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服装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服装市场前景

纺织服装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 彩棉服装 设计 市场需求

一、彩棉服装的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现状

天然彩棉柔软、手感好,其服装色泽柔和、质地纯正、感觉舒适、安全,符合人们返朴归真、色彩天然的心态,被誉为“绿色纤维”,迎合了市场的需求。随着彩棉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诸如“顶呱呱”、“帕兰朵”、“天彩”、“北极新秀”、“南极人”等一大批品牌彩棉内衣产品。2004年后家家都有“彩棉衣”跟进和大量的模仿,连一些专业生产保暖内衣的厂家都调转船头,纷纷推出彩棉产品,彩棉成了众多内衣厂家用来拉动市场的“法宝”。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市场调研表明,天然彩色棉纯纺与混纺产品以高档价位出现,一方面满足国内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出口发达国家,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3~6倍。每吨彩棉增值约为普通原棉的7~9倍。国际市场上,彩棉制品的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出3~5倍,一件彩棉服装的标价达到128美元。由于天然彩棉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和健康的特性,虽然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但国际市场仍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市场前景

彩棉是我国独具优势的特色棉产业,无论是从生产成本、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看,都具备抢占国际市场的能力,已成为全球惟一实现了从彩棉育种、种植、纺纱到成衣的完整的产业化国家。我国对彩棉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棉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使彩棉这一纺织新产品更具优势。

彩棉产业利国利民,既有极高的经济效益,也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彩棉产品对人体完全无害,符合国际服装消费的最新潮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给企业和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国外发展前景来看,天然彩色原棉远销日本、德国、比利时、印度、韩国等同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

3.彩棉服装设计对市场需求的制约分析

彩棉服装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彩棉服装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不高,这里面有彩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其他客观因素,但是作为服装行业来讲,其设计永远是影响服装的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彩棉服装正是方兴未艾,彩棉服装设计上的不完善是影响其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彩棉服装大部分都是针织品,由于针织服装技术含量比较低,彩棉内衣行业利润空间较大,因此吸引了大小企业蜂拥而至,产量剧增,同进则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简单模仿和复制,导致在款式上的单一和重复;其次,品种单一,目前彩棉纺织服装在品种上不够丰富,大多是彩棉衬衣、彩棉长裤,大多是针织内衣等。

二、改进彩棉服装设计的策略分析

针对上文对彩棉服装市场需求以及设计的不完善对彩棉服装市场的负面影响,彩棉服装设计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1.彩棉服装的款式设计

根据上文分析,将重点放在发展增加彩棉服装的品种设计。以北京天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为例,在举行的2007春夏彩棉新品推介会上,展示了最新流行彩棉面料设计的时尚女装、男装和童装系列产品,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的目光。

在设计上,款式上不仅限于针织物内衣,品更加时尚丰富,装饰手法更加多样,面料更轻薄柔软,所有新品中以线衫、女裤为主,配以衬衫、T恤、裙子等,采用高科技纤维与彩棉混纺或交织,通过超柔整理、碳素水洗、皱褶处理等技术工艺,清新、自然、时尚、精致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诠释;推出了最新的包括婴幼儿用品和婴幼儿装以及童装系列;男装在沿袭以往传统类别衬衫、T恤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在面料的花型和色彩上增加了新的设计元素。

2.彩棉服装的面料设计

面料设计是体现款式设计的最基本的素材,设计者发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一种现代时尚语言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服装情感化、个性化、艺术化、实用化的特质,以此达到设计作品的独创性。因此,服装面料的设计是服装设计师常用的手法,利用贴、、补、折、绣、叠、抽、钩、染、绘等各种技术及传统工艺,增加服装的设计美感。

除了针织面料,重点开发各类机织面料,采用高科技彩棉混纺或交织通过新技术增加彩棉服装面料品种,生产出各式服饰。由于彩棉色彩不够亮丽,可以用丰富的装饰形式进行面料图案设计。结合民族风情的图案及抽象线条的变化感觉运用在款式上,在修饰女性的曲线美的同时,配以或抽象或具象,虚虚实实的绣花图案作点缀,追求立体化的设计效果,同时又赋予个性的创意,体现表现时尚、个性、另类的风格。因此,借鉴混纺、绣花等诸多时尚元素,将设计风格与彩棉的健康环保有机结合,给消费者带来无与伦比的时尚美感和舒适体验。

3.彩棉服装的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完善样板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样板设计的好坏靠工艺设计来检验,反过来,好的工艺设计又能发挥样板设计的优势。加强彩棉服装的结构、工艺设计,尤为重要的是将省缝结构与款式设计融为一体,省缝可以融于分割线、育克、褶裥结构中,运用省缝转移与变化,可以获得新线型和造型效果,从而得到新款式。在满足人体着装舒适、便于运动的基础上,完善彩棉服装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

