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县域经济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县域经济的特征

县域经济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设计;本质特征;美;需要;设计精神;无为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76-01

设计产生已久远,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得到了发展。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造物,为了生产,从本质上讲,设计与造物是以人需要的满足为目的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为物。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的一种积极的活动。

现代设计通常又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现代设计的范畴一向并不明确,因为设计的涉及面非常的广泛,从复杂的宇宙航空器到简单的包装和电视广告,可以说充斥我们工作生活的任何一个侧面,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几乎没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经过设计处理的,但是这些所经过设计的物体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与纯粹追求精神美感享受的所谓“纯艺术“不同,”设计艺术“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处于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临界点上。在任何一件”设计艺术品“上,既包含着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元素和物质,同时又以人类所必需的某种物质功能形态的方式而出现。由于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受到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因而”设计艺术“的物化形态以及功能形态便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功能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以功能为核心。德国功能主义的具体设计思想是,首先发现事物的本质、目的和需要,正确充分发挥事物的功能,形式应当反映这种本质和目的。苏里文在“所考虑的高层建筑”一文中写道:“一切有机体和无机体,一切有形的和形而上的,一切人类的和超人类东西,一切内心和精神真正的表现形式,都有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形状总跟随功能。”

另一方面便是人类精神性存在的需要。当我们说“审美活动”是人之为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现象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类在认识和追求美的同时,也将这种从自然中抽象出来的“美的标准”,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过程中泛化到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对象和空间环境中去了。可见,人类所特有的这种“审美意识”不同于其它意识活动,它要求人类在发现、认识、表达乃至体验“美”的时候,必须借助具体化和特征化的物态形态或物质对象来完成。设计艺术中“美”的因素的存在,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中的“美”有着美学价值上的不同:一方面它是美的形式与规律的抽象;另一方面它又将这种抽象出来的美的标准泛化到人的所有的造物活动之中。更重要的是,这种美学价值既是人类特有的造物活动的标志,同时又带有其特定的功利因素。从事实的角度来看,也的确如此。在现当代社会,人们除对设计艺术所包含的“审美价值”给予认同之外,更对其所带来的巨大而又潜在的“经济价值”、“商业价值”以及“实用价值”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人类造物意识的产物,人们创造美的意识必将把某种“美的形式或规律”赋予或投射到该对象之中去,从而将一咱纯粹的“功能形态”转换为具有“功能”与“审美”的“复合形态”。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人类在创造属于自身的“第二自然”时所遵循的不变的原则。现代设计艺术以工业革命、市场革命、科学技术革命以及信息革命作为自己的“时代文化”特征。机器的出现突破了人的生理极限,从而使技术的发展趋势于无限,丰富的材料世界又使得人的“造物方式”和“造物观念”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可以说每一次技术与材料地变革,都对设计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现代设计艺术”观念中,美不再是独立于功能、功能与技术之上的目的,而是作为功能为核心,以材料和技术为手段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来追求的。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功能与美的结合,并在其表现与物化的过程中体现为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设计就是设计者所秉持的生活观念与设计精神,它将在细微处表现出设计者的视角和态度,从而去思考和探寻生活本质。而这种设计之中恰恰包含了一种“无为”思想,不是去追求所谓的与众不同,而是让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存于在艺术的抽象世界和作品之间,而设计者是一个在这里启到桥梁作用的媒介,是一条通道,使得一切畅通无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设计的概念显示的是人们创造事物的智慧,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设计本身的要求有所提高,而我们的生活睿智本身就是很好的设计,设计就是要让人认识到一些事物的本质。

总结:在经济文化世界一体化的今天,设计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现代设计的内在本质特征是功能与美的结合,并在其表现与物化的过程中体现为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而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体现着其设计者的人生态度、生活观念及设计的内涵与精神。“无为”的设计思想更多的体现着“天人合一”,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的共处,更多去关注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一切需要被需要的事物。

参考文献:

[1]王战.西方现代设计艺术风格论.

