然农业优缺点及成败教训的基础上,可持续农业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与发展农村经济,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统一。既强调发展当前的农业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兼顾当前与长远,促使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媒体艺术 作用 发展 应用
1 概述
媒体广告的作用是介绍给大众媒体产品的新款式,新变化,新价格或新的服务,并且帮助他们在众多的市场同类型产品中选择某项特别的产品或者服务。它在宣传别人的商标、产品、服务、构想时,其实也是在宣传自己的品牌。换言之,它是一把双刃剑,广告可能成为一种提高产品竞争力、强有力的销售推广工具,也可能只是在浪费资源,所以,我们在做广告时一定要有目标和周详的计划。一个好的媒体广告,不仅能宣传自己的形象,也能让投放广告的单位增加利润和财富,从而壮大公司和销售网络。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广告客户为了得到更优质的服务,一般都会要求媒体广告能快速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那么何为信息技术呢?一门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的高新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广义的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对各种信息所进行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信息包括数据、文字、语言、声音、图画、影像等,特点是超速度、网络化、信息流、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传统的媒体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世界经济体制和技术的发展而改变的社会需求了。尤其是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产生,许多的艺术家在绘画作品的时候开始使用计算机,表达创意的时候也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
2 媒体艺术研究发展
多媒体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纯艺术”,也是多媒体电视、电影、音乐、广告等表现形式的重要手段,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多媒体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推进,计算机技术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情况下,计算机技术让传统艺术有了新突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多媒体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更具交互性、虚拟性、大众性等特点。多媒体艺术的网络传播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多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创造多媒体艺术的虚拟性,营造多媒体艺术的大众化。
现在是计算机电子信息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多媒体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对媒体,又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其实,一个好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各种内容组合在一起的,不管是文字、图片、视频,还是声音、动画、计算机图形等,但都并不是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在现代社会中多媒体因其自身涵盖的多种媒体优势,成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新媒体。交互性是它的最大特点。顾名思义交互,就是用户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通过操作,改变某些元素的特征,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就是交互性,从某种方面来说,多媒体就是用户、硬件、软件和设计师的参与这四项来共同实现的高技术艺术作品。
3 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新专业,是计算机专业与传统的动画专业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目的是培养一些复合型的应用设计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懂得技术也要懂得艺术,能在进行设计或者创作的时候自如的使用新的媒体设计工具。新一代的传播媒体已经产生,它们是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传统的广播数字媒体艺术、电视、电影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数字媒体艺术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新媒体艺术(外教授课)、电视画面编辑、电视艺术美学、视听语言、造型艺术基础、动画运动规律、雕塑与三维造型、数字音视频制作、三维动画、数字摄影与摄像、计算机图形学、数字高清原理与应用、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电视制作新技术、电视频道与栏目包装、数字影视特技、数字影视合成技术、数字影视作品创作等。该专业通过教学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一些专业的技术人才,比如具有很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设计能力,能使用新的数字媒体工具从事平面设计、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4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3的媒体正在使用数字策略,在硬件方面开发了移动端App应用程序,在软件方面制定了数字新闻政策,如果数字化趋势持续加速发展,那么我们至少会看到以下两方面的变革。首先,移动设备上的触屏界面让媒体和传播行业不得不思考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呈现故事,例如对图片、大数据和文字重新编排,让他们更具有交互性,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其次,新闻生产将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在移动屏幕上的“短快频”和转发,确保实时消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的新闻渠道,例如纸媒、电视和门户网站进行深入报道。
数字媒体的优势是只要消费者需要获取信息,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可以满足要求。新媒体的特性是能植入消费者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广告行业必然要以其作为经营理念,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随之改变的也有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模式。
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应该是广告公司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广告公司也随着该理念的产生而变得多元化。UGA(User Generated Ads)凭借传播样式多样、渗透性强的特点,成为未来广告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在新媒介环境下,随着SNS网站的兴起,社群好友间的病毒式传播、媒体口碑传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增加了用户的互动度和参与度,拉近了品牌和受众之间的距离,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以视频网站为例,虽然业界不看好它当下的盈利模式,但是它一定会成为最具发展性的广告空间,专业人士预测在未来的五年内,视频网站的盈利的量一定会超过目前所有的数字化媒体,它的传播价值会被完全的开发出来。视频网站是一种具备媒介终端的逆向生产功能的媒体,它创造出来的内容能够聚集注意力,使投放广告的新空间,受到许多广告客户的欢迎。此类视频上传网络充分调动了融合终端的内容逆向生产能力,广告公司凭借独到的内容资源,自身优秀广告作品的获取渠道得到开发,坚持广告产品创作和的模式优化转型,得到竞争优势。
5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
新媒体艺术――当前的动画数字化主要指动画制作数字化,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动画这个综合性的视听艺术领域中。数字技术的介入让动画摆脱了技术条件的制约,让艺术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新媒体艺术在目前来说主要指动画制作数字化,即指的是计算机技术对包括前期创作、实际拍摄乃至后期制作在内的完整的工艺过程的全面介入。新媒体技术正在给影视动画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正在目睹视听奇观。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受到了以往任何技术都难以企及的深刻影响,产生了深刻变革,并且该影响仍在深入和加快。艺术家的想象力被实现的可能性会随着新媒体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的加大。
参考文献:
[1]丁江.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
[2]王彦富.浅谈多媒体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校外教育,2011(20).
