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地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基地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基地建设

能源基地建设范文1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陶海英(197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讲师。(江西南昌330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省级教改项目(JXJG-10- 58-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96-02

继矶山湖、长岭、大岭之后,老爷庙风电场于2011年底开始并网发电,这是江西省建成的第四个风力发电场,也是迄今该省最大的风电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为49.5MW,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02亿kWh。这使得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3.35万kW。按照规划,江西风电2020年将达100万kW,每年可为电网供电23.2亿kWh。另外,到2012年,全省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高纯硅料8万吨,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170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16000MW。为了适应区域电力新能源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适应地方风电和光伏行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务之急。实训基地是培养新能源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实践训练场所,是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战场。因此,探索建设好电力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合作性。电力新能源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是针对新能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工作环境,该基地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和运行费用高的特点,政府牵线搭桥,依托电力高职院校,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达到资源共享,携手共图发展。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企业所需电力新能源人才短缺的困局。共建共用,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快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上岗时间;企业员工不需要到外省去,就近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减少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

(2)先进性。要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理念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资源的先进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实训教学展示的先进性、实训基地现场管理的先进性。使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在技术、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综合的新型服务基地。

(3)适应性。尽可能适应电力新能源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尽可能适应一定时期内江西风电、太阳能企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要区别于海洋风电和戈壁风电,须适应内陆性风电、太阳能企业对电力新能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适应学生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技能增长规律;适应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训练规律。

(4)渐进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按照分层次、模块化和循序渐进方式,强调学员先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的能力、分析并排除设备故障能力的培养,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逐渐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最后到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的渐进过程。形成“基本操作实训―专业操作实训―综合操作实训”的渐进体系。可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5)模拟性。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新能源生产现场的特点,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建成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实训工位,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让学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索质的培养。

二、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规划

联手风机生产企业、光伏企业、新能源投资企业,共同打造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依托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原有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实训场所。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依次完成基本操作实训区、专业操作实训区、综合操作实训区的建设工作。

(1)实训基地的照明和动力系统,由新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承担,使得实训基地本身就是洁净能源的应用典范,而且,这些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本身,将是学员完成实训项目的最好的实训对象。

(2)新建一个新能源展示厅。它是学生进校时主要的参观场所,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到此参观。把它建成为省内宣传和推广新能源的对外窗口,一个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教育基地。

(3)新建新能源实训场所,包括:风机装配实训区、风场测试区、风力发电机测试区、光伏实训区、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风机运行测控室和多媒体教学区等。

风机装配实训区承担风力机组实训模块,应有风叶的测试平台,轮毂、机舱、齿轮箱、联轴器、制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以及风力机的基础。用来让学生认知风机主机结构,设备、器材的布局,完成装配实训。建设风电主机电性能测试平台;光伏发电测试系统拟整体外购。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火力发电专业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发电机、箱式变电站、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电装置、补偿电容器、接地网等,控制和保护系统单元,集电与输电线路单元,集电线路、电缆线路等实训内容,都可以在原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或者内容即可实现。

(4)实训的内容。风电实训的内容包括:风电基础知识、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原理特点与主要参数、环鄱阳湖典型风电厂的组成、风电厂施工建设前期施工准备工作、风机基础施工要点、塔架制造技术要求及工艺、塔架制造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风机的出厂检验及试验、风机的运输、箱变的安装、风机的调试、风电厂施工质量管理、风力发电厂项目工程验收规程、风电场的运行与维护、风电场的事故处理。还有风电元件测试;风电产品测试;风电设备组装与调试;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和调试。太阳能发电主要内容包括光伏材料,光伏发电测试系统等。

(5)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打造成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产学结合,亦工亦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三、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

