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梗塞病脑的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梗塞病脑的康复训练范文1
【关键词】脑梗塞;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4-02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腔逐渐狭窄直至完全闭塞,血供应不足而使相应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所引起的脑血管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导致脑血流受阻而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缺血坏死。根据脑梗塞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发病后患者多数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因此,实施治疗―护理―康复训练一体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良好的预后。
1 一般资料
2012年1―3月我院内科共收治脑梗塞病人21名,其中男性11人,女性10人,年龄在46~83岁之间,平均住院7.8天。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外,同时还给予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护理后19名患者好转出院,3名患者因家属放弃治疗提前出院。
2 治疗要点
2.1一般治疗 主要为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
2.1.1调整血压:在急性期血压可能会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除非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可进行降压处理,
但降压不宜过快,可逐步调整至发病前的水平。如果出现持续低血压,需补充血容量及增加心排出量,必要时可使用升压药。
2.1.2吸氧和通气支持:对于症状较轻、无低氧血症的病人不需要常规给予吸氧,对于大面积梗塞或有气道受累等病情危重时需要保证氧供应,以有利于对抗脑水肿,纠正脑缺氧。必要时给予机械辅助通气。
2.1.3调整脑代谢:对于中枢性发热的病人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给予人工亚冬眠治疗,但急性期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
2.1.4控制感染:脑梗塞病人尤其是有意识障碍时,极易并发呼吸道、泌尿道的感染,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应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菌素尽早控制感染。
2.2特殊治疗 主要为早期溶栓、抗血小板、抗凝及脑细胞保护等治疗。
2.2.1早期溶栓治疗:早期溶栓是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应在发病6h内进行,促使血管再通,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灶,减轻神经元的损伤。但是很多病人往往发病后未能及时就医,入院时就已经错过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溶栓治疗前应详细询问发病时间。
2.2.2抗血小板治疗:对未进行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在48h内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治疗,但要注意不宜在溶栓治疗后24h内进行,以免增加出血的危险。
2.2.3抗凝治疗:对于长期卧床、合并高凝状态有形成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潜在危险时可采用抗凝治疗。
2.2.4脑细胞保护治疗:主要是降低脑代谢,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但应注意在急性期不宜运用ATP等脑代谢促进剂。以防代谢亢进的神经元反易受缺血低氧的损害。
3 护理措施
3.1生活护理 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注意保暖,取头低侧卧位,避免搬动头部。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患者需要在床上大小便时,应遮盖隐私部位,指导其学会和配合合使用便器。多数患者因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而出现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穿脱衣服等,定时协助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摄入充足的水分及均衡的饮食,饮水呛咳或吞咽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切不可让病人勉强吞咽,以免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因窒息而死亡。
3.2疾病护理
3.2.1病情观察: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及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癫痫发作的情况,记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等;观察有无呕血、便血;监测末稍血糖是否有升高的情况。
3.2.2意识障碍护理:少数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采用Glasgow评分表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注意有无呼吸节律与频率的改变,准确记录出入量;患者有谵妄躁动时应加床栏,必要时适当进行约束,防止坠床或自伤;做好大小便护理,保持外阴清洁,有留置尿管时每日行两次会阴护理及更换一次尿袋,每周更换尿管并作好标记。
3.2.3运动障碍护理:重视患侧的剌激和保护,所有护理工作如洗漱、进食、测血压、与患者交流等都应在患侧进行,同时注意避免患肢的损伤,尽量不在患肢静脉输液及慎用热水袋;正确摆放良肢位,患侧卧位是所有中最重要的,应指导其将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患腿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等,以抑制患侧痉挛,减少患肢受压;定时翻身可通过躯干的旋转,剌激全身反应与活动。
3.2.4言语障碍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失语及构音障碍的原因,鼓励患者采取任何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借助卡片、书写、手势、表情等。当患者进行偿试和获得成功时应给予肯定及表扬,鼓励家属、朋友、同室病友间多交流,营造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语言交流环境。
3.3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即可进行。首先,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调动患者积极性,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参与。协助和督促患者早期床上的桥式运动、十指交叉握手、关节被动运动、坐起训练、语言训练等。病情允许后,应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进行站立、步行、平衡共济训练。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保障安全,避免摔伤。
3.4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运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言语障碍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等,表现得忧郁、恐惧、烦躁、自卑。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关心、尊重患者,多与其进行交谈,耐心解释保持良好心态、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对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所起的作用。
