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1
关键词:贵州省;学术型社团;重要性;调查分析;对策
0 引言
大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志向自愿组成并共同遵守社团规定的群众性组织。高校学生社团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是学生实现理论结合实际以及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平台,而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更能够有力的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以及学风建设。因此各高校争相进行社团建设,条件较好的高校有上百个社团,条件较的差的也有几十个,使社团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然而这其中主要是以娱乐、公益型社团为主,而学术型社团则偏少。如贵州师范学院共有社团48个,而学术型社团仅电子设计与人工智能学会1个,占社团总量的2%。
学术型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学术爱好而自发成立的具有学术性的自治组织。该组织具有自发性、自主性、研究性等特点。其是高校建设发展特色文化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提升学术文化氛围,同时更有利于打造社团品牌。学生通过参与学术型社团的学习、论辩和科技竞赛等活动,既有利于弥补第一课堂因教学时间限制而导致知识不足,又有利于促进课内知识的应用。活动的开展既能够增强学术的凝聚力、大学生的归属感,又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1999年随着各高校开始施行扩招政策,这使得全国各地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来到贵州高校学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单位等用人部门门槛的提高,使的贵州高校学生探求知识的范围越来越广;如今互联网技术更新日新月益,网络资源日益S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开拓,加之目前“双创”政策的背景下,贵州高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依据自身意愿组建或参与能够提升个人创新、管理、科研等能力的综合性社团。此时对高校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故探索贵州本科院校学术型社团建设现状及学术型社团的重要性极为重要,这对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学术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学术型社团的重要性
1.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贵州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学生求职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大学生迫切的渴望。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往往在团队活动中得到培养,活动过程中各成员分工明确,除了培养成员的责任心,还由于成员院系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更能够锻炼成员之间协作和创新能力。以贵州师范学院电子设计与人工智能学会为例,社团相关成员通力合作,在2016微软“创新杯”全球大学生科技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该校的育人成果,也表明学术型社团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1.2 强化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学术型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消除课堂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由于学术型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和专业,这有助于社团成员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以及本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同样由于学术型社团具有专业性与严肃性这就要求社团成员对待学术科研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社团建设来看,高校精品社团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各高校在社团建设发展上,都注重打造精品社团,而娱乐性社团虽有数量大的优势,但这些社团却大同小异,因而很难体现独特性,而学术型社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更符合高等教育的内涵,也能够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因而更容易打造特色的品牌。从社团开展的活动看,学术型社团更能起到传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如贵州大学学术性社团“国学社”,每周一至周五早上进行晨读国学经典,每周日下午举办国学社读书会活动,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国学,热爱国学,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2 贵州高校学术型社团建设现状与分析
本文结合发放问卷和走访的方式,以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发放1000份问卷,整理获有效问卷948份,对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表1为贵州大学学术型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力及社团建设和管理情况统计。由表1中BQ变量统计可知,关于学术型社团的影响力中,各项所获得均值均大于3。其中关于学术型社团的发展空间这一项均值为3.92,近似于4;而关于学术型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以及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这三方面的均值均大于4。由此可以看出贵州大学进行学术性社团建设很有必要性且在该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此类社团对该校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由表1中CQ变量关于学术型社团建设和管理情况的统计可以看到,在涉及的9个问题中关于学术型社团经费支持力度方面均值为2.96,均值偏低,其余各项均值均大于3,而其中关于社团的数量和指导教师力量方面均值也相对偏低。这说明贵州大学在学术型社团建设中尤其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建设。
表2为贵州师范学院学术型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力及社团建设和管理情况统计,由表中关于学术型社团的影响力的BQ项目变量统计可以看出经过分析后关于该项目中的8个问题各项均值都大于3。其中在关于学术性社团在学校的发展空间这一方面均值为3.960,近似于4.000。而在关于学术性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三方面均值都大于4.000。由此可见,贵州师范学院学术性社团建设与发展非常有必要,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由表中关于学术型社团建设和管理情况的CQ统计变量可知,贵州师范学院以及下属学院都比较重视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但在学术型社团的数量、指导教师力量以及经费的支持方面比较欠缺;同时在学术性社团活动开展的趣味性以及在对社团管理制度健全和凝聚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
