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资金风险管理

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范文1

关键词:普通高校;信贷资金;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为有效控制信贷资金财务风险,2004年7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对高校贷款的指导思想、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管理均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了高校贷款行为和资金管理。这是政府部门为指导高校规避财务风险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

高校的信贷资金属于高校的借入资金,属于高校的负债,与国拨经费和学费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校利用信贷资金需要支付资金成本和按期归还本金,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就是高校取得信贷资金后存在着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如果贷款不能展期,甚至还存在着被债权人而破产还债的可能性高校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注重投资质量。注重分析投资后是否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金回流,也就是能否创造新的更多的收入。另外,信贷资金的使用应经过严格、合理的专家论证,避免出现个别人的“拍脑门工程”和无效投入,避免给学校财务造成新的更大的困难。总之,学校在信贷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坚持效益原则,既要努力扩大收入,又要严格控制办学成本,不断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由于高校长期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些高校申请到信贷资金以后,觉得资金有了溢余就随意消费,乱上建设项目;还有一些高校缺乏长远规划,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以至基建摊子铺得很大。这些行为只会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给高校的资金运转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作为高校应严格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建立高等院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

高校利用信贷资金,要还本付息,当支付的利息相对数较小时,可列入当年的经费支出中,但本金一次偿还时会造成高校财务支付困难。如作者所在的高校,在2006年一年中,归还到期贷款本金5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9000多万元的高校来说,一年内归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就占去了一半以上,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数额,曾一度使该高校财务陷入困境。财务账上没钱,教职工手中的积压了大量的票据不能报销,教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搞得人心惶惶。影响了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信心,影响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由此看来,建立高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同时,由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耗费的价值得不到补偿,高校偿还银行贷款就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为了弥补高校会计制度的缺陷,也为了高校不至于因偿还贷款而发生财务风险,应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高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根据债务规模和贷款期限,按2%~3%的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在事业基金中留足这一数额。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

对高校来说贷款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应该贷多少款和能贷多少款”是高校在贷款时应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贷款规模要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如果学校贷款规模超过学校的承受能力,学校将面临财务风险。因此,高校为防范风险,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评价模型来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高等学校贷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未来一定期间内每年具有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可偿债资金,高校的收入来源可分为限定性收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收入(无指定用途)两大类。只有非限定性收入才能作为高校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

非限定性收入=(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附属中学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交款+其它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必要的刚性支出。

必要的刚性支出=(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非限定性净收入=非限定性收入-必要刚性支出

考虑到高校非限定性净收入不可能全部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因此,各高校可结合实际按一定比例确定可用于偿债的非限定性净收入。

为平衡各年收入与支出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为基数,以n年期同期银行平均贷款利率i为折现率,计算未来n年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具体方法如下:

(1)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近两年非限定性净收入之和/2

(2)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Ro×限制系数f

式中,g为设定的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n为期间数(年),i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偿债资金(可按一般基金的20%~50%测算)。

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累计为偿还贷款余额。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出学校的贷款规模的上限。需要注意的事,此公式在实际运用中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灵活把握。

(三)继续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分散贷款分险

信贷资金是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单一的筹资渠道会增大高校的财务风险。为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高校应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分散风险,增强还贷能力。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高校的一项负债,需要高校在未来一个确定时期内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构成高校的一项负担,对其计划不周,管理、使用不当,很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对此,高校要把清理负债,按期归还各种借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高校财务部门要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经费自给率等方面正确分析财务状况,认真进行预测分析,保证银行的信贷资金到期归还。

(1)挖掘传统经费来源渠道

政府拨款是大学经费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这部分资金属于高校的自有资金,既没有资金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归还。因此,大学应积极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瞄准政府的需要,尽可能多地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

另外,学生拖欠学费是全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其中固然有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原因,但是恶意欠费现象也比较严重。全国高校平均欠费率达25%左右。目前,高校通过提高收费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可行性不大。但是,如果能够通过高校收费制度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全校齐动员,有关部门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尽量降低欠费率,把能收的学费尽可能多地收回来,也可以为高校增加经费来源。提高高校的自有资金比例,增强高校的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2)募捐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大学争取社会捐赠是一种传统。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传统筹资渠道的优势,大学应该设立专门的募捐机构,发挥大学董事会的作用,扩大募捐范围。

