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康复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康复方案范文1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主要指肱骨外科颈骨折,本文的康复治疗也包括锁骨骨折、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肩关节脱位术后等肩关节周围损伤的康复治疗[1]。由于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困难。骨折造成较为严重的肩部软组织损伤,术中常见关节囊和肱骨头形成“纽扣眼”样绞索证实手法复位有较高的失败率,且可增加血管神经牵拉损伤的机率。骨折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2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满意,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有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51~80岁,平均65.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手术时间7.2 d。治病原因:走路时摔倒伤患者9例,高处坠落伤患者2例,车祸伤患者1例。其中外展型骨折患者10例,内收型骨折患者2例。骨折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或LCP(Locking-compression plate,锁定限制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均无明显肩关节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1.2.1 骨折治疗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拉力螺钉内固定、AO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内固定、Ender钉内固定、直角或T型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LCP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LCP坚强内固定,这样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1.2.2 康复治疗方法 经骨科医师及康复医师根据骨折及手术内固定牢固情况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在有经验的医师协助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1.2.2.1 早期康复(术后至6~8周,骨痂初步形成期) 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张手握拳、腕关节、肘关节主动屈伸、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术后1周后开始保护下行肩部的被动关节活动,并逐渐加大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如主动摆动练习、扩胸及含胸练习、被动肩关节的前驱、外展、后伸练习,以患者可以忍受疼痛和不出现明显对抗为原则,循序渐进,被动活动后可冰敷20 min。至术后6周时患侧的外展、前屈主动活动常常可达90°以上,并可进行一定的内旋和外旋运动。
1.2.2.2 中期康复(术后6~8周至3~4个月,骨痂初步形成期) 术后6~8周时已有少量骨痂形成,骨折部位已经可以承受相对较大的外力作用,此时可加大各个方向的肩部主、被动运动,注意主动性训练肩部肌肉的肌力,至12周时患者肩部的功能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在训练过程中患肩可能疼痛,可口服止痛药物、理疗等综合措施,如疼痛不能明显缓解应减轻运动量,必要时暂停。
1.2.2.3 后期康复(术后3~4个月以后,骨折愈合期) 经过前期、中期的康复治疗后,患肩功能多无明显障碍,如个别患者有部分功能受限,可行关节松动术、运动或体操疗法等肩周炎治疗方法行后期治疗。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至24个月,平均14.3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2]该评分为百分制,其中疼痛(P)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ROM)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80~89为良,70~79为可,
3 讨论
我们认为只要患者对手术耐受性良好,不合并影响手术的内科疾病的前提下,以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固定、早期正确的功能康复为原则。
通过我们的观察认为,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是允许进行早期康复的,而且是必要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损伤和手术可以造成肩部结构,尤其是局部软组织的破坏,在愈合过程中可以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导致明显的肩关节僵硬,从而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这可能是一些医师(包括患者)认为手术治疗效果不如保守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瘢痕组织只有早期开始牵伸才能保持一定的延展性,减轻随后出现的瘢痕挛缩、黏连和关节僵硬。
我们认为,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成功康复需有以下前提条件:①坚强的固定,这是康复治疗的前提,国内顾英华等[3]报道手法复位保守治疗此类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我们认为保守治疗虽有损伤小等优点,但因外固定影响了早期康复锻炼,经我们比较较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康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②客观上患者全身情况较好,可以耐受一定的疼痛。③主观上患者本人有较高的康复目标,要求有较好的功能恢复。④必须由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对其实施全面和系统的治疗。康复前,康复医师必须详细了解损伤和手术情况,在骨科医师协助下对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牢固程度有正确的评定,同时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康复目标。
在制定康复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循序渐进,切忌求快求高。②根据骨折愈合程度调整康复方案。③随时处理治疗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减少运动量或暂停手法训练等。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有很多争议,尤其是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 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骨质疏松程度、软组织的完整性及功能康复等多方面因素。甚至要考虑到患者对治疗方案是否认可,患者的经济承受力。
总之肱骨近端骨折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障碍,较其他非关节周围骨折,我们更应该做到全程治疗,综合考虑确定治疗方案。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而切开复位内固定首选LCP坚强内固定加医师指导下早期功能锻炼。
另外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较重无法内固定或肱骨头坏死可行肱骨头置换术,术后康复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158-193.
