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基层文化单位;遗产发现;活动开展;传承人工作;人才培养
在当前形势下,基层文化单位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遗产发现,是重中之重
华夏古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像一颗又一颗光芒耀眼的珍珠,散落在历史长河中,散落在田野村落里。捡拾散落的文化遗珠,文化馆、文化站等基层单位必须要做,必须做好。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在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搜集,开始整理,进行归档,组织记录。在深入细致的前期工作前提下,组织人力,协调物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和再次“加工”。
基拥ノ坏墓ぷ髯龅煤貌缓茫单纯依靠由下而上的展示、汇报是不够的;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抽查、验收也远远不够。只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积极性,唤醒人的参与意识和使命感。基层文化单位,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支生力军;评价机制与奖惩机制,就是确保这支军队战斗力的法宝。在这支生力军的带动下,全民保护的氛围将会日渐浓厚。捡拾散落的文化遗珠,需要依靠一双又一双质朴而虔诚的手。只有努力作为,才会富有成效;只有全民参与,才会蔚然成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基层文化单位做起,也需要从每个人做起。
二、活动开展,是活力源泉
如果非遗保护只是个人行为,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都将十分有限。通过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群众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泼生动,影响深远,动力持久,成效卓著。文化室在农村,文化站在乡镇,文化馆在县城,不同单位面对不同受众,文化活动的规模和特色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艺术展览、展演,为群众提供近距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因为了解,所以喜欢;因为了解,所以支持;因为了解,所以参与。非遗保护工作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就是取得了成功。庙会、游园会,是重要的展示舞台,庙会上的传统文化节目,游园会上的传统艺术品,成为多少人心中最悠远醇厚的记忆。把活动开展与节日相结合,把活动开展与旅游相结合,把活动开展与文化交流相结合――非遗保护活动的开展,思路越开阔,成效越显著,影响越深远,活力越生生不息。
三、传承人工作,是关键节点
文化的传承,最终是人的传承。非遗保护工作的关键节点是传承人的相关工作。时代在飞速发展,文化日新月异,人群的审美取向日益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非遗传承人的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在生存与艺术面前,有的人选择了坚守,有的人选择了逃离。选择坚守的传承人,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挑战。作为基层文化单位,应该充分整合资源,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搭建桥梁,努力筹划解决。让传承人不再是孤独的坚守者,让众多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得以发现和解决,是摆在基层文化单位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对非遗工作越来越重视,推进的举措越来越有效,非遗传承人的境遇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基层文化单位需要在此基础上,把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细、做得更富有成效。确定为非遗传承人,仅仅是万里走完了第一步。让传承人手中的技艺,成为他们赢得尊重、得到认可、得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资源、最有利手段,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课题。
四、人才培养,是队伍保障
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基层文化单位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这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队伍,需要优秀的“战士”。人才培养,是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队伍保障。文化馆、文化站的工作者们,往往自身就是艺术工作者,他们有的擅长音乐,有的精通舞蹈,有的谙熟美术……从专业的角度发现美,用专业的手段保护美、宣扬美、传承美――这正是他们开展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在拥有过硬艺术素养的同时,基层文化单位的文化工作者们,还应该具备文化保护者、媒体宣传者、艺术研究者等多项能力和素养,确保在非遗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一个有专业素养的人,意味着个人事业的顺利;一群有过硬素质的人,预示着整体事业的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战斗。
由此可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基层文化单位位置不可替代。在政府部门文化政策的主导下,各级各类基层文化单位已经、正在、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文广新局、文化馆、艺术馆、文化站,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文化遗产的发现,还是活动的组织开展;无论是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工作,还是自身的队伍建设,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基层文化单位的积极参与和保驾护航。
历史行走到今天,中华文明的血脉不能中断。文化艺术的长河中,不仅有正史经典的俊逸浩繁,也应有非遗文化的精彩妆点。用心去发现,用情去珍惜,用智慧去留存,用行动助其代代相传。在时代与历史面前,基层文化单位,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范文2
一、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我县考古调查资料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遗存。而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属性很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自1982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后,2002年10月28日七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再次修改并予以通过,使文物保护工作沿着正确的法制轨道不断向前,保护文物,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全社会共识。各级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形成,文物的保护、利用、管理、宣传工作逐渐向多样化趋势发展,观其现状尚存在以下问题。
1、人们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的观念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于许多文物遗址分散,存留于民间或不同地区,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受环境制约,人们对文物的重要价值和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不尽相同,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措施不力,导致出现一些干扰、破坏文物保护工作的现象,甚至出现违法行为,对文物保护工作极为不利,加之人们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至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也使得文物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2、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没有一部完整配套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且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以至于职责不明或在管理上的缺失。如《文物保护法》明确由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法》明确由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明确由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等。此外,即使国务院对于有关历史城市的总体规划作过明确的批复,但都未能挡住一些地方政府《拆旧建新》的城市开发步伐,因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法制体系和法制环境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3、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不适当的开发加剧了文物资源的破坏。在热衷关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世界文化遗产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甚至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某些旅游开发部门目光短浅,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进行掠夺性开发,超负荷接待游客,造成古迹的老化,破坏,甚至毁灭,让人们很难感到它的价值所在,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有些地方官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政绩心理。