三、总结

总之,彩棉服装具有很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但是目前我国彩棉服装企业需要进一步改进彩棉服装设计,研发各种绿色健康新面料再配合融入人文主义关爱的服装款式设计,以趋更加适应彩棉服装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纺织服装市场前景范文2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双重压力

笔者以为,对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讲,当前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来自国际市场和国内成本的双重压力。国际市场集中表现在需求低迷、订单转移,国内成本压力的重点则在于经营成本持续攀升、企业难堪重负。

(一)国际市场的压力

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是,欧美两大传统出口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美国的一些关键经济指标,如失业率、新房开工和旧房销售、消费者信心等持续复苏,实体经济呈现趋稳之势,总体上缓慢复苏。相比之下,欧洲经济却是另一番景象。欧债危机的阴影未消,欧元区内部增长失衡。德国的情况比较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边缘国家积重难返;法国、意大利等核心国家也受牵连,濒于再度衰退。英国经济学人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毕若彬预测,欧债危机的性质已经改变,不再是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公共部门支出危机,欧元区的困境可能将会持续十余年时间。

受国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再加上内部经济调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缓,除中国还保持在7%以上外,巴西、印度、俄罗斯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受美联储退出QE3预期的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向可能改变,这些国家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巨大风险。此外,2012年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纷纷关闭了在华制造企业,美国、欧盟等已经大幅减少在中国的订单,纷纷将订单转出中国,造成中国纺织服装在欧美日等主要市场中所占份额逐步下降。

总体上,欧美市场需求依然疲软,特别是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订单流出中国,使得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现实困境。

(二)国内成本的压力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波动、贷款利率上调等因素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据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调查显示,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的增加、原材料的变动,这三者的影响对于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是非常致命的,而其中以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为最,劳工成本已成为企业首要负担。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经趋于平衡,这对纺织服装行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障碍。江苏、浙江、广东等纺织服装发达地区,从2008年至今,劳动力成本几乎增长了一倍:2008年普通操作工人的平均工资是1900—2000元/月,到2010年年底,平均工资上涨至2600—2700元/月,到2012年,平均工资已经增加到3000—3500元/月,而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4000元已难招到本行业的熟练工人。如今,熟练技工的待遇甚至已经远超过了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报告指出,国内劳动成本等上涨具有刚性,对出口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未来若干年,劳动力成本将以每年15%—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认为,改变中国过去30年经济模式的条件已具备,成本上涨正在使中国失去竞争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剧了产业外迁趋势,特别是向柬埔寨、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月工资仅90-200美元,且享有欧美给予的关税优惠。虽然这些国家目前的产业基础不够完善、加工技能不是很高,但低廉的综合成本已然成为跨国公司投资办厂的首选之地。

可见,以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经营成本的持续攀升,愈发使得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与危机。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投资贸易的转移之路

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绎为产业链的竞争。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到成本洼地,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重要选择,甚至成为一些企业的首要选择。从投资贸易的角度,将供应链向要素集中地、生产中心地、技术创新地及竞争集聚地转移不失为可行之举。

(一)供应链向要素集中地转移

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讲,“产业工人”恐怕是最重要的要素。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逐年攀高,随着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正在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热土,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回流速度和趋势明显。为此,不少企业响应国家的号召“走进去”,追寻着“产业工人”这个要素集中地,寻找新的供货采购网络,建设新的供应链。距离长三角和珠三角较近的苏北、安徽、粤北、赣南、鲁西等地,这些地区熟练产业工人数量较为充足,服装工业园的兴建,加上招商引资政策的优惠,已成为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目的地,供应链向要素集中地转移已成为趋势。

(二)供应链向生产中心地转移

要素集中地主要是着眼国内,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还要紧随世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大势,将供应链向未来生产中心地转移。当前,东南亚国家已成为全球跨国企业生产转移的首选之地。现在,中国国内工资涨幅已超过生产率增长,中国制衣工人平均工资约1—2美元/小时,而且上涨速度正在加快。寻求丰富廉价劳动力地区、更低成本的制造基地就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如国内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标杆-宁波申洲针织,早已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目前发展态势强劲。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实现企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

(三)供应链向技术创新地转移

虽然东南亚地区作为低成本的未来生产中心地正在吸引着全球纺织服装业,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也应看到,东南亚地区主要承接的是中低端产能,而中国正在承接全球中高端产能的转移,原因除了中国的产业链配套更完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开发等技术创新能力更强。在纺织服装业,随着产业的升级,技术创新的作用愈发明显和重要,谁能在未来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掌握主动、提升话语权。像浙江的温州、江苏的昆山等地,都是我国纺织服装技术创新活力领先的地区。因此,将供应链向着有技术创新活力的集聚地转移、承接全球中高端订单也是方向之一。