骨折康复方案范文2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肿瘤;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65-01
肿瘤患者受自身疾病和并发症的影响,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和回归社会障碍等[1]。目前,肿瘤的综合康复治疗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从整体上来看肿瘤康复方案还不够完善,有的成功案例缺乏有效的验证,难以作为通用性方案进行普及;患者受知识水平、经验等方面的影响也无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2]。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已迫在眉睫。我院对收治的45例肿瘤患者进行了以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运动疗法、营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康复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各类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4±15.24)岁。有19例肺癌,8例乳腺癌,3例胃癌,4例甲状腺癌,3例肝癌,2例食道癌,3例卵巢癌,1例胆管癌,1例结肠癌,1例淋巴瘤。临床分期有15例Ⅰ期患者,8例Ⅱ期患者,7例Ⅲ期患者,15例Ⅳ期患者。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预计生存期>6个月;卡氏评分不低于60分;自愿知情。排除标准:精神病患;未满18岁的患者;存在骨折风险患者。
1.3 方法
患者均进行肿瘤常规治疗,于康复治疗前完成SAS、SDS[2]以及生存质量调查[3]并做好相应记录,于治疗后再次进行评分和调查。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随访2~12个月。①心理干预。安排心理医生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②运动疗法。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③由营养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健康食谱,,患者出院时给予营养指导和建议。④健康教育。每周进行2~3次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一定的肿瘤知识,开办各种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的讲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
2 结果
生存质量调查显示,本组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困倦、失眠、丧失食欲以及气促等情况,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有效缓解。与治疗前相比,SAS和SDS评分也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生理障碍以及社会回归障碍等问题,综合康复治疗是指综合采用常规治疗、心理干预、运动疗法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期能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命。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已认识到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肿瘤患者的重要性,呼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但直至目前为止,与肿瘤康复治疗有关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有鉴于此,本文就肿瘤康复治疗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尝试和探讨。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综合采用了心理干预、运动疗法、营养指导、健康教育等康复手段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各类肿瘤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各项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与治疗前相比,SAS和SDS评分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探讨肿瘤康复治疗的手段和方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需要多学科协调配合,建立一整套富有针对性的医疗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从整体上提升肿瘤康复治疗水平,真正提高肿瘤患者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志伟,谷铣之.临床肿瘤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9.
[2] 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二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张素霞.疼痛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63-64.
骨折康复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激进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c)-01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ggres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erve 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nder arthroscop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72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nder arthroscopy in Drum Tow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rom September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aggres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ccording to whether combined with nerve 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r no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combin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36 cases.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ggres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patients in combination group were given nerve 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6 weeks and followed up for 6 weeks. The degree of joint motion and joint function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of 2, 4 and 6 weeks, and adverse reac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follow-up peri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gree of joint mo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2, 4 and 6 weeks, degrees of joint motion in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which of combin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 <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e of joint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2, 4 and 6 weeks, scores of joint function in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which of combin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 < 0.05). 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 in two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follow-up period, the treatment had good safety. Conclusion Aggres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erve 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faster to get satisfactory function, with no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worthy for promoting in clinic.