募捐已成为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接受了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惠莱特的3亿多美元的个人捐款。如此之大的捐款,对于大学发展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1994年美国大学所接受的捐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占高校总收入的7%。新加坡于1991年成立了大学教育基金,5年时间共获得捐款6.2亿新元,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是新事物,近几年许多高校也意识到成立基金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纷纷筹建申报基金会。清华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初,现有专职、兼职工作人员10人,至今已筹集资金一亿多元,捐助资金共4亿多元,资助校内各级各类项目几十个;北大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有专职人员12人,下设:行政部——负责资金的管理使用;财务部——负责资金的运作;业务部——负责筹款。至今筹集资金几亿元。清华、北大基金会都设有奖学金、奖教金等,教育基金对学校资金不足的填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北大基金会每年向学校提供几千万元的项目资助费。基金会的钱可拿来用在学校、政府不可能或支付不了的方面。

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充分利用校友遍布天下的优势,为学校的建设筹集资金。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分散信贷资金风险。

(四)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加强信贷资金管理

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机构,对信贷资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降低信贷资金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监察、审计、财务、基建等重要职能部门参加的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对学校一定时期内拟贷款项目进行考察、分析、论证。在项目可行的情况下,拟定贷款计划,初步确定引进信贷资金的金额、期限等,经学校有关会议通过后签订贷款合同书。

财务部门要设专人对信贷资金进行管理,建立台账,按贷款银行逐笔登记贷款日期、金额、利率和到期日等明细情况,每日要编制使用信贷资金计划表和偿还信贷资金计划表,报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及校领导。使领导对信贷资金的规模、使用情况、到期日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对信贷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验收,并及时处理信贷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分析,增强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动力。

(五)建立最佳信贷资金组合,降低信贷资金风险

所谓信贷资金组合是指在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中,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比例,也称信贷资金的长短期结构。确定合理的信贷资金组合,结合合理的贷款规模,不仅可以减少财务风险,还可以节约资金成本。在信贷资金占高校资金来源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利息支出占用了教育事业费的一定份额。因此,减少贷款利息支出,节约资金成本,是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发展规划、项目计划、工程进度、收入与支出情况,在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实行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相结合,分期分批贷款,确定最佳的贷款规模与贷款期限的组合,防止盲目贷款和增大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周,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 集团企业 风险 财务集中管理 防范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大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开展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就显得更为重要。[1]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的竞争力,充分挖掘自身内在潜力,将各个方面的因素整合在一起,提升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和总体市场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必须得到有效的集中管理与资金分配,这不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集团企业都没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资金的流转和运营缺乏统一的控制,造成了财务预算结算方面的严重缺失,无法实现资金畅通,也没有通过一个完整的平台对资金运营实行有效管理,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风险。此外,大多数集团企业在管理细节方面也存在问题,预算过程过度分散,即使执行全面预算,但仍旧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在管理细节方面相对落后,出现问题后没有相应的手段来处理,使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立足于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深刻认识,从规避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探索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优点和缺点,对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在风险方面的优点和缺点

(1)资金集中管理对企业集团防范风险的好处和优点。在企业集团采用集中统一方式对资金进行管理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企业内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调度、控制和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效地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对企业发展很有利。从集团的整体来看,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同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对资金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资金,实现企业与各子公司、各部门之间在资金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合理对接,避免产生疏漏。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统一调度,能够解决一些资金过度分散的问题,财务部门在预算时候能够从企业整体出发,减少资金风险。此外,如果集团子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有效降低内部融资成本等问题,将各子公司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起来,采用科学内部调拨的方式进行分配,这样带来的融资成本要远远降低,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在财务方面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2)资金集中管理对企业集团防范风险的劣势和缺点。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资金集中管理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集团内部所有存在的资金问题。在实行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很多新的问题会随之出现,带来很多新的矛盾,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很好的解决,那么企业集中财务管理便无法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对集团总部财务部门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大量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平台是资金集中管理必不可少的前提。此外,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资金集中管理的运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信息不畅,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总部对资金有很强的支配能力,这带来了使用风险。在企业机关内部资金调拨方面,一旦债权人为企业内部,那么这样便无法得到相应的资产赔偿,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造成更大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几点措施