(四)供应链向企业竞争高地转移

如前文所述,在我国8万多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小微企业占到80%。这些小微企业由于体量小,竞争力薄弱,再加上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因此经受不住市场的冲击。同时,这些小微企业较为分散,难以形成集群效应,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如果将这些小微企业向着行业内的大型企业靠拢,向企业竞争的高地靠拢,进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区域内,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小微企业为“卫星”,则可以形成行业集聚效应,不仅如此,一旦形成行业集聚,供应链上的配套企业也会随之跟进,进而形成产业集聚竞争优势,发挥出整合效应,从而提高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当然,这既需要企业具有强烈的意识,也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从产业发展的特点做长远规划,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推动实施。

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投资贸易的转型之路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转移供应链的同时,也要加快转型,加快产业的提档升级。对于转型,业内一般都提倡在优化客户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以及优化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市场等方面下功夫。从投资贸易的视角来讲,笔者以为还可以向低碳化生产、个性化消费、产业化高端、品牌化企业四个方面推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

(一)向低碳化生产转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外买家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验厂、检测、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愈发严格。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能源的紧张,世界各国的人们对低碳环保的意识和要求逐步加强,从原料到纱线到染色到面料再到最后的服装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实现低碳环保的可为之处,特别是那些具有创新性的低碳环保面料正在成为市场的宠儿。低碳环保,因为其绿色生态,代表的是技术含量,也预示着市场前景,正在成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低碳环保也是我国政府倡导的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专注的态度。

(二)向个性化消费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交织渗透发展的今天,全球投资与产业布局的调整加速,由大量消费者参与的小批量、分布式、非标准的制造和服务企业将会把投资和产业布局向紧贴消费者的所谓“近岸”转移,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层次演变。对于纺织服装出口行业来讲,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不旺,订单呈现出价格低、批量小、交货期短、品质要求高等特点。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必须要顺应产业布局的调整趋势,转变经营模式,摒弃过去那种大批量、低附加值、长周期生产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应紧紧围绕着客户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消费的特点,努力在小批量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柔性订单安排、款式设计、高品质打样等方面,培育形成一站式服务能力,努力发展成为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

(三)向产业化高端转型

虽然我国在全球纺织服装出口的份额中仍堪称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生产的纺织服装仍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而且主要集中在生产加工环节。在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自动化、高端化方面仍然缺乏竞争力。而从“微笑曲线”的价值链构成上看,向价值链两边高端延伸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讲,应重点加强向自主设计研发以及终端渠道两端延伸,这些都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大有可为的高端领域。比如,天津天服三悦服装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设立研发中心,在面料、素材开发、服装设计等环节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独特时尚产品,由OEM成功转型为ODM企业,并成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极为少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加强在硬件上的投入,加快设备的升级换代,以标准化、自动化的高端设备来提升品质和稳定性的同时,亦可减少用工数量,替代人力资源的紧缺。向产业化高端转型,以跳出国际分工的低端磁场是我们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未来的主要方向。

(四)向品牌化企业转型

纺织服装市场前景范文3

如此全民性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的纺织服装市场,又引起了怎样的波澜呢?

按照低碳标准,有人对纺织材料的碳排放量做了对比调查发现,竹纤维在全生命周期中是低排放,棉麻丝毛等任何一种纤维都难以达到这一水平。

纤维领域的许多企业颇为激动,因为竹纤维十年来持续不断地创新,原本只是认为它最大的价值是“人类的第五种天然纤维”,没想到,低碳时代忽然间把竹纤维推到了前沿舞台上,竹纤维毫无悬念的迎来了它最精彩的生命时光。

“如果是环保纤维大战的话,竹纤维肯定是胜出了”,竹纤维联盟常务副会长,河北吉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德武,这个竹纤维产量占全国80%的企业主,对竹纤维的市场前景特别看好:“中国竹林面积世界第一,竹子生长快,环保绿色还可以再生,竹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省水。过去我们推广竹纤维,从来不走时尚路线,都是强调技术,所以终端消费者不如专业人觉悟的快,我们政策支持方面有时候难免吃亏,但现在,就低碳两字,足以让竹纤维的发展速度提升数倍”。

吉林化纤集团的董事长王进军说,全国棉花种植缩减了20%,一边是棉花紧缺,一边是484万公顷的竹材种植,从纤维原料上,竹纤维就占了上风。在高成本时代和低碳时代,一个讲究成本控制,一个讲究可持续发展,两样都是竹纤维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也将使竹纤维得到快速提升。

竹纤维是通过高科技手段从竹子中提取一种绿色生态环保型纤维,产品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抑菌,亲肤,消除异味的同时,远红外发射率高达0.87,蓄热保暖比一般传统家纺面料强百倍。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张化瑞,在一次暑假旅行中无意间发现,湿漉漉的竹纤维毛巾放在塑料袋里闷了2天,等拿出来时居然不粘手,更无异味,大为惊奇。他跑到北京海淀区紫竹院附近的竹纤维专卖店,一口气买了儿童浴巾、棉毛衫、棉毛裤以及袜子等各类竹纤维产品,“我从来不关心什么流行趋势,我只是认为好产品一定要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困难,就像我们计算机编程序,谁的程序占空间小,解决的问题又多,它肯定会成为技术趋势,竹纤维如果环境破坏小,功能上又解决问题多,它肯定也会成为纺织面料趋势。”