[Key words] Aggres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erve 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gree of joint motion; Joint function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剧烈运动或各种交通事故,损伤或断裂后引起关节前后方向及旋转不稳[1-2]。若未采取及时治疗,则直接影响广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提示临床上采取及时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当前,临床上存在多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功能训练方案,但何时采用何种强度、频率的训练尚未明晰,临床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程度、骨质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患者病情[3-4],为患者制订高效且安全的术后康复治疗方案。本研究主要探讨激进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2例患者资料,患者均采用激进康复,根据是否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48.32±7.61)岁;损伤原因:运动跌伤8例,交通事故25例,其他3例;损伤类型:单纯前交叉2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6例。联合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3~64岁,平均(47.96±7.32)岁;损伤原因:运动跌伤7例,交通事故26例,其他2例;损伤类型:单纯前交叉20例,合并外侧半月板7例。两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外伤史明确;②均为单侧膝关节损伤;③符合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合并骨折;②合并后交叉韧带和/或侧副韧带损伤;③严重骨质疏松者;④因自身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本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手术方法,且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康复治疗中对照组采用激进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3.1 激进康复训练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患者术前适量进行踝关节、足趾的屈伸活动,在活动中,若疼痛并不明显,则练习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术后2周内麻醉消退后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时间持续5 s,每组25次,每天进行6组;踝泵训练需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25次/组,6组/d。术后24 h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患者拄拐患肢部分负重行走,不限制膝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度、闭链式及开链式活动,负重3次/d,5 min/次;膝关节活动度为0°~50°。术后2周,告知患者被动屈曲达到100°,并强化肌力训练,尽量伸直患肢,训练达到健侧水平。术后3~4周,被动屈曲角度达110°,逐步加强患肢关节及肌肉力量主动屈伸训练,并尝试脱离拐杖协助下行走;术后5~6周,可调整患者夹板活动范围达110°,若活动时,出现关节不稳状况,则及时调整夹板角度及活动范围,并及时纠正行走步态,避免异常步态对关节功能和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夜间可不带夹板。每次康复训练后给予30 min冰敷,如有必要g隔1 h后继续冰敷,以减少康复训练后关节渗出、肿胀及疼痛。应用支具固定期间,休息时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防止因膝关节伸直功能缺失而致行走困难。
1.3.2 神经肌肉电刺激 取患者仰卧头中立位,综合考虑患者实际病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于患侧上肢取肩部三角肌-冈上肌、旋前方肌-旋前圆肌,患侧下肢取臀中肌-缝匠肌、胫骨肌-腓骨肌,患侧躯干取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菱形肌-斜方肌,将电极均放置在患者机体上,肉眼可观察到肌肉颤动收缩,上肢出现肩外展,腕背伸动作,踝轻度背曲且松弛等,在电刺激中应调整好电刺参数,单向方波,并控制间歇时间10~15 s,脉宽300 μs,电刺激频率30 Hz,刺激强度20~30 mA,自动刺激,30 min/次,1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6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6周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关节活动度评价采用关节活动度尺,将测量臂与胫骨方向一致,分别测定最大伸直角度、最大屈伸角度,准确记录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价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总分为100分,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4、6周,两组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4、6周,两组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在治疗及随访期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性好。
3 讨论
关节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伸曲活动受到限制,且陈旧性韧带损伤患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6],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常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等特点[7],正逐步应用于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术后效果,采用激进康复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术后延续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激进康复训练是临床上一种术后有效且安全的康复训练方案,是手术治疗的一种延续方案,又是关节功能快速恢复的有力保证[8]。临床上多数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需接受康复护理,经适度运动刺激机体通路上各个神经元,并重建反射条件,调节兴奋性,以防止肌肉萎缩,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有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9-11]。在康复训练中,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病情,合理并科学地安排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及超负荷运动,减少康复训练中的关节损伤,并告知广大患者康复训练前,做好热身准备,特别是在机体各个关节部位;康复训练中佩戴护膝,适度加强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并加强双下肢肌肉的平时力量训练,保持机体各关节的灵敏与稳定。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将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相结合一种治疗方式,经预先设定程序的电刺激与支配肌肉的神经上发挥作用,引起肌肉收缩,同时提高机体的运动功能[12-15]。主动或被动的激进康复功能训练,源于皮肤,机体关节各处深、浅感受器的信息传入,可加速患肢处的血液循环,并促进病灶患肢周围组织代偿与重组,利于各机体关节组织发挥正常功能[14]。在激进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将适度康复训练与机体反射相结合,有效促进形成运动反应,经反复结合减轻突触阻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建立神经通路,有效缓解神经元麻痹,有效促进患肢恢复关节功能[16-20]。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经神经肌肉电刺激和激进康复训练后,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及随访期未出现不良反应。
蒙延雄[21]研究中,对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分别采用渐进康复与激进康复,并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显示,与渐进康复训练相比,激进康复训练可以更早地恢复关节活动度,更快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并缩短了康复时间;但激进康复训练存在患者早期主观痛感较明显的缺点,不利于患者的主观依从。而渐进康复训练较为温和,更利于患者的主观依从。本研究H采用激进康复,明确了激进康复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协同作用,为临床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激进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但缺少渐进康复与激进康复的比较研究,望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以探讨更完善、更适用于临床的康复方法。
综上所述,激进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明显改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且无不良反应,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师东良,李靖龙,孟涵,等.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59-62.
[2] 柯迪峰,宋洋,蒋欢.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47-50.
[3] 涂庆生,程建斌,吴康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 20(29):183,185.
[4] Janssen RP,Reijman M,Janssen DM,et al. Arterial complications,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prophylaxi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J]. World J Orthop,2016,7(9):604-617.
[5] 张洪志,刘爱国,冯宝华,等.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146-149.
[6] 王旭,马昕,张超,等.三角韧带损伤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4):315-319.
[7] Harbell MW,Cohen JM,Kolodzie K,et al. Combined preoperative femoral and sciatic nerve blockade improves analgesia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J Clin Anesth,2016,9(33):68-74.
