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措施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07年3月16日到2012年3月16日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57例,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病情观察、体温调节以及血压监测、颅内压的调控等,护理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体温、血压、颅内压得以有效的调控,病情得以有效改善,预后明显好转。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感染,增加治疗的有效率,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干预;预后影响
临床上,脑出血属于神经内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疾病,从相关调查研究来看其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此类疾病具有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需要在患者发病后尽早的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各种并发症,增强临床治疗的疗效。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07年3月16日到2012年3月16日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57例,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了2007年3月16日到2012年3月16日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57例,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在45-81,平均年龄(60.2±3.7)岁,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以及MRI检查证实为脑出血、脑室出血以及混合性出血等,从患者出血量检查来看,平均为(37.1±4.2)ml。
1.2 方法
1.2.1 体温调节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加强体温的调节,可采用冰毯或温毯、冰袋、冰帽等方式进行,或输入30%生理盐水进行体温的控制,根据患者情况来决定是否人工冬眠,运用肌松剂。
1.2.2 血压调控
对于颅内高压的情况,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所使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普钠以及多巴胺、间羟胺等,一般情况下血压控制在160―200mmHg为正常。同时可调节血肿或脑室引流管,配合脱水等进行颅内压的调节,将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1.2.3 气道湿化干预
通过注射器的方式来进行气道湿化,可使用20ml注射器去针头沿气管插管导管壁或气管套管壁滴入湿化液,一般为3―5ml,以后每次1次/h,或视痰液粘稠度追加。此外还可通过持续滴注湿化法进行,具体方法为将湿化液吸入微量泵中,然后用延长管与针头连接于供气管道上持续慢吹入,输入泵速可根据痰液粘稠度进行调节,24h不超过200ml。
1.2.4 锻炼护理
对于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需要根据其病情进行相关的锻炼,指导其进行肢体运动,卧床期间勤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对于出现关节僵硬或痉挛的患者,多做肢体运动,同时注意保持身体的清洁干燥、勤换衣。此外,对临床并发症及感染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常见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的上报医师进行处理。
2 结果
在实施对症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体温、血压、颅内压均得有有效的改善。详细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内科、神经科中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为主,从临床研究来看其发病原因较多,如动脉硬化、血管破裂或血压升高都会引起这一病症的发生。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需要以患者为中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综合护理,以此减少各种临床并发症和感染,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或病死率。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患者体温、血压以及颅内压的控制,同时指导其进行相关的康复锻炼,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宣传,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从本次研究来看,57例脑出血患者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体温、血压以及颅内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的发生,其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足内翻及足下垂。由此可见,说明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躯体功能恢复都有良好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逐渐恢复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
总之,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康复护理能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其整体生存质量,增强患者生存的信心。具体护理干预中需要正确规范的进行血压、颅内压等调控,从而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Ohta H,Suzuki E,Hinuma Y,et a1.Effects of hypewxia,glycerol and ventrieular drainage on ICP and CBF in patients withincreased ICP due to CSF circulatory―absorbanee disturbance[J].No To Shinkei,2009,39(3):273-279.
[2] 史忠岚,隋晓娜,.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23(2):387-393.
[3] 柴栋,王睿.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9,81:934―936.
康复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老年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201-1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发病后常因年龄大,体质差,各器官功能和精神处于劣势状态,加上工作、生活、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等改变给老年患者造成许多特殊的心理障碍。使广大医务人员意识到老年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为了控制或消灭潜在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解决他们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治疗,对缩短患者病情,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1老年康复的风险因素
1.1社会方面的因素部分媒体对医务工作的负面影响,医患之间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当今媒体报导有关医疗纠纷时多从患者出发,常常忽视医疗这个特殊服务行业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点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社会各层对医护人员信任度降低,要求更高。家属认为看病花钱了就应该满足其所有要求,无论其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或符合医疗规范。
1.2治疗风险因素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衰退,对温度感觉下降,有的存在语言表达或认知功能障碍,在物理因子治疗治疗过程中常用造成深部组织灼伤、过度刺激现象[1]、过敏反应等现象发生。另外由于老年人体质差,在床上变换,穿、脱衣服等过程中,容易突发性低血压、眩晕和身体控制失衡,从而导致坠床。老年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在做各种电刺激治疗时,易使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在运动疗法中,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器官病变和功能障碍,运动负荷突然加大,可以造成身体的过分应激,从而威胁患者的生理机能,在训练中随时都会发生意外。
1.3护理人员因素①工作态度不严谨,欠缺慎独精神:个别护理人员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规章制度,“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化、机械化,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②技术因素:个别护理人员动、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导致穿刺失败。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是医疗活动的客观反映,可供患者复印及医疗事故鉴定时必须提交的鉴定材料。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实际操作有出入及有主观成分、欠缺连贯性,未能如实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或未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等情况,均存在纠纷隐患。
1.4环境设施因素①床栏设置有缺陷:床栏空隙太大,有坠床的危险。②用热设备标志不明显:热水管标识脱落或住院环境介绍不到位,容易出现烫伤的危险。
2防范措施
2.1加强媒体的正面报道医疗卫生是特殊的职业,高风险、高压力,应给医护人员多些鼓舞和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在医疗质量、医护规范操作等环节得到提高和加强。
2.2加强护患沟通改变护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病人至上”的意识;治疗中,多与家属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支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2]。
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要建立互动关系,进而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程度。
2.3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护士不仅要认真遵守临床“三查七对”制度、交班制度,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不分人前人后,都要有科学地按程序一步一步完成,严格完成每一次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
