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范文1
关键词:保险业;防范欺诈;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4)-0070-03
自保险业产生以来,保险欺诈便应运而生。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国际上,保险诈骗金额约占赔付总额的10%-30%,某些险种的欺诈金额占比甚至高达50%。保险欺诈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险业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难题,美国也不例外。
据美国反保险欺诈联盟的研究报告披露,在1995年,美国保险索赔欺诈总额高达853亿美元,每个美国人为此增加支出326美元。大约30%的财产、意外伤害和健康保险的索赔与欺诈有关,劳工工伤保险约25%涉嫌欺诈,汽车保险中约20%的索赔有欺诈行为,每一美元车险赔付中就有17~2O美分赔给了诈骗者,保险欺诈成为仅次于偷逃税的第二大犯罪领域。
面对愈演愈烈的保险欺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其思路大体可以概括为:立法先行、政府推动、(保险)公司为主、行业联合、社会参与、共同治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反保险欺诈体系。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防范保险欺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防范保险欺诈的成功经验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制体系,将保险反欺诈纳入法治化轨道。美国保险欺诈犯罪一度猖獗的重要原因是保险立法滞后,导致对保险欺诈犯罪的打击不力。在20世纪90年代前,美国缺乏对保险欺诈的基本立法,对于保险欺诈定义不清,更不要说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保险欺诈进行调查、。为使保险反欺诈有法可依,90年代后美国在较短时间内相继制定了《保险反欺诈法》、《保险欺诈调查法》、《车险承保前检查法》、《汽车理赔信息储存法》等一系列法案。
美国法律明确规定,保险欺诈是对众多投保人利益的严重侵犯,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要求保险公司在保单上必须印有诸如“任何有意识地提出欺诈性的索赔都是犯罪行为,可能会受到罚款或监禁的处罚”等警示语,同时在公司内部必须建立专门负责打击保险欺诈的特别调查机构,制定专门的反欺诈计划,并有义务向相关机构提供保险基础数据和信息。为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反欺诈,法律对保险公司的反欺诈调查取证行为予以民事法律责任的豁免。
(二)成立全美反保险欺诈联盟,协调全国的反欺诈工作。全美反保险欺诈联盟(CAIF)是由政府机构、执法机构、保险公司以及消费者组织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其宗旨是协助社会各界不遗余力地与保险欺诈作斗争,减少因保险欺诈给消费者、保险公司、政府和各类商业组织带来的损失。该组织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多个领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反保险欺诈联盟与各州政府、立法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积极游说各州制定保险反欺诈法案,并草拟了一系列反欺诈的立法范本,为各州提供立法模板,推动各州的反保险欺诈立法。目前各州的保险反欺诈法、保险欺诈调查法等多部法案正是在该联盟的游说与协助下出台的,从而使保险反欺诈步入了法治化轨道。
反保险欺诈联盟十分重视信息的收集与交流,全力打造全美反保险欺诈信息交流中心,为反欺诈提供信息保障。为了促进和鼓励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该组织致力于通过立法手段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和使用进行规范。在该组织提出的反保险欺诈法案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有义务向调查机构或保险监管机构提供有关疑似保险欺诈的信息,同时提供相关信息的保险公司有权从信息接受者处获取与该案有关的信息。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则在今后要求相关机构返还被欺诈财物时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反保险欺诈联盟还经常组织专家对保险欺诈进行深入研究,从技术上对反欺诈工作进行指导。该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报告,对保险欺诈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保险欺诈的形式进行分析与评估,向保险公司、执法机构和公众介绍反欺诈技术的最新进展,保险欺诈警报等。
(三)建立保险公司特别调查机构、州保险反欺诈局和全美反保险欺诈办公署,专门负责欺诈案件的调查与。在美国,专门负责保险欺诈调查与的机构主要有3家:保险公司特别调查机构、州保险反欺诈局和全美反保险欺诈办公署。
保险公司是反欺诈的重要主体,并处于反欺诈的最前沿,因而美国大多数州通过立法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一个内设部门――特别调查科,作为反欺诈的常设专门机构。特别调查机构一般由保险从业人员、退休警察、医生、侦探等组成,主要负责对公司业务部门提交的可疑投保和索赔进行调查,发现重要欺诈线索则移交到州保险反欺诈局。
州保险反欺诈局属于官方组织,主要负责对各保险公司反欺诈工作的指导,调查保险公司移交的疑似欺诈案以及本局举报热线收到的保险欺诈举报。目前已有40个州建立了保险反欺诈局,其中有28个设立在州保险监管机构,6个设在州总检察长办公室,4个设在州警察局,1个设在州律师办公室,还有1个作为独立的机构。2002年,各州保险反欺诈局总共收到99000件疑案线索,公开调查约33000件,其中约4800件受到,2535件被定罪,挽回诈骗损失7050万美元。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范文2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女性性工作者;暴露前预防;接受意愿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是指有高感染风险的HIV阴性个体在潜在的HIV暴露之前或暴露期间每天服用单一的或复方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口服药物),以期降低感染风险。Pr-EP预防高危人群AIDS性传播是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的一项新的HIV生物预防技术,Pr-EP方案已成为处于试验阶段的最有前景的HIV预防方法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 model,SEM)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新一代的统计和测量理论的新方法,因其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同时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如今广泛应用在心理、社会领域研究中,医学领域应用较少。女性性工作者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我国西部女性性工作者对Pr-EP的使用意愿,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其影响因素,为在女性性工作者中进一步开展Pr-EP人群干预提供参考,也为在我国西部高危人群使用Pr-EP减少HIV新发感染的可行性提供信息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研究数据来自于国家重大专项――艾滋病暴露前用药可行性研究课题中的女性性工作者问卷调查数据,调查现场为中国西部的重庆主城区,四川南充市区,广西南宁市、北海市、柳州市,新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调查对象为以上地区的部分酒店、KTV、歌舞厅、发廊、浴池、足疗、按摩等娱乐服务场所提供时间一年以上的女性性工作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在2009年7月-2010年4月采用滚雪球抽样对自愿参加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开展工作。统一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封闭式调查问卷在现场对女性性工作者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一对一询问,逐项填写问卷。调查完成后,由质检人员对每份问卷进行检查,核心信息填写完整且无逻辑错误的问卷视为有效问卷。调查完成问卷1633份,有效问卷1613份,有效应答率为98.76%。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并进行检查,保证数据录入的无误性。采用SAS 9.2进行一般频数描述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指标。采用LISREL 8.51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构建中的变量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的指标。通过对模型的探索、修正、检验和再次修正,确定模型。以P