(1)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管理的控制体系能够使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正常运营。在企业内部深入完善内部资金控制体系,对资金的分配使用、调拨结算等起到有效的防范控制作用。在资金内部体系建设中主要包括加强与银行的合作,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树立牢靠的资金后方保障,在企业集团内部还要对资金使用制度明确规划,在关键环节给予有力控制,尤其是对大额资金要特别给予重视,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资金使用办法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权限审批制度,要加强内部会计核算,在资金风险控制方面加大控制力度,建立相应的预警信息,对资金信息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预警,对资金合理调配,对不合理的分配及时取消,做到能够快速有效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预算管理机制,对企业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对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控制,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还有防止风险的发生。

(2)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集团在资金筹措、资金积累等方面的资金管理方式比以前更灵活。在企业集团集中运作的情况下,对资金统一管理也同样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资金配置风险、运营风险等,建立资金风险防范机制非常重要,要将资金周转运营中的具体程序和方法进行完善,建立资金运作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有哪些,合理评估这些潜在风险可能对企业集团造成的损失和损害范围,针对不同风险提出具体的目标和防范手段。针对大额的企业资金流动,一定要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要实行联签机制,实行层层负责把关的管理体系,有效预防风险发生。

(3)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平台。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我国各大企业集团中的资金管理均是以信息化方式实现的,在公司内部建立资金管理平台,以软件平台作为资金管理的工具,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对资金管理系统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资金管理系统中,资金的集中监控功能可以有效反映整个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各部门各环节的资金使用都能得到准确地把握,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可以对资金余额进行分析,为各个部门提供相关的有效数据。资金流量分析功能,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比对,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资金流向分析功能,对资金流向进行按时分类方式结算,为企业上下级之间明确资金使用方式提供合理依据,也为财务预算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管理使用效率,提高了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企业对内部资源挖掘的重要方式,要在清晰认知集中管理优点和缺点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运行,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方面的风险,更好地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对资金集中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邢一松.基于财务风险视角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1 (36):29-30.

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煤炭企业 资金筹集 财务风险

当前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这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低迷,煤炭行业内部竞争关系加剧发展这两个方面。在煤炭资源价格不断下降的背景影响下,多数煤炭企业面临着经济效益的巨大亏损问题,部分企业欠款问题严重,一些银行不再愿意为煤炭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导致大量规模偏小,实力不足的煤炭企业面临着破产重组,甚至是关井倒闭的严峻形势。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中,煤炭企业为了稳定自身发展,应对市场危机,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抵抗能力,关键在于做好资金筹集管理以及防范财务风险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以下即对该问题展开探讨。

一、煤炭企业资金筹集管理措施

受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形势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生态环境约束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市场整体格局发生了非常巨大的转变。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行业开始进入所谓的“铁锈时代”,行业整体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产能过剩是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必须从资金筹集的角度入手,扩大企业资金实力水平,并有效拓展企业产业规模,应更好的应对行业发展危机。从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在资金筹集管理方面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有效降低“存贷双高”财务风险

一方面存在着数额较大的低息银行存款,另一方面存在着数额较大的高息银行贷款。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这种利息差就是损失。在集团化公司集中管理的背景下,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将集团内部资金进行有效合理调度使用,降低企业的低息存款与高息贷款,从而降低存贷利息差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二)对企业结算中心制度进行完善,加强资金管理的集中性

为面向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且可靠的资金支持,确保资金管理的统一性与集中性,必须重点关注对多头开户的严格控制,严禁出现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同时,企业应从财务结算中心制度的建设与运行方面入手,以集中化的理念与手段实现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调度、以及动态监控。煤炭企业所设置结算中心应当对口唯一银行,集团公司下属各个单位应当在结算中心中统一开设结算账户,使企业内部资金在结算中心中形成“资金池”,进而实现资金的集约高效利用。通过集团公司实现对下属煤炭企业资金流动方向、流动大小的严格监控。

