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贸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贸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范文1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统计方法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尚未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只是出台了一些文件,给出了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的意见。就湖北省而言,目前建有服务业统计的完整体系和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具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统计实践,这些都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存在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因此,设计一套能够准确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湖北省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湖北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系。省统计局设有服务业统计处,省发改委设有服务业发展处,省科技厅每年都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和创新型企业,自2014年起,现代服务业企业也纳入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同时,湖北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已经形成了武汉市江汉区、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这些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聚集和规模化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先行区,湖北省已经开展的了大量的统计实践工作,并采取平台统计与相关部门统计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统计体系在现代服务业范围界定、指标框架设计和工作机制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具有良好的工作实践基础,但也普遍存在着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全省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这一现状与当前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全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
2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内涵和特征,结合湖北发展实际,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区域产业特色、集聚态势日益显现,比如,东湖高新区主要以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为主,江汉区主要以金融与商务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2)整体设计,分布实施针对全省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整体设计、规范透明、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统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努力适应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3)动态调整,先易后难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在产业发展演进中提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本身具有动态性。因此,对于其统计调查工作也应因时制宜,动态调整。同时,在统计调查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易后难。(4)部门协同,机制创新各有关部门按照“规范制度方法、明确职责分工、部门协同、机制创新”的原则,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统计工作,管理各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制定现代服务业综合统计制度和统计分类标准。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统计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部门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3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与指标框架
3.1统计方法
(1)行业法。这是目前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结合现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在服务业分类中,选取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若干行业分类。行业法的优点是便于与现有统计体系对接,操作简单,统计数据相关容易获取[1]。其不足是部门行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不明显,导致统计口径过于宽泛。依据现代服务业特征,结合湖北服务业的发展实际,拟选取三大类别行业作为湖北现代服务的行业统计门类,一是信息与软件服务,二是科技服务,三是部分依托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行业(如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建议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门类(见表1)。(2)企业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认定标准,对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认定,确立可纳入的企业清单,对其进行统计。企业法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准确,便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2]。不足是服务业体系庞大,认定工作量较大,动态性强,统计工作会比较繁琐。现根据湖北省服务业企业归口管理特征,建议可从四类企业中进行认定,明确现代服务业企业目录,一是从科技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库、创新型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二是从省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三是从省统计局工业库中选择认定部门现代服务业企业;四是从其他归口部门(交通运输、商务、文化等主管部门)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3)产品法。产品法是在行业法和企业法基础上,考虑到企业产品的多样性,以及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行业存在交叉性,目前统计体系中的行业法归类无法直接分离现代服务业企业。为此,采用企业摸底基础上的“产品法”进行统计。即由企业自行做好测算,确定服务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推算系数,并按这一恒定系数推算主要统计指标。考虑到产业目录和尺度的动态性,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动,推算系数初步确定为一年一定。产品法作为上述两种方法的补充,可以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对象,但动态性大,也会增大统计工作量。结合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建议在部门重点工业企业和建筑类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产品认定,从而将部分企业纳入现代服务业统计范畴。(4)区域法。区域法是结合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在统计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可在部分现代服务业聚集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域开展统计试点,允许试点区域适当扩大统计口径,从而为全省系统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提供经验参考。根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建议率先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市选择部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开展统计工作试点。(5)项目法。项目法是指对一些重点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情况进行跟踪,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调查统计[3]。建议湖北省发改委等相关服务业主管部门建立现代服务业项目库,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可以有利于统计部门全面了解全省现代服务业情况。以上五类方法是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基本方法,统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可多种方法结合,相关补充,以便更全面、客观地掌握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统计体系。
3.2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结合现有服务业及相关企业统计指标,建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按照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统计:(1)产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能够反映现代服务业企业生产规模和水平。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资产总额:即现代服务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2)发展效益(利润总额、实缴税收)利润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实缴税收: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经营活动,按现行税法的规定向国家所上缴的税金。主要包括所得、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3)创新能力(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专利申请数)科技活动人员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包括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总额。包括经常费支出和科研基建费支出。专利申请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4)国际化水平(出口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出口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价值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技术新产品或技术服务出售给外贸部门和直接出售给外商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
4完善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的几点建议
4.1明确统计部门
成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领导小组,由省统计局牵头,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相关单位参与,并在省统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计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工作。
4.2明确统计分工
由省统计部门负责统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情况,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科技部门负责统计高新技术企业情况,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经信部门负责统计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情况,省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由省发改部门负责统计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省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其他相关部门(包括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统计负责统计各自领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4.3建立统计信息平台
湖北省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在省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省科技、经信、发改等相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特别是共享共用的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数据库资源,并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协同实施。
4.4完善统计制度措施
制定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由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认定。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在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进行统计区域试点,不断探索统计工作方法。省统计、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逐步统一各类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尽量减少统计差异,便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在相关部门所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基础上,由省统计局整理,每年一期《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年度报告》,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年度发展情况。
作者:盛建新 范欲晓 邹小伟 胡然 牛婧红 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何骏,刘杰.全球视野下中国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对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9,27(4).
