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范文1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建筑工程技术;培养方案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其教学侧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应用,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3年2月黄淮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1]。依据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以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为指导,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结合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力争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工作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专业需求调研分析

1.社会、行业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国家统计局历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可知,近几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稳定在15%左右,且有稳步上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可以预计,至少到2020年,中国将持续地进行世界上几乎是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建筑业的发展前景良好。而且目前我国基建行业大举进入国际市场、在水坝、道路、高铁等基建上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到2010年底,河南省城镇化率达到39.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0平方米;全省累计新增城市道路3813.81公里、燃气用气人口411万人、公共供水能力128多万立方米/日、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788.99万平方米。2014年郑州地铁1号线、2号线开工建设成功,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等城际轻轨加快建设。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399.80亿元。2015年力争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00亿元,逐步建立低碳建筑体系,且建筑业将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的支撑力最强的产业之一[2]。

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已到达4000多万人,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但其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因此,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专业人才的整体数量和素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职业技术类高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2. 建筑项目实施阶段岗位分析

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包含的职业岗位主要如下。

除了设计员和施工企业,目前建筑行业职业岗位还包括有以下几类构成:

(1)建筑工程监理机构;

(2)建筑材料生产、研发机构;

(3)工程咨询机构(招标、投标、工程咨询、工程审计);

(4)社会职能机构(代表政府的工程质监、安监部门、材料检测部门);

(5)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等。

综上调查、分析,黄淮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定位如下图。

二. 培养目标

从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二、三级建筑施工企业,而且主要是分布在地级市和县域,主要从事基层技术管理岗位工作,在二三级施工企业,目前的现状是一人多岗,即主要作为施工员的同时,还要同时兼顾材料员、预算员、安全员等。这就要求我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为于培养施工员为主的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岗位群。同时我国与国际接轨,实行职业资格,高职高专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完成注册建造师、造价师等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以及基本的实践课程,为以后的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黄淮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和工程概预算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在施工图设计方面的应用。完成学业后能直接从事一般性工程设计、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工程经济成本核算以及设备系统工程的质量检测验收等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围绕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按照以行业工作过程任务为项目教学载体, “教、学、实践”过程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目标如下表所示:

三、主要课程设置

综上所述及下图所示黄淮学院的分析与定位,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分为课程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三大块,课程设置分别见如下列表,具体可到黄淮学院教务处下载。

毕业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建筑生产一线有关技术、管理岗位所必需的岗位能力和综合技能;土建施工所需要的识图、构造、结构、施工技术、测量放线、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施工组织工程造价、质量评定、施工安全、内业资料、招投标与合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以及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合作伙伴。尽快实现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熟悉应用各种单位需要用到的规范,对一个明确的建、构筑物满足预期功能与条件下,对建筑物进行建筑、结构及施工设计,成果以施工图和计算书来体现由专业教研室组织和管理,由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范文2

关键词:实践;培养方案;产教结合;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速,大量中小型装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需求并没有使装饰专业的就业工作变得轻松。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脱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出现了“订单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 、“工学交替教学”、“两段预分配”以及“产教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但大多数都集中在理论模型构建研究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上的建设上,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的实践研究并不多。

笔者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坚持产教结合的具体做法,深入研究和构建产教结合式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践,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对其他专业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一、关于“产教结合”

国内“产教结合”的提法起于1991年10月5日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指明了职业教育方向。但各地各校的具体做法并不相同,专家学者对产教结合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杜吉泽等认为产教结合是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完成教学、管理,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王士星指出可以通过明确“产教结合”法律地位、制定激励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高与企业合作实力来创新产教结合模式。杨生斌认为产教结合只有产业和教育真正在实践中合作起来,否则只是理论设计。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是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的重要载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计划。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产教结合的要求,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与行业企业一同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重新组织教学计划。邀请装饰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产教结合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协同的质量评价体系和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

(1)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设置教学管理岗位,确保教学干事、资料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实验实训室管理员、机房管理员等人员到位、分工和职责明确;其次制定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结合项目奖励实施办法》、《建筑工程系“双证制”教育管理办法》、《家装工程社会服务部(中心)管理办法》、《建筑工程系实训教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和引导实践教学和产教结合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最后是创新管理方法,基本实现信息化、规范化、开放式管理。

