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范文1
【关键词】口腔医学;实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R78-4【文献表示吗】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16-01
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更明确地说就是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才。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口腔专业实用型人才紧缺,居民口腔疾病及卫生保健状况令人堪忧。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必须把口腔医学教育与农村牙病防治结合起来,增强课程内容对岗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走出一条学与用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改之路。
1 增强防病意识的教育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医疗方针。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目前卫生行业普遍重治轻防,学生学习的热点也在治疗技术和手段[1]。为改变现状,我们让学生参与调查,让他们了解农村居民口腔疾病现状、卫生保健状况及人才紧缺情况,同时让他们明白预防口腔医学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特别在我国人口众多,口腔专科医生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实现“人人享有口腔保健”的目标,只通过单纯治疗根本无法解决人群中的口腔健康问题,只有建立科学普及的全民预防网络体系,人人重视预防保健,才有可能改善我国口腔常见病居高不下的现状。通过防病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毕业后投身预防口腔医学专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 改革教学模式
在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启发学生进入创造角色,在预防口腔医学领域中主动去发现新理念,树立预防为主新观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其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如下:第一学年是搞社会调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当地口腔卫生资源及居民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使学生了解自然人群口腔疾病的消长情况及趋势,丰富感性认识。第二学年是结合学习口腔流行病学及有关专业课知识,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等进行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第三学年是毕业实习,进行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通过以上实践,强化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
3.1 抓好口腔健康教育的训练。实验教学不能仅仅以验证教材的理论知识为最终目的,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疾病患病现状的基本方法,是口腔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预防口腔医学教学的重点之一[2]。我们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基本的口腔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教师首先参照全国口腔健康抽样调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然后将学生分组,运用我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表格设计和记录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学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经过实践性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口腔常见病的发病状况,加深了对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临床科研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2 撰写科普文章。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多为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觉枯燥,同时,如果仅仅满足于理论的掌握而不对学生进行宣教能力的培养,学生就无法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宣教,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不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3]。为此,我们采取了让学生撰写“科普文章”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科普文章的撰写方法,并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作提纲式的指导,学生自己选题、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编写,高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多口腔健康相关的知识,为今后宣教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3 走出教室,进入社区。在教室模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以每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区,与口腔专家一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刷牙指导、宣传等)及义诊活动[1]。置身现场,活学活用,学生可以看到平时在医院里比较少见的疾病,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知识大融合,能体会到许多书本上难以得到的启迪,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增强了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直接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
4 结语
总之,在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新观念,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新一代口腔医生既掌握解决患者口腔疾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能对患者及人群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具体的干预措施[2],以期使农村牙病防治工作得到较好改善。
参考文献
[1]卢友光,苏建新,苏柏华.预防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50-52 .
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范文2
关键词 龋病 学龄期儿童 健康教育 口腔卫生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47-03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in 257 school-age children
WANG Liweng
(Zhuan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in school-age children.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ifty-seven pupil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One hundred and twenty-eight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and the other 129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oral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cognition of oral hygiene remarkably increased of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was much low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43.75%)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79.07%). The caries filling rate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60.87%)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50.73%). Conclusion: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ntal caries prevalence rate of school-age children overall and improve their oral health behavior.
KEY WORDS dental caries; school-age children; health education; oral hygiene
龋病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仅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而且还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2]。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跟踪研究,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学龄期儿童龋病的防治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1所中心小学2003年9月1日-2004年9月1日出生的汉族学生,整班抽样,实验组128名(男72名,女56名),对照组129名(男72名,女57名)。两组性别、年龄、家庭环境和居住地区基本相似。
1.2 调查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或灯光照射下,使用口镜、探针对受检者全口牙齿逐个进行检查,由专人记录。
1.3 干预方法
实验组:①社区医师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宣教;②教会儿童正确刷牙;③向儿童家长宣教,讲授口腔保健知识。
对照组:仅儿童接受口腔卫生宣传。
1.4 观察指标
为患龋人数、患龋牙数、患龋率、充填率、龋均,以及干预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正确率、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变化。
1.5 疗效评判标准
按照2010年3月第五版《口腔预防医学》教科书中的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3]。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口腔卫生行为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实验组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次数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家长口腔卫生知晓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口腔卫生认知调查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前除了“刷牙可防龋”一项知晓度较高,其余各项知晓度均很低(表2)。
2.3 干预前后两组龋患调查
干预前两组龋病率基本一致,龋均差异不大;干预后实验组龋病新发病率为43.75%,对照组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44,P
3 讨论
龋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而且,由于牙面窝沟间隙和隐裂存在,极易患病。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机体需要钙量增加,如果营养供给不足,就可能导致患龋率增加,且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儿童龋病早期预防、早期检查、早期治疗,有很好效果。
本次调查表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种预防牙病简单易行、花费少,效果理想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行动,影响和改变人们不健康的行为,达到知信行的效果[5],能有效地提高学龄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6],是促进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乳牙长齐后,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选择儿童专用含氟牙膏以增强牙齿的结构,预防龋齿,但长期过量使用会造成氟牙症。尽管儿童可以在刷牙后较好吐出牙膏,但较难把握安全用量,因此需要家长指导。由于儿童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
定期进行口腔疾病普查普治。口腔健康检查每隔半年检查一次,直至12~14岁后每一年检查一次。建立社区口腔预防保健记录卡,使医生能详细了解儿童口腔健康情况,对于龋病高危儿童将其作为重点防护对象,定期检查治疗,并给予预防性充填。
我们的研究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儿童的口腔保健行为,同时提高家长对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意识,明显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提高充填率。本试验可能存在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不够长等不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邢海林, 陈莲芬, 王绍萍. 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 中国热带医学, 2005, 5(7): 1588, 1483.
