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的维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的维度范文1
关键词:复杂网络;动力演化;复杂产品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3-3055-03
Research of Network Modeling of Complex Product and Dynamic Evolution
ZHANG Qi-li, HAO Yong-tao
(CAD Research Center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 Complex product means products which has high development costs,large-scale,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one-piece or small batch production of large products. If complex product design has changed a small part (or modules), can bring about tremendous changes to the whole function, makes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product design innovation very difficult, and so does the risk. This study propose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network modeling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complex product, trying to build a complex network describe complex products, and to expect a real and profound reflect the role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complex produc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description of complex products, so that the complexity of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is shorter with better quality, lower cost and higher knowledge content.
Key words: complex network; power evolution; complex product
1概述
复杂产品是指研发成本高、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产品,如航天器、飞机、汽车、复杂机电产品等。[1-5]复杂产品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与现代尖端科技休戚相关。复杂产品系统的产值占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大。复杂产品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它的竞争将直接关系到国力的兴衰。[6]
由于复杂产品是由数量巨大的子系统以及更小的子系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而这些子系统与子零件之间,存在一个复杂的巨大的关系网络,这个复杂的网络在建立的时候就非常困难,并且在复杂网络局部发生更改的时候会引起整个复杂网络的更改,并且随着复杂产品状态的变化,其复杂性是传递的(即动态复杂性)。这使得复杂产品设计中只要有一个细小的部分(或模块)发生了改变,就可能给产品整体功能带来巨大的变化,使得复杂产品设计的创新管理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
只有以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生产出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因此本研究提出复杂产品功能组件的复杂关系网络建模及其动力演化研究。试图解决复杂产品设计中:功能的概念化和机械结构精确性不符、推理机制灵活性不足、复杂产品的复杂性难以维护等多项问题。该文提出用构建复杂网络的方法描述、表示复杂产品,以期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复杂产品各个元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给复杂产品的描述分析带来便利,从而使复杂产品研制周期更短、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知识含量更高。
2复杂网络
从这几年的研究来看,之所以称其为复杂网络,大致上包含以下几层意思:首先,它是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拓扑抽象;其次,它至少在感觉上比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复杂;最后,由于复杂网络是大量复杂系统得以存在的拓扑基础,因此对它的研究被认为有助于理解“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7]
2.1产品的复杂关系网络的系统建模
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动力学演化是基于复杂产品的动态设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首先就要研究复杂产品的建模问题。
产品复杂关系网络建模的主要方法为:
1)多维粒度转化拓扑关系网络模型
多维粒度转化拓扑关系网络模型是对复杂产品多维度多粒度展开而构建的,是复杂产品及其复杂网络建模的整体方法,从总体上降低复杂产品研究的复杂性,进一步简化了复杂产品的及其关系网络的建模与分析。
多维粒度转化拓扑关系网络模型——复杂产品复杂网络拓扑建模。复杂产品的关系网络是一个巨大的非线性的关系网络,要建立一种拓扑结构模型来描述这种巨大的非线性的复杂网络。这个模型以拓扑关系网络为基础,针对复杂系统多维性进行维度分解和维度归并约简。通过对一定维度拓扑关系网络进行基于一定粒度的层次展开操作,而封装了其内部拓扑结构并通过结点整体的性质表征其内部结构的性质。这个模型可以灵活地对单个结点进行展开操作,并可进一步递归地进行展开,最终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展开高程差的具体视图,据此可以实现复杂产品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拓扑形状及其表征特性的分析。
2)复杂关系网络关联关系模型