(2)建设产教结合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的做法是依据初级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进而建设课程实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具体做法是在校内建设室内设计、施工工艺、项目管理、预决算实训室等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并利用平台和专业优势与德阳消费者协会联合设立德阳家装服务中心;在校外与德阳多家知名装饰企业,如:德阳田园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为产教结合培养人才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3)建立校企f同的质量评价体系

与其他高校、专业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做法不同的是,学院在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时候,坚持校企协同,与企业一道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中不仅仅对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料、就业率等硬性指标提出要求,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过程、学生学习方式、过程、学生的实际能力也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全面、专业、客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4)培养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要懂理论,还要会实践。 近年来,学院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带头实训锻炼;对新设置的专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下到企业,通过进修实训获得实践经验和职(执)业资格;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校际、校企合作交流,努力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实施的效果

(1)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和实训、实习,保证了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双证制”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可报名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的装饰装修镶贴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技能证书。也可以报名参加四川省建设岗位培训与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组织的建设岗位培训考试,取得装饰装修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等职业岗位证书。近年来该专业“两证”的通过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五、总结与展望:

学院有良好的产教结合政策作为引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体现了产教结合的需求,相关制度建设、产学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体系的建设也比较完善,实施的情况和效果良好,毕业生的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薪资待遇等不断提高。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吉泽,于京波.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J],教育与职业,2007,27(559): 10-12.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方案

1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的特点

由于目前气象监测技术存在一些缺陷,地方气象部门有时不能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山洪、暴雨等恶劣天气常突然出现,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当提前做好雨季施工的防范措施;雨水会对地基基础和建筑结构造成浸泡和冲刷,进而可能导致建筑出现突发性的破坏,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问题;雨季对屋面工程、土方工程等室外工程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顺利施工,应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

2 建筑雨季施工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雨季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当先加紧进行建筑基础和结构的施工,降雨量小时应尽量避免停工,降雨量过大时可进行室内部分的施工,也就是先进行室外结构的施工,再进行室内结构的施工,以便能够减少雨天室外的工作面和作业时间,进而达到缩短施工工期的目的。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的雨季施工特点,将不适合在雨季进行施工作业的分项工程拖后或者提前施工,施工时间尽量错开雨季;对于不可避免的要在雨季进行施工的项目,应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进而加快施工速度。

3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3.1 基础和土方工程的技术措施

雨季施工对于基础工程和土方工程的影响较大,若施工过程中不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就有可能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严重时可能危机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基础和土方工程在雨季施工时应格外小心;在雨季时进行管沟或基坑的开挖作业时,应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需要时可以设置支撑或者将边坡坡度减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支撑以及边坡的质量检查,对于已经开挖完成的管沟或基坑则主要采取设置支撑的方式;对于正在开挖的管沟或基坑主要采取减小边坡坡度的办法,也可以设置支撑作为辅助措施,若工期进度允许时,应尽量停工在雨季过后再进行开挖作业;为了减轻雨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在在边坡上铺设钢丝网片后喷射细石混凝土进行加固,也可以使用塑料布等覆盖物对边坡进行遮盖。

在雨季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作业面,可以逐片、逐段的进行施工;当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尽快进行组织进行验收,合格后马上浇筑混凝土垫层;为了避免雨水对基坑的浸泡,开挖基坑时应设置集水井、排水沟,并指派专人进行排水作业;对于地下室以及地下的水池,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应采取必要的防浮措施;当日降水量过大时,应立即停止施工现场的土方作业,对于软土地基应当停止开挖;当基坑开挖结束后,应当尽快进行基坑的回填作业;当停止进行人工抽水作业时,应对地下水对基础的浮力以及箱型基础的抗浮稳定性进行验算,若验算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应当继续进行抽水作业,直到验算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3.2 混凝土工程的技术措施

