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

一、关于酒店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在酒店管理专业当中,人性化管理是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它是指酒店在对自身开展管理的过程中,以“以人为本”概念作为核心,并且告知酒店工作人员,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积极性。简单地说,酒店的人性化管理是凭借对酒店员工的重视与尊重,并且在具体工作中对员工所表现的关心和爱护,让员工能够感受到酒店对自己的关怀,由此让员工对酒店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具体的讲,在酒店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要素主要涵盖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情感管理,它指的是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对员工内心的关注,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酒店当中的巨大存在价值和酒店对自己的重视,由此缓解员工在工作工程中的不愉快情绪,让员工有更强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是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酒店开展人性化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指酒店在自身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允许员工按照工作内容的要求,自主进行工作计划和工作步骤的制定。自主管理尽管在形式上属于“自己管理自己”,但实际上依然是酒店凭借制度和规则来实现的“上层对下层的常规管理”。但是正式因为在管理形式上的巨大变动,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个人状态。

最后是文化管理,它是酒店管理的最高形式,凭借酒店文化的建立和普及,让酒店员工的行为、价值观能够和酒店本身形成高度的统一。同时凭借文化感召的办法,让员工从内心由衷对酒店文化实现认同,让员工真正在思想层面上,认为对酒店贡献出自己应有的一分力量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

二、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酒店管理中,“人”起到核心作用

酒店在日常运营管理的过程中,总会涉及到“人”的话题,这里的“人”不但是指酒店的客户,更包括在酒店当中工作的员工,只有针对这些员工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才能让员工从内心上和行动上为酒店进行劳动,才能让酒店拥有更好的口碑。酒店属于典型的服务类行业和劳动情感密集型行业,首先,酒店的服务对象是有情感诉求的顾客,酒店员工为其带来的服务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其次,员工的个人情感能否对酒店的运行有所帮助,也是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这一背景,员工对酒店的满意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客户对酒店的满意程度。所以酒店需要为客户提供最为满意的服务,人性化管理是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酒店管理当中的人性化管理尚存问题

当前我国酒店和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对比,的确在服务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依旧存在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别是大量酒店在管理过程中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怎样得到高素质人才这一方面上,这种思想虽好,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效果却很一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酒店工作的员工是有感情的“人”,酒店只顾及未来的发展,没有从根本上来理解现有的员工,很难让员工从内心中产生对企业的认同。

三、在酒店中推行人性化管理的意见和建h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现代酒店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人性化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怎样科学开展人性化管理,便成为了酒店管理者所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健全人性化管理思想

在酒店日常管理过程当中,一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需要做的是管理理念上的统一,酒店当中一个部门或者小组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是很难最终在整个酒店得到推广普及的。即便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若不能得到员工的高度认同,管理者也很有可能无法开展这一制度。怎样合理使用这些权限,酒店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人性化管理的办法进行制定,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有客观差异的,酒店如果用制度来进行规范,那是很难实现的。所以,首先必须要在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上开展强化,并凭借人性化管理思想的普及,让酒店从管理者到员工都进入到这种管理氛围当中。让酒店能够在运营过程中,有更多的员工认同酒店的管理模式。

(二)强化对酒店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教育

酒店对员工所开展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建立在以下两点,首先是凭借培训将酒店的人性观管理模式传达给员工。其次是凭借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员工能够更好地彰显出个人价值。酒店的管理思想除了需要让酒店当中的管理层认同以外,更有必要把这一思想渗透到员工当中,这样才能让员工对酒店的管理产生高度的认同。

再有就是,在酒店当中,员工的个人要求往往来自多个层面,但是一定涵盖有个人价值这一类。同时组织行为学理论早已告知酒店管理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个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凭借培训的办法,让员工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酒店的经营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让员工的思想得到深化。

四、结语

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酒店管理;创新策略

1当前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酒店行业最初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普通大众是没有意识住酒店的,因为当时的酒店基本就是用来招待一些政府部门人员和国外来宾的场所。由于当时酒店顾客群体的限制,决定了酒店管理也带有计划经济的性质,由政府来接管,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酒店管理服务意识比较差,管理模式也很僵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酒店管理开始了新的探索,不仅仅是服务人群的变化,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调整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国有出行需要的人群越来越多,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酒店也逐渐成长起来,酒店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一片广阔[1]。这是一个酒店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酒店管理面临转型和创新的新时期。从整体来看,我国酒店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酒店管理的质量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笔者认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酒店管理的模式将决定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部分酒店的发展与存亡。当前,改进酒店管理的不足之处,加快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巩固核心竞争力,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2]。