在复杂产品中,各个零件及子部件之间,以及子部件内部各个层次与成分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具有复杂性、隐藏性以及表现的条件性。复杂性是指部件之间关联的数量巨大并以多种方式、层次、模式出现,复杂产品往往又多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子系统或部件组成。隐藏性是指复杂产品之间的复杂关系不易显式地发觉并体现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面向模块的复杂产品分析与建模方法难以奏效。复杂产品关系的表现条件性是指复杂关联中某些产品的关联触发带有一定的条件性,只有在某些条件满足时才能体现出这种关联关系,而这个条件往往也是某个其他零件或子部件的状态,这就又引入了一种条件关系。通过考虑以上三个特点对复杂系统复杂网络建模,可以进而研究如何将信息快速精确传递给对应部件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应对变更时有非常重要的用途。
3)基于产品设计复杂性的功能行为结构多视角映射网络建模
在对功能、行为、结构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对复杂产品的复杂关系网络进行视图分解,除了要考虑如何将复杂产品的零件及其子部件和装配映射为三个视图,还要考虑如何将复杂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行视图分解,将一个复杂产品的复杂关系分解为多个视图层次,进而可以将复杂关系网络分解为功能分解网络、行为分解网络和结构分解网络。由此可以建立复杂产品的多视角映射网络分解模型,并对复杂产品非线性机理的考察与研究。
基于产品设计复杂性的功能行为结构多视角映射的网络分解。针对产品的FBS特性,可以将复杂产品复杂网络划分为:功能分解网络、行为分解网络、结构分解网络。对分解的三个视图,要研究它们之间的耦合与转换关系,主要是结合行为流理论,对行为分解网络与其他两个分解网络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研究。综合复杂产品复杂网络的分解与耦合,可以得到复杂产品复杂网络的功能行为结构分解网络模型,针对这一模型,复杂产品的通信与关联原理可以从单一的横向网络扩展到多视图多维度纵向网络,进而构成纵横交错的复杂产品立体信息传递网。
2.2复杂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动力学演化模型的建立
在以上复杂产品复杂系统及其关系网络的模型之上,需要研究行之有效的演化推理模型,来解决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状态和功能结构变化的过程模型建模问题,目的是能够深刻的刻画复杂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的状态演化和功能分解合并过程,并在结构上体现这种变化。复杂产品的复杂性突出地体现在复杂产品内部的复杂关系上,在产品的行为基础上功能结构映射下,这个复杂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反应的能力,针对这个复杂产品的复杂网络,我们提出“自组织产品复杂网络”的概念,就是从复杂网络来描述和分析复杂产品的复杂关系。
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看,复杂产品的子产品群落经历着产生、壮大、衰退和消亡这四个过程,并且这四个过程循环反复,无限迭代。从宏观角度看,由于功能结构的映射关系存在,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便会有相应的子产品群落存在,这便是子产品群落的产生;通过对此功能的不断优化或者扩展,子产品群落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强化;但由于新技术或者其他因素的产生,存在某种能够实现相应功能但群落规模小得多产品群落,原先的产品群落不再有竞争优势,此时子产品群落开始萎缩和衰退;如果原先的功能能够被新生群落所完全代替,此时子产品群落便处于消亡的阶段了。从微观角度看,由于复杂产品的功能具有非线性性,因此子功能的载体——子部件之间形成的关系网络也具有非线性性,从而导致复杂性动力学演化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都具有非线性性。如果满足特定条件,产品的复杂性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或者空间节点会发生突变,上升为另外一种状态并且能维持很长时间,从而引发产品群落演化替代。
群体智能中的群体指的是多个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主体,并且通过主体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求解分布问题;而所谓群体智能指的是具有有限智能的主体通过合作表现出高级智能的现象,因此,我们提出基于群体智能的复杂性时空演化模型。在演化过程中,产品种群作为一个单一智能体,产品群落是由若干产品种群组成的大智能体。种群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外部信息对群落的激励推动演化不断向前,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有新的智能体诞生和旧的智能体消亡;在空间维度上,所有智能体都会有壮大和衰退的过程,对应到产品种群上就是功能的强化与萎缩。通过智能体的协同演化,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
产品完整功能与当前状况的落差是产品设计复杂性动力学演化的根本动力。复杂性的演化是为了实现产品功能进行的,如果没有更高层次功能需求的驱动,复杂性演化便会停滞。但是,复杂性演化具有自组织和自发性的特征,复杂性演化过程中需要与外界不断交换信息,通过涨落和突变,使得子产品群落规模和复杂性关系网络不断进化,这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因此,通过针对演化过程的自组织性,自发性,以及在这种群体环境下的自组织演变过程,可以探究复杂产品复杂性演化过程中子产品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处状态及状态间转换的形式和原因。
如图1所示,产品种群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在外界激励的作用下,会经历产生、壮大、衰退和消亡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关系网络会在某一节点上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非线性的,因此通过引入群体智能的概念,将一个个产品种群看做单一智能体,以此来建立复杂性动力学时空演化模型。
图1复杂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动力学演化模型
3结论
本文提出复杂产品功能组件的复杂关系网络建模及其动力演化研究,用构建复杂网络的方法描述、表示复杂产品,从而给复杂产品的描述分析带来便利,从而使复杂产品研制周期更短、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知识含量更高。
参考文献:
[1] Mike Hobday.Product Complexity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Research Policy,1998,26.
