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新认识

1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概述

2010年10月份对学院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电脑网络测评方式,心理问卷方法,参与调查的学生有3167人,收回有效问卷2958份,回收率为93.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2份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主要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大学新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健康的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受试者,以便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作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轻度适应性困难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新生,在调查中发现:从高中到大学环境的转变以及生活学习方式的不同导致60%的学生有轻度的适应性困难,脱离了以往埋头题海的状态,面对相对自由和自主的大学学习生活状态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文科生学理科的课程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1.2中度人际关系不和谐

两份问卷调查的相关项目显示,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自卑、迷茫,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经历了高考,昔日的天之骄子聚集到一起,势必会重新分出高低,表现突出的学生会保持自己的优势,在大学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而相比之下优势不明显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就变得极为敏感。调查学生中有56.3%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情开朗,但仅有39.1%的学生认为自己人缘好、受欢迎。

1.3个别重度自虐倾向

调查中有个别问卷显示出有严重的自虐倾向,根据相关调查项目分析主要是曾遭遇过突发创伤事件的学生为主,这些突发事件有的来自家庭,如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等,这些学生长期缺少亲情或关爱,感受不到完整家庭的温暖,极易产生怨世愤俗和嫉妒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扭曲人的灵魂,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如不及时发现引导,容易产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也有的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关系,认为自己没有一定的关系背景,必将在各个方面输给其它同学。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诸多隐患,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精神问题产生的各类伤人伤己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引起各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选聘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此种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因而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与一般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区分开来。

2.1工作环境特殊。对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来说,工作环境相对单一,尤其是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外乎一间布置温馨的独立的房间,周围都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士。而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身处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应与社会上专业心理咨询有所区别。

2.2工作对象特殊。社会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人群,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所处行业不同,概括来说是不同的职业人。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是已经产生问题的还是出现征兆的,他们年冷层次单一,共同生活在校园里,概括来说是在校的大学生。

2.3工作身份特殊。在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身份应先是高校教师,而后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一特殊的身份要求在工作中不能向社会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那样被动的等待来访者,而应主动出击,及时发现有异样的学生。

3有效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举措

3.1建立一支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特殊身份以及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将学生普通的日常行为与特殊行为混在一起,尤其是夹杂个人情感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如果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虽然所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都是客观的,但是对于学生的一些行为有时候需加以分辨,才能对症下药,不是任何行为都是心理问题的反应。在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的第一接触人,也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教师群体,因而也最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异常状况和行为。

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寻求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就业不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包括学业、职业、事业发展等问题都应该从入校开始给予指导和帮助。兼备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同时掌握职业指导相关知识,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建立一支兼备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的特殊师资队伍是做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3.2建立三级信息反馈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目前一些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采用"三级网络"模式。院系同学和辅导员构成一级网络,心理咨询中心构成二级网络,校医院心理门诊及社会心理咨询及诊疗专门机构构成三级网络。那么与三级网络相对应的就是建立三级信息反馈系统,班级设立心育委员,系部学生组织设立心育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发现问题及时往上级反馈,全方位检查监督学生的异常行为,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之中,有效实施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陈家麟,学校德育工作的心理卫生学思考.教育评论,1998(3)

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2

【关键字】:未成年 教师 心理健康 道德健康 教育

纵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检视中小学种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运作方式,不难发现,尽管它们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不良倾向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理解,难以调教,愈来愈多的"问题少年"、"问题少女"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忧虑与惧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下一代进行理性的审视,我认为固然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

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人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①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也常讲以"德育为首",但是实际却存在很大矛盾。虽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很强,但就大多数学校来讲仍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怪圈(因为中考、高考制度不变)。当以分数为中心的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退居其后,陷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二、家庭教育的中心偏误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把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身体健康这三项让家长排序,其中最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占80%以上,而其他两项不足10%。可见只顾分数不顾其他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观念下的家庭教育必然会淡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一切围着孩子转",实际上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转",在"唯分数"家庭教育价值取向下的孩子无疑成了学习的机器和完成家长愿望、满足其虚荣的工具。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更加繁重,育人,不仅仅是教他们学习新知,而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品学兼有的有学之士,而这个品学兼优就更加需要我们教师来引导,来塑造。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让我们更加觉得学生的品德教育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所以,我们采取的对策是:

