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康复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脑卒康复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1

关键词:肢体挛缩;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中医上俗称"中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1]。存活患者中大部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心理或情感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血管损害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以运动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最为常见,部分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存在肢体挛缩,此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较困难,易使患者及其家庭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肢体挛缩患者,采取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年 4月~2014年4月的70例脑卒合并肢体挛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62.1±1.9)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61.9±1.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70例患者中22例脑出血,48例脑梗死。所有患者诊断情况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我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确诊经MRI检查及头颅CT检查,脑卒中合并肢体挛缩患者均处于急性期,所有患者具有清晰的神志,生命体征稳定,未发现智力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药物治疗,阶段性健康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先用热敷或红外照射患者挛缩肢体30min,使患者血液循环增强,痉挛环境,再采取运动疗法松弛肢体肌群。牵张疗法,用手牵拉患肢30s至数分钟后松开,或用夹板将患肢、关节固定,维持几小时后拆卸;肢端摇摆运动法,将肢体放松,四肢末端反复摇摆,使手足痉挛减轻; 姿势反射法,患者卧位从俯卧至仰卧,可使屈肌痉挛受到抑制,反之可使伸肌痉挛受到抑制。②挛缩肢体被动运动:被动运动的肢体肌肉放松,利用外力固定关节的近端和活动关节的远端,根据病情需要尽量作关节各方向的全幅度运动,但要避免动作粗暴。

1.3 疗效观察 ①Ashworth痉挛量表(ASS)[2]:对患者肢体挛缩程度进行评估。分为5级。0级,无肌张力增加。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然后释放或现最小的阻力。2级,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始终有较小的阻力。3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受累部分被动运动时较为困难,阻力均较明显地增加,4级,肌张力严重增高,患肢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②Brunnstrom运动评定法[3]:共6个阶段,I阶段:弛缓,无任何运动。Ⅱ阶段:开始出现痉挛及共同运动模式。Ⅲ阶段: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痉挛加重。Ⅳ阶段:出现一些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弱。V阶段: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Ⅵ阶段: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共同运动及痉挛消失。分别于患者康复干预前、康复干预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肢体挛缩程度、挛缩肢体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取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挛缩程度对比 观察组在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肢体挛缩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x2 =9.89,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挛缩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挛缩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 =11.59,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脑卒中合并肢体挛缩的患者因肢体萎缩,缩小了关节、肌肉的活动范围,使肢体运动受阻,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产生了严重影响,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良姿位摆放是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干预措施的重要过程。通过运动动作训练和正确的摆放来抑制异常姿位,从而改善大脑神经功能。抗痉挛模式即护理良姿位,对早期良姿位训练的重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恢复[5]。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肢体挛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发现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肢体挛缩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挛缩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司惠芳,梁岚萍,刘向真,潘玉焕.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4,07:58-61.

[2]刘泰,陈荣群.脑卒中肢体瘫痪的运动康复治疗[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03:1-4.

[3]龚文齐,陈慧.脑卒中肢体障碍的社区康复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2,01:51-52.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2

脑卒中起病非常迅速,由脑血管堵塞或出血引起,主要造成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活动不灵,又称为脑血管意外[1]。脑卒中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患者的偏瘫,肢体丧失正常的活动能力,从而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偏瘫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产生消极、烦躁情绪,不少患者甚至患上抑郁症。因此为了对偏瘫患者探讨更好的护理方法,更快地恢复肢体功能,尽快帮助偏瘫患者走出生活的阴影,积极健康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主要通过研究我科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连续康复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到满意的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4-85岁,平均(56±5.4)岁,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22例。出血性11例,缺血性20例,混合性9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5-80岁,平均(52±4.8)岁,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16例;出血性14例,缺血性21例,混合性5例;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7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2)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生命体征平稳,GCS评分>8 分;(4)年龄40-80岁;(5)偏瘫者。

1.3排除标准:(1)有脑血管疾病史或有肢体功能障碍者;(2)既往有精神病史、有痴呆病史;(3)伴有心脏、肝、肾等严重内科疾病。

1.4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连续康复护理,护理时间为4个月。具体如下:

1.4.1 运动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且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训练强度,训练要从病程早期开始,主要内容有关节功能训练,包括活动度和肌力;平衡能力训练;平地行走和爬楼梯锻炼;日常生活内容,包括洗漱、穿衣、吃饭、如厕等[4]。如患者无不适一般每天2次,每次45min,每周五天,为期3个月。

