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艺术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视剧艺术赏析

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1

我们儿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文化生活极其匮乏。而唯一获得这份精神食粮的途径便是三五成群的伙伴相约到十里八里之外的邻村去看电影或者看戏。有《》、《刘胡兰》、《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风波亭》、《窦娥冤》、《七品芝麻官》、《智取威虎山》、《女驸马》、《白毛女》、《杜鹃山》、《忠烈千秋》、《花好月圆》 。影片和戏剧中悲欢离合的曲折故事,悲壮激昂的英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产生了崇拜英雄、同情弱小、保家卫国和渴望幸福美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情结。

当历史的车轮奋进在当前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这个“快车”时代,我发现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尤其在文化领域,在这个喧嚣冲动快节奏的氛围中,我这个做了音乐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师 ,竟也产生了迷茫和困惑。

戏剧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从宋末元初的起源,明代的发展,清代的繁荣,以及近代更多戏剧种类的诞生发展,使我国戏剧种类达三百多种。可以说日益鼎盛,随后却开始渐步衰退。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了第一次复兴,可好景不长,至今日又开始日渐式微。何去何从?我认为确实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中国的戏剧从宋末元初的起源应该比欧洲意大利的歌剧形成(17世纪)早四百年左右。明初已日趋完善的昆曲更是在2001年被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了列为“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戏剧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在经历几百年的传承,被几十代人不断加工完善改进的艺术形成已成为积淀后的精品,成为了文化艺术的瑰宝。而形成这种文化瑰宝的又何止“昆曲”。如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如数家珍。

可现实呢?当人们从电影 、戏剧时代进入电视时代、而后迅速进入高科技的网络时代。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在网络,生活在虚拟,爱好是动漫。而戏剧这个文化中的精品,在古代曾经教化影响那些“睁眼瞎”农民兄弟的道德法宝,却面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据笔者调查,很多剧团后继无人,培养戏剧人才的专业戏校,更是门可罗雀,异常冷清。如何挽救日趋滑坡的文化遗宝。我愿奉献一些粗浅建议以供商榷,权作参考。

1 大力提倡普通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课程编设中要增加戏曲艺术教育的内容含量。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独树一帜,绝无仅有。是融表演、演唱,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提倡学校常规的戏曲艺术教育,不仅要有,而且应多。高中音乐欣赏材料,仅有“京韵悠”和“梨园百花”两个章节。歌唱内容《唱脸谱》和《谁说女子享清闲》,尽管为同学所喜爱。我以《说唱脸谱》为例:因为它加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但含量还是偏小。虽然在欣赏内容里涉及比较广泛。但欣赏时如过往烟云,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为了增强学生对戏剧类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学生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祖国传统的戏剧音乐文化。我建议可节选一些具有流行音乐元素和戏剧风格的作品让同学们学唱。如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穿林海,跨雪原”选段,电视剧《常香玉》主题戏歌《你家在哪里》,黄梅戏《天仙配》里“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女驸马》选段《对花》以及被称为新歌剧的豫剧《朝阳沟》选段。

2 欣赏中国戏剧,要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入手。

在学生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说人物。我建议在我们每讲一段戏剧,欣赏一些名段,不妨先从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始。戏剧所演绎的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神仙传奇、那一部戏曲不是一部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从波澜壮阔的项刘之战到决战《十面埋伏》、从《四面楚歌》而讲《霸王别姬》,最终为《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做伏笔;从春光无限的阳春三月,彩蝶纷飞,而倒序到梁祝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楼台话别――英台哭诉――英台投坟,那一段英台抗婚缠绵悱恻的动人传奇。巾帼英雄《花木兰》、一门忠烈《杨家将、忠肝义胆《关云长》、铁面无私《包青天》、嫉恶如仇的海瑞 、机智幽默的唐成、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果断的薛刚,先让学生喜欢上了这一个个鲜活的喜剧人物吧!让他们带领学生走进戏剧的课堂。

3 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要做到赏析学唱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

要把赏析和学唱,学与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平时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看录像、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剧艺术实际。通过真看真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如此,学生鉴赏能力得以升华,此时,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与爱好,选择一些简单剧目进行学唱、学做,使之循序渐进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中。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4 加强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要贯穿素质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的中国戏剧,本就是一种特殊的伦理道德和德育垂范的经典教科书。在人们受到艺术熏染的同时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它的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传统革命教育,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戏剧艺术教育不但丰富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继承与学习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5 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5.1 面上调查,摸清底数,选择确立好试点校,试点班。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先进行普及戏曲基本知识的工作,让后步入实际课教学。

5.2 欣赏与演唱要同步进行。学生在欣赏戏曲时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介绍,并渗透思想内容,让学生先激起对剧中正面人物的热爱;然后,让京胡、手风琴、录音机交错进行伴奏,重点对有影响的生旦净优秀唱段进行教唱与练唱,以至排练20分钟左右的小折子戏等。