1、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观。要使学科教学成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现行的小学语文、数学、思品、社会、美术等众多学科中,都以不同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世界,而这一切都是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极其宝贵的资源。它不仅让学生受到学科知识的教育,而且能受到"处处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事事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就在身边"的感染。另外,学科教学应该注重教学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在教学中绝不会太急功近利而不顾以后效果的盲目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很多行为是与此背道而驰的,甚至有些行为完全是与孩子"一个水平"。例如,现在学校里的思想道德教育"假、大、空"问题,其作用是事与愿违,反作用远大于正作用?为什么?因为就算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学生暂时被说服了,可是它们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当学生在自己的视野或生活中发现这些是假的时候,他的思想道德可能会不升反降,"我神圣的老师都在骗人,我怎么就不能骗了呢?"。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施行你的说教时,千万不要用经不起事实检验的"大道理"来说服学生。你得考虑你的教育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否则,学生们不仅不受你"骗",反而还会让你"威风扫地",被学生所不屑。

2、加强师德建设,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榜样,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②青少年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或"良莠不辨"的盲目模仿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③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榜样。例如。深入开展"家长满意工程"、"千名教师联万家"、活动。继续开展"一帮一"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厚爱、帮抚贫困学生,以促进教师立德、立志、立言、立行,矫正教师的人生坐标,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3、加强班主任和班集体建设的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核心。优良的班风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交流,加强对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准则,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激励学生。当学生与你心心相印时,再给他说明道理,他才会心服口服。这一点对班主任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在什么样的时机中去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成为形成和巩固班集体的强大力量。健康的舆论反映着班集体的利益及道德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风气,使集体保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的积极态势。班主任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而又灵活地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抵制和压倒不健康舆论的消极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4、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古人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育史上有"孟母三迁"的佳话。这都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美化生活,净化心灵。如:学校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布置,力求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想方设法,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如:楼道墙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小标语;在校图书室设立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图书角;定期在红领巾广播播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节目;校园电视台播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片;宣传窗中增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定期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比赛;把优秀学生及其事迹制作成系列展板分批在校园展出,让小榜样有实实在在的亲切感、荣誉感,让欣赏者有源源不断的向往感与紧迫感。总之,在整个思想品德教育中,学校力求融一景、一物、一事之中,为思想品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同样,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家长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才会造成一个教育、引导、影响未成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未成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注释:

①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二卷

②《论语》上海辞书出版社

③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参考文献:

[1] 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李建平、金志明:《认清功能 明确目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月20日。

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及人本主义教育观

20世纪50年代,马斯洛和罗杰斯发起了人本主义的新浪潮,使人本主义心理学成为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心理学的第。“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对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以培养自我实现或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反对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外在学习,主张将情智教育融为一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主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扬学习自由和主动创造的精神。

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教育教学都有一定积极的影响。自2001年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摒弃传统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提倡发展学生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诞生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总体而言,其发展是比较缓慢。在我国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各级学校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而在中西部地区,对其重视的程度就略微逊色些。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的误解,以及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孟万金教授于2007年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概念的主观臆造或翻新,而是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等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勇于突破传统,创新思路:将传统的教育方向从拯救心灵提升到发展积极心态;将传统的教育目标从没有心理问题上升为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增强幸福感;将传统的教育任务从帮助消解心理问题升华为开发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等等。这些突破与创新,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有助于学生、家长、教师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客观、积极的认识。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活动。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本主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结构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模式,这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但同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模式展开,摆脱了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把教师视为学生的促进者、辅导者、合作者的局限,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指导、组织和评估的作用。

从教育过程来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遵循ARCS动机模式,首先引起注意(Attention-A),继而引入积极的相关事件或情境(Relevance-R),通过潜能开发或训练建立起信心(Confidence-C),最后达到满意的效果(Satisfaction-S)。其最终目的与人本主义内在学习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开发学生潜能并达到自我实现。但积极健康教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实际情况;而人本主义创始人之一马斯洛的内在学习所依靠的仅仅是学生的内在驱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这种内在的动力是很难在每个学生身上出现的。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是指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全面的渗入人格和人的行为之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意义学习,但两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本质上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进入实际情景、模拟情景或想象情景中去体验、思考和分析,进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认识,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自身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并将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心理活动课程以外的实践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继承了人本主义的精华思想,却又超越了人本主义的缺点与局限。在未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担负起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学校教育及学生自我实现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中国教育报,2007-07-07.

[4]陈虹.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孟万金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7).

