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声乐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声乐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范文1

当前成人学习声乐的人数与日俱增,成人声乐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成人声乐教学在呼吸、声区、共鸣、咬字与吐字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运用特别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文章探讨了成人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经验,以期为成人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成人声乐;教学;呼吸;共鸣;声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物质条件不断满足的情况下,如何丰富精神生活成为当前人们的普遍问题。基于此,成人声乐教学的开展满足了人们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成人声乐学习者普遍音乐基础较差、水平不一,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对成人进行声乐辅导时,教师所要教授的不仅仅是声乐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音乐。本文主要探讨成人声乐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点教学经验。

一、成人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成人声乐班的学生水平不一,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声乐教师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基础情况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解决问题,使成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当前成人音乐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呼吸的问题

想要将一首歌唱好,首先要学会如何呼吸,只有正确运用呼吸进行发声,才能歌唱。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帮助演唱者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反之,将会出现破音、漏气、颤抖等现象。

(二)声区的问题

判断歌唱者的演唱水平,主要看对声区转换技巧掌握的程度。在一首歌曲中,如果反复出现跨音区的演唱,则表示这首歌曲的难度很大,这就对演唱者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将声区保持在一个幅度上,避免来回波动过大。另外,在进行声乐技巧的授课时,如果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授课技巧,将会使成人在学习中很难领悟声区转换的技巧,从而在演唱时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情况。

(三)共鸣的问题

共鸣是声乐演唱者所应具备的基础技巧。很多初学者经常会因为没有完全掌握共鸣技巧,在演唱时显得声音空洞;也有成熟的演唱者,由于错误的练习,导致出现了喉音、鼻音以及舌根音的问题。①

(四)咬字与吐字的问题

咬字和吐字是表达歌曲情感的重要内容。不论是中文歌曲还是外文歌曲,演唱者只有将歌词的意思表达清楚,才会使观众懂得歌曲中的情感。如果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发音不标准,即使能够熟练地表达演唱技巧,也无法完美地诠释歌曲。

二、成人声乐教学中的几点经验

(一)呼吸技巧的教学方法

声乐演唱的基础就是呼吸,如果呼吸不顺畅,再多的训练也是无用功。成人声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呼吸技巧的教学,成人发声的呼吸习惯已经养成,要想改正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教师可以结合心理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进行呼吸技巧的教学。1.心理教学法。教师通过心理暗示来对学生进行辅导,指导学生对发声加以控制。如要求学生先保持稳定的呼吸状态,再让学生进行演唱,演唱时可以采用“吸唱”的方式,这种心理暗示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演唱,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歌唱方式。②2.示范教学法。声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观看呼吸的视频资料,并加以模仿。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由教师亲自示范呼吸的状态,让学生用手按住教师的腰腹部,亲自体验呼吸肌群的运作状态,掌握使呼吸肌群能够更加协调的呼吸方法。

(二)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

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唱曲目进行研究,清楚地掌握歌曲的文化内涵,从而将歌曲中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演唱者在演唱某部声乐作品之前,首先要了解此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对歌曲全面掌握之后,演唱者才能充分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将歌曲内容转化成有效的交流语言,从而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传达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学会对歌词进行处理。笔者在进行歌曲演唱教学时,应用的较为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将演唱歌曲理解成对音乐作品的朗诵,将有助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因此,演唱者一定要将歌词读懂、读透。如作曲家王洛宾所写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的演唱难度非常大,要想完整地演唱这首作品,需要运用“以情带声”的技巧。演唱者应先将作品的内涵了解清楚,在进行歌词朗读时,要带着对歌词的理解,既有激情,又要吐字清楚,最好带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感觉,最后在演唱中加入朗诵时的感觉,这将有助于声乐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三)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由于成年人自身条件的限制,成人声乐教学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成人声乐教学除了要进行常规课的训练之外,还要寻求一些其他的方法对声乐教学进行补充,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观摩是成人声乐教学中非常有效的环节,一场成功的观摩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在进行声乐教学观摩活动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在进行观摩活动的准备时,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训练声乐基本功与观摩曲目;其次,在进行观摩活动时,学生要主动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在观摩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制定接下来的声乐教学计划,将学生在观摩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解决。③只要坚持不懈,并定期进行总结,成人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取得较大的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声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给成人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成人声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声乐教师应科学地认识成人声乐教育的教学理念,针对其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对以情带声等成人声乐教学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以凸显成人声乐教学的价值。