外贸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范文2
(一)课程设置相似
目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采取能力模块的设置方式,包括基本素质能力(以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程为主)、职业基础能力模块(围绕着以英语为本位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展开的课程)、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英语+商务知识类的课程,如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等)、职业综合能力模块(一些综合的实训类课程,如商务模拟谈判,进出口报关业务等)。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共同点就是将英语知识技能和商务知识技能笼统地糅合在一起,课程内容既缺乏与区域经济对接的区域特色,也缺乏与产业或行业对接的行业特色,结果便是高校间相互借鉴,开设的课程及其内容基本雷同。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因为缺少行业特色而没有就业竞争优势,毕业生零散分布于各行各业的涉外企业,没能形成学院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也不利于形成毕业生对后续人才培养的正面反拨效应。因此,面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势在必行。
(二)普遍重英语轻商务,实践教学缺乏
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是从英语教学转向而来。而商务类的专业教师则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实践经验。真正由行业一线专家教授的课程非常之少。这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较好,商务理论学习尚可,但商务实践则较难满足需求。有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比较地集中于丰富的商务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商务技能,然后是英语应用技能,而不是很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而目前高职院校中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知识和技能方面还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采取校企、校地的协同育人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对接现代涉外服务业的最新需求
传统外贸模式在广东转型升级的挑战下,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完善,逐渐转型为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外贸新模式。目前至少有60%左右的涉外企业是采用网上外贸的平成整个外贸流程,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兰亭集势、敦煌网等。因此,使用网上外贸平台,完成从寻找客户(或是客户找上门)、产品推广(或是回复客户询盘)、将询盘转化为订单、跟进订单、完成订单、到售后服务整个外贸流程的人才需求则成为所有涉外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共同新需求。然而,目前广东省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只有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能够意识到这种新需求,并在课程中增设了网上外贸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网上外贸项目等相关课程的教学。而开设了这些相关课程的学校中,能够很好用有效科学的课程实施方式,切实培养学生跨境电商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则更是屈指可数了。因此,构建和实施面向区域的校企、校地的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境。
二、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内涵
(一)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路
1.以培养花都区域经济涉外产业的急需人才为重点
我院所在区域花都区也呈现出十分健康良性的外贸发展趋势,据海关统计,2013年花都区外贸进出口总值333.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02.7亿元人民币,增长13.4%;进口131亿元人民币,下降23.5%;贸易顺差为11.6亿美元,较2012年的1.2亿美元增加10.4亿美元。2013年,花都进出口总值呈现逐季向好趋势,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进出口值10.3亿美元,第二季度13.4亿美元,第三季度14.4亿美元,第四季度15.7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12月进出口值更攀升至2012年10月以来月度高位,当月进出口值5.5亿美元,大幅增长27.7%;其中进口2.1亿美元,大幅增长1.1倍,出口3.4亿美元,再度刷新2012年12月3.3亿美元的月度历史高位,增长1.9%。去年花都对主要出口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加工贸易进口逆势小幅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为最大的经济主体,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逾2成。箱包最为花都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大的出口商品,大幅增长3成。家具、摩托车和鞋类出口增势良好。花都区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这给我院商务英语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机,通过该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花都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涉外企业、行业、政府和学校四方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真正打造现代化的高职教育。
2.促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兰亭集势等)进行涉外贸易工作。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服务越来越周到,借助电子商务联盟创业也越来越容易。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充分利用花都电子商务商会丰富的涉外
企业资源花都电子商务商会作为汇聚电子商务行业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公司,与花都地区涉外贸易公司有着广泛的联系。事实上,有不少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涉外企业本身就是电子商务商会的会员企业。因此,利用花都电子商务可以充分了解涉外企业的人才需求,并能有效组织这些公司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工作。利用其丰富的企业资源,可以促进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切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目标
1.通过与花都电子商务商会合作
建立专门培训面向花都地区涉外企业人才需求的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人才协同育人联盟。学生经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综合素质的培训、认证,将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业界一致认可的人才,应聘时优先挑选或在该育人联盟培训实践之后直接聘用。
2.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运作方式