3.5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共同了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告知早期症状及就诊时机,掌握康复训练及自我护理的方法。合理调配饮食,进食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炎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戒烟、戒酒。日常生活中适当运动,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梗塞病脑的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脑梗死; 偏瘫; 康复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67-01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约6O-8O%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张在综合医院内的脑血管病病房实施急性期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最大程度的促进功能康复,减少后遗症,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经CT确诊为脑梗死伴偏瘫、失语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42-81岁;瘫痪肌力O-I级的78例,Ⅱ-Ⅲ级的72例,Ⅲ-Ⅳ级的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肌力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病人在接受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在入院后14d即疾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入院2-5d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分别在2个月、4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如下:
1.2.1 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肢体功能位摆放,训练病人在床上翻身,对患侧肢体软组织进行每日按摩2次。
1.2.2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进展48h后,给予患者床上被动运动训练和主动运动训练。如屈曲肘关节,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一般每天做2次,每次10-20分钟,做各关节及各方位的运动2-3次,还包括更衣、漱口、梳头、接物及大小便功能的训练等。
1.2.3 半月后,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双下肢垂在床边的坐位训练,最后进行步行训练:由两人扶着帮助患者进行站立,逐渐过渡到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栏站立,当病人能保持平衡独立站立后,开始进行跨步练习,如跨门槛、上下楼梯等。训练过程中如出现头昏、头痛应立即停止。
1.2.4 语言训练:开始第l周锻炼患者舌头的伸缩,鼓励发音,进行单音节字的训练;第2周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训练,而后可采取提问的方式,让患者回答简单的问题,之后应选择有点难度的问题,要注意对患者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
1.2.5 吞咽障碍的康复:尽管急性脑梗死病的吞咽障碍85%以上经过治疗可以恢复或者减轻,但治疗如果不及时,丧失了恢复是最佳时机,可导致终身鼻饲进食。因此,对急性脑梗死病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撤离鼻饲,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口腔期障碍有口腔周围的自主及被动运动,舌肌运动、冰块按摩皮肤、冰块按摩咽喉等湿热刺激发声训练;咽喉期麻痹有侧卧吞咽、边低头边吞咽、空气或唾液吞咽训练、小口呼吸、咳嗽、哼唱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2]
参考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一89%,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临床观察中无变化、恶化或死亡均归于无效。
2 结果
2.1 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见表1
3 小结
脑梗死所致的偏瘫为中枢性瘫痪,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的结果[3]。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潜力很大,主要表现为运动、认知、语言、心理及记忆障碍等。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脑梗死的康复应尽早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大脑梗死灶产生良性刺激以唤醒大脑功能,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促进疾病康复。另一方面,对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有效降低致残率。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制定切实可行,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的训练计划,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康复知识教育,注重心理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经过各种康复治疗及护理2个月、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四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2.5%,生命质量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早期采用康复训练及护理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病人全面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秀珍.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7,2O(6):4-6.
梗塞病脑的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护理
引言
脑梗塞属于心脑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只要经过及时的抢救,仍然有很高的存活率。但是经过抢救以后患者却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体力以及智力下降的出现,主要表现为说话较为困难、行动不灵活、记忆力下降,严重事还会出现瘫。通过康复护理显示可以改善这一些情况的发生。
一、基本资料
1.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进行研究的82名患者均为本院在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2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发病主要分为6类:糖尿病8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13例、原发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其他6例.