1.4.2 心理治疗

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有自卑心理,言语较敏感,不易被常人所理解,所以不愿与人交往,因此护理人员及家属要主动接近患者,给予鼓励和关心。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充满耐心,说话语气要随和,语速尽量配合患者慢些,倾听时态度要诚恳,切不可嘲笑或者刺激患者[5]。细心观察患者,如发现其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给予疏导,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并让患者家属多抽时间陪伴病人,使其对生活产生信心,赢得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

1.4.3 语言治疗

训练口语表达及理解能力,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对患者首先进行失语症的评定,失语症筛查,构音障碍检查,再依次对患者进行构音器官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听力解训练等,以及教会患者如何使用非言语交流辅助器具,坚持练习。早日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训练一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量表得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3.讨论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3

摘要: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向。因此,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而护理(良姿位摆放及被动变换),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

1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塞46例;其中女12例,男38例,年龄52~88岁,平均为72岁;发病4~6h或半周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住院平均天数48d。

2护理

2.1仰卧位

2.1.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患肢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或因久病气血两虚,血行不畅,或因大便浸渍,很轻易发生褥疮。故应做好褥疮的预防,要经常变换,每2~3h翻身一次,翻身时应注重勿使头部屈曲及过伸,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并用气圈、海绵垫托扶,防止因压迫出现血瘀,而发生褥疮,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予氧气吸入,注重保持呼吸道畅通,发作时痰不易咳出,可轻拍背部,帮助咳出,或用吸痰器将咽部痰液吸净,为防止患者咬伤口舌,可用裹纱布的牙垫或压舌板垫入上下臼齿之间,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碰伤、坠床。

2.1.2脑卒中恢复期重点是防止肢体痉挛及软瘫。患者仰卧位时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强,可加重异常痉挛模式,所以要尽量缩短仰卧位的时间。头偏向患侧为宜;将肩甲置于外展、上旋位,下垫一小枕;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位,腕、肘伸直,腋下可置一大枕头防上肢内收,肘后上方可垫一卷垫以保持肱三头肌腱受到一定压力刺激,前臂置于旋后或中立位,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手心可握一毛巾卷或半球状物以防止手指屈曲。但在痉挛期要避免抓握硬质物体以防刺激掌心引起抓握反射。髋侧后外侧部放一适当枕头,以避免骨盆向后倾斜,并防止大腿处于外展、外旋位,使髋关节微屈、内旋;窝后上方可放一小枕,使膝关节略屈,并避免小腿受压防止足屈加重;软瘫期仰卧时膝关节屈曲15°,平卧时可用护架支持被褥,防止压迫足背,预防足下垂[1]。发病两周以后,患者病情逐于稳定,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逐渐恢复,痉挛出现,可能有联合反应。此期在被动活动肢体的同时,要加强运用按摩方法,主要是穴位按摩摘要:患者取仰卧位,用揉法自患侧上臂内侧至前臂进行治疗,接着按揉迟泽、曲池、手三里、谷穴等穴位。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揉、按摩的方法,同时配合患肢的肩、肘、腕关节的活动,手指可配合捻法。再用揉法功能于患侧下肢前外侧三阳经,接着运用拿法,以中部及膝部四周为重点,最后用搓法由上而下功能数次(天天一次,时间为20min),同时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活动。为了缓解患者肌肉痉挛,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达到治愈的目的,使用通电针刺法摘要:常规取穴,标准深度,患者仰卧位,进针2.5~3寸,以局部有酸胀感或麻感为度,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肢体有细微振颤为度(1.5~2.5A)每次持续刺激30min,天天1次,20d为一个疗程。

2.2患侧卧位摘要:最重要的卧位,可使瘫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有利于缓解痉挛、抑制痉挛模式。指导患者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患侧上肢前伸时肩部向前,上臂前伸以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卧下肢屈髋屈膝,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屈曲。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自然屈髋屈膝,下面放一大枕头,这种可以使患髋伸直,而其它时患髋总是屈曲的,久之易使髋后伸受限。

2.3健侧卧位摘要: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可将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使患侧肩部前伸,上臂伸展放于枕上,注重勿内旋,肘关节尽量伸展或微屈,手指伸直,注重勿屈指、垂腕。患者腿下亦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自然屈曲,踝尽量背屈,头下可不放枕头或低枕为宜,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颈反射。

2.4半俯卧位摘要:采用俯卧位可以预防髋、膝屈曲,避免挛缩。患者侧身体伏卧于一长枕上,头偏患侧,患侧上肢呈上举位,肩关节呈前屈、外展位,肘关节轻屈,腕关节微背屈,各指微屈,患侧髋、膝关节轻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此外视病情尚可以将上述稍加变更,变为健侧半仰卧位,患侧半仰卧位,俯卧位,上下肢各关节放置原则不变。