4、文物部门建制低,执法力量单薄,文物保护工作又难以开展。在我国,县级文物部门均隶属于县文化局,大部分属股级单位,这也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文物部门是分管全县范围内的文物工作,经常要与一些相关部门及其乡镇联系,由于建制低,文物部门提出的文物保护合理化建议有时根本不被相关部门所重视,吃闭门羹现象时有发生,表明我们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5、文物保护与旅游的矛盾。文物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发展旅游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旅游的收入能为文物保护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但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作用,个别旅游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发展经济为理由置文物保护于不顾,破坏文物景观,在文物景区内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超范围开发,造成了环境破坏,进而对文物保护造成威胁。
上述种种现状,足以证明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严峻性。众所周知,文物是人类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体现,任何一件文物由于它所产生的时代,环境、历史阶段和所经历的时空特性,都有其特别保存之意义。一旦破坏,不能再生,其价值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二、文物保护的建议及对策
文物是国家的、民族的、甚至是全世界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资源。保护文物是社会进步的特征和人类文明的体现。文物保护是一项浩大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和全民意识的增强,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作为基层文物保护机构和文物工作者,我们应进一步实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范文3
[关键词]文物保护;保护内容;研究原则
我国正在全面进军国际市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文化就是我国特有的营销资本,经济软实力。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瑰宝,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进程中,必须重视文物保护,让仅有的历史文化得到有效地保护。现下我国的文物保护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文物保护范围不明确,研究方法不科学,保护研究原则混乱,实施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伤害性操作,文物保护人员对文物保存不当等。所以,在今后的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中必须明确相关内容,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实现文物的最佳保护。
1.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与目的
文物保护的意义在于真实、全面地还原文物原貌并展现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文物是历史最好的客观载体,它对回顾历史有重大的意义,也对我国五千年历史实现实质地传承。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文物对后代有借鉴和警示的作用,无论是正面的推进还是负面的警戒,都是其他事物不能替代的。由此可见,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保存人类历史文明的物质依托,让历史痕迹完整且顺利的流传于后世。与此同时,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历史文物一直都对文化传承起到纽带作用,使人类进步有史可鉴,有据可依。所以,作为历史的客观物质依据,没有文物保护进没有文物的流传,也就没有人类回顾历史的根据。
2.文物保护科学的基本内容
文物保护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措施的过程。文物保护科学是研究各历史朝代的文物,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维持文物的保存质量,阻止延缓质变过程,降低文物氧化速度,对文物的损害部分进行综合治理,使文物得以长久保存的科学。
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范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墓地遗址、石窟壁画;与重要历史时期、帝王或是革命人物有关,有借鉴意义、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各朝代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文献,拥有艺术、科研、观赏作用的手工艺品;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3.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各大原则
3.1原地区保护
不可移动的文物必须实施原址保护,移动最小化,并定期检查文物是否完整,保护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实施原址保护,在保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美感。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一定要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做好前期保护预计划,发掘中期保护方案。现在的环境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所以在原址保护中要实时监测气候、地质、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开放性原址地区,要严格控制参观人数,以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3.2原貌修护原则
在历史更迭中,文物总会受到一定的损害,所以要对文物进行修护,这就要保证原貌修护。其一,尽量应用原物进行修护;其二,在遗址中,残存物不可随意丢弃,以备修护用;其三,原貌保护要保留文物原有的个性规则;其四,修护后要对文物进行立体巩固,以防再受到损害。总体上看,最基本的就是保持原有风貌。
3.3文物保护采用原材料
该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尽量少的改变文物的材料组成,即维持原来文物构建的质地、成分、颜色;二是在必须修动情况下,应采取挖补、拼接、填补和物理加固等手段,修动的部分在材料、质地乃至形式、色调都要和文物相同;三是采用现代材料时尽量要隐蔽不暴露,不影响整体美感。
3.4采用原有工艺
文物的原构件能够反映原来制作时的工艺技法,应该仔细的加以分辨,竹、木、牙、角、玉、石、陶、泥等不同材料要严格区分。例如陶瓷类要弄清是手工捏制还是模具烧制以及相应的加工工艺;石木的雕刻方法分为官方制作与地方制作、东南西北各有差异、师承也不同。因此,进行保护和维修时,尽量在操作程序和施工工艺上采用原有的手法。
3.5严谨“做旧”原则
不可否认,在文物保护中要注重一定的美感,但是不可为了艺术效果而“做旧”文物。因为文物存在的价值是原生态的展示其特点,包括其色彩的应用和整体构造。从该方面看,古建筑文物维修时不要做旧,尤其在表面上的纹饰图案很有保存研究或艺术价值的情况下。
3.6文物与环境相协调原则
文物不是单一存在的,它要与环境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和谐。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物本体周围保留部分原来的环境风貌,哪怕是小部分也要极力保护,要原汁原味的保留,一定不能为了整体效果而失去真实性,例如古城传统的轮廓线和原有的对称式棋盘设计、古街道对景、古塔等古建筑设计的实现走廊、文物古迹周围的河湖水面和道路等;二是若文物本体周围的环境风貌已经无存,不协调的建筑充斥其间,对此应分期逐步恢复与之协调的环境风貌。
4.结语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人类所记忆的事物其实很有限,所以对于仅存的文物必须实施大力的保护工作。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就是对现存的文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保护。现在实施文物保护是为了给后代留有历史的痕迹,所以在文物保护中一定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那么这就取决于文物保护措施。本文介绍了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性目的,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文物保护的范围,文物保护的原则。希望相关机构能有所借鉴,为我国文物保护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范文4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聪明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的办法。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和生气勃勃的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正在快速向世界级旅游大国进军,因而,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看待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对我们这个文物大国和未来的旅游大国来说,具有丰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心得。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摘要:一是学习书本知识;二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如被称为“世界第奇迹”的秦兵马俑;世界上古今体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北京故宫;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莫高窟等等。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征,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中国旅游业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东方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