(三)重视对现金流量的预测与分析,保障企业偿还债权以及资金支付能力

资金流向应当与资金管理齐头并进发展。现金作为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构成要素之一,针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应当深入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加强对现金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入手,提高企业对资产流动以及资金支付风险的应对、规避能力。煤炭企业应当从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与预测入手,严格把握现金流入、流出企业的关口,严格管理在资金筹集(包括投资、筹资等在内)各个环节中的动态管控。

(四)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确保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有序性

煤炭企业在以往的预算管理中覆盖范围比较狭窄,仅局限于对经营资金计划的管理,不利于资金筹集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指导下,资金预算管理的覆盖范围应当扩展至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活动等各个环节中。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指导,煤炭企业需要采用逐层编报与审批+滚动式管理的方式,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与秩序性。在预算管理目标确定后,应当将其作为煤炭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且不得随意调整或更改。

(五)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展开对筹资效益的合理预测,实现筹资成本与投资效益的紧密结合

从煤炭企业对资金的筹措角度上来说,所筹集资金成本越低,则煤炭企业在筹资行为中的偿付风险越低,经营项目效率越高,利润越大。同时,资金筹集的实际还需要遵循适时性原则进行把握,根据煤炭企业的自身发展趋势以及经营管理情况展开资金筹集决策,并尽快落实,以免出现筹集资金滞后的问题。除此以外,企业对资金进行筹集前还需要结合发展目标与方向,对资金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将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与还款期限相结合,以科学动态的预测手段掌握所筹集资金的投资回收情况,优先选择投资回收期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一)应收账款风险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煤炭行业所面临的供应-需求矛盾不断增加,煤炭企业相关产品销售量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但部分煤炭企业过分关注提高销售量,未重视回收货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导致企业出现大量坏账损失,造成巨大的应收账款风险。

(二)对外投资风险

在煤炭企业对资金进行筹集与管理的过程中,对外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与对外投资相关部门与机构的工作权责划分不明确,各个部门机构职能交叉重复,工作程序界定不清,信息渠道严重滞后,导致风险发生后无法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其二,对外投资行为所对应的投资收益率偏低;第三,煤炭企业在产生对外投资业务行为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即投出资本后缺乏专门人员、专门部门对收益进行分析与跟踪观察。

(三)项目融资风险

在煤炭企业发展并展开资金筹集行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项目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部分,其一是煤炭企业作为金融机构中的主要企业,为应对股份制改造而必须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对企业运作方式进行规范,并严格相关贷款业务的审批权限,进而导致项目融资面临着巨大的难度;其二是在煤炭企业项目融资的业务过程中常常出现所谓的“短贷长用”问题,一方面会导致融资业务工作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贷款违约风险。

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为有效应对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多方风险,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就必须善于利用财务杠杆,加强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健全风险管理工作意识

煤炭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任何财务决策的制定前,都必须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具体的风险程度,从杜绝潜在风险入手制定有效措施。

(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化解

在煤炭企业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有自主挖掘风险的意识,能够积极识别并找准风险,从而有的放矢的展开风险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预测企业在当前发展阶段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从控制风险入手,然后积极消除风险产生与发展的相关因素,避免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三)加强对成本项目的控制,对费用开支进行合理压缩

在企业化解财务风险的过程中,提高盈利水平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但结合煤炭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压缩成本与控制消耗只有齐头并进发展,才能够保障企业实现预期利润目标。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加强对原材料管理制度的完善,重视现场管理,降低材料消耗率,并提高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废弃物品的循环利用率,以上述手段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成本项目的严格控制。同时要压缩非经营性的费用开支,彻底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方面。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对劳动组织进行改革,通过减员的方式提高效益。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中对煤炭能源需求量的下降,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不振,以及钢铁行业、焦化行业广泛面临的产能过剩现状导致了煤炭行业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的。在大量小规模煤矿破产重组甚至闭井的背景下,如何积极应对挑战,谋求企业的生存是备受各方关注的课题之一。从这一背景上来看,为了促进煤炭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就必须关注对资金的筹集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筹集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范的问题。本文从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切入研究,探讨煤炭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的主要要点,并对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风险防范措施展开分析,望能够有助于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好的利用财务杠杆,在科学抵御各类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冲槐,秦雪霞,张永红等.煤炭企业筹资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2,(9):44-46