2新形势下对酒店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2.1对外营销和内部管理在酒店服务中需要创新。从顾客的具体需求来讲,酒店分属于服务行业,所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酒店的服务要跟上客户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升设备的水准,加快硬件设施的建设。除此之外,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酒店优质形象,让顾客有入住的消费欲望。加快酒店管理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也要考虑一定的营销手段,比如针对外出旅游的顾客,酒店要了解他们特殊的出行需求,提供一些旅游必备信息,比如天气信息,景区最新通知等等,顾客可以从中感受到酒店提供的贴心服务,从而建立对酒店品牌和服务的认可[3]。2.2提升入住率和消费率需要创新。面对行业之内的激烈竞争,酒店想要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保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要保证顾客的入住率以及消费率。提升入住率和消费率是促进酒店业务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要途径[4]。要具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对酒店管理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融合创新的手段,从酒店的硬件设施到软都给予全面的调整和指导。从本质上来说,酒店管理的创新就是要从管理层面上对酒店进行改革,细化服务类型。提高入住率和消费率是酒店实现快速发展的硬指标,所以创新酒店管理模式对于酒店发展和创新发挥重要的作用[5]。

3我国酒店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酒店管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现在各领域开展人才战略,酒店管理普遍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体系的建设。很多酒店的管理人员不具备充分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在对酒店的管理策略进行制定时,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支撑,也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引,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法都比较陈旧。其中一部分酒店聘用了专业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掌握的核心管理知识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严重影响酒店管理的质量。另外,在对于酒店管理人员的应聘制度上也存在漏洞,只招收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的人才队伍同质化和知识重复化现象严重,对于扩大酒店的服务业务,更全面的了解顾客需求有一定的阻碍作用[6]。除此之外,酒店本身缺乏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意识。尤其是一些基础管理人才,酒店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就让其开始工作,员工专业性不强。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具有相当资历的老员工,企业认为这些老员工经验丰富,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片面忽略了员工的成长需求,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服务行业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就更有理由忽略对员工的培养,这样只能造成员工不断出走、人才流失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笔者通过研究还发现我国部分酒店对于员工的薪酬待遇十分不合理,其用人机制也比较落后。很多酒店使用的都是单纯的绩效制度,使得大部分的员工都看中工作的数量还忽略了服务的质量,顾客的感受却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进而导致酒店的品牌形象变差,对酒店的长期发展不利[7]。3.2在酒店管理中缺乏成熟的酒店管理模式。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管理工作,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如果缺乏整体成熟的管理模式,就难以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从实践成果来说,我国酒店在管理方面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经验,但是管理方式缺乏系统的指导。单纯吸引其他酒店的成功模式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任何管理模式都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而制定。所以当前酒店管理体系的建设仅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无法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8]。回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酒店管理的历史,虽然已经有了不少丰硕成果,但是在酒店管理模式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其他酒店的成功经验的确可贵,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就擅自引用,很容易引起管理“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所以,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使用。另外,近几年部分酒店管理模式开启了新的探索,从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餐饮和娱乐方式等等,短时间内为酒店赢得了更多的收益。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重心往往会偏向于部门的管理调整,不同部门之间为了业绩而失去了通力合作的动力,各自发展导致的结果将是管理系统的混乱,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下降,顾客的好感度和信任度降低,那么这些新的探索就显得毫无意义了[9]。3.3在酒店管理中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酒店管理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是重要版块。酒店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生存与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酒店管理工作现状来看,我国多数酒店缺乏对于企业文化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酒店,已经越来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的发展内容。国内的酒店管理在文化建设上还处于茫然的状态,一味将发力点放在如何快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吸引更多的顾客上。但是笔者认为,酒店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酒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员工根据企业文化的精神,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酒店的管理和员工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挖掘和深化[10]。3.4缺乏品牌创新。要想加快酒店管理工作的建设,就必须将品牌的概念重视起来。我国酒店缺乏品牌的创新,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当前的酒店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酒店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单纯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第一奋斗目标,忽略了对自身特色的建设。其次,酒店行业趋向同质化的特征还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事实上,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酒店缺乏特色,与其他酒店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服务和设施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长此以往,酒店很难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酒店品牌创新是当前消费者需求变化导致的,所以如果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酒店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其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加强品牌的理念,利用品牌为酒店发展谋取更多的机会。