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67-01

审美的起点很重要,审美教育应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那么通过小学语文开展审美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言:“人与生俱来就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审美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而是需要目标明确地工作来培养。”也就是说,审美要靠后天培养,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意味着什么呢?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快速性

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思维。由于学校教育使小学生开始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各种各样新问题,逐渐使他的智力和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一种飞跃。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

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与成人,无论是家长、老师都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因为小学生人生经验有限,他们的内心世界相对比较单纯,做任何事情目的性很强,杂念较少。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不会封闭自己,喜欢对外沟通,开放性较强。例如,小学生的情绪大多直接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并且情绪的持续时间短,波动性较大。因此,小学生的情绪我们比较容易把握和了解,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稳定性不强,一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的孩子无论是意识还是个性都在快速发展,没有进入平稳而持续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在建立的过程中,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刚要开始形成稳定的习惯和品行,对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是非常好的时期。

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优越性

通过分析如今使用的小学教材发现,从内容到展现形式都有许多美的元素,例如古诗、古画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美而充满意境的语言、美轮美奂的图像、生动的仿佛就在眼前的形象等都是M行审美教育良好的条件。分析小学语文科目进行审美教育的优越性,具体如下:首先,从选材上来说主要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伦理亲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等,对宏观审美意识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其次,现行语文教材非常注重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从形式上求多变,顺应如今小学生发展的需求。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有诗歌、散文、童谣、儿歌等多种形式,并为文章、诗歌等配上小学生喜爱的主题插画。插画的内容遵从小学生审美的需求,将文章主旨隐含于画中,使插画从思想、情感、艺术三个层次上均达到审美的标准。最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整体视觉的美感,无论是从纸质的选择,还是从色彩的搭配上,全套书都考虑了小学生审美的需求。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苏灵扬同志曾说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意义可能胜过中小学其他课程,甚至超过了音乐课、美术课”。然而在传统的观念里审美教育应该主要通过艺术学科,例如美术、音乐,导致长期忽视了其他学科审美教育的功能。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审美教育不应该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它是为了促进小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应该真正用到实处。小学语文科目可以说是兼具工具性、审美性、思想性的多层次学科。这其中工具性应该是其最表象,而审美性处于工具性和思想性中间,它是从工具性向思想性转变的一个中介。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悟美能力的需要,更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践行课程标准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调动师生审美情感来开展有效的审美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悟美的能力,塑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个体、健全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感受美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享受美的能力,因此从小学教育抓起,从语文教育抓起,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美、认识美、感悟美,让小学生从起点开始养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界。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力。

6、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审美教育;中专音乐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22-01

就当前中专音乐教学来看,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审美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脱离了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很难让学生掌握专业的音乐技能。在中专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审美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掌握专业的音乐技能。

一、中专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的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就审美教育和音乐教育而言,两者密不可分,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中专音乐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1]。

二、中专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在中专音乐教学中,要想向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音乐人才,教师就必须重视审美教育,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要结合音乐教学提纲,有效地落实审美教育,同时,要树立新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树立全面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就当前中专音乐教学来看,依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了,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欢乐颂》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听《欢乐颂》演唱,让学生分析作品的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重视实践。对于中学音乐教学来讲,实践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既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弹奏技巧,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还能不断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中专音乐教学中,要想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实践。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表演作品的弹奏,在学生弹奏前,让学生熟悉音乐表演作品相关信息,如创作背景、作者的性格特点等,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音乐作品,进而在弹奏过程中更好地表现出来。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知名演奏家的音乐表演,进而更好地促进审美教育的升华[2]。

(四)多听、多学、多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授,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多听、多学、多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音乐水平和审美情感。多听就是让学生多听音乐作品,在听的过程中找灵感、品位音乐作品中的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多学就是让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了解审美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多练就是让学生多实践练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多练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3]。

(五)注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音乐而言,音乐审美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而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音乐审美教育,既要注重音乐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多让学生去鉴赏音乐作品,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开可以通过情境体验来激活学生以前所学到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用专业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艺术情感[4]。

三、结语

审美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中专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红艺.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通俗歌曲,2013,(06):40-41.

[2]田丹.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分析[J].职业,2015,(30):96-97.

[3]黄霞.音乐教育在中专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建设对策[J].大众文艺(理论),2009,(07):189-190.