[8] 刘书芳,矫玮,张晓辉.不同康复方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员骨隧道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 35(2):141-146,125.
[9] 柳东旭,姚建华,孙天胜,等.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的康复训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66-67,71.
[10] 何榕真,吴松,曹旭,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7):1274-1276,1269.
[11] 高海燕.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0):52-53.
[12] Kawakami M,Fujiwara T,Ushiba J,et al. A new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training followed by hybrid assistive neuromuscular dynamic stimulation(HANDS)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iparetic stroke:a proof of concept study [J]. 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6,34(5):789-797.
[13] 蒋春国,崔瑞花,李社玲.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4):354-356.
[14] Ocampo-Trujillo A,Carbonell-González J,Martínez-Blanco A,et al. Pre-operative training induces changes in the histomorphometry and muscle function of the pelvic floor in patients with indication of radical prostatectomy [J]. Actas Urol Esp,2014,38(6):378-384.
[15] 李水琴,李小玲,罾颍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2):1338-1339,1349.
[16] 陈建,周敬滨,解强,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N绳肌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8):750-753.
[17] 王加利,张燕,蔺伟,等.早期康复训练对髌骨外脱位微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8):639-640.
[18] 冼祖新,杨延砚,周谋望,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的选择――开链还是闭链[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2):1174-1177.
[19] 朱洪江,郑祥,关健,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不同康复方案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36(10):2442-2444.
[20] 许磊,刘宁.系统康复训练对青年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 47(3):265-268.
骨折康复方案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经络抚触配合神经康复操方案对颅脑外伤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颅脑外伤需运动功能恢复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经络抚触配合神经外科康复操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方式。康复研究结束后,由相关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FMA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及ADL评分。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经络抚触配合神经外科康复操可以明显改善患肢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以及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 经络抚触;神经外科康复操;颅脑外伤;运动功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81
颅脑外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造成的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比较常见的脑外伤有头皮撕脱伤、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和脑震荡、脑挫裂伤以及颅内血肿等[1-2]。受伤后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意识难以集中,思维、运动、感觉障碍。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3-4],且术后如果康复做不好,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颅脑外伤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是业界一直以来致力研究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康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康复不完全,或者康复方案不得当可能导致颅脑外伤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易怒、头疼、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易疲劳、运动功能障碍等)等。有研究表明,颅脑外伤患者运动能力恢复的关键与神经与肢体的运动量有很大的关系[5-6]。为此,我们以经络抚触配合神经外科康复操为方案,探索其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颅脑外伤需运动功能恢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35例。年龄47~78岁,平均(43.00±10.20)岁。患者均经过标准诊断,经CT或MRI检查确诊。在治疗期间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且病情稳定。所有患者均获得知情同意。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方法进行,即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循序渐进活动四肢,并给予被动肢体按摩或针灸,肢体摆放功能位。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经络抚触配合神经外科康复操进行康复,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1.2.2.1每天进行经络抚触或按摩治疗头部抚触:患者仰卧床上,拇指内侧从患者前额中央向两边滑动,至耳后处停止。胸部按摩:两手成叉,从胸部外下方开始,称分推腹阴阳。腹部抚触:掌心面向肚脐,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运内八卦约3 min。四肢按摩:轻轻握住患者上肢,从一端向另一端滑动,滑动过程中伴随轻按,四肢按摩方式相同,轻捏足三里穴位。背部按摩:俯卧,手平放于脊柱两侧,指尖滑动按摩脊柱两侧肌肉,从颈部顺着脊柱方向滑动按摩,以腰骼部一直循督脉提捏(按3次,捏拉1次)至大椎穴,反复3~5次,30 min/次,2次/d。本次研究的相关经络抚触的实施由专业的中医护理人员进行。
1.2.2.2神经外科康复操在每天经络抚触结束后,病患需要进行神经外科康复操,康复操的具体步骤为:(1)上肢运动。第1节手指运动、第2节手腕运动、第3节前臂运动、第五节肩部运动。(2)下肢运动。第1节脚趾运动、第2节足踝运动、第3节屈膝运动、第4节抬腿运动、第5节踢腿运动、第6节小腿运动。一般每周5~6 d,1~3次/日,每次30 min,每次做操时保持心率在120次/min以下。本次康复实验持续时间为3月。
