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工程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工程建设范文1
水准测量时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仪器的水平视线,从竖立地面的两个标尺上截取的读数值,以此来测定两地的高差,在推算出其他的相关数据。目前,我国的水准测量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仪器设备上,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人员的操作也有很多不规范的现象。所以,水准测量的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的,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减少误差的出现。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定的控制措施。
一、水准误差产生的原因
1.仪器的原因
1.1水准仪器的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以至于产生的误差。仪器虽然在测量之前进行过矫正,但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水平测量仪器的水准管中气泡居中,但望远镜的视准轴却容易出现倾斜,导致出现偏差,这也就导致读取的数据产生了误差。此外,在测量时概略整平仪器后,其垂直度的测试不严格,没有对垂直线进行严格的测试,造成数据的误差,这个误差可大可小,这就要看视距的远近了;在对其进行观测的时候,除了对仪器进行校准外,还应对圆水准严格的居中等等。
1.2对于其他的误差而言,尺子的误差是相对容易的。对于等级相对较高的水准测量,对尺子的选用应避免误差的出现,应选择刻度相对比较明细的尺子进行测量,也可以使两个尺子替换使用,尽量较弱误差的出现。
2.操作的误差
2.1由于认为对测量仪器的不规范使用,不严格控制,就很容易出现误差。在进行水平测试的时候,符合水准的气泡并没有居中,这也就导致了根本数据的不对,造成数据的读取错误,产生的误差。虽然误差不大,甚至可以说是细微,但水平水准器的灵敏度很高,很难对其进行控制,稍有不注意就会造成误差的加大。所以对工作应认真负责,[文秘站:]提高操作的规范性,降低误差。
2.2如果再进行水准尺测量时,如果视线有偏差,那通过十字丝很容易察觉而纠正。但如果水准尺出现误差的方向倾斜度与视线一致,那就不容易被发现。这样也就会造成水准尺所读取的数据出现偏差,造成基础数据的影响。此外,就是水准尺的瞄准出现的误差,由于水准测量是以获得尺面刻画读数为目的,所以在瞄准与读取数据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误差。
3.外界条件的影响产生的误差
3.1地球曲率的影响,在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时候,应该对地球曲率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水准的测量时,即使仪器之间的距离很短,水准面也不一定就是可以当做水平面使用。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弱地球曲率产生的影响。
3.2大气折光对测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也有可能造成读数出现偏差,视距线与地面的距离对其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距离越近,折射越大,出现的误差也就越大。所以视线与地面的距离应该控制在低于0.3m,并且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影响进行减弱。除此之外,应找一个有利的时间,减少光折射对数据误差的影响。
二、水准测量的控制方法
1.对仪器的控制
1.1对于水准仪的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所产生的误差。在观测的时候可以采取中间法以及距离补偿法进行消除,简单的说就是前后视距相等或者前距离等于后视距离的综合。中间法的控制,就是在实际的测量时,立尺人在这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现用普通的皮尺对距离进行测量,然后在立尺,进行比较测量,这种方法简单,并且容易实施。相对于这个方法而言,距离补偿法就相对复杂,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很难掌握。此外,对垂直度的检测,不仅仅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还要对水平的气泡进行居中校准等等方面进行检测,以确保仪器的精准性,加强测量的真实性。
1.2水准尺的误差控制可以在一个水准测试之中,使用两个水准尺分别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把测试站的数目设成偶数,就可以在高差中相互抵消。这就可以减弱误差,进一步加强测试数据的精准性。
2.操作上的控制
2.1首先应做好监督的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性,使其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工作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误差。同时由于仪器的灵敏度很高,在进行监测工作是就要求按规范操作,减少误差的出现,并加强监督与控制。
2.2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气泡的居中,可以使用摇尺法,简单的说就是在读取数据的时候在尺底置于点上,而尺子的上部分在视线的方向慢慢的摇动,在读取最小的数值。如果地面的坡度比较大,应该注意要将尺子扶正,在对其读取数据。
3.对外界因素的控制
3.1地球曲率的影响进行控制,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一定要对地球曲率进行充分的考虑,应该采用前视距与后视距相等的方法,一次去减弱地球曲率对水准测量产生的误差。
3.2由于大气的折光影响,实线与地面的距离对水准测量的影响比较大,这个影响也可以采取中间法进行消除。也可以找一个有利的时间段,在白天的时间当中,日出之后的半小时一直到直落之前的半小时之内,大气的波动比较稳定,对消除大气折光的影响是很有效果的。但是,9:30~14:30之间进行观测的时候,尺像会有跳动,这对数据读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应该避开这段时间。此外,如果想减少误差,还可以短视距、布设环线水准网来减弱大气折光对测量时的影响。
农业工程建设范文2
2014年3月21日,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农业温室结构设计规范》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倪知之工程师,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监督管理处霍剑波处长、于慧梅副处长,农业部监管局标准处方晓华副处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齐飞总工程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农业工程分会赵跃龙副会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处周新群处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所张跃峰所长以及标准编制组成员参加了启动会。周新群处长主持了启动会。
会上,农业部监管局标准处方晓华副处长根据农业行业的特点指出,标准在设计之初,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广泛征集各界的意见,特别是使用单位、设计单位、材料生产企业、温室制造企业等。并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专家团队,在标准出台后,专家需及时追踪标准的应用情况,根据生产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及完善标准,从而制定一个对行业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的行业标准。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监督管理处霍剑波处长在会上表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支持下,加快完善设施农业标准体系,使标准体系确实适用于一线生产,从而更有利于农民增收、增产。在标准制定的前期调研工作中,要与农民对接,从现实需求、应用情况、行业发展等情况来考虑标准的实用性。在标准制定的同时,不但要考虑现有的技术,也要考虑到今后技术发展的趋势,使编制工作可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
