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酒店管理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星级酒店管理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星级酒店管理规范

星级酒店管理规范范文1

酒店管理作为全球十大最为热门的行业之一,管理者们在面临着强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承担着严峻挑战。

一、现代酒店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

(一)以攀枝花宾馆为例引出现代酒店管理的基本概念

酒店管理作为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已经成为全球较为热门的行业之一。笔者认为,现代酒店管理通俗地来说还是以人为主体所进行的管理行为。以攀枝花宾馆为例,现有职工人数413人,作为四星级政府指定接待处的旅游饭店,重视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更是高于同层次的其他酒店,因此赢得了“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现代酒店管理中的管理层次分析

现代酒店的管理层次以金字塔形排布,具有管理的一般性:越往金字塔顶,管理难度越大,技术难度越高。通常将现代酒店管理由下到上分为四个层次:塔底是以服务员为主体的基本操作层;往上是主管或领班形成的督导层;之后是负责分配部门各个人员工作任务的部门经理管理层;塔顶则是总经理决策层。虽然各个层次分工不同、责任轻重各异,但是各个层次之间确实需要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现代酒店管理的要求。

(三)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坚持一定的工作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坚持:目标原则――做任何事情都是以目标为引领,现代酒店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目标是酒店每个员工都要遵守的工作标准;时间原则――任何一项工作都有时限要求这是现代酒店管理的特殊性,首先是客户有时间要求,其次是酒店自身的运营也有时间限制;协调沟通原则――酒店内部的协调沟通尤为重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主动沟通、高效沟通,保证顺畅沟通。

二、现代酒店管理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

新形势下,现代酒店管理既有自身强大的发展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障碍。

(一)现代酒店对自身的市场目标没有准确定位

明确酒店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出售的各类商品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群体的个性特征提供服务,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说这是做好现代酒店运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现实情况却是,好多现代酒店管理者对本酒店的市场定位并不明确,只是一味地效仿其他先进酒店的经验,忽略了自身的特点和实际,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点东施效颦的意思了。

(二)缺乏规范有效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是一个法治大国,在“法”的引领和维持下社会事务才能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现代酒店管理方面,还缺乏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这就使某些管理行为没有规范,反而影响到酒店正常工作的运转。

(三)专业的现代酒店管理人才的缺乏

在前文中笔者就已经提到,现代酒店管理就是以人为主体对现代酒店所进行的管理行为,所以人的作用十分重要。在现代酒店中,以服务员为基础的操作层有礼貌、讲诚信、吃苦耐劳等等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但是对管理层、决策层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则有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最基本的爱岗敬业的要求,更需要他们有对现代酒店管理的专业素养。

(四)现代酒店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能力较差

有些酒店中,看似每个人都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但是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就导致了看似每个人都很忙,但实际却是工作效率很低。

三、现代酒店快速发展的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我国现代酒店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应该认真进行梳理,从中找到能够解决问题、促进现代酒店快速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制定规范、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使现代酒店管理在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这是政府职能的完全体现。除此之外,现代酒店管理者还应根据酒店的自身实际,制定针对本酒店内部人员的管理规范、服务准则等等。

(二)加强培训,提高现代酒店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

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推动下,现代酒店业的发展使高素质的酒店管理者供不应求。现代酒店除了在招聘员工时注重对员工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能的要求,在员工入职以后,更要加强培训、鼓励学习和创新,使员工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不断提高。在这一点上,攀枝花宾馆就有自己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他们不但注重加强决策者的管理能力,对于部门经理、主管甚至是领班也会定期进行课程培训。现代酒店管理者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酒店服务水平的好坏。

(三)明确市场定位,紧跟市场变化步伐

根据市场定位设计、塑造与众不同的酒店服务项目,给顾客以鲜明的印象,从而吸引顾客的到来。酒店的目标市场要以本地市场为依托,立足本地、辐射外地。酒店管理者还要细分酒店目标市场:本地大型企事业单位、外地游客、外来经销商等等,在依据目标市场对产品特点定位、对顾客利益定位,根据细分目标制定不同价位、不同层次的服务方案。

(四)对员工的情感管理可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星级酒店管理规范范文2

关键词:科学管理 人文管理 酒店管理 酒店现代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从生产实践中总结规律形成管理原理和方法,管理理论系统开始建立。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心理学和行为学不断成熟,管理界从“经济人”的科学假设演进到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理念。我国酒店早期管理是以部分先进酒店为标志将成功经验直接用于饭店管理,21世纪酒店步入转型期,在管理上开始关注人的作用。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在酒店管理中如何发展,两者是否相悖的概念,现代酒店在应用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时需要注意哪些内容,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管理的科学性及人文性