2.5坐位摘要: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假如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生命体征稳定,从发病的2~3d起就可以开始进行坐位练习。开始时,可以利用折叠病床,取半坐位45°,每次坐5min。病情稍重者,为慎重起见,半坐位角度可以再小些30°,每次坐5min。练习应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角度一般以每次增加10°为宜,坐起时间以每次增加5~10min为宜[1]。除少数患者因性低血压需采取半卧位短时过度外,多数患者可直接从卧位进入坐位。坐位分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床上坐位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膝部垂直,双足平放于地板上。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可在其背后置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竖立、髋关节屈曲[3]。

2.6站立摘要:协助患者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和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护士可一手放在其患侧肩胛骨处,引导肩尽量前移,另一手放在其患膝上,当膝前移时沿着胫骨下压膝部,使足充分着地。患者将双手置于陪护者腰部,以利于轻松站住,但患者不要用力拉扯其衣服,以防跌倒。站立时应注重站势,教患者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腹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2.7步行摘要:指导患者先用健腿迈步,陪护者站在患者身后,稳定其双上臂。开始用患腿迈步可能有困难,可给予一定口令,让患者有节奏地行走,同时要观察分析患者的对线,找出新问题,改善其行走的姿势,注重平安。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4

摘 要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心理支持疗法、放松疗法、危机干预法、家庭心理治疗等心理护理方法 ,对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

关键词 脑卒中;抑郁;心理康复护理;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形式,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报道认为: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本文通过对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心理康复后疗效的比较,心理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6.1±2.8)岁;病程(11.3±2.7)d;脑梗死14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16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5.9±2.6)岁;病程(10.9±2.6)d;其中脑梗死12例,脑出血8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15例,重度抑郁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类型等各方面无显著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除按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护理外,观察组接受了心理康复护理。

1.2 方法

1.2.1 心理支持疗法,帮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和消除情感障碍,从心理上接受现实[2],积极、主动、持久地进行康复训练。随着功能的逐渐恢复和正确的心理疏导,消除了各种心理障碍,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使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恢复。

1.2.2 放松疗法,处于抑郁阶段或有焦虑、紧张、恐惧症表现的患者。具体做法是[3];让病人靠舒适的沙发椅子上,双臂放于扶手,处于舒适随意状态,让患者握紧拳头,然后松开,反复几次,从前臂开始,依次练习放松面部、颈部、肩、背、胸、腹、下肢等。每日训练两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配合手工艺品制作[4],日常生活训练,阅读报刊,书籍,画报等趣事。每组每天按“20+10”安排制作或阅读,即要求患者前20分钟安心制作或阅读,后10分钟进行讨论和交流。每天一次。

1.2.3危机干预法,中风病通常来的极其突然,很多情况是在病人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而至[5]。病前大多能够活正在从事一般的工作,瞬间则肢体瘫痪、或伴有失语,思维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很多病人无法接受这一沉重的打击,处在极度的绝望与痛苦之中,甚至拒绝治疗。这就需要我们对其消极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让病人接受所存在的事实,并给与讲解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并不是无前提条件的。这样病人就会产生一种自责,由责而悔,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自己与医生配合,才是较为现实的补救措施。中风病人的危机干预治疗过程一般要坚持数周,每周接触1-2次,每次谈话30分钟。

1.2.4家庭心理治疗,争取家属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向家属强调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属陪伴、亲友探视,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做好家属的康复知识宣教,调整队患者的态度,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同时安慰患者,消除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2 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PSD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59.42%[6],是患者发生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最重要表现形式。PSD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心情抑郁,患者可对未来感到失望,进而导致心理激发活动低下,不愿做康复和恢复的努力,从而导致神经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7]。因此,早期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意义。

根据上述观点,予以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4周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

4、结论

心理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影响康复病程,提高康复疗效,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中风患者的抑郁剂焦虑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治疗可以调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途径潜能,唤醒适应机制,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消除抑郁症状。心理康复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维金,王玉琴,崔利华.脑卒中康复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 17(2): 124-127.