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倪知之工程师在会上就标准的编制程序、编制工作大纲、编制进度、技术内容、人员分工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倪知之工程师在会上还宣读了编制组的人员名单,名单如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周长吉研究员、齐飞研究员,浙江大学童根树教授,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陈水荣高级工程师,沈阳农业大学白义奎教授,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周增产研究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闫俊月高级工程师,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方瑞纲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梁宗敏副教授、傅向荣副教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丁小明高级工程师、魏晓明高级工程师、张秋生工程师、周磊工程师。
农业工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太阳能工程;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实验;课程思政
1引言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作为农业工程领域下辖的七个二级学科之一,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学科。由于专业的针对性不强、农业产业发展缓慢以及一些学生对从事农业领域工作的偏见,因此该专业较少有高校开办且均由农业类大学设立。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危机和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越发突出,以及“双碳”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现代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该专业将在低碳化农业及“新能源+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1]。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5%的太阳能相当于世界能源需求的50倍),将其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缓解甚至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2]。近年来,结合我国能源产业结构改革,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得到了广泛推广,从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作为农业工程领域中与能源利用紧密相关的专业,设立太阳能工程课程对确保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学科特色,对太阳能工程课程的内容设置、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后创新实验建设及考核方式多样化等环节进行探讨,从而实现对现有课程的改造与提升,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2太阳能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针对性弱。由于太阳能工程技术涉及学科众多,因此太阳能工程课程的教材选择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有关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教材较多。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有些教材主要围绕光伏发电技术而展开,有些教材则是针对光热发电技术来阐述,但已有的教材主要集中于太阳能在工业及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偏离了农业类大学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缺乏适用于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优质教材。(2)课程实验设备匮乏。完善的配套课程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目前尚没有企业开发针对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光伏发电的课堂配套实验设备,已有的实验平台存在体积大、可移动性和操作性弱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有效融入课堂教学过程。(3)辅助教学资源较少。辅助教学资源是指可以丰富和强化教学过程的各类素材,如工程案例影视介绍、系统运行原理动态解析、复杂仪器的分解等教程。目前缺乏太阳能应用于农业工程领域的教学资源,从线上线下可以查阅搜集到的可用素材非常有限,且大部分素材为企业产品的宣传视频,不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只能采用文字描述或静态图片加文字注释的模式进行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跃度较低。(4)考核形式单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试题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到了大学后亦是如此,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题型标准化、考核方式单一化以及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凸显[4]。特别是大学生在脱离了家长和教师的约束后,容易出现迟到、旷课、逃学等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大面积挂科、拿不到学位证书的情况。
3太阳能工程的课程建设
培养目标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课程内容设置的两个主要因素。在培养目标方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且形成专业特色。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立足于农业大省河南,历经了近四十年的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如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氢/沼气)、粮食干燥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沼气工程、生物质能工程、节能原理、能源与环境、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工程等。太阳能工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太阳能利用对新农村建设和低碳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处理农村能源相关领域需求要素之间的关系,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工程领域太阳能利用工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学生成为绿色农业工程方面的建设者、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开拓者,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方面,由于太阳能工程课程涉及光学、传热学、热力学、材料学、电子学以及环境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先导课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程知识,避免教学过程出现知识点错乱穿插及重复讲授等问题。