利用品牌的影响力能够树立当前酒店在行业中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新形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面对酒店行业竞争趋向白热化,酒店为了能够稳定自己的消费群体,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帮助顾客认识到酒店的品牌形象,从而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下面笔者将分别从几个角度对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适当的分析。4.1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建设相关用人机制。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现代企业要考虑的第一任务。在人竞争时代的今天,酒店管理想要实现创新,首先就要加快酒店人才队伍的相关建设。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落实员工的薪酬制度,现在大部分酒店的薪酬制度不甚合理,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针对此种现象,酒店应该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为第一目标,在提高整体待遇的基础上,对于表现良好或者是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奖励,可以是奖金、免费餐饮券的形式,也可以是证书、表彰等形式,目的就是要激发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提高相关待遇的同时,合理改进当前的用人机制,对员工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选派合适的人员做合适的工作,才能让他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笔者认为,对于员工的岗位培训也是建设人才队伍的有效措施之一。酒店管理领域每年都会根据新情况和新实验推出最新理论知识的成果研究,学习当前最新的酒店管理理念,培养高效的工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扩大酒店的发展空间。酒店内部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聘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管理经验的导师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主要是一些基础的酒店管理知识和服务技巧等等,构建员工对于酒店工作的知识框架,实现个人水准的提高。导师可以在与员工的互动学习中,了解员工的特点和长处,为他们分配合适的岗位,进而完善酒店的用人机制。4.2完善酒店硬件设施。当顾客走进酒店的时候,首先给顾客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酒店的硬件设施。完善、先进的,并且具有一定品质追求的硬件设施会吸引到很多追求住宿感受的顾客群体。笔者认为,完善酒店硬件设施的第一步就是要着重提高相关设施的舒适度。以顾客的感受为第一要义的观念应当是现代服务业的追求,在酒店管理领域,就是要求酒店重视消费者的入住需求。现代酒店想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不仅仅是因为顾客群体对于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是酒店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提供住宿的一种场所,更是顾客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体现生活品质的一种休闲方式。所以提高酒店硬件设施的舒适度问题,可以作为当前酒店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比如,有些顾客因为身体素质和偏好的需求,倾向于睡硬板床铺,而酒店大部分提供的都是软床。这个时候,酒店可以设置根据顾客的需求,添置一定数量的硬板床铺,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4.3在酒店管理中重视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谓的人文主义,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心态状态,对员工给予人文主义的关怀。工作中有的员工犯了一点小错,比如弄坏了酒店的小设施,有些管理者会大发雷霆,甚至要求员工索赔。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员工的视角看待问题,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员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认真思考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从未塑造富有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氛围。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要维护员工的心理需求,还要进一步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在促进员工交流的基础上,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才华展示的舞台。管理者可以从活动中发觉员工隐藏的特质,并加以培养和利用,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我国酒店行业一定要重视起来。4.4健全酒店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面对我国部分酒店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管理者必须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着力建设酒店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科学的服务管理的体系,科学的服务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员工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强化现代服务的理念,提升酒店整体的服务水准。另外,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也是方法之一。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帮助酒店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4.5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顾客已经不满足于酒店服务全面化和舒适化的追求,而是逐渐开始转向个性化的需要。近几年,各地出现的“民宿”就充分证明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民宿获得成功的重点就在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酒店受制度和业内规范的制约,想要发展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比如对于旅游型的酒店来说,可以将酒店房间的内景装饰成得富有地方特色,在服务方面也尽量贴近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此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葡萄酒庄园旅游风格的酒店,以高脚杯和葡萄架等为主题元素,打造个性化的酒店设施与酒店服务,提供二十四小时红酒上门服务,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5结语

酒店管理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新时期新形势下,酒店行业和顾客群体都对酒店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些需求的存在,以创新酒店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加快我国当前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

作者:陈梦颖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凌鸿.我国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品牌,2015,(9):237-239.

[2]李群芳.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9):71-71.

[3]李杨.经济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9):75-78.

[4]王田.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酒店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x):227-227.

