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

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1

关键词:产品设计;安全性

一、产品设计中的安全性

1.安全性要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产品设计是基于功能和审美的综合要求,利用专门的设计方法与技能,赋予材料或产品以新的内容与品质的造物活动。

(1)安全性是功能与审美的内在构成要素。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产品的审美是在功利基础上产生的,产品的美在于功能的完善;一切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直接表现为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因此,首先必须具备安全性,安全性是功能与审美的内在构成要素。

(2)安全性在设计方法中的体现。马斯洛的人本哲学认为,安全需要有时能完全克服功利需要以达到缓解恐惧的目的,摆脱恐惧的人往往能更大胆、更勇敢。当人们意识到安全克服后,他们能在设计的路上越走越远。在产品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性伴随了产品发展的在整个过程。受来自寻求安全的较低需要的消极的影响,发展的过程需要人时刻准备冒险、犯错误、改变习惯。安全是设计方法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是设计方法存在的依据。

(3)安全性是产品品质和内容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的产品设计评价标准中,安全性是考验产品是否合理化,是否符合标准的一个评价标准。产品设计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效能性要求。采用现代安全设计方法,通过对产品质量品质进行识别、评价和安全设计,从而使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效能。

二、安全性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1.产品的生理性安全设计

产品造型的生理安全,指的是产品设计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如一把婴儿椅,在造型上如果不充分考虑婴儿的人体适应性,设计过小、过大、过高、过低都是会影响婴儿的生理安全。过小、过低使得婴儿身体挤着,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过大使得婴儿易脱离座椅,如椅子过快推进,婴儿有可能脱离飞出椅子;过高使得婴儿的脚够不着地,则使得婴儿的脚不舒服;坐垫的材质采用硬质、尖角的材质,则会给婴儿的身体带来不安全因素。

2.产品的心理性安全设计

产品的心理性安全设计主要是指产品是通过自身的形、音、色、质等示意性的语言向使用者传达安全的信息。如色彩上的安全感。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和危险的意思;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通行、安全的意思。当人们看到红色,会感觉到紧张和不安全。

就产品的造型设计而言,平稳、对称的造型形式能给人一定的安全感。而设计较为灵活的造型则不能给人心理上以安全感,至少是暂时性的不安全感。如一把椅子是一根尖底支撑的大个坐垫,虽然技术上解决了生理安全,但在心理上,人还是对这一设计有一定的距离感。此外,柔软的材料给人亲和力;坚硬的材料给人生疏感。

3.产品的道德伦理性安全设计

安全伦理作为一种伦理价值观,既体现为应当的“善”的安全伦理规范、原则,又体现为对安全追求的信念和信仰。就产品设计伦理安全而言,产品设计的造型要考虑不同人的设计需求,设计要关注更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也要考虑到使用者对其他人的安全,设计的伦理安全应该是在满足使用者的安全基础上,进而满足其他未使用产品的人的安全。

三、安全性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思考

1.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间度的把握

过于安全性的产品给人死板的感觉,不够生动,从生理安全、心理安全、伦理安全角度出发,不同层度的安全需求是最重要的。产品给人的生理安全,即功能、技术、材料上追求绝对的安全,这是不容置疑的。在心理安全上,造型和形式则在心理与伦理之间调和,在死板和灵活的设计之间找到契合点,既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又能始终提供安全的设计。

2.挖掘和灵活运用视觉元素的安全性内涵

所有的视觉元素都具有安全性内涵,创造性地挖掘和运用是设计创新的基本途径。如灵活性应用色彩上的安全性内涵:红色的警示含义,在产品设计中起突出醒目、引起人注意的作用,将红色用于折叠式产品结构的转折处,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将红色用在机房内的危险部位上可起到一定的警惕性作用。

3.设计师要努力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安全性在不同设计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传统设计中更多注重于人的生理安全,技术、工艺的问题是当时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在现代设计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理安全变成了设计最基本的一项准则。未来产品设计可能更多的关注于产品的伦理安全,提倡绿色环保,人文关怀。每个时代对安全性设计的要求都不相同,设计师要努力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总之,只有将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统一,不断灵活运用设计原则,始终紧随现代设计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我,才能使设计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2