[2] 李柳茵, 梁少林, 韦雪香, 等. 3~4岁儿童龋病调查及其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30): 231-232.
[3] 卞金有. 口腔预防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7
[4] 王现明, 孙丽霞, 王小玉. 海口市集体幼儿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5): 842, 854.
[5] 施榕. 社区预防与保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15.
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范文3
关键词:临床医学;卫生学;教学满意度;教学改革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南华大学临床医学类专业2014级的学生,包括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影像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等专业,发放调查表277份,回收277份。其中男生129人,女生174人。
1.2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情况、对教学设置、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调查时间为学生集中上课时间,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告知学生填写的注意事项。问卷按班级回收后进行核查。用Epidata3.1双轨录入数据,再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结果
2.1学生对卫生学课程的认知情况
257人(84.8%)认为有必要学习卫生学课程,36人(11.9%)表示必要性一般,10人(3.3%)认为没有必要。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260人/85.8%),9人(3.0%)认为学习本课程对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没有帮助,34人(11.2%)表示迷茫。274人(90.4%)表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深化预防为主的观念,12人(4.0%)认为不能帮助深化预防为主的观念,17人(5.6%)表示不清楚。学生课程兴趣度与课程熟悉度呈正相关。
2.2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评价
现阶段本课程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教材,课程安排在第5个学期,共15章,72课时。学生普遍认为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重要性较低,男生将食物与健康、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职业环境与健康摆在重要性前三位,女生将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生活环境与健康摆在重要性前三位。128人(42.3%)认为本课程与临床结合得比较紧密,147人(48.5%)认为一般,还有28人(9.3%)认为不紧密。在课程内容设置和课时设置上,75.9%(230人)的学生认为各章节内容设置基本合理,20.8%(63人)的学生持一般态度,3.3%(10人)的学生认为设置不合理。74.9%(227人)的学生认为课时安排基本合理,19.1%(58人)的同学认为一般,6%(18人)的同学表示不合理。
2.3学生对实验课程的评价
本课程相关实验课程是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统一开课,内容包括饮用水消毒、膳食调查与设计、职业中毒案例分析、统计学上机实验。被调查学生中217人(71.6%)认为本课程有开设实验课的必要,53人(17.5%)持一般态度,33人(10.9%)认为没必要开设实验课。268人(89.5%)认为实验课对理论课的学习与掌握有一定促进作用,31人(10.2%)认为促进作用一般,4人(1.3%)认为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学习没有关系。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学生对饮用水消毒最感兴趣,占71.6%,对统计学上机实验兴趣度最低,占47.5%,男女生意见一致,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0,P<0.001)。在课程内容设置和课时设置上,212人(70.0%)认为教学内容设置比较合理,91人(30.0%)认为不够合理。205人(67.6%)认为课时安排比较合理,98人(32.4%)认为不够合理。
2.4其他教学及实验仪器设备满意度
调查显示,44.2%(134人)的学生比较满意,35.3%(107人)的学生认为一般,20.5%(62人)的学生不满意。图书资料及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认知度调查显示,56.1%(170人)的学生认为较好,39.3%(119人)的学生认为一般,4.6%(14人)的学生认为不好。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态度、专业水平及表达能力比较满意(247人/81.5%),少数同学明确表示不满意(9人/2.9%)。课后多次主动与老师就专业问题深入探讨或进行其他学术讨论的学生占2.6%,利用每堂课课余时间向老师提问,请老师讲解难知识点的学生占6.6%,仅考前答疑的学生占53.3%,与老师没有任何交流的学生占37.2%。
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范文4
1.1对象
学生为皖南医学院近5年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法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等。教师:2006年以来教授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系授课教师。
1.2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①教师主持的各类科研、教学研究课题以及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情况;②教师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情况与成果;③指导大学生论文情况;④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情况。1.3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由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由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学生参加教师课题情况
非预防医学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包括: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数据录入以及数据整理等。如表1所示,自2006年以来,我系开展的27个项目中,参与项目各个环节的大学生达到1230余人次,学生数占该年授课学生数的9.4%。另外,学生参与科研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安徽省全球基金第三轮和第六轮艾滋病项目办为皖南医学院师生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取得的成绩,特颁发了感谢状。
2.2支持和引导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创新情况
自2008年我校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以来,我系教师指导的学生共获校大学生基金资助项目超过20项,参与的学生人数达400人。学生参与了项目的选题、撰写综述和标书、课题设计、课题实施和结果分析整理。2009年,由我系老师指导的本科生获得皖南医学院历史上第1个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三等奖和安徽省一等奖的荣誉;近3年学生已发表或即将发表的科研论文10余篇。
2.3参与专业教材建设和加强教师授课艺术情况
医学院学报(JofWannanMedica1Colleze)2011:30f6近年来我系老师主编和参编各种级别教材达30余部,包括《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预防保健学》等。同时根据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并结合我校实际,在日常教学中将“预防为主”的思维贯彻到每一节理论课中,在集体备课中,认真讨论,将具有典型的、能充分体现“预防”思想的最新的案例结合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预防医学实践活动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本学科的《预防医学》课程200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另外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授课一等奖2人;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教坛新秀”称号各1人。
3讨论
3.1非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了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模式,培养更多合格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现代医学所需要的人才模式——“五星级医生”的要求,即卫生保健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领导者和服务管理者,而这种人才需求与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有差距。为此各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改革,目的是让医学各个专业的学生树立“大卫生”的观念,强化“预防为主”的思维,提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3.2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当前国内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形式多样,如:①修订教学大纲或课程设置强化预防医学观念,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增减和调整学时数,以满足教学改革需要_4J。②社区实践模式的探索,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接触预防医学课程之前,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社区实践,使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初步的了解;高年级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之后,分期、分批去社区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实习指导的内容,加深对公共卫生的理解,提高他们开展预防服务的能力。我国北京、天津、广州的部分医学院校通过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或无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预防医学课程不受重视,学时少、教师编制少和实践教学基地缺少等’。如何适应当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模式,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转变思想观念,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3.3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相关课题