2、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5岁,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1,近60%女性性工作者年龄为21~30岁,83.88%为汉族,近61%为农村户口,初中文化程度比例占52.13%,63.17%的女性性工作者未婚,月收入在1001~3000元的占47.43%,>3 000元的占41.35%。
2.2 安全套使用情况 问及“最近半年,与客人发生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时,回答“从未使用安全套”的人数为31人,占1.92%;回答“一直使用”的人数为1 295人,占80.29%。问及“与固定性伴发生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时,有固定性伴的1 137人中,回答“从未使用安全套”的人数为296人,占26.03%;回答“一直使用”的人数为381人,占33.51%。
2.3 艾滋病Pr-EP的使用意愿 问及“如果暴露前用药安全有效,您会使用吗”,共有886人(占54.93%)表示愿意使用。
2.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研究中关于艾滋病Pr-EP的使用意愿调查信息为调查对象自报数据、意愿、感知等变量,往往也含有误差,也不能简单地用单一指标(题目)进行测量,其不满足传统方法(如回归分析)等需要假设自变量没有误差的前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却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均含有测量误差,变量也可以用多个指标(题目)测量。本研究样本量与指标比值为1593:12,数据KMO检验系数>0.5,问卷具有结构系数,表明适合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2 591.151,P
2.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构建体现潜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初始模型进行拟合修正,通过参数界定,参数检验后得出最终模型。模型拟合的路径图见图1,社会支持、社会歧视、AIDS知识、危中,AIDS知识、危险感知对Pr-EP的使用意愿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Pr-E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效应见表3。社会支持对Pr-EP使用意愿起正向影响(效应系数为0.20),社会歧视对Pr-EP使用意愿起负向影响(效应系数为一0.18)。AIDS知识对Pr-EP使用意愿的影响(效应系数为0.38)可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安全套使用而影响的间接作用(相应的效应系数分别为0.37和0.01)。危险感知对Pr―EP使用意愿的总作用为0.53,危险感知对Pr-EP使用意愿影响既存在直接影响(效应系数为0.43),又通过影响安全套使用对其存在间接效应(效应系数为0.10)。
2.4.3 模型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拟合优度指标来对模型进行整体上进行评估,与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不用,其通常需要根据多个拟合指标来说明模型拟合是否正确,如卡方/比率、GFI、AGFI、CFI和RMSEA等指标来衡量拟合效果。本研究相关拟合指标数据见表4,可见模型拟合指标均达到参考标准的相应要求,模型与数据拟合好。
3讨论
根据2010年中国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现状与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简称HIV/AIDS)共计379 348例,广西、四川、新疆等均为我国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2009年,HIV感染者中通过异性性传播占44.3%,性传播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开展Pr-EP可行性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范文3
关键词:国际承包,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国际工程承包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项目所有人等委托国外的一些工程承包人,要求他们按照规定的条件来承担并且完成一项工程任务。它是一种国际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国际劳务合作关系。这种贸易方式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很高,往往需要培训专门的技术人员。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国际工程承包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若按照计价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成本加费用”类合同,这种模式指的是指承包人先行垫付所有的费用,再向发包方进行报销。二是固定价格合同,这种合作模式在约定的范围内,各种款项不再调整,这种模式需要双方在合同中对风险范围、费用计算等方面做一些规定。
按照责任承担不同可以分为几类。一是分项工程承包合同,指的是工程被分成很多项目,一个发包人与多个承包人之间签订合同。二是“交钥匙”工程承包,指的是跨国的企业在所在国建设项目时,项目完成之后要将项目的管理权和所有权交还。三是“产品到手”工程承包,这种模式指的是承包人从项目勘察开始直到正式生产都要进行负责,而且在正常生产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设备维修等服务工作。
国际工程承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公司经营范围和规模小
在我国,大多数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公司企业中,规模较小的占多数,由于受多方限制,这些公司大多只能做一些中介性的工作,比如承揽、介绍或者组织等,这个行业中,还有很多是结构单一的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而当前的国际化承包市场中,发包人对承包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更加全面地进行工程勘探、建筑、设计、电力、供水、设备采购与供应、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很多中小规模的公司企业被淘汰。
企业管理水平有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类公司从事相应工作,意识国有企业,是我国范围内进行国际承包的主要力量,另一种是私人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势头很足,如上所述,但规模和影响范围始终不够,而且在公司的管理体制上也还有很多问题。而管理体制问题对该行业带来极大影响的,更多的是国有企业。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都已经改制,但一些国有独资或者控股的公司,其管理模式还没有多大改革。这导致一种现象的出现,即企业具有对外经营权,但一些海外的分公司却很难有独立经营权,而且,负责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部门大多数都依靠电话、邮件传真等方式与国外进行联系,对于国外工程的情况掌握还有一些困难,因此,这导致企业在进行一些重要问题的决策时,很容易出现偏差。