[关键词] 产品设计 CI战略 企业

CI又称CIS,意为“企业(团体)识别”。企业CI战略的指向很明确,即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行为规范等信息,运用统一化、规范化的视觉传达系统,通过广泛的公共关系活动,传达给企业的关系者乃至全社会,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CI战略作为企业树立整体品牌形象,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企业的重视。有人提出“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市场,三流企业做产品”。此类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更多人狭义的理解CI战略的内涵,把CI仅仅看成是表面的宣传设计、广告设计,而没有认识到产品设计也是CI战略的组成部分,产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强化企业形象,传达企业的精神内涵。

一、产品设计与CI构成要素的关系

1.产品设计与MI的关系

CI战略的三大构成要素是MI(理念识别)、BI(活动识别)、VI(视觉识别)。其中MI作为三大构成要素之首,是企业精神理念的主旨和灵魂。著名的CI策划公司ICON则称之为“企业的心”。 MI的内容包括: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形象口号等。因此,MI应该作为产品设计的理念指导。由于产品直接与用户接触,甚至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产品是否准确地传达出企业的理念至关重要。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倡导人性化,那么它的产品就一定要考虑用户的生理、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因素,通过产品同用户沟通交流,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实在在体会到人性化的经营理念。但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不仅仅受到企业理念的影响,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时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流行时尚等都可能成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动机。就好像一个现代人要时刻准备接受新事物一样,企业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不断深化改革自己的理念。CI战略一经导入,就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管理阶段,需长期地不断发展完善,要通过对产品销售状况的定期调查和评估,来检验和及时修正CI战略的内容,并开展新领域的开发研究。因此,MI是产品设计的理念指导。

2.产品设计与BI的关系

BI是CI的动态部分,是MI的行为体现。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市场调查如何进行,生产设备是否适用,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利用等。这些问题如果放在每次产品开发时来临时考虑,势必造成效率低下、成本提高等后果,而且不能形成统一的行为方式。而BI策划要求把这些问题设计制度化。当然这些制度要体现MI的中心思想,如世界知名品牌诺基亚公司的行为准则就包括有道德、法律、人权、环境、供应商等方面的制度。诺基亚通过对自身运作的管理和对供应商网络的管理,通过为环境而设计的理念融进产品的开发、加工和服务设计中,通过支持安全的产品周期终结的做法,来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遵循这样的程序与制度,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又可以保证产品的风格和机能与MI的理念保持统一。因此,BI是产品设计的行动指南。

3.产品设计与VI的关系

VI是静态的识别形式。目的是要通过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视觉识别设计,在视觉传达方面树立起统一的形象概念。它包括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属于VI应用要素。但是产品设计和包装有其特殊性,不能像其他应用要素一样保持一贯的统一性。如果产品和包装设计一成不变,就会给人落伍、老套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高、技术更新换代快的时尚产品, 更要常变常新。这似乎成为一个矛盾:既要有统一的系统,规范的识别效果,又要保持新颖常变的形象。但这一矛盾在CI战略里不成立。例如,历史悠久的服饰品牌路易威登,一贯的风格就是高贵典雅,它的皮具以经典的款式和咖啡底色上浅棕色LV的logo花纹而驰名。但长期以来极少变动的设计在推出的新款中被打破了,只是根据时尚的要求改变了配色方案,新款皮具立刻成为时尚界追捧的对象。路易威登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深刻理解企业的理念和性格,从中分析出产品的风格特征,在保持这一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可以作各种形式的变化。也有人错误地认为只要在产品和包装上放上企业或品牌标志就是VI设计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标志是很重要,但产品本身的形态、风格以及包装的方式、外观才是最好的VI。如果人们不用看标志就能从产品和包装中看出独特的品牌风格,就说明这个品牌风格明确而独特,再在适当的位置加上标志,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因此,VI是产品设计的外观体现。