1.硬件设施条件建设

实训硬件设施是满足电力新能源教学要求的实践场所,配备先进的针对环鄱阳湖的风电场主力机型等硬件设备是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特色鲜明和布局合理的实践设施和场所保证职业技能训练能落到实处,这样实训课程才有一种工程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除了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图书资料建设,也需要进行自我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建设。需要根据适应的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编写相应的培训讲义。讲义不局限于纸质的,还应制作教学光盘,采用多媒体动画、投影、模型等辅助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特色与创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要制定中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高水平的技能不会来自于简单的书本知识,只有经过生产实际的检验,并经过提炼所形成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原有专职教师中抽调相关骨干青年教师到新能源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现有师资的技能素质。

其次要从风电企业生产一线引进一定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聘用少数从事风电设计、生产和建设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培训师。对从企业引进的师资,通过听课、写讲稿、试讲等一系列培训,增强执教效果。

3.实训项目和内容建设

实训项目和内容充分适应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业相应岗位群的需求,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电力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以风电为例,其实训项目和内容如下。

(1)风电机组的组装。内容包括:塔架的安装;主机(机舱)的吊装;风轮组装与吊装;风机附属设备的安装;箱式变电站的安装;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的施工;中央监控装置的安装等。

(2)风电机组的调整试验。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刹车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功能系统正确性的检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发现的质量缺陷,确保被试机组性能达标。

(3)风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风电机组的启动、并网与停机;日常运行监视、记录的主要内容;定期巡视的主要内容;风电机组工作状态之间的转换;风电机组日常维护的主要项目和要求;年度例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4)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故障的分类;故障处理的过程;风电机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4.实训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小组及大循环分组形式,以工程工艺方法为主线,打破工种界限,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训练效果。建立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培养现代工程能力和创造性建设的训练体系。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技艺分解、能力递进”为要求,以“市场对接、职业衔接”为标准的教学方法建设。

在教学手段方面,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和仿真手段,建设有足够的工作台位,辅以实物模型、实物照片、现场的录像,精心设计和制作Flas,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形象、逼真、立体,加上展板、挂图、陈列柜等多种教学手段,达到直观效果。结合原理图,使得电气设备抽象概念和复杂的原理过程形象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能灵活应用的、满足学生情境需求的学习硬件资源。

5.评价体系建设

人才理念之偏废势必导致相关制度的缺陷。人才尤其是工程应用人才之生命力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即从学生模仿训练过程的成效,到直接的实践训练的表现,从一个基本的工艺步骤,到一项技能形成。把学员的工艺技术能力作为最直接的质量准则之一,应使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质量保障体系贯穿于实训质量的整个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工艺水平始终是实训质量的主体。

四、结束语

总之,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工程实践教育的大框架和现代工程应用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总体规划和建设。有理由相信,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定能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电力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宝庆.赣“十一五”新能源发展规划(风电篇)出台[DB/OL].jx.省略.2007-4-27.

[2]张长营,王晓红.电网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供电企业管理,2010,(3):32-34.

[3]李书权,曾令全,严干贵,等.电气工程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75-77.

[4]惠记庄,刘海明,邹亚科.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及训练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115-118.

[5]胡大超,程奕鸣,黄云明,等.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33-36.

[6]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17.

能源基地建设范文2

近年来,庆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基础设施先行、教育优先发展“四大战略”,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和谐庆阳、党的建设“三大工程”,加快石油、煤炭、绿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由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甘肃省第二位。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加快石油煤炭勘探开发步伐

围绕建设“和谐典范、模范油区”,加快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步伐,把陇东油区建成“全国性的大油田”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庆阳石油资源开发的战略定位。庆阳市按照“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环境最佳”的要求,全力为油田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近年来,庆阳市启动了800万吨原油产能建设规划,实施了超低渗油田开发项目。如庆阳石化搬迁改造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可建成投产。加强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油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广西峰油田“绿色油田、数字油田”开发经验,实施老油区污染治理、百万亩碳汇林基地建设等项目,创造了工农业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和谐共进的资源开发模式。正确处理国家、地方、企业三者的利益关系,长庆油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了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支持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地企关系。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完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开发,规划发展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煤电产业、天然气化工等四个产业集群;配套建设长庆桥煤化工、正宁煤电工业、西峰石油化工及天然气精细化工、环江沿线石油煤气电四个产业园区。力争“十一五”末,境内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均达到5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到“十二五”末,力争原油产量达到800万吨、加工量达到10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年转化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