纺织服装市场前景范文4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发展战略,以园区为载体,合理制定产业规划布局;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多招扶强“龙头”项目;以产业链条为纽带,填空招齐配套企业;以市场为主体,强化政府引导,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粗放招商向产业招商的转变。通过市县联动、组团推进、考核奖励、创优环境,不断推进产业集聚,为“决战工业6000亿”提供坚实的项目保障。

二、指导原则

(1)产业集聚原则。按照布局集中,资金、人力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提升产业集聚的广度和深度。

(2)突出重点原则。注重面向大企业集团,特别是央企、省属企业招商;注重大企业升级改造招商;注重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填空式招商;注重对重点地区产业转移招商;注重回乡创业招商。

(3)优化合作原则。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各地开展信息共享和项目流动。对于招商项目,对外一起抓,引进再分家。

(4)鼓励拓展原则。各地在重点发展十大产业的同时,可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拓展新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产业定位和招商思路

根据市十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瞄准招引龙头企业、填空招齐配套项目的要求,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十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500亿元,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一)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市已形成原油加工、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布局。一是以中石化分公司为龙头,以浔阳区工业集中区、庐山区城东港区为集聚地的原油综合加工产业;二是以新康达化工、天赐化工、之江化工等为主的,以湖口县、彭泽县为集聚地的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中石化分公司目前拥有原油综合加工500万吨/年、聚丙烯10万吨/年生产能力。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强力推进石化扩能改造和庐山区城东港区石化工业园建设,至2015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提升到1000万吨/年,建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千万吨级炼油化工基地。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精炼成品油;苯类产品深加工(px);大型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合成材料;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高效、低毒、安全新型化肥、农药;环保染料等各类化工中间体;丙烯酸酯等节能环保型涂料;氯碱系列产品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等地以及中石化等央企。重点引进落户到:

(二)钢铁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我市钢铁产业主要以钢厂为主,目前可年产100万吨建材用钢、150万吨线材钢、150万吨板材钢,2011年底将形成550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目前正加快推进新钢、萍钢合资建设的600万吨优质钢材项目,届时将形成全省最大的千万吨级优质钢材生产基地。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推进钢厂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推进新钢、萍钢合资建设的600万吨优质钢材项目。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镀锌板和涂镀层板等高附加值板材制造;优质高碳硬线材制造;齿轮钢、轴承钢等优质钢制造;高速重载铁路用钢制造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等钢铁企业所在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三)有色冶金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市已形成以修水中国五矿香炉山钨业、修水湘赣有色金属、巨通钨业、县城门山铜矿、瑞昌武山铜矿、湖口铅锌冶炼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冶金工业发展格局。其中,江铜铅锌冶炼项目年产电铅20万吨、电锌20万吨、硫酸56万吨。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江铜铅锌冶炼项目建设进度,形成40万吨铅锌/年生产规模;积极抓好攀森新材料镍粒合金项目,形成25万吨/年多元金属镍粒生产规模。同时,努力引进中铝集团、华友钴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厦门钨业等有色冶金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铜、铅、锌、镍、钴、钨、钼、钒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碳酸钙深加工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已形成棉、麻、丝、化纤、针织、印染、服装等为主体的大纺织格局。全市纱锭150万锭,布机3000多台,印染生产线8条,化纤生产能力20万吨/年,服装年生产能力2亿件套。目前已形成以共青城市为主的服装产业集群,以彭泽县、德安县、瑞昌市为主的棉纺产业集群,以庐山区、湖口县为主的化纤产业集群。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龙达化纤二期、赛得利化纤三期及恒生大化纤60万吨溶解浆、40万吨粘胶纤维项目的实施进程,力争3~5年内全市粘胶纤维产能由目前的年20万吨提升到年1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粘胶纤维生产基地。同时,努力承接山东海龙、澳洋科技、新乡化纤等纺织服装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以女装、童装、裤类为主的梭织服装及针织服装的系列化产品开发;以服装面料、衬纱、辅料织造、印染等为主的产业链项目;粘胶类无纺布类产品开发;色纤维染整、麻灰纱产品开发;大型缫丝项目;丝织品、丝棉类寝具用品生产;大型纺织服装市场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等纺织服装业发达地区。重点引进落户到

(五)汽车船舶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

(1)汽车。我市目前拥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家、专用改装车生产企业1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近50家(其中规模以上16家)。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具备年产整车10万辆、发动机10万台的生产能力;江氧有限公司年生产运输低温液体化工原料的改装车500台。

