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发展规划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1

中央决定要在全党用一年半的时间分三批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按照市委的部署和安排,规划局被列为第一批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为了把这次活动深入的推进下去,市委派出了十四个指导检查小组,第六组负责指导检查市规划局的工作。

市委交给指导检查组三项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了解情况,了解规划局在组织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进展情况,问题的查找情况,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等等,及时向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报告;第二项任务就是总结经验,规划局作为第一批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当中一定能够创造、创新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的经验可以为第一批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提供启迪,也可以为以后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提供有益的启示;第三项任务就是适时的提出建议,按照市委的要求,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在党委的领导下统一进行的,指导检查组将根据规划局的学习进展情况为局党委做好参谋,提出意见和建议。刚才董运广同志就规划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特别是刘书记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动员报告,把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跟我们规划工作的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都作了清楚的规定,我完全同意规划局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刘书记所作的动员报告。

下面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规划局机关以及下属单位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规划局对这次的活动方案已经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三个阶段十四个环节,加上今天的动员大会和最后的测评,一共有十六个环节,方案对每一个环节应该做的事情规定得清清楚楚,这就需要我们各个单位按照方案的要求去认真地组织实施。当然,除了方案规定的内容即“规定动作”外,各单位各部门也可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另外组织一些符合自身条件的活动,创新活动内容。

二是要突出特色、突出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划局参加此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规划工作者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设计者、奠基者、领路者、服务者,城乡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前瞻性,就决定了我们这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科学发展的总体水平,如果城乡规划工作都不能做到科学的话,这个城市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了。市委决定推动广州的科学发展,建设全省的“首善之区”,建立现代服务产业,建设宜居城市,这都离不开我们的规划先行,如果我们的规划工作能做到科学发展,就决定了我们整个广州的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我们的“首善之区”能不能建设好.从这种意义上说,规划局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此,一定要突出我们规划局参与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特点,突出特色。要抓住重点,首先就是要抓住学习,要解决好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科学发展以及怎样科学发展的问题。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思想、统一思想、提高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对科学发展观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没有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后面阶段的学习无从谈起,这是奠定我们思想认识的一个前提。所以在学习阶段市委的规定以及规划局方案中都规定的“五个一天”、“四个一次”等内容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完成,来解决好我们的学习认识问题。其次就是要找准问题。刚才刘书记的动员报告中讲到,我们规划工作的科学发展既有体制上的障碍,还有制度上的缺陷,甚至还有工作机制上的不完善,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找准制约我们规划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点,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制约我们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推动我们规划工作的科学发展,希望各个部门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做一些宏观的战略性思考,在最后的整改阶段,对该废的要废,该立的要立。再次要大力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事业前进的一个动力。城乡规划工作要科学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去创新,只有抓住了这些重点环节,我们学习活动才能取得实效。

三是要统筹兼顾、注重实效。这次参与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面临的任务很重,在这个年末岁尾以及年初的阶段面临着许多繁重的工作,同时面临着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如何能做到统筹兼顾,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两点要求:一要注重实效,防止走过场;二要注重实践,防止空对空,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而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践工作。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政府的一种职能,城市空间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城市规划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统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有多方向、开放型的思维方式。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关键,同时要有城市规划的社会机制、法律机制、财政机制、经济机制相配套实施;城市规划面临着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规划的实施也是个动态的控制和引导过程,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因而城市规划要立足于现实展望未来,要有足够空问资源来应对,近期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规划要有弹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不可预见因素引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即营造可持续发展空问。

1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工业化引起城市环境恶化,人居生态环境逐步受到人类的重视。60年代,大城市全球化的研究既与规划理论结合,也与政策和城市形象结合。分析了经济发展遇到的一系列的人居环境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人类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再生资源的思想,这根主线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体系和模式。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在于协调发展,人类应该共同致力于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近期与长期等等的协调发展。规划理论的探讨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协调发展核心是人,改善人的生态环境、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2代城市规划的新理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2l世纪初期,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将努力实现达到较高的环境质量,理所当然要把反映和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当作首要任务。使城市具备健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论文参考网。使城市具备舒适的住房、优美的居住环境、方便的生活条件和齐全的服务设施;城市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来就说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城市环境。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应当是一个没有环境污染的困惑和压力,实现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为所有人提供足够住房,实现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强复杂地区的人类居住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的开发区能力”。

