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1

美术课 德育教育 渗透

《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这是与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教学育人”保持一致的,也是对于这一个基本目标的体现。所谓的教书育人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教书。对于美术课程而言,自然就是教会学生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与美术制作方法。其二,就是育人。即教育人成长,这个成长主要是指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培养,在美术课程中体现为对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呢?

一、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尽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提到:“教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一再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过起到的是引路人的角色。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教师们的言谈举止往往都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对于音乐、美术等类似的学科教师,这个影响深度更是我们所不能够忽视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师德的重要导向作用。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或者是在学校生活这个大环境中要体现出来教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的一面,表现为在课堂上不迟到不早退、不在上课时接电话、不随意地打骂学生,等等。在学校生活中则表现为平易近人、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用朋友的角度去和学生沟通、节约用水、自觉捡起地面垃圾、主动帮助别人、吃饭时排队等候,等等。从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来看,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及在校园生活中体现出较高的自身素质,以此来言传身教,不断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

完整的美术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美术欣赏课、美术绘画课、手工艺课程以及美术拓展课。美术课程中要渗透德育教育,也应该从以上的几个方面分别入手:

1.德育教育在美术欣赏课中的渗透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对于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给予了明确肯定,它指出,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的去欣赏自然美以及人工艺术品,并对这些自然美和人工艺术品进行一定的品鉴,了解中外美学的发展历程,并能对某一幅美术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进而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它不仅仅包括表面上的艺术美的体现,同时也要体现出所处阶段的文化特征及生活特征,甚至包含着一个故事。如我国著名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它不仅仅体现了艺术层面上的美,同时也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等等。因此,在美术课程中要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应该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鉴赏美,同时也要利用这些美所蕴含的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中国的水墨画欣赏课上,要让学生体会美的同时,培养出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祖国美丽风光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欣赏徐悲鸿作品《八骏图》这幅作品是,既要学生感受到这幅作品的美,也要让学生学会八骏图中所透露出来的那股坚韧的、不服输的精神品质。

2.德育教育在美术绘画课中的渗透

美术教育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美术作品的制作,掌握基本的美术绘画技巧及其使用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美术作品的创作。美术课堂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对于学生而言,时间的趣味性要远远的大于理论的趣味性,因此,相较于理论课程而已,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投入则显得注意力更加集中,花费的心思也最多。因此,在美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着力抓住美术绘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美术绘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同于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它更大程度上的依赖于实际交流来实现,而非像美术欣赏课那样通过作品欣赏来体现。因此,它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教育效果相较于美术欣赏课程而言就显得更加明显了。具体说来,在绘画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待人接物的态度上,通过美术绘画课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于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态度。其次,在品质、礼貌方面,通过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相互之间借绘画工具,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品质、礼貌。最后,通过对于大型作品的协作绘制,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互助品质。

3.德育教育在手工艺课程中的渗透

传统的美术课程专指对于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的欣赏及创作技巧,而近代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则涵盖了包括自然风景、手工艺品及绘画作品在内的所有的美术层面上的东西。近年来,伴随着各种地方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手工艺品逐渐走上了初中美术教学的舞台,手工艺品的制作和欣赏也成为了中学美术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首先,在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既要教会他们制作技巧,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到手工艺制作者的不易,让他们学会珍惜,学会认可别人的劳动成果。其次,手工艺品《陶瓷》的制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通过整个流程下来,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耐心及谨慎的心态和思维模式。最后,通过对于某一方面的手工艺课程的教学,如通过初中美术手工艺课程《编制与生活》这节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美学欣赏能力。

4.德育教育在美术作业中的渗透

美术课作业,指的是教师为学生布置课下做作业以及学生完成所布置作业的过程。学生作业不仅仅是一个体会课堂知识,应用工作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通过美术制作与欣赏,不断的感悟人生,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德育教育要实现与美术课的融合开展,就必须涉及到美术拓展课,融入到学生作业过程中。如通过对于课下作业“以《家乡》为主体,制作一副美术作品”这个题目的布置,学生通过对自己家乡的风土民情的思考,让学生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发现的不仅仅是家乡的美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去欣赏家乡的美,去感恩家乡,去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了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爱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2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资源 人格长城

陶行知在倡行创新教育、生活教育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对学生的做人教育,他提出了“人格长城理论”。他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他认为教人做人、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正如他校歌中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教养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而,美术教育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是以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做人教育,结合当前的现状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呢?