县域经济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现代教育技术;技术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77-01

1 思维方式变革与语料库语言研究技术

语言与思维的天然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改造世界都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式笼罩之中的,而这种思维方式又是以语言研究教育技术的变革而阶段性地进步的。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探索源远流长,教育首先“到场”,自然先入为“主”,而技术作为近代哲学觉醒的产物必是后来为“客”。因此,人们普遍把技术看作是独立于教育之外的客观存在,教育技术就是“教育”和“技术”两个实体之间的作用结果。

现代研究一般认为语料库指存放在计算机里的大量原始语料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标注的文本,它是一个庞大的语言素材的集合体,主要用于观察、分析和研究目的语的各种特征。杨惠中先生又进一步指出指出,“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从其本质上讲,语料库实际上是通过对自然语言运用的随机抽样,以一定大小的语言样本代表某一研究中所确定的语言运用总体”(杨惠中2002:33)。

从语料库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发现语料库语言研究技术的进步,与语言研究思维的变革密不可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是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前提的。

2 语料库语言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性本质特征

有了上述语料库的定义,语料库语言学的概念不难理解,卫乃兴认为它本质上是采用一种自下而上( bottom-up method) 的基本研究方法。下,即来自真实语言使用的数据;上,即语言学理论抽象。简言之,一切问题探索都始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体现为提取(extraction)―观察(observation)―概括(generalization)―解释(interpretation) 这样的研究过程。

例如,我们在课堂上分阶段演示运用语料库学习词汇的方法,可以涵盖词汇意义、词语搭配、词汇纠错、纠正单词涉及的句子结构错误等多个学习领域,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提供免费在线语料库工具和资源,可以这样说,用语料库学习词汇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很大帮助。这样功能强大而又有别于传统语言学习方式的技术性学习方法,使得许多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掌握。

这些语言研究领域的涉及,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以语料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语料库语言学的上述技术性特征,使得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语言研究成果,通过对语言教学汇中教与学过程及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下,自主创新性的语言教学策略以给学习者提供个人空间、选择机会、展示舞台为操作原则,力求发挥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预期性和参与性。

3 教育技术与语言研究联系日益紧密

语料库语言学带来的教育技术变革,集中体现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词汇语法的语言描述方法对教学语法(pedagogical grammar)的影响,另一个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例如有研究以语料分析为基础,考察目标动词的句法结构和搭配成分特点,从而对这些动词所凸显的事件元素的共性做出总结和归纳。

具体而言,研究者首先从语料库提取有关语言现象的数据,凭借工具自动或半自动地处理原始数据,获得必要的量化数据分布信息;然后对数据的总体特征和趋势进行观察和描述;在进一步检查具体语言形式的环境信息、意义和功能特征之后,对研究对象作出适当的概括和解释。

其基于频数的研究(frequency-based study)或者说概率驱动的研究(probability-driven study) 的特征,本身就要求统计软件开发、电脑硬件升级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行。

教育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技术,它的核心日益显现为教育教学系统的构造技术。它对应的典型的语言研究实物是语言教学系统和课程系统。语言教学系统和课程系统虽然不是语言教育实践的全部,但却位于其核心地位。二者是我们理解语言教育的通常范式。而这两个系统都是典型的人为设计的信息系统,它们规定了语言信息如何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信息媒体之间流动和处理。教育者试图通过它们与学习者自身成长的系统以及其它社会系统的有机结合,来实现语言教育目的。

当然,语言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探究语言教育设计的可能性空间,也就是人类在特定历史阶段所拥有的语言教育干预手段的选择空间,语料库语言学就是其中之一。

参考文献

县域经济的特征范文3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西方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报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车位特征。汽车社会的出现,在城市中剥夺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减少了人的活动机会,以及排废气污染了空气,其临时性的补救方法是世界各国流行的开设“节能减排”作法,规定汽车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区域道路禁止通行,给人们提供有限的步行环境和悠闲的活动交流机会。

巨大化: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占据了城市中一个有一个巨大的空间,也扩大了建筑和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楼群使人们感到窒息、压抑。当前的弥补办法是在高层建筑群之间整修开设广场和休息区域段,以及设置人际交流服务设施等,以期待减轻压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动空间。

情报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传递即时、快速,城市的信息传递装置发达,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既紧张又必要。情报信息装置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的视觉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难题之一。在城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置有种种规定和限制,但仍挡不住危害日益严重的视觉污染的泛滥。