二、康复方法
2.1肢体康复
脑梗塞患者本身由于其神经功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活动能力就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肢体康复方面的训练,导致残疾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肢体康复锻炼。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即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床下训练。被动训练即为在还不能自主活动的情况下,在护士的帮助下进行肢体关节部位的活动;主动训练即为:当具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时在床上自行进行关节部位的运动;床下训练即为:从床上的自主活动过度到下床活动,进行独立的行走、搀扶行走、从走平路再进一步过度到上下楼梯等,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的训练目标并根据康复情况进行调整。
2.2语言康复
首先要根据每个患者出现的语言功能出现下降的情况来判断患者的失语类型,然后根据失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有目标性的语言康复计划。在进行语言康复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创造一个好的语言氛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在其床头摆放一些其感兴趣的图片或者书籍,播放患者熟悉的歌曲等,是患者的听觉、视觉、语言受到刺激,告之患者家属与之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摆谈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创造融洽的语言氛围。二、对语言进行训练时做到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发音到字,再到词、段落,每个训练的内容都要具体的落到实处,在其掌握好了一项基础以后再往下进行。三、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但要求患者要有耐心,患者的家属也要有耐心,当训练效果不理想时,患者不能产生急躁的心理、甚至于放弃。家属在对患者进行语言引导时也要保持耐心,当患者出现发音失准的情况时要予以充分的理解,耐心的进行引导并逐步改正,当患者取得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时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时刻保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不能因为患者的进步不明显就失去耐心。
2.3心里疏导
患者因为行动不便,加之语言能力下降,使之自身需求得不到实现,情感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加之身体恢复缓慢就容易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甚至会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为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性格来制定专一的心理疏导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辅导。加强与患者见的沟通和交流,当患者不能准确的表达他们的意愿时,要从他们的眼神、肢体动作中快速的读出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信任度,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给予他们鼓励,要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和被重视,让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康复效果的评定
运用ADL量表进行评比打分。主要考察的内容有穿衣、吃饭、洗澡、独立行走、大小便等项目。每个项目分为:完全独立、需要部分帮助、需要极大的帮助、完全性依赖这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分数为0到5分,独立性越高分数就越高,总分为100分。ADL等级为:95―100分为独立、75―90为轻度依赖、50―70为中毒依赖、25―45分为重度依赖、0―20分为完全依赖。
四、康复结果
组别例数独立轻度依赖 中度依赖 重度依赖完全依赖
护理前82 0625 2922
护理后82 830 18 1610
从实验结果可以明确的看出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十分的明显。
五、讨论
在医学上一致都认为,人的大脑神经成体细胞是不可再生的细胞,在损伤后是不可再生的,但研究发现当机体受到损伤时部分的神经干细胞有可能转化出一些新的神经细胞,以促进机体的神经系统重建和进一步完善。脑梗塞患者在治疗后,急性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可是大脑相关的神经重建并未定型,这就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予以刺激,这样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系统更好的重建、完善。
进行护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创造一个舒适的语言环境,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使患者感到轻松愉快拥有一个平稳的心理状态,同时要注意健康合理的饮食,这样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为康复训练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由于每个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不一样,所以其智力及体力受到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要充分考虑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身心状况等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列的康复护理计划与康复训练的项目,由于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易产生枯燥无趣、烦躁等抗拒心理,所以要同时做好每个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在行动方面要自身积极主动,只有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梗塞病脑的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 脑梗塞;老年;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8-01
目前,老年性脑梗塞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的脑动脉管腔狭窄,多种因素都可促使局部血栓的形成,进而加重动脉狭窄,导致动脉阻塞,引发神经功能障碍[1]。老年性脑梗塞多发于60~90岁的老年群体,且多数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史。诱发因素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40例老年性脑梗塞实施优质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经CT检查及MRI检查确诊。入选患者具备老年性脑梗塞的典型体征及症状,无精神病史、意识障碍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25±1.7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82±2.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健康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康复护理 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大部分患者面对突发性脑梗塞的发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一时很难接受,再之,老年人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环境相对陌生,非常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期间,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有效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进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