另外,由于国际承包工程的市场不断改变,国际工程投资逐步多元化,招标投标方式也发生改变,目前,我国的很多公司在进行国际工程承包管理决策时,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脚步不相适应。在这个行业中,从市场考察、投标、决策、项目实施、竣工等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操作流程,以至于对于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探讨解决,还是按照国内的经验来制定方案,耽误了决策时机,最终被市场淘汰。
融资能力不足,资金短缺
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渐扩大,工程项目的投入资金也不断增长。在这个市场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带资承包的方式开展工作,这对项目的承包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时候,一家企业的资金量以及融资能力,成为一家企业能否赢得工程项目的关键。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这些地区的资金并不十分充足,需要我国的企业自行融资,而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各种金融业务的品种比较单一,使得我国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影响和限制,与发达国家的承包商差距很大。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只能挂靠于国外大公司,或采取其它合作形式,不仅影响了经济利益,而且对于对增加企业的业绩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都不利。
另外,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也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发展对策
建立适合国际市场的工程承包公司,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是不断进步的,如果一味按部就班,企业自然会被淘汰。因此,转变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体制,使其转化为国际化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走集智力、技术、资金多条线为一体的道路,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企业原来在管理与决策上的弊端,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做的是一个准确的定位,可以进行资产重组,最重要的是将国际工程承包这一部分的业务从总公司的业务中进行分离,使得相应的分公司能集中精力投入到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去。总之,国际工程承包公司生存的原则就是以市场需要为前提,将公司体制进行相应变革,以适应国外市场。
其次,还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体来说,我国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技术能力是有,但经营管理的效果不佳,很多时候,经营管理理念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利益是否能实现。因此,相应的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经营体制和理念的变革,建立适应市场的企业发展机制。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该对国际化的大承包商进行研究,吸收他人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可以创新使用施工和管理方法,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上采用新的技术、材料、技术和工艺等,而且促进承包的工程项目向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多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学校等开展合作,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增强工程承包的竞争实力。
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融资是我国国际承包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为此,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融资扶持的力度。一方面,企业可以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或者与跟银行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相互的资金合作,或者向社会筹集资金,比如上市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资金缺乏的现状。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有一定资本的企业要运用BOT的运作模式,通过资金的积累来提高自身资金的运作能力。加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联系,是提高企业融资的关键,这也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项目和提高工程运作能力。
加大对人才的培训
专业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针对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特点,应该不断引进培训创新型的、复合型的人才,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要逐渐形成以高校为基地,以企业作为人才锻炼舞台的模式,对人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比如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财务管理、材料管理、法律服务等。与此同时,也可以聘用一些国外的高级工程管理人员,建立人才使用和储备机制,在企业中,给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机遇,才能真正调用人员的积极性,留住更多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企业发展。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与国家化的专业性公司相比,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采取相应的举措,例如,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改变企业的体制和经营理念,加强融资能力等措施,都能促进企业和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庾莉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工程咨询,2006(12)
[2] 吕文学,葛飞,杨林峰.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本土化经营策略[J].中国港湾建设,2006(03)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范文4
【关键词】印度公司 对外工程承包 国际市场 竞争优势
一、印度公司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历程概况