以上介绍的是全球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带有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环境的倾向,那些临时性的弥补办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是否步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过量工业化的后尘,发展“爆炸型”的现代化城市呢,问题值得思索。然而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少大中城市确实有模仿西方发展城市的倾向,在那里,现代化的城市特征已日益明显,并一天天明显,需引起警惕并予以探讨。

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现代化”上的表现及进入工业文明的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但是,从辩证的眼光看,在中国的这种相对缓慢的发展的反面,由于前车之鉴,我们就可以得天独厚地享有着非过量工业化的优越性。过量工业化的代价正在瓦解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先进工业国将因首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进入脱工业化的阶段,这却给了中国一重“特殊待遇”,就是让我们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社会时避免形成西方“爆炸式”的生活方式,又非前工业化农业社会的“化石型”的生活方式,而是去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路来。这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说。现代室内设计也具有现代艺术的以下基本特征:

1. 尝试性―尝试、创造及艺术、科技各门类的相互渗透、异种杂交。

2. 参与性―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以及启发童心的游戏特点。

3. 相关性―强调人与空间、人与物、空间与空间、物与空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科技型―信息情报性及现代科技、材料、工艺的综合体现与应用。新的宏观效果和微观肌理效果的追求。

5. 流动与可变性―节奏的快速与灵活可变性特点。

6. 时空性―时间、空间的艺术展现手段的运用,等等。而且现代放个艺术的演变、手法变换频繁,还将出现新的种类与特征。这些现代艺术的特点大多都反映了人的自主精神的强调以及物为人用的宗旨。此外,艺术种类共生共荣,艺术的抽象化倾向也日渐明显与昌盛。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艺术的整合协调,具体到现代室内设计,则应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探索与思考:

第一、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重心应从建筑空间转向时空环境(三度空间+时间=四度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

第二、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应从形式美感转向文化意识,从过去的为装饰儿装饰或一般地创造气氛提高到对艺术风格、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追求以及意境的创造。七十年代之后工业先进国家逐步达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在富裕之后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在人的生存价值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追求有形的财富(物)转变为追求无形的财富(精神),即各类文化艺术的精神享受,体育竞技活动与观赏,参与、旅游以及对高文化层次社会环境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们在有了众多的设计实践机会之后,开始大胆的把观念艺术邪恶尝试运用与环境设计上。在艺术形式上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由直观具体联想的环境创造向着运用抽象化、符号化的启迪连带意识设计手法的尝试,在空间艺术上进行了把视觉空间升华为“听觉空间”的已经创造(“听觉空间”:在环境设计时运用单纯支线和几何形体,有节奏地反复地符号化图案,小波浪型、锯齿形边缘处理,细密格子或肋拱板面,结合素材的肌理效果以及色彩变换效果,使这些板、线在垂直、水平交错的构成关系上产生出具有音乐意境的空间效果。因此又被称为“视觉配乐”。它创造出视觉的有节奏的“听觉空间”)。这些大胆的尝试和开拓队发展现代室内设计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第三、现代室内设计强调关系学与整体把握。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美与关系俱生、俱长、俱灭”。这句至理名言应是每一位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者永远记住的格言。是内环境设计是整合艺术。它的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协调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应是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空间、形体、色彩预计虚实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县域经济的特征范文4

针对人工校验视频监控设备屏幕显示(OSD)效率低下、人力物力资源耗费大的问题,提出一种OSD自动校验系统,取代传统的人工校验方式。系统首先综合多种数理统计特征进行OSD定位,然后利用改进的Otsu算法进行精确字符分割并二值化,最后通过基于Gabor特征离线训练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进行字符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确保92.7%识别率的前提下,该系统识别一帧OSD平均耗时53ms。

关键词:

屏幕显示校验;Gabor特征;BP神经网络;字符分割;快速二值化

0引言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系统在银行、交通、治安、家电、手持式设备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1-3],屏幕显示(OnScreenDisplay, OSD)技术随之发展起来。此技术是利用在屏幕上显示特定的字或者图像来完成人机交互的过程,让使用视频的用户获得如监控的时间及位置等信息。而在视频终端设备如机顶盒、硬盘录像机(Digital Video Recorder, DVR)、网络视频率相机(Network Video Recorder, NVR)中,OSD更是以界面菜单的方式起到关键性作用[4]。