[5]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商贸,2011,(10x):45-46.

[6]冷艳.大数据与智慧酒店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23-28.

[7]黄琦玲.谈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及酒店管理创新之路[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75-78.

[8]李博.基于旅游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7):58-59.

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3

关键词:酒店管理;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对推动我国全面的转型、经济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中对如何发展中高职教育进行了具体化,将之作为重要工作目标提上了日程安排。纵观我国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在衔接方面还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与解决。比如说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文化基础课脱节、教学内容重复、职业能力培养缺乏衔接、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问题。本文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一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课程体系直接承担了中高职衔接的任务

要想做好中高职的顺利衔接,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比如说在招考的渠道、办学的路径、培养的框架以及评价管理等方面都要做到统筹安排、全面谋划。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最适合用来帮助中高职衔接顺利完成的工具与载体之一。课程体系的构建,它体现的是知识、能力的构建,在中高职衔接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1]。

(二)课程体系动态体现了社会的人才需求

中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在进行工作岗位后,能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评价我们中高职教育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得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加贴合实际的工作需要,贴合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而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就是要合理分解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社会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教学体系。

(三)课程体系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因其学生的生源、学历背景不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要做好中高职衔接,就必须在这两个阶段的课程体系构建中,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继承性、一致性。我们要根据综合考虑中高职教育中师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课程体系,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确保各自完成中高职教育目标的同时两者之间能够统一,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成效。

二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在酒店管理专业上的衔接是一种不仅需要在招生与学制上具有连续性,而且需要在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上具有一致性的全方位的衔接。中高职的衔接重点应该是在课程设置上的衔接。但是从我国现阶段中职和高职中有关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特别紧密,在课程的衔接上做得不是特别好,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一)文化基础课严重脱节

从教学实践看,绝大多数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时,都能在专业领域继续较好地学习,但是在文化基础课等方面却存在一些脱节现象。相对于那些由高中考入高职院校的普高学生来说,由中职考入高职的学生在文化课方面与普高学生具有较大的差距。文化基础课的脱节使得一些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以后,无法及时有效地接受一些新的、深入的、有些难度的核心专业课程。这些差距不仅导致了高职教育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距拉大,而且导致高职教育课程安排的难度加大,从而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比如说,一些中职学生进入高职以后,学习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时往往十分吃力,难以跟上一般的普高学生的学习进度。

(二)专业课程设置重复

在当前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存在着中高职课程难以衔接的问题。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在中高职的教学实践中,有关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学设置没有统一的规范与标准,造成了不同的中高职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出现了差异;二是,现阶段中高职有关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中,内容重复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课程虽然名称不一样,但教学内容几乎相同;三是,在中职教育中,一些需要在中职阶段完成的有关酒店管理的基础性知识与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使得在高职教育中不得不安排时间对这些知识进行弥补。

(三)职业能力培养缺失

当前有关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中高职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体现在学历层次的不同,而没有将教学的重点与职业能力的等级联系起来。这就使得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只是学历层面的提升,而不是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培养缺失的问题,使得中高职的师生在意识上、实践中都更加看重从中职到高职这一“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视了对职业能力的认知与培养。这一问题也体现在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上,使得职业教育中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目的出现偏差,课程设置的内容出现空白,从而使得中高职在酒店管理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有效地课程衔接[3]。

(四)培养目标不清晰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要符合地方实际情况,而在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在设置课程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忽视了实际需求。这种关起门设置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统一起来,从而使得中高职之间在课程上的衔接无法实现,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无法很好地满足酒店管理具体岗位的要求,而且使得中高职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难以实现衔接。

三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如何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我们关心与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课程体系的策略,希望能为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一些建议。

(一)运用规范的学分制,增强课程的衔接性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基础,以修满学分为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准的管理制度[4]。按照统一的标准,在中职和高职两个教育阶段设立不同的学分标准,既可以完成各个阶段的培养任务,又能够提升中高职教育在课程安排上的灵活性,从而增强中高职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的连续性。要将学分制落实到实处,发挥学分制的作用来增强课程的衔接性,重点在于设立符合中高职课程特点的统一的学分标准与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分制,首要任务是确立不同阶段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标准,有效地应对从中职阶段升入高职阶段存在的生源差异问题,从而使得高职教育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更加自由,在延续中职教育的同时,优化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为那些专业起点不同、文化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使得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实现有效的衔接。