3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3.1城市全球化对城市规划功能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地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论文参考网。城市中心区的结构、建筑的综合体的组织以实现更高的效率,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改变原来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的全球性迁移,区域城市群的依托和被依托关系逐步明朗,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集聚,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级化。各城市群中的产业分工各不相同,中心城市将更加发展,以实现其对区域经济的控制和运作。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和地位与过去不一样。

3.2市场经济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更新中,城市功能的转变和更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保护面临空前挑战,由于市场经济的地域在21世纪大规模扩大,受到经济力量和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力量不足的困扰,在土地级差的作用下,尤其在决策层常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支配,城市用地出现重构和置换,造成决策不当,城市的文化传统遭到破坏原有的建筑的功能将得以改变和改造。新建筑的创作和原有建筑的更新,城市在全球化过程中加剧了世界各种文化在城市中面对面的冲突,将更加丰富城市的生活和景观。

3.3信息化使城市规划的时空发生革命性变革工业革命使人们向城市集聚而疏远大自然,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扩散并亲近大自然; 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工业革命使人们从郊外到市中心工作,家庭将重新与工作场所相结合,电子社区、虚拟银行等的出现,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在效外工作到市中心娱乐、消费、社交等等。人们盼望共享空间、交际场所,更多新类型建筑的涌现,信息化社会使城市规划的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新的城市建筑形式将成为新城景观的一部分。

3.4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规划探索之路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市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显然是一个挑战,对城市化有了积极的认识,对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探索之路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伴城市化被纳入国家发展政策中。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论文参考网。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老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在区域开发、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各个层面得到全面贯彻。

结论城市规划首先必须保护维护大地生命完整和健康的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它是城市及民居能持续的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必须做控制性的保护规划,然后才是城市的建设规划,避免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陈秉钊.21世纪的上海城市规划构想.城市规划汇刊,(1995},(2)

[3]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魏中梁、陈开旭、华雪杰.山、水、城共生共融。城市规划,2001年第8期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3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74-01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总计划书,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方向和指南。可持续的发展是满足当代人开发利用的同时又不影响后代的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的发展中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对于子孙后代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结合实践就我国城市规划中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具体思路,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规划水平的提升,为现代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国城市规划中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1.1城市规划应该坚持和谐性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未来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实现设施的现代化,同时还应该确保城市的设计要能够符合居民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城市居民各个方面的要求。城市的发展承载着社会的文明,而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城市的居民。城市规划的情况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和谐,考察当地居民的不同生活习惯,只有开展科学合理的桂花,才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才能够确保城市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1.2人和自然之间要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

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如果城市规划的方案严重的影响到了周边的环境,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大的破坏。而如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城市的发展,那样就算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辉煌,但也是违背的长期稳定发展的初中,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开展必要的规划工作,必须要注重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但要考虑到经济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到一定的环境要求,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规划中人和自然的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探讨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第一补就是要解决好环境和人口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发展中要坚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发展不仅仅是指城市的建设规划,同时还包含了城市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应该坚持的方向,而且好要保障现在的开发不会对后续的各项开发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发展必须要是能够可持续的向前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损害了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因此在用一种比较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发展,将长期稳定的发展当作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最终战略目标。

3.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通病,比如城市的环境恶化、城市的排水设施问题较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营,危及到城市的后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找到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推动城市的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4.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分析

4.1首先要创建合理的城市规划的体系

基于目前国内城市发展的现状,在未来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城市的发展中来,对目前现存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如果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构建城市发展的体系,另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国家的发展的战略目标,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实践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构建一个积极、主动的城市规划体系,这样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想能够制定出这样的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就必须要将国家和人民的只会集合在一起,综合多种意见,这样才能够达成共识。

4.2明确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有一个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同时还要有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想实现城市的长期发展,不管是整个国家还是整个地区,都必须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还要对战略目标进行认真的分析。进而确保每一个目标都能够落到实处。不管是城市规划做出怎样的改变或者是哪一种程度的调整,都不能够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这一条道路,要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依据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让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可以实现同步的向前发展。

4.3开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对于城市规划这项工作来讲,必须要具备科学的规划体系,通过战略的眼光来开着各项工作。另外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政府在进行规划政策的制定的时候,必须要依据城市的现实情况开展各项工作,秉承城市发展的理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城市发展策略。

5.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要想能够促进城市不断的向前发展,并保持发展的稳定,同时还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为城市的长远规划和子孙后代的发展考虑。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从而真正的实现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乌兰高娃,闫晓丹,刘启龙.浅谈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0).