[2]郭学琴.当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C].//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9:258-262

[3]邹果.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5,(15):103-105

[4]刘艳霞.试论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财经界,2011,(16):211-211

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范文4

关键词:资金风险管理;使用效益;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所有环境都充满了可控或者不可控的风险,纵观各种由辉煌走向衰败再到破产的企业,最后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都是出在了资金风险管理这一环节上,所以资金风险识别、控制、消除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风险问题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控制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资金风险管理是中心环节,其基本内容和形式分为如下几点:第一,企业资金的安全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或财务制度存在比较大的缺陷和漏洞,导致相关资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比如,企业的运营资金被内部人员非法挪用、贪污等。第二,企业资金的短缺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没有对外部环境做出合理的评估或者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突然恶化,导致企业各项运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短缺、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比如,企业因为账面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资金一时难以筹集,资金短缺以后,经营运转必然受到影响,且这种风险可能会出现累积的效应。第三,企业资金的使用风险。指的是企业对资金没有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其中主要是因为没有让企业的贷款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比如,企业资金的过量沉淀以及隐形流失等。

二、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资金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降低资金风险的坚固屏障。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或者缺失会导致资金运营过程的管理力度太小,资金使用时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一些家族式的企业,内部制度基本上缺失,往往在规模投资时信息收集不足,管控体系缺失,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的资金风险。

(二)企业在资金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

企业在资金风险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监督会导致资金风险的不断累积,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难以发挥监督审计作用;或者企业建立了一定的监督制度,但是流于形式,管理落后,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比如,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资金运营的环节缺乏有效监督,甚至存在着内部人相互控制的情况,导致非法挪用、占用、转移资金的现象频繁发生。如果监督机制缺乏,决策约束机制就很难形成,资金的使用过程和控制环节就会脱离。比如,一些企业尽管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是由于对企业内部的资金信息没有进行全面、客观的收集,使资金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使监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三)企业的资金运营存在问题,使用效率低下

首先,资金的使用没有引起一些企业的充分重视。如果资金管理及使用良好,能够让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利润。比如,企业资金如果周转效率非常高并且运营合理,其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的利润,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资金的风险。其次,部分企业对资金市场、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资金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对应收帐管理不善,使得企业的资金运转受到了一定的风险威胁,导致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不能很好发挥,盈利能力逐渐下降。最后,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使资金的管理容易出现失控的局面。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投资管理,对投资风险缺乏分析,导致投资过于主观,一旦发生投资失败,企业就容易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要想有效地防范资金风险,必须建立并完善资金风险控制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流向、状态进行综合的诊断和监测分析,将风险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区间内。第一,企业内部应该具有资金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职能机构,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能使资金风险分析经常化、持续化、具体化。第二,完善资金风险控制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资金使用的数据库,将不同时间的会计数据进行反复比较,检测资金的风险值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制。第三,完善企业资金风险评价分析机制。通过分析使企业看到可能面临着哪些风险,及时排除规模比较小的风险,防止小风险的积累。通过合理评估,研究风险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寻找风险可能出现的原因,评估可能会带来的经济损失。第四,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风险处理机制。在对资金风险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评估以后,就要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内部必须及时地提供财务资料和管理信息,制定合理的对照目标,以便随时与之相比较、深入研究、及时判断、提前处置。第五,建立有效的资金风险责任制度。能否有效地落实风险责任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积极明确管理者对资金风险管理的责任,并将其具体细化,然后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一旦出现风险问题,要及时寻找责任人,以此来督促相关的管理负责人在制定每一项决策时都要认真权衡,仔细评估。