二、 产品设计与CI的导入

1.预防型CI

预防型CI的导入是指企业处于稳步上升期时,为产品的发展而采取的前瞻性经营行为。当企业处于新生期和成长期时,在产品开发、企业规模、市场渗透力方面逐渐形成有力的外延力量,员工素质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必然要面对从成熟期到衰退期的危机。具有前瞻性的决策者应及时调整发展目标,修正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例如INAX(伊奈制陶)原先是一家生产瓷砖、陶瓷产品的公司,1980年后扩展事业领域为地砖及住宅配套设备制造。虽然当时它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企业处于上升期,但它有意要成为全国性的大企业,并改变人们心目中卫生洁具制造商的形象,遂请了著名的CI策划公司PAOS为其导入CI策略。伴随着PAOS策划的一系列战略活动,伊奈的产品设计路线转向创造都市、企业、生活三种环境美的领域,通过产品设计向人们传达出高品位的生活方式,促进消费者转变对卫生居室的看法。还设置了由日本一流的设计师设计的XYLIFE综合商店,展示了具有个性的INAX产品的设计组合,直观地传达快乐空间、舒适生活的观念。可见,产品设计是导入CI战略的有效手段。

2.拯救型CI

当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的阶段,企业的品牌形象淡化,产品发展前景暗淡,市场被瓜分使得销售疲软,员工精神涣散,企业业绩低落。这时企业决策者应迅速找出症结所在,进行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的全面革新,通过拯救型CI的导入加以调整,使企业尽快摆脱衰退期,进入一个复苏期到成熟期的再发展阶段。健伍音响公司(KENWOOD)一度面临倒闭的境地,PAOS公司为其导入拯救型CI后起死回生。其策划的要点有三:一是将公司的三大理念质量追求、积极创新及目光锐利融入了新商标。健伍的新商标中央有一个红色三角形,三角中的每一角分别象征着维系公司的三大理念。无论健伍的产品在哪里生产、制造及推出,一切决策皆取决于这三大理念,并以此确立统一的形象,给予世界各地的顾客无比的信心;二是健伍公司的产品除了追求高品质外,从过去单一的家用音响扩展到刚刚兴起的汽车音响、通讯设备等领域;三是依托产品为中心的一系列BI策划为健伍公司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影响较大的活动如无偿地向警察局捐献警用对讲机,2003年非典时期向医院捐献对讲机等通讯产品。可见拯救型CI更强调以产品的品质和创新为中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CI是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理念指导、行动指南和外在表现。而产品设计是CI理念、行为方式的体现和视觉传达的表现方式,更是企业立足和生存的根本。缺乏产品设计的企业CI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企业在重视CI的导入时务必要同等重视自身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的每一环节,使产品和CI战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提升品牌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赖,获取更高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为善陈海燕陆婷:企业识别:CI的策划和设计[M].上海: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2005.3

[2]张建辛荆雷:CI战略的教学与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1

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3

就中国目前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对体育旅游产品进行ASEB理论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特点、开发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可以对体育旅游产品的进一步设计开发提供战略上决策的指导,如表3所示。

二、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分析

(一)明晰体育旅游产品定位体育旅游的产品定位来源于其本身的产业定位与产业属性。就产业属性而言,其显性属性是第三产业,而作为其背后的隐性属性是指体验属性。体育旅游的产业定位从体育旅游作为社会活动之初就早早确立,即属于第三产业。从产业角度分析,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根据产业的基本内涵与要素,依托产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对适合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ASEB分析,合理的将资源带来的活动、环境、体验与利益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劣势的合理判断,对产品的定位与市场预期有持续性的设计。

(二)平衡体育旅游产品要素体育旅游是一个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综合产业。相对于常规旅游体育旅游的要素核心是“游”。其他要素为开展体育旅游的必要条件。“住”与“行”是提升整个体育旅游过程质量的充分条件。“食”、“购”、“娱”则是构成体育旅游的基础条件。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依照ASEB栅格子理论对产品的16个子方面进行解读,设计产品的过程也是了解产品构成要素和组成要素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素平衡原则,才能有效的将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设计出来。