作者:毕玉环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明波.探索成人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之路[J].音乐时空,2014(7):142-142.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范文2

论文内容摘要:舞蹈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仅仅是为辅助专业课程教学而设置的基本形体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走向社会,开始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音乐表演人才、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者及音乐专门人才的使命。面对当今中小学舞蹈教育改革的图景,该如何来加强和完善舞蹈课程的建设,这已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多数普通中小学没有专门开设舞蹈课程,但是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载歌载舞的节日庆典以及各种文艺竞赛中,舞蹈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将成为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尤其是发达地区中小学招聘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舞蹈创编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评项目。这又给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了一个门槛,值得我们重视。 

 

一、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生源质量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呈下滑趋势 

首先,招生考试对舞蹈的要求降低了,一些学校的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方面的相关考试要求。如江汉大学2011年音乐学专业招生简章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满分100分,其中声乐、钢琴(器乐)两科中高分占45%、低分占30%,视唱练耳占15%,乐理占10%。音乐教育专业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测试这一项,甚至连以前在专业面试中还能见到的律动测试也被取消。 

其次,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少部分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短时间的集训效果在假期过后已经恢复如初,加之年龄较大,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性未曾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条件又较差,仅凭自身具备的身高、五官等基本条件得以升学,这无疑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二)从课程设置看,舞蹈课课时比例小 

就目前各大院校课程设置来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所占比例极小,大概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次,也就两堂课。如何发挥舞蹈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如果仅仅只靠一周的两课时而没有其他形式和途径给予延伸和补充,舞蹈的教育功效无从谈起,更不要谈舞蹈的普及。 

(三)从课程结构看,艺术实践的比重远远不够 

在传统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艺术实践只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分布在每个学期,最大程度上也就是为学校的重大演出排练节目,并没有把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除了课堂的学习外,技能得不到磨练和展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办法探讨 

基础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使学生实现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必须通过课程改革这一重要手段作为改革先锋,要统一指导思想,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相一致,要将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和《标准》的课程理念渗透到舞蹈课程改革中。 

(一)从生源质量抓起 

近年来,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为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师范院校舞蹈学、舞蹈表演等舞蹈专业的扩招,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已非常现实地摆在每位毕业生的面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前都经过一些培训,但多数是以声乐、器乐、乐理等在艺术高考中比例较大的课程为主,而对舞蹈课程很少涉及。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舞蹈基础相当薄弱,加之舞蹈训练本身就比较辛苦,学生由此会产生紧张、烦躁等不良反应,这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面对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该从艺术高考做起,提高舞蹈课程在艺术高考中的比例,让考生在高考前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要严把艺术高考关,选优质的生源进入高校学习。 

(二)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舞蹈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尤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很大区别,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注重高技能性和表演性。根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师范性。学生既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还要有编排舞蹈、策划文艺活动等基本技能,也要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所以,我们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设置舞蹈课程尤其重要。合理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和逻辑性。系统性主要是让学生对整个舞蹈体系有总体认识,课程设置应相对全面,让学生了解每个舞种的特点。逻辑性即课程的安排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1.明确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它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其基本属性是教育。它的目标设定与专业舞蹈院校课程目标不同,舞蹈专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艺技能精湛娴熟的专业艺术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课程,应着眼于舞蹈知识技能和师范能力的整合发展,体现舞蹈课程与音乐学习、舞蹈课程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互补,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取向,舞蹈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动作技能训练,向生理、心理、师范三维舞蹈观转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师范能力综合发展的全面效用。 

课程目标以舞蹈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按照舞蹈知识技能与师范能力整合发展的逻辑进行设计。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舞蹈体态和基本的舞蹈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面向市场,开设相应课程 

当前,热门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成为专业招生的噱头,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也成为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手段。各高校在招生工作中都亮出了自己的“招牌”扩大招生规模,敞开“入口”,而忽略了“出口”的质量,也不够了解市场的需求。 

流行音乐、街舞、爵士舞、国际标准舞等方面的社会办学力量已经走在多数高校前面。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艺人、机构投资办学,培养音乐舞蹈艺术人才。而高校音乐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规范校本教材的制定、了解学生的需求、课时量的多少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一些市场因素:目前,学生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样,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应该多听听基层教师的建议。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内容。一些私立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如四川天一学院每年都派专人负责做社会调查,各系部每年都根据调查报告对教学计划加以修订,培养的人才能很快融入市场。而一些公办学校在这些方面较为滞后,有的教学计划多年不变,有的参照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计划,忽略了培养目标。

