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台经济市场规模

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范文1

    业。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MP3音频压缩技术的发明促使数字音乐诞生以来,数字音乐经历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过程,同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瓶颈。因此,全面分析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对于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国际环境分析

    2.1 市场发展环境

    根据艾瑞咨询通过整理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统计,2004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4.5亿美元。2005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7.0%。2006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20.6亿美元,同比增长77.5%。2007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3.6%。2008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37亿美元,同比增长25.0%(见图1-1)。可以看出,全球数字音乐产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图1-1 2004-2008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增长情况

    而且 ,数字音乐占整个音乐唱片业销售额比重分别从2004年的3%、2005年的12%、2006年的22%、2007年的29.6%,上升到2008年的38%,其比重逐年大幅度提升(如图1-2所示)。因此,数字音乐已成为音乐唱片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国政府,特别是英美国家正在采用强力政策,扶持数字音乐产业发展。

    图1-2 2004-2008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占整个唱片收入比例

    2.2  技术发展环境

    “音乐云”技术,指的是用户收藏的音乐内容存储在云端,也就是个人云储存服务,通过该技术服务用户可以不受终端限制,随时享受音乐。云计算的典型特征是资源共享、按需分配、弹性调度、服务可扩展。“云计算”代表了这个时代需求,反映了市场关系的变化。作为数字音乐产业,未来的消费需求必将朝着多元化发展。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通过手机、PC和电视等多种设备终端,直接播放、分享存储在“云端”的海量音乐内容,无需在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拷贝等工作,实现最便捷、有效的音乐共享。

    2.3 社会环境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2]。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他们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其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不仅制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方针,而且还加强财政拨款,专门设立相关配套部门,进一步落实政府制定的各项措施。

    2.3.1 制定系统的政策来支持数字音乐产业发展

    比如美国对于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监管和协调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法规来促进文化产业软件、硬件的相互分离,并注重发展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另一方面,政府以公共财政或者鼓励以私人名义设立文化艺术基金,不断完善社会捐赠制度。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政策措施,使美国从“文化资源小国”一跃成为“文化产业强国”。而英国采取的政策包括:创意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企业融资、税务和规章监管、保护智慧财产和地方自主权等6项[3]。

    2.3.2 特别注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据统计,在美国有将近40多所高校里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相关的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专业人才。另外,美国也十分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美国利用他们优越的各种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吸收各类创意人才进入美国,为它所用。

    2.3.3 设立专门的创意产业园区来支持数字音乐产业发展

    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聚集的载体,它由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构成,园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诸如产业信息、数字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实力较弱的企业,促使它们健康发展。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大致经过四个阶段,已将近有六十年的历史。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产业园区有:好莱坞影视、迪斯尼乐园、百老汇戏剧产业园以及硅谷科技创业园。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为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信息条件,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国内环境分析

    3.1 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

    在全球传统音乐市场急剧下降的环境下,代表 传统音乐发展方向的我国数字音乐,能否引领我国音乐产业发展,从5年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实际情况判断,其结果并非如此。由表2看出,2007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15.2亿元; 2008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16.5亿元,同比增长8.5%;2009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17.9亿元,同比增长8.4%;2010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19.5亿元,同比增长8

    .9%;2011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21.5亿元,同比增长10.2%(见表1)。结果表明,近5年来,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不高,发展速度非常缓慢。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速度低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速度,更值得深思。

    从数字音乐产业市场规模构成看,2007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4亿元; 2008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5.2亿元,同比增长8.5%;2009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6.5亿元,同比增长8.5%;2010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8亿元,同比增长9.0%;2011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9.8亿元,同比增长10.0%(见表1)。近5年来,无线音乐市场规模发展状况,与数字音乐总体状况差不多。

    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发展分析,2007年,在线音乐市场规模1.2亿元; 2008年,在线音乐市场规模1.3亿元,同比增长8.3%;2009年,在线音乐市场规模1.4亿元,同比增长7.6%;2010年,在线音乐市场规模1.5亿元,同比增长7.1%;2011年,在线音乐市场规模1.7亿元,同比增长13.3%(见表1)。近5年来,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可以看出,无论从数字音乐总体规模与增长速度,还是从其两个组成部分即无线音乐和在线音乐市场规模与增长速度与国际数字音乐市场发展趋势相差很大。 这一事实说明,一方面,我国数字音乐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制约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没有得到解决,必须引起我国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否则,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将与全球数字音乐发展背道而驰。

    3.2 技术环境

    随着科技与音乐的结合,我国音乐产业的技术环境有以下三个特点:

    3.2.1 智能终端技术

    自从2008年我国成功开发出中国3G以来,3G就正式走入我们的生活。 “3G”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它不仅能够传输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数据信息,还能传输音频信息。“3G”的核心应用包括:宽带上网、手机办公、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无线收索、手机音乐、手机网游等一系列全新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数字音乐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3G技术应用于数字音乐领域,必将促进我国音乐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可以预言,3G时代下我国的手机音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2.2 “三网融合”环境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兼容、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通信网。三网融合既是技术、网络、终端的融合,也是行业、业务的融合。三网融合将过去的单一业务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介综合业务上来,优化了网络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

    业界认为,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传输和应用渠道就很难发展起来。“三网融合”技术应用到数字音乐产业领域,必将对其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三网融合加强了数字通信技术基础建设,这就为数字音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而宽带互联网的提速,也极大地加强了数字音乐的传播效率。