在监控系统或视频设备使用之前,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对OSD的正确性进行校验。由于OSD在图像中的位置随机,背景复杂程度各异,很难采用传统的程序化方式进行校验。目前普遍采用人工校验的方式,但这样校验耗时耗力,而且很难实现OSD字符集的遍历校验。一旦校验疏忽,投产的视频设备出现OSD错误,会对产品信誉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外已公布OSD识别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少。关于字体识别,文献中采用的Gabor特征是一种能够良好反映字形特征的处理方法[5-7],近年来为很多识别系统所采用。通过分析多种OSD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特征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OSD自动校验系统,以取代传统的人工校验方式。目前已经作为OSD自动校验的一套解决方案,为国内某视频监控公司实际使用。

5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特征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OSD自动校验系统,在局部强光照、噪点、花纹等较为恶劣的背景干扰下,所采用多数理统计特征定位方法有效,仅作垂直边缘检测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字符分割,改进的Otsu二值化算法大幅度提高了二值化的处理速度,Gabor特征与BP神经网络识别算法比传统算法识别率高,实验结果表明在识别率达到92.7%时,平均识别一帧耗时53ms。

参考文献:

[1]

桂丹.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及OSD的设计与实现[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

白杨. 基于Nios Ⅱ的红外热像仪OSD显示与功能实现[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3]

费莉梅. 网络视频录像机OSD子系统软件设计[D]. 杭州:浙江大学,2012.

[4]

任,邱军,顾成成. 基于Linux平台的实时视频OSD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10):185-187.

[5]

戴维. 基于Gabor特征与SVM的汉字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2008.

[6]

赵英男. Gabor滤波器在车辆检测和车型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2004.

[7]

邓洪波. 基于Gabor特征的人脸表情识别和手写体汉字识别[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6

[8]

曾德瑞,普玉伟,杨明武. 数字视频ASIC 中OSD 系统的实现[J].器件与应用,2011,35(23):36-39.

[9]

黄燕群,李利品,王爽英. 基于FPGA的OSD设计[J]. 液晶与显示,2010,25(3):429-433.

[10]

林国政,沈小林. 基于ARM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 电子测试,2011(3):55-59.

[11]

郑世程,于忠臣. 基于BES7456芯片的OSD的应用平台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11(6):35-37.

[12]

黄益贵,王汝传. 基于DM6446的P2P机顶盒OSD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4):220-223.

[13]

江维,罗才华.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3D OSD 显示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 有线电视技术,2012(1):72-75.

[14]

张引. 基于空间分布的最大类间方差牌照图像二值化算法[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35(3):272-275.

[15]

HUANG L L, SHIMIZU A, KOBATAKE H. Classificationbased face detection using Gabor filter features[C]// Proceedings of Six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397-402.

[16]

FASEL I R, BARTLETT M S, MOVELLAN J R. A comparison of Gabor filter methods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of facial landmarks[C]// Proceedings of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2:231-235.

县域经济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佳木斯;县域经济;竞争力体系

我国的地理面积较为广阔,并且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各地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其经济差异较大,因而不适合采用相同的经济体系。在佳木斯县的发展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核心体系,以便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县域经济竞争力相关概述

1.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含义

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县域是指行政地域,而县域经济则是指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县域经济属于经济领域,但是其受到较多的因素影响,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多项产业的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被其他县域经济所模仿和超越,从而可以促进自身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特征

县域经济作为行政单位的经济发展特色,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县域经济是地域经济,其是将地理位置与经济的发展相融合,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在不同的县级地区发展中,其县域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县域经济属于城乡发展经济,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问题和农村问题需要协调发展。最后,县域经济属于开放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属于一种变相的开放经济,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资源配置,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效的领导团队,否则无法有效的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县域领导团队在不断的更换,并且新领导往往会否决以前的发展战略,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领导团队需要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一切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核心。由此可见,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需要严格的遵循各项原则,以便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体系建设的综合竞争能力。