通过对以上两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贵州高校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学术型社团相比于其他社团的吸引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社团对学生吸引力不足以及学生缺乏兴趣两方面。在社团的吸引力方面,以上两所高校学术型社团存在因日常宣传力度不大而导致学生对该校学术型社团了解不够的情况,在活动开展中,往往表现出形式单一、创新不足的现象。以贵州师范学院数学协会为例,该社团在日常的宣传上只有每年在高考期间开展“挑战高考”的活动以及社团招新中才被学生所了解,而活动的开展方式近三年来一直采取“考试”+发放证书的方式。从学生兴趣度来看,一方面是在校大学生对学术科研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老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研学术兴趣的培养还存在不足。如省教育厅及各高校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经费鼓励大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然而由于学生自身对科研学术兴趣不高加之缺少申报项目的意识,使得最后申报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
其次,学生对学术型社团数量满意度不高。这主要反映出贵州高校学术型社团的建设数量存在不足,以贵州大学为例,该校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将所属的90个社团分为实践公益、学术科创、文娱艺术、体育健身和其它五个类型。其中学术科创类共22个,而其中以苗学青年研究小组为代表的学术型社团只有7个,比例为31.8%,在全部社团的比例则为7.8%。
最后,社团指导教师力量不足。这主要反映出贵州高校在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指导教师在质量上存在一定不足。在目前各高校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数量不足的情况,如果以职称在副教授及上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足以满足其需要,然而在现实情况下,这些高职称的教师往往在平时需要上课甚至要申请科研项目,为此已经花费了大量精力,面对社团日常建设发展的指导管理却表现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削弱了指导教师的力量。
3 贵州高校学术型社团发展对策
3.1 重视学术型社团软硬件条件的建设
近年来贵州各大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对学术型社团建设发展应注重软硬条件的投入。在硬性条件上,学校应根据社团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活动场所,如设立社团学术研究室;在活动的场所的布置上要体现社团的特点,如设立专门的期刊杂志摆放点。在软性条件上,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学校院系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选择学术水平较高的老师担任授课教师,以便在日常的授课中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学术知识,更为重要的,则是学校院系应抓住每年申请校级和省级学生项目的机会,提前为学生培训,对其中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如贵州师范学院在每年度的优秀评比中都设有“优秀科研活动分子”这一奖项,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研究。
3.2 提高学术型社团建设比例
高校学术型社团是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平台。在调查中了解到,贵州高校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有学术型社团。这说明贵州高校学术型社团建设数量存在不足,一方面高校主要领导要认识到学术型社团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支持学术型社团建设;另一方面高校社团管理部门领导,应在充分了解该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学术型社团数量,优化不同类型社团的发展比例。同时学校应为学术型社团的建设提供更大的扶持力度,在社F的成立审批上应放宽条件,优化简化相关程序;在社团运营中,允许并鼓励学术型社团根据该社团的研究方向与相关的企业达成合作,引入赞助机制,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SPE学生分会,根据其学术背景,得到相应企业的青睐与资金支持,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3.3 重视社团活动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
学术型社团是学生学习长的第二课堂,因而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如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有意愿甚至渴望申请立项校级省级大学生项目,因而社团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向学生讲解申请项目的流程、材料撰写规范和注意事项等;社团指导教师往往在学术上具有比较敏感的学术思维,因而能够为社团成员提供新颖的思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在引导学生开展相学术研究时也要尽量结合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申请项目的实际,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也能提高学生的归属以及社团的凝聚力。
3.4 注重学术型社团师资力量的投入
学术型社团指导老师,既是社团的管理者,也是参与者,高校在进行学术型社团建设发展时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在社团指导老师的选择上有三种方式,一是校内选派,这要求社团管理部门在选派指导老师时,要尽量选派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有获得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经历或者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要优先考虑;二是教师返聘,退休教师往往具备一定的科研学术能力和充裕的时间,可以对社团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三是教师外聘,这种方式是让外校或科研部门的优秀老师定期为社团成员做指导,这更有利于开拓成员的学术思维。高校也要重视建立针对指导教师的奖惩机制,对于优秀得指导教师,要向其发放荣誉证书以及一定的奖金,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于缺乏责任心的指导老师则要给予一定的处罚,以此来规范约束老师的行为。
4 结语
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2
受鲁部长的委托,来参加今天的全县“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推进会,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与各位基层团干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刚才,听了团县委关于“两新”组织团建的工作报告和三个单位的交流发言。总的感到,近年来全县各级团组织积极适应形势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进“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组织部,向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团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两新”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蓬勃发展,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更好地带领“两新”组织的团员青年为我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我县共青团工作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县委对团建工作十分重视,去年年初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其中对“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希望各乡镇团委书记要从共青团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两新”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根据团县委的总体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切实抓好“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二、夯实基础,扩大“两新”组织团的组织覆盖面