    3.2.3 音乐云技术

    云计算被称为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而云计算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普遍的关注,是因为它所标志的,不只是一项新技术,还是因技术而引发的整个产业的一次变革,将决定国家的竞争力。音乐云技术或者音乐云已经不是一个概念问题了,已经成为业内投资的热点。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A8等知名企业已经投入巨资,进行音乐云技术研发,并在实际运营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亚马逊也推出了“云音乐”服务——“云同步”,备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可以预计,在微观层面上,如果哪家企业潜心音乐云,并持之以恒,将有可能成为国内数字音乐行业的“领头羊”;在宏观层面上,国家有关部门加大音乐云公共技术平台的投入,大力实施音乐云技术的公共平台服务,不仅可以节约用于音乐云公共技术平台开发的投资成本,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正外部效应,以更有效地推进我国音乐云技术快速发展,进而实现我国数字音乐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范文2

腾信创新(下称“公司”,300392.SZ)的主营业务是为客户在互联网上提供广告和公关服务,通过分析相关数据,使得广告和公关服务的精准度更高,服务效果更好。

2006年后,徐炜先生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将业务专注于互联网广告服务业务。公司加大对互联网营销服务能力的重点培育和拓展,并通过创新性开发搭建起“互联网营销决策与标准化服务的七大核心技术平台”。

2008年,引入feedsky技术及相关团队,公司以feedsky技术为基础,开展了互联网公关业务,开始获取规模化的互联网公关业务收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行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广告以其精确度高和互动性强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特性正受到中国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2007年-201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从106亿元增长到512.9亿元,除去 2009年经济危机影响,市场增长率基本保持在55%。201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753.1亿元,2013年,国内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预计2017年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2852亿元。

2000年以来,中国公关服务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调查估算,2013年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达到约341亿元,2011年-2013年,复合增长率为14.52%。

预计未来中国互联网营销服务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互联网营销是未来营销的重要方式;2.整合式服务将成为互联网营销服务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3.提升营销效果将成为互联网营销服务商之间争夺话语权的关键;4.移动互联网营销将获得快速发展。

竞争优势突出

腾信创新具有多项行业竞争优势:

1.整合式互联网营销服务模式优势

该服务模式体现出服务高效性、业务全面性、盈利持续性等重要特点,实现了主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互联网营销技术优势

公司搭建了互联网营销决策与标准化服务的七大核心技术平台。体现了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核心优势

3.互联网媒介资源优势

在2013年底艾瑞iUserTracker监控的中国流量前50家互联网媒介中,已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网站达41家,占比达 82%。

4.客户资源优势

依靠成熟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模式和优质的传播渠道,公司培育了较大的客户群,客户质量相对较高,具有明显的客户资源优势。公司服务的客户中包含大量的品牌客户。

5.策略和创意策划优势

公司的策略部和创意部拥有业内领先的创意策划团队。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创意策略经营思路和创意策略服务机制。

盈利能力出色

腾信创新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2011年-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2839万元、67292万元、69270万元,增长率为 20.18%、7.09%、2.94%;2011年-2013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分别为5497万元、6033万元、7348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31.55%、9.75%、21.80%。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

第一,互联网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广,并逐渐改变公众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互联网营销服务业处在较好的发展时期,企业客户在互联网媒体的广告及公关支出金额不断增加。

第二,公司提供的互联网广告和公关服务对客户的服务黏性逐步提高。

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范文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wo-sided markets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transaction costs dilemma conflic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new-classical economics. We fi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which are resulted from the increase in transaction efficiency,eventually cause the formation of two-sided markets. In a sense,it’s a higher level of market with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wo-sided markets.

关键词: 双边市场;分工;交易效率;新兴古典经济学

Key words: Two-sided markets;division of labor;transaction efficiency;new-classical 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140-03

1问题提出

近年来,双边市场和平台理论成为产业组织和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与传统市场不同,双边市场以“平台”为核心,通过实现两种或多种类型用户之间的联结而获取价值。[1]如银行卡组织网络平台(如Visa、Master等卡组织)联结着持卡消费者和商户;易趣、淘宝网等电子商务交易平结着供应商和消费者;在操作系统产业中操作系统联结着消费者和软件开发商。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双边市场属性的产业还在不断涌现,并在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rmstrong(2006)认为,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这样的市场是双边市场。[2]Rochet和Tirole(2004)认为,如果平台运营商在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价格在双边用户之间的分摊,就可以改变交易量,则称这一市场是双边市场,也就是说,在双边市场中,价格结构影响交易量,即“价格结构非中性”。[3]综合上述定义,可见双边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1)两组用户需要通过中间平台进行交易。平台同时为两个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或者是两个不同用户群体都通过同一个平台进行交易或者发生相互作用;

(2)一边用户使用平台进行交易所获得的收益或效用会随着另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即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性”,这是双边市场的核心特征。

目前,关于双边市场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研究双边市场的定价策略以及价格结构;[4]二是关于双边市场的平台竞争、平台互联、以及反垄断规制的研究[5] ;三是对于间接外部性等双边市场特征的实证证实以及双边市场的存在条件的研究。而关于双边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其演进规律的理论研究很少。

双边市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对于双边市场的本质及其形成原因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将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分析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双边市场演进的互动关系,揭示双边市场及其协调交易平台模式的本质特征,从而解释双边市场在经济中存在的理由,并探索双边市场的演变发展规律。