(二)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供课程衔接的水平

我们要明确酒店管理专业在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中的侧重点,由此确定教学的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从而形成既能体体现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又能够实现阶梯推进的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准确地定位酒店管理职业教育在中职、高中这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重点,一般来说,中职阶段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一般性的酒店技能性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的重点是高端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那在设计中高职酒店管理的专业课程时,就应当体现上述的不同特点,保证各个阶段教学内容各有侧重,而且实现课程内容从中职到高职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的合理性、科学性。简而言之,就是要全面考虑中高职教育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培养目标,发挥两种教育阶段的不同教育功能,将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从深度、广度上区分开来,从而使得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各自完成专业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得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实现有序地衔接,提高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衔接的质量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思路上,中高职教育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与统一。中高职教育都要以满足社会酒店管理的实践需求为宗旨,落实各自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加强与同类型职业教育的交流与联系。具体来说就是,在中高职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人才培养的标准等诸多方面,都要体现中高职不同教育阶段的差异性[5]。但是这种差异性在提升酒店管理人才的能力方面,要能够相互衔接,实现由中职到高职人才职业能力的转变与提升,共同构建现代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这就使得中高职教育不仅在学历层面得到有效的衔接,而且在职业能力方面也实现了良好的衔接,从而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衔接更加全面、更加有序。

(四)明确培养的目标,保证课程衔接的顺利完成

要确保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顺利完成,就需要中高职明确自身的培养目标,认清自身的定位,而且在目标设置上要有连续性、统一性,从而确保围绕不同培养目标设计的课程之间也能够实现衔接。因此,中高职准确的定位是实现酒店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前提与关键。在我国现阶段,中高职教育间的联系较为薄弱,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大局的、整体的观念,也没有进行全局性的考虑[6]。主要体现为高职教育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没有考虑到中职教育的生源特点,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出现了断层的现象。我们在确定课程时,要考虑到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安排中职学生的课程时,除了要帮助他们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职业技能,还要为他们的继续教育安排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内容;在安排高职学生的课程时,除了考虑普高学生的特点外,也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为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安排一些符合文化、专业技能的基础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酒店管理、餐饮服务等行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开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就需要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课程衔接,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

作者:王渔 单位: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雷晚蓉、喻彩霞.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8):82-84.

[2]雷晚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83.

[3]刘加凤.江苏省中高职对口单招课程衔接的探讨——以酒店管理专业方向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98-99.

[4]曹艳芬.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47-149.

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4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的问题,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种新颖的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的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主要是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进行发。酒店作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必需的载体,在酒店管理中贯彻低碳旅游的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酒店的星级评定标准中,不仅仅对酒店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评定,还包括酒店管理中的软件水平、服务水平等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旅游的效果,也为了更好的实现酒店自身良好的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纳入低碳旅游的理念。在酒店管理中基于低碳理念分析在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在旅游的需求,以此改善酒店管理的现状,促进酒店管理的长效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能够让顾客感受到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

一、低碳旅游现状及前景分析

低碳旅游是低碳旅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旅游中主要是注重碳的排放量作为最终的旅游目标,在旅游方式中将这种倡导低碳排放、重视环保的方式统称为绿色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行业发展中为了获得长久持续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实现旅游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够做到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注重环境的保护。其中低碳旅游主要包括对旅游方式的转变、对绿色、节约旅游方式的倡导,最终能够实现旅游和环境的双重发展。在旅游行业发展中能够意识到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也能够意识到低碳旅游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对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在九寨沟风景区就注重汽车尾气对其环境的污染,以此禁止所有车辆进入,而是让游客选择观光旅游车,还注重退耕还林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正是因为低碳旅游观念的应用,才能够保证景区能够拥有绿色的环境,并保证游客能够进行旅游,促使旅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要求

酒店发展的定位是服务行业,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住宿的服务,传统酒店的发展理念是以顾客为主,保证在酒店管理中能够使得顾客满意。在基于低碳视角下的酒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视角下的酒店管理在传统酒店管理中的顾客至上的理念下更加注重低碳旅游的元素,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环保、低能的绿色服务。具体来说主要是在酒店管理中秉承的是绿色服务的理念,能够为顾客提供绿色优质的服务。此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要注重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树立,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的一席之地。酒店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内部环境的低碳绿色化发展,要注重为顾客提供更加清洁、环保、安全的服务,并能够保证酒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注重环境的发展。在酒店的生产设计、设备管理等方面也要能够渗透低碳节约的理念,能够使得酒店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益,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当前酒店管理现状