可以参考现有的太阳能利用相关优秀教材、专著以及结合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特色,加工整理自编讲义。教学内容包含五部分:第一部分,对太阳能的概述。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的特点、资源分布、利用方式和现状、太阳辐射计算等,掌握太阳常数、大气质量和太阳辐照度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首先介绍太阳能光热转换原理,通过常见的太阳能集热系统,使学生掌握与太阳能有关的热传导问题如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等,然后介绍常见的集热器如平板式、真空管式、槽式、塔式集热器以及新型的菲涅尔式聚光集热器的结构和原理。第三部分,利用太阳能空调系统使学生掌握太阳能制冷的物理原理和常用方式,包括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及喷气压缩式制冷等,并能够通过工程热力学知识对常见的太阳能制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价。第四部分,通过简单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学生掌握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原理以及光伏系统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了解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及制造。第五部分,介绍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即太阳能复合系统在农村能源领域的应用,如农村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与空调集合系统(光伏屋顶),农业建筑(新型太阳能生态农业大棚)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系统[5],太阳能光伏/光热耦合生物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等。结合具体的农业工程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常用形式、系统设计方法和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等。
4太阳能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4.1加强课程思政环节
高等教育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其不仅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肩负着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等职责。大学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战场,有效地把课堂知识讲授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7-8]。太阳能工程作为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介绍行业内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如获得2020年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葛新石教授以及因发明渐变铝氮/铝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而取得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重大突破的殷志强教授,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通过介绍光伏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等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弯道超车”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攻坚克难的品质。合理挖掘各章节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能够实现课堂知识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双重培养。
4.2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太阳能工程作为一门工程类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以及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太阳能工程课程不能像上述理论课程一样局限于书本,并过多地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推导,而应当更多地把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9]。利用多媒体视频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太阳能利用的工程案例,确保课堂声像俱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10]。另外,太阳能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因此可以结合最新的科研讲座视频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虽然现有的太阳能工程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但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分开的,即在学生在完成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再进行统一的实验。因此,可以把简易的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或者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进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效结合。
4.3更新实验装置及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1]。一方面,可结合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特色,搭建太阳能光伏光热耦合干燥器实验平台,通过光伏发电为整个干燥系统提供强制对流动力,提升干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换热器对光伏板进行冷却,提升光伏发电效率,同时对进入干燥系统的冷风进行预热。通过该平台了解太阳入射角影响、太阳能电池板伏安特性、电池板温度与输出功率间的关系等[12],并且可以实验探究太阳能电池板冷却特性如冷却介质、换热工况及换热器形式等因素的影响。筛选出对太阳能利用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指导其完成诸如新型太阳能生态农业大棚的设计、太阳能干燥系统与吸收式制冷系统耦合的限氧干燥装置设计、利用热管和相变储热技术的太阳能沼气发酵加热系统设计等农业工程领域的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形成以研促学、以赛促学的创新教学模式。
4.4考核方式多样化
农业工程建设范文4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节能型灌溉系统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农业是国民产业经济之根本,长期坚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收益增长有着多万面的促进意义。尽管农业水利调度系统得到了普及应用,但农业灌溉系统作业效率,依旧达不到预定的要求,水资源浪费是农业用水调度的主要问题,也是未来农业科技改造的一项主要内容。