科学与人文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研究的热门话题,科学是社会历史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说科学产生于19世纪,科学文化是基于现代科学产生的一种文化。人文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自从有了人类和人类文明,就有人类文化。因此人文文化比科学文化产生较早,科学从产生之初就与人文关系密切,两者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中缺一不可。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反映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原理和方法,形成理论体系,以此指导管理实践,并且在实践活动中验证管理原理,通过总结、应用、再总结的过程,管理理论得以丰富严谨。《辞海》中解释“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概念上讲人文是人类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核心部分,集中体现在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就是重视人的文化。科学性和人文性作为管理研究的两个角度突出表现在研究出发点上的不同,管理科学性是从客观现实出发,通过现象把握本质规律,而管理人文性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人的作用和价值,属于精神文化范畴。科学与人文有一定联系性,约翰·洛克在人文思想研究中架起科学与人文的一道桥梁,使两者成为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科学是人文研究的理论武器,人文研究又为科学研究指引方向。

酒店发展中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酒店行业崛起至今,酒店管理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初创酒店管理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旅游业主营入境游,酒店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国内酒店增加,国门的打开不仅给我国带来了现代饭店管理的理念和知识而且还带来了建设资金,这一时期主要是合资酒店和内资酒店。

合资酒店是中外双方共同出资兴建的饭店,绝大部分合资酒店由外方负责筹建和经营管理。合资酒店的建设和经营掀起我国酒店现代化管理,这些酒店一扫我国酒店过去官商衙门的作风将现代服务理念融入酒店管理,酒店管理者多是外聘专家,他们把酒店现代化管理的全套模式运用于所管理的饭店。

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体系及理念引入我国,冲击我国手工作坊式的原始管理,也促进内资酒店从管理意识到体制机制的自我改革。一方面更新酒店设施设备,增加服务项目,使酒店不断具备现代化功能。另一方面是变革酒店管理和服务。首先,变革酒店体制和机制,在体制上,一些酒店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机制上,一些酒店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按劳取酬制。其次,管理意识改革,部分酒店开始实行经济核算,注重经济效益;提出“热情、诚恳、周到”的服务理念,懂得顾客与酒店的关系。最后,制度化、规范化变革。制度和规范是科学管理的根本,一些酒店意识到制度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开始制定各种制度,如管理人员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等,以规范管理人员;同时制定服务细则、操作程序、卫生标准、服务规程,使原来随意性的作业过程成为规范化过程。

国外酒店的管理理论是在酒店长期经营过程中总结验证成形,在我国酒店研究滞后于酒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外管理经验的引入可以提高酒店利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这一时期我国酒店管理在学习中实践摸索,主要侧重于酒店体制、制度方面,科学管理在酒店经营中居于主要地位。人文性在酒店中也有所体现,如“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酒店管理层意识到人这一要素在服务行业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员工优秀与否对服务质量至关重要,酒店管理注重调动人的要素提高服务质量,然而当只局限于对酒店管理层的调动,人文管理也是停留在模仿西方人文管理的层次,没有形成酒店管理主流。

2.酒店管理的发展阶段。在初创阶段的基础上,我国酒店管理现代化进程加速,在应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开始注重自身的探索和变革。

20世纪80年代后到90年代初,我国酒店规范性的科学管理不断成熟,经过实践积累,酒店从服务、企业体制及人员培训各方面总结符合酒店发展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

首先,进行作业时间和服务规程研究。越来越多的酒店认识到规范操作流程带来的高效率,通过实践操作总结科学高效的作业流程,实行量化管理和经济责任制。20世纪90年代初,酒店规范管理、规范作业的书籍纷纷出版,不仅反映我国酒店规范化管理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对我国酒店规范化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和标准》,标志着我国酒店走上了国家标准的规范化标准化道路。

其次,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规范化。一些酒店进行体制改革,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有限度的两权分离,实行总经理责任制;作为企业,酒店还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定额管理制、浮动工资制等现代化管理机制,酒店的组织体系和体制开始走向规范化。

最后,酒店从业人员规范化管理,规范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行为,提高他们的素质。实现管理人员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系统管理。初创阶段,酒店的理念是“以服务质量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以此为中心酒店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在发展阶段,我国的酒店业提出经营多样化、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饮食多样化和精美化、卫生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酒店管理人文性也有所显现,酒店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酒店产品具有产销同步性、无形性的特征,其中多是酒店从业人员提供给顾客的服务,带给顾客的多是无形的感受。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固然重要,但热情饱满的服务意识、追求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意识才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培训酒店员工时除了要使员工熟练地掌握实际操作、酒店经营常识外,还要强化行业意识,培养员工的服务热情。

酒店现代化发展阶段是在对国外酒店管理模式进行本土化检验加以改进并推广应用范围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仍是通过科学管理规范酒店经营使酒店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科学管理已得到大部分酒店的认可,规范化经营成为当时酒店经营的重点,科学管理为新世纪酒店人本管理的推广提供了有序环境。人文因素并不是此阶段酒店管理的中心,然而却可以从酒店经营中发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这就为新世纪酒店人本管理发展做了充足准备。