在对混凝土模板进行涂刷隔离层之前,应当关注天气预报是否有降水,避免雨水将模板的隔离层冲刷掉;当雨水量过大时,应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并按照施工要求设置混凝土停浇缝,已经浇筑完的应使用塑料布等进行覆盖保护;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关注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尽量避开有雨的天气浇筑混凝土;在雨季进行混凝土工程作业时,应对粗细骨料在进行含水量测定,以便配置混凝土时能及时调整用水量;对于模板下方的土层,在回填之后要进行夯实,在土层上方设置垫板,在降雨结束后检查土层是否出现下沉现象;在下雨过程中,不能进行钢筋的对接、焊接等操作,若必须进行时,可以在防雨棚内进行。

3.3 砌体工程的技术措施

砌体材料以及砂浆等粘合剂的含水量直接决定了砌体结构的稳定性,而雨季施工时材料和粘合剂的含水量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雨季进行砌体工程施工时应注意以下措施:砌体工程所用的砖应当进行集中堆放,不应当向砖上浇水;在进行砌墙施工时,应将湿砖和干砖搭配着使用,如果砖的湿度过大,则先对其进行晾晒后再使用;降雨量过大时,应停止砌筑作业;在结束一天的砌砖作业时,应当在砌好的砖墙上方铺设一层干砖,避免降雨对砖缝之间砂浆的冲刷;对于稳定性不佳的独立砖柱以及窗间墙等,应当是指浇注圈梁或者使用临时支撑;在进行砌筑作业时,外墙和内墙最好同时进行砌筑,丁字墙和转角处的施工应当连贯;当遇到台风天气时,临时支撑应加载台风作用的反方向,以便能够确保墙体的稳定性。

3.4 吊装工程的技术措施

在进行吊装工程作业时,应保证堆放构件的地点坚实、平整,附近的排水工作要做好,避免构件在堆放过程中受到水的浸泡;工程中使用的塔式起重机的路基或基础,应当比自然地面高出15m左右,避免雨水对路基的浸泡;在雨水天气下不宜进行吊装作业,因为雨天的降水会将吊车的绳索以及构件表面打湿,构件与绳索之间的摩擦系数会降低,这时进行吊装作业可能会出现构件滑落等安全事故,这时应格外注意吊装作业,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构件表面与绳索之间的摩擦力,确保吊装作业安全;在施工暂停期间,应将塔吊的吊钩向塔身靠拢,这时不可以在吊钩上悬挂任何物体,避免在风力作用下导致塔吊出现摇摆,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塔吊的倒塌。

3.5 脚手架装拆的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的脚手架是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的重要场所,它的稳定、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雨季进行施工时,应当确保脚手架的基础土层的强度,混凝土基础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为了增强脚手架抗倾覆能力和稳定性,应在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增加连接件,并定期对连接件进行安全检查;脚手架上方的施工人员走道,应做好防跌落和防滑措施;当下雨时,施工人员不应当继续在脚手架上施工,如果必须在脚手架上施工时,应当对脚手架上方的建筑材料、构件以及施工人员进行控制;现场施工电缆与脚手架的交接处,应当做好绝缘隔离措施。

3.6 屋面工程的技术措施

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应当确保屋面的防水在雨季来临前做好,并按设计要求安设落水管;油毡屋面施工应在晴天进行,保温材料、油毡等应确保不被雨淋湿;如果需要在雨季进行屋面工程施工,可以使用“湿铺法”进行施工操作,它是先在比较潮湿的屋面基层上进行卷材的铺贴,之后再刷2道冷底子油,此项操作应当在水泥砂浆初凝后进行,进而避免出现基层渗水问题。

4 雨季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雨季施工时应当做好防汛、防电、防雷、防风、防雨等工作;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各种规章制度,现场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不得穿拖鞋或易打滑的鞋;应当确保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操作棚的牢固,避免出现倒塌漏雨现象;现场的机械设备应按照要求设置必要的防淹、防雨等设施,对于现场的设备的接地安全装置以及漏电保护装置要确保其能安全可靠;在雨季时,应使用塑料布等防雨材料对排气孔进行封堵;位于基坑内的施工机械应及时移到地面上来,避免雨水过大而淹没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的电缆应有电工进行集中管理,严禁出现乱放现象,对于绝缘外套老化或者表皮破损的电缆要及时予以更滑,对于不适用的电缆要及时进行回收入库;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整改。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1.1