2双边市场形成与分工深化

2.1 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

以杨小凯等人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建立了以分工和交易费用为基础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假设经济是连续统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是统一的,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者-生产者生产产品的专业化水平,由他生产该产品的时间份额决定的,而个人可利用的时间由全社会掌握的知识决定的;社会掌握知识与经济组织模式有关,所以在分工程度高的系统中,个人或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也高。同时,在该模式下,由于分工的组织下个人或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和消费多样化偏好,交易费用存在于任何涉及交易的活动中,包括市场环境、经济制度等各个方面。[6]在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之间,总是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两难冲突;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分工经济与交易成本折衷的范围扩大,劳动分工不断演进,经济发展、贸易和市场结构变化和经济组织优化等现象都是分工演进的不同侧面。而内生交易费用的降低,取决于市场功能的完善以及有效制度的制定。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基于分工和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绝对分离的假设,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内生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进而由个人专业化水平和模式的自利决策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达到的一般均衡来决定全社会分工网络的大小。而新古典经济学是在专业化水平和分工水平给定的框架下分析问题,即它已经外生假定了经济中的特定组织形式存在,所以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边市场的产生和演进的问题。[7]

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使得双边市场的形成与演进能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下得到解释,消费者-生产者是惟一的事前参与者,他们进行超边际决策,即进行买与不买的决策,他们选择个人专业化模式和水平,而双边市场是个体选择其交易的决策之间交互作用而事后出现的。

2.2 双边市场形成与分工深化

(1)双边市场交易平台的形成机制。

我们主要从分工结构直观图的角度(参照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来观察分工是怎样从消费-生产者的交互作用中内生出来的,从而解释双边市场是怎样从无到有产生出来的。我们用图1来进行直观的说明。

假定经济中有两种产品x和y,由于专业化经济的存在,人们喜欢专业化生产和多样化消费。因此,分工意味着贸易。在专业化和交易成本之间存在两难冲突。如果交易效率很低,那么个体将会选择一个较低的专业化水平,因为,在既定的交易效率下,刚开始人们生产经验不多,生产率低,支付不起更高分工专业化水平下的交易费用,专业化的好处将被高专业化水平下的高交易成本所抵消。因此每人都选择自给自足,经济是图1中的结构1的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在这一结构中,每个人A同时生产产品x和产品y,不买也不卖,没有贸易发生,生产集中度低,生产率水平较低。在交易效率低下时,这种结构是最优的组织和均衡。

随后,通过不断学习,人们慢慢地积累了知识,并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当交易效率提高后,一般均衡的交易效率上升到某一临界值时(交易效率的临界值与各种交易效率、学习成本等参数有关。),一般均衡的专业化水平将提高,跳跃到图1中的结构2,这时候社会处于部分分工的组织结构,产品x的生产者同时生产交易服务r,产品y的生产者同时生产交易服务r,产品x的生产者B与产品y的生产者C之间进行产品x和产品y的交易,个人的专业化程度上升,生产效率改进,市场中产生了产品x和产品y的分工,分工得到深化。

伴随着分工的演进,生产者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贸易依存度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增加、不同职业随着分工的演进而出现,分工演进促进市场规模与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为双边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与基础。根据斯密定理,市场与分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反馈关系,即分工的深化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又能够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演进。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人们进行交易的需要不断提高,从而为双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前提与市场基础。新经济的发展,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社会技术的进步,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关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使得交易效率改进并超过临界交易效率值时,经济组织发生拓扑性质的改变,分工进一步深化,市场达到图1中的结构3的完全分工状态,产生了产品x的专业生产者D,产品y的专业生产者E,同时,双边市场平台交易商F从无到有,它向市场专业提供交易服务r,以联结产品x和y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促成产品x和y的市场交易。

由此可见,随着交易效率的改变,一般均衡将沿着以下的路径改变:结构1结构2结构3。从这一路径演进过程中,伴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分工得到深化,市场规模扩大,贸易依存度增加,人均真实收入增加,经济发展程度提高。也就是说,交易效率的改进导致分工深化,双边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双边市场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得市场经济演进到更高的层次。

(2)双边市场的间接网络外部性与分工的网络效应。

在新兴古典理论中,每个人对专业化水平的选择不但影响他自己的生产率,而且影响对其他人产品的市场,影响他人是否能专业化,从而影响他人的生产率。这样形成了分工的网络效应。当双边市场的一方参与者增加时,增加的一方参与者对专业化水平的选择,不但提高了他自己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他的生产率;同时,他影响了双边市场的市场规模,提高了双边市场另一方参与者专业化程度和生产率,增加了他们的人均真实收入。

在这个瓦尔拉斯均衡中,每个人选择专业化决策不直接依赖于其他人选择贸易网络的决策,而是通过这些决策和价格之间的交互作用受这些决策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在价格的负反馈机制作用下发生的。每个人关于购买和自己提供多少种商品的决策依赖于价格。均衡价格由所有人选取择他们的贸易品种数的决策决定。这些决策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分工的网络规模。双边市场的间接网络外部性是在价格机制下由分工网络效应决定的。双边市场间接网络外部性是分工的网络效应的应有之意。

可见,在专业化分工和交易费用冲突下,当交易效率改进到一定程度,分工演进,双边市场作为分工深化的结果得以产生,市场经济也就演进到更高的层次。

3双边市场的发展和作用

分工是促进双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分工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迂回生产,双边市场从专业化分工中内生,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分工的深化,市场不断演进,市场交易越广泛,对交易服务的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双边市场发展演进。分工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创新、迂回生产的程度以及个人的专业化水平。分工网络大小取决于交易效率,双边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平台,其集中交易特性促进交易效率的改进,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双边市场又可以促进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双边市场其典型的中介组织特征,基本作用是媒介交易,通过自身的中介活动使交易双方的市场行为联结起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少了交易费用,促进分工的演进。

分工深化会促进双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双边市场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分工的演进。虽然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但分工和专业化决定了双边市场的形成和产生,双边市场形成和发展又推动了分工专业化的快速发展。随着分工的发展,双边市场也会逐渐演进。双边市场可能发展成更为复杂的形式,双边市场的动态发展过程必将表现为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4结束语

本文从分工和交易效率的角度探索双边市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脉络。一方面,双边市场产生于分工,它是交易效率充分改进导致的分工深化的产物。双边市场是联结平台双方主体的、专门从事某一种或某几种平台交易功能的专业化的交易组织,是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经济空间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伴随着双边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市场规模扩大,贸易依存度增加,人均真实收入增加,经济发展程度提高。双边市场作为分工深化的结果得以产生,市场也就演进到更高的层次。双边市场的发展规模和结构对应于分工的深度,伴随着分工演进,双边市场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Wright J. One-Sided Logic in Two-Sided Markets[J];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2004,3(1):44-64.