一、农业灌溉系统作用
灌溉系统是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管道及附属建筑物输水、配水至农田进行灌溉的工程系统,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国内农业经济收益的持续增长,农业灌溉系统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广泛。
二、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实现农产业收益必须科学地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农村地区加强了水调度灌溉工程建设。用以解决传统水资源调配,运行存在的不足,满足了农业用水资源分配的控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水利灌溉系统建设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影响了农村地区资源分配总体效率。
1、效率问题
农村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特殊,各种自然条件对水资源分配带来了不便,大大降低了农田灌溉的用水效率,从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数据分析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仅有30%-80%,按照灌区规模大小划分,规模越大的农作物种植区,水资源运输过程中的耗损率更高,供输水效率偏低,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导致大面积种植区出现缺水现象,这对于农田灌溉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2、设施问题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为支撑农村地区发展配套设施难度甚大,一些常用水利工程难以按照预定的计划建造与使用。例如水工建筑物改造阶段,农村因缺少资金支撑而放弃输水渠道、农田管道、水库整改等工作。原水量传输至农田的蓄水量极低影响到了资源的可利用性,此外现有水利建筑物的病害率较高,农村地区因长期为进行维修而增大了水资源的浪费。
三、农业水利工程节能型灌溉系统建设
基于农业经济在国民产业中的基础作用,搞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针对上述农田灌溉系统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农业灌溉系统实施节能改造方案是很关键的。
笔者认为节能型灌溉系统建设需从渠道、管道等两万面进行,同时对地区水资源调配设计更加科学的方式,这样才能综合保障水资源的最高利用率。
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灌溉节水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缺水的状况。为了增产增收,人们一方面在打更深的井,另一方面利用节省下来的水去扩大灌溉面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节水灌溉。因此,要想实现全面的节水灌溉,就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全面的考虑农业节水问题。由此看来,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实施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政府应该让多个部门多加配合,统筹考虑并解决节水灌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符合不同地区的、比较灵活的节水灌溉方案。
2、渠道灌溉系统
(1)控制水量
严格控制灌区用水量,实施节能型水资源供输方案,这是提高灌溉系统作业效率的可行性方式,灌溉渠道工程有水库、提水泵站、有坝引水工程、无坝引水工程、水井等多种形式,用以适时、适量地引取灌溉水量,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田间灌溉工程指农渠以下的临时性毛渠、输水垄沟和田间灌水沟、畦田以及临时分水、量水建筑物等,用以向农田灌水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或改良土壤的需要。
(2)分级调配
输水、配水工程包括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其任务是把渠道引入的水量安全地输送、合理地分配到灌区的各个部分,按其职能和规模一般把固定渠道分为干、支、斗、农四级灌区,大小和地形情况可适当增减渠道的级数,采用分级调配万式可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了维持分级调配操作流程的有序进行,节能灌溉需发挥各类水工建筑物的作用,例如分水建筑物、节制建筑物等。
3、管道灌溉系统
(1)优化管道类型
当前灌溉系统所用管道系统分为喷灌系统、滴灌系统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等,另外根据不同使用构造又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科学选用管道类型能够保障供输水效率,农田用水的消耗量对于大面积农田种植区灌溉系统节能可选用新型管道材料,增强地下埋设时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提升供输水效率的一种方法。
(2)优化输水形式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经济作物区和部分大田作物区开始修建喷灌系统;70年代开始修建滴灌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20世纪60年代先后出现在上海市和江苏南部的一些提水灌区以及河南省温县的井灌区,以后逐渐得到推广,管道灌溉系统具有节省灌溉水量、减少渠道占地、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水质量等优点,在提水灌区和井灌区已成为技术改造的万向。
4、合理规划
灌溉用的水多半是地下水,有的由于地理环境较好,有可能是从地表建立引水系统,将附近河流湖泊的水引来使用,引水系统的灌溉水的补给主要是通过降水完成的。它的损耗主要包括蒸发、出流和开采,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的开采强度下地下水的补给量或者补给量较大的区域,合理使用水资源。
5、加强科研和技术改造
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改善我国传统灌溉方式,保持大力兴修水库,水利枢纽,集水工程的基础上,应大力加强科研与技术改造。结合我国各省市地区实际情况,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设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推动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必然依托于新材料,新设备的改进。因此在改进以往旧设备、旧材料等方面的同时,积极寻求和自主研发轻质、高强、智能性的绿色环保材料,实现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节水农业技术体系、节水管理技术体系是一种能够使农作物
达到高产、高效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新农业科技指导下农田种植区开始安装地下管道以执行供输水方案,解决了农作物生产期间的用水问题。因此从管道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也是节能型灌溉区建设的一部分内容。为了适应新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家对农业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号召,地方政府根据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保障,农作物种植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农业水利工程执行节能改造方案,全面保障了地区水资源调度的有效利用率,带动了农作物种植经济收益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 2009,(17).
[2] 兰小奶,廖立新.试析实施农业节水的必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4).