前言: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设备的安装涵盖了从采购和安装设备到试运行通过验收的各个阶段,并且以高质量、低能耗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最终目标。机电设备的安装通常始于建筑主体施工结束,一直延续到装饰工程开始前,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在整个工程中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

一、施工方法

1.施工前准备工作

对于大型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的任务较为繁重,为确保工期,常常会出现多专业人员大范围的施工情况(机电安装、土建及装修同时进行)。所以,在劳动力的分配上,应以“定向输入,统一分配,合理流动”为原则,避免因劳动力分配不合理或是劳动力不足造成工期延误。做好施工图纸的归档及保护工作(包括各种变更图纸资料)。尽全力配备先进、高效、足量的工程机械设备,这是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的重要保证。准备足量的工程材料,确保材料供应的充足和畅通。

2.做好施工人员调配

本着高效、精干、合理分配的原则,按照施工人员的特长和专业对施工队分组,可分为以下几组:

电气空调组———负责配电箱的安装和调试,照明设备的安装,房内动力配电箱的安装,电气动力设备的检测试运行,空调机组设备的安装,其他各类电气系统的管线安装。

通风组———负责送风、排风系统的构建与调试,空气处理设备的安装,风管及相应部件的制作。

管线组———负责管线的预埋,墙体、楼板管线的铺设及线盒的定位、穿线、接线。

消防设施架设组———负责对防火材料进行密封处理,桥架及弱电系统管线的安装,火灾报警及防火联动系统的构建。

确定以上各组相应责任人,同时预留一定数量的施工人员用作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流动作业,用以确保工程按工期完成。在施工规范化的前提下,对施工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展示情感、民主、文化、平等、管理等人性化要素,增强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利于实现“无为而治”。

3.施工进度监管

根据承建合同和实际施工条件(适当考虑天气因素)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细化各阶段的工期和竣工时间,该进度计划经施工监理审批后应严格执行,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核查工程进度。协调安排劳动力,实行流水作业和动态作业相结合的措施,同时确保施工材料的及时供应。选择可靠、成熟、先进的施工方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实时收集进度数据,一旦发现延误工期的情况,要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在合同期限内竣工。

二、施工技术探讨

1.管线的预埋和定位

在进行结构施工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相结合,根据管线图,进行某些管线的预埋预设工作。主要包括线槽、桥架穿越楼板、剪力墙处的孔洞预埋,照明和动力系统电气管线预埋。对于暗敷在墙壁中的电气管线,要对其终端线盒进行准确定位,因为当墙壁砌体后,线盒的位置不能够再更改。对于桥架、线管和线槽安装前的放线支架制安工作,桥架和母线采用厂家生产的支架,线管的支架直接安装在墙上或楼板上,线槽采用角铁支架。需要注意的是,支架的间距要合乎规定,另外,不能对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的导线进行同管,同槽敷设。

2.电气系统施工工艺

电气系统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动力、照明、管线安装、防雷接地系统等。首先要对管线进行预先埋设,铺设电缆,插座预留和配电盘的安装等,当电气系统安装完毕后,需进行调试和安全运行检测,然后才能进行验收。

3.通风系统施工工艺

通风系统主要包括消防排烟和空调通风两方面。机电安装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独安装消声弯头和消声器,并为其设立支架,注意采用曲率半径大的弯头。

(2)为传动设备进出口处安装柔性连接管,尽量使用具有柔性和弹性的材料来避免噪声,缓解和消除振动。如果安装不密实,还留有空洞,可填充不可燃的纤维材料。

(3)做好风管的密封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漏风。在设备底部和连接处加装防震部件(如弹性支架、吸声材料、校平螺栓)

4.弱电工程技术

先进、功能齐全的综合型办公大楼包括闭路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电梯系统等诸多弱电系统。弱电系统的覆盖范围、技术强度和工艺特点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常见的3种弱电系统电缆(敏感线缆、干扰线缆和一般线缆),其选用的材料、敷设间距和施工技术需满足严格的施工标准,还要注意在敷设电缆时需做标记,便于后期线路测试工作的进行。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现场环境与设计图纸不相符的情况,在技术人员的把关下进行的修改都要记录下来,用于建立技术档案。显而易见,做好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使整个工程的弱电系统处于控制状态,可大大降低施工错误率及返工的可能性。