3.新时期酒店管理阶段。21世纪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也急剧升温,消费者需求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此时,科学化管理发展到零失误的酒店服务已不足以构成酒店的竞争优势,如何在行业中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创造客源、形成品牌特色,问题的关键便在于人,再者酒店严重的人才流失使得酒店管理层注重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首先,尊重员工,平等对待。每位员工都是独立的经济个体,尊重不同岗位的员工是酒店人本管理的首要前提。信任员工是建立在对酒店工作人员尊重的基础之上,信任是最好的管理,尊重员工不仅表现在尊重人格及对其价值和贡献的肯定,还表现在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培养其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创造自身价值的主动性。

其次,依靠员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酒店服务产品的质量不仅与酒店硬件设施有关,更与提供服务产品的员工紧密相关,酒店的发展要依靠员工。依靠员工的前提是要留住人才,提供合理的薪酬、关注员工发展、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劳动和付出给予充分的认同和肯定,公正客观地认识评价员工的表现、作用和能力,以绩效考核和民主测评的方式使员工心悦诚服,增强员工对酒店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最后,发展员工,发掘员工的工作潜力。高薪酬和福利对员工的吸引和激励是暂时的,酒店把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引导员工思想觉悟使之与酒店发展水平相符,不定期地给员工开展相关培训,帮助员工熟悉业务、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制定个人的工作目标,充分激发员工动力和潜力。

新时期酒店科学管理仍在原有基础上从深度和广度方向上发展,是对酒店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延伸,人文管理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酒店注重以人性化管理调节规范化管理,通过肯定个人价值唤起酒店员工工作热情,人文化管理成为这一时期酒店管理的研究重点之一。

酒店管理中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酒店科学管理比人文管理起步早、发展快、成熟早,这是酒店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决定的。我国酒店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多是借鉴国外酒店管理理论和经验,在初期服务操作尚不规范、经营管理较为混乱的形势下,发展科学管理,实行系统化管理,使酒店行业标准化、规范化。随着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人”作为管理要素在酒店管理中居于重要位置。科学性和人文性是管理学在不同时代、不同经济发展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研究领域,两种理论创立发展的起步时间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在酒店现代化管理的不同阶段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酒店的人文管理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科学管理为人文管理提供了系统有序的实行环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科学管理中,使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更为科学、更为有效地管理员工。

(二)酒店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应用建议

1.人文管理实现科学化。科学管理基于实践总结,有客观性,人文管理是探讨在注重人的要素时,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这需要在酒店日常经营管理中不断发现酒店服务中人的行为规律、作用及价值,以此为依据总结人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酒店管理,用实践检验并改进人文管理。也就是说,将科学管理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人文管理,使酒店人文管理原理指导下的制度有效可行。

2.科学管理融入人文性。科学管理理论基于客观现实,有时会出现酒店发展与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冲突的管理制度。将人的要素融入科学管理过程中,考虑到个人价值和利益,寻求酒店和个人的利益结合点,实现酒店与个人的双赢,当酒店与个人利益相悖时积极研究解决途径以使双方利益最大化或将个人利益降至最小。具有人文性的科学管理,既符合酒店管理规范又能为酒店员工接受,不同于其他行业,酒店员工是直接面对顾客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对酒店管理的认可甚至推崇才能遵守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差异对待。科学管理通过规章制度或其他规范性措施管理酒店人员的服务操作和酒店经营,产生的管理成效显著。人文管理着眼于人的要素,产生的绩效远不及科学管理显现得快,但是人文管理具备的是长期优势,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剂有效调节科学管理中严谨规范。企业要眼光长远,将人文性纳入管理制度,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肖黎.对酒店内的人文管理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10(11)

2.杨蜜蜜.基于现代酒店业发展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及意义[J].遵义师范学报,2009(4)

3.张华,汤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及应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8(8)

星级酒店管理规范范文3

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为实现这一目标,仅仅在学校通过入学教育、校内实训课程是难以培养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针对酒店管理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的人才,实现与酒店应用实际“零距离”,与就业岗位实现“零适应期”的目标,必须将学生放在高星级酒店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又能真正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除了有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指导,还离不开酒店兼职教师的亲自指导。

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和完善了“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在高星级酒店实践半年到一年时间右,根据实践性教学计划,提高职业意识、职业语言(英语、韩语或是日语)、塑造职业形象、提高职业心理、深化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完成相应的学分。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得接受酒店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在分配到部门后,部门也有相关部门的培训,在上岗之后酒店还给每个实习生指定酒店优秀员工担任他们的师傅给予指导。

此外,实习带队教师同时也要求在酒店挂职锻炼,更新知识,熟悉酒店行业发展动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把课堂搬到了酒店,使得学生和教师有机会去酒店实地学习、确保酒店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但在实习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情绪不稳定,酒店对实习生评价不高,达不到实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酒店顶岗实习生的满意度,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高职酒店顶岗实习生满意度的重要意义