[2] Hansen H L,Rush H.Hotspots in complex product system remerging issue in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8(18).
[3] Davies A,Brady T.Policies for a complex product system[J].Futures,1998,30(4).
[4]李伯虎,柴旭东,等.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工程的研究与初步实践[J].系统仿真学报,2002(3).
[5]李伯虎,柴旭东.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工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9).
产品设计的维度范文2
1高等产品设计教育课程应当顺应“产学研”联合模式
从社会各界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未来诉求看,产品设计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也认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的课程体系是必然的方向。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从“传统课程体系”到“产学研联合”课程体系的阶段转换势不可挡。本研究前期已然从企业、学生以及教师的诉求出发探究目前我国课程体系的困惑是“从何而来”的,我国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与现状,可以从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5个层面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课程目标“指向不明”与“过度借鉴”没有很好地体现当代产学研时代背景的特点,课程内容的“门类狭窄”与“知识陈旧”无法跟上当代时代背景下科技与知识更新的步伐,课程结构体系失衡,课程实施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都表明,我国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产学研”的社会背景尚存鸿沟。对我国课程体系“现居何处”进行现状与问题分析,意义重大。不过,仅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部,还不能充分体现产品设计教育的社会属性。笔者将研究视角从现实转向未来,探寻外部社会对课程“意欲何往”的观点,破解课程改革的前瞻性难题:当前社会中的产品设计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课程改革的期待为何。
2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产学研”联合课程体系的认识各有侧重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四毕业生、企业雇主、产品设计教师等不同社会主体,对教学、科研、生产联合课程体系的趋势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四毕业生更关注课程的内容及为工作技能做准备;企业雇主更关注产品设计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人际交往与职业技能;产品设计专业界更关注产品设计师和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要求;产品设计教师更关注教师和学生体验到的课程面向“产学研”的改革变化。
二、“产学研”联合模式对产品设计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1社会需求对产品设计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
本研究提出的我国本科层次产品设计毕业生通过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目标所体现出来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是共性与个性能力的结合,与当代设计实践对产品设计师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和兼容性。
2利益相关者对产品设计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各有侧重
产品设计教育界(学生与教师)更关注知识应用、设计表现、设计分析等设计能力,但对可持续发展等非设计能力重视不够。设计产业界(企业雇主)偏重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因而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商务管理、创业等非设计能力情有独钟。
三、产学研联合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我国产品设计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课程改革的诉求、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本文研究得出:我国产品设计教育课程的走向应当与当下社会背景和我国的国情接轨,着重构建教学、科研、生产的课程体系。其构建的思路与设想如下:
1课程构建的价值取向
通过从“传统”到“产学研”的时代背景透视中挖掘出面向“产学研”的课程体系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从课程体系各要素的“价值取向”来源中梳理出适应“产学研”社会背景的课程体系价值取向,如课程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与“表现性目标”取向结合、课程结构的“混合”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课程评价的“主体”取向等。面向“两化融合”的课程体系要素价值取相注重信息素养、注重人才高阶能力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研究的理论支撑。
2课程目标的重建
课程应以培养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为重建目标。随着某课程目标的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将由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出来。产品设计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方法四个子维度,体现的是整合的能力观,连接着产品设计实践与课程。如表2所示,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从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这几个维度进行设置。
3课程内容的重组
重组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课程目标并体现面向“产学研”的理念。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目标框架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导航。我们先对课程目标框架中的分类与要素进行调整和重组,并具体化为可教学、可评价的表述;再分别根据行业、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个性要求,最终确定课程内容。