(三)体育旅游系列产品设计体育旅游相对于其他旅游来说,其独特的特点就是游客是具有强烈参与意识的,是一定会故地重游和系列游玩的。对于体育旅游者来说,多数从心理层面上是多中心型的游客,他们思想开朗,兴趣广泛。行为表象上位喜好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随大流,喜欢偏僻的不为人知的地方作为全新的体验经历。这种心理欲求就导致了游客本身对产品的完整度要求较高。以滑雪爱好者为例,每一名滑雪爱好者都是体育旅游者,而在雪季来临时,爱好者一般以周为单位进行游玩,对于他们来说,参与就是最大的乐趣,就是体育旅游的真谛。这种重复的参与就带动了游客对相关衍生产品的猎奇,比如某一雪场能够开发出雪地摩托、狗拉雪橇、雪地游戏、天体滑雪等后续系列产品,能对游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应用ASEB栅格分析法,将产品存在的价值与持续开发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后,陆续地将后续产品推出。这种紧跟式的具有持续性的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是体育旅游在旅游市场的立足之本。

三、结束语

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4

[关键词]语言识别 产品设计 品牌管理

企业产品的识别体系由产品诉求识别、产品体验识别及产品语言识别这三个要素构成。产品语言识别作为整个识别体系的基础,是用户体验感觉的外在传达,也是产品诉求的最终外显。如若没有语言识别正确而有效地表达和诠释,产品的诉求和体验将永远停留在虚无缥缈的概念状态,不可被外界所认知。因此,产品语言识别是将品牌理念等抽象内容,转换成具体的、视觉化的产品符号,来最终刻画产品个性特征的手段,属于产品识别的外在表象层面,是消费者认知和理解产品内在非物质识别特征的必要途径。

对设计师而言,要实现与用户的顺利沟通,避免产生认知上的困扰,就要使产品的语言内容由消费群所熟知的语意团组成。因为设计形态虽然可以千变万化、具有任意性和偶然性,但当设计语言被有信息交换的社会群体约定俗成以后,就受到了限制而失去了任意性,只能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设计师们就是在设计工作中对这些语意团进行选择和组合,将抽象的文化符号通过设计语言的运用附着于产品之上,体现品牌的理念意志,所以,在品牌导向下的产品设计,就是一个“解码”后再“编码”的过程。设计师的“解码”就是对品牌内涵和产品诉求的语义解读,在设计师进行造型设计即“编码”之前,需要先将这些隐含的品牌理念视觉化,把它们转化为各种具体的造型要素,而编码是设计师对产品的形态、色彩、结构、材质、制造等要素进行综合设计,赋予其美学的价值,将产品的内涵性理念予以视觉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产品设计的实质就是对各种设计要素进行编码。在设计编码的过程中,设计师作为产品形象的创造者和信息的传送者,该如何借助相应的符号或手法来产生相应的意象,把自己需要向用户表达的概念信息转译成一定的造型符号,经过抽象、集中地表现,使得产品成为满载意象的传达载体呢?这里,将品牌设计中完整的产品语言归纳为造型要素、造型手法、结构特征、细部元件的有机结合。

一、造型要素

语言识别中的造型要素主要包括形态、色彩、材质等这些组成产品外在造型的基本元素。“形”为元素的基本形状,是纯粹数学或几何学上的单元,因此它的视觉性格固定而单纯,如点、直线、曲线、三角形、方形、圆形、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至于不规则形状,仍保留原形的象征,而宇宙间万物的形态,无论其复杂性为何,皆可归纳成点、线、面、体四个基本架构。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原质,具有其他文字和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能够超越不同语言、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所造成的障碍而表达各种信息。而材质一般是指物体的组成材料及其特性,任何造型活动均须透过材质来创造内容,不同材质所产生的质感可以传达不同的产品理念。设计时,我们要尊重产品的一贯表现来寻找成功的造型语言要素,以形成差异和特征。