(一)找到学校、学生、酒店“三赢”的可持续实习之路

许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专业实习期,但在实习过程中,诸多问题导致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罢工等现象,达不到实习的最终目标,也使得实习工作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只有通过对酒店实习生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找出显著影响酒店实习生满意度的因素,并对实习基地、学校、实习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在三方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实现学校、学生、酒店“三赢”,有效提升高职酒店顶岗实习生满意度,才能找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双师型”教师绝不仅仅是两个职称(资格)的简单相加,而是代表在两种不同工作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两类不同特性的人才,“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早已从“双证书”过渡到了“双能力”。指导老师按要求深入酒店企业,真刀真枪地开展指导工作,并且在酒店担任一定的职务,切实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在这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化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

(三)巩固“教产研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教产研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按照以酒店企业需求为中心的教育目标体系要求,实行学校与酒店企业全面合作,双向参与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共同建立教育领导机构,联合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使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际、培养与就业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建立起一种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锻炼教师的新型机制,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只有提升高职酒店顶岗实习生满意度,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推广“教产研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

三、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过程中产生不公平感

实习期待遇低,同工不同酬,付出与所得不匹配,是实习过程中暴露的一个突出问题。实习生一旦进入到酒店实习,在工作职责上与老员工没什么差异,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与老员工也一样,得到的报酬却与老员工有较大差别。实习生尤其感觉到不满的是加班加点,酒店把最累最苦的工作交给了实习生,但实习生的全部报酬都是按照实习工资来计算的,因此实习生非常容易产生不公平感。

(二)酒店的培训与指导缺失或不足

实习生在进入酒店之前是怀着学习的心态去的,然而实习期间酒店缺乏对实习生的系统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简单,让实习生常感到学不到东西。实习生刚到酒店,酒店人事部门会对其进行人职教育,主要介绍企业文化、基本情况、规章制度等,然后实习生被分到各部门上岗操作。岗前的集中培训往往省略,导致学生对所从事的岗位缺乏正确认识。分配到具体岗位后,主要是采取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周期长、速度慢,而师傅往往采取压担子的方法,脾气好的一点的师傅还有耐心去教,脾气差一点的对实习生指手画脚,还有的则对实习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在实习之初,实习生往往缺乏对实习工作的总结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操作技能。大量超负荷的_T作使实习生难以顾及操作的质量和服务态度,变成了纯粹的劳动力。因此,实习生往往感到自己从事的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学不到专业知识,有的实习生甚至认为这种实习过程反而弱化了专业要求。

(三)实习岗位的安排不尽合理

酒店工作程序化程度高,重复劳动多,尤其是餐饮、客房等几个部门,这些部门所要求的操作技能都是比较简单的,对高职专科学生而言,半年时间就能基本掌握了。但要在整个一年的实习期间都从事这种简单、重复的劳动,确实让实习生感到单调和乏味,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另外,出于控制培训成本等原因,一般酒店并不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轮换岗位。同时,由于培训的不系统性,让实习生感觉不到服务技巧的重要性,以为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就是实习的全部,培养不了对专业的自豪感,从而容易否定工作中的自我价值。在部分酒店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对实习生“以人为本”的关爱,对实习生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排班时,将实习生排在早班和晚班,造成实习生要么起得很早,要么下班很晚;在劳动保护方面,很少有酒店为他们购买相应的保险等等,这些情况造成了实习生在生理、心理、身体上的不适应。

(四)实习过程中产生挫折感,成就感缺失

学校安排学生到大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实习,起初学生会认为这是学习国际化酒店管理模式的大好机会,因而乐于去锻炼。但到了酒店进入实习阶段,在餐厅就是端茶倒水,在客房就是铺床叠被,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有时碰到刁蛮的客人、刻薄的主管、偷懒的同事,得到的是无理甚至是过分的要求、白眼、难听的言语等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学生顿感失望。虽然大部分实习生也知道到酒店实习不是去享受,是去锻炼,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上岗之前,还是体会不到酒店服务的辛苦程度。一旦进入岗位,自己独立上岗操作,受酒店严格制度的约束,常加班加点,很多实习生就接受不了,对以前在学校学到的系统的酒店管理知识就会产生疑问,在较长时期的实习岗位上,服务态度就会有偏差,严重的甚至对酒店服务这种职业产生鄙视心理,从而否定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就业意向,体现不出实习的成就感。有些实习酒店是一些家族制企业,管理层都是跟老板有亲戚关系,任人唯亲,实习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即使热爱酒店工作也会打消留下来的念头,对实习酒店的忠诚度严重下降。

四、提升高职酒店顶岗实习生满意度的措施和方法

(一)做好实习生心态调整指导工作

第一,学生要以学习和锻炼作为首要目的,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实习生地位,适当调整自己的薪酬期望,不要把赚钱作为唯一,这是本末倒置。第二,学生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在实习前做好吃苦的准备,下定从基层做起的决心,想一步到位登上管理层,在操作性见长的酒店行业是不现实的。第三,学生在实习中不要以自己是专业的管理人才自居,要善于学习,要虚心,多请教,才能更快地进步和提高。第四,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用在酒店一两年的发展就判断酒店行业的前景,要明白酒店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以经验和资历为基础的,这是最关键的。