4课程结构的优化
课程结构的优化是学校层面课程重构的重点。我国产品设计教育课程结构优化的方向,应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中通识与专业课程整合化、通识课程内部要素优化、分科课程融合综合化、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同化等层面。本研究提出的我国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模型”,可作为高校产品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参考。
5课程实施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设计是产品设计教育课程构建的难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需要多方实施主体的全面参与;实施方式的多样选择;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力求适应实施媒介的更新换代;实施环境的优化处理。课程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设计背景、信息化的实施环境。
6课程评价的选择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性的建立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重他评”走向“重自评”、从“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和素质”、从“硬性规定”到“弹性约定”、从“比较标准”到“绝对与个体标准的相互结合”、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加强评价对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导向。
四、结语
产品设计的维度范文3
关 键 词:区域文化 本土设计知识 设计创新
在全球激烈竞争背景下,本土化设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手工技艺对于设计的启发性意义,而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本土的、传统的和民族的文化构成系统与当代设计体系相融合。设计常常被认为仅仅是与产品表面的样式或风格相关,是对产品进行装饰美化而已,忽视了设计对于产品意义形成的重要性。在全球倡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忽视文化对于创造产品意义的民族性、区域性和独特性而照搬国外模式易导致文化型产品设计的畸变,不利于设计创新发展的持续性,设计创新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设计思维驱动区域文化资源实现创新性发展和设计应用,即充分发掘、尊重、理解和应用与特定的区域性自然人文环境相适应的、服务于人们生活的本土知识,以此为依据而进行产品设计创新。
一、区域文化构成
在每一个区域文化中,都沉淀有独特的文化象征符号及其所形成的体系,这深刻的体现在巫术、天文历法、风俗制度、和民间艺术等中。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行为,它们以其所特有的脉络相互关联,形成某种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的意义主要是以生态学的思想或视角来思考文化构成,设计学视野下的区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相互联系的人造物及其相关的组织行为和思想观念构成的整体,其包括文化的纵向历史演变和横向的多元共存,它尊重文化区域性差异的独特性,强调区域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特定文化模式形成的脉络。
区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系,其划分的依据包括民族归属、行政区划、人文地理和意识主流,无论何种文化类别,在构成层次上皆反映为文化生态的空间结构,自内至外分别表现为器物层、制度层、行为层和意识层,共同构成了文化的三个基本层级。[1]器物层侧重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物品和工具,通常是物质性的和可以被直接感知的,除了器物本身的表现形式,如功能结构、材质肌理和色彩纹饰,还包括与其相关的制作技艺或生产方式等;制度层和行为层通常合为一体,主要是指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规范化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如道德风范和习俗礼仪等,它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意识层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层次经由不同的构成维度对应不同的设计应用指向,如设计价值(如文化认同)、设计伦理(如生态设计)、设计思想(如师承自然)、设计策略和设计战略等。设计需要实现从技术层面到文化层面的转化,[2]文化视野中的设计创新主张的是一种适当技术论,基于社会性需求将技术与社会文化结合起来考虑,探索科技社会化的合适途径,以实现设计的生态性和持续性。
二、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创新
文化既包括物质性的传统民居和历史遗迹等,又包括非物质性的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等,当下的文化的意义还在于它是认知人们生活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不仅仅是在探索完善或改造世界,其本身也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3]设计历经从创意概念到设计实现的全过程,它是区别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事物或现象的另外一种方式。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成为了设计研究的第三个取向,其清晰的指明了设计的人文精神和民生价值维度。[4]文化是设计创新之源,同时又是设计的归宿。总体上,以文化为导向的设计创新研究包括以下二个相互关联的取向:
(1)文化作为孕育设计创新的灵感来源
文化作为设计的思想源泉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对于现代设计观念、思维和方法的启发性意义。作为技术创新的有益补充,设计创新侧重的是基于功能的审美、语意和情感意义的表征和生成,在实现文化构成元素与产品设计特征的有效关联方面主要是依赖于设计师个体性的设计经验、知识和素养,其中一个通常的方法就是以某一特定的传统建筑、绘画、器物、服饰或纹样为基本文化符号,从造型、装饰和技艺的角度探索文化传统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如陶瓷、家具和灯具设计。中国文化传统是多维的、富含哲思的和自我和谐的有机体系,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势塑造了一个特定的设计符码系统,[5]从而形成了一个由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华夏中心观、天人合一观和等级层次观等诸多观念交相辉映形成的设计思想谱系,它们是现代设计创新活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2)文化作为设计评价的一个重要尺度
