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

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文1

[关键词] 晕厥; 病因; 转归;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115-02

晕厥[1]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伴肌张力突然丧失而倒地,随即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鸣、出汗、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发作之后可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我院于2005年3月~2008年3月共收治晕厥患者218例,现对其病因、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晕厥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并为晕厥患者提供合理的防治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8例,其中男89例,女129例;年龄14~83岁,平均48.5岁;首次发作156例,反复发作者62例;有诱因者158例(劳累、改变、情绪激动、饮酒、排尿、咳嗽等),无明显诱因者60例;有前驱症状者137例(头晕、胸闷、心悸、出汗、脸色苍白等),无明显自觉症状者81例。

1.2 辅助检查

218例患者均查血常规、血糖及心电图。根据病情分别进一步检查如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电生理、TCD、头CT等。其中105例行直立倾斜试验(阳性93例),14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阳性10例),18例行冠脉造影(阳性15例),23例行TCD和/或头CT检查(阳性20例)。

2 结果

2.1 病因及构成

见表1。

2.2 转归及预后

见表2 。

3 讨论

晕厥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据文献报道,晕厥就诊占急诊的3%,占总住院的6%,正常人群中至少有23%的人一生中发生过一次晕厥[2]。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对急诊医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对晕厥的急诊评估与处理[3]。评估的目的首先是死亡风险,其次是判断晕厥的原因。

血管抑制性晕厥是血管迷走反射导致心脏抑制和全身血管扩张,是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以年轻体弱女性多见。常见诱发因素为情感因素,如紧张、恐惧、悲伤等,以及躯体疼痛和其他如疲劳、闷热、拥挤、饥饿、酒后等。本组比例为51%考虑与福永的人口构成相关。本地区大多为工业区,绝大部分为年龄在18~45岁的员工,而又以女工居多。故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病与人口年龄相关。直立倾斜实验对血管抑制性晕厥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本病预后良好,部分多次发作。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输出量突然降低引起神经缺血而诱发的晕厥。常见病因本组为冠心病、肺心病及风心病等。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时大多有前驱症状及发作后症状。其发病原因为:①心律失常:心脏起搏或传导障碍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心动过缓(150~180次/min)、无效收缩增加均可使心搏出量降低而导致晕厥发作;②血流排出受阻:由于瓣膜病变而导致心脏瓣膜扩张受限或心腔内占位性病变,使心排血发生急性机械性梗阻时,心输出量明显降低,引起晕厥发作;③心肌病变和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变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降低,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故其引起的晕厥预示病情危重。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临床检查如心肌酶学、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食道或心内电生理、心血管造影等大多可明确诊断。本组病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冠心病,常预后较差,有猝死风险。经治疗多数病情缓解,其中约1/4因本院条件限制转上级医院行介入治疗/安置起搏器。约9%的患者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对晕厥患者急诊应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及时住院观察、监护,才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神经源性晕厥的主要病因是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是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当血压突然降低或改变时,动脉的血流显著下降,而侧支循环又不能完全、及时的代偿,造成两侧大脑广泛的供血不足,导致晕厥的发生。临床上对合并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或有脑血管病史者要考虑到神经源性,可行相关检查如头CT、MRI、颅内外血管检查等明确诊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

晕厥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因,非心源性晕厥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心源性晕厥的患者,1年死亡率18%~33%,比无心脏病原因的患者高6%~12%”[4]。器质性心脏病和冠心病引起的晕厥常预示病情危重,其中高龄、有心力衰竭病史、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及心肌缺血)等都是心源性晕厥不良预后和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组有5例发生猝死,均为严重器质性心脏病,须高度引起重视。急诊医生在处理这类患者时应把重点从诊断转移到对患者的危险分层方面,若患者高龄或有合并症、有心脏病基础、有心力衰竭病史或表现、有心电图异常,应作为高危人群作进一步监护、检查与评估。

[参考文献]

[1] 龚洪涛,单凯,杜风和. AHA/ACCF 2006晕厥评估[J]. 中国卒中杂志,2007,2(10):856.

[2] Kapoor WN. Work-up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yncope[J]. Med Clin north Am,1995,79(5):1153-1154.