[3]朱建群.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管理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
[4]罗红华.计算机技术在科技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硅谷,2011(19).
[5]李锐.屏面中新媒体技术对信息传达的品质提升[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黎映川.新媒体艺术表现的导视系统设计[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7]郑良斌,程明智,刘华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探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张梦晓.数字技术与影视创作观念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3).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应用
根据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高校非音乐类学生选修音乐欣赏课程,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有机结合,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开创活跃、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听讲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鲜活、生动, 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合理运用多媒体在欣赏教学之中,可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背景色彩、动画效果设计画面、音响的效果
(一)做好背景色彩的运用。
合理搭配颜色,可激发学生想象力,比如在欣赏作品《广岛受难者挽歌》时背景我选择以红、黄、黑为基色,表现战争的血腥、恐怖、凝重、静穆等。
(二)选择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视频与音频
根据多媒体技术特点,为使音响与画面更形象、直观。选用与上课内容密切联系的视频资料,可使教学的内容得以充分地描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蓝色多瑙河》作品时,教师先对作品分析, 学生可在聆听老师讲解的同时,投影幕布上映射出多瑙河的粼粼波光和沿岸的美丽风光,加上听到华丽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作品的表现,此时知识、音乐、想像将会构成完美的结合,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不自觉地萌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不易忘记此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听”的培养
同一作品不同欣赏者审美想象是有差异的。为了让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激发其想象力、各抒己见,播放纯粹的音频(不含视频),这样能发挥学生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当学生只用“听”难以理解作品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作辅助,引导学生通过“看”来理解作品。在“看”的问题上,教师应多花一点时间,针对学生“看什么”和“怎么看”精心筛选,既要符合教材、年龄、身心特点的审美规律,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又要不同于一般的娱乐欣赏,充分体现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视频资料的确有提高教学效率的优势,但倘若把看视频作为欣赏教学的唯一手段或中心环节,就偏离了音乐的本质。欣赏音乐的核心是“听”而不是“看”,其最大的特点是音乐的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学生缺少了形象思维这一过程,无法对作品有自己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想象,是音乐教学的误区。
因此,要从课堂实效出发,真正做到以听觉审美为主,视觉审美为辅的原则,坚持让学生在聆听中去感受、体验音乐的内涵,想像音乐的意境,参与音乐的创作,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目的。
二、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发挥主体地位
合理选择与运用多媒体技术,须建立在对教学目标与过程设计的基础上,目的性要明确,教学特点及规律要熟知,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教师说教为主导和手段,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融洽,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展开来讨论。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无法替代传统教学形式,教师需在传统音乐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地反思和创新,把多媒体技术用的恰到好处,让它能适时、有效地为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所服务。笔者认为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欣赏是情感教育艺术,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需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我们应明确多媒体仅是为优化教学过程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因此,制作课件时,应在教学中留一定师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能现场聆听教师的示范与讲解,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不能把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多媒体仅起辅助作用,仅对传统教育的扩展和补充。多媒体的音像视听也不能替代课堂的听、唱、奏训练。
3.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的设计要考虑到能够培养学生对所接受知识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应成为传统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运用多媒体课件,不能只图花哨热闹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无法专心听课。还要注意不要把多媒体单纯当作投影仪来使用,这样的教学是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
4.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要求教师做到多看、多思、多用、多创、多比。
多看:观摩优秀课件,理清设计思路,感悟知识点如何在课件中展现出来,教学过程又如何具体实施。这样对促进教师多媒体应用技术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多思:我们不是简单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制作粗糙的课件,是在总结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心理,使课堂教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多用:在教师掌握课件制作过程后,应积极把学到的技能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进一步熟悉操作技能和多媒体技术性能。
多创:在使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中,创作体现自己的思路和风格的软件。信息技术的“使用欲望”会逐渐演变为“创造欲望”。促进信息技术掌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多比:我们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与同行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对比、并分析,通过比,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欠缺所在,使我们开阔视野、博采众长,最终制作更好的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
综上所述,在音乐欣赏课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要求,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音乐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这一代年轻的音乐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继续加强探索和实践,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影响下更深层次地创新,不断取得新的飞跃,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宋瑞杰. 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中的运用. 学苑教育, 2011,
(05)
[2]陈景来.以人为本优化音乐教学――浅论音乐多媒体课件
的制作和使用.中国音乐教育. 2005年第1期
[3]苏丽.浅谈多媒体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02)
[4]张璐. 浅析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
内江师范学院校报.2008年第70期
[5]刘嵬嵬.浅谈多媒体音乐教育的利与弊. 承德民族师专学
报. 2005年5月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