(二)建立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

第一,学校要制定系统的酒店实习计划,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帮助其做好角色定位和转换;第二,要有固定的酒店实习基地,且酒店宜以四、五星级为主。档次高、管理规范的酒店,能让学生有个较高的起点和开阔的视野,并在实习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第三,要制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成绩考核制度,用制度约束人,同时为实习生确立实习目标,有助于发挥实习生潜能,保证实习高效有序完成。第四,要因人因岗提供针对性培训,避免形式主义和“大锅饭”操作性和管理性培训结合,课堂培训、观察模仿、在职训练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使实习生真正通过培训有所收获。

(三)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

酒店和学校都应该关心和帮助实习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如做到把情感和制度结合起来,实行人性化管理,对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在工作不顺利或出差错时也不要简单以罚款处置;选择优秀的员工做实习指导师,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学校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实习指导老师随行,在酒店和学校间进行联系和沟通,为实习生提供指导,帮助其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作量安排要循序渐进等。

星级酒店管理规范范文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烈,各地的快捷酒店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快捷酒店的战火已经烧向二三线城市,各品牌相继宣布了在二三线城市的扩张计划。相对于一线城市市场的饱和,二三线城市的潜力市场正成为各快捷酒店品牌新一轮角力的新战场。在强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快捷酒店经营者必须对酒店经营环境进行合理的市场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拿出针对措施。每个快捷酒店都有其固有的目标市场,例如高星级饭店的销售对象就是政府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市场确定酒店在宾客及社会大众心中的形象。快捷酒店业必须使自己的形象及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酒店,设法在宾客心中树立起鲜明独特的形象,为此快捷应先有一份清晰的管理方案,为酒店的管理提供坚强的保障。现实的情况是,在快捷酒店加速扩张的同时,快捷酒店扩张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战场上获得胜利,是摆在每一个快捷酒店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做好快捷酒店的管理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市场调查与营销管理工作

作为快捷酒店产品的销售,快捷酒店管理者首要了解公司自己身所拥有的产品,顾客已有的产品和顾客所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的提供服务,全力满足客人的需求。因此,快捷酒店管理者要对酒店产品的市场做以市场调查;这个调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外部的市场调查,一个是内部的市场调查。

(一)外部的市场调查

外部市场的调查主要是:第一,同行业市场调查。对酒店所处位置为中心点,三公里左右的区域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同行业同类行的酒店的数量,酒店名称,客房数量,是否连锁,所处的位置,是否有网络销售情况,经营情况,入住率,经营的特点特色,客源的情况,销售人员电话,预定电话,周边的交通情况,房型情况等等。第二,与酒店有密切流通行业的市场调查,也是对酒店周边对于支撑酒店发展的流通市场展开调查,如周边的高星级酒店,中型酒店,小旅馆,饭店,车站,娱乐休闲场所,旅行社,旅游景点,商务写字楼,会展中心等。第三,潜在客户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周边的网吧,居民楼,流动量较大的人群,商场超级,批发中心等等。

(二)内部调查

公司建立客户前台档案资料,对每一位入住的客人进行售前、售中、售后的跟踪调查,征询顾客的需求、不满、建议。

建立内部的管理机制,员工可对内部的管理和对外的经营销售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于切实有效的意见给予重奖。

对内部现有的管理和经营状况进行摸底排查,发现问题。不断思考自身快捷酒店优势在哪?值得推广的亮点在哪?自身快捷酒店劣势在哪?劣势导致的后果在哪?目前的经营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管理存在哪些弊端需要改进?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处理,优化。

而结合当前快捷酒店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快捷酒店除了打造新型的酒店产品,适应更多的客户需求,吸引更多会员加入快捷酒店行列之外,还需要借助网络开通网上订房系统,以及在国内外各大订房网站的宣传推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预订快捷连锁酒店的客房,方便快捷。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区域内的市场,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区域外潜在消费者。

三、内部的管理优化

作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是主要的发展主体,没有人的存在一切都是静止的。万事以人为本,任何快捷酒店的发展壮大都需要依靠人。一个快捷酒店需要健康的生存壮大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

(一)组建快捷酒店战斗的队伍

对现阶段的经营状况和实际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制定出淡季、旺季的人员配置表,制定人员组织框架和各岗位职责。对现有的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完善人事制度,制定人员的招聘,入职,晋升,奖励,离职制度。

(二)建立员工培训制度

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培训再上岗。

首先,要不断进行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员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从而激发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员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客人服务的意识,教育员工树立严格的组织观念,自觉遵守国家的法纪和酒店的规章制度。