[3] 陈力,宋康兴. 美国急救医师学会晕厥治疗新指南[J].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5(4):107-108.

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3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岁。现场需心肺复苏17例,心源性休克11例,心律失常9例,神志不清8例,单纯性胸痛45例。院前救护中死亡21例,而经救护并安全转运至ICU的病人69例。

结 果

院前救护中死亡率达23.3%。与报告ACS急性死亡率25%大致相当。ACS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作为县属医院的急诊工作者,在医疗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有争取以优质的救护服务来完成院前急救工作,做到细致,平稳地处理急症,安全无误地转诊病人。

急救护理:①120出车前的准备工作:农村120有急救电话时,因山区道路条件各异,远近距离不同,须格外细致询问来电者的详细情况。当有胸痛或不明原因晕厥病患须出诊时,事先叮嘱家属把病人平卧床上,不要随便搬动,以减少心肌耗氧。出诊途中即抓紧时间用电话了解患者平素的健康状况,包括血压高低,有否慢性病史,近期有否胸痛发作及发作特点有否改变等。并与医生一道做好问询记录。对道路条件差,救护车不能到达现场的病患,通知其家属用平板车将患者抬至救护车最易接近的地点,以利缩短行程,争取尽早实施医疗救护。②现场猝死病人的救护:现场遇有猝死患者,应先观察瞳孔,测量血压、脉搏及颈动脉搏动情况,并尽快摆放好病人,协助医生实施心肺复苏。当患者装有假牙时事先取出,使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准备车载吸氧和除颤仪器。告之家属患者生命危急情况,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避免救护中的医患冲突的发生。进行复苏和除颤有效的病人尽快转诊至院内ICU进一步治疗。③胸痛的护理:当病人胸痛不止时,应尽快使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可1~2小时重复使用。吸氧2~4L/分。因为剧烈的胸痛不安,易发生休克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故除使用止痛剂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安慰工作,解释病情,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引导病人的积极反应。同时应当注意分别测量左右上肢血压,注意期间的差别。当两侧的血压差>20mmHg时,对大动脉的病变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的鉴别可能有很大的帮助。可避免错误地投入溶栓药物。而有些患者疼痛的发作可能极不典型,仅仅表现为胸前闷痛、上腹痛、牙痛、针刺样疼痛且无放射痛时应注意发现与ACS的相关性。这种病人当急诊人员来到门前时往往拒绝随车入院,这时需做好解释工作,如有糖尿病史或女性患者正在服用避孕药物时,容易掩盖病症,或胸痛可能不敏感,应仔细鉴别争取早期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④心源性休克的护理:ACS中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由于大面积左室心肌坏死和收缩功能减低,血压降低引起。其诊断通常以持续性低血压和重要脏器低灌注表现,如尿少、意识模糊、皮肤湿冷等。应及时应用升压药物及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救护车上的心电监护有时因为路途颠簸而P、R、BP值受干扰变化很大,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这时护士应勤于测量,密切观察末梢循环及尿量,协助医生做好急救药品的不断调整,以利患者度过危险期。⑤心律失常的护理:ACS常并发心律失常,且多是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这是ACS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据资料显示对无禁忌证的ACS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心律失常发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其次是胺碘酮对已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使用后可预防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应尽早给药。恶性心律失常并发时,常伴有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症状,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和防护工作,并领会患者及家属的感受,作为护理人员应保持护理行为的稳健,这样有利于安定家属及患者的情绪,避免刺激性言语及行为粗鲁,积极地开导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情绪,使患者及家属很好地接受并配合治疗救护工作。

讨 论

通过120接诊90例ACS病人后深切体会到,医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急救知识,熟练地掌握抢救程序和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对ACS易发因素有较深的理解,对其难于鉴别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胆绞痛等应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很好地处理ACS常见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中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作为护理人员应做好血压、脉搏、心率的监护。及时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注意患者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安慰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医生的救护工作。当病员转到医院时应做好书面记录及交接班,和ICU一同安顿好病员,以便尽快对有指征患者行溶栓治疗或PCI治疗,积极挽救病人生命。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2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1-130.