1.3观察指标参加者于康复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50分,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中度运动障碍;90~99分,轻度运动障碍;100分,功能正常。(2)采用Barthel指数[3]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根据ADL量表的Barthel指数评定[2]对患者自我评定进行分级Barthel指数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与轮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程度分为15,10,5,0共4个等级,满分为100分。评分结果可分为3个等级,Ⅰ级:100~61分,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生活基本自理; Ⅱ级:60~41分,有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 Ⅲ级:40分以下,有重度功能障碍或完全残疾, 多数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依赖明显或生活完全依赖。评分越高,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通过经络抚触配合外科神经康复操的方案,颅脑外伤的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及指标大幅度的提升。重要的两项指标Barthel指数评分、FMA运动功能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颅脑外伤患者的病症以及康复重要因素分析,经络抚触配合外科神经康复操的方案能产生明显效果的原因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来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从而使大脑功能可以重新组织和再构[7]。外科神经康复操疗法对患者四肢的神经、肌肉、关节等都进行了运动训练,最大程度地为患者确立正确的运动方案,减少或避免患者采取异常运动模式,有效防止颅脑外伤患者出现关节痉挛及颅脑外伤综合征等问题,加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进程和日常活动能力[8]。与此同时,经络抚触的适度刺激,增加了经络之气的生成并且促进其循环。舒展了肌肉组织,疏通局部经络,配合康复操,两者相得益彰,效果更佳。颅脑外伤患者运动能力恢复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指患者的中枢神经体统在恢复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正确的运动能力的学习和构建是通过各种方式刺激神经通路上的神经元,调节神经的兴奋性,将潜在突触的作用激发出来。
综上所述,经络抚触配合外科神经康复操的方案对患者的神经的恢复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经络抚触帮助神经的恢复、调节,而外科神经康复操有助于患者对运动的适应,两者相辅相成,加快了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Corrigan JD,Selassie AW,Orman JA.The 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Head Trauma Rehabil,2010,25(2):72-80.
[2]Aghakhani N,Azami M,Jasemi M,et al.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urmia,iran[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3,15(2):173-174.
[3]Deans KJ,Minneci PC,Lowell W,et al.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victims of nonaccidental trauma[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3,75(1):157-160.
[4]Roberts DJ,Hall RI,Kramer AH,et al.Sedation for critically ill adul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rit Care Med,2011,39(12):2743-2751.
[5]宋宏恩,郭辉,曹海燕,等.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38-40.
[6]励建安.脑外伤康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2):1095-1097.
[7]王秀汝.综合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787-789,792.
[8]施海燕,郝又国,陆伟伟.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2012,27(1):44-46.
骨折康复方案范文5
关键词 高龄患者 肱骨上端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护理
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甚至骨坏死的发生率较高,切开复位内固定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我科自2005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上端粉碎性骨折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人工肱骨头置换高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0~81岁,平均74.2岁。左侧8例,右侧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6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例。根据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7例。新鲜骨折10例,陈旧骨折2例。合并脱位6例(4例为前脱位,2例后脱位)。发病原因:病例多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由于肱骨近端粉碎、移位严重而无法重建,且大多患者年老体弱,有严重骨质疏松,且伴有内科疾病,需在积极控制内科疾病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三角巾悬吊患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疗效判定及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骨折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评分为百分制,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25分,解剖复位10分。分级标准:①优:90~100分;②良:80~89分;③可:70~79分;④差:<70分。
护 理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突然意外受伤,所以常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或生活能否自理,而造成心理恐慌惧怕、情绪低落、好发脾气等,为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多体贴患者,充分理解老年病人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了解疾病手术目的、护理、愈合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术前准备:综合评估分析病人全身健康状况及对手术的耐受力,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尤其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血糖及肺部症状,以便更好地耐受手术。术前3天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床上练小便,用前臂悬吊巾悬吊患肢屈肘90°功能位,平卧位和健侧卧位交替,患侧肘关节行屈、伸等功能锻炼。移动病人时需托扶住患肢,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早期可采取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24小时后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做好血、尿、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各项辅助检查。常规备血、备皮,作好药物皮肤试验。术前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手术。术晨执行术前医嘱,备好X线片随病历一起送入手术室。保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同时要配备好心电监护和氧气装置。