要加快在“两新”组织中的建团步伐,通过采取独立建团、联合建团、依托建团、集聚地建团、社区建团、社团协会建团以及流动建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团的组织,努力扩大“两新”组织团组织的覆盖面。要切实做好“两新”组织团员的发展、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把优秀青年吸收到团组织中来,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流动团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机制。要把政治素质好、在青年中有威信的团员或青年党员选拔到团的岗位上来,通过多种方式锻炼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团委书记为本地团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团委书记要深入“两新”组织第一线,摸清底数,找准问题,研究对策。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工作步骤,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片,逐步扩大我县“两新”组织团的组织覆盖面。
三、规范管理,发挥“两新”组织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两新”组织团组织只有从“两新”组织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出发,创新工作内容,改进活动方式,才能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是要开展好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广大青年员工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建功立业。二是要开展好创新创效、技术比武、岗位训练、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带领青年在“两新”组织生产经营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三是要关心好青年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反映青年的合理要求。四是要从实际出发,争取“两新”组织经营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开展好团的各项活动,努力使团的活动服务于“两新”组织发展,服务于团员青年成才。
四、典型示范,推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取得实效
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3
关键词:社团资源建设;中职学校;信息技术
以无锡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 校”)为例,我校目前有各类社团11个。在一个学期中,各类社团开展活动累计达90多次,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塑造人文精神,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产生很大促进作用。[1]
1.社团活动资源库的含义和重要性
社团活动资源库,就是将社团开展过的或者是准备开展的活动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记录并保存下来,形成一套特有的资源,为今后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建设社团活动资源库具有以下意义。
(1)进行社团资源建设是提升社团活动质量的有力保证。当前我校社团活动内容很多,每月各类社团活动次数达5至7次,但活动内容大多还是停留在形式上和被动地接受上,真正有意义的活动较少。究其原因,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是老师,加上每个月社团必须有一定次数的活动,很多活动的点子都是社团指导老师临时想出来的,因此,活动质量并不高。建设社团活动资源库,可以帮助社团确立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向,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
(2)进行社团资源建设可以促使活动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升。社团每次活动之后都必须写好总结,反思在本次活动中的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作用。
我校白鸽志愿者协会与蓝天志愿者协会在2014年5月27日联合开展了一次绿色环保出行的徒步活动,虽然在活动开展前做了详尽的活动规划以及充足的准备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在活动后的总结中,这些小问题都一一得以呈现,如果今后有社团再开展类似活动,可以将活动办得更好。
(3)进行社团资源的建设也是社团之间有效交流互动的一个平台。各社团将自己的资源在网上共享,每个社团可以了解其他社团的活动情况,为自己今后开展活动提供一些思路。一些不同的社团之间也可以开展交流活动。
2.社团活动资源建设的要点
(1)为每一位社团成员建立一份成长档案并纳入学生日常规范考核。在以往的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仅仅拥有一本象征社团身份的社团证,学生在社团里干好干坏都一个样,没有有效的奖惩措施。因此,建立一份社团成员成长档案就势在必行了。社团要设立专人把每一位社团成员参加活动的情况记录下来,包括出勤率以及对待活动的态度。所有资料都要纳入学生日常规划考核里,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加分,作为判断其评三好学生或者拿奖学金的标准;对于做得不好的学生将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分配一定量的学分给社团建设,不仅可以催生健康、向上的社团组织,而且有利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彰显学生个性、拓宽学习空间、凸现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
(2)建立学校社团活动网页,将所有社团的活动、表现以图文形式呈现。学校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专栏,供社团进行活动展示和成果分享。社团可以定期把自己的活动计划、活动成果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在网页上展示。这既是一个对外宣传的工程,也是社团自身加强经验总结以及升华提高的过程。每次活动的总结内容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套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成立学校甚至是全市范围内的社团联盟,摆脱各自为营的局面。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各种通讯软件如QQ、微信等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交流和沟通。各社团通过QQ群等方式加入到一起,QQ群群主负责活动的和组织,社团发现适合的活动可以及时联络群主,参加活动。各社团甚至是社团成员也可以提出一些好的活动策划或者创意,为社团发展建言献策。运用这些信息技术,各社团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参加活动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同时,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成立职校社团联盟,各社团以学校为单位加入社团联盟。由于单一社团的力量有限,活动范围存在局限性等特点,通过上述做法可以有效改变原先学校社团各自为营的局面,也是社团正规化、规范化的大胆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 明.中职校学生社团建设寻径.教育长廊[J].科教文汇,2009(30):76.