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文3

病历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头晕2天,晕厥2次于10:30以心源性晕厥收入院。查体:T 36.2℃,P 72次/分,R 18次/分,BP 110/60mmHg。神志清,精神差,既往体健。入院后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于10:45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室颤,立即给予心前区叩击,电除颤,转为窦性心率,又给予利多卡因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滴,15分钟后又发生室速、室颤,给予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并积极完善血气分析、血常规、离子分析检查。在密切观察病情中,又连续发生多次室速和室颤,考虑交感风暴,加用美托洛尔持续泵入治疗,高流量吸氧,24小时内共发生30次呼吸心跳停止,均给予电复律转复成功。经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给予电复律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病人病情逐渐稳定,未再头晕及晕厥,心率60次/分,心律齐,一般情况好,15天后痊愈出院。

抢救与护理:⑴用物准备: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尽快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常规准备急救药品与物品。如:利多卡因、胺碘酮、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床边备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吸痰器等。⑵病情观察:交感风暴一旦发作,心脏失去泵血功能,因此早期发现和确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要能够快速识别交感风暴的心电图特点和发作特点,就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交感风暴的心电图特点:①室速室颤前常有窦性心率加快。②或有联律间期不等,多源、多形性室早、室速和室颤,可以是多形性或尖端扭转型,也可以是快速单形型,反复发作,间隔时间逐渐缩短。③发作时常伴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的表现。⑶及时实施有效的电复律:本例患者反复发作室速室颤,多次进行电复律,有效地维持了心脏泵血功能。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电复律时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复律后继续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并观察病人电击处皮肤有无灼伤及肢体活动情况。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竞争性地与受体结合,逆转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因此成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另外还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因此应正确掌握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及药物的滴速和浓度,用药后的疗效及患者的反应。⑸心理护理:因交感风暴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上抢救气氛紧张,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反应,使机体持续在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再次诱发交感风暴,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心理干预,使其配合各项治疗工作,以促进康复。

讨 论

交感风暴为24小时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并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症候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交感风暴患者常起病突然,病情凶险,且急剧恶化,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迅速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应急抢救能力,并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医护密切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高萍,于清文,邢丽娟,等.心电图“交感风暴”3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44-245.

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文4

昏厥的表现为突然头晕、眼花、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全身无力,随之意识丧失,昏倒在地。

发生老人昏厥后,家人不要惊慌,应先让患者躺下,取头低脚高姿势的卧位,解开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同时喂服热茶或糖水。一般的功能性昏厥经过以上处理,患者渐渐会恢复知觉。

昏撅中较为严重的有心源性(由突发心脏病引起)、脑源性(由脑血管意外引起)、失血性、过敏性昏厥等。如遇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心肌梗死引起的昏厥,应妥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急救。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昏厥

脑血管意外分为脑出血及脑梗死两类。脑出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如情绪激动、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因素可以诱发。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等先兆症状,患者突然晕倒,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目光呆滞、言语不利、偏瘫、小便失禁等,部分患者还出现喷射性呕吐。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一般多发生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患者常有头痛、头晕、肢体发麻、沉重感或不同程度的瘫痪。

由于脑血管意外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在家中发生居多,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会很快恶化,危及生命。在此情况下,应该结合以上不同的表现,对属于哪种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家庭现场急救,这对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患者发病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包括:

1.保持合适。使患者绝对卧床。脑出血患者头部稍垫高,脑栓塞患者应平卧、头稍后仰,以保证脑循环回流灌注。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患者领口,将其颈部垫高,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患者鼻腔、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家中若备有氧气袋,可立即给予吸氧,如患者呼吸已停止,则做人工呼吸抢救;不要随便给患者喝水、吃东西,以免发生气道堵塞。

3.控制血压。家中有备用血压计者,立即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170/115毫米汞柱,适当应用现有的降压药,使血压保持在150/90毫米汞柱,不可降至过低。

4.呼叫急救中心或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检查、抢救。有发病先兆或脑中风表现者,应立即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要注意保暖,天热时要注意降温;用冷毛巾覆盖患者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固定头部,以防出血加重。