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示范作用,并带动更多院校学生(尤其是在花都区的高校)参与本育人联盟,实现校校协同创新,提升该育人联盟的品牌效应。
(三)协同育人模式的体制创新
1.创新人才实践的培训机制
过去学生的实践缺乏统一的培训、监管和评估。各实习单位的指导水平参差不齐,实习的内容和实习效果的评估均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导致很多时候容易变成“放羊式实习”,本文所构建的育人模式将按照跨境电子商务业界的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指导,按照统一的认证标准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和评估,并最终按照同意的准入制度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
2.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由过去的学校评价或学校与企业共同评价改革为第三方(由电子商务商会)认证,使得评价工作更为客观、规范,同时具有推广性,该评价体系可以推广到以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涉外人才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
3.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实行2+0.5+0.5模式,即两年时间在校学习,半年时间统一安排到协同育人联盟培训实践,半年时间顶岗实习。这一方面加强了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另一方面使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电子商务商会的会员企业)能更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实践;同时,学生可获得更为规范的、符合业界标准的实践指导,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三、面向区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
根据上述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我院在实践中按照下述重大协同任务,逐步推进该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逐步形成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立足涉外企业商务人才共同核心需求(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协同花都区电子商务商会的相关会员企业的特色协同育人联盟,大大提高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具有借鉴性和推广性的可持续协同育人模式。
(一)协同育人联盟的顶层设计
在组建协同育人联盟之前,需要有充分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的顶层设计,包括育人联盟的组建方式、培育过程、机制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这一阶段的重大协同任务如下:
1.采集花都涉外
企业涉外商务人才需求通过获得花都区政府的支持,依托花都区三大支柱产业的行业协会/商会,分别为广东省皮具行业协会、广州花都(国际)珠宝商会等行业协会和花都电子商务商会,通过座谈、问卷(网上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获得对花都区涉外企业(以皮革、珠宝、汽配的涉外企业为主)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对涉外商务人才在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素养上以及数量的具体需求,形成花都区涉外企业涉外人才需求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并逐步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实现人才需求的及时更新和数据化。该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以及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如麦可思)协同共建,逐步从花都区的涉外商务人才需求辐射到整个广州市甚至是广东省,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逐步完善。
2.协同育人联盟组织结构的构建
在市场调研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与花都电子商务商会建立核心协同单位关系。花都电子商务商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其会员单位输送所需人才。因此,由于与学院有共同的利益需求点,协同双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利互惠,这是协同育人联盟的基础所在。同时,成立协同育人联盟委员会,下设协同育人联盟项目开发部、项目执行部、项目评估认证部、人才输送部和创业孵化基地。各个部分各尽其职,有序合作,共同促进协同与人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3.开发协同育人联盟人才培训标准
由协同育人联盟项目开发部负责整个人才培训的标准研制,基于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涉外企业涉外商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形成协同育人联盟的人才标准,包括其专业核心素养标准和职业核心素养标准。再由项目执行部制定具体的协同育人培训方案,形成切实可行的培训纲领。协同育人联盟的人才培训标准每年需要根据现代涉外服务行业的最新发展需求做相应的调整。
(二)协同育人联盟标准的执行
1.开展协同育人联盟精准化培训
在协同育人模式下,在第五学期,将会通过面试选拔的形式,选择一批优秀的学生进入协同育人联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标准化培训。随着协同育人联盟的不断发展,可以接受更多的学生进行培训。还可以同时发挥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行协同的优势,让更多学校参与到该协同育人联盟中,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标准化的培训。培训以模块、项目化开展,覆盖从事涉外商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由学院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开发系列培训教材,有企业讲师以“学徒制”的形式开展培训,实现做中学,半工半读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2.协同育人联盟人才能力认证
在培训结束后,将按照协同育人联盟各协同单位共同开发的涉外企业涉外商务人才考评体系对培训的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和认证。该能力考核体系包括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素养,既考核学生胜任涉外商务岗位的当前的能力匹配度,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协同与人联盟的职业能力的开发和认证,实现了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客观化和职业化。根据所培训学生的能力认证结果,不断完善培训方案和培训方法。同时,根据现代涉外服务业对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协同育人联盟人才输送和体制创新
1.推荐就业或资助创业完成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认证之后,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证明其职业能力达到的综合水平。该职业资格等级准入体系是由协同企业共同开发认可的,因此在业界可以逐渐形成一定的权威。协同育人联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联合协同企业单位举行专场招聘会,进行双向选择,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学生亦可持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自主选择就业。同时,对于一些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完成创业项目书,如获得协同企业的认可,可以资助其创业,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破解协同育人联盟体制