(2)船舶。我市是长江流域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拥有江州造船、江新造船、银星造船等规模以上造船企业13家,船舶配套企业6家,研究所2家,三年内全市船舶生产能力有望达到200万载重吨。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抓住昌河汽车与长安集团战略重组的发展契机,提升发动机及汽车生产规模,至2012年在开发区形成20~30万辆汽车及3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加快海天设备制造项目建设,配套船舶制造企业船用锅炉。同时,努力承接米其林轮胎、黄山金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等汽车船舶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

(1)汽车:底盘、转向系统;悬挂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汽车仪表、倒车雷达、导航仪生产;汽车零配件专业市场建设等项目。

(2)船舶:游艇制造;船用舾装件制造;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如:船用锅炉、机控设备、污水处理设备、通讯导航设备、消防设备、船用照明系统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

(1)汽车。主要面向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2)船舶。主要面向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六)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聚集在开发区和共青城市,

一是以铨讯数码、三诺电子、翰森科技等为龙头的开发区集聚地。

二是以赛龙手机为龙头的共青城市集聚地,2011年可实现年产手机2000万台。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扶持铨讯数码相机、赛龙手机做大做强。铨讯数码相机三年内力争形成2000万台数码相机的生产规模,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共青城1万亩手机产业园,全力将共青城市打造成全国第四大手机生产基地。同时,努力引进索尼、三星、华硕、海信、联想、创维等电子信息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手机制造;数码相机、导航仪制造;电子产品关联配套件制造;模具、注塑、喷头和手机、数码相机铝质机身外壳制造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七)新能源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我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以光伏、风力发电为主,一是以旭阳雷迪、旭阳光电、共晶光伏、华航太阳能为主的开发区、共青城市太阳能光伏产业,三年内将达到5000兆瓦单晶硅、多晶硅片的生产能力;二是以彭泽核电、老爷庙风电、矶山湖风电、长岭风电、大岭风电、长能风电为主的核电、风力发电产业,力争形成全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和以长能风电项目为主的发电装备制造基地。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旭阳雷迪、共晶光伏、超日光伏做大做强。同时,努力承接尚德太阳能、台湾联电、美国第一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上游单晶及多晶硅片;储能电池、薄膜电池和电池组件;逆变器、控制器、光伏玻璃基板、电池背板等辅助类产品;坩埚、磨料、切割液、清洗液、碳化硅等耗材类产品生产等项目。

(八)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一是以星火有机硅厂为主的有机硅产业,已具备年产30万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规模,并已形成年产3万吨高温胶、3万吨107胶、1万吨硅油、5000吨气相二氧化硅的生产能力。2015年可形成70万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规模;二是以巨石玻纤、长江玻纤为主的玻纤产业。巨石集团公司至2012可年产35万吨玻纤;三是亚东水泥、庐山海螺水泥、鑫山水泥、三环水泥、兰丰水泥、南方水泥等企业为主的新型干法水泥及新型建材业,三年内可达3000万吨/年的水泥生产能力;四是以诺贝尔、安拿度陶瓷为主的建筑陶瓷业,预计三年内可形成5000万平米的建筑陶瓷及300万件耐热陶瓷的年生产能力。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支持蓝星星火有机硅、亚东水泥、巨石玻纤、诺贝尔陶瓷、中节能石英做大做强。同时,努力承接硅宝科技、新安股份、斯米特、广东中源企业集团等非金属新材料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等硅产品项目;矿渣水泥、微粉水泥等资源利用项目;混凝土管桩、预制构件、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等建材项目;各类覆铜板、玻璃纤维电子布等电子材料生产、与光伏产业配套的白玻璃生产等项目。

(九)节能电器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一是以志高空调、挪宝空调、金淞空调为主的空调产业,目前已具备年产300万台空调生产能力,预计三年内可形成年产1000万台空调生产能力;二是以武宁县节能灯、开发区LED产业园为主的节能照明产业,全力打造中国中部电光源产业基地;三是以开发区、德安县为重点的电子温控产品系列,预计三年内国内市场份额可达40%左右,形成全国重要的电子温控产品生产基地。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支持志高空调做强做大,同时,努力承接格力、美的、格兰仕等节能电器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引进压缩机、电子控制器、电机、电容、铜业、铝业等相关配套项目;室内照明、太阳能路灯、草坪灯等终端应用产品制造项目;大功率LED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储能蓄电池等应用产品制造等项目。

(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市已形成一是以中粮集团油脂、嘉盛粮油、德润油脂等为主的粮油加工产业;二是以博莱集团、艾格菲种猪、修水国鸿肉禽食品加工、永修林森牧业为主的畜禽制品加工产业;三是以美庐乳业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产业;四是以鄱湖水产、赤湖水产、矶山湖水产、太泊湖水产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产业;五是以“庐山云雾”、“宁红”、水梨、蔬菜等产品为主的茶叶果蔬加工产业。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支持中粮油脂做大做强,力争三年内形成150万吨油脂生产能力,加快建设中粮百亿产业园项目。同时,努力承接中绿食品、通威集团等绿色食品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大型粮油深加工;大型茶油、茶叶种植及精深加工基地;引进水产品和肉类的保鲜冷冻、真空包装等副产品一条龙深加工基地;大型水产品流通;采用先进技术的果汁、果品等果蔬深加工;旅游休闲食品加工;畜禽生物制品生产等项目。