围绕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近两三年内,将重点实施总投资近千亿元的“七个二”、“四个一”等重大项目,即:建设两条铁路(西平铁路、长青铁路)、两条高速公路(西长凤、西雷高速公路)、两个煤矿(正宁核桃峪、环县沙井子煤矿)、两个2×100万千瓦坑口电厂、两个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两条资源开发路(煤炭专用通道、红色旅游路)、两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盐环定扬黄人饮续建工程和葫芦河调水项目);实施机场改扩建、庆阳石化搬迁改造、超低渗油田开发、市区热电联产项目。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富民战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实施了“六个百万”工程(即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300万只;紫花苜蓿留存面积达到500万亩,其中耕地种植100万亩;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0万亩;苹果栽植面积达到260万亩;每年稳定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草畜、苹果、瓜菜等优势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9.4%。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实施“十强百户”工程,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力办好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打造节会品牌,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拓宽输转渠道。去年全市劳务输出38.5万人,收入22.5亿元。

坚定不移实施基础设施先行战略

着力破解交通、水资源瓶颈制约

正在建设的西安―庆阳―兰州高速公路、西安―庆阳―平凉铁路将结束庆阳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庆阳机场4C级改造将开辟庆阳市与全国各地更为便捷的联系通道;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长庆桥―青铜峡铁路、庆阳―延安高速公路、庆城―环县甜水堡高速公路等项目,实施后将使铁路和高速公路贯通庆阳南北,打通庆阳到北京的东北大通道,为加快开发境内优势资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同时,制定了30年水资源保障规划,正在实施的盐环定扬黄人饮续建工程、规划的庆南及环县煤田综合开发配套供水等重大水资源配置项目,将有效破解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水资源短缺的瓶颈。进一步加强城市水、电、路、供热及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为庆阳经济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巩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整合了市属中专学校教育资源,组建了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和职教集团。

制定了人才引进办法。注重用制度引进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开展校地合作,借智发展。与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等20多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借助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科研力量,加快产业开发和技术创新。

坚定不移推进“三大工程”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全部就业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了较低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了对外开放。

二是实施“和谐庆阳”工程。围绕解决群众就医、就学、行路、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努力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实施党的建设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庆阳。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各级干部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庆阳实现经济腾飞的战略措施是:紧盯一个目标――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突出两大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破解四大瓶颈――交通、水资源、生态、人才;开发四大资源――石油煤炭、绿色农产品、特色民俗文化、红色革命老区。

能源基地建设范文3

关键词:低碳城市;能源规划;建设活动

所谓的低碳城市主要是指用低碳经济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模式,市民在工作以及生活过程中坚持科学的理念,政府有关部门所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大都以低碳社会的发展标准来进行。结合这几个不同的特征,低碳城市主要表现为低碳建设、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等。

一、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过程中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首先城市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建筑物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能源的方式是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因,水源质量、空气质量、城市垃圾处理、交通噪音等处理方式都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环境与能源的问题与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显著的惯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盲目进行扩张,从根本上导致中心建筑物密度较大,这些种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环境恶化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过度集中问题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程度显著增加。我国城市的电力、水力、天然气等有关部门在发展、建设以及规划活动中坚持的是“各自为政”的原则,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不断重复,使用效率较为低下。

用我国城市发展中能耗所 具有的“锁定效应”作为研究对象,很多基础设施、大型设备以及各种耐用消费品在使用过程中,其能源效率以及能源来源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在不变的水平之上,若在将对其进行修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节能设计以及规划,则会导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很难实现能源降低效果。

我国现阶段的很多城市还处在发展较为快速的阶段,城市特点各异、类别较多,有所坚持的是制造加工道路,有的则是以开发各类自然资源为主,不同性质的城市在进行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选择的建设途径以及建设方法各不相同。[2]由于我国城市的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所以,在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活动中要结合实际发展优势,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