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4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从新形势、新任务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要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特别是要对当前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创新,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对于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而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不同于普通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的日常规范和管理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教育工作方法上必须将宏观把握与微观指导紧密结合志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家长”般的人文情怀,既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又要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学习知识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形成的阶段,因而小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心理特点,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心理十分简单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愿望,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够努力,特别是对现实荣誉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会“战胜”理性,很多时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识更强。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时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普遍都有畏难情绪。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毅力以及抗打击、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能够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能够改变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精神不足的问题,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特别是要通过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小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小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小学生感性思维都比较强,因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常常会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比如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不爱说话,有的小学生也会莫名的出现脾气暴躁,还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细心的去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应用于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班主任应切实担负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从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晓京.中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

\[2\]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

\[3\]张嘉玮.中小学班主任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03).

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 九型人格 积极心理

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这一重要人生命题。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保持阳光心态,化解心理问题,使心灵健康,这是他们成长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可以运用九型人格理论解疑释惑,对号入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自我认知,努力改变,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

1 九型人格起源与发展应用

人格指的是我们的性格、气质和能力,也可以说是思想感觉和感官经验,也可称作为“现实我”。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显意识”;“本我”就是常说的“潜意识”。

九型人格的英文来自希腊词汇ennea(9)和 grammos(尖角),就是九个尖角的模式,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九型人格学起源说法不一,其中一个版本指其可追溯自西元前二千五百年或者更早。相传它发源于苏菲穆斯林教派,用以开启教众的灵性。另一说是四千多年前的安内亚格瑞灵智之学。西元1920年,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首先将九型人格学说传入西方,用它来阐释人类的九种特质。九种特质:1号完美型,2号给予型,3号实干型,4号浪漫型,5号观察型,6号怀疑型,7号享乐型,8号领导型,9号调停型。将这套学说发扬光大的是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伊察索将人类的九种欲望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拿来做为人类心理训练的教材。海伦・帕尔默将九型人格应用于括个人成长、办公室管理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窍门,近年来更扩展至夫妻相处、教育子女及亲子关系方面。 著有《九型人格》 、 《工作和恋爱中的九型人格》。九型人格是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金钥匙――它太好用了!在商业领域被应用于雇员培训、机构变革等。世界500强企业用它安排员工岗位。在企业事业单位用来改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

2 九型人格的识别与层级判定

对于大学生来讲,识别自己和他人属于哪种人格是必要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解决矛盾,共建和谐人际关系。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临床精神科教授戴维・丹尼尔斯开创九型人格“五步测试法”。九型人格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做不同人格的测试题计算得分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要在新生入学初,普遍开展九型人格测试,为人格教育做摸底调查和教育准备。识别的困难在于通过测试觉得自己具有多个人格特点,模棱两可,无所适从。这时要根据主导人格倾向来确定首要人格类型,即把一类性格确定为核心性格。其他人格类型排序作为自己的辅格、亚型性格来参照。此外,在理查德・里索的九型人格体系中,对每个型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健康状态下、一般状态下、不健康状态下的不同特质,这就形成了九型人格类型的发展层级,通常来说,1、2、3三个层次都属于健康层次,是自我完善和提升的方向,4、5、6三个层次属于一般状态,是大多数人固有性格模式的状态,7、8、9三个层次属于不健康状态,显示出一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要了解自己人格所处的层级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准确判定所管理的学生的人格特质属于何种类类型并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处于哪个层级。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摆脱不健康态,因人因地因时不同恰当施教,开启心灵密码,促进其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3 利用九型人格进行积极健康心理辅导

3.1 团体分组辅导法

九型人格分组一般分为:情感三元组、思维三元组、本能三元组。将3号实干型、4号浪漫型、2号给予型归入情感三元组。他们遇事的直接反应源于情绪、感觉和感情。将6号怀疑型、5号观察型、7号享乐型归入思维三元组。他们遇事的直接反应源于分析、了解和归纳。将9号调停型、1号完美型、8号领导型归入本能三元组。他们遇事的直接反应是用即时行动解决问题。在对学生开展积极心理辅导中,可以按不同型号分组归入到不同团体中开展活动。对情感组开导他们不要过于感情用事、不要为情所困。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情景剧角色扮演,体会恰当表达情感,如亲情、友情、恋情,区分喜欢和爱情、友情和爱情。要控制多变的情绪,摆脱忧郁,不要自恋自伤自怜,自我放纵。可以引导他们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疏导情绪,笑对人生。对开思维组开导他们,不要优柔寡断并过于谨慎,不要冷漠,不要妄想。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他们面临的困扰。对本能组建议他们不要冲动,克服暴力倾向,要深思熟虑。