5.安装常遇到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1)板材粘合不好引发结露现象

这是机电安装施工细节问题,主要由板材连接处粘合不好,板材不平整引发。所以,采购和加工选用平整、厚度一致的板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另外,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板材的粘合,结合施工地点的湿度和温度确定涂抹胶水的时间和胶水凝固时间。

2)墙面和楼板出现裂缝

在预埋管线时,容易出现管件的损坏和楼板裂缝,主要由楼板预留空洞和管件大小不一致,人员施工力度过大,管线铺设密度大,人员随意踩踏几方面造成。实际施工时应安排监督人员监督细致施工,各施工人员在临时跳板上施工,切勿随意踩踏钢筋。如发生管线损坏或是楼板裂缝,做到及时更换和修补。

3)地下室漏水

这已经是建筑的通病,极大影响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运行。所以实际施工中要做到积极主动的防水处理,如:召开施工部门和专业的协调会,积极预先处理和调整已经发生的错位、遗漏。

6.技术资料的管理和归档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方法以及日后设备维护、改造、扩建的重要依据。它包括文字、图形、图表、声像等形式,记录了施工图纸、技术标准、各子系统概况、电气设备的配置标准等信息。要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要求》及时地对这些文件进行备份、整理和归档,工程竣工后,资料需送往城建档案馆或质量监理局审查并存档。由于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技术专利的申请,还应建立与之对应的文件修改和保密制度,实现对技术资料严谨、规范的管理。

三、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的使用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安全保障密切相关。建立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做好施工前的质量监督工作尤为重要。承建企业要以国家关于建筑质量的检验标准为基础,结合自身对质量检验的要求,制定出可落实的质量保证方针,并在施工建设中以此为标准。施工前召集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仔细分析,结合施工现场,查找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地加以修正和改进。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核心因素,在施工人员中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切实贯彻执行“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落实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建立科学、安全、防范的新型管理平台,做到“依法防范,及时排险”。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桩基混泥土模板

Abstract: now China's rural houses is the day when the project, especially many rural mainly mainly high-level, so in this building high-ris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more mature, many construction level nearly close to international level. The author as a practitione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omestic technology, the hope can give more staff use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ile foundation mixes clay template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桩基技术

静力桩用无噪音、无振动的静压力将桩在设计位置将预制桩压入土中,其特点:坚固耐久,不受地下水或潮湿环境影响,能承受较大荷载,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进度快,能适应不同土层施工。

1.2深基坑支护技术。

为适应不同坑深和环境保护要求,在支护墙方面发展了土钉墙、水泥土墙、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

(1)土钉墙。费用低、施工方便,适宜于深度不大于15m、周围环境保护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工程,因此,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区得到应用。

(2)地下连续墙。宜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近年在北京中银大厦施工中,基础外墙采用封闭式三合一型(防水、护坡、承重)8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深度达30m,在施工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行,解决了地下连续墙的锚固问题。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作为一个新趋势,也得到了研究与应用。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可提高支护墙的刚度30%以上,墙厚度可减薄,内支撑的数量可减少。由于曲线布筋张拉后产生反拱作用,可减少支护墙地变形,支护墙裂缝少,提高了抗渗性。因此,在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工艺之后,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会得到一定地发展。

(3)内支撑。H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皆有应用,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角撑、框架式、圆环式等,还可多种布置方式混合使用。圆环式支撑受力合理、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空间。深、大基坑土方开挖目前多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方式开挖土方,以减少时空效应的影响,限制支护墙的变形。

(4)逆作法施工工艺。在有多层地下室地深基坑工程中应用逆作法或半逆作法能有效地降低施工费用、加快整个工程地施工进度,还能较好地控制周围环境地变形,可用于施工地铁车站、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构筑物的深基础和车站广场人防工程等。在软土地区解决了中柱桩承载不足,防止中柱桩过多的问题。