3.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科性质、教授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鉴于高校音乐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相对特殊性——“课时少、任务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如专业院校那样将舞蹈学科的课程安排得更为系统化,因而一堂课往往不限于一个任务,而同一任务也不限于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将基训与身韵、身韵与民族民间舞、少儿舞蹈的学习与创编、舞蹈剧目欣赏与舞蹈理论的理解、生活体验与舞蹈小品的创作等相糅合,避免课堂教学单一化,也使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舞蹈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如用简单的现代舞动作组合或极富动感、酷劲十足的街舞做热身运动,以饶有兴趣的即兴舞蹈小品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样不仅避免了单一舞蹈训练所造成的枯燥和乏味,而且开阔了学习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些较为有趣的课题。比如,在身韵课的“眼睛”训练中,要求学生将不同情绪的眼神(如含情脉脉、怒目圆睁、眉目传情等)以舞蹈即兴的方式,结合老师所给的音乐设计情境表演。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四)增加艺术实践 

舞蹈社团是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最重要的阵地。参加舞蹈社团活动的学生一般都对舞蹈有较大兴趣,他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学习、交流、创作,对学生本身来说是兴趣的提高、技能的磨练,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对其他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影响和吸引,给那些“徘徊在舞蹈边缘”的学生发出了一盏盏耀眼的信息灯。随着社团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们会越来越成熟,舞蹈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广阔起来,进而对技能的要求也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艺术比赛,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例如,学生在校学习四年期间,须参加舞台演出不少于8次才能获得学分。 

毕业实习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除了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文艺活动外,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也都成为学生舞蹈实践的课堂。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他们不仅是演员也是老师,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我,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比如,组织幼儿、少儿编排节目,参加教师或单位的节目演出等。经过一次次实践的磨练,学生们无论是舞蹈的技术能力、创造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成长非常快。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研究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高度重视音乐及舞蹈课程的设置,按照师范性与时代性、结合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艺术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2005 (4) . 

[3]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2009(13). 

[4]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3(8).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范文3

黄丽群(1971- ),女,浙江庆元人,浙江省丽水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摘要] 丽水是一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戏曲是丽水众多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在山区学校的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该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本土的音乐文化传统,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 民间戏曲 课程开发 民族传统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44

丽水地处浙西南,2009年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这里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其中松阳高腔、庆元二都戏、缙云婺剧历史悠久,民间戏曲文化艺术在这里代代传承和发展。在社会变革迅猛的时期,如何做到在相对保存完好的同时挖掘、利用、传承民间戏曲文化,寻找一条能以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为目的的道路,是丽水民间艺术家们以及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亟待解决的难题。丽水的民间戏曲在民间,在发展中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让娃娃们认识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营造认知、热爱民间戏曲的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与发展。为达到目的,不但需要保护传承的文化氛围,更需要让中小学音乐教师们认识民间艺术,感受并领悟民间艺术的精髓,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民间艺术,让学生在这浓厚的氛围中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滋养,使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环境得到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所以在丽水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应该在教学中重视民间戏曲文化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

一、浙西南中小学开展戏曲课程状况

1.引入民间戏曲教材,培养戏曲师资

把民间戏曲唱段编辑成音乐课堂辅助教材,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长处与特点选择民间戏曲唱段作为课堂欣赏、演唱或演奏。使这里的孩子成为民间戏曲传承的生力军,他们“背起书包上学堂,扛上道具能上台”,能弹、能唱、能演,浙江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得到这方面的训练,练就了这样的基本功。这里的农民“卸了戏妆能下田,上了舞台能唱戏”,很多家庭都是四代同台或者一家同台演出,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就有一千三百多位演员。这样庞大的演员群体,跟这里的民间艺术氛围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村里的民间“音乐家”杨缙芮的家,就是一个学习乐器的“学校”,孩子们一放学就跑到他家跟他学习打鼓板、弹柳琴、拉二胡、吹唢呐……官店村有个少儿民乐队,有队员40多人,乐队里吹拉弹唱各种乐器有数十种。周末的业余器乐学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执教,还请一些戏曲专家作指导或举办讲座等,缙云县婺剧促进会会长陈子升就是这里的“客座教授”,孩子们很喜欢他,孩子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学习各种乐器,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周末。