[2]Armstrong 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Autumn 2006,(37):668-691.

[3]Rochet J and Tirole J. Defining two-sided markets[Z];Working Paper,IDEI,University of Toulouse,2004.

[4]纪汉霖、管锡展:《双边市场及其定价策略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3(28):15-23。

[5]Evan D S. The Antitrust Economics of Multi-sided Platform Markets[J];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2003,20:325-381.

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范文4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市场选择;差异产品;同质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再到新贸易理论,市场类型从完全竞争走向了不完全竞争,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我们统称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到新贸易理论我们假设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类型。这种市场选择的变化与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一国要在国际贸易中获胜需要符合市场的什么要素呢?

一、市场类型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水平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中,我们研究的主体是国家,即国际贸易理论之下制定的政策是以一国是否福利增加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国家福利的增加是各主体福利的加总,国家只有所有主体福利加总起来净福利大于零,制定政策才是可行的。

(一)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变化

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产品是无差别的;每个生产者和每个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生产者进入和退出这个行业很容易,成本很低,即存在利润时有生产者不断加入直到利润消失,存在亏损时不断有生产者退出直到亏损消失,所以是一个盈亏平衡的市场类型;信息是完全的。

通常我们会认为消费者在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效用最大化,我们知道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主要取决于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数量增加,这取决于价格是否降低。同时消费者的偏好各异,就要求市场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而完全竞争的市场无法满足消费者福利增加的两个途径,产品的无差别和价格的不变让消费者无法提高其效用。

对于生产者来说,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尽可能减少竞争对手获取规模经济的好处,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力求产品有所差别,减少替代的可能性。这两个方面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都无法实现。

最后我们看一下国家的福利变化,国家从长期来看追求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技术进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也不可能实现资本的积累用于技术创新,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们知道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的。

完全竞争市场上国际贸易各主体都无法实现福利改进,因而市场的最终选择不会是完全竞争市场。

(二)垄断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变化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这种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相互之间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消费者的效用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多样性;厂商在提供多样性产品和实现规模经济之间寻求平衡;大量厂商的存在,市场是竞争的,单个厂商在单个品种上又区别于其他厂商的其他品种,所以又是垄断的。

垄断竞争市场上消费者最大的满足来源于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垄断竞争市场有很多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既有差别又相互可以部分替代,消费者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可以通过多种选择实现个性化的偏好的满足。就这点来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消费者同时也希望消费的产品价格可以不断降低,增加消费的数量组合从而增加效用,但垄断竞争的市场因为每个生产者生产数量有限,难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价格因产品的特性高低不一,所以消费者效用的增加有部分受限。

对于生产者来说,力求在规模经济和提供多样性产品之间寻求平衡点,国际贸易解决了国内市场规模有限的问题,让生产者可以追求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生产者全球扩张的同时也意味着各生产者拥有的市场份额有了明显差距,少数生产者逐渐在竞争中拥有了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这样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少数生产者追求走向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所以长期动态来看,成熟产品成熟市场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不是生产者的最终选择。

国家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向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让更多生产者在市场中拥有各自的生产空间和少量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市场呈现一定的活力,这是国家提高福利水平可以选择的市场。只是在国家层面竞争中,这样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无法转变成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更需要规模大,竞争力强,具备多种因素(比如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六因素)的产业才能成为一国的支柱产业,而支柱产业的主体是少数几个寡头企业的支撑。

(三)寡头垄断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变化

寡头垄断市场的主要特点:少数生产者控制着市场的绝大部分,每个寡头进行决策时都要考虑其他寡头可能做出的反应,不管是产量的变化和价格的调整都会引起其他的寡头的反应,从而给作出决策一方又带来新的变化;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差别较小,技术条件相同,更多的差别来源于外观设计方面。

消费者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可以消费相对信息公开透明的产品,因为寡头企业比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更多,寡头企业更注重品牌的良好塑造,寡头的规模经济让产品价格不断降低,让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福利水平,但寡头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也让消费者的选择减少,减少部分福利水平。

活跃的市场应该有新的生产者不断加入,不断有生产者被淘汰。但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几个寡头会形成一定时间的均衡垄断,几个寡头拥有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其他生产者很难在同一平台形成竞争的压力,所以对寡头来说他们获取了规模经济的好处,但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市场的竞争。

对国家而言,重大革新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基本是在公司层面完成的,这些公司是具有一定垄断能力的跨国公司,国家与国家在国际贸易的竞争其实就是公司与公司的竞争,所以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依托这些寡头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国家出台的保护贸易政策会更大程度地有利于寡头企业的利益。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说明寡头企业如何得到政府的补贴等等。

寡头垄断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少数几个生产者获取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通过资金积累不断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也为国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把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国家层面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对其他生产者形成不利的竞争格局,新的生产者和规模小的生产者很难在竞争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消费者的选择也有所限制。