机制上的障碍和困难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不断破解协同育人过程中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解决各种体制机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如加强与区域政府的联系沟通,更好发挥政府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同时,改善高效管理体制问题,提高高校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就业市场灵敏度。此外,努力推进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建设。最后,还应大力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
四、结语
外贸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双降”;成因;传统外贸;贸易竞争优势
2016年7月13日,海关总署正式对外公布了我国2016年1-6月进出口数据: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6.4万亿元,下降2.1%;进口4.73万亿元,下降4.7%;贸易顺差1.67万亿元,扩大5.9%,继续延续2015年,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全球贸易延续萎缩态势下,解析“双降”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积极探寻其背后所隐藏的贸易新的发展路径,将直接关系我国贸易结构的转型和新的竞争优势的培育。
一、中国对外贸易“双降”现状解析
(一)虽然我国目前在全球贸易市场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但贸易额绝对值呈下降态势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消费市场、就业市场的持续低迷状况严重制约了全球贸易发展,据WTO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主体美国、德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地区货物贸易出口额仍呈现负增长态势,而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的印度、南非、巴西等国家出口额也未保持曾经的高速增长态势,分别下降-17.5、-9.5%和-16%。我国2015年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4.14万亿元,较2014年下降了1.8%,相比较而言,在下降幅度上远低于上述国家0.6至15个百分点,在国际市场份额扩大至约13.4%,也因此继续保持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但必须指出,从我国贸易出口额的绝对值变化来看,2015年,进出口总值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约为36818亿美元),比2014年43030.4亿美元的总额下降了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较2014年14.39万亿的出口额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也低于2014年12.04万亿元的总额。从贸易进出口额的绝对值来看,201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均呈现下降态势。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在年度中所出现的短暂、有限上升态势仍无法充分传递未来贸易市场好转的信息,外贸压力依然较大
据海关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08万亿元,占外贸总值的57.4%,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当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730.5亿元,增长1.1%,占外贸总值的41.1%,较去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但在2016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中,一季度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6.9%、5.7%和8.4%;二季度的进出口、出口值分别增长0.1%和1.2%,呈现正增长;进口值下降1.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2个百分点。从总额来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3.2%,据此进一步测算2016年上半年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5.2,即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5.2%的进口商品,这虽然表明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有继续改善的态势,但内外需求的持续疲弱使得短暂的、有限的贸易改善态势,并不足以抵消整体外贸水平下行的压力。
(三)劳动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最多的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三大产品出口下滑严重,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整体呈下滑态势
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箱包及类似容器累计出口1579.8亿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731.9亿元,纺织品6172.3亿元,鞋类2988亿元,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64万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占比超过七成的纺织品、服装和鞋类则分别下滑1.8%、7%和4.8%。不可否认,传统产业出口的下降,实现了我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得以出口机电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达到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也突破50%达到57.7%,虽然能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长期发展动力,但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无法实现对整体下降态势的扭转,还不足以支撑整体数据回暖。
(四)大宗商品进口额减少,导致国际能源资源商品总体上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引致我国贸易进口额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据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显示,2015年纽交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比年终最高点跌幅超过40%,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价格接近每桶30美元额;而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也经历了年初的每吨2856元人民币到年底的每吨2020元人民币的下跌过程,累计下跌了29.3%。总体来看,2015年全年进口平均价格比上一年下跌45.3%。同时,我国海关数据统计也显示,2015年我国铁矿砂、成品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均呈下跌态势,同比跌幅分别为39%、21.8%和 17.1%.《2015年1-10月大宗商品进出口数据分析报告》还显示,近7成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负增长,其中作为代表性品种动力煤2015年前三季度进口量636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减38%,天然橡胶进口300万吨,较2014年相比缩减23%;浮法玻璃出口83.7万吨,较2014年缩减43%,棉花2015年出口 735.6万吨,同期相比缩减35%。