其次,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因为这是提高快捷酒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条件。所以一方面要抓好员工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抓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操作技术和技巧。

四、加强对直营店和加盟店的管理

面对日益庞大的加盟店规模,如何确定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比例关系,如何在总部直营店的标准化规范与加盟店的自主化想法间取得平衡,是对总部盟主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快捷酒店应该主张通过磨合,在确保总部对加盟店的管理保持在同一个标准化体系下的同时,尊重当地加盟商的自主想法,比如为避免在选址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让加盟商加入到新店的选址中来。

同时,还需要详细加强对加盟店的管理,了解从开业至今的详细经营数据,包括营业收入、支出费用、每间房的净利润,并指导加盟店合理制定出每间房每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每日营业的支出费用(包括洗涤、水电、维修);人员费用的支出等。

五、抓好酒店物业和人才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物业、人力、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得快捷酒店的开业成本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作为快捷酒店,又无法把价格提升。因此目前的外部环境对快捷连锁酒店的发展和盈利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快捷连锁酒店在扩张的同时,要努力抢占城市较好的物业。同时,利用快捷酒店建立的IT管理优势,加强酒店管理模式的系统优化,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减缓门店压力。

通过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使员工达到:(1)热情、主动、耐心、周到、细致、尽职尽责,对客人必须树立尊重和友好的态度。 (2)在服务质量方面减少和杜绝对服务员因素质和技能欠缺造成服务不到位而产生的不满意。(3)人人都要从细节做起,特别是在仪容、仪表、礼貌、礼仪、言行举止方面要得体大方,着装要干净、整齐,强调要求个人气质的进一步提高。(4)熟练掌握服务程序,让顾客感到一种酒店行业的氛围和正规化管理的模式。(5)对自身工作按标准完成后自查,树立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6)营造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7)实现规范服务、优质服务,从而影响顾客对酒店的口碑和社会声誉。

六、建立安全管理预案

快捷酒店设备应始终处于安全、完好的状态。服务员及管理人员在正常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设备使用情况,配合工程部对设备保养、维修,管理人员要定期汇报设备情况,保证住店客人的安全问题。

同时,应建立应急管理预案。酒店运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火灾,突发等等一些事情。快捷酒店应建立所能够考虑到的所有问题发生后如何处理的紧急处理方法。另外,还应对员工加强安全防范培训,抓好安保人员管理、消防安全检查、酒店安全管理实用技巧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快捷酒店安全防范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培训,如酒店安保员岗位工作分析、安保员5大基础服务流程、12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9项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安保员10项服务标准程序等方面的培训。

七、做好快捷酒店的经营管理

第一,加快快捷酒店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按照商业化运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上,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第二,协调酒店行业管理体制,加强协会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为快捷酒店的发展提供指导、交流、协调、自律、服务。

第三,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尤其是向一流快捷酒店学习。从设施到使用物品,从电脑硬件到软件,从经营模式到管理服务规范,以及绿色环保等,多向国内外一流的快捷酒店学习。

第四,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快捷酒店集团化的优势在于集合相关资源,既形成规模经济和资金、资本势力,又利于扩张,集中资源做好、做快、做大。快捷酒店可以通过连锁和特许经营的合作模式,确保快捷酒店有品牌、客源、管理质量的保证。所以,国内锦江、新亚、首旅集团,就采取有连锁加特许方式,通过投资或租赁,发展经济型酒店,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

第五,转变快捷酒店管理观念,适应新机会。快捷酒店管理公司要特别注意,要多从连锁和特许、顾问管理、客源预定服务上去研究。

除此之外,要做好快捷酒店成本管理。快捷酒店的主要特点是“物美价廉”,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寻求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最佳结合点。许多新的技术,如电子预定系统、财务控制系统,以及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如前台管理、客户管理等,能有效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快捷酒店对这样的技术和制度应该及时吸纳并做好成本管理和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经济型酒店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冯冬明.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旅游学刊,2006(7).

星级酒店管理规范范文5

一、实践教学和实训项目的概念与内涵

1、实践教学的概念内涵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者汤百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根据实验、设计和生产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做结合,以学生自我学习和操作为主,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2、高职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就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项目的简称,高职实训项目是指,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指导下,针对学生职业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开展的教学训练过程。高职实训项目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如果从空间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校内实训项目和校外实训项目,校内实训包括教学实训,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和生产实训;第二,如果从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具体有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第三,如果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包括了操作技能实训和综合素质能力实训。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现状及问题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都在本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实训项目基地。在校外实训项目建设中,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大部分都采用了“二一制”的实训模式,在入学前两年,学生在校内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然后到实训基地实习一年;但是也有一些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校内校外交叉学习的方式,即在校内完成某个科目的理论学习,旋即进入实训基地接受实训项目的学习;还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订单培养的模式,订单班的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的学习后,实训酒店和高职院校间可以进行双向的人才选择。在订单培养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获得在实训酒店前厅、餐饮和客房等一线部门工作的机会。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训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项目建设中,对实训项目和实训企业的选择缺乏严格的标准。例如,一些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有一批酒店到学校联系实习生事宜,而由于可选择的对象较多,学校一般就从其中确定几家高星级的酒店作为实训项目,但是在确定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对酒店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特别是在酒店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没有做细致的审核和考察,对酒店能够承担实训项目的资质缺乏认真的考虑,总的来说就是实训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大。