[2] 杨怀瑜,张伟,李静等理性情绪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一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6):369

[3] 富艳冰,王桂静.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康复干预影响,现代康复,2001,5(6):105

[4] 杨丽军,胡庆,张山起,隋月林等.康复训练结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脑卒中的影响,中国老年杂志,2007,8.(27),1528-1529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5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其中男75例,女93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36岁。左侧肢体偏瘫66例,右侧肢体偏瘫102例。上肢肌力3级112例;下肢肌力3级123例。均无意识障碍。

2 康复护理程序

2.1 心理护理。这是所有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偏瘫患者由于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低落、悲观,对康复失去信心。针对偏瘫患者患病时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护人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其次,要把握时机,针对患者不同年龄、职业、家庭、文化程度、个性及情绪等,因人而异地给予安慰、疏导,消除急躁或郁闷情绪;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病情,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帮助他们,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照料,从心理上把对疾病的消极因素转变为促进康复的动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预防褥疮。意识障碍越深、年龄越大、身体越瘦者越易形成褥疮。应根据患者、突出部位、突出程度放置适宜的气垫,贴“安妥贴”进行预防。在病情允许时,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同时加强营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擦浴,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在腹股沟、腋窝和颈部易出汗潮湿的地方,涂抹松花粉、滑石粉等。

2.3 进行肢体活动训练。①保持正确的床上,被动活动患肢关节,保持关节的活动度。作用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韧带挛缩。活动从近端关节开始,逐渐至远端关节。应在不妨碍治疗时立即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缺血性脑卒中,第2天即可开始被动活动。出血性脑卒中,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嘱其做主动活动,并进行具体指导,如翻身、移动与躯干活动等。原则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最好制订出个体化训练方案,训练次数与时间视患者全身状况而定;②健肢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如循环、呼吸器官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改善全身健康的一种方法,在病情允许时,及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从单个关节主动运动开始。运动其他关节时,维持另一关节一定的姿势,如肩关节运动时,维持肘关节伸直。控制两个关节有进步时,注意控制3个关节,直至整个肢体。

2.4 坐、站、走的指导。随着病情的好转,肌力的恢复,首先取半卧位,此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两腿下垂,然后护士站在患者患侧,协助患者站立,将瘫痪的手臂用三角巾吊于胸前,指导患者行走。也可在监护下扶床或用拐杖练习行走。同时指导患者行走姿势,如抬头、挺胸、眼睛向前看,要求患者尽量抬高患肢,不要在地面划圈。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是患者自理的关键,也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跃进。随着病情好转,应适时进行站立、行走锻炼。先是在他人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多次反复后徒手站立。步行时先原地踏步,走时宜缓慢,量力而行,须时时有陪伴。

2.5 药物及其他指导。对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定时复查,控制血压,防止血压忽高忽低。有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要努力进行控制和调节,有吸烟和饮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酒戒烟,做好防止剧烈的血管舒缩紊乱的处理,以防脑血管意外的复发。如有易凝倾向,要定期来院复查血液黏稠度,改变血液的流变状态,并要适当长期坚持服用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肥胖患者,要让其养成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即:锻炼时动作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并坚持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对于预防复发也是极为重要的。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6

方法:运用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措施帮助脑卒中患者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最大限度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结果: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论:通过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使患者消除了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对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 心理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87-01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除引起多种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及早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护理,可明显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有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1 脑卒中患者早期的心理特征

1.1 恐惧和焦虑。由于脑卒中患者多呈急性发病,病情急而危重,往往预后不理想,使发病患者在很短时间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此时患者表现出的就是恐惧焦虑的心理特征。而导致恐惧焦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患者对于疾病的不了解和错误认识以及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

1.2 悲观与忧虑。这也是脑卒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特征。患者由于失去正常的生活方式,社会和经济地位,对突然发生的疾病难以接受,对疾病的预后未知感到消沉。

1.3 怀疑与对抗。脑卒中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病状多,患者总是容易对自己的疾病有较多的顾虑和担忧,特别是病人对疾病的预后了解到即始通过治疗也难以达到原来的生活状态时,会表现出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而不配合。

2 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使患者有家的感觉,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促进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生理状况,征求患者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做患者的知心朋友,及时给予患者关心体贴、安慰开导和鼓励支持,给患者以信赖的安全感,使其对疾病治愈充满信心,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清除恐惧心理,配合早期。

2.2 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由于脑卒中病人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会导致一系列不良情绪的产生,还会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了解并掌握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相关医学知识、给予相关知识知道、饮食指导、使患者严格遵守医嘱,戒除烟酒嗜好,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焦虑、悲观的不平衡心理,放松心情,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2.3 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交流。做好患者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多和患者家属沟通,特别是其配偶,嘱其要多关心体贴患者,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参与患者日常生活安排,鼓励患者生活的勇气,使患者感到自己还是被需要和被尊重的,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亲情呵护是心理康复的必要条件[1]。

总之,脑卒中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虽然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是良好的心理康复护理更为重要,它不仅能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而且还可以防止脑卒中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在脑卒中病人的康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