[2]常民,刘岩,彭波.浅谈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5(16)

[3]张春祥.试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促机制[J].宁波经济丛刊,2005(01).

[4]桑东升.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艰难及城市规划的难为[J].规划师,2001(01).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规划 量化研究 研究综述

一、概述

全国新一轮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已于2002年全面启动,计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这次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是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查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着力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等重大问题而开展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工作以来,我国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持续干旱,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严重缺水,南方的一些地区也存在着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状况,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这次规划工作,将对我国水资源的状况重新做出评价,科学预测近期和远期需水趋势,在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统筹安排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布局和方案。

这次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在新一轮的水资源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定量化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亦即,如何在定量上来寻找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水资源规划方案?

本文从量化研究的角度,提出量化研究关键问题、量化研究方法,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水资源规划模型,给出在可持续发展思路指导下的水资源规划研究步骤。

二、量化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准则问题

就现行水资源规划准则而言,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economic benefit);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和实施的可靠性(performance reliability)。尽管它们仍然被应用,但是,就现状而言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21世纪议程》要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度,已迫切需要逐步转变到新的行为准则。

实际上,“可持续发展”就是水资源规划非常基本的导则。然而,仅谈“可持续发展准则”有点太笼统、太空洞,不便于操作。因此,从量化研究的角度,急需要形成新的准则。

本文作者在文[1]、[3]、[4]中从量化研究的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准则:①可承载: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不允许破坏地球上生命支撑系统(如空气,水,土壤等),即处在可承载的最大限度之内,以保证人类福利水平至少处在可生存状态。②有效益: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当然,它与传统的经济学观点有质的区别。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它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③可持续:可持续发展不仅考虑到当代人,而且顾及到后代人。不仅要保证现代的发展,而且要保证未来的发展,使发展处在不断增加的趋势。

2.2 指标体系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中由于具体区域(或流域)的实情千差万别,水资源规划方案也多种多样。如果没有一套明确、清晰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衡量标准的话,则很难将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规划的指导方案变为一种可操作的管理模式,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研究水资源规划的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四大类,即社会经济指标、水资源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综合性指标。每大类又有多个子类、子子类。

社会经济指标,主要由描述和表征人口、经济、社会、科技等发展的指标集组成。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配置状况,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以及社会福利的增长情况。

水资源指标,主要由反映水文循环状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指标集组成,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生态环境指标,是用于表征区域(或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包括河湖质量指标、植被质量指标、土地质量指标、总体质量指标、生态需用水指标等。

综合性指标,主要从宏观层次上选择那些反映复合系统发展特性的指标和反映子系统间协调程度的指标。

2.3 基础模型问题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以及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水资源规划量化研究的对象系统应该界定在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上。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有机的整体。那么,量化研究就需要建立这个复合系统的耦合模型(简记作SubMod(S,E,R,E))。这是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量化研究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量化研究的特色之一。

2.4 量化方法问题

剩下的问题就是量化方法问题。也就是,如何利用“量化指标”来定量评价或判断某地区是否遵循可持续发展准则?又怎样“做”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准则?本文介绍两种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方法。一种是基于“社会净福利函数”的量化方法;一种是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DD)”的量化方法。前一种方法,是用经济学手段,量化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由于技术难度较大、资料一般不易得到,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模糊隶属度定量描述方法和多准则集成技术,来量化水资源规划中的可承载能力、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以及它们的集成等问题。

三、量化研究方法综述

3.1 基于“社会净福利函数”的量化方法

社会净福利函数,是对国民收入(GDP)的一种“绿化”,是从GDP中扣除恢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所需的支出后,得到的一个新指标,也称为净经济福利。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所对应的净福利;——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所对应的GDP;——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恢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所需的支出,其值包括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值和恢复生态环境所需的各种费用。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目标,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准则:效益最大化、可生存、可承载和可持续。它们的量化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

(效益最大化)

约束条件:;;; (可生存)

; ; ;

(可承载)

;;

(可持续)