2.4规范化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培训、加强病案书写规范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从法律角度进行规范,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错、漏、主观臆造。责任护理人员每天查对,护士长每周检查护理文件质量并签名。
2.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护理医疗活动中,不重视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导致发生医疗纠纷时举证不利。医院应经常开展医疗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广大护士增强法制意识,尊重患者生命与健康,保障监护人自与患方知情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谨慎从事技术操作,严防护患差错、事故的发生。
2.6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保持安全性及可用性做好警示标志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作性能,以保证应急使用等。
3讨论
老年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及尊重患者,具有丰富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护理管理者应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加强对护理危险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老年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措施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43-02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为脑中风,属于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患者多合并脑血管类基础疾病(例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小动脉狭窄或者破裂等),该类疾病具有起病急和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患者多由偏瘫临床表现(例如劳动力丧失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该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对象来自于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资料,有男34例和女24例,年龄范围为50~69岁(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平均值为(59.1±12.9)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入院治疗时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情况,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参与该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所有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一般资料相近的原则分为两组: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32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26例为对照组。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护理期间均常规使用神经内科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严密监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注意维持水电平衡和为患者补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并针对性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采用一对一的护理模式:每位患者对应一名专门的护理人员,有该护理人员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护理,每天进行1次或2次,每次康复训练时间以30 min左右为宜,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适当调整。
1.3 评分标准
评分依据为Fugl-Meyer评分量表中的评分标准,量表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维度:①生活能力方面的维度,②肢体功能方面的维度,分别在护理后3个月时和半年时各进行1次评分,以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独立样该组间的平均值资料(x±s)的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1)分VS(3.0±0.9)分](P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表[分,(x±s)]
3 讨论
由该研究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平均得分为(8.44±3.04)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得分情况[(3.01±0.98)分,P
康复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胆囊切除;护理作用
加速康复外科是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在围术期实施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患者生理、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加速康复之目的[1]。我院在近年收治的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外科2010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127例纳入本研究,均经B超检查证实,同意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上腹部手术史、恶性肿瘤、精神异常、智力低下、严重听力或语言障碍者。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64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2.35±5.26)岁;体重48~85kg,平均体重(60.33±4.60)kg;胆囊结石伴胆囊炎2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5例、慢性胆囊炎21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19例、高中25例、初中10例、小学5例。
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63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2.62±5.30)岁;体重49~86kg,平均体重(60.45±4.71)kg;胆囊结石伴胆囊炎3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4例、慢性胆囊炎19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4例、大专20例、高中23例、初中11例、小学5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胆囊病变类型、文化程度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围术期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告知患者手术和麻醉的流程和配合要点,指导患者术前12h禁食、4h禁水。术中、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禁食至排气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循序渐进地过渡为正常饮食。术后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下床活动。疼痛剧烈者给予镇痛剂[2]。
实验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或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术前6h禁食、2h禁水,术前2h给患者服用5%葡萄糖注射液400ml。术中采用加热毯帮助患者保持体温,输注液体时使用加热输液夹,保持手术室室温25℃左右。术后6h开始少量饮水,待排气后进食少量流质,遵循少量多餐、逐渐增量的原则。术后6h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抬臀、肢体运动等,术后第1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应用自控式静脉镇痛泵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口服,以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3]。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住院费用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3 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贯穿于患者住院全过程的优化护理理念,围术期通过各种优化措施以减少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加快患者从手术创伤中康复[4]。
在对胆囊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中,加强术前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手术操作流程、各阶段的要求,以便其做好准备和配合工作。术前2h饮用5%葡萄糖溶液,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前口渴、饥饿感,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使患者处于更好的合成代谢状态,对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帮助[5]。术中做好保温措施有助于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减少因低体温引起的凝血机制损害、白细胞功能异常,避免引起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并发症。术后合理使用自控式静脉止痛泵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帮助患者增加肌肉强度、增强肺功能和组织氧合,并促进胃肠道蠕动和功能恢复,也减少了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胰岛素抵抗等风险[6]。
当患者口服镇痛药物可良好控制疼痛,已正常饮食,无需静脉输液治疗,可自由活动时即为出院标准。本研究中实施加速康复护理措施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者,提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其住院费用也低于常规护理者。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倪建琴.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胆囊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113.
[2]朱平,杨惠,韦文萍,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140-141.