心肌梗死引起的昏厥

老年人昏厥的另一种比较严重的类型是心源性昏厥。心脏病突发的患者除了在严重情况下出现昏厥、意识模糊之外,之前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同时有全身抽搐、呕吐、休克等,有的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乏力。

碰到怀疑是心肌梗死的患者时,在送入医院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家中如备有氧气,应及时给患者吸氧。与此同时,尽快叫救护车。

2.解松衣服,让患者保持半坐位或患者感到最舒服的,并保持绝对安静。或根据家中环境及患者感觉是否舒适,选择以下姿势中的某一种并保持着,等候救护车到来:有桌子的话,可让患者伏在桌上,两手当枕,垫在额头下;或叠高被子,让患者背靠,让头部也倚在被子上;或垫好枕头,让患者仰卧,并适度垫高脚跟。

3.如果心前区疼痛严重,让患者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应在5分钟之内缓解。剧烈疼痛持续时,可放射到左腕、左手背部,并且脸色苍白,脉搏紊乱,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有的患者曾经有多次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如果这次发作,硝酸甘油无效或者比较肯定是心肌梗死时,那么1分钟也不能耽误,因为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很高,必须尽快送ICU或心脏监护病房抢救。

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文5

【关键词】 胸痛;病因;诊断

胸痛是急诊内科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性胸痛患者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人群。有资料显示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患者占急诊内科患者的5%~20%,在三级医院里更是占了20%~30%。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在急诊科因胸痛就诊的患者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各异,多数指患者胸部(从颌部到上腹部)的一种疼痛或不适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89例急性胸痛确诊病例,其中男60例,女39例,年龄26~86岁。胸痛发作距就诊时间12 min~5 h。伴随症状有:呼吸困难68例,心悸56例,出汗49例;放射性疼痛40例,呕吐20例,晕厥19例,咳嗽12例,发热8例,咯血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63例,吸烟者41例,糖尿病3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7例,慢性肺病史8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详细询问发病史、疼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既往史、家族史,并进行了系统的体格检查。 89例患者在门、急诊均做了心电图、胸片、心肌酶谱测定等初步筛选检查,部分患者根据不同临床特征分别进行了血常规、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色B超、CT检查。根据胸痛原因将本组患者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两大类。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89例急性胸痛患者男60例,女39例,男∶ 女为16∶ 1,年龄跨度较大(25~83岁),以50岁左右发病率较高。伴随症状以呼吸困难68例(764%)、心悸56例(629%)、出汗49例(5505%)、放射性疼痛40例(4494%)多见,其他少见症状对病因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基础疾病以高血压最多63例(707%),其次为吸烟41例4606%和糖尿病35例3935%。

22 病因分类 病因以心源性胸痛为主63例(718%),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例(693%)、ST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307%);非心源性胸痛36例(282%),其中主动脉夹层20例(555%)、肺栓塞10例(292%)、张力性气胸5例(113%)、食管破裂1例(4%)。

3 讨论

胸痛是急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约20个患者中就有一个因胸痛来诊,占急门诊量的第一位。胸痛的诊断首先有赖于病史、疼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既往史、家族史,以及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急诊科医师应当具备识别危及生命的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

31 胸痛的病因 胸部的胸壁组织结构和胸腔内的脏器、组织以及膈肌、膈下部分脏器在炎症、缺血、外伤、肿瘤、机械压迫、理化刺激等因素的作用下,都可以引起胸痛这种主观感觉。因此,主要的病因大体上包括有胸内结构病变、胸壁病变、膈下脏器病变和功能性疾病等几个方面。