式中:–––表示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所对应的净福利;T –––从现在到未来的一个时段,其取值为1,2,…N ;N–––系统可有效预测的最大时段个数;k–––第T个时段的决策变量,即方案的选择变量;r–––第T个时段的贴现率;–––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所对应的人均GDP;–––当前人们满足最低生活标准所需的人均经济收入;–––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所对应的生活总需水量;–––满足人们生理与生活所需的最小用水量;–––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所对应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及享乐需求的最低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总需水量;–––最大可供水量;–––污水的总排放量;–––水环境的容量;–––对应生态环境承载力阀值的净福利,用货币单位表示;–––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所对应的人口总数;–––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系统总用水量;–––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系统总供水量;ε–––总用水量和总供水量两者匹配调节值;–––第T个时段选择第k个方案时所对应的生态环境质量。

3.2 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DD)”的量化方法

(1)“可承载”的度量。考虑“可承载”、“可持续”实际度量上存在的模糊性,本文作者曾提出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进行度量的方法。对任一指标,先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选定“可承载”限度,当越大,可承载程度也越大时(如人均粮食产量),定义;当e越大,可承载程度越小时(如水体矿化度C),定义。再通过隶属函数来描述任一指标对应的隶属度,设为。对多指标组成的整个系统可承载隶属程度为:。式中:n1——表示整个系统有n1个“可承载”指标;LI(T)——表示整个系统在T时段可承载隶属度;——表示第因子的指数权重。

(2)“有效益”的度量。取经济学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等)为SP,设初始年SP值为基准值SP0。为了使数据无量纲化,令。再用下面的隶属函数(也可据具体情况另选)来量化:。式中,为待定系数。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只要选定某一对应的SP(T)值,就可以反求出。

(3)发展综合指标测度DD(T)。把“可承载”(隶属度LI(T))与“有效益”(隶属度EG(T))综合起来,来表征系统的发展状态。这就是本文作者曾提出的“发展综合指标测度”:

式中,分别是给定EG(T)、LI(T)的一个指数权重。DD(T)是系统在T时段“发展综合指标测度”。DD(T)∈[0,1]。DD(T)作为衡量T时段“发展”的一个“尺度”。

(4)“可持续”度量。令(如果T=1,约定)。如下式:

定义全时段发展相对可持续性的隶属度(简称“可持续发展态势隶属度”)为:

SDDT

式中,N为整个时段个数;N0——是选定的常数(如5,10,……,N)。

转贴于 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模型

在水资源规划量化研究中,需要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优化模型。这是寻找水资源规划方案的基础。这里,仅介绍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DD)”的优化模型。

(1)目标函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要求“发展”的目标函数BTI值达最大。即,在某一特定时段,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使其总效益达到最大。

(BTI)=

(2)约束条件。欲保证整个系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系统可承载、可持续(即发展态势)达到某一最低水平(分别设为LI0、SDDT0)。于是,有可承载、可持续条件方程式:

LI(T)≥LI0 , T≥T1

SDDT≥SDDT0

此外,需要把“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 复合系统耦合模型SubMod(S,E,R,E)嵌入到优化模型中,作为其一个约束条件。还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增加一些其它约束条件。于是,得到水资源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LI(T)≥LI0 ,T≥T1

SDDT≥SDDT0

SubMod(S,E,R,E)

其它约束条件

它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水资源系统、生态环境三大方面、且在社会经济系统与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系统中运行、满足一定约束条件、要求总体效益最大的优化模型。一般,该模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阶段非线性优化模型,其求解比较困难。对此,作者提出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方法,求得模型的近似最优解。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

五、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一般步骤综述

基本的研究思路和过程介绍如下(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 根据研究区的具体实际,制定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具体任务、目标和指导思想。重点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发展预测模型,对未来不同规划水平年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3) 分析研究区水资源量和可供水资源量,并建立水量模型,以作为研究的基础模型;

(4) 综合社会经济系统和水资源与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作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基础模型;

(5)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量化方法,并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6) 通过优化模型的求解和优化方案的寻找,来制定水资源规划的具体内容。

图1 研究技术路线框图

六、应用实例简介

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简单介绍作者曾在《博斯腾湖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应用研究》项目中所做的部分研究工作。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它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兼有开都河来水的水资源调控、孔雀河流域农田灌溉、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向塔里木河中下游紧急调水等多种功能。流入博斯腾湖的常年性河流只有开都河。开都河在宝浪苏木处又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注入博斯腾湖大湖,西支注入博斯腾湖小湖。经过博斯腾湖的调节,从大湖出口——西泵站、小湖出口——达吾提闸汇入到孔雀河。如何协调该区工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上游灌区(即开都河灌区)发展规模与下游灌区(即孔雀河灌区)发展规模的关系?。