3.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原则

在县域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以便可以科学的建设三级指标体系,继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首先,需要遵循系统全面性的原则。在设置县域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涉及行政、地理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因而在设置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综合的进行考虑,以便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其次,需要遵循可得性原则。在县域经济的建设中,佳木斯臂训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完善的县域经济体系。最后,在县域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动态的原则。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环境和人口等因素在不断的变化,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静态指标,将会无法真实的反映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而采用动态监测指标,可以及时的对市场的发展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全面准确的反映县域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可以针对性的调整发展战略。因此,在县域经济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全面性、可得性和动态性的原则,以期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佳木斯县域经济竞争力三级指标体系分析

在佳木斯县域经济竞争力三级指标体系建设中,一级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实际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体系,实际竞争力是指佳木斯已经成型的产业,而潜在竞争力是指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产业。在二级指标体系建设中,其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水平和技术等指标,其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分,在二级指标的建设中,其可以体现政府、社会、技术和金融等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在三级指标体系的建设中,其是对总体指标的详细划分,包括第三产业、城镇收入、能源和教育经费等。将佳木斯的县域经济划分为三级指标体系,可以较好的反映佳木斯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且可以分析其优势竞争力,从而在佳木斯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方案,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佳木斯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佳木斯县域经济竞争力三级指标体系评估研究

1.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在佳木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三级指标体系建立中,其应该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并且要建立科学的发展对策。佳木斯政府需要根据党的政策方针,加强对小康社会的建设,并且要推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相比于大城市的发展进程,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劣势,但是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三级指标体系建立中,需要将经济发展作为核心部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同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差异过大的现象。在佳木斯三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其在经济绩效、生活水平、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宗旨,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只有经济发展的水平得以提升,才可以更好的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进程,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

2.以人文本的评价指标

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将绿色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这不但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原则。因此,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经济的增长,那样只是揠苗助长,无法真正的提升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建立县域经济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并且认真分析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促进经济环境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怀,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在佳木斯县域经济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其同样较为重视对环保和人文的重视程度,例如在指标体现的建设中,在经济绩效方面较为重视农业的发展情况,优先打造优势产业,以期以农业生产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农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可以更好的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协调发展方面,佳木斯的经济体系建设较为重视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治理。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必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佳木斯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

在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科学的发展观指出,在建立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经济、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以便可以全面的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佳木斯县域经济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其在经济的发展方面较为重视,通过打造品牌和科技等方面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人口的发展方面,佳木斯的县域经济体系建设较为重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从而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的保护方面,佳木斯的县域经济较为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同时重视对水质和空气的保护。由此可见,在佳木斯县域经济指标体系的建设中,建立了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只要佳木斯地区可以严格的执行三级指标体系,必将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佳木斯县域经济。

四、提升佳木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1.加强科技的发展

在佳木斯县域经济竞争力体系的建设中,加强对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的引导经济体系的建设,继而可以较好的提升佳木斯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因此,佳木斯在县域经济体系建设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产业进行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可以较好的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其次,加强对产品技术的创新,通过对产品技术的创新,可以提升商品的生产效率,例如在农业深加工中,加强对技术的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最后,在技术的发展中,加强对能源技术的开发,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并且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而可以促进县域经济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在县域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科技的开发,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

2.优化经济结构

在佳木斯县域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优化经济结构,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系,企业需要不断的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以便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首先,佳木斯需要加强对企业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其次,企业需要加快项目的建设,并且建立工业的配套设施。例如在佳木斯县域经济体系建设中,可以依托优势农业,积极的发展加工业,使农产品可以打造成为国际水准,进而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在佳木斯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托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化工业县城,使其可以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3.改善农村经济体系

在佳木斯县域经济体系构建中,加强对农村经济体系的改革,可以较好的平衡经济体系的发展,继而可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在改善农村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佳木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加强农业的产业化,以便可以更好的实现农村城镇化。在农村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促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更好的配置人力资源,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佳木斯县域经济的发展。其次,佳木斯需要将农业产业化与工商业的发展相结合,如果仅仅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实行农贸的结合,其是较为低级的发展形态,将会无法有效的刺激经济的增长,而通过加工企业作为生产媒介,加强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可以将升级的产品融入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在佳木斯经济体系的发展中,改善农村经济体系,可以更好的优化产业结构。

五、结语

在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体系建设中,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具有较大的差异。只有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但是大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由于管理因素和发展战略因素的影响,致使县域经济的竞争能力相对较低。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我国县级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对自身的优势产业进行合理的分析和优化,并且可以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以期可以更好的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宋恩东.佳木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1(11):77-84.