[4]杨显英.浅谈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6):141-142.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强大呼声,把艺术教育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同其他学科相比,它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中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充满情感的形象在感情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目的。究竟通过怎样的音乐教学过程,能更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价值意向,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

二、加强音乐欣赏美的熏陶,激发审美情趣。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

首先要避免生硬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及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完整的,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兴趣不太容易激起,学习效果不好。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制作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以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在音乐中熏陶学生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需要重视老师、学生和班级课程授教信息整个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老师、学生都需要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老师是美的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体会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审美本领的培养,在于老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共鸣。教育学生音乐本领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但可以刺激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总评价和总看法),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审美本领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提升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

三、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我在教歌曲《山谷里静悄悄》时,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歌曲音乐。通过创设一种神秘幽美的情境,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学生自由想象,创造性地联想,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学生的自信、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 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教师素质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一、组织讨论,动情于感

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利用绘画表达内心的情感,能充分体现课堂的艺术性,因此有必要建构学生的美术情感。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地球的新生》这一课,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绘画,表达热爱地球的感情。然而受技能的限制,写实性的绘画只能是少数人的表达方式。课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准备上课后添上地球高兴的表情,导入课题。然而一转身,给一个调皮的学生添上了乱七八糟的线条,看到这些线条,我不由眼前一亮,心想:线条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再加上刚学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等知识,可以利用抽象表现地球的方法在学生内部建构利用色彩、笔触表情达意的美术情感模式。因此我迅速地利用这一资源重新组织了教学,鼓励学生先亮出自己的绝活(利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不同的图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或同学的作品的感受、对地球的感受),尝试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笔触表现对地球不同的感受。因此出现了愤怒的地球、高兴的地球、轻松的地球、沉重的地球、美丽的地球、地球之眼、地球本色等极富个性又饱含感情的作品。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美术情感得以建构,而且使课堂充满了艺术气息。

二、创设氛围,悦情于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应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创新。我在教学《地球的新生》一课时,在讲到如何制作保护环境的宣传画时,我为学生放了一小段关于保护地球宣传画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其形状与特点,并牢牢记在脑子里。根据录像中保护地球的招贴画,让学生同组合作,会画的画,会剪的剪,会贴的贴,会设计安排画面的设计安排。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画的形式,使他们新奇、好玩的心情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身心的愉悦更激发了他们共同的兴趣。集体创作一幅画,消减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学生自然非常开心,于是他们认真交流各种招贴画的形式和颜色,积极构思,构图,最后落笔,剪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启发想象,会情于思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局限,合作创作可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我们在想象画、记忆画的教学中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思路狭窄,但绘画能力不错,有的学生异想天开、思维活跃,但绘画水平不高。如果让两者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则是“最佳搭档”。即使是水平相当或个性特点相近的学生搭配,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也能相互得到启发,拓展思路,丰富想象。有时学生在一起合作时,从确定主题、选材、构图构思等方面,会往广处想、新处想、妙处想、趣处想,最后完成的合作作业往往令人惊喜。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实施策略

高中审美教育是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和片情趣。基于此,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在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国家行政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也需要教师的深入探讨和努力,去强化教学个性发展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审美赏析,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所谓的想象,从心理学家的方向来看,是指人的大脑里对于已经储存的表现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形成形象的一个过程。而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一种深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了解进而做出想象,丰富了高中文学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教师通过审美教育个性化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使他们创造思维从而提高审美想象力。

2.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后,在教学中越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中学生的好知欲和求知欲都较为强烈,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情感意志,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个性化教学时,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能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著名的教育界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将审美教育个性化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一方面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实践策略

1.教师培养自身个性化教学能力

审美教育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审美教育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自身的个性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师综合审美素质和教育实践和研究水平来说,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养成个性化教学能力,从而成为学生审美学习的有效资源。首先,教师需要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个性化审美态度。这是高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起始点,直接地影响了审美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学科基本知识的积累,培养学习技能。在一定程度下,知识的积累与领悟,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追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最后,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提升个性化审美教学能力。正确的审美教育个性化教学不仅在于感性的认识,同时还有理性和感性的融合。

2.创建个性化审美教学环境

高中审美教育个性化对于审美氛围和环境要求比较高,这是实现审美教育个性化特征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要求。在和谐自然平等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开展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会更加顺利。因此和谐的审美气氛不仅能够使学生有积极的审美心态,也会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审美教育个性化教学前,去营造一个合适的审美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而后多角度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理性评价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习惯,提升对语文审美经验以及判断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坚持审美教育的民主性,用一个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在他们进行审美学习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特点,从而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去鼓励每一个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观点。

三、结语

审美教育个性化的研究,作为提升审美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现今人们所关注和追求的美和审美有着重要意义。而随着经济和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关注怎么去通过审美教育实现审美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研究也会更深入。

作者:邓斐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平川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