首先,进行水文学、生态学基础研究、社会经济系统动态变化系统研究,得到全流域水量水质生态耦合系统模型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模型;其次,建立了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该地区水资源规划。内容包括① 经济结构调整;② 节水灌溉措施以及农业灌溉效率确定;③ 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措施;④ 上、下游灌区发展规模及引水量大小确定;⑤ 确保博斯腾湖水质目标的水管理措施。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左其亭,陈曦著,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 夏军,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研究与展望,水科学进展,1997(12)。370-375。

[3] 左其亭,吴泽宁,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的关键问题,《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2(3),1-4。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 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整体设计应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和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将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加以全面整合,最大限度降低城市能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叫做生态城市。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2.1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自成体系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2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这种“规划失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应安上拉链。

2.3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接合部建设混乱

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划成空白地带。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造成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

3 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1人口膨胀问题

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结构失去了平衡,这就使得城市资源的供应发生了困难,从而影响到城市运行的效率。特别是非农化人口流动和城市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城市化率到达50%左右的时候,我国的城市人口将会增到2.6~3亿,也就是年增人口高达1300万。若是以城市人均用地100m2来计算,那么年增用地就达1300km2。若是土地供应不足,那么是很难实现城市化目标的。同时,人口膨胀还会滞后城市的基础建设,使得城市的供电、供水、供能等出现问题,那么城市工业是难以满负荷运行的。

3.2 路网交通建设问题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城市经济与社会规模的发展,人们对交通也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公共交通更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与生命线。可是目前在大多数特大城市里,交通效率低下、交通堵塞的问题特别普遍。

3.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4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3.5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6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设计策略

4.1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2 加强雨水利用

在城市生态中,雨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来是很多地区在淡水供应方面比较紧张,城市供水需要较长的输水管道;一来是还有一些地区在雨季就会形成洪灾,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果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城市面积不断增加,土地表层的硬化就使得降水无法快速下渗与蒸发,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河道,而一旦遇到暴雨或者多雨季节,那么河道的泄洪能力就难以满足排洪的需求。而使用长距离管道输送城市用水,污水会再次排入河道。综合以上因素,都会对天然水系的循环造成破坏,增加洪水量。所以,我们在搞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尽量使天然水体的循环系统能够保持或者恢复。

4.3 在规划中尽量避免对自然界的破坏

在新规划设计开始实施时,就需要先研究环境影响,并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把研究的结果考虑进去。科研工作人员要根据植被调查、地面打孔以及环境研究,如空气、气候、水文等等,研究出生态方面的数据资料,并且还要做出规划设计的条件。比如说在气候方面,就可以根据季节以及通风的情况来对建筑的形状进行约束,楼层高度要适宜,并且要保持通风良好。在规划建设时要保护自然生态、物种以及的区域建设等。生态要求明确了,那么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4.4 发展城市周边自然景观

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在核心城市的周围建设的新居住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大量的绿地景观区遭到了破坏,其原有生态自然系统被侵扰,社区之间出现了很多的“真空地带”,再加上有的工厂搬迁造成了许多弃置地,导致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物多样化也被破坏,大大减少甚至丧失,土壤维持养分的能力和生态循环的效率等都造到破坏。

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若能够很好地解决,那么城市里的动植物物种就能够逐渐丰富,区域小气候也可以得以改善,城市景观建设也可得优化,这些对于城市市民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发展城市周边的自然景观必须坚持生态化这一原则,而很好地利用自然过程和自然演替方法,如采用乡土物种,对植被群落进行恢复、改善土壤的质量以及恢复水源等等,都可以使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得到提高。

4.5 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 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4.6 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好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琦.浅谈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

科研发展规划范文6

一、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现阶段的主要特征与问题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总体规划,这其中便包括对公共设施、大型公共建筑等的具体布控。但从本质上说,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基本单位”――社区及其发展。学者哈维・佩罗夫在论及城市发展规划与社区文化之关系时,曾强调具有历史因素、城市布局因素以及地理范围因素的社区(及其文化)是整个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中心因素”。(Harvey S.Perloff.Planning and the urban community.University 0fPittsburgh Press,1967)而作为社区文化中的重要载体,社区音乐教育的合理规划亦无疑受一座城市的发展规划所决定,并以社区为单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发展规划将在三个方面对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划产生影响,其分别是:1、居民点的规划与发展程度;2、城区广场位置与主要受众群;3、大型公共建筑的布点与发展。而其反映在社区音乐教育方面,则表现为社区音乐教育的场地设置规划、受众群体规划、活动形式规划三个方面。其中,居民点、城区广场与公共建筑不仅仅会对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场地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因环境影响的特定人群,及其活动形式而对社区音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依此,笔者在进行实地调研时将其细化为三部分,即活动场地、活动人群构成、活动形式考察三大方面。以下,笔者将通过其特征、问题,及解决方案三部分加以阐释。