近年来,我系承担的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逐年增多。我们尽可能地把本科生纳入到项目组中,让本科生承担力能所及的工作,如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数据录入以及数据整理等。在我系近年开展的各种项目中,参与项目各个环节的大学生达到1000余人次,学生数占该年授课学生数的9.4%。通过学生参与课题,不仅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把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具体生动事例,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参与课题,从而进社区、进工厂,让学生了解到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树立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3.4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创新
目前我们支持和引导学生独立开展科研活动或课外科技创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支持大学生课外兴趣小组通过自选题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另外一种形式是支持学生申请皖南医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开展科研活动。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选题:一方面学生由于知识积累和阅历不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往往想象力过于丰富,选择的课题严重脱离现实。鉴于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把近年国内外发生的有关公共卫生问题与理论紧密进行联系,如讲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时,联系到近期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在讲到营养和食品卫生的时候联系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染色馒头”事件等。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卫生安全、关注民生,使科研选题不仅具有科学性也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白2008年我校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以来,我系多位具有科研经验的教师参与指导本科生申请课题。由于和公共卫生有关的课题主要以社会调查为主,项目实施难度不大,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且可参与的学生多,因此广受学生欢迎,其影响面也大。经我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了项目的选题、撰写综述和标书、课题设计、课题实施和结果分析整•509•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扎实的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学生更深层次的领会到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5参与专业教材建设,提高教师授课艺术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以此提升教师素质。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可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把加强实践能力的思想贯彻到教材编写中,同时通过参与教材编写起到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扩大视野,了解当前专业发展的动向,近年来我系老师主编和参编各种级别教材达30余部,并获得了各种教学有关的荣誉,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范文5
【关键词】传统教学 PBL教学 自主学习 教师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学的要求也急剧提升,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医学教育的改革日益紧迫[1]。
1 流行病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
作为预防医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
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强调的理论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有欠缺,是采用“满堂灌”的模式,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传递的信息密度大,教育作用全面,内容更新快,可控制性强,但因师生双方缺乏交流,教与学相脱节,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被认为是绝对的权威,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正确的,当老师说是重点的地方就要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来,甚至大多数的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地理解其中的道理,这只能形成短期的记忆,而并非是真正的掌握。
2 PBL教学模式
2.1 PBL的概念 PBL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即以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核心,通过以问题的方式为基础的学习和训练 [4]。
2.2 PBL的特点 PBL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围绕问题展开教学,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教育学的积极性[5]。
3 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
3.1 PBL教学中问题的设定 在PBL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核心,也是难点和关键,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应当着力把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原则[6]。提出的问题既要考虑难易程度,应该由易到难,还需注意问题的系统性,能够覆盖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同时兼顾教材内容和课外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问题贯穿教材的不同章节,前后连贯[7]。
3.2 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PBL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教学改变,更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PBL教学过程,而且要求教师不但应有扎实的流行病学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疾病控制的经典案例及其背景资料,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还应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营造讨论气氛和引导案例分析的技巧,准确掌握学生的思路和意图以便于及时引导。该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数值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教学技能,要重新审视学生的培养目标,既要保证普遍教学质量,又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优秀的疾病预防控制人才,不断总结新型授课模式下的经验和教训[8]。
3.3 PBL教学中教师角色 PBL教学中改变了师生角色,变师生关系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将课堂主体让位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增强了学生的自由性以及参与、辩论、沟通和协助程度,创设了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多元观点的产生和表达[9]。教师的角色不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搭建一个框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将已有的知识和需要了解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PBL教学模式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同学间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科技文献探索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体会到科学的严谨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热情,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10]。
【参考文献】
[1]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1-2.