二、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区域能源 规划措施分析

(一)从园林绿地入手实现区域低碳城市的发展

所谓的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就是保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园林绿化工作顺利实施和进行 。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社会以及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化活动在现阶段市政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很难受到重视,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城市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持续化进行,就要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地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绿地园林对噪音、空气污染的优化作用。可以借鉴并吸收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低碳园林建设措施的相关优秀经验,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提升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绿化率。随着城市建筑的不断增加,整个绿化面积逐渐呈现较为紧张的发展趋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道路、高楼大厦等建筑代替了传统的植物以及土地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城市居民要向实现空间绿化的立体化发展努力,即保证屋顶朝着绿化的方向全面发展。屋顶花园是现阶段城市低碳发展过程中采取较为普遍的一种发展方式,所谓的屋顶花园 就是在建筑物顶端,建立不与大地土壤形成连接的一种花园结构 ,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构筑物、建筑物、桥梁、城围等露台、屋顶、阳台以及天台等建筑体上所建立的花园,并且在其空间内部种植花草树木等植物。我国现阶段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采用了不同形式对屋顶花园的发展形式进行推广。屋顶花园在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除了能够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之外,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城市自然以及生态环境。能够节约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能源,屋顶绿化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在炎热天气能够对太阳辐射热进行有效阻挡,冬季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减少供暖、供冷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耗费的电能以及其他能源。屋顶花园的发展还能够从根本上弱化城市所形成的热岛效应 ,若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屋顶绿化面积达到建筑总面积的70%左右,则可能会让整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下降至80%左右。屋顶花园的植物还能够吸收城市中的大量 烟尘、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毒气体,从根本上减少污染,弱化噪音的产生,让整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具有更高的质量,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没有噪音、空气清新、适宜居住的娱乐以及休闲场所。从根本上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达到低碳化发展的目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事业,只有保证绿化事业的顺利进行,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

(二)规划原则以及规划方法

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低碳城市能源的规划原则以及规划方法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定位。通过对我国几个优秀的低碳能源规划研究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低碳城市能源规划大都坚持因地制宜、最大化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地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市政建设同能源规划相结合、能源品质对口,阶级利用,从根本上实现能源效益科学化以及最大化水平。

建筑区域能源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也从根本上受到经济水平、城市发展阶段、消费习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较为完整的模型对于区域能源问题的描述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4]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城市建筑空调、供热、电力需求、燃气需求等不同的系统模型,还要对城市能源结构所形成的不同的方案进行核实以及计算,通过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并使用情景分析法对城市能源规划进行分析。

(三)城市设备

城市设备作为城市的能源结构规划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包括电厂、热力厂、垃圾处理厂以及水厂等子系统,在对低碳城市建筑区域能源相关设备进行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物的使用目的以及规模在城市规划初期对其性质进行决定。由于城市规划大都是选择由中心向周边不断扩大的方式,所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设备在进行规划时则显得较为困难。

城市设备的规划首先要对其建筑物所具有的可能城市化进行研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城市设备等因素。

结语:

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面临低碳城市规划、资源能源短缺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 不同的问题。低碳城市规划活动要对建筑区域的能源结构实施规划,改变传统的、各个行业各自为政的策略,把城市供热、供电、供水、供气等规划进行统一考虑。[5]建筑区域能源规划作为一向复杂、多元的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要考虑能源状况、计划、城市规划、居民生活、灾害预防等因素。在进行建筑区域能源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可替代性、多元性以及低碳性的能源。

参考文献:

[1]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

[2]袁贺,杨.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5)

[3]张洪波,陶春晖,庞春雨等.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创新体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

能源基地建设范文4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作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相当重要,这也是高职教育界数年来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倾注全力的重要原因。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实验”“实习”与“实训”“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概念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混淆或偏颇,导致在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简单地、松散地组合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成立实训基地,导致实训教学资源专业之间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投资效益和运行效果差强人意;二是缺乏资源统筹意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两张皮”,专业群建设的资源共享度不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专业群的聚集与扩散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管理分散,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分属各系管理和使用,有的学校甚至将一个实训基地分属多个教学部门管理和使用;四是只关心硬件投入,不重视软件建设,许多学校采购了大量先进设备,新建了实训室,但实训项目的开发严重滞后,实训教材和实训管理制度建设迟迟没有动静,实训设备利用率低。