二、新贸易理论下的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新贸易理论研究市场类型从完全竞争市场演变为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综上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各福利主体的总和是最小的,而针对不同的国际贸易主体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福利总和因产品特性和市场格局不尽相同,两种市场的同时存在产生了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一)垄断竞争: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包括垄断竞争的市场、寡头垄断的市场、完全垄断的市场,由于完全垄断市场的固有特点,其效率的低下和各国反垄断法的限制,我们排除在外,那么新贸易理论就剩下了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更接近垄断竞争市场类型。

垄断竞争形成的关键是产品差别。这种差别不是指不同产品之间形成的差别,而是指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别。这种来源于同类产品的差别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主观差别主要来源于生产者内在品质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客观差别主要来源于营销手段比如广告产生的影响、企业倡导的文化氛围、产地的不同等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感觉的差别。现实当中我们很难准确签定产品差别是主观还是客观的。比如宝沽推出的洗发水包括海飞丝、沙宣、潘婷、伊卡璐和联合利华的力士、旁氏等之间的区别那些是客观的,那些是主观的。它们在功能、包装、服务、外观、营销手段、配方上都存在差别。

我们知道,假如产品是同质的,产品相互之间的替代性是很强的,接近完全可以替代的关系。如果替代弹性介于零与无穷大之间,证明产品已不能完全替代只是部分替代,产品就不再属于同质产品。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垄断竞争市场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格局

现在我们假设两个国家的所有厂商技术条件相同、需求条件相同、每个厂商只生产4-品种,即厂商数目与品种数目是一样的,该行业投入要素的总量保持不变,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在国际贸易之前,两国国内的市场规模是有差异的。在MR=MC时,形成均衡的条件下,厂商数目和每个厂商的产量固定下来。假设用M表示市场规模,q表示每个厂商即每个品种的产量,所有厂商均分市场份额,n表示品种,那么市场规模M=q×n。市场规模越大的国家,拥有的品种越多,每个品种的产量越高,市场规模小的国家,拥有的品种少,每个品种的产量也少。

现在两国开展国际贸易,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A国需要九个品种,每个品种需要188件,市场规模就是1692件,B国需要22个品种,每个品种需要3116件,市场规模就是68552件。现在我们通过图形1来进行分析。

假设A、B两国的RE曲线完全相同,从图1中A国的市场规模我们假设是1692件,B国的是68552件,在国际贸易之前,A国的消费者只能消费来自本国厂商的9个品种,每个厂商只能生产188件,B国的消费者消费来自本国的22个品种,每个生产者可以生产3116件,国际贸易之后,两个国家变成一个大的市场,市场规模扩大,如图的w点决定新的市场规模是qW×nW,对A、B两国来说,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可以消费来自本国生产者提供的产品,也可以消费来自外国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同时,两国之间会存在部分商品的重叠,两国重新布局生产,品种将在22个(至少要多于大国的品种,否则大国消费者减少了品种的选择,不符合国际贸易增加效用的假设)和31个(两国品种之和)之间确定,假设品种可以相互完全替代的有3个,A国生产者国际贸易之后只生产6个品种,B生产者国际贸易之后只生产19个品种,两国生产者都减少了品种,从而每个品种的产量都可以增加,同时两国消费者消费品种的数量A国从9个品种变成25个,B国从22个变成25个,很显然,国际贸易使小国增加的福利更明显。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因为进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国消费者都增加对产品的更多选择,同时因为各自减少厂商(品种)数量,更容易获取规模经济,从而带来成本即价格的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实现了均衡和福利的增加。小国因为国内市场规模的小,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容量,通过减少品种而实现在少数品种上的规模经济。

(二)寡头垄断: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寡头垄断市场上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市场格局。

现在我们把西方经济学中的古诺模型的分析运用于两个国家之间如何开展国际贸易的。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B,两个厂商H、F,H是A国厂商,F是B国厂商。在国际贸易之前,A国的某一行业被厂商H完全垄断,B国的相同行业同样被F厂商完全垄断,现在开展国际贸易,两个厂商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即生产的产品没有品质差异,两国的需求条件也完全相同。

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范文5

在今年4月,我曾做过一次主题演讲《O2O促使传统商业模式变革》,内中提到O2O的三个典型特征:1.打破信息不对称;2.共享经济、资源整合;3.去中介化,从生产终端直达消费终端。O2O平台做的事就是践行这三个特征,把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中间环节、重复生产、信息不透明等解决掉,实现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最佳体验。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玩法,O2O没有统一的模板,最终目标就是向这三个特征靠拢。因此我选两个不同行业的例子予以说明,一个是非标服务的典型行业――家政,另一个是汽车服务中相对标准化的垂直领域――汽配。

家政平台整合小散商户

5月26日抵达上海,走访了上海的两个家政企业,云家政和悦管家。在和云家政CEO薛帅交流过程中,就平台化的O2O企业该如何运作,我们做了长时间的讨论。从大的环境看,当下传统中小商户遍地都是,他们各自为战,从供应渠道到销售渠道是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从整个区域的消费端来看,这个产业链又被无数中小商户重复使用,中间产生的成本最终又叠加到消费者头上。

我们知道,当下O2O平台存在三种形式:B2C、B2B2C和C2C,前者B2C是重组生产资料,自加工然后输出对接用户,如阿姨帮、e家洁;中间B2B2C是重组商户资源,做信息整合,然后输出对接用户,如小区无忧、小区管家、云家政;后者重组用户资源再对接用户,如Uber、Airbnb。