1.2.2 环境护理 为确保患者可以尽快康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相对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并保证病房内具有相对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光线条件。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适当的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从而使患者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得到一定的满足感。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病房内部物品的整齐,确保地面平坦,避免老年患者出现意外情况,从而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 康复训练 脑梗塞患者病后通常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加重家庭负担。因此,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包括穿衣、洗脸、进食等。需保证患者所穿衣服简单、宽大;穿衣时,按照先患侧、后健侧的顺序进行。洗脸,开始需指导患者用健侧肢体洗漱,待逐步适应后鼓励其用患侧肢体协助进行洗漱。此外,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一定的关节功能锻炼,如四肢的关节拉伸训练等。在康复训练期间,要指导患者调整好自身的生物钟,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开展康复锻炼。
1.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协助行动不便或没有家属陪同的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向患者发放写有主治医生联系方式的卡片,出院后,对床单等患者接触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情况,采用专业化的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表进行评分[3],内容包括:吃饭、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用厕、转移、移动、上楼梯,总评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越高。100分表示 患者的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75~10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轻度缺陷;50~74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中度缺陷;25~49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重度缺陷;0~24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非常严重的缺陷。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10个问题,具体内容医院卫生、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医疗效果、护理措施、投诉服务、家属服务、医生服务、收费情况、就医流程;每个问题10分,满分为100分。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外,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机体机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更需实施全方位的优质康复护理[4]。
优质康复护理具有整体性和针对性,注重患者的中心地位,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专业知识。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弥补了常规护理的局限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进步。康复护理分别从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四个方面开展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环境干预旨在为患者创建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康复训练能够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为功能恢复提供有利基础,减少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受限等后遗症的发生;出院指导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防范日常危险因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梗塞病脑的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脑卒中瘫痪;神经网络重建;护理
The effect and nursing of treatment for stroke and paralysis
Huang Jia-ming(people's hospital in Sichuan Neural Medicine,Leshan 61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 the function of neural network reconstruction for the paralysis that it is caused by stroke.Method:For the patients of stroke and par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routine treatm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ed,we divided these patients into control and test group. Use the neural network reconstruction to train the paralysis of limbs of test group, and use the acupuncture to train the paralysis of limbs of control group. Results:The treatment of test group i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Conclusion:It is a good treatment for stroked patient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reconstruction. So,it can apply clinical.
【Keywords】Stroke paralysis;Neural network;Nursing
脑卒中所致的肢体瘫痪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后遗症,采用何种物理治疗方法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方法很多,疗效报道不一。为进一步了解该类物理治疗的效果,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对脑卒中引起的瘫痪,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治疗与针炙治疗,并对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得出:神经网络重建对此类疾病的治疗较针灸治疗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康复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对住入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并肢体瘫痪的263例病人,在进行脑出血或脑梗死塞基础治疗上,采取抛硬币法,随机分成神经网络治疗组及针炙组;脑溢血病人在入院后一周且神志清楚者,脑梗塞在入院后第二天且神志清楚者,分别开始神经网络重建(实验组)或针灸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实验组135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66例;年龄56±8岁;诊断:脑出血57例,脑梗塞58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各种感染共计10例。对照组128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8例;年龄60±9岁;诊断脑出血55例,脑梗塞68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各种感染共计15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种,出血部位/梗塞部位、治疗疗程方面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肌力测定 对入组病人由神经专科医生采用徒手肌力测定法,收集入院时的肌力;随着治疗的进展,每天观察、检查病人肌力变化,并在出院时再测得病人的肌力,将病人入院与出院时肌力变化进行自身对照,得出观察效果。