四、促进政策与主要措施

1、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按照“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招商组团、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方式,建立责任明确、务实高效的产业招商机制。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产业招商工作,负责产业招商的调度、督查和考核等工作。

2、强化扶持加大激励。一是建立产业招商促进基金。市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十大产业招商促进基金,主要用于产业招商组团活动经费及考核奖励。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对项目要对外一起抓,引进再分家。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严把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科学合理指导项目分布。建立项目引进地和落户地的招商引资成绩和税收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多方积极性。

3、强化保障倾力服务。建立优先保障机制,引导资源向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一要优先保障用地,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建立集约、高效、合理的用地机制,为产业链项目落地提供土地保障;二要优先保障融资,建立强有力的产业项目投融资机制,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支持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落户及企业的增资扩能,做大做强;三要优先保障用工,加大用工服务力度,对重点骨干企业及重点产业项目的新增用工,给予用工培训,同时积极做好新市民公寓建设,优先满足重点产业项目用工需求;四要优先保障十大产业集群国家、省市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五要加大十大集群产业的宣传力度,打造注意力经济;六要建立健全十大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

4、强化考核加强引导。一是针对各县(市、区),将产业招商纳入市招商引资考评体系,科学细化产业招商考核指标,通过科学考核引导项目向十大产业集聚;二是针对各市直部门,将产业招商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年度目标管理,作为加分项考核,按照与县(市、区)不重复考核、不分享指标的原则,对年内独立引进且开工建设的十大产业重大项目,予以加分奖励。

纺织服装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汉式婚礼;传统文化;营销推广;管理方式

本文为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国家级项目:“推广订制汉朝婚礼的项目策划”(编号:G201512026002)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梁强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汉式婚礼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及其影响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汉式婚礼推广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现代社会的时尚追求,使得大众生活中婚庆习俗在不断产生变化,从而诞生了有一定规模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婚庆市场,通过这一市场不断完善和扩大,必定使中国婚庆文化走向更个性化和时尚化,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流行趋势。汉式婚礼,人们大都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众说纷纭。一般意义上的汉式婚礼是指:汉民族的传统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民国风格为主的所谓中式婚礼。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在华夏民族的传统中,汉式婚礼被视为礼乐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视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起点,被视为人与自然阴阳相和谐而化生万物的本源。

推广汉式婚礼应该分析现代社会的婚庆服务和婚礼有关的信息。据统计资料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结婚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为:(1)结婚消费项目增加;(2)结婚消费范围不断扩大;(3)现代人的婚礼正由“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4)结婚年龄愈来愈大,结婚人数将逐渐下降;(5)我国的新婚消费集中在节假日;(6)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里,婚礼出现了新的变化;(7)婚庆从“攀比风”、“炫耀风”到流行“婚事应该从简”。在这种趋势下推广汉式婚礼便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汉式婚礼也可以满足现代人结婚消费的需要。

在推广汉式婚礼时首先对我国的婚庆市场做全面的分析,发现我国婚庆产业存在一些问题:(1)产品服务同质化,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2)前景看好但混乱无序,产业服务不规范,“红色投诉”居高不下,诚信问题严重;(3)婚庆公司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现象影响行业发展;(4)高端新婚消费市场不成熟,缺乏为高收入新婚人群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5)行业标准欠缺,行业管理力不从心;(6)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业资源亟待整合,旺季之后婚庆行业面临洗牌;(7)缺乏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营销模式;(8)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各种职业培训不够发达。针对现在婚庆服务和婚礼策划方面的问题,我们整合市场资源,决心营销推广汉式婚礼在婚庆市场的占有率。让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符合大众精神需要的汉式婚礼引领婚庆市场。只有这样的婚礼才足以同新人之间坚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们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相般配。在现代社会推广汉式婚礼,对我们培养民族精神、了解民族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2011年3月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最近5年来平均每年全国有811.3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4,183亿元人民币。目前,全国每年结婚新人近1,000万对,仅北京市2011年就有17万对新人注册结婚。新婚人群愿意把积蓄的31%用于婚庆有关的消费。所以在婚庆市场,推广汉式婚礼有很大的可行性。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文化的地域性,汉式婚礼的推广无疑是商机和文化的结合。

推广汉式婚礼能在思想上加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广汉式婚礼能让中华文化在中华大地不断传承、发展、改进,让现代人以致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牢记中华文化,让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承不息。推广汉式婚礼也是在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巩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的位置,增强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所以推广汉式婚礼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二、现代汉式婚礼市场定位

在了解汉式婚礼之后,我们要知道汉式婚礼的代表服饰“汉服”。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自发的民间“汉服”运动与组织在全国乃至世界开花,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汉服热”。我们通过汉服热来推测汉式婚礼推广营销的可行性。