311 胸腔内结构疾病 ①心源性胸痛:最常见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即急性冠脉综合征,该类胸痛占急性胸痛患者的大部分,并且正在逐年增加。另外一种常见的心源性胸痛是急性心包炎。各种原因引起的纤维素性心包炎均可以引起胸痛,其中尤以非特异性心包炎的胸痛最为剧烈。②非心脏结构引起的胸痛:胸腔内除心脏外的其他器官结构包括肺脏、气管、大血管、纵隔、食管等,在某些病理状态下都可以引起胸痛:①主动脉病变:最严重的是主动脉夹层,可以表现为剧烈的胸痛。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似乎在增高,可能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增高有关,另外,有关主动脉夹层检查手段的进步也是该病报道增加的原因之一。②肺部疾病:肺组织、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血管的病变都可以引起胸痛,如急性肺栓赛、张力性气胸、大叶性肺炎、肺癌和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③胸膜疾病:急性胸膜炎、胸膜间皮瘤、肺癌累及胸膜都可以引起胸痛。④食管疾病:常见的有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粘膜撕裂(MalloryWeiss综合征)等,其中返流性食管炎经常与冠心病的心绞痛合并存在,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胸痛早期常常可以用硝酸甘油缓解,因此,这两种疾病的症状有时容易与心绞痛相混淆。⑤膈肌病变:食管破裂引起的纵隔气肿、纵隔内占位病变都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痛。

312 胸壁组织的疾病 构成胸廓的皮肤、肌肉、肋骨肋软骨,以及分布在胸廓的肋间神经在出现炎症、损伤或感染时,都可以引起胸痛,如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乳腺疾病业可以引起同侧胸痛。由胸壁组织病变引起的胸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病变局部常有明显触动或压痛。反而言之,对于胸壁局部有压痛的胸痛患者应该首先考虑胸壁组织的疾病。

313 膈下脏器的疾病 膈下脏器中,在病理状态下能够引起胸痛的有胃、十二指肠、胰腺、肝脏、胆囊等。这些脏器的病变多数表现为腹痛或是胸腹痛,罕见情况下可以只表现为胸痛,此时容易造成误诊。笔者曾经遇到一个老年男性病例,表现为阵发性的剧烈右胸痛,尤以夜间明显,最后确诊为胃十二指肠多发溃疡,经过抑酸治疗后胸痛未在发作。另外,结肠脾曲过长时,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引起左侧胸痛,临床上称为结肠脾曲综合征。

314 功能性胸痛 在年轻人和更年期女性出现的胸痛中,功能性胸痛占有相当的比例,常见的有心神经官能症、过度通气综合征等。

因此,能够引起胸痛的疾病极其繁杂,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据文献报告,在上述这些胸痛的病因中比较常见疾病有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主动脉夹层、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道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X综合征、气胸、颈椎病、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胸膜炎、心包炎、肺栓塞等十余种。按预后的严重性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预后不良、可能致命的疾病,主要有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等。这类胸痛的自然预后不佳,造成死亡的危险性很高,及早采取积极大干预措施是改善其预后的唯一方案,因此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另一类是预后较好,一般情况下不会威胁生命的疾病,如返流性食管炎、肋软骨炎、带状疱疹、胸膜炎、心神经官能症等。在急诊室,应该优先关注那些可能迅速致命的胸痛。

32 胸痛的特征 胸痛的特征主要通过五方面来描述,即疼痛部位与放射部位、疼痛性质、疼痛时限、诱发因素、缓解因素和伴随症状,这些特征中往往隐含着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线索,因此这些特征是医生接诊急性胸痛患者时需要重点询问的内容,相当部分的胸痛患者单纯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就可以基本诊断。

321 部位和放射部位 位于胸骨后的胸痛,常提示是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食管疾病以及纵隔疾病等;以心前区为主要疼痛部位的胸痛则见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侧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胸部侧面的疼痛则往往发生于急性胸膜炎、急性肺栓塞、肋间肌炎;肝脏或膈下病变也可以表现为右侧胸痛;局限于心尖区或左下方的胸痛多为心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功能性胸痛,也可以是结肠脾曲综合征等。与胸痛部位一样,放射部位也是提示胸痛病因的重要线索。放射到颈部、下颌、左臂尺侧的胸痛往往是心脏缺血性胸痛的典型症状,此外也可见于急性心包炎。放射到背部的胸痛可见于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放射到右肩的右胸痛常常提示可能为肝胆或是膈下的病变。