县域经济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县域经济 农业 工业

郡县治,天下安。在中国,县域是城乡的结合体,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一方面,它是城市向农村的延伸,是城市连接农村的物质和精神平台,汇集了从政策到时尚等各种元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最直接的地方;另一方面,他是农村通向城市的必经之路,是农村物流、人流、风俗、文化向外流动扩展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所以说,县域经济的成长不仅体现着城市的进步、促进着城市的进步,还体现着农村的发展、决定着农村的发展。

一、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县域经济是地域经济系统的综合性表现

1.加强农业,是建立县域经济综合体系的基础。众所周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业更是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而依照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短期内无法扭转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这就意味着农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存在着地域上及季节上的稳定性,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又进而决定生活方式的稳定。

2.发展工业,是完壮大县域经济综合体系的主导。从产业联系的角度看,县域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县域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水平。原因在于,我国当前大多数县域的工业是以本地资源为基础、对本地农产品进行加工而发展起来的,上述工业部门是我国县域工业经济的主体,县域工业的发展必然会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其次,县域工业规模的扩大必然有助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从而刺激消费长,带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后,县域工业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行业支持,由此可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因此可以说,县域工业现代化是县域农业和县域服务业以及整体经济现代化的主导。

3.开发第三产业,是完善县域经济综合体系的关键。在当前有关县域经济论述中,越来越重视第三产业的开发。在过去几年,很多人认为只要处理好农业基础地位和工业主导地位之间的关系,县域经济就会沿着健康路径不断发展壮大。事实上,农业和工业确实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两个重要环节,但不能因此忽略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应有的地位。正如前文所述,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健康运行需要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同时,第三产业本就是以服务生产、服务生活为目的,如果第三产业实力薄弱,就不能对第一、二产业提供支持,甚至成为约束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事实上,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基本上与地区征集经济水平差距正相关。

(二)县域经济是地域经济系统的中介性表现

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它既呈现出城市经济的大概面貌,也体现着农村经济的基本形式,这就是县域经济的中介性所在。这种中介性的地位使得县域成为中心城市和乡村物资交流的绝对场所:农副产品从这里运输到城市,工业品从这里运往乡村。当然,县域经济的中介性绝不仅仅体现在产品集散方面,更主要的是县域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后,能将这种辐射向广大的乡村地域扩散。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目前居住在农村地域的人口也将从第一产业中逐步分流出来,并向城市转移集中。这一过程需要时间的传导积累,而传导积累又是通过城市化的辐射来实现的。从区域过程来讲,区域内中心城镇首先承接到城市经济体的辐射,这一过程使得中心城镇成为域内增长中心,各类要素中心城镇聚集。当中心城镇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向域内其他地区辐射,使得相关产业、文化、生活方式向次一级乡镇转移。通过这一过程,县域中心城镇将来自与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不断传导给次一级乡镇,实现其疏导中介作用,进一步落实城乡共同发展。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之间、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县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县域往往有着较为雄厚的财政经济实力;而经济基础较差、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县域财力较为紧张,甚至举步维艰。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协调,从近几年的经济数据不难看出:首先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其次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链接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未能对县域经济起到辐射促进作用,其经济传导速度过慢;另一方面,某些城市思想守旧,认为城市是城市、县乡是县乡,经常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的情况;再次是城市与县域远未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市场协作机制,简而言之就是分工尚未形成,这也是导致城市与县域不公平竞争的原因之一。

(二)效率低下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以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当前,我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5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仍旧占有较大比重;二是对市场需求、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关注不够,还停留在注重农产品产量和产值的阶段;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以小农经济为主,高度分散,较难统一;五是农业资本率低,进一步导致农业创新程度低。联产承包制实行以来,尽管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滞后,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使得农业发展缓慢。