(一)酒店发展文化与低碳旅游观念不符

对酒店企业发展来说,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只有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才能够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发展中各项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对于酒店发展来说企业文化对酒店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制定要和当下社会发展的理念相适应。但是在当前酒店管理中却存在以下问题:在酒店管理中酒店领导对企业文化并不是那么重视,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仅仅认为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来说是一种虚幻的内容,并不能够促进酒店获得实际的发展,所以对于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酒店在发展中最先考虑到的是在发展中是否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并不会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利益,这样在酒店发展中员感受不到相应的归属感。酒店在发展中并不会意识到自身发展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这样就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符合。

(二)酒店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企业发展中员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较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酒店自身的发展。在低碳旅游视角下要注重对酒店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酒店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酒店管理的要求。酒店行业的发展起步比较完,在人们的择业观念中酒店管理工作并不是职业中的首选,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吸引一些酒店管理的优秀人才。在当前酒店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中年人,这些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偏低,也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这样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下的酒店管理模式,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酒店管理的发展,也就不能很好地实施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

(三)酒店管理的硬件设施以及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酒店发展中的一些硬件设施还不能达到标准层次,酒店的设施也会有一定的缺陷。如一些酒店对温度的调控是通过中央空调来完成,但是这样对温度的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酒店发展中对酒店设施的设置除了要考虑其服务的方便性之外还要能够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为此,在设施的配置上要能够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将节能环保放在首位。酒店本身是为人们提供住宿的场所,另外加之旅游景点的人员流动比较大,很多酒店在节假日一般是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酒店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样就可能出现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这些都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相符。

四、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基于低碳旅游制定酒店管理的明确标准

在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发展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模式,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基于低碳视角发展模式下制定明确的发展质量标准,在标准的制定中要能够结合低碳旅游的内容。但是在酒店发展中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一些无形的产品,这样就给酒店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无形产品的标准如何制定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无形的产品每个人的评价都不一样,这样就不能形成明确的标准。为此,在对酒店标准进行制定时要考虑到如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酒店在当前发展中的服务环境、服务水平等情况来制定酒店管理的标准化。此外,要根据酒店发展中制定的内部制度来完善相关的标准。要对酒店管理的流程、服务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制定监督标准为日后的酒店发展做好相应的依据,促进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酒店在管理中还要注重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要做好监督体系的保障制度,在酒店管理中通过进行组织设计管理,设计分级、分层的制约制度,保证监督体系的独立、透明。此外,酒店在发展中还要注重相互学习,通过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方法等,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注重服务意识的提升

在酒店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求,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的发展。良好的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是在酒店发展中能够为顾客提供其使用价值,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店在市场发展中的情况。酒店行业的发展本身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发展本身提供的是服务,顾客是对服务的购买和消费,服务主要是员工进行提供,这样就使得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密切。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为此,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此提升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注重服务人才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酒店行业来说,更加需要优秀的人才队伍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为此,在酒店发展中要注重对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对于酒店行业发展来说首先要注重薪酬制度的建设,酒店在各项、工作、服务都要考虑在内,并将这些纳入到对服务人员的考核中,对服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是以基本工作为基础,然后加上客户对其的满意度,使用多劳多得薪酬制度,从而鼓励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要注重发挥工作人员的价值,人的价值一般会体现在事业和工作中,为此,在酒店发展中酒店管理人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活力,让工作人员在酒店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身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和潜力,这样员工才能够不断的上进,为酒店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价值。此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能够结合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从性格和特长来安排适应的岗位,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此外,酒店在发展中要能够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要能够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设置人性化的环境和场所,在工作之余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加强员工之间情感的交流,还能够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和谐。