一、构筑“人格长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陶行知曾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这个坚定的信念?作为教师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激发爱国之志。在美术教学中应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又如,在进行了敦煌石窟艺术的专题欣赏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了丝绸之路上这颗璀璨明珠的独特地理环境和相关人文知识,并着重介绍了莫高窟艺术,同时向学生讲述了藏经洞的发现和大批文物被掳海外的伤心史和王道士变卖敦煌文物的卑劣行为,这一切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愤慨,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大量宝物保护的不力,也使他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受欺的道理。于是,学生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中华情,报国心。

二、构筑“人格长城”——渗透感恩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传统节日蕴藏着感恩教育的资源。我们结合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母亲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开展制作尊师卡、心愿卡等活动,写上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亲人的关心与感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制作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尊重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父母。感恩不一定采取很隆重的方式和赠送昂贵的礼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也可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呀!我让学生谈谈平时该怎样尊重老师,父母,通过讨论,学生渐渐明白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和睦相处等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明白为父母分担家务,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尊重。

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热爱情,回报心。

三、构筑“人格长城”——渗透生命教育

肖川教授说:“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健康、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体验生命的美好,善待生命的过程,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而艺术是人类的情感符号,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比语言更能表达人类情感,对于生命这样沉重的主题,艺术教育更能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理解。

如在鉴赏评述《加莱义民》时我给学生讲述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残酷的战斗场面、加莱城危在旦夕、六市民英勇赴义……紧紧抓住“六位市民的此时会想些什么?”“若是其中有你的亲人,那你又作何感想?”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学生通过探究合作领悟了深刻的生命意义:英雄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其天生的完美,而在于他面对磨难的意志。又如在欣赏凡高的自画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画家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凡高为什么沉醉于黄色和蓝色的强烈对比,为什么画人物时线条运用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旋转扭曲,越来越粗野狂暴?在欣赏画的同时我们读懂了凡高苦难而短暂的一生,知道了凡高与提奥的那让人感动的手足之情,更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张扬、痛苦、不朽。一幅幅名画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生命内涵。在马蒂斯的《舞蹈》作品中感受生命的韵律,从《梅杜萨之筏》中体会人求生的本能,在罗丹雕塑作品《加莱义民》中看到生命的升华……

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敬畏情,善待心。

四、构筑“人格长城”——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在社会中具有社会属性,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如今,独生子女多,他们一般都是在较优裕的环境中成长,更多的经验是他人为自己服务。因此,要利用集体这块阵地很好地塑造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关心的重点由“自我”转变到“他人”和“社会”。

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德育;渗透教育

德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美术学科里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而且美术学科中的德育目标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找准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恰当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美术欣赏课当中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解读,体现着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思想意识教育以及世界价值^教育等,因此要特别重视通过开展美术欣赏课程来渗透进德育教育,不仅在美术欣赏课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一、美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渗透德育教育使美术欣赏得到思想性升华。中学美术教材中选编的美术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通常都蕴含着艺术家的精神境界与思想内涵,在作品中展示了艺术家对于社会真善美的理性判断,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追求的体现,因此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感染人和教育人的作用。利用美术作品的这些特性和作用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充分体现美术欣赏课的思想性价值。

(二)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美术欣赏课“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德育理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美术欣赏不是仅仅对美术作品的一种视觉感知与形态展现,更重要的是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理解,当然也不能缺少对其艺术价值的探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是实现美术欣赏课“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

(三)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鲁迅曾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美术教学虽不能等同于道德教育,但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开启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情感要素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根本。教育把育德作为核心和灵魂,是其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德育把情感培养作为其核心追求目标,则是构建有魅力德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发挥道德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英国画家郎雷的水彩画作品《母亲》这篇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学习的基础上,还有注重学生对“奶奶和妈妈的深情”与“家庭的温暖”等情感因素的理解,增加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学生情感与作品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让学生更加爱护母亲,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