(一)市场定位

1、地区定位:经济发达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或自然文化旅游景区。依据:调查显示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穿汉服过中秋节等节日的人群就越密集,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对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服饰代表的精神文化需求越高。人们在解决了吃饱穿暖的最低物质需求后,开始寻求精神文化领域的强烈认同感。自2003年现代社会第一个穿汉服走上街头的郑州王乐天,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汉服上街,举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汉服爱好者部落在不断发展壮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人们受中国悠久历史的熏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对汉服的需求可能性大,需求量高。汉服的销售背景和谐。以汉文化为主体风景区,如孔庙、泰山等有着浓厚的汉文化气息,经常有汉服爱好者举行活动,旅游者很可能受到影响而产生购买欲望。且汉服作为一种高档的旅游纪念品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图1)

2、潜在市场:在中国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汉族人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在市场。依据:由于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外贸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内部分服装企业不得不面临由依靠外贸出口转向国内销售。与此同时,汉服市场还是一个有待发展成熟的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况且,“汉服热”的潮流还在不断地持续高涨,给商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空间。

3、消费主体定位:一是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意识的具有购买能力的中、轻年汉族人;二是少年儿童。依据:(1)目前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汉服运动,参加人群主要是收入比较稳定且具有购买能力的中年人以及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2)汉服外形飘逸美观,色彩鲜艳,符合儿童的审美观,学龄前儿童尚未进入学校学习,穿着汉服不会对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儿童服装市场进入要求较低,容易突破。所以针对汉服市场的区域性,我们也对汉式婚礼的开展进行区域性和选择性宣传和推广。首先在经济发达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或自然文化旅游景区和以汉族人口为主要居住地的区域进行汉式婚礼的营销推广。这样可以加大更多人对汉式婚礼的关注,提高汉式婚礼的影响力,在婚庆市场的行业标准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以经济发达地区和汉族人口聚居区为主要目标市场,以精致和贴心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要,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汉式婚礼,主要是深挖汉式婚礼的内涵,切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汉式婚礼进而选择以汉式婚礼的方式结婚。汉式婚礼也是这样需要我们借助现代社会的力量将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成适应现代社会的婚礼。

(二)分析营销机会。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结婚是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也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时代潮流的不断进步,随着青年人对个性的不断追求,新人们对婚礼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现在的青年人而言,如何让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如何彰显个性、体现新意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对于长辈而言,如何把子女的婚礼办得隆重而又有意义也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婚庆形式都是以婚庆公司为主导,以西式婚庆为主体。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人而言,体验一场适当吸取古代婚礼中的合理内核,建立富有民族特色的婚礼其实是一个更加有意义的过程,也是一生中的美好回忆。身着周制婚服(玄端),古典幽雅、庄重肃穆,对于追求个性、追求独特心理的年轻人来讲,这种汉式婚礼有相当的吸引力,可以说,汉式婚礼市场潜力非常可观,蕴藏着无限商机。

为了深入了解汉式婚礼的市场前景,以及人们对汉式婚礼认识的普及度,我们在项目筹备前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将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来避免在以后的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阻碍。在市场调研之后,我们为了规避风险,在运行过程中也将先以网络虚拟店作为项目的试运营媒介,通过网络虚拟店的反响来决定将来实体店的运营情况。相关行业的竞争者主要为:综合性婚庆公司(能承办绝大多数种类的婚礼庆典)、在当地享有品牌影响力的婚庆公司、具有相当价格优势的婚庆公司。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应该突出优势,合理规避劣势。

(三)开发营销战略

1、产品名称:汉式婚礼庆典。

2、产品概述:汉式婚礼是一种新兴的婚礼方式,是将原来中西结合式婚礼形式全部改为按照周礼婚制的婚礼形式,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新人婚礼的个性化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不缺浪漫感人的气氛。

3、婚庆服务与产品开发。(1)提出婚庆产品开发的理念,强调个性化、绿色环保的理念;(2)创意团队组建,有效的组织安排,制定出个性化的婚庆服务;(3)婚庆相关产品开发(商业分析、市场测试、商品化)。

(四)营销方案。汉式婚礼是一种新兴产品,在中国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发展空间巨大,针对汉式婚礼如今的发展状况,分析得出了四项适合汉式婚礼现状的营销策略,分别为品牌策略、宣传策略、价格策略和产品服务策略。(表1)