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崭露头角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当时印度作为英联邦的一个成员在英联邦范围内获取了广泛的工程承包权,当时主要建立在印度劳动力资源优势上。2003年以来,印度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获取了较大的成功,2007年的一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印度公司完成了的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了108亿美元,新签合同金额达到了121亿美元,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21%和22.3%。即使在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活力和份额依然不减,2010年底两项指标分别实现了15.3%和16.1%的增长幅度和比例,且其合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其2010年的全部合同结构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合同就占其全部合同数目的45%。
二、印度公司对外承包工程中的竞争优势表现
印度公司通过长时间的国际工程承包实践,积累了大量的项目工程工作经验和技术资源,笔者通过相关渠道获取的印度公司1995-2010年的国际工程承包数据并经过归纳整理,认为印度公司在对外工程承包中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印度公司在工程承包竞标合同中能够在同样技术条件下提供平均5%左右的价格优惠或者折让,这主要得益于印度公司普遍较低技术管理成本优势。调查统计显示,在印度公司的对外工程承包中印度公司在87%以上的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在采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提供5%左右的工程价格优惠,并且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工程项目中给予的优惠更多。印度公司在基建项目比如电力工程中更是给予了10%的优惠以期获取相关后续工程的承包权。
第二,印度公司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工程承包项目付款方式或融资方式,给予项目招标方更大的优惠或自由选择的余地。印度公司目前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可以采取的工程项目款项支付或融资的方式有融资租赁、多种变种的BOT、价格杠杆以及股份收益分享等,通过这些灵活多变的付款方式和融资方式给予了工程招标方灵活多变的选择权并有助于降低其投资规模,从而使项目招标方获取项目施工合同的同时获取相关的管理经验和融资便利。调查统计显示,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75.6%的招标方对此方法情有独钟。
第三,印度公司在承包工程的后续服务和追踪上做得相对完善,并且能够给工程招标方提供系列化得解决方案或建设性的建议。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一般除了核心项目工程的施工以外,更多的注意力还放在了后续服务和项目质量的持续追踪上,并且努力地为客户围绕核心工程提供了相关辅助领域和配套设施的服务。比如印度公司在电力工程中,就为后期的电路控制的软件工程和相关的环保工程以及投融资体系建立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客户进行选择,并且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会有67%以上的客户将相应的配套工程以打包式的方式承包给印度公司。
三、印度公司对外工程承包中竞争优势来源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于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发展水平现状的回顾,在分析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表现的基础上,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得出的数据特别是笔者所参与的相关涉印度电力工程招投标的实际业务,本文认为印度公司的优势取得主要与下面几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印度公司长时间的国际工程承包经验和经历使得印度公司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不但表现在与工程招标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与其他竞争对手方面。印度公司在招投标中所采用的价格优惠和折让措施并不代表其较弱的议价能力,事实上,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议价能力相当强,印度公司在87%以上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拥有定价权或变相的定价权,特别是在电力工程中议价能力更强。
第二,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相关环节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其整体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国际工程承包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工程,它需要相应产业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和配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各方要基于长期共同利益和劳动分工开展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印度公司的工程承包产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且表现了极大的竞争能力和竞争技巧。
第三,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优势地位还与其政府在相关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及其他行政政策的优惠和开放有着重要相关程度。国际工程承包虽然是一个跨国界的在工程招标方进行的项目施工活动,但其受项目承包方所在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影响相当大。印度对于对外工程承包的公司给予了相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上优惠,减少了企业进行工程承包的成本负担并且将用在其他方面的开支用在工程竞标和施工上,从而取得了相对竞争优势。
四、总结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印度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竞争优势问题,首先分析了其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历程和目前发展水平、所处阶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竞争优势的主要表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就印度公司的竞争力优势的原因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其议价能力、产业化体系和相关政策法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彭绪娟,武琼.论我国海外工程项目的政府保障策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17) .
[2]李振宇,刘向伟.CSR: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的新思维[J].国际经济合作, 2008, (09) .
[3]魏韫颉,霍刚.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S2) .
[4]白桦,尹海伟.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8, (03) .
[5]彭绪娟.海外工程项目与东道国跨文化协调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07) .