二、造型手法

产品设计中的造型手法包括对基本形态要素的排列、组合与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细节的处理以及适当地装饰点缀等,是对造型要素整合设计的过程,造型要素只有经过造型手法的再加工以后才能达到识别的目的,因此它是造型要素形成识别的实现手段。设计师在运用造型手法进行设计时,都会挖掘企业之前在市场中销售成绩出色或成功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特征要素,提取其中的实现手法,从而直接或合理改良后融入下一次的设计方案,因而造型手法识别更多形成于设计的程序当中。如LG在其豪门冰箱中运用“盛唐纹”而大获成功后,乘势延承到其他家电产品中,形成产品系列而强化成品牌识别的特征。

三、结构特征

结构的定义一般是指不同材料形成的元件在一定的构造形式下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可以将产品的结构理解为是指产品的物理构造及其组合方式,其虽然不如造型要素般有强烈的视觉传达能力,但是从结构上进行创新设计而形成特征识别同样可以带给使用者不同的体验感受。正如苹果公司为了使产品形成浑然天成、天衣无缝的感觉,很少将螺钉露在机身外侧,因此较多产品的外壳是通过明卡和暗卡固定的,这使得苹果公司拥有了创造简洁产品的独特能力。

四、细部元件

一旦产品中某个部件因其别具一格的功能特性或视觉形象而使整个产品蓬荜生辉时,这个元件就成为产品的识别符号,若能在产品线的开发战略中重复应用,那么此元件就可能被强化为品牌识别的特征代表或成为第二标志形象。如IPOD的触控感应式控制圆盘在IPOD的更新换代中被保留沿用。

当然,造型要素、造型手法、结构特征、细部元件作为产品语言识别的构成要素,彼此之间也并非完全割裂、毫无联系,造型要素要通过造型手法的处理形成识别,而细部元件和结构特征又是由造型要素构成并受造型手法的影响,因此四者可以相互综合在一个设计中形成识别。

设计语言是实现品牌与外界消费者交流的直接媒介,不管是理念层面的诉求,还是感性层面的体验,最终都要通过产品的语言来表现。而企业产品要实现对于品牌理念的延续,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也就是体现在产品语言的传承上。语言识别关注的是产品在终端上的表现能力,以最大化地配合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将产品以系列的、整体的风貌,以统一的外在表现形式展现在消费者眼前。表现在品牌产品的识别设计上,设计师在确定了产品的特色诉求、设定了识别性体验之后,就需要据此筛选提炼合适的符号、运用一定的手法组织四大语言识别要素,以将诉求、体验等隐含的识别特征准确而直接地传达给用户,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确定品牌产品的“遗传密码”,才能创造出消费者一看就喜欢,一看就能理解操作要领的产品形态。

参考文献:

[1] 花景勇:设计管理――企业的产品识别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嘉萍:产品造型特征与品牌形象之一致性研究―以液晶电视为例[D].台湾:大同大学,2005.32

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5

关键词:产品设计;“技”;“艺”;和谐美

设计这一具备文化品质复合性的造物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特殊效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设计产生的正面效应十分巨大,而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亦不容忽视。简言之,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失衡除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外,还会对人们的生活与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当代设计者的思考。“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现代人受到机器、仪表、汽车、高楼的重重挤压……审美体验成为了人的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需求。”①因此,“技”“艺”和谐的产品设计是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满足人们身心需要的必然要求。