骨折康复方案范文6
【关键词】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 身体损伤
人们对体育运动中由于各种意外出现的运动损伤了解不够,特别是缺乏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指导,极容易造成康复周期过长甚至留下身体损伤后遗症的危险。特别对于在校学生,年轻人的活泼天性使得其对足球、篮球、拳击等高负荷运动过于热衷,可能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身体损伤。
1运动损伤与康复训练
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有很多,特别就目前在校学生的日常运动而言,超负荷运动、不规范运动方法以及运动防护不到位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篮球、足球、拳击等高对抗强度的运动项目,年轻人过于富积的激情在释放的过程中极容易造成对身体的损伤。小到磨损、脱臼,大到骨折、内脏受损等。
2运动康复训练的原则
对出现的身体损伤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成为运动保护的共识。这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实践证明,对于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传统的“卧床静养”法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运动损伤康复效果,或是会造成运动损伤恢复较慢,或是会在静养的过程中留下身体后遗症影响到进一步的运动训练和身体机能。但在运动康复训练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运动康复训练体系的不完备以及相应运动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其实际使用中出现诸如超负荷、不连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差以及过于依赖于客观要求等,由此造成运动康复训练效果较差,甚至于对身体机能造成二次损坏等状况。因此,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需要遵循系统性的一些原则。具体主要有:系统全面性、科学针对性、连续性、反馈调节性等。
(1)系统全面性。在进行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身体损伤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计划编排,特别是对于高对抗型运动损伤(如足球、篮球、拳击、跆拳道等运动)需要对其生理、心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计划安排。避免只关注身体机能损伤而忽视对抗损伤带来的心理波动康复,而这恰恰是目前体育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误区之一。在足球运动中,由于对抗身体损伤带来的心理阴影没有得到有效的康复指导训练,最终影响到其后期职业生涯的案例比比皆是。
(2)科学针对性。不同的运动损伤所需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与方案是完全不同的。而根据不同的身体损伤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是整个训练康复进行的前提。在康复训练方案设计中需要着重对训练强度、频次、训练量等进行把控,特别是肌肉损伤,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需要根据肌肉恢复状况进行不断的变化调整,因此,其康复训练方案的多重备案是极为重要的保障。
(3)连续性。对运动身体损伤进行康复训练中的一个误区是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便是康复训练的结束标志。而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活动水平与恢复正常运动水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很多人在能够正常活动后终止康复训练而直接投入高负荷体育运动,这很容易导致旧伤复发,使得身体机能呈现“玻璃”属性。因此,康复训练的连续完整性异常重要。
(4)反馈调节性。康复训练的反馈调节性指的是康复训练进行中需要对身体机能进行及时的检测与检查,以不断调整训练康复方案,满足实际康复需要,并及时对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应对,以避免不恰当的康复训练带来的身体损伤加剧。
3某膝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
膝关节损伤伴随着下肢肌肉力量的下降以及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下降,因此,在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适宜实际的康复训练需要。
在损伤发生后,一般在进行过紧急处理后的第二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时期:运动幅度恢复期、肌肉力量恢复期、功能恢复期、专项训练适应期等。
运动幅度恢复期:主要指的是对膝关节进行多频次低负荷的运动幅度运动,由此来恢复膝关节的能动机制,并促进膝关节血液系统的循环,恢复神经制动能力以及骨骼运动能力。
肌肉力量恢复期:可以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但要避免大批量高负荷的运动。以身体不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为基准,在初期可以少量运动,而随着肌肉力量的恢复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
功能恢复期:一方面需要注意加大训练运动量,提高肌肉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对神经系统恢复状况的检查,可以通过膝关节的伸展、爆发力、跳跃性等训练检查神经系统恢复状况,从而及时的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
专项训练适应期:主要指的是在运动康复训练已经起到良好效果,身体机能大致恢复的时期需要对出现损伤的身体部位进行专项的运动训练。初期可以选择小负荷单项专项运动训练,在无不适症状时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强度。
通过以上各个时期的针对性训练方案可以保证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以及避免不恰当康复训练带来的身体二次损伤,最为重要的是科学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身体损伤带来的后遗症,不至于影响未来身体机能的正常使用。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以上运动康复训练方案,无论在什么时期,所有的身体康复训练必须以不出现明显不适为最低标准。
4结语
对出现运动损伤进行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是保证运动损伤快速复原的前提,因此,对运动损伤康复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指导是整个运动康复训练发展的重要方案,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支撑推动运动康复训练体系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保证人们的身体机能健康是当前体育运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需要综合运动学、医学、护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 吴拥政.拳击的运动损伤预防与恢复[J].当代体育科技,2012(08).
[3] 祁奇,王予彬,陈文华,王惠芳.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10).
[4] 齐宝山.运动损伤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