缙云县婺剧促进会通过向各中小学赠送婺剧曲本、光盘等辅导资料,并举办中小学音乐教师婺剧知识培训,在培训中要求人人掌握一首婺剧唱段或一种以上婺剧乐器,着力提高婺剧师资力量。

丽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在2012年5号文件中,倡议各县(市、区)民协、市民协各专委会开展“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走访各院校和中小学校,了解各类学校的需求,利用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和市民协的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各大专院校、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共同开设各类民间艺术课程、学习班、培训班、讲座、展览、展演、比赛、创建传承基地等形式,大力培养民间艺术人才。

2.戏曲艺术的传承中人人是教师

以缙云官店村为例,这里的农民(演员)个个都是老师,以前是口口相传的教学,现在年轻的艺术人才把老一辈艺人的演唱记录下来作为教材,在每周的聚会排练中,孩子们与村民演员都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在人人当教师的氛围中,民间戏曲在每周二次的排练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在长期的排练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3.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编辑的当地戏曲教材,课堂外通过各类排演与比赛,使民间戏曲更加丰满。并在各类比赛中积累经验,在获奖中提高兴趣,获得苦练的动力。有报道:2010年一群来自浙西南山区的山里娃,学习之余,一边帮助父母在田里劳作,一边学习吹拉弹唱,在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以一曲婺剧摊簧《古村戏韵》从5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更加激励民众对民间戏曲的热爱。

2009年,缙云县婺剧促进会和东坑镇长坑小学成为缙云婺剧传承基地,标志着戏曲进入课堂从民间自发到了政府行为的转型。目前缙云县60所中小学校已先后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婺剧进校园活动。长坑小学以人人掌握一件民间乐器为音乐课教学目标;自编笛子达标考核教程,组建婺剧社团,把排练常规化;缙云二中把婺剧经典唱段列入音乐课教程,还将婺剧元素融入到德育、美术、历史、语文等教学中;不定期举办婺剧名伶座谈会、专场演唱会,讲座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校园中寻找几位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婺剧小明星”,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营造浓厚的婺剧文化氛围。

他们用自己的土办法引进戏曲人才,请高师承教,现年74岁的原村支书杨炉福回忆说,解放前请过一位永康籍婺剧大师赵景春,他在这里长住多年,培养了一批婺剧演艺人才,如应汉波、杨保兴,他们在演艺事业上卓有成就,在这古戏台上留下令人难忘的形象,也为后来缙云婺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浙西南民间自发传承民间艺术方式方法

民间传承艺术的方式方法很多,用“春晚”的形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是岁末,大家手头的工作都已经忙完回家过年,在这么空闲的日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是每个在外求学或者工作的人们渴望的。二是满足怀旧情怀,回味当年盛景,民间的“春晚”应运而生。

“月山春晚”是浙西南庆元县月山村村民自发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春节晚会,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月山春晚”的骨干是一群被称作“月山芽儿”在外工作或求学的月山村的青年们,早期的“月山春晚”只是几个热爱文艺的村民从家庭联欢开始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真正的组织者,可以说是一方面是年轻人听听年长者演唱、演奏一些民间的老艺术,有山歌、戏曲、故事等,另一方面是长者听听年轻人从外面的世界带回来的新潮音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每年“月山春晚”准时上演。“月山春晚”的演员都是村民,小到五六岁,大到九十五岁,演员跨度之大前所未有,每年“月山春晚”有一个保留节目叫《农活秀》,95岁的吴达荣老大爷是这个节目的常客。晚会的形式是越来越丰富,舞美效果越来越成熟,节目的质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月山春晚”光荣入选“2011年浙江情怀榜”年度十大创新节目。“月山春晚”是月山村千年“耕读传家”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也是浙西南民间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

缙云县官店村,“春晚”已经历经五十多年,比央视春晚还早。他们还有一个“官店艺术团”,参加多次国家级与省级的比赛,成绩不菲。这里的农民“卸了戏妆能下田,上了舞台能唱戏”,这里的孩子“背起书包上学堂,扛上道具能上台”,个个能弹、唱、演,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就有六成以上是“演员”。走进官店村,你随意找一位村民,他不但会唱婺剧,甚至吹拉弹唱样样会。坐落在村里的古戏台一直延续着官店人对戏剧的爱好和执着,从未间断戏曲文化的传承。