(二)透析作品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境界的集中反映,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财富,美术作品中体现着艺术家丰富的智慧以及审美情感等,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精神生命力。教师通过对艺术家以及美术作品所赋予的精神内涵的分析、探究,引领学生养育自己的精神情感,丰盈自己的精神生命,涵厚自己的精神品格,提升自己的精神品位。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篇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清明上河图》中通过三个段落:市郊景画,汴河,城内街市,描绘出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作品中表露出作者对汴梁生活的赞美和怀念的精神内涵,感受到当时人民物阜民丰、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精神世界的理解,以及激发学生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追寻作品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今在市场化因素的影响下,美术作品的功利化趋势使美术作品失去了生命力。而一幅真正优秀的美术作品,它承载着特定的精神使命,沉淀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承担着教育民众的伟大作用。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扬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一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价值取向,称赞他为具有慷慨气概和美德的艺术家。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作者的人身经历与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强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追寻,在树立正确艺术观、审美观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美育;美术欣赏;美术

美术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是德育教育的关键。美术课就是通过美术教学有机渗透美育,做到“要学画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本研究从美术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课型等方面,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那么,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文化课所占比重相当大,面对文化课学习的压力,每周一节的艺术欣赏课是非常宝贵的。在教学中要理顺教学思路,把握住课堂灵魂,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讲出精彩环节,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期待着上美术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美术欣赏课中涉及到的名家作品较多,欣赏部分所占比重大,可把音乐和名画欣赏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更要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念,然后提出设问: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同时,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又如上关于《培养审美的眼睛》这节课时,通过在制作课件中播放《国际歌》、《命运交响曲》、《长城谣》等不同感觉的音乐,来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欣赏美术作品,并把讲解知识点引申到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和所表达的主题,把德育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了知识,也慢慢体会了不同作品的内涵,明白了美术是可以充分传递人的情感的,让学生欣赏到艺术所传达的美,更为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德育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

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建筑艺术等等。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有直观上感受外,提高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升华。如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现代美术》这两节欣赏课时,应该清楚地让学生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我国现代的一些美术作品大多跟随时代的脚步,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如《血衣》、《母亲》、《流民图》等绘画作品,画家们在作品中表达了深刻地思想内容,反映了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通过分析画中人物的特点及艺术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三、借助形象直观的美术欣赏活动,用艺术家的人格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是有机地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意识地渗透。当分析某一优秀作品时,要介绍历史状况、艺术观念,也要作艺术的分析,同时不要忘了德育因素的发掘和培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如欣赏铜板组画《农民战争》时,可以适当展开讲解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和对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过积极的作用。如欣赏《流民图》时,可以讲解作者蒋兆和为了创作曾有十年时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人物速写,最后完成了这一名作,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中,德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生产劳动密切集合,使受教育者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德育教育教学应该从各个学科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

[1]《美术新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戴志中,李海乐,任智·编著.建筑创作构思解析:动态.复合[M].北京:中国划出版社,2006.4.

[3]《中国近现代美术标准解读》潘耀昌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3

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导向

一些家长把学习美术看作是功利活动,把美术教师看成达到其功利目标的工具,把学生视为其功利行为的产品。例如:参加各种单位、商家、厂家主办或协办的书画展,不惜财力、人力,让学生荒废学业走那些所谓荣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美术的审美功能被淡化、弱化,学生较少能体验到美术带给人的快乐和美感,反而抹杀学生的天性,弄巧成拙。

(二)技术化的美术教育内容

美术教育的内容存在一种技术化倾向,即过于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的知识和技能,重“技巧”轻“审美”,把美术学习视作单纯的技术性学习。由于过分重视对美术技能、技术的掌握,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淡化美术的审美目标。在美术课上,教师过多重视纠正学生的明暗、透视等技术化问题,而不追求对美术审美能力的感悟、对创造规律的自由运用,不能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

(三)教师自身认识不足

很多美术教师认为德育是思品老师的事,把德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把德与美完全分离,使大量的德育因素和时机白白流失。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1.了解教材德育内容

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学校、环境、环保、和平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2. 区分教材德育特点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上课之前要求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些课程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八年级上册的第2课《老师,您好》,其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还有些课程其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发掘、发现和理解,如《美丽的西湖》,其德育因素并不明显,我们就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教学生学画的同时,还联系实际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关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不但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在课前准备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素质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因此作为教师应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要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2. 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地渗透德育