二、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与开发

高职院校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练习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校内校外资源合一的实训基地,以实现资源共享。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功能

实训基地应承担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能为群内各专业提供包括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和生产性综合实训在内的实践教学条件,能为专业群对应产业的企业职工培训和相关领域的其他社会培训提供资源支持并能付诸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既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载体,也是专业群资源的承载平台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为有效开发专业群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首先是要按照“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原则,加快专业课程特别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形成专业群内具有足够共享性的课程模块和项目体系;其次是要依托基地工学结合项目,充分调动并利用企业、社会和学校的资源,促进专业教师教学相长,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2.专业群发展功能

与以往针对特定专业建设的实训基地不同,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具有深化专业内涵、延伸专业链条,从而保证将专业链融入企业价值链的作用,即应具有发展专业群的功能。专业群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有机资源集合体,为完善实训基地的专业群发展功能,一是要主动跟踪最新技术成果,开展相关应用技术研究,保持在专业群所在技术领域的敏锐性和准确的技术需求判断能力,进而为新专业开发和已有专业的升级改造提供条件保障;二是要统筹实训基地资源要素,按照专业群发展预期针对性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并以专业群为对象开发适用的课程和教材,提高资源共享的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要按照“设备群”方式配置实训基地内的实验室、实训室及其所属设备,在提高设备使用率的同时,为专业研究提供硬件支持;四是要将校外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加以利用,进一步提高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开发能力。

3.产教结合功能

基于专业群的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产教结合的平台。一方面,通过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共享,使产业主体(企业)和教育主体(高职学院)达成了信息互通和有效沟通,最大程度地促进双方需求的殊途同归;另一方面,基于实训基地的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相对集中,可以保证产教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实力强大的实训基地比专业本身更容易获得企业的认可,实训基地产教结合功能的开发是所属专业群成长壮大的基本保障。发展实训基地的产教结合功能,一是要通过“筑巢引凤”等方式,引进生产企业参与学院实训场地共建,将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项目和技术力量等资源引入实训基地;二是要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创新合作项目为载体,建立校企“共生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强化与相关企业的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是要按照“前校后厂、产教结合”的思路,建立集教育、教学、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专业实体;四是全面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树立资本经营观念,消除产教结合过程的观念碰撞,处理好合作过程中的利益搏弈。

4.资源辐射功能

实训基地及其资源针对的是专业群的建设,面向的却是整个社会,实训基地应具有向行业企业、同类院校、社区和整个社会辐射资源的功能。实训基地无疑是专业服务产业的窗口和社会资源共享的平台,实训基地因资源辐射而拓展功能,也因资源辐射而获得不断增强自身功能的机会。为此,一是要制定本专业群所在技术领域的培训标准,开展常态化的对外技术培训;二是要有效利用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开展面向中职学校教师的“集中式培训”和“导师制培训”;三是要积极为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整个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主动开展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主动承接劳动力转移培训,主动为社区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三、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选择

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是共享专业资源、推进专业群集约发展的基本途径,但要确保实训基地功能实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管理模式问题。根据基于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客观要求,针对以往松散化管理的主要弊端,改革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取“捆绑式”管理,提高实训基地运行效益

为提高实训基地运行效益,有必要发挥基地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从管理构架上,可以采取“专业群+基地”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实训基地自身功能尚不够强大和完备的情况下,以专业群的管理和建设部门(一般是系部)作为实训基地的直接管理者,赋予系部实训基地使用权、管理权和有限的专属权,学校层面则可以通过实施面对系部来掌控实训基地的运行。同时,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应合二为一,即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均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组成部分。