(二)合理划分资金管理的权限

企业只有合理地划分资金管理权限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收益,降低运营的风险。第一,企业要集中资金筹集权。这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沉淀资金,有效地降低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所花费的经济成本。比如,企业要按照整体的资金使用计划和企业内部的资金沉淀数额来确定资金筹集的数额以及申请计划。第二,企业要合理集中资金运作权。现阶段,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太过复杂,使得资金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大大增加,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效益原则、分散风险原则、安全原则等有效地集中企业整体的资金运作权,杜绝企业的资金风险,提高使用效益。第三,企业要集中管理沉淀资金的使用。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资金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沉淀下来的资金,发挥它们的使用效益,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将各个环节有效衔接,降低运营的成本。第四,企业要集中对外担保权。资金使用担保必须承担连带责任,造成损失必须赔偿;此外,企业要有效落实责任机制,认真考虑风险的可控性,在坚持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统一原则的前提下,有效集中企业的担保权。第五,将企业的费用开支审批权逐级分散。企业对大额的资金要进行集中支出处理,小额的资金(如办公费、水电费等)只需要零星支出即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资金风险与资金管理绝不是集权或者分权那么简单,两者之间必须仔细权衡,把持有度,使其协调发挥作用,不产生矛盾。

(三)重视企业内部的资金调控控制制度

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及时关注有关分级审批权限的资金,同时在安排资金调度时,以审核过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投资为基础条件,严格控制对外投资权,并辅之以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此外,应积极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使用制度体系,重点关注财务管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审计监督、对外审批等环节,抓住重点领域进行有效控制,在及时识别、发现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分析来评估风险的大小,也就是要对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进行划分,先控制、再消除是企业资金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在识别发现主要资金风险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风险,保证其不会继续累积,避免经济损失增加的情况发生;其次才是通过仔细研究、认真分析,找到解决办法来化解和消除风险。

四、结语

现如今,资金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资金风险管理的水平还要不断提高。由于风险管理和控制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但只要企业能够不断地提高风险意识,持续改进控制措施,就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黄轶涛.浅谈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与管控[J].现代商业,2013(06).

[2]张金翠.对新时期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的现实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3]张倩.基于风险导向的A油田公司资金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3.

[4]张娜.T公司营收资金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

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范文5

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集团已经积累了诸多资金集中管理的有益经验,以南方电网财务公司为例,其集中提供了财务管理(成员企业每日必须将资金自动划拨至集团母公司账户中,财务公司根据获批后的月资金支出计划来按时拨款至成员企业账户)、针对成员企业和财务公司间的内部账户支付端口、透支式结算(财务公司给予每个成员企业一定的日间透支额度,成员企业根据资金运作情况将额度按比例分配给下属单位,每日记账时由成员企业将下属单位透支使用的金额补齐)、深入挖掘客户需求的专项服务等四项资金中管理服务,在降低成员企业利息担负、实现绝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功能与服务、提高集团内部资金调配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毋庸置疑地,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电力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成员企业间经常会相互提供担保或融资,单个成员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会逐级传导至集团总部,从而将分散风险转变为集中风险;财务公司隶属于电力企业集团,在现金管理方案、融资解决方案、产业发展支持等方面的金融创新不足,无法满足集团发展的实际需求;因不具备外部银行的独立性,财务公司不易及时发现和制止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造假、内部舞弊及投资过度等行为,如果不加强监管措施,那么容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造成集团资金的不必要损失;物资采购的资金管理、电费回收及工程项的资金结算存在较大难度,导致自由现金流达标较为困难。

二、电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建设

电力企业集团强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集团应对账户额度管理、授权管理等风险点进行深入风险,构建以集团总部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任务逐级下放,重视将内部控制注入到管理、资金运营等各个环节中;在制定战略计划、年度管理指标、考核经营状况、资金专项预算和统筹资源时,始终以可操作和科学性为基础;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细致的预算指标,引导各成员企业全面参与到预算编制中,并通过严格监控预算执行、客观调整预算指标等措施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二)构建健全的资金风险管控体系