一是活动场地特征。西安市市内九个区的社区音乐活动多集中于公园(如革命公园、兴庆公园)、广场(如大雁塔南广场)、社区(包括社区服务站,如航天六院社区),另在公共设施周边区域等位置(如省图书馆前的空旷区域)亦有出现,其与国外社区音乐场地基本相近(Sheila Whiteley.Music,Spaceand Place:Popular Music and Cultural ldentity.AshgarePublishing Limited.2005),未产生明显差异。其中,公园与广场占据了社区音乐活动百分比的半数以上,其优势分别在于:西安市市内公园场地普遍较大且秩序井然,可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比如歌舞、合唱、秦腔演唱、秧歌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广场则可在保证社区音乐活动多样化的同时,突出较大规模群体性音乐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如在大广场上开展大合唱、音乐歌伴舞等多种群体性社区音乐活动,并可保证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活动的有机联系。

二是活动人群构成特征。在阐释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的人群构成特征前,笔者需要强调:现在全国范围内,社区音乐教育的构成人群多以中、老年人居多,而西安市则与此略有不同。根据笔者对市内九区所做的1500份问卷调查显示:其中18-30岁占据总人数的36.7%,而60岁以上却占总人数的16%左右,从中可以看出,较全国而言,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中青年人数相对较多,发展相对均衡。笔者认为,造成西安市与全国范围内社区音乐教育构成人群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西安市大学城为周边区域带来了数量可观的青年人群。青年对社区音乐活动的关注与加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音乐教育在西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并为社区音乐活动提供了有机力量。

三是活动形式特征。西安市社区音乐活动现主要以唱歌与歌伴舞为主,器乐为辅。其中唱歌占40%(尤以合唱为主,占到唱歌总比的70%),歌伴舞占24.7%,而作为展现社区音乐活动多样性、丰富性的器乐合奏仅仅占到12-7%。

而根据以上三个主要特征,笔者认为,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在发展规划中面临几个突出的不足,以下进行具体分述。

第一,活动场地狭小。场地问题是笔者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39.3%的群众认为,场地问题是限制社区音乐活动的首要问题。而在笔者对西安市广场、公园等主要场地进行大范围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场地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与监督,因此出现了局部滥用,规划失当,最终导致部分活动因场地狭小无法开展的情况。而在以社区为单位的小型活动场地(如社区绿化带附近或社区内体育活动区域)中,则主要因场地噪音大、场地活动不适宜(如在体育器材旁)等问题,导致活动无法有力开展等问题的出现。

第二,活动构成人群亟待扩展。西安市社区音乐活动虽基本保持了青年与老年的活跃度,但中年群众的匮乏则较为突出,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断档。另外,各年龄阶段因缺乏有效沟通,亦出现了社区音乐活动各年龄段人群相对分离的状态。

第三,社区音乐教育缺乏有力的组织者、教育者与联络者。根据调查显示,在受访对象中,25%的群众认为,社区音乐活动缺乏有力的带头人是影响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而从西安市各社区音乐活动的集成联系,大型活动开展的内容上看,因缺乏有力组织者而形成的弊端亦清晰可见,比如社区展演、社区联合活动等总体数量稀少。此外另一问题是,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虽有数量可观的青年人群,但起中坚力量的青年人群却并未活动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与活动深度,另外,如第二点所言,青年人群因在审美趣味、活动形式上与老年人存在分野,而又普遍未担任活动的领导者或引导者,所以使社区音乐活动开展时面临更为严峻的现实情况:组织不力、深度不够。