一、现代产品设计“技”“艺”和谐理念概述

和谐理念在中西方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西方,“和谐”一词源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理理论,该学派将“和谐”视为核心概念。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比例与构成构建了万物的和谐秩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美是和谐”的理念。毕达哥拉斯首次发现音乐是建立在数的比例与关系上的艺术,之后他又将这种和谐理论应用于建筑、雕塑与绘画艺术之中,从数理角度探究艺术中的和谐关系。而在中国,带有浓厚哲学与美学意味的“和谐”概念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讲求宇宙万物的秩序,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相济相通,因此,自然的和谐秩序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中国文化中的“和”有别于西方从数理角度阐释的“和”,它是从主观感性的视角来理解万物有序协调的状态。关于现代产品设计,其本质是协调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力争达到和谐状态。中国现代产品设计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在某种程度上亦秉持着西方艺术中的数理精神。因此,现代产品设计不仅要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和谐观,还要从科学的数理视角出发,在功能与审美、内容与形式、材质与工艺等诸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即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将这种设计理念最早付诸实践的是包豪斯。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理念的开拓者,更是推动现代工业设计的主流力量,对世界文明与现代设计的影响非常深远,其所建立的“实用、经济与美观”的设计审美标准一直以来都被奉为非常重要的设计准则。包豪斯设计理论基本观点中的第二条明确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可见,包豪斯学派有着明确的人本思想,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包豪斯学派由理想向现实的过渡,也是产品设计实用与审美理念的最早结合,即“技”与“艺”的圆融,标志着现代设计理念的转型。相较过去的产品设计,当今生活中出现的许多产品已经突破实用层面,而更加关注情感、体验和感知的审美层面,即关注产品的人文情怀。不可否认,这是人们审美境界提升的一种最好反映。总之,现代设计的核心语境是构建人、物、境三者的和谐,而现代设计的和谐之美也由这三大要素构成。那么,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之美都有哪些视知觉层面上的表现?这值得深入研究。关于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乃是完成人、物、境和谐共处,实现和谐之美的关键。

二、现代产品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细节和谐统一

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技”与“艺”其实就是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即“形”与“用”的关系。产品的“形”是为满足特定之“用”的需求,反过来,“用”的方式也影响着外在“形”的设计。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形”与“用”关联统一、相互依存。(一)外部形式构建产品造型之美。作为设计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肌理及色彩共同制约并影响着产品的功能、结构与材质等。因此,当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设计构成元素来构建产品的形式美感时,还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工艺、功能和材质等现实问题。设计与造型密不可分。设计以造型作为基本任务,而“形”则是基本语言。设计之“形”既指产品自身的结构,又包含其表面的“饰”。李砚祖曾指出:“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设计师的造型之所以不同于工程师的结构造型,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前者是美的造型,艺术的造型。这种造型既包括表面装饰性的形如纹样、符号、表面色彩等,也包括依据合理的功能结构而设计的外形。”③比如珠宝设计大师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于1900年设计的“洋葱花瓶”,整个设计就基于洋葱的造型而具有抒情美感,材质和色泽增添了它的唯美气质,作为花瓶又不失插花装饰的实用价值。由此可见,建构产品设计外部之“形”,需做到外部形式与表面装饰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既具有外在的造型美、装饰美、又不会影响其实用功能。(二)细节内容营构产品实用之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对产品设计,人们一般关注其使用层面的和谐,换言之,即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既然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那么产品设计在营构和谐的人与物关系时,还应考虑人在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审美感受。一般而言,生理感受是指视、听、嗅、味、触等感官刺激,心理感受是指设计情感,而审美感受则是指使用者对产品艺术表现形式的把握。当下设计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皆可归为设计中人与产品的和谐问题。徐恒醇在《设计美学》中就曾指出:“产品是供人使用的,因此造型尺度的选择必须以人为依据。”④例如某些鞋子的设计就以人为尺度,按照人体要求、活动特征以及审美感知等在细微层面精心营构产品形态,从而使其成为人们的喜爱之物。