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4
【关键词】就业创业社团;社团建设;大学生;就业;影响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展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失业。导致大学生不能再毕业之后顺利毕业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大学生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工作经验,即缺乏具体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社团建设是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在丰富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的同时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毕业后较早地适应社会,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可见,高校大学生社团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近几年很多高校纷纷在学校原有社团的基础上发展了就业创业类社团,通过让学生加入社团,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引导他们积累丰富知识、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等,为他们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文章对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进行研究。
1.高校创业就业类社团概述
1.1高校创业就业类社团内涵
高校创业就业类社团主要是指一些具有共同就业爱好、取向的大学生自行参加的一种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就业,并在一定的组织管理下,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来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创业就业经验。[1]
1.2高校创业就业类社团发展现状
伴随社团在高校的深入发展,创业就业类社团逐渐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展就业创业类社团。比如我国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在现阶段基本成立的高校创业就业社团达到了十几个,像科技创业社团、就业与职业发展社团、未来企业家协会等。高校创业就业社团的成立和发展体现了大学生在正式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前对提升自身创业技能的美好愿望。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创业类社团发展时间不长,多数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另外,各个大学生创业就业类社团在功能定位上也不同,在具体分类上还存在一些交叉的地方。按照创业就业的侧重点不同,具体的创业就业类社团可以分为职业规划类社团、就业服务类社团和创业实践发展类社团。就业创业社团的功能定位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增强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第二,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第三,提升学生在社会发展的竞争力;第四,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就业。[2]
2.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积极作用
2.1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压力
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在学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下,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毕业生的要求高。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和从业技巧,在面临各种社会就业竞争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如果高校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其开展相关的就业创业引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社会就业的了解,从而减少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求职的困难。
2.2完善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在基于共同就业爱好建立起来的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远超过班级对其就业创业的影响。因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是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根据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爱好建立起来的,能够吸引来自不同专业对就业具有类似追求学生的加入,在丰富多样活动的作用下能够实现他们彼此之间对于相同专业的交流,进而丰富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开拓自身的视野,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对自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社团环境较为宽松,方便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在社团中能够实现对自己的完美展现,进而帮助他们形成一种稳定爹心理状态。[3]另外,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成员之间的配合,为此能够提升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提升其在日后工作中的集体凝聚力。
2.3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一种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尽可能地到大城市打拼、去经济发展的地区生活,他们普遍不愿意偏远的地区进行就业。虽然我国政策对偏远地区的就业提供相关资金的支持,但是仍然有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偏远的地方就业发展。大学生普遍的就业意向是到大城市的企业事业型单位工作,但是他们这种就业观念不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高校创业就业社团通过各种专题类讲座的开展能够在专业讲述就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大学生的这种片面的就业心理。同时在讲座的开展中,学生能够了解国家政策对偏远地区就业的支持政策,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根据时展下的就业形势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就业要求。[4]
2.4充分发挥出企业和社团联合的趋势
在现阶段,很多企业意识到了大学社团的重要性,同时我国高校社团,特别是创业就业社团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经过分析发现,当今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社会企业认识不够,对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要求和管理机构了解不充分。而高校创业就业平台的形成为企业和大学生之间的发展交流提供了相应的平台,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甚至涉及到了对企业相关产品的推销,在加强学生对企业发展了解的同时,推动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一举双得的表现。创业就业社团会定期组织学生画黑板报,进行校园广播,并通过校园网站的登录发现相关企业的及时性信息,从而把握住适合自己就业的机遇,实现充分就业。企业通过对高校创业就业社团发展的自主,不仅推动了高校社团的发展,而且及时发现了企业对毕业生人才的需求,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毕业生人才。[5]
3.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大学生创业就业类社团机制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的就业创业类社团大量出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很高,在创业就业社团活动中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但在社团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规范、学习制度不健全、社团活动发展多变、整体稳定性不够、专业教师指导不科学、社团建设资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学分制下的社团成员之间的活动时间无法在困难面前通力合作,这些制约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类社团的发展带来阻碍,需要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及时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不断促进大学毕业就业社团的发展。[6]社团发展特色不明确。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开展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其对社会就业竞争的认识。但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没有充分意识到社团独立性和特殊性的重要意义,只是将其作为一般大学生社团来发展,主要工作任务是完成和其他社团工作相关的事情,比如后勤服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会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不能让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获益。