(三)未发挥主导作用的县域工业

我国目前的县域工业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效率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未形成深加工能力,县域工业多按照“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模式,使得县域工业底子薄、利润低,而这样的县域工业是不稳定的;二是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完成资本积累并提升工业产值,严重制约其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思维守旧,未能依照市场需求来确定其产品,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快车道。

三、县域经济的发展出路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1.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大体说来,适合产业化项目应具有如下条件:一是有市场需求;二是应本地资源有关;三是能规模化生产经营;四是要是农民增收;五是促进地方财政收入。

2.建设明星企业。明星企业也叫龙头企业,对于县域来说,一个明星企业的建立既可带动地方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也可增强起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甚至有利于县域城市化。建设明星企业,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应当与原有工业相结合,这样比较简便,既可以节省财力、物力,又可以使投入较快产出,较少机会成本;二是应当与乡镇企业结合。乡镇企业是农民自身根据市场需求投资兴办的企业,其能存活就有着产品的合理性;三是应当根据自身优势引入企业,特别某些以出口为主、加工层次深、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当地政府可进行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四是应当注重产业布局,在农产品集中地建厂,减少成本的同时更加高效的利用资源。

3.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内部利益机制。健全利益机制是影响各利益主体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只有是农户、企业、政府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才能不断开拓市场,求得发展。各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阶段不同,从事的产业也不同,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形式也不尽相同。政府应避免包办代替,允许多样化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并存。完善利益机制,可考虑以下方面:一是鼓励产销联合,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产销合同制,增强企业和农民的契约观念;二是鼓励和提倡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一起抵御市场风险;三是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产品、劳动、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的路子。

4.以科技促发展、以素质出成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产业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也需要更加优秀的农民队伍。如若生产者依旧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那农业产业化也只会是空中楼阁。通过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可考虑以下路径:一是企业设立专业的研发部门,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建立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区。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从实际出发提高技术。

(二)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化

1.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现阶段看,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具有投资主体明确、产权关系明晰、发展动力强劲等特征。充分尊重、发挥企业和民众的市场主体作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县域工业化的基本途径。一是要贯彻国家“抓大放小”方针,政府要从直接办企业当中退出来,同时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快发展股份合作制和混合型经济,充分释放民间力量;二是进一步开放产业限制。目前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有诸多限制,很多产业不允许非公有或非国有经济主体进入。应对产业准入限制进行评估,适合开放的坚决开放,暂不宜开放的,可以试点开放;三是创造公平环境。政府及各部门要公平对待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为民企顺利走向市场创造条件,这也是政府对企业最大的支持。

2.鼓励技术创新,培养人力资本。创新的主体在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要建立健全鼓励制度来促使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策略,强调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二是建立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平台,为本地企业与外界牵线搭桥;三是金融服务机构应给予资金倾斜。四是对于前景良好地创新企业可适当税收优惠。

3.完善融资体制,解决资本短缺。发展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是关键。建议如下:一是建立专门以县域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目前情况下,可由国有银行建立专门针对县域的信贷部门和建立地方性银行等措施推进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二是鼓励各级政府协助建立面向县域一起发展的商业化经营投资基金,以专门自己贷款方式对县域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支持;三是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环节贷款难现状;四是支持、规范、引导、监督民间融资;五是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县域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流中不可忽视的一只重要力量。正是由于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此重要,我们才要给予其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看到,一些县域借助政策和区域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创造了一些成功的模式,比如广东模式、苏南模式等。但客观来看,目前除东部发达地区外,大多数县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并不乐观。本文当中,笔者试图通过工业、农业、土地管理和经营制度三方面总结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概脉络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协调和处理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舜.县域经济学通论.北京市: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12).

[2]陈赵兴.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硕士.河北工业大学.2007(01).

[3]张金山.中国县域经济导论.杭州市: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02).

[4]全国县域经济总量[DB/OL].县域经济相关数据.2008.

[5]王海波.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其途径探究[D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10-22.

[6]宋秀峰.浅议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OL].中国科技纵横.2010.

[7]王风光.龙头拉动县域产业升级.经济日报.200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