1、构建事前管理中的资金风险识别和控制体系

电力企业集团要转变事后控制的理念,将风险识别体系运用在运营、投资及融资等各项资金活动中,通过多种风险分析方法来将资金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例如利用可开发和使用风险价值等计量模型来评估市场风险,利用现金流分析法来评估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在确定资金风险真实存在后,集团应迅速做出正确决定,力争将遭受资金风险的几率降至最低。

2、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在集中融资、成员企业间贷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集团应结合第三方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构来对成员企业的信用等级、还款历史及用款情况等进行严格考评,并构建内部信贷的回收机制,从而有效杜绝外部风险在集团内部的蔓延。

3、构建以集团为中心的资金风险管理机构

电力企业集团的成员众多,各个成员企业的资金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难以有效融合,容易产生经营者、资金被挪用或侵占等问题,为此集团应设置一个独立于各成员企业经营者、以集团为中心的资金风险管理机构。以集团为中心的资金风险管理机构全权负责集团的整体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在集团内部构建有效的资金风险管理政策(如成员企业授权控制、账户限度管理等),将指令下发到各成员企业中,并负责采取多元化措施来提高中高层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

(三)其他措施

1、构建完善的集团资金监控体系

电力企业集团要强化对资金使用和流向的监控,在确保资金周转能够形成预期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资金的集中管理兼顾了效益和效率两方面的均衡;要从上到下贯彻集团的各项资金监控制度,确保各个部门真正对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负责;要将集团资金使用决策目标及相关计划定量化,并且确保预算监控为管控集团规模资金风险、正确评估经营绩效、有效控制各成员企业、协调利益等提供制度支撑。

2、优化电费资金集中管理

具体说来:为了便于财务数据和营销数据的无缝对接和有效共享,电力企业集团应将电费管理与营销SG-ERP系统进行同步连接,并且让财务部门与银行对接,构建电费专户来让财务部门准确把控集团的资金链动态,成为管理电费资金的主体;完善电费收入指标体系,完善电费收入指标体系,其中定性指标方面应构建健全的客户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强化预防和控制体系,定量指标方面包括电费回收率、应收电费余额、售电均价增长率等。

三、结束语

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集团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完善自身资金管理体系并提高资金风险防控能力,这意味着构建一套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于电力企业集团至关重要。故本文在分析电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所取得成绩及不足的基础上,从构建健全的资金风险管控体系、强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建设、优化电费资金集中管理等多个角度入手,就新时期电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周晋 单位:国家电投北部湾(广西)热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尹旭.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路径优化策略与建议[J].商业会计,2013(13)

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集团资金;风险管理;防范

一、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概述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是通过对集团成员单位资金的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各单位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其保留必要的交易性资金,并将多余资金归集到集团,由集团实行统一管理和运用。资金是企业运营的基本要素,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袁媛(2012)关注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风险),把资金风险定义为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即企业可能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或者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预期未来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离的风险;企业资金风险主要有资金安全风险、资金短缺风险和资金效率风险。洪立阳(2011)提出,资金风险是指企业集团资金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偿债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杨小舟、台闯(2009)提出,企业的资金风险分为三大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安全风险指的是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短缺风险指的是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所需资金从而使得企业失去经营盈利的机会,从而产生机会成本;使用效率风险则可以定义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

二、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

1.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这类风险有来自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资金流失、监控、信息化风险以及外部的支付、对外借款以及票据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未经适当审核及授权随意申请及领用财政拨款,可能导致财政拨款未能专款专用,造成潜在的资金流失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低,资金可监控比例低,造成资金管理难度大;网银、信息化系统安全措施管理不严格,可能导致资金被恶意支付、转账或盗取;违规使用资金、付款,造成经济损失:未履行支付审批程序,或未取得合理授权,而违规支付;付款形式不合理,如违规、超限支付大额现金;对外借款管理不规范,借款手续不完善,导致借款没有签订协议或没有按规定收取利息,造成资金流失;空白票据的购买没有经过审批导致票据使用未能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对购买的票据有没有及时录入财务管控系统;对报废的票据没有加盖报废章,造成资金损失;未定期对应收/应付票据实物与台账进行核对。