因此,较之其他国家来说,文物对于我国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例如,西安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但它却能吸引络绎不绝的国际国内旅游者,成为我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究其原因,是因其握有几张王脾摘要:它是我国古代社会定都时间最长,定都王朝最多的城市,号称十朝古都;是我国文物荟萃之地,拥有世界上第奇迹秦兵马俑、秦始皇陵,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历代帝陵等等,可以说,文物古迹是西安市旅游业的生命。北京市无论在接待国际游客,还是接待国内游客方面,都高居全国榜首,这除和它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关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度很的文物古迹,如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等等。文物古迹在旅游中所起的这种非凡功能,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基于如此的现实,从实际出发,我们应充分利用文物优势,以文物古迹为主题,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旅游可促进文物保护
1.为吸引游客,注重文物保护。由于探古求知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而文物古迹可满足这一需求,文物古迹遂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界人士熟悉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这一重要功能后,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会注重保护文物,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2.为了文物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
3.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新问题。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来进行维修和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新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旅游区就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集体来说,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这个办法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大批文物就可得到抢救和保护。
4.增强人们的文物意识,利于文物保护。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熟悉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三发展旅游对文物保护有一定负功能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旅游事业的发展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负功能。
1.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开发旅游区,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宾馆、饭店等,甚至还开办工厂,这一切,都破坏了文物原有保存环境。非凡是在文物古迹四周办工厂,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体量高大的建筑等等,直接威胁着文物的保护。
2.短视行为导致文物被破坏的恶果。某些旅游部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刮益,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古迹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超负荷地接待旅游者,结果加快了文物古迹的老化、破坏乃至毁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任意改造文物,造成文物被破坏的悲剧。某些旅游部门为了提高文物古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其长期为旅游服务,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确实对文物采取了一系列维修和保护办法。但由于有关人员文物专业素质差,不懂得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应尽量使其维持原样、符合其历史时代特征,而是对文物古迹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将其弄成一个大怪物,名为保护,实为破坏。
4.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使文物遭到破坏。车、船等交通工具排出大量的废气,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空气。旅游基础设施中排出的废水、废渣以及船舶泄出的油污等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水源。这些被严重污染的水和空气对文物古迹有着强烈的腐蚀功能。
5.游客对文物的破坏,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非凡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摩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例如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于长时期中大量游人的攀登,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城砖连遭高密度游人的脚踏手推,出现了严重的凹陷松动。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的现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此等野蛮行径,严重地危害着文物古迹的保护。
四、搞好文物保护、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功能,弘扬传统文化,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发挥了文物的功能,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和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
旅游的发展,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的负功能,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将文物保护和发展旅游截然对立起来,任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极为有害的。忽视负功能,对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又会损害旅游景观,从而降低经济效益。一味地夸大负功能,只保不用,既违反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摘要: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办法,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使文物事业和旅游事业的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要达到如此境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摘要:
1.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事业的长远规划。各地政府部门和各旅游主管部门应熟悉到文物对发展旅游的重要功能,深刻熟悉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事业发展规划时,应对旅游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明确的规划,以指导旅游区内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
2、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对级别较高的文物古迹应派专人负责,对旅游区内的文物古迹要经常或定期检查,从旅游区的经济收入中提出相当部分,专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等等。
3、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应密切配合,建立兄弟般的合作关系。