设计的文化内涵的生成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环境的制约,这决定了当代设计的文化认知趋向,设计侧重的是对于人们生存或生活方式的支持、完善或引导。因此,可以构筑一个宏观的包括政治经济因素、文学艺术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伦理道德因素、审美价值因素和观念意识因素等的基于文化的设计评价体系。文化作为设计评价尺度,不仅包括以设计对象为中心所关联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使用者的尺度,而且也包括社会环境尺度,文化尺度不是狭隘的溯古,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或传统手工艺)思想,而应该尊重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理性和物质精神演变脉络。[6]文化作为设计的评价尺度,提供的是一个导向:一个宏观和微观相互融合形成的指向性——经由设计民主性、公共性和生态性等构成的设计评价体系,这是对于设计的本体关注和设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整合区域文化至设计创新过程
现代设计创新的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工程+营销+设计”的低层级运作方式,而应探索新的设计创新方法和流程。国际著名设计管理专家罗伯托·维甘提(Roberto Verganti)认为设计创新的关键是意义的形成与诠释,隐含于技术中的意义,技术功能和意义是使用者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意义就是人们使用此产品时的深层心理与文化缘由,其主要产生于使用者和产品的互动过程,很难预先予以准确的定义。相对比较成熟的消费市场而言,设计策略应该兼顾技术和意义,才能提升设计力,文化是赋予和理解事物(产品)意义的一个重要背景。
将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至设计创新过程中,其基本思路是:基于社会文化中的审美特征、社会思潮和道德伦理等所关联的设计文化观念和思维认知方式,探索以设计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途径。通常与设计相关的创新包括三个基本类型:技术驱动的创新、市场驱动的创新和设计驱动的创新,设计驱动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产品意义,即通过设计赋予产品以审美价值、语意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驱动创新区别于传统的技术型创新和市场型创新,它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对相关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运用,从而创造出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具备功能价值、审美价值、语意价值和情感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7]基于区域文化构成、本土设计知识体系和设计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建构了一个宏观设计创新模式(图1)。
四、设计案例:“山·海·关”文化构成及其设计应用
秦皇岛市具有丰富的城滨海岸线,其以独特的人文自然条件成为城市最具特色的边缘景观,城市倨海而构,倚山而建,山、海与城融为一体,理性与诗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海·关”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分布整体不显著,城市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港口贸易,受京津唐商业经济影响,具有一定的都市特征。城市包容了长城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名人文化(红色夏都)等,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朴素的、自然的和休闲的核心文化特质,秦皇岛市的文化脉络呈现多维度,本文将这种区域性文化概括为海文化(包括港口文化)、山文化(主要因燕山山脉而形成的文化)和关文化(指以长城为主而形成的文化)三位一体,其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
根据秦皇岛市区域文化“山·海·关”构成,我们课题组对旅游产品、工艺品和游乐园娱乐设施产品等方面的设计创新进行了探索,依据文化型产品的设计创新模式,概括出了一个文化型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方法,其主要包括五个基本阶段:区域文化构成分析、文化要素的提取与演绎、设计形象关联与转换和产品形态创造。本文主要以家具产品为设计应用实践了这一过程,设计以“山·海·关”文化构成中的“关”文化为创意基点,选择了古长城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垛”作为产品设计创新的灵感启发,概括抽象出“垛”的文化符号意象,经由隐喻的方法实现其形象的转换和关联,将其应用至家具DOuble椅(冯洋洋等设计)的设计中(图2)。该设计实践探索了将区域文化要素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成果表明了该方法是实现基于文化的本土化设计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五、结束语
传统的产品设计创新往往强调通过分析产品市场接受程度和产品技术功能方面来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关注产品的物理性的和工程性的特征,而实际上,以产品为媒介的意义生成也是设计创新的核心内容,文化为其提供了背景和支持,随着人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思想不断融入设计学领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赋予了设计师新的角色,设计师通过各种方法洞察用户或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依此为根据提出各种面向问题的创造性方案。基于区域文化的设计创新不仅仅是设计本身发展的一个内在需求,它也是解决区域文化生存困境和增强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同时关注本土文化之间以及区域文化对全球文化的适应性,这是国际企业本土化策略必须面对的问题,整合区域文化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及其程序方法为上述诸多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2年度基金项目 (SQ125014);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201306249)
注释
[1] 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2.