[3]王君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7):755.
[4]蔺建宇,樊华,张栋,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急诊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4):45-46.
康复护理措施范文5
1.脑血管病早期症状
脑血管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甚至严重时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在我们的周围,都可以看到不少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停地被疾病所困扰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不便与压力,因此,我们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脑血管疾病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
①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
②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是脑血管疾病的前兆,必须及早治疗。
③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
④蹲或坐着站起时头晕得厉害。
⑤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摸东西没感觉,甚至洗手脚时对水的温度反应迟钝。
⑥舌头经常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
⑦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情不自禁流口水。
⑧偶尔感到腿发麻,需按压或拍打方觉得好转。
2.脑血管病的预防
据 2007 年 5 月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最新资料,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以脑卒中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是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肿瘤。脑卒中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非死即残,致残率高,脑卒中遗留长期严重的躯体和精神伤残。那么预防脑血管的发生,就必须了解,脑血管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基础上发生,我们称这种 “情况”、这种“基础”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就可达到预防脑血管病发生的目的。
目前我们已经掌握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第1 类是不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性别和家族史;第 2 类是可以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AF) ;第 3 类是一些可能潜在的危险因素: 如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等。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介绍:
①一级预防:如果个体只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它列为一级预防对象,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它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尤其高血压病的预防最为重要。
②二级预防: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给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 为二级预防。
③三级预防: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再发,为三级预防。
3.研究对象
对天水四0七医院神经内科 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住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年龄在55-65岁,男性80例、女性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男性40例、女性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症处理;试验组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预测将来会出现的问题,给于提前预防,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4.研究结果
采用此护理措施的患者及家属能够认识到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病后的后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此疾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能够认识到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学习康复训练的方法,参与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病情变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医疗费用大幅度下降。
疗效判定标准:是利用表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运动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得出结果。
5.讨论结合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经过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5%和40%,致残率分别为50%和45%,治愈率分别为5%和15%的对比,可以证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症处理;试验组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提前预测预防,收到的效果较明显,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让家属及患者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危害性,加强其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减少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发病率的因素及发病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前预防疾病和加强患病后的护理,使其早日康复,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的投入。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前预防疾病和加强患病后的护理,使其早日康复,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的投入。
②使人们认识到脑卒中对人类造成的后果。
③使人们了解脑卒中给社会及家庭造成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康复护理措施范文6
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26例手足口病患者,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3例,对照组41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采取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实验组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2.35天(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缩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程 复发率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2-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和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5岁以下儿童多见,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节多见。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的水泡、丘疹或斑疹,数目不等,直径2mm—4mm,膝盖也可出现若干皮疹,口腔损害表现为咽峡、舌、腭等处水泡,溃疡,有的患儿兼有口臭,流口水,厌食拒食,烦躁和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心力衰竭,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从而有效缩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1]。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取我科自2010年3月01日—2011年02月28日共收治手足口病病人826例,其中:男489例,女337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岁。其中4-5岁153例,3岁以下635例,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413例,对照组413例即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平均住院6.6天,实验组平均住院4.25天,其中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半年内复发76例,复发率18.04%;一年内复发58例,复发率14.04%;实验组半年内复发21例,复发率5.08%;一年内复发11例,复发率2.66%。两组病例在年龄,知识结构,城乡地域及治疗方法方面均无差异。
1.2 方法。随机对病人分组后,分别对对照组病人实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之外采取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在刚入院时,就针对患儿及家属对手足口病及其药物治疗的认识程度、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估。制订出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对比,表明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縮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縮短病程2.35天,半年内复发率降低了12.96%,一年内复发率降低了11.30%见表1、表2。
2 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2.1 护理干预措施。
2.1.1 发热护理。手足口病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护理措施: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嘱患儿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给患儿穿宽松的衣服,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洗温水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和头部冷敷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置冰袋,1小时更换一次。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遵医嘱给予锌布颗粒布洛酚口服、小儿退热栓塞肛等处理;遵医嘱给予0.9%NS5ml+注射用头孢噻钠1.0g静脉滴注及利巴韦林抗病毒等治疗;患儿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选择喜欢喝的饮料;每4个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对持续高热的患儿要补足液体量,喝一些淡盐凉开水。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儿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注意有无头痛、脉率加快、烦躁不安,及时观察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免惊厥抽搐发生。
2.1.2 皮肤护理。给患儿选择棉质的衣服和被褥,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做到随脏随换,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为患儿修剪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抗生素软膏;臀部有皮疹时,便后用温水清洗并保持臀部干燥。
2.1.3 口腔护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鼓励患儿多饮水,早晚各行口腔护理一次,每次进食前后,助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康复新液或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口腔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min,半小时后方可漱口及饮水或进食以保证疗效,减轻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
2.1.4 饮食护理。此病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导致食欲差,不愿进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菜泥稀饭、蒸蛋、牛奶等,禁忌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粗纤维菜梗,以免刺激溃疡面,加重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