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范文5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双赢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12-01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措施。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近几年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异常迅猛。因而,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较为突出,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对我们文物单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发展旅游业可以促使文物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1.1 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保证旅游的发展。由于文物古迹可以满足人们探古求知需要,所以文物古迹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是只有参与保护文物,才能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
1.2 发展旅游可以弥补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解决了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1.3 文物资源不可再生,我们旅游部门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
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发挥作用,旅游部门应当重视文物保护,绝对不能竭泽而渔式地利用。
1.4 增强人们的文物意识,利于文物保护。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深刻的教育,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使人们了解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文物保护的社会化进程。
2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和谐发展
2.1 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互依托:发展旅游可促进文物保护,这是因为:
2.1.1 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已得到各界有识之士的认同。旅游界人士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这一重要作用后,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会注意保护文物,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文化遗化作为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一旦受破坏,就难以恢复,这必然降低其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文化遗产这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方政府及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加强保护工作。
2.1.2 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来进行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旅游区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集体来说,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这个办法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大批文物就可得到抢救和保护。
2.1.3 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化遗产直接面对观众,人们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获得文化陶冶、艺术感染,为祖国的历史文化骄傲自豪的同时,人们一定会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更懂得保护文物的重要价值,更加珍视文物,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也会增强,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这在普及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提高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旅游事业的发展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负作用:
2.2.1 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开发旅游区,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宾馆、饭店等,甚至还开办工厂,这一切,都破坏了文物原有保存环境。特别是在文物古迹周围办工厂,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体量高大的建筑等等,直接威胁着文物的保护。
2.2.2 短视行为导致文物被破坏的恶果。在开发旅游和保护文物并进时,由于操作人员缺乏文物专业知识,不懂得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常识,或保护的措施不当,而造成了保护时的破坏;经济利益的驱使,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相关部门及行业地意识性地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也是存在的,这些都是严重危害着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某些旅游部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获益,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古迹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超负荷地接待旅游者,结果加快了文物古迹的老化、破坏乃至毁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2.3 游客对文物的破坏,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特别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城砖连遭高密度游人的脚踏手推,出现了严重的凹陷松动。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的现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此等野蛮行径,严重地危害着文物古迹的保护。
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切实保护的前提下,将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与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发挥其价值。那种传统的只为保护而保护,让文物藏而不露,秘不示人的做法,表面上看是保护了文物,可是却无法体现文物的社会价值。如果文物不能体现社会价值,那也就弱化了其存在的意义。但是,那种不顾客观条件,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任意利用,无序开发,严重危害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也是决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应该做到:
(1)坚决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理顺体制,坚决反对把文物划归非相关部门管理,把所有文物纳入文物保护部门管理之下。着力做好文物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的危机感和保护文物的责任感,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法》的严肃性和文物保护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自觉遵守文物保护法规。
(2)文物部门与当地政府部门在文物保护方面应密切配合,建立兄弟般的合作关系。
(3)文物部门应当鼓励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4)严格控制客流量,防止超过最佳容量。超负荷地接待,最易使文物受损,因此,对客流量应严格控制。
2.3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以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发挥了文物的作用,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
3 结束语
总之,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也不是绝对矛盾的;文化遗产是通过旅游来实现其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通过合理利用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通过利用唤起人们对文物的热爱、理解,从而有利于其保护。既不能只保护、不利用,更不能过度无序的开发滥用,文化与旅游部门要在保护上达成共识,一定要在科学保护的原则下,谋求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利用密切配合,才能既有利于旅游开发,又有利于文物保护,取得双赢。只有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和谐的发展,才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小敏,徐海根等.试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J] .