[2] 许喜华.论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118-124.
[3] 李丛芹. 从“设计”到“文化设计”的辨析:一个本体论视角[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47-154.[4] 李砚祖.设计与民生[J].美术观察,2009,09:12-13.
[5] 杨裕富.设计文化的基础:设计、符号、沟通[M].台湾:亚太图书.1998,248.
[6] 张夫也,李丛芹. 设计批评主体及其在批评中需要理清的几种关系[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136-141+161.
[7] 陈劲,俞湘珍. 基于设计的创新——理论初探[J]. 技术经济,2010,06:11-14+34.
产品设计的维度范文4
关键词:交互设计;行为分析;产品设计;应用分析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交互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行为互动及信息交换过程。交互行为一般有两个以上的参与对象并且伴随信息的交流动作。交互行为是为了达到用户的特定目标,交互行为和信息交流伴随着产品使用的全过程。人们与产品的交互行为在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例如,传统常见的交互行为有使用ATM机取款、使用手机接打电话、使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使用数码相机拍照以及收看电视节目等。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现代新型交互行为,多点触摸、手势交互、语音输入、虚拟现实等等广泛应用,很多产品操作复杂、功能隐匿、操作上难学、难记。人们在把高科技、新技术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热衷于实现新颖的产品功能,但是却忽视了对人的关怀、理解,淡忘了人是产品的使用主体,产品给人们带来的应该是时尚、便捷、易用的使用体验。
1 产品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理念
产品设计的实质是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理解人类造物:注重造物的内在功能(机能)与外在美感(形态),创造出一个平衡、舒适、高度便利、科学、美的生活空间。现代设计理念更强调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结合。
交互设计理念聚焦于最终用户,是直接影响到最终用户的“设计”。设计产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工作、学习或生活需求,使用产品能否达到用户的目标是衡量产品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用户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有用――功能上满足基本需求;易用――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能够为大多数人所用;想用――产品有吸引力、动人和有趣。有用和易用为可用性目标,想用为用户体验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交互设计。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Rorman所说,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
产品交互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与功能、结构、人因、形态、色彩、环境等设计要素以及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功能的实现手段等相关,是间接影响产品最终用户的设计。交互设计强调的是用户与产品系统的交互行为、支持行为的功能和技术以及交互双方的信息表达方式和情感等,是直接影响产品最终用户的设计。采用交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由于“认知摩擦”使之忍受“要想弄明白操作方法,你需要获得工程学学位”的无奈,而且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提供舒适生存方式的交互式产品。
2 交互设计中用户的使用行为分析
交互设计中的使用行为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既不关注特殊产品也不关注一般文化,而是重点分析人们使用产品和得到服务时的行为。通过对使用者操作产品过程中所得到数据及使用者的操作感受进行分析,常采用观察、访谈、焦点小组和可用性测试等方法。通过对产品实际使用的观察、对用户的访谈和测试,设计者可以进一步对于人与产品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使用环境的关系、空间的利用效能以及产品的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找出用户与产品交互关系的关键点,用户的核心诉求与预期,由此来引导下一步的产品设计过程。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从使用行为方面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满足使用者的习惯、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洞悉某些产品新的发展趋势。