第四,社区音乐活动形式单一,终身教育的目的性不强。经笔者调查发现,在西安市社区音乐活动中,唱歌与音乐舞蹈伴奏占据了半成以上。而在唱歌与歌伴舞中,网络歌曲占52%左右,其中亦不乏粗制滥造的网络糟粕。而体现西安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秦腔、碗碗腔活动,蕴含秦风秦味的民族器乐合奏等,却仅占10%左右。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庸俗网络文化在社区的泛滥,亦对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有效领导群众开展活动,引导群众深入地方特色应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五,社会资源介入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对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产生影响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市区文化单位、民办音乐培训机构、音乐厅以及剧场、各大学中的音乐学院以及音乐系等。但以上各环节现却普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可概括为:市区文化单位并未对社区音乐教育提供必要的场地帮助、民办音乐培训机构则普遍存在与社区关系不强,活动开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而音乐厅与音乐学院,则因宣传问题,而与社区音乐教育中的普及教育目的大多失之交臂。笔者以西安音乐学院与西安音乐厅为例。西安音乐学院在每年的4-6月毕业季都有大量的学生音乐会,但因学院定位与音乐会宣传问题,导致在周边社区的影响力明显不足,致使周边社区群众对音乐学院场次多、质量高的音乐会置若罔闻,调查显示,在西安音乐学院周边三个社区市民抽样发现,对本月西安音乐学院免费音乐会有一定的了解的市民仅有8%左右。西安音乐厅的问题亦比较突出,据笔者调查发现,自去年年末,西安音乐厅驻厅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共有公益演出达8场之多,并在周边社区、超市、大学、广场均有涉足。但因交响乐团本身定位、宣传存在严重不足,导致群众参与人数、群众反馈人数均不足,与其投入未能形成正比。

二、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方案

经笔者对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的构成体系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审视发现,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划可划归为三个梯度,其自上而下为:政府的总体规划、社会各资源介入以及社区音乐教育自身的科学管理三个方面,而将三个方面细节化、统筹化,则是实现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的三个要点。另外,在连接以上三个重要因素中,依托于网络方法的平台构建亦不可忽视。以下,笔者将进行具体分述。

第一,政府合理规划。学者埃里克・利维腾・里德等人在论及政府的社会角色时,曾强调其在社区文化中应起资金支持、拉动积极性等直接与间接作用。(Eric Leviten-Reid,TheSocial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Institute of social policy.2003)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认为:政府在社区音乐教育中,除去以上二者,还应保证地区本身特色以及统筹各区域之间的关系等作用,即形成资金支持一统筹支持一精神支持三个相互维系的纽带(即带动群众积极性)。依此,政府的合理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定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考虑社区活动的场地大小与周边环境(包括社区音乐活动),规划合理的群众活动区域,突出不同社区及公共区域的功能与作用,并根据社区网与广场、公共建筑为开展利民活动储备积累;2、为社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包括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如音乐教育讲座、音乐晚会筹办)、社区与社区间联动性质的交流与表演、社区音乐活动落实监督以及反馈三大方面;3、作为社会各资源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中枢”,政府应统筹协调发展,保证先进社区的带动性与各社区之间的协调性;4、依托城市大学城特色,将“社区”与大学社区之概念相结合,以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活动安排,并为社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安排,从而打破现有西安市社区音乐活动在年龄、认知等方面的壁垒,进一步实现社区音乐教育的共通性;5、突出西安市本土特色。根据不同的社区单位、社区主导人群有效地引导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将其与城市的发展主题、实时文化宣传内容、以及西安市本土特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在社区开展社区音乐教育实时展播、社区音乐活动内容主题更新介绍、在新主题下的社区音乐活动实践等内容,以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社区文化内容。