1.2.2 两组病人的治疗 对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采用稳定血压、降颅压、脑保护剂治疗,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抗感染、镇静、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均采用抗血小板凝集、钙离子拮抗剂、抗自由基、营养支持,并根据合并症不同而采取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两组病人在以上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使用神经网络重建仪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针灸治疗进行康复训练。频率:QD,40分钟/次,一周五次,休息两天再进行,持续整个住院过程。
1.2.3 疗效判定 以出院时病人肌力的恢复情况进行判定,①显效:A:肌力恢复正常者;B:肌力较入院时提高2级以上肌力。②有效:肌力较入院时提高1级肌力。③无效:肌力无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神网组与针炙组比较,两种方法有效率经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x22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2 对入院时瘫痪肢体肌力<3级的病例,再作两组病例的显效率比较,x215.77, P<0.005 显示神经网络治疗组对入院时瘫痪肢体肌力<3级者,效果更好于针炙治疗。
3 讨论
3.1 神经网络重建对瘫痪肢体的作用:神经网络重建是一种运用肌电生物反馈介导的低频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是:当来自患者肌肉自主收缩产生的微弱的肌电信号达到或超过某一设定阈值时,可立即转化为多种可视可听的感官信号,并同步启动神经肌肉电刺激,使患者肌肉进一步收缩,它涉及到重复训练与感觉运动整合,既可产生有随意运动诱发的模式化的、反复的被动运动,又可加强本体感觉的生物反馈,有助于运动皮质功能的重组[1]。对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电刺激,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本资料表明,神经网络治疗较传统的针炙治疗:对病人无创、无病苦,两种治疗无论是在有效率,还是显效率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当病人肌力<3级时,更应首选神经网络重建为瘫痪肢体早期的被动运动,以有效地防止肌萎缩的发生,本组资料中经神经网络治疗的病人,未发生肌萎缩,值得推广。
3.2 护理:神经网络重建是通过病人意识能力,实现大脑皮层重建神经网络的,所以护理人员在操作前、中、后都应密切重视病人的反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讲解神经网络重建仪的治疗原理,正确指导病人及家属配合仪器进行运动,集中病人注意力,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促进病人达到越来越高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恢复病人肢体功能,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梗塞病脑的康复训练范文6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脑梗死;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38-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康复训练的脑梗死患者84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且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无意识障碍,均为发病后3周至半年入院,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1.8±12.5岁。
1.2 病例分组 按患者在发病3日内是否开始使用尼莫地平将其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38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2.1±13.3。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51.1±1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危险因素、并发症、发病至行康复治疗的时间、康复训练的方式、体重、ADL评分及Berg平衡评分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据具体情况按常规予抑制血小板集聚、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治感染等治疗加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全部给予尼莫地平20mg口服TID,半年后比较。
1.4 观察指标
1.4.1 ADL评分:正常100分,≥60分为患者生活基本自理,41-59分患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1-40分患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患者生活完全依赖。
1.4.2 Berg平衡评分:正常56分,0-20分提示患者平衡功能差,需乘坐轮椅,21-40分提示患者有一定平衡能力,可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平衡功能较好,可独立步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DL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 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平衡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Berg平衡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 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引发脑梗死。脑梗死急性期,对梗死中心缺血坏死的脑组织是不可逆损害和不可治疗的,所有治疗的目的是抢救功能已受损而短期内尚存或的脑组织--缺血半影区,以改善缺损的局部脑功能[3]。这些细胞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内钙超载,从而使细胞崩解,线粒体上钙离子沉着,形成不可逆损害,其中,急性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素分泌增加是造成细胞内钙超载及加重脑缺血、缺氧的一个重要因素。内皮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功能[4]。极低浓度的内皮素即可引起脑内小动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5],内皮素升高细胞内钙浓度升高主要是通过第二信号间接打开钙通道所致,此外,内皮素还可以激活磷脂酶A2,释放花生四烯酸,形成白三烯、自由基、血栓烷A2及前列腺素I2[4]。这些内源性活性物质加剧脑缺血及脑水肿,尼莫地平作为一种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而不引起盗血现象,减轻脑细胞缺血、缺氧,能阻断病理情况下钙离子过度内流造成的细胞损害过程[6],同时减少血管内皮素的产生,减轻脑血管收缩,减轻神经细胞的迟发性损伤。总之,尼莫地平能减少死亡脑细胞的总量,为患者恢复期行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使得患者在康复治疗师最大限度获益,更好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启富,刘军,仇长利.尼莫地平改善急性脑梗塞脑缺血缺氧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4,10,6(5):15-16.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3] Mccarthy RT,CJ.Nimoaipine block of Caleium channels inrat vascular smoth muscle cell lines[J].J Gen Physion,1989,94:669.
[4] 王庆松,陈晏娥.中枢神经系统内皮素与缺血性脑损害[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2(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