(1)使用角色设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有多个用户群体,而每个用户群体都会有一个用户角色相对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产品按照满足多个角色来设计,这样的产品就是一个多功能的集合体。首先分析角色的特征,针对角色的特征,分析其在生活中的使用行为方式,从而明确出其对产品的独特的使用诉求和预期,进而找到产品以何种形态,何种方式进行设计来满足角色的使用行为需求。例如,行为不便的老年人在卫生间的行为分析:通过观察发现角色在使用马桶时,起立与坐下的动作行为不如正常人那样自如、快捷,经常需要手扶一个地方才能完成整个动作。角色诉求是能获得辅助支撑,以保障其安全并节省力气。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考虑在马桶两侧增加扶手,并在其高度设计上要比正常的马桶稍高,而且最好要有斜面支撑,这样更方便其起立的动作。通过角色的使用行为方式的分析后,可以更好地明确其使用诉求和预期,从而在进行方案构思过程中,可以围绕着角色的目标诉求的一系列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设计。
(2)根据分析建立产品原型。所谓产品原型主要是把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从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对产品的一种近似的和有限的表现形式。一个维度上的原型侧重于表达产品的某一个属性,如主要表达产品外观的外观原型,主要用于验证产品功能的实验性原型等。多个维度上的原型用于表达产品的多个属性,如外观、操作界面、内部功能和结构等。产品交互设计中原型的构建比较随意、自由,主要方便对用户进行可用性测试等操作。有了产品原型,不仅可以将设计师前期的分析方案快速付诸实践,检验其可行性,也可以帮助其在产品量产前进行测试与评估,从而有效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交互行为方面的问题。设计师将构思好的产品原型做出低保真的实物,利用这些低保真的实物原型对目标人群做第一轮的可用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方案的迭代改进,还可在此基础上做成高保真的陶瓷材质的真实样品,并放在目标人群熟悉的家庭环境下做第二轮测试,从而保证在产品量产前能够发现真实可靠的角色与产品的交互行为方面的问题和设计方案是否能将其有效解决。
(3)针对原型展开可用性测试。为检验基于上述分析方案而构建的产品原型究竟能否满足用户的最终需求,是否还存在着一些看不见的交互行为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在原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可用性测试。测试的过程主要是邀请几位目标用户,如作为主要设计角色的行动不便的老人,为其安排几项需检测的任务,并对每项任务都安排录像和计时,从而保留分析依据并检验成效。若任务失败或时间过长,如老人的蹲坐测试花了几十分钟都无法完成,便认定为交互行为问题,需要进一步迭代改进。通过对低保真、高保真产品原型在不同用户不同环境的几轮的可用性测试后,可以发现很多交互行为方面的问题,而且其中一些可能是前期阶段很难发现的。针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完善,然后进行再测试,直到所有产品与用户的交互行为方面的核心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为止。在这个迭代的过程结束后,方可进行交互式产品结构和工艺的设计直至产品完成。
通过角色设定、使用行为分析、原型制作及可用性测试等步骤,可以有效地发现、分析和解决目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关心的交互行为问题。这种将目标用户的使用行为分析引入产品交互设计过程中的方法,使设计师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设计对象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 马艳青.论产品设计对人类行为方式的影响[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5).
[2] 吴勘.基于角色分析的概念设计方法和系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9(06).
[3] 蔡晓宁.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导向的产品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产品设计的维度范文5
一般而言,我们可在新产品上市的几个阶段中设置以下5个重要的测试点来提高成功的几率。
机会评测
面对众多的新机会,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对这些机会进行评测。下列类型的构思应当被抛弃:某一个构思要求的技术是企业方面还未拥有的;某个构思所聚集的顾客群体,企业方面了解甚少;某个构思的创新水平不合适,太高或太低;某一个构思在其他维度有错误,如不能实现低成本,与竞争对手太接近等等。
这种机会评测锁定在新产品系统的源头,因此,那些不应该进行的计划在实施前就被否决了,很多企业在实践中都是这样做的。
概念测试