322 疼痛性质 相当一部分疾病引起胸痛在疼痛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比如心脏缺血性胸痛。当患者将自己胸部的不适感描述为压迫性、压榨性、闷涨感或是“重物压迫感”、“带子捆紧感”时,强烈支持是心肌缺血性胸痛,最典型的情况是患者通过在胸前紧紧握拳来描述他的不适感。而刀割样锐、痛往往支持心包炎、胸膜炎和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发生时多表现为突发的撕裂样剧痛,具有较强的特征性。表现为针扎样或电击样瞬间性疼痛的可见于功能性胸痛、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食管裂孔疝。胸壁的疼痛往往定位明确,而胸腔内脏器病变引起的疼痛多无法清楚定位。

323 疼痛时限 疼痛持续的时限对胸痛具有较强的鉴别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心肌缺血性胸痛和非心肌缺血性胸痛的鉴别。只是一瞬间或不超过15 s的胸痛,不支持心肌缺血性胸痛,而更可能为肌肉骨骼神经性疼痛、食管裂孔疝的疼痛或是功能性疼痛。持续2~10 min的胸痛,多为稳定性胸痛,而持续10~30 min的则多为不稳定心绞痛。持续30 min以上甚至数小时的胸痛可以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主动脉夹层、带状疱疹、骨骼疼痛,这些疾病的疼痛持续时间长,不易在短时间内缓解。

324 诱发和缓解因素 心肌缺血性胸痛,特别是劳力性心绞痛多由劳力或是情绪激动诱发,而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由于心脏氧耗需求的减少,胸痛即可缓解。大多数心绞痛在含服硝酸甘油后3~5 min内即可以明显缓解,15 min以上不缓解的则可能是心肌梗死或非心肌缺血性胸痛。食管痉挛的胸痛多在进食冷液体时诱发,有时也可以自行发作,含服硝酸甘油后可以部分缓解,但起效较心绞痛要慢。除食管痉挛所致的胸痛外,其他非心肌缺血性胸痛都无法用硝酸甘油缓解。急性胸膜炎引起的胸痛常与呼吸和胸部运动有关,深呼吸可以诱发其加重,屏气时可以减轻。肌肉骨骼和神经性胸痛往往在触摸或胸部运动时加重。而功能性胸痛多与情绪低落有关,过度通气性胸痛则由呼吸过快诱发。MalloryWeiss综合征则往往在剧烈呕吐后发生。由此可见,了解胸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有助于分析可能的病因。

325 伴随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胸痛有不同的伴随症状。胸痛伴皮肤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窦瘤破裂或急性肺栓塞。胸痛伴咯血提示可能是肺栓塞、支气管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胸痛伴随发热可见于大叶性肺炎、急性胸膜炎、急性心包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当胸痛同时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时往往提示病变严重累及心肺功能,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等多种情况。伴有吞咽困难的胸痛则提示食管疾病的存在。而当胸痛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唉声叹气症状时应该想到心神经官能症等功能性胸痛的可能。

33 必要的体格检查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一般不可能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因为多数情况下病情不允许医生有充分的时间这样做。因此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根据患者的病史特征和个人的临床思维分析进行一些重点体查。首先要注意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怀疑主动脉夹层时应该测四肢血压,多数血压低的患者常同时有皮肤湿冷的表现。颈部要注意有无异常血管搏动,有时主动脉弓部的夹层可以在胸骨上窝出现异常搏动;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可见于心包压塞、肺栓塞等引起的急性右心衰;气管有无偏移是项简单有用的体征,但常易被忽视。胸部检查自然是重点,要注意胸廓有无单侧隆起,有无局部皮肤异常,有无触痛压痛;注意肺部呼吸音改变情况、有无胸膜摩擦音。心界大小、心音强弱、杂音及心包摩擦音是心脏检查的内容,令人遗憾的是心脏体征在胸痛患者中很少有特异性改变,因此对鉴别诊断无太多帮助。腹部也需要关注,应注意有无压痛,尤其是剑突下、胆囊区部位。对怀疑肺栓塞的患者不要忘了检查下肢有无肿胀,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依据。