3.2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发展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现阶段,高校的就业创业类的社团普遍存在专业性不够的问题,表现为专业指导和专业培训不够,社团学生在社团发展中没有提升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只是进行自我娱乐,没有对就业创业相关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
4.解决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存在问题的策略
4.1加大政府等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发展的扶持力度
大学生就业创业类社团作为一个根据学生自己兴趣组织起来的团体,在具体的发展中不具备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由于其成员对就业创业的知识了解不够,在具体的就业创业社团活动中面临的困难很多,需要有专业人士提供指导。为了实现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的科学化发展、专业化发展,需要有专门的教师对其建设进行引导,为此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类社团聘请了学校就业部门的教师进行指导。[7]同时,为了实现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的深远发展,有关人员需要聘请一些专业的老师来引导其发展,比如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等,还可以在力量足够的情况下邀请知名企业人事高管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的科学化发展。另外,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比如创业启动资金、暑期实习招聘会运作资金、聘请专家所需要的资金等。针对现阶段很多高校开展创业就业社团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就业创业活动建设的深入发展。
4.2加强对创业就业类社团建设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团的专业水平
第一,加强对学生成员的培训管理,进而提升整个社团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学生成员的培训管理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活动,比如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求职技巧、职场礼仪、就业政策等。[8]第二,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培训时,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实地观察、职业观察以及社会实践等。第三,定期组织社团成员开展有关创业和就业方面的调查研究,进而提升成员对就业创业知识的分析能力。第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中的作用,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4.3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和社会的联系
就业创业类的社团在满足学校和学生的自我内部建同时,还要加强其和社会的广泛联系,高校要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活动发展空间进行拓展,将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活动深入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实际创业就业内容了解。通过在社会中的实际锻炼逐渐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应用技能。另外,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社会实践、勤工潜血、扶贫助老、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5.总结
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发展时期,各个高校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更好的就业和创业,在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团,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大学生对创业就业的关注,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烨.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11.
[2]陆海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创业意向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樊伟,王传斌.指导创业、就业类社团建设,服务学生就业[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5:64-65+90.
[4]宋健.高校社团的就业引导作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5]胡业宇,张超.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31-133.
[6]甘英.浅议高校学生社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J].学理论,2013,04:105-106.
[7]吴振铨.高校创业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4,24:41+43.
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5
驻点公司团建工作情况汇报
驻点公司团建工作情况汇报****有限公司主要为**石化公司所属各生产厂进行机、电、仪保运。随着**石化100万吨/年乙烯配套项目的建设、竣工,我们的保运任务也要增加。公司现有职工1631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471人(其中团员113人),占公司职工总数的29%,团委下设14个团支部,团干部总数32人,均为兼职团干部。近年来,津滨石化团委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积极做好青年思想工作,服务企业经济,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化“青”字号活动建设,造就津滨公司团青工作的特色品牌。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发挥团组织优势,做好青工队伍的稳定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举措不断出台,对青年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公司团委积极与有关智能科室协调,利用各种载体宣传各项改革措施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必要性,争得广大青工的理解和支持,努力使青年职工成为企业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在“五四”期间,团委组织部分团干部、青年岗位能手和团员代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把学习**石化公司第五次团代会精神和津滨公司六个意识大讨论等热点问题相结合,宣传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形势,了解青工当前的思想状况,澄清青工认识上的模糊概念,一定程度上使广大团员青年认清形势,明确自身位置、理顺情绪,成为推动公司改革和维护公司稳定的中坚力量。2、找准工作载体,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公司团委以纪念“五四”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青年文化月”系列活动,庆“五四”板报展评、“团史、厂情”百题知识竞赛、青年职工卡拉ok大赛、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六个意识”座谈会等活动的开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团委还积极协助工会等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多项文体活动,各团支部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丰富了青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3、深化导师带徒活动,创建品牌活动。导师带徒活动是津滨公司团委工作的一个特色。随着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部分技术业务精湛的职工和技术人员先后离开了工作岗位,这给青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团委紧紧抓住服务企业青年职工成长成才这一主线,在年初就展开了细致的调研工作,根据各保运站和各车间的实际情况,从定师徒、签合同、传业务、严考核、重奖罚等五个活动内容入手按照“八个一”(一份师徒合同、一份带徒津贴、一份学习笔记、一份带交计划、一月一次检查、一季一次考试、一年一次仪式、一年一次表彰奖励)的管理模式,召开一年一次的签字仪式,几年来共签订公司级54对师徒、车间级102对师徒,师徒在自己日常工作的岗位上开展“教与学、带与练”的“拜师学技”活动。