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概念测试的基本步骤是:
专业人员对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初步的概念测试;经过对存在问题的逐步修正和完善,使其符合基本测试标准;
与特定目标消费者小组一起对新产品的概念进行综合测试,偏重于产品外观、人体工学需求等。
在产品设计灵感形成阶段,尽可能多地收集到关于产品的想法,针对对象产品在过去的研究中所暴露的缺陷,进行基础性概念测试,以减少不需要的设计。
原型测试
对原型的测试需要开发人员与独立的测试小组共同参与:开发人员执行在理解新产品所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测试,即测试新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实现细节。独立测试小组执行按照规格说明来测试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是由小组成员在受控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它主要是测试产品的易用性。
对新产品设计方法和细节必须由开发者执行,因为他人无法理解产品的设计和实现细节。而功能测试必须由独立的测试人员执行,因为开发者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产品使用测试
产品使用测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涉及面比较广,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用户的真实愿望。另一种不限定要求的情况下,把产品交给用户进行完全的产品使用测试,要求产品走完所有的测试环节,并完全接受最终用户的评估。
市场测试
市场测试是指对某个产品及其营销计划的组合进行测试。目前比较通用的市场测试方法有如下三种:
虚拟销售:要求潜在的买主做些如问他们是否有意愿购买,从模拟的货架上取下产品这类事。
控制销售:买方必须购买,销售可能是正式的也有可能是非正式的,但它是在受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
产品设计的维度范文6
既然是设计师创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Ugly的产品,每一个产品都应该是Sexy的。
但设计师们是这样区分的。容易被市场理解,容易被大众市场接受,其商业模式简单易懂的产品,设计师们称之为Sexy的产品。另外一种,产品可能很实际,能够解决某一个痛点,但不致于会让消费者惊呼一声。设计师们称之为Ugly的产品。
有点像是姑娘们挑男朋友,有的人挑高富帅,有的人专挑过日子的。那些从事Ugly产品设计的设计师们,就像是专挑过日子男友的姑娘们,一切以实用主义至上。
这次谈一下郭新猷,一个获奖无数的设计师,以及他的新产品,隐形火盾(FlamingGO)。
我简略地了解了一下一般灭火产品的作法,不在乎有三种作法。一、断绝可燃的物质。二、断绝助燃的空气。三、降低温度。这三种解决做法已经行之有年,大家习以为常,也鲜少人有人质疑过,是不是有更好的作法?
优秀的设计师们会在众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质疑。并努力去创造可以革新市场的产品。
隐形火盾(FlamingGO)在产品设计上不采用我们容易理解的三种灭火产品的作法。从事Ugly产品设计的设计师们,不一定会采用一般大众理解的思维,但是能够确实解决问题。他所采用的作法,是把可燃物加上了一层隔火层,当火灾发生时,该层碳化保护膜,可以隔离火焰,避免继续燃烧,并把火焰的大部份热量反射回去,如此温度也不致于升高。在碳化保护膜下的燃料不能接触到火焰,因此火势也无法继续蔓延开来,这是一种"阻燃"的方法
隐形火盾(FlamingGO)是由郭新猷所创办,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会折腾的人,别人干过的事情他不干,不愿意墨守成规,创新,然后再另辟新径,继续折腾。我特别敬佩那种拥有多项专利,愿意大胆尝试的设计师,因为他们不仅仅固守于视觉本身,而是能够真正淬炼自己,了解到创意本身就是要来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各种痛点。
设计师们经常会被大量的信息资源所迷惑,有的时候需舍得一些资源,有的时候要重点投入某个重点项目,把信息经过细致、严密、综合、相关的分析,这些辛劳的创新产品,可能就成为了设计师的专利,成为产品的进入门槛,养家立命之所在。
郭新猷即是如此,他一直在工业设计及创意行业打滚,并数度创业,在不同的领域上进行创新,功能性设计的专利(utility patent)也不少。例如这个产品,就是通过郭新猷多年对于物料的理解,思考如何应用于实用产品上,并持续改良与,最后才实践出来的结果。
最后的结果,就是直接把家居布织类产品加入阻燃因子当中,实现一大创新。设计师若没有一段时间的寂寞与坚持,这样的产品不会问世,更别提大众化和市场化了。
家里面的布织类产品,诸如沙发、窗帘、床单、地毯和衣物等等,在火灾发生时,容易加快助燃。市场上也有一些阻燃物料所制作的家品,不过价格高,且市场上不易买到,其样式也很糟糕。所以郭新猷的作法,就是在布织品上,平均地喷雾在其表面,等待干透之后,自然形成保护膜。一般使用,大约可覆盖两张双人被或两张一米乘两米大小的窗帘布。产品是无毒设计,对皮肤和身体无害,碰到眼睛或身体,只需要用清水洗涤便可。也不怕熊孩子捣蛋。
Ugly产品其实也没有那么Ugly,看看还是挺顺眼的,一切以实用主义至上。希望郭新猷这种鬼才设计师,还要继续开发各种实用主义的产品。
隐形火盾(FlamingGO)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