2.采用集中管理下的授权管理机制,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效能

为从整个学校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并提高设备利用率,高职院校对各实训基地宜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即学校层面设置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部门,以便对全校实训基地资源进行有效监管和调配。同时,对实训基地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应该委托基地所在专业群(教学系)予以实施。学校对实训基地的宏观调控是确保完成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功能并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而实训基地运做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管理的即时性是提高实训基地效率的充分保障。

3.实施权责合一的程序管理,降低实训基地管理成本

基于专业群的实训基地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和运行的,为降低实训基地管理成本,应实施权责合一的管理程序。对于学校宏观管理部门来说,其主要权责是统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学、社会培训等工作,并通过严格的检查与评估,引导各实训基地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对实训基地的直接管理者――系部而言,其主要权责是选派管理人员与指导教师并建立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健全规范执行计划、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等等。一般来说,系部对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行具有充分的自,方便以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专业开发、开展其他教学和服务活动等,并对基地运行效率负直接责任。

4.建立任务驱动的激励机制,激发实训基地活力

基于专业群的实训基地肩负起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资源集成的重要使命,其效果和效益如何,影响着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应该建立起任务驱动的激励机制,激发实训基地的活力。一是要依托实训基地资源组建若干专项团队,如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专业研究团队、课程开发团队等,并据此分配工作和报酬,使专业群组成成员都成为实训基地功能开发的一份子;二是建立重点项目招标制,使任务相对复杂、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的形式遴选出合适的团队来组织实施,保证不打乱现有行政体系构架的前提下实现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三是要将涉及专业群发展大计的前瞻性和开拓性项工作进行项目化,单独设置战略创新项目,并配置相应的项目奖金和项目实施经费。

参考文献

[1]徐淑芝.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刘继平,彭跃湘.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践行[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3]滕金芳.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功能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4]谭辉平.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5]石令明,傅昌德.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6).

[6]]薛建荣,等.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

能源基地建设范文5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为宗旨,走强化内涵建设、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品牌的转型、提升办学的道路,使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稳步提高。”这就是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坚持不懈的办学追求。近年来,淮海技师学院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为主线,以“提质强校”为目标,不断强化管理,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学院内涵建设。

建章立制,深化内涵管理机制

淮海技师学院用制度管人管事,对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校企合作、依法治校等工作实行重点监管、阳光操作,先后出台了8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实现内涵管理的一道制度“城墙”。

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内涵建设的重要位置。2015年,学院先后修订出台了《师资队伍建设年度考核办法》《教师三年发展规划》《高技能人才评选及奖励办法》等规定性、激励性文件,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的教师提出针对性培养要求。如通过海外培训、高校深造、企业实践、技能大赛、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一系列途径,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能过硬的优质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截至目前,学院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21人。

校企合作是内涵建设的灵魂。为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签订系列校企合作协议,制定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协商校企合作事宜;以企业岗位标准为导向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按照企业需求组织教学,保障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建立校企共评机制;建立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和学生顶岗实习机制;建立新的校企合作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内涵建设的保障。通过职代会、纪检、工会等组织的严格监督,学院内部形成了领导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教师依法执教、教书育人,学生遵纪守法、全面发展的良好风气。另外,学院近几年在新校区基建、设备采购等方面资金量多达2亿多元,在历年的财务、审计部门的检查中,未出现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对接企业,打造现代专业品牌

为满足宿迁市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淮海技师学院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对接产业办专业、对接企业办专业”的专业建设机制,并以“突出重点专业、打造品牌专业”为方针,着力加强专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接产业,增设新专业。近三年,宿迁及周边地区汽车后市场呈迅猛发展态势,学院依此增设了汽车钣金与喷漆、汽车营销两个专业;根据本地信息化进程加快和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扩大等情况,新增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依据宿迁市园林、宾馆行业持证上岗的需求,开设绿化工、餐厅服务、宾馆服务等专业。通过不断调整或增设新专业,学院逐步实现对接产业、企业新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升级的新目标。

根据产业转型需求,更新重点专业。学院根据企业技术进步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增设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和维修电工等专业技师培养。近年来先后调整更新了机电、数控、模具、汽修、计算机等重点骨干专业,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适当减少文化理论课学时,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