二、进出口“双降”的形成原因
(一)从出口方面看,国际市场尚处于回复期,外部需求低迷徘徊的状态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为使经济水平快速回升,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但刺激效应却无法持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明显不足,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仅分别增长3.1%和3.2%,又重新回落至2012年前4%以下的低增长,并预计这一低速增长态势在2016年还将继续维持,直至2020都难以达到危机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WTO公布数据也显示,2015年全球出口值下降幅度已超过11%,这是自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再次下降。我国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2015年,我国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下降了7.2%和9.9%。从企业属性来看,无论是外商投资还是国企自营,2015年进出口也分别下降了6.5%和12.1%。而2015年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2,该值较11也已回落了0.8。这均意味着目前低速增长的国际经济使国际市场需求始终无法走出低迷状态,这极大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增长。
(二)从进口方面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使得我国进口量较大的能源、资源产品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这直接拉低了我国对外贸易进口总体增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各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全球市场对原材料需求的严重不足。作为直接反映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在2015年仅为1100左右,这甚至不及巅峰时期最高点11800点的十分之一,BDI的暴跌表明国际航运业陷入冰河期,国际间贸易十分清淡,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全球市场对于原材料需求的减弱,这就必然直接导致商品供应价格的大幅下降。高盛集团前亚洲地区副董事长肯尼思・库提斯就指出,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让中国成为近期全球市场震荡中的“大赢家”,令其可以节约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开支,以低价增加战略能源储备。根据其计算,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让中国一年省下了4600亿美元,其中3200亿美元源自廉价石油,剩余1400亿美元源自其他能源、金属、煤炭和农业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而我国商务部统计数据也显示,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需求走弱等因素影响,进口仍在低位运行,2015年,中国原油、塑料、大豆、天然气、纸浆、谷物、铜精矿等10类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合计减少付汇1880亿美元。
(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导致我国对一些大宗商品进口量的增速放缓,这也直接拉低了我国对外贸易进口额
我国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使得国内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稳定时期,目前正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增速的放缓就使得对于一些大宗商品的进口量随之减少。海关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8.8%,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煤、铜、钢材进口量则分别下降29.9%、0.3%和11.4%,均较2014年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15年上半年,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精矿、钢材、铜材、塑料原料、化肥、天然橡胶、大豆、谷物、原木和纸浆等15类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大宗商品累计进口2152亿美元,同比下降32%,拉低外贸进口12.6个百分点。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11.6%,铁矿砂、煤、成品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平均价格同比跌幅分别为39%、21.8%、38.3%和17.1%。可见,我国国内对大宗商品进口量需求的放缓,也是导致我国进口值出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在全球贸易结构性困境下,我国作为世界贸易重要参与国,本国对外贸易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主导经济体,发达国家的中间品进口额的增长状况是全球价值链贸易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以美国和德国为例,WTO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两国均继续维持消费品增长态势,增速提高到6.9%和8.3%;而美国中间品进口额下降幅度却扩大至25.2%,德国也下降2.8%,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发展依然呈现收缩态势。受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增长动力、新兴经济体受到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和政策空间有限的双重制约,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必然随之加大,市场需求也将持续萎缩。一些国家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推动货币贬值,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市场份额竞争。据中国商务部对国内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也显示,我国近8成的企业反映外需不足,则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加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我国外贸所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趋紧。可见,在全球贸易处于结构性困境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能争取的市场、产品所能被接受的程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必然直接影响我国整体外贸发展速度。
三、创新竞争优势视角下的对外贸易发展路径
(一)摆脱对建立于人口红利基础上的传统竞争优势的依赖,优先发展服务贸易,培育新的贸易竞争优势