[2]李立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李凤华,陈新等.PBL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
[4] 刘小粉,杨锐等.PBL教学对医学院校本科生高级知识学习能力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4).
[5]曹博,程志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
[6]赫希平,刘东华.医学物理中的PBL教学的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68-169.
[7]刘世建,张鹏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5).
[8]关鹏,尹智华等.PBL教学法与疾病控制人才培养[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
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范文6
按查新项目的检索要求分为只检索国内文献的国内查新和全面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国内外查新,具体项目数见图1。图1显示,2004-2007年国内查新多于国外查新,但2008年国内查新比例为43.9%(186/424),低于国外的查新比例56.1%(238/424),主要是当年仅要求检索国内文献的中医药项目查新减少所致。
1查新学科分布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学科标准分类》(医药卫生)对查新项目进行学科分类,详见表2。表2显示,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项目查新较其它专业多,中医学与中药学次之,再依次是交叉学科、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基础医学、药学,其余学科比例均较小。
表3为部分学科进一步细分后的统计结果。选择研究项目较多或每年数量有所增长的专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类研究较多的专业依次是肿瘤学、妇产科学、普通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等,而近几年研究也侧重于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内分泌学、口腔医学等,预防医学类的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以及中医学和中药学研究较多,生物医学工程学每年都有项目查新,卫生管理学2008年增为7项。
2项目负责人职称
查新项目负责人的职称统计见表4。表4显示,20.0%的科研项目由正高人员负责,41.4%的由副高人员负责,38.1%的由中级人员负责,副高人员和中级人员所占比例相近。
分析
1科技投入与人才战略
甘肃省2004-2008年医药卫生项目的科技查新统计结果显示,查新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年平均查新数量比1999-2001的260项/年增加了65.4%,查新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国家科技创新的政策密切相关。甘肃省在国家科技创新体制的指导下,加大了科研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增设科研基金项目,增加科技奖项,同时加强科研管理。通过项目申报查新有效防止了低水平、重复研究,确保了科研质量。甘肃省全面实施了领军人才工程,强化了高层次人才的带动效应,副高和中级人员已经成为科研的中坚力量。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附属医院的查新项目增多,承担了国际前沿科技项目。
比较偏远的基层医疗单位由于受当地经济、政策、科研投入、管理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专业人员科研水平低,项目文本质量差,低水平重复研究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医药卫生行业的传帮带仍起重要的作用。
2科研水平与知识产权意识
查新目的结果显示,成果鉴定多于科研立项和报奖查新,报奖项目比例由1999-2001年的9.2%上升为14.0%;查引和专利申请的查新比例虽然小,但突破了1999-2001年的零记录,表明研究人员开始注重科研水平和知识产权。国内将论文被SCI、EI、ISTP等权威数据库收录和引用的情况作为衡量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论文查收查引也已成为甘肃省科技奖励申报的必备材料。
知识产权保护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加大专利产权的保护,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医疗机构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单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医院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是除医疗和教学外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专利保护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体现。做好医务人员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工作,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二要强化发明人对产权的保护意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
3科研方向及专业特色
查新项目学科分类可反映我省医疗卫生科研方向及专业特色。从整体上看,临床医学专业仍在科研中占主导地位,中药学、肿瘤学、妇产科学、骨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的研究比较活跃,尤其是肿瘤治疗方面。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内分泌学、流行病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传染病学等项目较多,表明研究人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较重视。我国中医药学的研究项目数量较大,也是国内项目查新多于国外查新数量的主要原因,占总数的22.9%,且呈逐年增多趋势。
中医药研究已成为我省医药卫生科研的一大特色。目前甘肃省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扶持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开展了“西学中”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活动,大力提升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高度重视“陇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科技体制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促进甘肃省中医药科技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