中小商户遍布的传统商业形态不会因为O2O的到来就立刻土崩瓦解,这必然有一个缓慢的消退过程。因此很多平台的策略是借力打力,即整合商户打破商户林立,最终回归共享经济的C2C状态。在和薛帅交流过程中,重点谈到家政平台的整合思路。(1)首先要清楚传统家政的现状,小家政林立,分布散乱,家政阿姨流动大,与其组建一个互联网家政公司费尽力气干掉他们,不如借助他们的阿姨和管理搭建一个平台,让家政阿姨无论如何流动,都始终在平台上的企业间流动(没有最终脱离平台);(2)把商户当用户一样对待,使商户对平台产生依赖:帮助小商户建立网店,帮助小商户做营销宣传,帮助小商户做培训互动(借鉴平台内其他商户的优秀经验互补另外商户的经验培训),帮助小商户做用户对接,帮助小商户做业内交流。小商户服务好自己可控范围内的用户,平台方从区域格局上做资源的合理分配。

这又让我想起拉卡拉做社区平台的思路。在5月下旬走访拉卡拉时,了解到他们的服务形式也是帮助小商家做集中采购、做营销宣传、做用户对接、做资金扶持。小商户对平台方产生依赖,平台的服务品质才可以做到有效管控,虽然无法做到百分百管控,但大部分服务质量是可以兑现的。

汽配平台整合小散商户

6月17日在深圳会见了车加网CEO唐小荣。车加网是一个专注汽车保养和汽配零售的服务平台,因此在与唐小荣交流过程中也更多地侧重在汽车服务平台与本地维修站之间的关系上。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达6000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0%,预计到2018年后市场规模有望破万亿。另据数据显示,2013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780万辆,全年销量超过2000万辆,预计2018年新车销量将达到2500万辆。在国内2002~2013年的汽车保有量中,0~3年车龄的乘用车达到了5690万辆,其中约有90%的车辆在保修期内。根据每年新车增长势头,到2015年在保修期内的车辆应该也不少于6000万辆。在整个后市场中汽配服务占大头,至少也在千亿级市场规模。

因此在谈到车加网如何撬动千亿级市场规模时,唐小荣也提到了整合本地小的服务维修站。与传统家政行业类似,小店林立,各自为战,服务与价格不透明。唐小荣的办法是,一边与汽配生产商合作,一边与本地服务维修点合作,用户在平台下单购买或更换某个零部件,平台根据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由生产商直接将零配件运抵当地距离用户最近的指定维修点,维修点负责安装与售后。

从区域格局上,平台方承担的是集中采购功能,帮助用户降低购买成本,帮助维修点获得商品供应;从营销宣传上,平台方帮助维修点获得用户转化(用户更换零配件到后期汽车保养);从用户沉淀上,平台方帮助维修点搭建微信公号,建设微商城,装修微店铺。由此,平台的角色就转换为帮助维修点实现自己的O2O。 (备注:车加网主要集中在移动端,呈现方式以微网站和微信公号为主,目前已开通昆明、广州、深圳、郑州、成都等5个城市。)

平台经济市场规模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众筹;出版发行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3-0015-07

Abstract: The book publishing financing models can be dividedinto crowdfunding model and traditional lending model. We use cost-benefit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models and examine the benefit by using real case study. The result shows that, from the promoter’s point ofview, the benefit of crowdfunding is lower than traditional lending’s.Only when the book crowdfunding market size is equal to the total book market size, the benefit of crowdfunding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lending’s. In conclusion, the book crowdfunding model, at this stage, does not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benefi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is paper provides related proposal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rowdfunding.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crowdfunding, publishing

一、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进一步融合,众筹融资这一新兴事物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广泛布局,并涉及了较多方面的产业项目融资。目前,图书出版已经成为了各大众筹网站的重要项目。图书出版项目在众筹项目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并且涉及筹资额覆盖范围较广。例如,“众筹网”已经有筹资额达到100万的图书出版项目出现,有超过30个图书出版项目筹资额过10万,但也存在大批千元级项目。同时,出版内容涉猎广泛,经济管理、人文艺术、科技互联网等领域都有所涉及。

目前,国内关于众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和模式上。黄健青、辛乔利(2013)[1]认为众筹模式发展的技术前提条件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同时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资本投资的双向需求推动了众筹模式的发展,众筹模式能够引导民间资本转化为投资,因此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可借鉴的方式。范家琛(2013)[2]认为众筹商业模式的优势在于促进微创业和激励“草根”创新。李雪静(2013)[3]分析了众筹的基本模式,即捐赠的众筹、奖励或事前销售的众筹、基于贷款债务的众筹、股权众筹等,提出了“项目所有人”、“资助者”、“众筹平台”三主体,并进行了众筹的基本动机分析,包括社会回报、物质回报、金融回报等。

国外关于众筹的研究则更为深入。Zheng 等(2011)[4]对众包的动机和激励进行了调查和显著性检验,对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激励对参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Goli?(2014)[5]对众筹定义做了基本概念分析和众筹程序的分析,并提出众筹对于小微企业有突破地理融资限制、稳定管理、市场调研的作用。Zheng 等(2014)[6]将众筹与社会资本理论相结合,并运用美国与中国两个数据得出众筹成功的关键在于筹资者自身的社会关系和与投资者的共同理念,而且在中国这方面的表现更为显著。 Parker(2014)[7]通过模型推导出众筹质量与投资人信息的充分性并不影响众筹项目的成功数量。