经总理批准,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这正是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态势仍旧存在的情况下,推进外贸结构的优化和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带动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具体而言,一是在科学定位我国各经济发展区域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抓住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机遇,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间的转移,融入全球服务贸易的产业链中,助推我国服务贸易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实现资金与技术向服务业的的转移,尤其是具有丰富科学技术基础和雄厚资金存量的外资直接进入我国服务业市场;三是分阶段有重点的助推高层次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避免“一把抓”“全面开花”下产业规模的盲目扩张,实现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力的基础上;四是以稳妥稳健原则为指导,有计划的在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专门进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方面制度建设的探索,实现服务业开放准入的有序性。
(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经贸水平,有效推进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
海关总署指出,2016年上半年,在出口下降2.1%,进口下降4.7%,形成进出口值双降的形势下,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却呈现增长势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和埃及等国出口分别增长22.5%、16.6%、9%、7.8%和4.7%。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3%、对美国出口下降4.6%、对东盟出口下降2.9%,3者合计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6.4%。这既增强了我国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力又有效开拓了新市场,有利于顺利推动产业跨境转移,形成区域生产价值链。未来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区域间的治理框架,通过对协商机制的不断优化,确保“一带一路”战略要点落到实处;二是要为战略的实施提供相应的融资合作配套机制,尤其是在基础实施建设方面,为改变目前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较弱的现状应优先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三是要优先构建一批兼具示范效应和收益效应的标志性项目,以确保沿线国家参与战略的信心和热情,在此基础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合作; 四是要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为我国产业未来的区域转移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可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海关、质检、电子商务、过境运输等领域的合作,提升整体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在当下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2016年上半年,全国外贸进出口延续“双降”态势,武汉出口总值却逆市上扬,增幅为12.4%,据武汉海关统计的数据来看,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对全省外贸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18.8亿元,其中,出口247.7亿元,增长超三成。在出口产品中,部分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如手机出口增长1.7倍;平板电脑出口增长超四成。此外,上半年出口值排名前三的企业均在武汉,分别为联想移动通信贸易(武汉)有限公司,摩托罗拉(武汉)移动技术运营中心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其均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2016年4月24日全国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会的召开更是强调了当下“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未来要围绕国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公关难度,组织或鼓励企业与专门的的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竞争竞争制高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调动企业自我主动创新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国家创新需求主体、研发主体、科技成果应用主体,并最终实现自我知识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积极促进政策着力点从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转变,助推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交易额达到2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约27%;进易额接近6000亿元,较2008年增加16.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9.71%;2016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万亿,同比增长42.8%,较2015年增速提高12.2个百分点,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跨境出口电商贸易对象看,美国和欧盟市场较为稳定,电商交易额在交易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16.6%和15.3%,而东盟地区则是我国第三大跨境电商贸易对象,交易额占比为11%。除此以外,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交易也在迅速增长。这无疑是外贸“双降”现状下的又一条助推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未来一是要通过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从更高的层次、更长远的角度来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完善对外开放的机制保障,提高驾驭对外开放的能力;二是要健全对外开放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摩擦应对能力和贸易救济能力,培育出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三是要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倒逼传统外贸企业转型,治愈抑制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沉疴痼疾。四是要鼓励国内有条件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积极“走出去”,到海外建设仓储设施,通过批量发货,降低跨境运输成本,缩短当地配送时间,提升客户响应速度,融入境外零售体系。
参考文献:
[1]祝坤福,陈锡康,杨翠红.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3(04).
[2]罗长远,张军.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06).
[3]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15年世界经济黄皮书[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