三、现代汉式婚礼营销策划

近年来,以“和谐社会”为口号要求国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大环境下,社会上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汉服”运动,且传统节日已经成为法定节日,这无疑为“汉式婚礼”市场提供了环境条件。在中国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人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在市场。伴随着复古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这一身端庄典雅的服饰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但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其中流露出来的巨大商机。虽然有一些影楼和婚庆公司提供汉服租赁或拍摄业务,但专门筹划汉式婚礼的业务领域还未拓荒,或者说很少人做到深入地涉足。在我们的企业内部管理中,将汉式婚礼项目分解为三个项目实施部门,分别为婚庆技术业务部门、销售部门和组织部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部门,组织部门具有优秀的中国汉族传统知识,并协助新人完成汉式婚礼,并且组织部门会在网上和社会中联系好各地的汉服协会,让汉式婚礼现场尽可能的实现复古。当技术业务部接到销售部的婚礼项目时,技术部会及时联系所需的场地、道具和人员配备,单独成立技术部方便及早进行场地布置。另外,作为汉式婚礼,与各个相关场地经营公司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十分重要,因为汉式婚礼的场地和道具与市面上主流婚庆形式的不同,场地布置要求较高,因此应提早和相关单位建立联系,以方便及时地找到合适的场地和技术人员。

四、汉式婚礼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分析

现代社会,推广汉式婚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选用汉代的习俗作为推广型婚礼,不仅因为汉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更因其文化特点继承了礼乐开国的西周及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并且它已成为我们现在一个庞大族属的标志。随着奥运会的闭幕,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世界更多国家开始关注中国。也使我们更加的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希望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努力,将我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现给世界人民。

在汉式婚礼的管理模式上,我们采取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1)B2C模式(商家对客户),其表现模式主要为网络直销、人员直销、专卖店直销。建立汉式婚礼实体店,建立网店开展网络服务,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电话销售模式,方便汉服的订购;(2)B2B模式(商家对商),在前一阶段销售前景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扩充经销商数量,在市场前景较好的城市设立连锁店、商,方便各地的消费者购买汉服和选择汉式婚礼;(3)C2C模式(客户转销),可做汉式婚礼营销发展新策略考虑;(4)国外市场销售基地,汉文化在国外的走红意味着汉式婚礼有潜在市场,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建立国外市场销售基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式婚礼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变革可以发展到今天,所留存下来的都是精华部分。像婚礼仪式中的择吉这是术数之美与和谐之美的表现,在迎亲的环节里可以体现出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这包含了人生的感悟,可以使人忘却烦恼全身心的投入在这场喜事里。在婚礼庆典上运用的图案都有其象征意义,有祝愿新人百年好合的,也有祝愿他们喜结连理、伉俪情深的,还有希望他们早生贵子、后继有人,这都是对新人的美好祝愿,这些审美意识的展现也蕴含了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范畴。通过对这些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婚俗文化对当今中式婚礼所带来的现代美学意蕴的具体表现。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好好策划自己的婚礼,但是由于不同时代所造就出来的人的特点也就不同,这个时代注定是一个创意的时代,他们希望在策划自己婚礼的时候可以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由于现在婚礼形式的多样化,以至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肯花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婚礼到底想表达什么?在婚礼举办的形式方面的盲目跟风,追求时尚,但却没有仔细思考过婚姻的真谛是什么,这才是问题所在。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中国传统婚礼文化中的审美意蕴进行探讨,通过这种古朴而又真实的意境,对当今社会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启示作用。婚礼不只是一场“秀”,它其中包含了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在里面,共建家庭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更多的是对爱的表现、是责任的担当以及对爱的延续,我们要通过婚礼看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的体现,爱是两人在心灵上的共通。

随着舞台灯光技术的发展,婚礼仪式上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像LED屏幕、电脑灯、干冰机等早已用在了普通的西式婚礼当中。代表高端技术水准的全息成像技术也开始进入婚礼仪式当中。以继承中国传统、挖掘历史文化为起点的汉式婚礼在婚礼文化的这个大变革时期能否有新的发展和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论何种舞台技术,其本质还是一种感官的传媒手段。能够在西式婚礼中发挥作用,也同样可以在汉式婚礼中发挥作用。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使得汉式婚礼仪式已经在技术运用上不逊于高端的西式婚礼仪式。所以,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得出,汉式婚礼会在保持民族文化和体现不同婚礼特色方面有绚丽多彩的效果。相信随着更新更高端舞台技术的发展,祖先留给我们国人的汉式婚礼文化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汉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多元化的特点,而现代舞台手段的运用,能把传统婚礼文化的底蕴更好地传递给人们,更美更震撼,更能令参加婚礼的宾客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同于西式婚礼,汉式婚礼以其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华贵大气的典礼展现仪程,而被越来越多追求个性化、精品化的新人所接受和喜欢。汉民族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是它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不断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并将之融入自身,为我所用。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汉民族文化想得到更好的复兴和弘扬光大,就要继承其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的先进性的特点,与时代接轨。“新瓶”装“古酒”,不仅无损于千年古酒的醇香,反而会令古酒更加为人所知,为人所喜。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汉式婚礼,是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通过婚礼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继承下来,能为更多的人所受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里克・佩奇.营销关键点:赢得复杂销售的六个步骤.机械工业出版社.

[2]柳思维,邓德胜.市场营销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