适应时展需求,打造示范品牌专业。学院积极推进示范品牌专业建设,现已建成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应用两个江苏省示范专业,建成了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机床切削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汽车装饰与美容、会计、建筑施工八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目前,这些专业都已成为全省、全市的品牌热门专业,深受转型升级的规模企业欢迎。

紧跟时代,创新德育育人机制

宿迁市各类企业对技校生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技能水平,还要求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及应变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正好与学院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谋而合。

在德育方法方面,学院首创了“三成”育人目标,即“成型、成人、成才”。学院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军训和学院规章制度教育,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学生“成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后进生跟进帮教制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努力“成人”;通过专业教育、技能大赛和企业实践,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实操技能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致力“成才”。

鼓励学生以社团组织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培养综合能力。如借社团组织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实践助民行动,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要纪念日开展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歌咏比赛等活动,开展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创业家讲坛等活动,进行就业、创业和合作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能源基地建设范文6

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油茶等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造林与管护并重,深化改革,创新思路,突出抓好木本油料、低产林改造、生物质能源林等重点工程,不断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年全市营林生产指导计划是:完成植树造林21.4万亩、中幼林抚育75.8万亩、四旁植树1530万株、育苗1.32万亩。工作重点是:

(一)突出以**和*城为重点的路、渠、村庄为主的植树造林,强力推进**北部地区造林绿化工作快速发展。**北部地区在我市森林覆盖率最低,造林空间大、任务大,尤其是路、渠、村庄的绿化差距更大,力争从今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北部地区的绿化有质的飞跃。**年全市完成国省道缺株断档绿化131.1公里,县乡道绿化230.1公里,村道绿化1053.8公里,渠道绿化208.8公里。其中**北部五县(市)区完成县乡道绿化102.8公里,村道绿化675.95公里,渠道绿化154.85公里。

(二)大力发展油茶、油桐、乌桕和核桃等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一是油茶基地建设。根据自然资源特点,抓好油茶育苗基地建设,培育优质高产种苗,同时大力新建和改建高产优质油茶基地。二是以油桐、乌桕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以油桐、乌桕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基地,提高不适宜发展农业的边际土地资源和荒山荒地的利用率。三是核桃基地建设。南漳、保康、谷城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立足实际,合理布局,做到成片建园与零星栽植相结合,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基地板块。同时继续抓好板栗、茶叶基地建设,将板栗、茶叶产业做大做强。

(三)围绕汉江及其支流沿岸,建设、巩固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继续抓好汉江流域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见空插绿,力争用三年时间在汉江及其支流沿岸形成一道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同时,要抓好丘陵岗地以国外松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丰产林基地,努力为木材加工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原材料。

(四)积极稳妥地抓好低产林改造工程。**年的低产林改造任务艰巨,各地要从大局出发,按照省下达的年度目标,坚持“先规划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把低产林改造作为今冬明春造林工作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

(五)继续抓好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各地要继续按照省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突出抓好省、市、县三级“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做到建设规划、责任领导、技术服务、绿化苗木、扶持资金和管护措施“六落实”。力争通过创建活动,达到山区村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丘陵区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平原区村绿化覆盖率达到15%以上;村均栽植林木10000株以上;80%以上的农户庭院实现绿化美化,户平栽树50株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林业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年度任务。各地要根据今冬及**年营造林工作安排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搞好年度造林作业设计,将各项任务落实到镇(街道办事处)、村和山头地块,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做到图、表、实地相吻合。要按照计划,及早做好土地调整和苗木调剂等准备工作。

(三)推广良种壮苗,提高造林质量。各地要强化使用良种壮苗意识,根据植树造林任务大小,统筹安排,及早动手,提前做好种苗余缺调剂工作,备足、备好优良种苗,确保造林质量。要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对种苗的树种、品种、规格、来源等严格要求,选用当地优良乡土树种和优质壮苗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强林木的适应性。要坚决杜绝假种假苗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