[6]齐东升.海外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 2008, (07).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范文5
【关键词】中资企业;国际电站;EPC项目;融资方式
一、国际电站EPC项目及资金需求特点
(一)国际电站EPC项目的特点
1.国际电站EPC项目是一种集劳动、技术和资本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该项目涉及的人数较多,而且项目施工过程之中组织协调等工作是非常复杂繁重的。
2.国际电站EPC项目的合同涉及到多方主体,包括业主、承包企业、贷款银行、咨询设计方、劳务工人等等。而且这些主体分属不同国家,需要通过多种合同进行双方法律关系的规定。但由于不同国家法律不同,当产生纠纷时,处理较为困难。
3.受制于不同国家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对于电站项目,各个国家在相关的政策规定、基础设施、厂址选择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使项目增加复杂程度。
(二)国际电站EPC项目资金需求的特点
1.由于国际电站EPC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资金占用的周期也会很长。当遇到业主拖欠工款时,承包商还需另筹资金。
2.由于国际电站EPC项目的收款是按照项目建设的进度以及合同中的相应条款进行的,这就增加了款项支付的次数,延长了支付时间,使得承包商要先期投入大量的资金,现金流的管理难度较大。
3.在国际电站EPC项目对外承包时,业主会为保自身利益,要求承包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担保,这就加大了承包商资金需求的压力。
二、我国央企参与国际电站EPC项目的主要融资方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央企的主要融资方式
企业自有资金,即利用企业内部足够的资金进行融资;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联合体方式,即我国央企通过借助国外实力较强的公司联合承包国际电站工程项目,实现融资;出口信贷,即利用政府政策优惠,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担保的方式进行融资。
(二)央企融资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自身融资难度大。参与国际电站EPC项目的我国企业基本都是传统央企。央企对外发展的时间不长,经营体制较为落后,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合理。另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银行信贷时,银行会慎重地对项目性质、企业偿还能力等进行严格的审查,信贷额度也不高。
2.国际融资能力有限,渠道单一。由于我国中央企业参与对外承包的时间较短,企业资产规模也不如发达国家的承包商,加之自身负债率高,致使国际竞争能力不足,很难在国外银行和西方财团等进行国际融资。
3.融资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我国的对外承包企业往往是进行银行信贷,很少采用国际电站项目广泛使用的融资方式,使得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员以及足够的国际融资经验,从而降低了在国际工程项目承包的竞争实力。此外,我国承包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经验不足,增大了融资的风险,使得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存在高负债、高风险、低盈利的难题。
三、提高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一)利用信用保险安排融资
央企作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扶持。应当加强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沟通及协调,以便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优惠的政策进行融资。我国为支持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为这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融资便利和风险保障,成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并设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该信用保险由财政部全额出资。中国信保包括了“特险”、“中长期险”、“出口信贷保险”。特险包括特定合同和买方违约保险产品,其重点支持的行业包括电力、电信、机电项目等。出口信贷保险分为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和出口买方信贷保险,都属于一种政策性的保险。对外工程承包的企业可以在采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合理方式进行融资安排。
(二)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吸收的重视
鉴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时间较短,经验的积累也不足,而我国外包企业在参与国际电站EPC项目进行融资时就急需专业化的融资队伍、研究队伍等。并且由于国际电站EPC项目合同涉及内容复杂,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也需要建立专业的法律团队、项目经营的团队等。所以应当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及时吸纳并培养承包项目中所用到的各个领域的人才,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为我国的承包企业服务。
四、案例分析
以我国企业国际电站EPC承包融资中的问题、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为主要内容,以某央企具体实例进行相应说明。
某央企积极参与某国水电站项目建设,并组织设计技术人员完成了现场考察以及可研报告的编制。但是由于近两年石油价格急跌,各种生产资料严重短缺,该国国内又准备大举修建其他基建项目,使得其国家财政预算十分紧张,预计该水电站项目要直至2020年才有望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因此担保额度已无法承担该水电站项目的贷款。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融资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考虑到该项目工期时间较长,业主无法提供担保,因此不能使用优贷资金。融资方式可以考虑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申请“特险+买断”的方法。若项目在2016年6月开工,承包商可先投入前两年的资金,并将两年间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后融资,同时购买中信保的特险保单,将其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该笔应收账款由银行放款按照施工进度进行支付,至2018年6月前期施工完成后,业主按随后的施工进度陆续将款项还付给银行,使业主的资金压力较小。应收账款的抵押贷款在2018~2020年的两年期内支付完成,这样到了2020年,项目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后,业主就可以自主支付施工款项,不再需要对项目进行融资。
五、结论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逐渐进入国际市场,业务不断增多,对融资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拓展合适的融资渠道、重视项目风险防范成为关键。作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应将项目特点和自身的优势相结合,对融资方式进行灵活安排,组合利用多种融资方式,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现长足发展。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范文6
关键词 建筑与工程承包 国际竞争力 中国 韩国 影响因素
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贸易作为连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综合性输出贸易,一直受到各国政府重视。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必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建筑与工程承包行业的产业关联度较强,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带动资本、技术、设备、劳务输出。作为开放较早的服务业部门,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怎样有效地发挥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以带动货物、机械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提高外汇收益和就业水平?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目前,理论界针对服务贸易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已有的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角度展开的:即关于入世后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企业应对贸易自由化的策略研究;关于WTO对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分类、原则和制度研究;关于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典型对比国家韩国,分析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修改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以分析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提升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中韩建筑与工程服务竞争力现状比较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服务贸易总量。具体包括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以及各自的增长率和在世界的排序,它是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二是国际市场占有率。三是进出口行业结构。出口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四是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五是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一般认为本国服务的开放水平越高,说明其竞争力越强。六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从两国对外工程承包服务总金额、国际市场占有率、行业结构角度比较中韩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竞争力,并在比较中对一些指标进行变通处理。