在出版众筹的研究方面,武小菲(2014.a)[8]提出了两种书籍众筹路径,一是已经存在的以专业众筹网站为主导的书籍众筹路径,二是以出版社开创众筹栏目为主导的众筹路径。武小菲(2014.b)[9]进一步提出目前书籍出版的模式应当由出版社主导。蒋骁(2014)[10]通过问卷和效度检验的方法,得出众筹出版项目信任是影响用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而对作者的信任、对众筹网站的信任和对互联网的信任是众筹出版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张书勤(2014)[11]提出众筹是我国出版业可以采用的融资手段,传统出版单位对众筹出版的深度参与也将改善我国出版产业的生态环境。任翔(2014)[12]指出,众筹不仅仅是将付费模式改为了预付费,它给予了读者“参与感、归属感和某种成就感”。徐琦和杨丽萍(2014)[13]通过统计指标对目前众筹的运作情况进行了概述,认为目前出版众筹仍然只是处于起步初期,具有较多问题。黄玲、周勤(2014)[14]认为,众筹网站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能够推动参与方之间的良性互动,保障众筹的成功。周雪卉等(2015)[15]提出出版众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营销资金过多和回报内容价值有效性不高。

本文拟在建立收益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具体案例,分析图书出版众筹与借贷模式的收益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二、出版众筹数据概述

本文中的出版发行众筹即指图书的出版发行众筹,我们选择了三个目前国内项目众筹网站中规模较大、具备一定代表性的网站,对众筹分类和项目进行统计(见图1、2、3)。①

总的来说,图书出版众筹项目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首先,出版众筹的项目总数依然较少。可以看到各个平台出版众筹的项目数量在众筹总项目数量中所占据的比例极低。其次,出版项目的成功率波动性变化较强。虽然总数在稳步增长,但是成功率的变化是非线性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体出版项目众筹数量不足导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的个体出版众筹的项目运作能力较差。最后,各网站由于自身定位不同,导致出版项目成功率有较大差异。如众筹网规模大,知名度高,并且目前国内暂时没有出版众筹平台垂直网站,因此较多的出版众筹项目选择了众筹网。而追梦网的创始人是旅游和青年活动爱好者,其网站定位是为年轻人实现梦想提供帮助和融资平台,2016年追梦网转型为手机端APP,传统的客户端网页已经关闭,因此追梦网的出版类众筹比较少。

三、出版项目收益模型

(一) 众筹模式基本模型

首先假设图书出版的融资方式只有众筹这一种渠道,不存在其他融资方式。

众筹成功必须使得TR≥t,如果截止众筹时间结束时这一条件不满足,第三方众筹平台会终止众筹项目。对投资人来说,投资回报与出资额度正相关。而对发起人来说,众筹模式的收益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1. 佣金成本(A),即发起人交付给第三方众筹平台的酬劳,一般是最终融资收入TR的百分比。目前大部分佣金处于1%~10%的幅度范围内。

2. 返还成本(B),即承诺兑现给投资者的收益。这个收益不以资金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实物的方式呈现给投资者。以图书出版众筹为例,一般会返回投资者书籍、签名、礼品等,模型中统一归为印刷费(B)。

3. 毛利润(C)。在这里简单理解为扣除A、B成本后的利润与其他费用等。而其他费用则包含宣传营销的成本、编辑、出版社的工资与管理费等其他各项开支。

4. 运费(D),即为了将实物送达给投资者所需要支付的运费。

5. 产品市场规模。产品市场规模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概念:一是众筹市场规模,即只有单一众筹模式下的图书市场规模,由愿意从众筹渠道上购买出版物的消费者所支撑;二是传统市场规模,即只有单一传统图书销售渠道下的图书市场规模。

(二) 借贷模式基本模型

假设市场中图书出版的资金只能由借贷而来(即只存在债务融资),不存在众筹等融资方式。因此,在借贷模式中,资金来源是由银行借贷而来,且产品全部由传统图书销售渠道进行销售。此时设银行本金为M,利息率为i,图书的市场定价为p,销售量为x。

这是出版发行项目的众筹与借贷比较公式。可以看出,众筹和借贷的收益差距由以下要素决定。M-px:M代表借贷总额,px代表销售额,因此该式反映的是从银行所借的钱是否能抵补销售;αTR1:α是佣金比例,由网站自行设定。而总筹资额TR1则由发起人设定;i:是银行借贷的利息率;W:是众筹没有开拓的传统消费者的市场规模,这些消费者只会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购买图书。

利用上述设定,本文将采取实际案例,分析在图书生产活动中众筹与银行借贷融资方式的利润差异。

四、出版发行众筹的收益检验

本文选择青橘众筹的一个图书出版项目“全职高手”作为具体案例,分析出版生产活动中,众筹融资和借贷融资的利润差距。该项目为蝴蝶蓝作品《全职高手》纪念画册出版,发起于2013年9月29日,结束于2013年11月21日,此项目设定融资目标为200,000元,实际融资总额为362,204元,超额完成81%,总计约5300人参与。该项目设定有四种出资档次,分别为69元,99元,138元,365元,对投资者来说含有不同的回报,回报见表1。

首先根据众筹模式收益模型,统计并计算该项目的成本,即印制图书或实物的成本、物流运费成本、佣金等。用众筹所募集的总金额当做收益,减去这些成本,即得到分红和其他费用。其次根据借贷模式收益模型,假设众筹所募集的资金量全部从银行借入,即将本金利息当做成本。假定众筹生产的所有图书全部在市场上卖出,视之为总收益,用总收益减去银行本金利息,即得到剩余的分红和其他费用。最后对两者进行比较。

(一)众筹模式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计算佣金,由于该项目所属的青橘众筹为扩大市场份额,提出了免佣金模式,但是考虑到运作成熟的众筹会给付佣金,因此按照佣金5%来计算。同时由于是超额众筹,不以36万元计算,而以20万元计算,即200000×5%=10000元。其次是考虑印刷费,由于出版众筹是给予投资群体的实体物品,对于实体物品虽然没有具体的标价,但是可以借由市场上的实际物品价格成本进行估算。