(四)注重低碳旅游酒店文化的建设

在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在发展中要注重其文化的建设,在酒店发展中只有一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够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在酒店管理中要能够在低碳事业下注重酒店发展中的道德规范、意识、群体意识等的塑造。酒店文化的形成不仅对酒店的领导风格、组织结构等有重要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对酒店人才的培养。在酒店文化的建设中考虑到低碳旅游都概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来塑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在发展中也能够受到企业低碳文化的影响,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能够践行低碳的理念,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自身的发展。在酒店文化的塑造中可以通过对低碳旅游理念的学习进行建设,并将低碳的理念真正应用到就酒店服务中,以此更好地促进酒店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酒店作为符合行业要想取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低碳旅游是关键的因素,这就需要酒店在管理中能够理解低碳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酒店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当前酒店管理中还出现以下的问题:酒店管理中酒店领导对企业文化并不是那么重视,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会意识到自身发展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这样就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不符合。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偏低,也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可能出现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为此,这就需要在酒店管理中要能够基于低碳视角发展模式下制定明确的发展质量标准,在标准的制定中要能够结合低碳旅游的内容。要对酒店管理的流程、服务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制定监督标准为日后的酒店发展做好相应的依据,在酒店管理中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要注重对人才的吸纳和培养。能够结合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从性格和特长来安排适应的岗位,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要注重其文化的建设,在酒店文化的建设中考虑到低碳旅游都概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来塑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在酒店管理中还要不断注重低碳旅游理念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海燕.基于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3):149.

[2]陈静.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9):90-91.

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5

【关键词】酒店;精细化管理;对策;意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将规则系统化和具体化,使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品质和服务的水平,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细化,使决策、计划、控制、考核更加的精确,这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从酒店方面来说,整个酒店的运作都有精细化管理,在酒店中就能感受到精细化管理,例如,北京的JW万豪酒店为了使遮光效果达到最好,在客房和墙的侧面安装了雌雄布胶带,这样客人就会感到更加的舒适;北京长富饭店前厅部的办公室非常的整洁干净,为了提高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在大堂的门口放置了冷风机给员工降温;北京的丽都维景员工的宿舍一直都很干净,给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宿舍环境。精细化管理在酒店的各项管理和服务中都有体现,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服务,还是从餐饮方面都能感受到。

一、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清晰和明确发展战略,准确定位市场

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清晰和明确发展战略,酒店的命运和酒店的发展方向都和酒店的战略有关,只有酒店的发展战略符合酒店的现状,和酒店发展的规律相适应就能促进酒店的发展。一个酒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可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因为酒店行业发展很快,导致同档次、同类型的酒店供大于求。为了对酒店进行清晰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就要具体的划分市场,发现机遇和挑战,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调整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制定最优的营销方案,扩大经济效益。

2.将制度和操作体系精细化

对于酒店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制定一套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标准化,使酒店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执行标准,然后严格依照标准执行。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无论是从酒店的角度,还是从顾客的角度都会出现理解有误的现象,会使顾客觉得酒店不够规范,心理对酒店产生怀疑,酒店自身的管理时也没有明确成本控制标准。为了使酒店管理更加的规范和精细化,首先就要制定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管理制度,然后根据这些规范和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和业绩进行考评,使他们达到考评的要求。

3.对员工的精细化管理

酒店需要人为顾客服务,生产和销售产品都是瞬间完成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要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在管理员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养,激发员工工作的潜力和创新力。第一,使员工对精细化管理充满期望,使他们认识到在精细化的管理之下,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这样酒店的经济效益就会提高,同时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会获得发展;第二,协调好员工和酒店之间的关系,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创设精细化的酒店文化

精细化管理的顺利执行和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很多的酒店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仍然是以传统经验为基础的粗放型管理方法,而员工不能仔细做事,以较低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无法达到工作的标准,同时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在理解精细化管理时会有所不同,酒店没有认识到质量、目标、共赢的重要地位。创设精细化的企业文化,就是在每一个工作的环节中都要融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理念,使工作态度更加的认真,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的一种文化。同时使全体的员工都认识精细化管理,进而改变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如何正确高效的完成工作,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创设了精细化管理的文化以后,酒店每一个层次的员工都要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逐渐转变员工的工作方式,进而改变酒店给人的整体印象。

5.对精细化管理的错误认识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精细化管理解决,而且精细化管理不是口号,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酒店整体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拓展酒店文化,这样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才能持续下去。同时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将所有的程度都复杂化,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还会降低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目的就是将问题用最简单的方式就绝,并获得最好的效果。