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2

关健词:音乐教育; 教育机智; 反思

一、案例

每次走上讲台,总希望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被学生们所接受。这天,当我宣布音乐课教学内容是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没料想话音未落,教室里如同炸开了锅。意外之余,不由得让我怒从心起,真想痛痛快快地训斥他们一番。可多年的教学工作却让我在关键时刻把即将脱口的训斥变成:①千百年来,梁祝的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②音乐都用哪些手法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既古老又美丽的传说?③梁祝故事还被音乐家以哪些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学生们被我连珠炮式的发问弄得哑口无言,刚刚还是人声嘈杂的课堂顿时声音全无,他们相互对视后就将目光陆续的锁定在我的脸上。我知道这目光里有探寻、有无奈、也有被迫。不管怎样,这些目光让我紧绷着的心逐渐放松了下来,伴随着动人心魄的音乐,我以一种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起了《梁祝》……。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发现孩子们的情绪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们为梁祝二人“同窗三载”的学习生活充满喜悦;他们为梁祝二人的“长亭惜别”伤感了起来;“英台抗婚”使孩子们的脸上涌现出激愤的神情;“哭灵投坟”一大段音乐更是让课堂出奇地安静;“人间天上”充满梦幻的视听一体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看得出音乐在空间流动着,孩子们的情感也伴随着梁祝二人的命运起伏着,我也被这充满变数的课堂气氛鼓舞着。

一切进行地竟是那样自然、有序,甚至有些段落还被要求重新听过。

下课后,有人借看故事影片,有人借听录音磁带,也有几位学生主动留下来和我交谈了起来。

二、访谈录

问:你以前知道《梁祝》的故事吗?

答:很小就听说过,但对故事情节知道的并不详细,只是知道结局很悲惨。

问: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听过吗?

答:抒情的爱情主题在小学音乐课上、广播里也都听过,但其它音乐并不十分清楚。(原来,孩子们犯了一个“盲人摸象”的错误,他们一直认为抒情的爱情主题就是协奏曲的全部,怪不得我连珠炮式的发问没有人敢回答)。

问:说一说,在我们赏析的五大段音乐中,那段音乐最让你感动?

答:没想到音符也能表现人世间最丰富、最细腻、最感人的“情”字;我感觉每一段都好听;但“哭灵投坟”的音乐更让我感动,听得让人心里酸酸的,作品真得很好听,(没想到说这话的竟是一位男孩子)。

问:整部作品需要25分钟才能听完,我们赏析了整部作品的2/3,你感觉能坐得住吗?

答:你用了唱、看、听、分析、讲故事等多种方法为我们介绍作品,真得没有感到作品长,只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问:在赏析“英台抗婚”音乐时,我发现你脸上的表情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

答:在我们看来谈恋爱,是自己说了算的一件事,真不理解父母为什么硬要包办代替,梁祝二人的遭遇真叫人同情。平时一提到“爱情”二字大人们就盖着、捂着,其实像广播、电视剧、歌曲里唱得、讲得还少吗,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小题大做。

问:在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里,你一直比别人表现的都活跃,可我在介绍“人间天上”那一段时,你表现得特别安静,为什么?

答:你看那对蝴蝶所到之处鲜花盛开,视频创意很特别,人不能自由自在,可蝴蝶却能办到,多好玩啊!配上音乐后更显得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问:课件中的视频和音乐都是经过我特殊处理过的,你们感到是否妥当?如果没有视频出现,你们还会喜欢吗?

答:我们很喜欢你的创意,既满足我们“好玩、好奇”的心理,又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这种听与看相结合的方式,是最能吸引我们的一种方法。

(晚自习的铃声在耳边骤响,我们结束了这场意犹未尽地谈论)。

三、案例分析

反省自己这堂充满变数的音乐课,除了十分庆幸自己没有图一时之气冲孩子们发火以外,也对学生由不喜欢到接受作品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与情感,理解并接受本民族的音乐作品,特别需要教师在学情分析、心理层面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下一番工夫,我认为有三个不能少,即:揣摸学生行为动机,“换位思考”不能少;调控自身的心理状态,“耐心细致”不能少;学会运用教育机智,教案的“创新设计”不能少。

揣摸学生行为动机,“换位思考”不能少。要说如今的初中学生也真够不容易。他们每天要面对多门学科的学习、家长的唠叨之词、学生间的交往与竞争、还有来自校方和班主任双层面的名次排列等压力,心绪是何等的焦躁不安。作为教师如果不能体谅学生的苦衷,每遇到学生说话办事不如自己的心意时,不问青红皂白,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他们横加指责、百般吓斥,学生表面上是顺从了,可内心的认识与情感上并没有得到真正转变,消极对抗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仅会影响单单的一节课,或许会以今后的多节课为代价呢!正如现代音乐教育理论所说:“那种喜欢学生,理解现代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教师,才会被广大学生所认可”。因此,无论课前教学设计,还是课内遇到和学生发生冲突,作为教师要多想想“如果我是学生,会喜欢如此简单粗暴,不懂得体谅学生的教师吗”,只有这种换位思考,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地积极性,让上好课的愿望变成现实,也正是这种换位思考,才能让我们冷静处理好与学生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