三、现代产品设计材质与工艺的料工和谐统一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者除取材各种物质材料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工艺手段。某种程度而言,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其实就由材质与工艺相互交织而成。(一)物质材料建构产品实际效用。历史上,人类为解决衣食住行,从大自然中取材制成各种器物以满足生活之需,陶器就是人类成功改变物质材料性质而制成的生活器物。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基础就是物质材料,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目前,人类可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既包括自然界的石头、木材、动物皮毛等,也包括通过人工技术合成的陶瓷、金属、玻璃、纤维、塑胶等。但无论是自然材质,还是合成之物,创作中全部的物质材料都受限于设计形态。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需充分考虑不同物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设计构成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发挥作用。就产品设计而言,和谐美并非强调材料的单一或缩减,而是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并调动感官实现创意,这是从材质方面对产品设计和谐美的另一种诠释。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的设计作品《凤凰》就是集多种奇异材质于一体的装置艺术:电钻制成的头部,层层叠放的铲子构成的翅膀,身体则由建筑残骸如钳子、螺丝刀、电锯、软管等制成。从鸟喙至尾羽,每一处设计都有着精心的考量。该作品由一堆废弃的建筑材料构成“凤凰”形象,独具特色,利用材质的关联性创造冲突,打破传统表现形式,从而使艺术作品充满活力。(二)工艺技术体现产品艺术效用。对产品设计而言,有绝佳的材质而无适宜的工艺技术,也难以创造出理想之物。由此可知,造物活动除所需物质材料外,还需与之匹配的工艺手段。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两者互相依存,构成现代文明的特殊标志。就艺术而言,技术的进步可促进粗放工艺向精细化方向迈进,进而使产品偏向艺术化。比如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就利用失蜡法使器物变得更加晶莹透亮。由此可知,自人类造物以来,技术始终贯穿其中,并针对设计之物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当今,科技发展空前繁荣,在设计领域表现为:“工业设计是从技术的设计到艺术的设计,为其塑造完美的形象。”⑤当下,工艺技术通常依据产品功能为其实现艺术效用,因为适宜的工艺技术可以为产品的审美设计作最完美的诠释。古人曾将“合此四者”作为造物的准则,“四者”即天时、地利、材美、工巧,既包含了自然条件,又囊括了人工技艺,还强调了物质材料的选择与工艺技巧的发挥。今天,“材美工巧”“因材制艺”的造物规律在现代产品设计“技”与“艺”和谐构建中依然具有实际意义。

四、现代产品设计认知与情感的审美和谐统一

所谓审美经验,即审美主体对形象语言产生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其以形象语言和情感作为媒介,以想象力作为体验结果。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者(人)与使用物(产品)之间也有这种审美关系。事实上,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建构乃是人们在使用产品时认知与审美交互体验的过程。(一)语言符号表现产品现实作用。产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形象语言,用来向人们表述其现实作用与审美价值,此类语言就是以造型为手段表现出来的符号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人们一眼就能通过其造型语言而获知其现实功能,正是因为产品的造型语言已明确表明它的种类、现实价值和使用方法等,使人了然于心,甚至对该产品的价值、品质、性能及安全度等都有一定的认知。人们对产品的认知是通过其造型语言而获得的,产品设计将其材料、结构、形态及功能转化为人们易于认知的信息,于是便能传达出其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与审美意义。(二)审美情感凸显产品功能价值。“设计审美情感是人们在对产品的观照与使用活动中的情感,是设计作品在人们心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⑥由此可知,设计审美情感是使用者对设计产品的一种直觉感受。甚至有观点认为,设计中的情感成分远远比实用成分更能吸引消费者。从生活中可知,情感体验与情感内容稀薄的产品难以被人们接受,而具有深厚情感内涵并可调动人们审美体验的产品不仅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而且也可以在乐趣体验中加强对产品功能的认知。比如设计大师乔治•尼尔森专为孩童设计的动物造型钟,其独具魅力之处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了人文关怀,使之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并契合儿童对产品设计的心理诉求。正是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此类情感互动,才使产品具备了与人交流的品质,在彰显产品审美情感价值的同时,也凸显出其现实功能。设计物与普通物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蕴含情感且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如果将设计物当成一种语言符号,那么它不仅承载着特殊的语言,而且还具有无法取代的情感功能。现代产品设计既包含着对设计语言的认知,又蕴藉着丰富的审美情感,通过“技”与“艺”的和谐构建,使语言符号与审美情感处于协调状态,才能凸显产品的现实功能。

作者:徐楠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注释:

童庆炳:《童庆炳谈审美心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1页。

孔德明:《形象设计艺术导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208页。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徐恒醇:《设计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7页。

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6

关键词:价值链;项目评估;战略价值链分析;国民经济效应

1价值链和战略价值链分析方法

1.1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的一切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项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ValueChain)。

主要活动:(1)输入后勤——包括购买原材料、动力、燃料、部件等,对这些采购品进行接收、储存和分配、检查等管理。

(2)制造——将原材料转化为产成品的过程。

(3)输出后勤——将产成品转移到顾客手中的过程。

(4)营销——让顾客了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涉及营销部门的全部活动。

(5)服务——提高或维持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涉及给顾客提供诸如装配、零部件、修理、维护保养、技术支持等活动及顾客投诉活动等。