2.短缺风险。资金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从而导致企业放弃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低价甚至亏本出售存货和项目、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信用等级恶化、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收购等。资金短缺风险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如融资风险、融资计划未能完成,导致现金流短缺,影响正常经营;信用风险、未能如约支付到期借款本、息,影响信贷信用等级;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金额巨大,形成损失挂账未处理,造成财务账务处理偏差。

3.资金核算风险。资金核算风险主要是企业内部账务处理不当或收款及合同管理所导致的资金未及时入账等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账目管理风险,缺乏定期盘点、对现金盘点的结果缺乏有效地审核、有差异的盘点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资金流失;(银行)账户管理风险,对银行账户缺乏定期核查,导致存在大额长期挂账未达账项没有及时清理,譬如账面余额与明细不一致,资金分散,资金利用率低;合同管理风险、销售及工程合同信息不全,录入信息不准确,使得实际的项目资金使用信息与入账信息不一致,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产生错报、漏报潜在风险;资金盘点风险,缺乏定期盘点、对现金盘点的结果缺乏有效地审核、有差异的盘点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资金流失。

4.资金预算管理风险。资金预算管理风险是指企业编制资金预算由于对内部经营或外部形势考虑不周全,使得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与预算出现偏差,导致的资金流风险,主要有预算编制风险及执行风险。预算编制风险、各部门之间沟通困难,以致预算编制数据难收集、数据不准确,造成预算编制偏差,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未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等因素,导致预算编制偏差。预算执行风险,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发生预算外事项使得资金来源或支出与原来发生偏差。

三、资金风险管理与措施

1.资金安全风险管理。根据前文所述,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各种因素或次级风险共同作用,形成资金、票据使用与管理上的各种风险,容易造成资金使用低效或产生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安全风险管理重在事前防范,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来堵住各种安全漏洞,第一、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收付业务;第二、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员工专业素养和安全道德教育;第三,加强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调查工作,监督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与薄弱环节,杜绝资金风险发生。

2.资金短缺风险管理。根据前文关于风险的因素分析,资金短缺风险包括前因型的融资风险、应收账款风险、资金运营低效风险、资金运作计划风险和后果型的信用风险。形成短缺风险的原因有:激进的筹资政策、宽松的信用政策、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投资项目周期长以及过多采用债务性融资等。针对资金短缺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一是从经营战略上高度重视资金短缺风险。二是优化资本结构,流动资金与项目资金匹配使用,避免长短期资金错配造成资金风险。三是加强经营性营运资本的管理,合理利用对外负债,比如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不带息负债。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融资方式,避免单一融资所产生的融资风险。比如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债等,上市公司还有增发以及配股等方式。五是保持财务弹性,企业不能一味追求资金使用效率而忽视了资金的流动性及资金的安全性,即使在经营状况良好、融资比较便利时也应适当控制负债比率,保持融资能力以满足生产经营中临时性、突发性事件所引起的资金需求。

3.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管理。简单来说,资金使用效率风险可以概括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当一个企业既持有大量现金又有巨额银行借款时,若非行业特点或经营战略原因,则很可能存在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解决使用效率风险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加强应收债权的回收,企业可在销售信用标准与增加收入而增加应收款项的机会成本、收账费用以及坏账成本之间取得良好的均衡。二是利用“现金池”管理方式,盘活企业资金。三是谨慎投资有价证券,平衡风险与收益,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最大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资金预算风险管理。如前所述,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风险主要有预算编制风险和预算执行风险。

预算编制风险,体现在集团公司与项目公司、各级公司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以致预算编制数据难以收集、数据不准确,造成预算编制变差;有时是未考虑国家政策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和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导致预算编制偏差的可能性。主要风险因素有预算数据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准确,未考虑国家政策和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等。预算执行风险,主要是预算外资金使用事项较多,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导致资金使用与管理出现计划外偏差,降低了预算控制的有效性等可能性。主要风险因素有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管理不严格等。

本文总结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方法与措施,希望对企业集团资金风险管理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袁媛.电网企业资金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12).

[2]杨小舟,台闯.货币资金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9(03),39-40.

[3]商晓谦.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2).

[4]王稳,王东.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