[2] 蔡文.《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9期
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范文6
1)为更好地发展旅游,吸引游客,就必须加强对大遗址的保护。大遗址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以及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认识到大遗址在旅游中的这一重要作用后,为提高地方知名度,树立形象,吸引游客,发展经济,就必然会开发大遗址的旅游资源,而大遗址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被破坏,是不能恢复的,就会影响到对游客的吸引力,导致政府部门的利益受到损害。政府部门必然会重视对大遗址的保护,使遗址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这就必然会加强对大遗址的保护,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大遗址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用于保护文物的经费十分紧张,而我国文物古迹众多,需要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数额庞大,文物保护经费缺口很大,每年用于大遗址保护的经费就更少了,这相对于庞大的大遗址保护费用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大遗址及大遗址内许多文物因缺乏经费而无法进行维修与保护,不得不继续遭受自然甚至人为的破坏。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遗址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旅游能为大遗址带来经济效益,那么政府部门就会加大对大遗址保护的经费投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财力物力用来保护大遗址。3)大遗址作为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在游客游览遗址的同时还可以唤起游客对大遗址的保护意识,有利于对大遗址的保护。发展旅游可以使大遗址直接面对游客,使游客能直接认识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这样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提高了游客的文化素质,也会使人们领会到大遗址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大遗址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保护大遗址的意识,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大遗址的保护工作,为大遗址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发展旅游可能会对大遗址产生一定的损害
1)随着大遗址旅游的发展,来大遗址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必然会引起有关部门对大遗址内以及周边地区进行配套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如道路、服务设施等,这都可能对大遗址环境风貌甚至大遗址本身造成破坏。2)大量参观的游客对大遗址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大遗址旅游的发展,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能会使大遗址内出土展览的文物受到影响,同时一些游客对大遗址的踩踏、攀登、刻画等行为也会损坏大遗址。
3搞好大遗址的保护、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保护大遗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发展”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大遗址作为一处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对人们进行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使其领会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唤起游客保护大遗址的意识。这样,既保护了大遗址,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所以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发展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大遗址保护,使其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3.1在实施大遗址保护项目工程对大遗址进行全面保护以前
1)大遗址保护部门应将大遗址保护和本地区旅游事业的长远规划结合考虑,争取地方政府对大遗址的投入。要让各级政府部门和各有关主管部门认识到大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大遗址是了解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大遗址可以作为地方政府的一张名片,大遗址对发展旅游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保护大遗址就是保护地方的旅游资源,深刻认识到保护大遗址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事业发展规划时,对大遗址保护有个正确的定位,对大遗址保护有明确的规划,确定大遗址保护大方向,给大遗址保护创造更有利的条件。2)大遗址保护部门可以协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在适合开发旅游资源的大遗址保护区域发展以大遗址旅游资源为核心,在大遗址内发展观光农业,在大遗址周边发展以大遗址为依托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商务、餐饮、娱乐等产业,增强大遗址的人气,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在不适合旅游发展的大遗址保护区域,制定文物保护措施,设置专人看管,防止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大遗址造成损害。3)争取地方政府及各级人大的支持,建立有关大遗址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危害大遗址安全的行为从制度上予以明确制止,如:对一些对大遗址造成破坏或影响其环境风貌的建设项目要从制度上予以制止等等。4)大遗址保护部门与政府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应密切配合,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5)大遗址保护部门应该研究对大遗址进行保护的技术方式,不断对大遗址进行历史文化研究,充分挖掘大遗址内涵。另外,大遗址保护部门还应该把这项工作和发展旅游相结合,使其成为一项旅游资源的亮点,为旅游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旅游部门在向外推介旅游资源时,应该对大遗址加大推荐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大遗址,另外对游客参观大遗址进行旅游警示,避免游客的不规范行为对大遗址造成损害。
3.2在实施大遗址保护项目工程对大遗址进行全面保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