团委则通过一月一次的团支部目标管理检查对师父的计划和徒弟的学习笔记进行抽查和阅签。通过活动的开展,努力为企业在生产保运、设备制造、工程安装及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培养青年人才。4、密切服务青年,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团委本着服务青年的基本原则把关心团员青年、了解团员青年、服务团员青年作为团建工作的一个新的出发点,在服务中使团组织成为团员青年的贴心人,做好沟通党、公司和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反映团员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年初,团委为部分团员青年订车票回家。每年八月十五、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团干部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和住在单身公寓的大学生共渡节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另外,公司团委还千方百计地帮助大龄青年解决婚姻问题,公司团委多次与**区各单位的团组织联系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单身青年联谊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的热情参与,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一工作促进了青年群体思想的稳定,也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
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6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专业社团 艺术学院 作用 途径
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高校创新体系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高校逐渐走向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的新路径,如何发挥专业社团的重要作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赋予高校创新活力,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及与专业社团的关系
(一)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要求,创新成为教育界的焦点议题,处于创新链条高端的高校,如何培养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开拓者与领跑者成为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与追求目标,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造就源于教育,创新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创新能力、开发创新型人力资源,成为全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服务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
“创新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运用教育技术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贯穿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之中,按照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建设要求与适应创新社会的需要,以培育和造就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进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基本价值导向,综合运用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开放、动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行为实现的前提条件与动力机制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挖掘,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创新人格的塑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价值追求。创新过程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思维过程中的高级属性形态,它有异于固有的思维与观念,通常具有批判性、求异性、随机性、特异性、认知性、多向性、形象性等特征。创新人格主要是具有创新技能素质与创新精神的人才特征,创新人格作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素,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意志力、洞察力、敏锐度、事业心,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顽强的性格”。创新人格特征以世界观与价值观为核心,是创新活动的载体,大学时期作为创新人格特征的重要形成时期,创新活动决定着创新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二)专业社团在艺术学院创新教育方面的作用
艺术学院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特色清晰、管理规范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实现文化与创新育人,无疑对学院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专业社团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构建“一体两翼”式的校园文化工作格局,并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教育的层次空间与实践效果,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延伸性。专业社团的存续是以一批学生毕业离校,另一批新生入学进行承接,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广阔的知识储备平台,覆盖渗透在学生大学的全过程,这是学生专业社团创新教育持续开展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专业社团的开放性、包容性、广泛性、自由性、类型众多等特点,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活动选择空间,通过多层次、横向交流,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内驱力调动创新积极性,并内化凝聚为锐意进取的专业社团文化。
2.自主开放性。专业社团属于大学中的学生自治组织,充分强调社团自主性与大学生主体意识,并未设置刚性约束,学生参加或退出专业社团都是基于个人兴趣自觉自愿进行选择,专业社团活动开展仅在大体方向上接受学校指导,完全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实施、自主服务,这种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与个性特征的活动开展方式,将学生追求自我独立与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彰显创新教育个性化的要求。与此同时,专业社团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为学校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搭建沟通桥梁,在合作协同创新过程中使高校创新教育接受企业监督与评价,从而进一步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推动创新教育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3.氛围激励性。专业社团作为创新教育载体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能使创新教育在空间上实现课外到课内的延伸、校外到校内的延续,并最终拓展至社会层面,为创新教育构建立体交叉的平台体系。在显性作用层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结构;在隐性作用层面,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与驱动性。
4.活动实践性。由个体目标的高度聚集统一为纽带形成的专业社团,其活动从形式到内容均标新立异、丰富多彩,其强烈的实践性与趣味性、生动性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激励、锤炼品质、形成合力,充分激发个人的创造力与凝聚团队的智慧。
二、以艺术学院的专业社团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艺术学院通常紧紧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努力培养适应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艺术创新人才,需一直重视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专业社团建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使隐性课堂功能显性化。目前,上海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有“菁英计划”“创意实践训练营”“知名系列五个一”“支点工作室”等专业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