3.2 分型个别辅导法

在心理辅导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人格的学生进行性有针对性的辅导,指出人格闪光点,同时注意沟通技巧,帮助他们认清自己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补足短板,快乐成长。

例如和1号完美型交谈要重理性分析;尽量别和1号争辩,巧妙示弱,避免正面冲突;批评1号前,先批评自己;告诉1号别揪住细节不放,要抓大放小。1号要学习自嘲,用幽默的态度去嘲笑自己的遭遇。通过心理辅导要教会1号放松之道,松弛身心。学会压力管理保持乐观。6号怀疑型的心药是增强自信心、提升勇气 ,比如野外生存训练、探险活动、攀岩等。9号调停型的心药是学习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克服懒散、怠惰。要常爬山踏青,参加集体活动。

3.3 任务导向辅导法

九型人格各有千秋。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安排不同类型人格的学生围绕某一任务组成团队,在团队工作中大家能够很好体会各自优缺点,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比如策划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周,由3号建立愿景和目标、时间表、路线图,1号周密思考、查缺补漏,由7号出创意,4号制造艺术氛围和格调,5号搜集资料,6号评估活动安全,9号调和冲突和争辩,2号联络人脉,8号带领大家执行计划。

3.4 误区点拨法

在心理辅导中,要及时提醒学生避免走进人格误区。点中要害,拨乱反正,增进心理健康。例如1号完美型的误区是无止境地追求完美。2号给予型的误区是不承认需要他人的爱。3号实干型的误区是只考虑目标的达成。4号浪漫型的误区是不甘平庸,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沈妍,刘朝阁.基于九型人格理论完善高校大学生性格的策略探析.消费导刊,2014(11)278.

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6

摘 要: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职高教育的价值意义,并从心理健康角度找寻优化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阐释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就具体的教育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与专业课程教学同等重要的环节。重视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下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且已成为职高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内容之一。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正确定位

职高学生毕业后较多从事相对基层的一线工作,因此一些职高学生求学期间就对未来职业定位存在偏见甚至误解,易产生轻视基层工作、玩世不恭、妄自菲薄等心理问题。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甚至可能连累他人乃至整个群体的劳动效率。

因此,加强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正确定位就成为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之一。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持续对学生强化职业理想,让学生切实树立起“螺丝钉”和“主人翁”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中充分做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忠于职守、为人民服务的准备。

2.提高学生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

职高学生由于在学历上与普通高校或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间存在着差距,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遭遇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这无疑会给职高学生心理层面带来或大或小的阴影。学生如果缺乏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一旦进入社会岗位又无法正确对待这些负面因素,其潜在的风险自然不可预估。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提高学生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客观、理性的心理,正确对待和分析压力源并能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

培养健康、豁达的心理状态无疑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生活和工作的种种不如意。这种良好心态对职业院校在读学生大有助益。因此,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

二、职高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引入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突破了传统心理学过于关注疾病治疗层面的局限性,将心理专业拓展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格修养等更广阔的范畴。职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引入积极心理学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积极的求学和处事态度,不仅在应对压力时更易保持清醒,也更能避免遭遇挫折时陷入过度消极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班主任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帮助学生树立起珍爱工作与生命的良好品质,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习、工作中遭遇的一切成为充满乐趣和希望的挑战。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虽然那些“手艺人”不如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光鲜靓丽,然而,这些执着于传统技能的大国工匠却以其精湛的修补技术让因时间磨蚀而残破的文物重新焕发了生机。正是这些凭着一技之长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基层工作者,在旁人看似枯燥乏味的点滴辛劳中兢兢业业,不惧怕失败与挫折,在与无数细小困难的持续斗争中成就了伟大的历史。

2.通过实践提高教育的成效性

要体现心理教育的成效性,必须落实到实践层面。而通过实践途径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比纯粹的书本教学更具可操作性,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因此,通过实践提高教育的成效性是职高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值得尝试的策略。

比如,在学生实训或顶岗实习过程中,班主任不妨结合职业道德与修养、企业文化等形式和内容加强爱岗敬业、遵章守纪、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等心理健康教学。也可以与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技师等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业职业人的言传身教让理论知识以更加立体、生动的形式提高教育的渗透性和固化作用。

当前,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和越来越沉重的压力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承受着重负。职高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不断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高毕业生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方向S.浅探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之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