[3] 吴昌春.某灌区末级渠系存在问题与节水改造规划设计[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农业工程建设范文5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水利工程项目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作用呈现能够较好提升农业的发展速度,一旦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作用受损,必然会影响影响农业的发展,对于灌溉等基本需求的满足造成威胁。为了更好提升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作用效果,从前期构建施工以及后续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全面严格把关是比较重要的,其需要围绕着基本应用目标和任务进行有效控制,逐步提升其运行可靠性效果。
2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要点
对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呈现来看,重点做好前期建设工作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必须要重点围绕着社会发展中对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并且切实保障建设的高质量效果。结合现阶段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状况而言,需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切实做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需求分析。为了确保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发挥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必须要重点围绕着相应的建设需求进行重点分析,这种需求方面的分析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后续建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因为随意建设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导致其相应的功效难以发挥,最终带来较为严重的浪费问题。结合这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需求方面的分析来看,其主要就是了解该区域内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数量以及功能要求,并且较好分析现有农业水利工程能够达到的基本效果,进而也就能为即将建设的农业水利工程设定较为明确的建设目标。(2)切实做好农业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工作。明确了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后,还需要做好详细设计工作,呈现为较为明确的农业水利工程设计图纸,进而指导后续施工建设的落实。结合设计方面的常见问题来看,其最为核心的一个要点内容就是需要确保相应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能够满足于各个方面标准的基本要求,当前因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不达标而造成的后续运行缺陷是比较多的,很多农业水利项目在构建中因为采用一些较为传统的标准体系,进而导致其难以适合于当前构建体系,最终导致相应农业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出应用效果,在耐久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3)规范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操作流程。具体到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其需要注意的内容和要点更是极为繁杂,很多农业水利工程项目都是因为其施工操作管理不充分而导致后续运行中各类问题频发,应用价值受损。结合这种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操作基本流程来看,其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对于所有施工建设的基本原材料就需要进行严格把关控制,促使其具备理想的质量效果,能够满足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杜绝采用劣质材料,避免因为经济因素而以次充好;对于具体施工技术手段的落实而言,更是需要进行严格把关和控制,促使相应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构建较为高效可靠,比如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落实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把关和控制,促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能够具备较强的作用价值效果,尤其是要重点规避裂缝问题的产生,裂缝对于后续应用造成的威胁是比较突出的,很容易造成水资源渗漏问题的出现。(4)做好施工质量检验工作。为了促使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较为合理可靠,能够在后续应用中同样表现出理想的作用效果,还需要从施工验收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这种施工验收主要就是针对整个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结果进行全面质量检验处理,这种施工质量检验工作也就能够较好评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缺陷,并且能够采取较为理想的措施和手段予以改进,最终保障相应建设结果能够满足于具体要求的满足。这种质量检验工作必须要全面严格,各类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也需要进行有效挑选,最终提升其整体构建效果。
3农业水利工程管理要点
为了较好促使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价值,除了要重点做好前期建设构建控制外,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的后续管理进行把关,这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要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1)做好应用的统筹规划。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必须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这种统筹规划工作的执行主要就是围绕着整个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如此也就能够较好保障各个方面的需求都能够得到较好满足,并且也能够较好提升其运行效率,对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也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规避效果。比如对于水源的调用方面来看,其就需要进行全面考虑,促使相应水源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高效,尽可能缩短水资源运输距离,并且有效提升其运行可靠性。(2)做好检修工作。为了更好促使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还需要重点从检修方面入手进行严格把关,这种检修方面的工作落实也就需要加强对于整个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监测,促使农业水利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发现,进而也就能够采取较为理想的措施和手段进行修复,最终保障检修工作能够发挥出最佳作用效果,提升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年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言,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需要促使其能够得到规范落实,尤其是要重点规避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扰,保障农业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出最大价值效果。
作者:吴天骄 徐国伟 单位:1.太仓市水利局 2.太仓市水利局新区水利站
参考文献:
[1]张扬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江西农业,2016(9):50.
[2]鲁佳慧.关于农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5(9):207+245.
农业工程建设范文6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依托我省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外和境外资本来我省从事农产品深度开发。重点招商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我省落户,不断壮大优势龙头企业群体规模。坚持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核心,积极推进龙头企业的战略重组,加快组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做大优势品牌,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组织搞好银企对接,协调农行、农发行对龙头加工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大力发展“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进一步稳固,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
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进一步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支持和引导各地依托资源和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木材、煤炭、医药制造、石油化工等加工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园区,加快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吸纳就业功能,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入园发展。2010年每个县市都要建成1个功能完备的工业集中区,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激发民营资本投资热情,培植壮大一批非公企业,把民营经济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继续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三、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小城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搞活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加快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搞好小城镇布局和功能定位,集中抓好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建设,尽快形成一批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等特色突出、各具优势、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坚持以业兴镇和经济立镇,加快培植小城镇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壮大规模经济,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小城镇的聚集功能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稳定就业,加快农民变城镇居民的步伐,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