(一)中韩对外工程承包服务总量和速度比较
2006年中国对外工程承包额达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同年1月至11月10日,韩国共承包海外工程278项,承包金额为134.47亿美元,比2005年全年承包额108.59亿美元增长了23.83%。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速度上看,中国对外工程承包服务的发展都要好于韩国。从纵向分析来看,两国对外工程承包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和韩国工程承包服务的竞争力都在增强。横向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尽管中国总量数据大于韩国,但差距正在缩小。2002年,中国对外工程承包额是韩国的2.46倍,2003年最高,为4.82倍,随后一直下降,2006年全年对外工程承包额是韩国当年1月至11月10日金额的2.23倍。2002年到2006年,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年均增长速度为14.79%,如果把韩国2006年的不完全统计数据看成年度数据,韩国这5年的年均增速达12.13%,基本与中国相当,这说明近五年来两国的工程承包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
由于建筑工程服务的特点,缺乏建筑工程服务贸易方面的系统统计数据。本文中国际市场占有率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 虽然ENR对于国际建筑承包市场的统计是有选择和局部的,但ENR统计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故可以反映中国和韩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实际国际竞争力水平。笔者以进入ENR前225位承包商名单的中韩两国建筑承包企业数、承包金额和在前225位企业承包总金额中的比重作为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指标。
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6年,无论是从进入ENR前225位的工程承包企业数量,还是从企业国际承包金额及在前225位承包商总金额中的比重来看,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要高于韩国。2006年,中国有49家企业进入ENR前225位工程承包商名单,其国际承包金额为162.9亿美元,增速达61.8%。同期韩国的企业数为10家,国际承包金额为64.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68.7%。纵向来看,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增强。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竞争力增强的直接原因。而中国加入WTO以及五年过渡期行将结束,从而在开放本国市场的同时迎来对等的更加宽松的国际市场准入环境则是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贸易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韩国建筑承包商在2000―2006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2000―2006年,韩国进入ENR前225位承包商的企业数一直为10个以下,企业的承包金额也基本在30亿美元左右。其企业承包金额所占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3.1%下降到2005年的1.3%,2006年上升到2.9%。2000―2006年,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企业国际承包金额平均增速为20.26%,远高于韩国同期的平均增速10.15%。因此,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大于韩国的。
(三)两国对外承包工程的行业结构
一般认为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在出口结构中比重较高是服务贸易竞争力强的表现。ENR将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涉及的行业分为10种:房屋建筑业、制造业、电力、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工业与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危险废弃物处理、电信和其他行业。目前,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预计未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重点将向基础设施、石化和水利项目倾斜。并且这些行业的建筑工程服务被认为是建筑服务市场技术和资本密集度较高的行业。通过分析中韩两国对外承包工程涉及的行业结构,可以比较两国建筑工程承包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中国对外建筑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一般房屋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2000年,房屋建筑业在对外承包工程中所占比重为40%,交通运输为18%,两项合计比重高达58%。2006年,房屋建筑业比重下降到32%,交通运输上升为33%,两项合计比重为65%。2000―2006年,中国对外建筑服务在这两个行业所占的比重一直在52%以上,像电信这样的技术和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其所占比重一直徘徊在1―4%,制造业、电力和供水、工业与石油化工等工业和基础设施行业所占比重也相对较低,各项比重一直在10%左右。从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对外建筑工程服务在房屋建筑业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交通运输行业所占的比重仍在上升,在电力和工业与石油化工方面的比重也一直在上升,这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说明中国建筑工程承包服务的竞争力正在增强,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建筑工程承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韩国对外建筑工程服务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工业与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三个行业。2000年,韩国对外承包服务在房屋建筑业行业中的比重为23%,工业与石油化工行业的比重为19%,交通运输的比重为16%。2006年,房屋建筑业的承包金额为4.7亿美元,所占比重却下降到7%,这主要是由于2006年韩国在制造业、工业与石油化工等领域承包金额的增加导致的。2006年韩国在交通运输业的国际承包额比重降低,为4%,而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上升,为17%。传统优势行业――工业与石油化工的比重依然很高,为46%。可见韩国对外承包工程除在一般的房屋建筑业有较强的优势外,在工业与石油化工等技术密集行业也有较强的优势。近年来,在制造业的优势也日益显现出来。通过对比可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多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技术和资本要求较低的行业,但这一分布局势正在改变。而韩国对外承包工程分布的行业技术含量较高,这与韩国工程承包企业及韩国政府对研发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从整体上看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竞争力比韩国强,且竞争力还在增强。但在具体的行业上,中国在技术和资本相对密集的工业与石油化工领域的竞争力比韩国低。笔者结合修改的竞争力模型,分析影响中韩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因素,以得出有根据的政策建议。