项目共计5304人次参加,共需印制5697本。笔者按照其规划和要求进行装订设计,并参考网上印刷报价系统计算成本。根据对数家报价商的统计折算,取单本成本12元,并假定生产总数6000本,可得书本印刷费72000元。随后计算运费,参与人数假设5300人,运费按快递行业水平,大约为10元到20元之间,因此取15元计算,总运费大约为15×5300=79,500元。计算印刷费与运费计算可得151500元。在没有考虑其他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其成本总花费刚好与之前期望收益基本等同。由于这个结果是超额完成180%的融资,因此还需要按照相应比例扣除返还成本和运费,即在运费上乘以权重0.55(除以1.81),由此可得:佣金+印刷费+运费≌11万。

现在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7)可得众筹的毛利润:

(二) 银行借贷下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该项目融资筹集目标为20万元,设该20万元全部由银行借入,以按照经营性贷款进行报价计算。根据图书生产周期和销售时间,假定,采用有抵押贷款的方式,贷款2年。对部分银行的借贷情况进行统计,由此确定利息的大小。各大银行利息与月供均有一定差异,假定按照银行月供9050,利息1.72万来计算。

在借贷融资方式下进行生产和销售时,虽然一般由出版社或者发行单位进行包销代销,减少了物流成本,但也使得生产者只能自行判断决定生产数量,这就要考虑到销售收益和生产成本的关系。因此为了方便比较,采用优化的6000本作为生产数量。

(三)结果分析

计算后,可以得出众筹收益大于借贷的收益,即如果采用众筹,产生的毛利润约为9万,而借贷收益只有7万,两者相差2万,即C1-C2≌20000。但是,如果这时候利用公式(15)套用上述数据,其结果不同。

这一差距存在原因如下:

首先,公式计算表示的答案指,两者的差别是由-168800元和W组成的,即亏损了将近17万,以及一个差额市场,即众筹所亏损的17万是由差额市场W弥补的。

其次,利用实际情况计算的结果,却是C1-C2多出2万?这是因为,在实际案例的计算中,笔者是按照x=N以及 px=B+D进行计算的,其中的W=0,即众筹市场规模等于传统市场规模,两者之间没有差别,所有消费者能够自由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产业间进行选择和转换。在这个背景下,众筹产生的利润更高。

但是,在比较公式C3的计算中,众筹市场的潜力并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因此,如果差额市场规模W偏低的话,项目将面临严重的亏损。换句话说,这一项目的主要盈利来源还是传统图书出版市场。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结论分析

如果众筹市场规模等于传统市场规模,那么众筹能够产生比借贷更多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是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接触众筹这种渠道的话,以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就存在亏损的可能和收入的风险。此时,以借贷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就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通过借贷进行生产并回收资金的方式,是在假定能够准确估计市场销售数量的前提下。而众筹能够融资成功,也必须是众筹首先能够估计投资者的实物偏好设定并进行细分。两者都需要融资方对消费者的偏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为准确确定银行借贷资金总额、众筹资金总额和投资者数量。

关于公式px=B+D+W,首先要满足条件p=MC=MR,即图书的生产边际成本、边际效益和销售价格是一样的。其次,转换形式:B+D=px-W后,如果采用预期方法对市场进行估计,即exp?{B+D}=exp(px-W)=px,会对众筹发起人产生误导,认为传统出版发行市场与众筹出版的市场是等同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筹资并印刷,很有可能会导致众筹的失败。

(二)建议

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的改革,引导相关企业进行业务创新。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出版行业与出版集团在传统纸质媒体出版方面陷入了业务困境,利润和收益都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版消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图书数量的过度生产,进而引起成本过高,利润偏低。因此,如果采用众筹的方式进行生产,可以有效地抑制px中的生产数量x风险。因此,在出版企业中推广众筹图书生产的业务,有助于提升相关企业的经营能力。其次,众筹具备询价功能,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得一个较为合适的价格p,也有利于企业制定未来相关产品的售价。

在消费者领域内推广互联网金融使用技术,加强互联网金融普及率。众筹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实现产品的细分和精准营销。而图书市场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一方面直接支持作者,另一方面获取自己喜欢的书籍。因此,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图书消费者的偏好。

进一步完善众筹网站和项目的管理,建立专业的出版众筹网站。目前众筹网站竞争较为激烈,并且同质化倾向严重。现在已经有一些垂直专业网站建立,例如专业进行游戏项目众筹的摩点网,但是专业化出版众筹网站还不存在。如果能够建立并完善出版方面的众筹网站,将有利于进一步普及众筹,推动图书出版发行市场的进步。

参考文献:

黄健青,辛乔利.“众筹”――新型网络融资模式的概念、特点及启示[J].国际金融, 2013(9):11-22.

范家琛.众筹商业模式研究[J]. 企业经济, 2013(8):72-75.

李雪静. 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3(6):73-79.

Zheng H, Li D, Wu J, et al. The role of multidimensional social capital in crowdfunding: A comparative study in China and U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4, 51(4): 488-496.

Goli Z. Advantages of crowdfunding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J]. Zbornik Radova Ekonomskog Fakulteta U Istocnom Sarajevu, 2014, 8-9.

Zheng H, Li D, Hou W. Task Design,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rowdsourcing Contes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11, 15(15):57-88.

Parker S C. Crowdfunding, cascades and informed investors[J]. Economics Letters, 2014, 125(3):432-435.

武小菲. 众筹模式:网络时代书籍出版传播的路径与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 2014(3):37-40.

武小菲. 书籍众筹:问题与对策――基于构建以出版社为主导的书籍众筹出版传播模式的思考[J]. 编辑之友, 2014(09):10-12.

蒋骁. 基于信任的众筹出版用户支付意愿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14(5):18-21.

张书勤.众筹出版运营机制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4(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