松阳不仅有“松阳高腔”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古老的道教音乐《月宫调》。相传《月宫调》是道家祖师叶法善和唐明皇两个人一起游月宫,他们俩聆听了月宫素娥仙女唱的《紫云曲》,后来《紫云曲》被精通音律的唐明皇给默记了下来,就就了《月宫调》。松阳成立了50多人的《月宫神韵》古乐团,到全省各地巡回演出,《月宫调》是他们逢演出必上的保留节目。“月宫调”是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以笛子为主奏乐器,配以二胡、大胡、大鼓、笙、古筝、琵琶等20多种乐器,曲风古朴、典雃、曲调文静飘逸,尽管岁月流逝了1300多年,但《月宫调》迄今保留着原汁原味,并被列入我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3.民间戏曲艺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民间戏曲艺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官店村通过各类自愿的排演、排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助互爱蔚然成风,成了缙云县、丽水市乃至全省、全国都有名的文化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敬老模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浙江省科普示范村”、“丽水市廉政文化农村先进单位”等荣誉。事实证明,现在的官店村是集“婺剧文化”、“黄帝文化”、“石头文化”于一体的知名村庄。学校也把传统戏曲和民间文艺带入课堂,培养了一批批文艺骨干人才,近年来全村考上文艺类学校就有一二十人。音乐专家施利盟告诉记者,音乐文化是官店村的“金名片”,是音乐使一个浙西南的农村成为了浙江省的一个文化名村,那些拿锄头、拿刀(雕刻石头)的文化层次不高的农民 “音乐家”,对子女音乐培养的重视,让城市里的家长也自愧不如。小到幼儿园的孩子,大到八九十岁的老叟,都那么热爱音乐,使这个村庄充满朝气,很有文化味。而官店村的婺剧也更火热,从古戏台上传承下来的精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发扬光大。

三、高校浇灌民间艺术之花

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带有浓郁的民族人文气息,它不仅需要地方的扶持,需要市场的运作,更需培养人才的学校。山区高校应该主动承担起发扬、保护、传承本土非物资文化遗产的重担,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上还应尽可能地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音乐教学。“加强本土文化基因认知的自觉,尽快解决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本土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源认知严重欠缺的现状。”[1]P13作为承担培养地方音乐教育人才重担的高校教育,更应关注人类生存的根系,关注人类文化不同族群的独特精神存在,倡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的发展,关注家乡民族艺术的命运。

如何开发利用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推进新一轮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是摆在高校音乐教育者面前的紧迫任务。高校音乐专业各科目中民间戏曲的运用应该细化,如声乐教学中,引入戏曲唱段,不仅丰富声乐教材资源,接触多元艺术,提高演唱水平,还在学习戏曲表演的过程中,获得舞台经验与表演能力。我们不仅要在声乐教学中引入戏曲等民间音乐,还可以在舞蹈、和声、视唱练耳等教学中引入戏曲等民间音乐。如“畲山风”就是很好地利用民间畲族音乐进行再创作,用舞蹈、演唱、表演等方式表现畲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的大型歌舞。地处浙西南的丽水学院这几年编排的连续获得国家教育部金奖的舞蹈也是利用畲族音乐、廊桥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作为素材进行传承性再创作的。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戏曲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便利。“传统音乐文化一定要有活体不间断地传承,形式变,乐曲变,但音乐本体中心特征不可变。如果音乐本题特征产生了变异,那么其传统焉有不变的道理。”[2]P9我们可以借用浙西南丰富的民间戏曲音乐,丰富我们高校的公共课资源,加强对浙西南民间戏曲的理解,增进民族情感教育,亲近本土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引下,高校教师应主动地开发与利用本土的课程资源,并在教育教学中予以实践.

总之,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学生对美的认识亦需通过实践而获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在教学中,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以学习为载体,以了解探究浙西南戏曲等民间音乐内容为手段,培养学生尊重民族文化的情感。只有教师积极地引导并组织学生自主参与到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与实践中去,保护民族文化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将地方戏曲引入声乐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SB126)的成果论文。

参考资料

[1] 樊祖荫 对保护非物质温暖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 [J] 音乐研究 2006.1

[2] 项阳 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 [J]音乐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