(2)校企双方在实训项目建设目标上不统一。从学校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建设实训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锻炼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的平台和场所,其本质是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从酒店角度而言,很多酒店之所以会主动联系高职院校就是为了能够从高职院校中获得廉价的劳动力,缓解自身的用工压力。因此,可以明显发现学校和酒店在实训项目建设的目标上南辕北辙。按照酒店的目的,实习生到企业开展实训,主要是用作从事某方面具体的工作,填补企业的用工缺口,酒店方面并不会按照实训项目的培养方案,对员工进行轮岗,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都是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到底。之所以酒店这样安排是因为轮岗的成本较高,实习生在接受了一定时间的岗位锻炼后,对现有岗位的工作要求更为了解和熟悉,已经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如果按照实训项目的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轮岗,则会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到酒店实训的学生长时间从事某种职位的工作,就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对酒店管理其他专业项目缺乏了解,实训作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平台的作用就很难发挥。

(3)校企双方缺乏沟通和改进机制。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往往每年会有变更,在建设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一些在实训中发现的问题在第二年里得不到及时的改进。由于实训项目的建设是一些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如果每年更换不同的实训基地,就会导致每年实训项目的建设都面临新的环境,很难保证实训项目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再者,很多实训基地的酒店与学校之间,缺乏完善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学校在实训期间不会主动更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酒店也不会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学校,这就导致了学校在实训项目建设上缺乏对酒店的指导和规范,不仅对实习生的实习和学习过程难以协调,对实习生的个人利益也难以做到有效保证。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1、慎重选择实训基地

在选择实训基地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当持有更为慎重的态度,不能太过随意。笔者认为,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选择方面,校方应当从本地或外地的优秀知名酒店中进行挑选,特别是应当注重酒店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以及对实习生的利益保障机制等问题。应当避免为了完成实训基地建设任务,而盲目地选择一些知名度不高,或动机不纯的酒店成为实训基地,特别要避免一些酒店在春节前后等用工需求紧张的时期,以获得廉价劳动力为目的与校方合作的酒店。此外,校方还应当注重实训基地酒店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是否完善,必须选择注重人才培养和锻炼的酒店,确保实习生在实训基地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成长机会,而不是沦为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习生的实习目的得以实现。

2、制定符合校企双方目标的实训方案

目前,校企双方还比较缺乏统一的实训项目建设方案,这导致了双方在实习生的培养方面目标不一致。例如前文分析过的,酒店将实习生当成是顶岗工作人员,安排岗位后实习期内一般不予轮岗变动,这样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岗位锻炼职业技能。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双方应当制定符合双方要求的实训方案,校方应当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作为实训项目建设的核心目标,而酒店应当将培养全方位的职业人才作为开展实训项目建设的目标,进而制定学生在酒店各岗位实习的方案和步骤,并明确在各岗位的工作时间和轮岗要求,确保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后能够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岗位。

3、建立完善的实训项目评估机制

星级酒店管理规范范文6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将取代法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那时,估计每年将有1.3亿游客前往中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受“假日经济”、“入世”、“申奥”等积极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增长5.8%。其中,外国人2613万人次,增长19.1%;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64万人次,增长3.0%。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566万人次,增长9.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5739万人次,增长20.4%。其中因私出境5151万人次,增长22.0%,占出境人数的89.8%。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旺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有一大批从事旅游专业教育一线的专业教师,尤其是在校外实习期间的指导教师更为重要,他们的职业能力是学生校外实习顺利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研究思路

目前关于校外实习期间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也有一些:有人认为,强调系统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有的认为,教师实习指导,由一般性指导向为实习生提供准确、及时、全方位指导转变[2],还有的谈到了优化“双师”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实战”能力[3]以及教师应具备专业企业实践能力如:拥有所从事专业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定期深入企业管理或服务,挂职学习等[4];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和技术的转化能力;三是社会综合活动能力。要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这样的能力[5]。以上诸多学者的研究开拓了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视野,并对高等旅游院校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有了初步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以上的研究着重于研究酒店实习生为主,人才培养模式等,附带介绍了一些指导教师的研究内容,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全面研究仍然较少,而指导教师在实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探讨。