二、建筑工程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将影响国家竞争力的要素分为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和相关辅助产业。其实,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就是一个国家关键行业或企业的竞争优势理论。在此借用波特的“钻石”理论,笔者认为影响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四个直接因素为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要素条件、市场开放和相关辅助产业,它们是可控因素,即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发生变化。因此,建筑与工程服务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因素是政府。此外,国际经济周期作为不可控变量也影响着一国建筑与工程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可构建下图所示模型。将政府放在模型中央,主要是突出政府的基础支撑作用。内框是可控因素,外框表示不可控的国际经济周期。笔者将具体结合中国和韩国的实际及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特点对图中的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企业结构、战略及竞争理念
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包括企业的形成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等。同时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方式受一个国家体制、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一般将经营战略分为四大类:产品开发战略,主要是依靠新科技开发新产品快速投入市场取胜。制造工艺战略,通过提高生产组织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取胜。营销技巧竞争,利用适当的促销手段和已有的企业及产品形像取得市场优势。要素成本竞争,通过本国拥有的要素禀赋优势或后天开发的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产品成本进行竞争。
具体到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行业,2005年,中国建筑行业中,国有企业数量为6007个,占全部建筑企业总数的10.22%。大部分国有建筑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上述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必然影响其在国际市场的经营竞争战略。长期以来,得益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中国建筑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战略主要是依靠低价格承包来竞争,而在经营方式上,主要以施工管理为主。以中国建筑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为例,其对外承包工程也主要是以施工管理为主,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倾向于EPC交钥匙工程、PM项目管理和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承包方式。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和竞争战略与未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趋势相左,必然影响未来中国对外工程承包服务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韩国对外工程承包服务整体上竞争力比中国低,从其企业的国际承包方式上也可以看出。2006年,全球前20位非美国的CM和PM承包商统计中,韩国仅HanmiParsons公司入选,而且其对外承包完全采用CM 方式,承包金额为540万美元,而PM方式的承包额为0,韩国企业的竞争战略也不利于其国际竞争力的发挥。
(二)要素条件
波特将影响竞争力的要素分成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前者主要为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和普通工人等天赋资源,后者是后天开发出来的,如先进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等。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现在已越来越倾向于高级要素的竞争。承包业主对工程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国际工程招标中普遍带有融资的要求,国际建筑业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发展方向也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融资能力。
就要素条件来说,中国建筑企业普遍技术投入不足。从1980年到2003年我国建筑企业技术装备率来看,基本上是上升的趋势,但2004年以后至今,建筑企业技术装备率却呈下降态势。从建筑企业的动力装备率来看,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动力装备不足,1980至2006年期间,建筑企业动力装备率一直徘徊在4―6千瓦/人。技术水平落后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企业业务领域的狭小,主要依托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从事一般房屋建筑、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的工程承包。由于中国建筑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其自有资金匮乏,同时国家相应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融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融资困难,表现在流动资金贷款困难,银行保函难开等,这些都制约了中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能力。韩国建筑企业拥有的技术水平和国内的资金支持环境都比中国好。其国内先进的对外工程承包信息网络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韩国进出口银行、对外经济合作基金、出口保险公社等都为其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提供了必要的要素支持。因而其在电力、工业与石油化工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工程承包比重较高。
(三)市场开放
波特模型将需求条件作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四大因素之一。笔者在此将需求条件改为市场开放,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各国小规模的建筑工程服务一般都由本国承包商提供,而国际工程服务贸易多为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如大型化工建设装备工程、大型水电站建设等。因此其他国家建筑市场的开放水平将直接决定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一般采取对等的方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建筑工程承包国际市场占有率之所以还不如韩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还未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能从服务贸易自由化中获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建筑业市场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将按GATS第二条“最惠国待遇”第一款享受其他成员方建筑市场对中国建筑业的开放,从而提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国外的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工程承包,其先进的工程管理体制和项目运作经验,通过溢出效应将提高中国建筑承包商的竞争力。
(四)辅助关联产业
对一国某一行业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该国该行业的上游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筑业相关辅助产业主要是其上游建材及制品产业,以及设计咨询业。国际竞争力强的建材业可为建筑业提供新材料、新产品,而建筑业可以为建材业的新材料、新产品提供试验场所,使上下游产业的创新及出口竞争能力大为增强。设计咨询业尽管在国际工程承包服务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但在工程建筑服务业中居于战略性的位置。有资料表明,工程咨询服务来自哪个国家,其工程承包一般也由该国企业承担。如上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设计的工程80%由本国施工企业承包,日本为63%,法国为50%。因此,设计咨询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一国建筑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建材业并不发达,这决定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多集中于一般的房屋建筑和交通运输行业,而在工业和石油化工、电信等对新材料要求较多的行业比重一直偏低。21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之所以高于韩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近年来工程设计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根据ENR统计,2006年国际最大的前200家设计公司中,中国有15家,而韩国只有4家,中国这15家设计公司的国际设计费为5.84亿美元,韩国为5.29亿美元,是韩国的1.1倍。发达国家在劳动力成本处于比较劣势的情况下,工程承包的国际竞争中却拥有比较优势,就在于其拥有先进的工程设计服务业。以美国为例,美国建筑公司在国际建筑市场占据垄断地位是因为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优于别国。因此,在工程咨询服务人才及公司的培育和组建上要采取倾斜政策,以增强建筑设计及建筑工程承包的国际竞争力。