二、酒店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管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很好的效果,将其应用于酒店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酒店管理水平,有效的利用资源。第一,酒店需要很多的人员,存在的很大的风险,假如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会引起很大的影响,现在信息传播迅速,后果是酒店无法承受的;第二,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国外的酒店进入我国市场,因为国外的酒店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其经营效益很好,国内酒店大都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效益就不是很理想了。精细化管理都能有效的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酒店在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都会提高,出现事故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同时管理模式突破传统,有和国际酒店竞争的实力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是酒店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进而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19-4;G712.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2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改革的校企合作背景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顺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确立了以就业为主要目的教育导向,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实行校企合作的背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利益诉求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结合了学校和用人企业、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的需要,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工作技能,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学生在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校、企业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改变了教学模式,学生能更直接地学到专业技能并在企业中得到锻炼,从而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有机会在酒店实习,最直接最有效地获得第一手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对于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能使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有利于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同时酒店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最真实的训练场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酒店实习中得到锻炼,不仅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对于酒店而言,直接从高职院校中招收员工,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员工的学历层次也得到了提高,与校园进行合作使企业获得了大量的人才储备资源。

2. 优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迫切性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但由于酒店管理工作繁忙、琐碎等原因,许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愿意从事这类行业;虽然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就业对口率依然无法有效提高。同时,一些已经对口就业的学生也会离职,另谋他业,导致人才流失。根本原因就是酒店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够,薪资水平、管理方式和发展前景都不符合毕业生期望。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发展

借鉴外国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我国的校企合作优化措施应从可持续发展、增强三个利益方满意度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入手,不断摸索改进。

1.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企业应在每一届的合作项目启动之前就设计好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应对学生定期定时开展重技能的培训;企业在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同时要给予合理的报酬,定期开展实习培训、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疏导工作压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才是最核心的群体,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重视学生的利益,学校和企业都应明晰自身的职责和义务,着眼于长远利益,始终用道德约束自己。

2.增强三个利益方满意度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的主要责任是确定清晰的办学目标,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动员学生进行实习,监督并指导学生实习,就实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酒店的主要责任是给予学生合理报酬,对实习生进行培训,引导学生做正确的职业规划,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实习生努力工作;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对待实习和培训,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积累,规划好职业生涯。

3.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利益和提高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校企合作才能长久发展下去,所以在校企合作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1.课程目标的细化

对课程目标进行改革可以从现有的目标定位入手,以培养酒店中层管理岗位人员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为主,以掌握酒店管理基础知识为辅,培养学生的酒店服务管理能力、酒店功能管理能力、酒店战略管理能力和饭店行业管理能力。而管理基础知识具体指管理概念、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管理职能等,酒店管理基础知识具体指酒店的含义与特征、酒店的建筑设计、酒店管理概念、酒店管理的主体、酒店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酒店管理职能、酒店管理理念和酒店管理思维。

2.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勇于抛弃旧有的课程内容,依据酒店经营管理的流程选择设计课程内容,顺应现代社会酒店运营变化趋势,结合现代酒店的运营环节,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依据现代酒店的运营环节,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教学板块:第一,酒店导论板块。教学内容有酒店业概述、酒店业的发展趋势、酒店集团、酒店管理理论基础、酒店的组织结构与部门设置、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酒店与员工的相互忠诚、酒店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及能力;第二,酒店资源管理板块,教学内容有酒店物力、人力和形象管理;第三,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板块,教学内容包括酒店管理质量管理概述和酒店服务管理程序;第四,酒店营销和PR管理板块,教学内容包括酒店营销管理、公关管理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3.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新型教学方法。第一,多媒体教学。目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部分高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应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设备,使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二,实践教学。将上课场地设在酒店内部,通过实践来教学;第三,讲座教学。请专业酒店工作人员为学生们举行专题讲座;第四,情景教学。让学生穿着酒店制服上课,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引入酒店管理情境,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并尝试解决酒店管理中经常发生的问题。

4.更新考核方式

传统的酒店管理考核是通过试卷进行,这样既违背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又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技能水平。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很有必要,具体做法有将考核内容扩大为考核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实际操作技能、实习报告和职业技能考证,等等。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将校园教育与企业就业直接联系在一起,确保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毕业生提供了契合其专业的就业岗位,促使高职院校着重培养技能型、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梅.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1(10):61.

[2]刘 敏,曹秀丽.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改革探析――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外资(月刊),2011(1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