第二,社会各资源的多元介入。以多维审视的角度观察即可发现,社区音乐教育本身便处于一个复杂的交叉地带。学者黛比・罗威尔在论及社区音乐教育的多维性时曾认为,社区音乐教育本身便是介于社区、学校、大学、艺术小组等交叉的多维地带。(Debbie munity Music Today.National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tion.2012.)依此,笔者进一步认为:罗威尔所言及的交叉范畴还可以外扩,比如将市区文化馆、少年宫、音乐厅等划归在内,而这种多元介入,亦必会在具体规划中进一步繁荣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其具体内容应包括:1、充分利用专业院校――如音乐学院以及各大学音乐系的专业人才,将其以勤工俭学、大学生走入社区公益活动等形式与社区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将西安市大学城这一特色与社区紧密相融,努力寻找符合大学城特色的多元社区音乐文化,并拓宽社区音乐教育在西安市群众中的受众群体。另外,通过年轻的专业人才的引入、融入、领导三个环节不断加强其归属感,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更多的中坚力量;2、高雅音乐与社区音乐相融合。首先应打破许多群众的认识误区,即高雅音乐与社区音乐并非一对相悖的概念。由此,再将音乐学院与音乐厅的诸多公益性质的音乐会、讲座与社区音乐教育相融,从而突出社区音乐活动终身教育的目的。在音乐学院与各大学音乐系的音乐会中,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如在周边社区及时张贴近期音乐会海报、在社区音乐教育开展的同时对音乐会曲目进行趣味性讲解、在音乐会结束后及时与社区群众进行交流,此三环节将贯彻音乐会开始一进行一结束反馈三个环节;音乐厅公益音乐会的开展应注重其宣传实效,比如广泛开展音乐会会前讲座,普及高雅音乐的低门槛;交响乐团的公共演出应注重演出前的宣传环节,比如线上的微博宣传、西安市门户网站宣传、线下社区的海报张贴、社区宣传等。另外,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将学校、音乐厅结合,实现社区内资源的合理优化,以及开展多种活动的可能;3、民办音乐培训机构与社区联动。民办音乐培训机构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有的灵活性、多样性。依此,可充分将其与社区活动联动,通过公益培训、以社区为单位的公益演出等实现培训机构与社区活动的双赢。

第三,社区音乐教育自身的科学管理。笔者认为,一个合理的社区音乐教育模式,应包括:领导者一引导者一联络者一参与者四部分。其中领导者负责活动的组织与筹划、引导者为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教育提升空间,联络者作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纽带而不可或缺,而参与者则为社区音乐教育的主体。其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组织的有效性。每一个社区具体的音乐活动都应至少有一个领导者,其任务是根据活动人数与活动内容,制定有效的活动规划日程,并对活动效果进行监督;2、活动内容开展的有效性。活动的引导者即起到每一个社区音乐活动老师的作用,从而保证社区音乐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教育性;3、活动开展的广泛性。不同社区之间应有专门的外联负责人维持各社区基本情况的汇总,并实现各社区之间的有效互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区域性活动,如社区音乐活动展演、社区音乐活动交流等;4、活动开展的目的性。社区内各活动应加强联系,针对社区场地制定不同的社区音乐活动内容,实现场地与社区活动内容的有效利用;5、活动开展的地域性。经笔者调查发现,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地域特色较为浓厚,并保留了丰富的地方戏曲、器乐、舞蹈表演,甚至部分社区出现了多元混合的趋向。而突出地域特色,则既需要社区内成员的宣传与引导,以扩大活动的受众群体,又需要社区活动本身质量的提高,以不断提升社区音乐教育的活力;6、社区音乐教育的团队意识,即将以上四个构成部分――领导者、引导者、联络者、参与者紧密结合,突出各自的分工以及整体的连接性,从而实现社区音乐教育之基本单位――团队自身的科学管理。

第四,依托网络技术,打造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的新平台。其内容主要包括:社区音乐教育门户网站的搭建、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关注与进入两大方面。国内社区音乐教育的网络化覆盖尚处在初级阶段,门户网站并未建立,而只在类似于中国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的子版块社区中得以体现。而在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网站的建设已日臻完善全备。比如世界知名的社区音乐教育网站:社区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au/Drograms/community-music-online)。该网站不仅与几大知名的社交网络平台采取联动策略(如Facebook、Youtube、Twitter),亦拥有完整的网络版块建设――社区音乐教育新闻、获奖、事件分析、不同年龄段活动入口等,从而可供我们建立地域性特色的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模式提供经验。此外,正如上文所言,对社交网络平台的进一步融入是势在必行。学者弗罗里・安塞尔等人曾强调,依托于音乐类试听网站与社交网站等几个方面,则能使互联网成为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中心与“地球村”。(Juan M.Tirado,Daniel Higuero,Florin Isaila,Jesus Carretero.Analyzingthe impact Of events in an online music community.CarlosⅢUniversity.2011)依此,笔者进一步认为,应突出不同音乐社交网站的作用,以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如在社区音乐教育的音乐采集上,主要针对音乐试听网站,而在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上(尤其是在尚无法建立大型门户网站的前提下)可利用社交网络中的微博、小站、网络社区与成员进行进一步交流、切磋,实现线上宣传、线下连接之用。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