(五)政府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将政府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辅助要素。但根据斯代芬和奥滋勒等人的研究,政府在一个国家产业的成长中发挥了核心而不是辅助作用,他们建议将政府变成第五个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变量。结合建筑与工程承包的特点,本文采纳了上述学者的观点,把政府作为影响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竞争力的基础要素,居于模型中的中心位置。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科研投入等方式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完善金融市场融资体系,规范保险市场来为本国建筑与工程承包提供人才、技术与资金支持,改善要素条件。在这方面,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自1965年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以来,韩国政府通过国家进出口银行、对外经济合作基金、出口保险公社来扩大对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韩国建设交通部对外承包工程的执行机构――海外建设协会通过扩充对外承包工程信息网络、培养专业工程承包人才,为韩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要素条件。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实施倾斜性政策来辅助建筑与工程承包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第三,国外建筑工程市场不会自动向本国开放,需要各国政府牵头进行谈判。中国政府通过入世谈判,在开放中国建筑市场的同时,也为中国工程承包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进入ENR统计的工程承包企业承包金额在入世后年均增速高达22.95%。第四,政府的政策和法规还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和结构。韩国政府就曾帮助企业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扩大工程订单的战略。如针对中东、北非地区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推动石油、煤气成套设备工程订单的增加。在东南亚和中国,积极争取开发新城市、构筑通信网及高附加值石化领域工作订单。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政府不能过度的干预经济,但其可以通过自身的政策指导来为国内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而政府应作为基础支撑要素影响其他四个可控要素,居于模型的核心位置。
(六)不可控因素――国际经济周期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多为大型项目,需要的资金较多,且多为利用政府财政或国际贷款援助机构投资实施的公共基础设施工程。一般来说,在国家经济处于复苏和成长阶段,其政府投资工程金额较多。私人部门也只有在经济处于上升期才会投资大型工业建设项目。这个特点决定了一国建筑工程与承包服务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挥还取决于国际经济周期。在世界经济走向繁荣的过程中,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承包商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竞争实力,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提高竞争力。由于国际经济周期往往并不是一国政府能驾驭和控制的,其政策含义是,在中国建筑承包商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时,政府应加强对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研究,指导企业规避国际经济周期对工程承包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行承包业务的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提升中国建筑与工程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改组国有建筑企业,改变建筑承包商的工程承包策略
为改变中国建筑业中国有企业居多的经营主体结构和承包商的对外工程承包策略,当前可利用国有经济战略改组的契机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外在环境,促使一部分国有资产退出建筑业,重点扶持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顺应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培育具有EPC总承包能力的国际承包商为目标,政府可对对外工程承包商在融资、人才和技术管理上给予指导,促使中国承包商由靠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进行的施工承包向PM项目管理和BOT等承包方式转变。
(二)大力培养工程承包专门人才,完善工程承包融资和保险服务
中国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精通国际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商务人才、法律人才、管理人才。在人才战略上,可采取自主培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可实行高等建筑院校和建筑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建筑业高级专门人才,并将培养的人才送到国外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建筑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可以对进入中国的建筑业高级专门人才在人员准入上提供便利的条件,并可在准入上附加在国内相关建筑行业内服务若干年限的要求。融资方面,国家政策性银行应给予信贷支持,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巴西等的一惯做法。同时可考虑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建立专业保险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工程承包商对外承包工程进行保险。
(三)政府应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协调磋商机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建筑与工程承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主要体现在通过谈判降低投资限制、货币限制、国内成分要求、人员资格限制等方面。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多双边谈判,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排除障碍,特别是歧视性待遇和技术性壁垒。大力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合理调整市场布局。当前,在巩固和深度开发亚洲、非洲和中东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应加大开拓拉美市场的力度,努力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四)大力培育国际化大型工程咨询公司
设计咨询业是建筑业的上游产业,事实上随着国际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发展,设计咨询业已越来越融入到建筑业的产业链条中。中国工程设计咨询服务竞争力较弱,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政府可考虑从制度上采取倾斜政策,引导具备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设计院及科研院所大力发展工程设计咨询业,扶持国际性咨询公司的发展。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初步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咨询服务业的历史机遇,对国内符合条件的设计院、监理公司提供贷款、税收和政府补贴方面的支持,保证其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从而积极扶持该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贡晟珉、成虎: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建筑经济》,2000年第1期。
张丽:WTO对建筑与工程服务的贸易自由化要求及对策建议,《南方经济》,2000年第15期。
陈建国:WTO关于建筑服务贸易的分类及其分析,《建筑》,2001年第11期。
陈建国:WTO关于建筑工程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及其分析,《基建优化》,2000年第10期。
张德群: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建筑管理现代化》,1998年第3期。
熊华平:中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的理性思考,《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第9期。
瑞金:全球建筑业:进入快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业绩述评,《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第10期。
戴超平:《国际服务贸易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