34 必要的辅助检查 为了进一步明确和证实病因,有必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血常规对判断有无感染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检查,心电图、肌钙蛋白、心肌酶学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这些检查作为急诊评价胸痛危险度分层的初步筛选方法,具有快捷、操作性强的优点,减少了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挽救了大多数心源性胸痛患者的生命[2]。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又较好的支持价值,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气胸和呼吸衰竭,大便潜血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排除不典型的消化性溃疡,腹部B超则可以帮助判断肝脏、胆囊和膈下病变是否存在,心脏超声、主动脉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有很高的检出率,冠状动脉造影对反复胸痛而心电图正常的可疑冠心病患者是项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35 急性胸痛的处理原则和流程 对急性胸应痛患者的处理应注意这样两个原则:其一,要快速排除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其二,对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应常规留院观察病情演变,严防发生离院后猝死这类严重心脏事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①首先判断病情严重性,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应立即开始稳定生命体征的治疗;同时开始下一步处理。②对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首先获取病史和体征。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④在上述程序完成后能够明确病因的患者立即开始有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者尽快进行冠脉再通治疗,对急性气胸患者尽快予以抽气或引流等。⑤对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一般多建议6个小时左右。

总之,对于危及生命的急性胸痛患者,一定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减少漏诊、误诊事件的发生,并对患者做好风险评估与防治[6],以利于达到促进患者安全的要求,也利于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徐腾达,于学忠现代急症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87.

[2] 赵明中,胡大一急性胸痛的急诊室评价与处理对策中国医药导刊,2001,3(2):111.

[3] 李淑娟,胡文立,王艳丽,等血D二聚体浓度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中国急救医学,2006,26(3):166.

[4] 陈莉莉,谢红艳,郭小梅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2006,26(4):241.

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文6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心肌在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较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而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和积极主动的护理对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临床资料

2007年8月~2009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40~72岁,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10例,首发症状以胸闷、胸痛56例,以气急、心慌为首发症状22例,以突发晕厥就诊11例,以腹痛等不典型症状就诊7例,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除2例合并心衰抢救无效死亡,其余94例效果满意。现将工作中急救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护理要点

争分夺秒,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发病24小时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不少患者死于院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极为重要。一经发现立即停止一切活动,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和让患者自行翻身,更不允许下地行走。迅速开通静脉通路,准备遵医嘱随时用药。

足量及时吸氧:早期足量吸氧(氧流量4~6L/分),可以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缺氧是梗死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应给予鼻导管吸氧,越早越好。合并严重左心衰、肺水肿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在患者进餐后或排便时以及自我感觉胸闷时都要及时给氧,临床中,及时给氧使患者舒适度增加,自觉症状减轻。

心电监护:持续心电监测对AMI患者尤为重要,因患者常因情绪紧、情绪过度劳累等因素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胺增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因此要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发生。询问胸痛有无缓解,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及时止痛:多数患者疼痛剧烈,因疼痛引起烦躁、恐惧,更增加耗氧量,容易引起梗死面积进一步加大,所以要立即遵医嘱给予有效镇痛剂,其中吗啡、哌替啶最为常用,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吗啡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呼吸抑制,要注意观察,及时处理。

做好溶栓和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注意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抗凝治疗时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用肝素皮下注射时,应防止引起皮下血肿,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

排便护理:多数患者在抢救期间有要求排便的主诉,应嘱患者暂缓排便,以免排便过程中引起心跳骤停。必要时予床上坐便器,勿用力排便,排便过程加强心电监测一旦出现早搏立即停止排便动作,并作出相应处理。

心理护理:AMI发病突然,来势迅速,病情危重,患者一时难以接受,剧烈的疼痛伴濒死感,多数患者表现紧张恐惧,对医护人员既期望甚高,又怀疑医护人员的水平能否使之转危为安。因此应针对此情况,详细分析患者的病情,适当介绍治疗方法和效果,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解除心理压力。同时,也应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其增加信任,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工作。

并发症的观察:AMI患者常见并发症除心律失常外还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死等。所以,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观察仔细,护理得当。经抢救患者病情平稳,由护工送至病房。

讨 论

急性心梗是常见心血管疾病。据文献报道,具典型临床表现仅75%,其余25%的症状非典型。尤其老年人症状非典型居多,本组有7例首发症状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临床的护理经验,对于各类心肌梗死,及时发现,及早诊治,及时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兴春.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国医药指南,2009,1.

2 郭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