辅助活动:(1)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开发和报酬等的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培养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

(2)研究与开发——产品研究与发展、流程改进、设备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子交流系统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综合管理——财务会计、法律事务、安全保卫、构筑战略联盟以及与战略伙伴的关系管理等。

1.2战略价值链分析方法的概念

战略价值链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公司价值链成本的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长期成本竞争态势的一种方法。

战略价值链分析,是从行业价值链、企业战略价值链和竞争对手战略价值链等三方面进行的。

(1)通过行业战略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战略价值链中的位置、现状与前景、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与分销商和顾客)的战略价值链关系,把握企业的成本态势。

(2)通过企业内部战略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单元战略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确定增值与不增值的链结和重构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3)通过与竞争对手战略价值链的比较分析,了解竞争对手战略价值链,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相应的有竞争力的成本战略。

1.3行业价值链的分析

价值链分析的具体步骤有:

(1)确定行业价值链的构成要素。

行业价值链涉及企业自身价值链、上游供应商价值链和下游经销商价值链和用户价值链。

行业价值链的的全过程可用图表示如下:

供应商价值链——企业自身价值链——经销商价值链机用户价值链

行业价值链的构成会因行业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制造行业的价值链:金属矿山金属冶炼公司机械制造厂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服务业企业的价值链与制造业的价值链也有所不同。

(2)明确各构成要素的位置、成本和增值情况,调整或优化价值链结构。

在了解本企业目前在行业价值链中位置的基础上,需要对价值链成本和增值情况进行估算,研究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整合价值链中的有关构成要素,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

1.4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

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就是了解本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构成要素(单元价值链),确定对成本与增值是否有影响的基本价值链,以发现并消除容易带来高成本和不增值的链结(构成要素),从战略上调整和重构具有相对成本较低地位的、优化的企业内部价值链。

如果企业内部价值链上所有活动的累计成本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具有了竞争的优势。

优化企业价值链的工作:适时生产系统、零库存、全面质量管理或零缺陷管理、“外包”有些活动、改造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节约成本的技术、简化产品设计、精简高成本活动的营运流程等。

2.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2.1投资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和原理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目标,需要短期内建设数目众多的项目,但受资源的约束,不可能百业俱兴。所以,最佳配置资源就成为最大可能的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关键所在。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直接目的是为了比较方案,筛选项目,最终是为了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投资资源。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是从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通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计算项目未来的经济效益和费用,并按照社会折现率进行折现,继而计算出一系列经济指标,并根据“以最小费用去的最大效益”的基本要求作出分析和判断。

费用和效益的范围比财务效益分析中的成本和效益要广泛的多。项目的费用是因项目建设而使国民经济所付出的代价,包括项目本身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两类。内部费用是指用影子价格计算的项目投入物的经济价值。外部费用是指社会为项目付出了代价,项目本身并不需要支付的那部分费用,即由于项目存在而使项目以外的主体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与之相应的,内部效益是指项目产出物用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价值。外部效益是指项目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而项目本身并未得益的那部分效益,即由于项目存在而使项目以外的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2.2内部与外部效益的鉴别与计量

内部效益包括三种形式:(1)项目投产后增加社会总供给量,是指由此而增加的国内最终消费品或中间产品。(2)项目投产后减少了其他相同的或类似企业的产量所带来的效益。(3)增加出口或减少近口所带来的效益。

外部效益包括两种形式:(1)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在一个地区建设一个技术先进的项目,会培养和造就数量众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些人才所带来的效益,大部分为本项目所吸收,但因为人才的流动、技术的交流,这些人才能给该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好处。(2)给上、下游企业带来的效益。项目的前联合后廉的效果,即项目对上、下游企业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项目投产后,使上下游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利用而增加的净效益。②项目投产后使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了规模经济。特别是上游企业,因为为了满足虽有入物所增加的需要,不得不增加改种产品的供给,从而使其增加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李苹莉.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J].会计研究,1999,(1).

[2]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7,(10).

[3]吴大军,王立国.项目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