三、目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面临的问题

在旅游类专业校外实习期间,学院(尤其是指导教师)、学生、企业是取决于学生的校外实习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而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对于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能力一般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相应能力。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能力是指在校外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所应具备的相应能力。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学校教育在空间上的延伸,场景的改变,由教室转变到企业,指导的环境在企业,指导的对象是实习生,接触的人员是企业人员,这是一种较大的变化;而学生从单纯的校园环境来到企业这样一个大的复杂的环境中,从在校生变成了实习生的角色的转变,学生自身的转变也是很大的。要使实习生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综合素质提升,指导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如何使实习生在实习中真正有所收获,除了酒店和他自身以外,对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旅游类专业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面临如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

1.专业知识不足。专业知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学院派出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是班主任、辅导教师或学院的富余人员,根本就不是专业教师,他们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可以,但是在专业知识上对学生的帮助很小;另一方面即使学院派出的是专业教师,但大部分专业教师也没在企业做过,学院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到学校来教学的,所学的专业知识就是书本知识,尽管在企业可能有过短暂的实习,但学得不扎实并且和实际联系不紧密,关键问题是书本知识往往滞后于现实的发展,到了企业实际应用时已经落后于发展了。

2.实践技能不足。旅游类专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导游专业导游的讲解能力和带团协调能力;酒店专业的前厅、客房的服务能力、餐饮服务的能力等,都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而学院的教师绝大部分没在企业做过,理论知识还有一套,可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不是看看书就能解决的,若指导教师对旅游类实践技能知之甚少,酒店岗位操作一窍不通,则对整个实习工作是无益的。目前“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是比较缺乏的。

(二)综合素质欠缺

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在学院这样相对单一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接触的对象是教师或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很复杂,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对并不高。而实习时面对的是社会,不同类型的企业:旅游社、旅游公司、景区、酒店和餐饮店等企业;不同的部门:总经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的人:企业的经理、主管、领班和一线服务人员、各种类型的客人;因为是服务行业,很多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学院与酒店、实习生之间关系的处理等,面临的情况是很复杂的,需要指导教师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若指导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欠缺,会使很多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三)实习制度不完善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实习制度是顺利完成校外实习的重要保证。管用、可行和有效是校外实习制度建设的关键。要根据实习情况的进展,针对一些在实习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度也要不断修订,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使之切实可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活动的开展由于种种原因:经验不足、领导重视程度、各方协调等,实习制度建设很不完善,形同虚设。有的学院由教师将实习生带到实习企业后,教师就返校了;还有的实习生在实习企业出现问题了,学院才出面来解决。实习指导教师形同虚设,根本就没在企业工作,也没有管理学生。由此可以想象实习生在企业的感受,这是目前一部分实习生认为自己在企业就是廉价劳动力,对实习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内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旅游高等职业学院。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能力建设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针对上述诸多问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般而言,“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

1.挂职锻炼。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具有理论转化和技术转化的能力,就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校企结合,教研结合。在运用这种模式时,由于理论实践阶段是在酒店进行,是专业指导教师接触行业、了解行业、积累行业经验的好机会,学校方面应安排专业指导教师跟随学生到酒店进行实践。专业指导教师一方面以带队教师的身份管理学生,一方面以学员的身份向酒店的资深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学习取经。这无疑是专业指导教师学习专业技能、积累行业管理经验的良机,从而可以解决新高职院校专业行业经验先天不足的问题[5]。学院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在酒店挂职锻炼,要求指导教师在酒店的具体岗位任职,做具体的事情,学习酒店的管理及运营,如挂职前厅部主管、客房部领班或经理助理等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一直要深入酒店,和实习生、酒店方长期在一起工作生活;对指导教师是一次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还可为酒店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导教师亲自在酒店具体岗位工作,给实习生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指导教师对学生不懂的专业问题可以进行现场解答,针对酒店方管理与相关岗位工作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学生工作轮岗的问题、酒店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等,以此提高指导教师的双师素质。挂职锻炼不仅能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能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指导教师,就如同质量上乘的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很多工作事半功倍。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学生态度端正,工作积极,和实习带队教师经常沟通,卓有成效地完成实习任务。近几年来学院已连续派出11名中青年教师分别到各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其中在酒店挂职锻炼的有6人,分别在宜昌的均瑶大酒店、葛州坝宾馆、桃花岭饭店、义乌国际大厦、东阳海德建国大酒店、杭州君澜大酒店等酒店,这些酒店为五星级或四星级酒店,企业文化深厚,酒店管理规范。挂职教师在酒店得到了锻炼,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长足的进步。

2.开展培训进修、传帮带及各类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单纯以专业技能作为职业院校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指导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学院派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到旅游类院校进行培训、进修和参观学习,如湖北大学、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请相关酒店业的专家来学院培训讲座,如中国葛洲坝集团上海葛洲坝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鲁海、湖北大学的马勇教授、宜昌桃花岭饭店的总经理鲍希安等;“师徒帮带”;酒店主管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带;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说课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辅导学生参加酒店类技能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在2011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中,学院参赛的二名选手分别获中式铺床项目二等奖和中餐摆台项目优胜奖。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一支基本功扎实、工作作风过硬、沟通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指导教师队伍,80%是“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