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W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德育教育。

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6

德育渗透 美术课堂 素质教育

印度哲人泰戈尔说,德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点燃知识之灯的智慧,其目的在于造就健全的人格,完善人的心灵和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点缀”,使他们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美术教学是学校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美术课堂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虽然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我认为只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每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学画中国画》这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骄傲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的掌握它的基本画法。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只有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才会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例如,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如元旦、春节、中秋等),我都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涂画五星红旗、新建的高楼大厦以及节日的各种欢乐景象。特别是在《吉祥图案》和《漂亮的瓶子》两课中,通过欣赏一些漂亮的青花瓶图片、剪纸等艺术品和向学生展示一些吉祥的挂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讲解有关工艺美术作品基本知识,精选书上艺术作品进行重点赏析和古今中外的比较。让学生自豪的意识到我国古代文明的成就,从而热爱中国优秀的民族艺术遗产,明确国家保护文物的必要性,同时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对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感到自豪,在美的感受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证明,在孩子们喜欢的涂涂画画活动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其效果远远胜过教师生硬的说教和灌输。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学会欣赏或每课的随堂欣赏时,有的欣赏作品选的是与同学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的作品。同学们都觉得他们太厉害了,他们的作品真是高不可攀。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教育他们,作品被选中说明他们画的好,我们应该学习。但我让他们意识到同学们的周围也有很多好作品,我校也组织各班部分同学参加成都市科技创新比赛(科幻画比赛),我们先在学校评选出画的好的作品,然后鼓励孩子们参加成都市的比赛,特别是有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在辅导中也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耐心启发,及时表扬。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及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白只要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肯定会成功的。

四、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神气的小厨师》和《纸盒变家具》这类手工制作课的学习中,我一开始就问:“同学们经常帮家长做家务吗?你们帮家里干了哪些呢?”个别同学举手发言,但大部分同学都低着头,一点声音也没有。这说明同学在家里大多数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就抓紧地时机和同学们谈心:爸爸、妈妈每天工作特别辛苦,还要操持家务。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学会帮助家长做点家务,尊重理解家长,分担家长的忧愁,并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同学们可以帮助家长做简单的饭、帮助家长洗衣服、帮助家长收拾房间等等。等到下次上美术课时,你把做完这些事的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样,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劳动后的快乐感受以及家长对他们的满意评价。同时,创作的手工作品也更生动了。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最快乐!从此,同学们都能够尊重理解家长,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教育学生珍重友情,尊重师长

友情是人生最美好的感情之一。要想成为知心朋友,就应敞开心扉、推心置腹,让彼此相互了解。贺卡是一种为联络情感而相互表示问候、怀念、赠言、道谢的信物,是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学习《在快乐的节日里》一课中,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尊敬自己的老师和长辈,尊重师长不一定采取很隆重的方式和赠送昂贵的礼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也可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因此,学会制作一份精美的节日贺卡馈赠亲朋好友或老师,那么意义就会更加深刻,比买来的贺卡更显珍贵。不但给人见物如见人的感觉,还能加深情谊。另外,如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相处好关系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因此,这一节课同学们都特别遵守纪律,作业质量也很高。

六、教育学生互帮到助,不歧视他人

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有一名同学突然流鼻血。还没等我说话,几个同学一哄而上,又是拿纸巾,又是拿拖把,一点也不嫌弃。再看看座位上有的同学,捂着鼻子,身体趴着,很不情愿帮助流鼻血的同学。我看着地上忙活的同学,突然发现这些同学大多数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后进生、调皮蛋,我心里感到特别感动。等收拾完了,我就说到:奖励今天帮助别人的同学每人加两颗+。拖地的同学自然是高兴不已,在座位上趴着的同学都瞪大了双眼,呆在那里,刚才的事不关己的样子一扫而光。因为平时作业要得一颗+就很难,没想到老师能给他们两颗。我当场就表扬了帮忙收拾的同学,他们热情、乐于助人、不嫌脏的好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让同学们明白,后进生也有闪光点,同学们不要歧视他们。再让同学讨论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能算好学生吗?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明白要成为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要全面发展。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不要歧视他人。

在整个美术教学中,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美术课教育不但要重视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更应以美育为中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鲁迅先生曾说过:美育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的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