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我国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对其生产、施工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也

最为充分。

2.1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

2.1.1预拌混凝土技术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我国的混凝土泵送技术提高很快,例如:泵送高度在上海金茂大厦达到382.5m,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

2.1.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

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各种减水剂)的发展。如自流平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喷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

2.1.3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

我国许多地方存在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给结构带来严重危害。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安全,延长结构使用寿命。要解决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重点在选用的低碱水泥、砂石料、外加剂和低碱活性集料等,选用高品质减水剂、膨胀剂,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及其级配,混凝土试配时首先考虑使用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加矿粉掺和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目前我国已利用多种地方材料(磨细砂渣、无机超细粉、粉煤灰、硅粉等)和超塑化剂在工业化生产水平C60的高强混凝土,C80高强混凝土在一些大城市开始用于工程实践,也已基本掌握了配置100M~高强混凝土的技术,并在国家大剧院工程中应用。此外,一些特种混凝土如纤维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特细砂混凝土等,亦成功配制和应用。

2.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我国在高层建筑的桩基承台或箱基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面达到很高水平。据了解,之前拟建的中央电视台主楼工程基础底板厚度约为7.5m,电梯井区域最厚处达到了13.55m,我国施工技术水平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1)进行混凝土试配。

(2)根据混凝土用量,组织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现场泵车、备用电源、混凝土罐车确保现场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3)混凝土采用斜面推进、大斜面分层下料,分层振筑。

(4)现场测温设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微机自动测试仪",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适时监控。

2.4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的推广,以及开发研究的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的应用,都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创造了条件。目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和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应用较为普遍,后者能减少板厚、减低高度、减轻建筑物自重,优越性显著。在构筑物中如压力管道、水池、贮罐、核电站、电视塔应用更普遍。

2.5钢筋技术

在粗钢筋连接方面,除广泛应用的电渣压力焊外,机械连接(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及气候影响,质量稳定,无明火,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尤其是直螺纹连接,可确保接头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连接套筒通用Ⅱ、Ⅲ级钢筋,该技术正得到国内广泛推广。

3钢结构安装技术

除原钢板箱形柱焊接技术、高强螺栓施工技术和钢结构安装技术继续发展、提高外,在钢结构预应力技术方面发展很快。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大跨度公共建筑兴建较多,预应力技术在空间钢结构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创造出多种空间钢结构的新体系,如预应力网架与网壳、索网、索拱、索膜、斜拉体系等,充分发挥受拉杆件的强度潜力,结构轻盈,时代感强。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是施工中也创造了许多新颖的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张拉整体下压整体顶升等多种,工艺简易、经济而且可靠。

4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现在农村安置房工程外墙砌筑多数采用新型复合保温砖,这样有效避免了由于外墙粉保温而造成外墙渗漏现象。其中的注意事项为保温条的镶嵌。

5建筑防水技术

近年,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应用量稳步增长,特别是新型防水材料增长很快。到2010年,按原国家建材局"新型建材及制品导向目录"要求及市场走势,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仍是主导产品,将大力发展;高分子防水卷材重点发展EPDM、PVC(P型)两种产品,并积极开发TPO产品;防水涂料着重发展前景看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类防水涂料;密封材料仍重点发展硅酮、聚氨酯、丙烯酸酯密封膏,尽快开发防水保温一体材料;刚性防水材料、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金属屋面材料、沥青油毡瓦、水泥瓦、土工材料应有一定的发展。

6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范文6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2-0154-02

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作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电气安装,也正朝着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迈进。因此,为了满足现代建筑业发展对电气安装提出的要求,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不断研究提高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方法。

1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

1.1 安装前准备

建筑电气在安装施工之前,需由电气设计人员就整体建筑形态给出设计建议及施工技术要求,然后再经过技术审查,在审查合格之后方可对建筑物的电气工程开始设计。另外,必须保证施工人员在安装电气之前熟悉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然后施工。

安装建筑电气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安装实际与图纸不符,应立即更正,保证图纸的严谨性,同时更不允许在施工中私自更改图纸的设计。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检查,确保施工执行、落实了图纸的设计,必要时,甚至可以对关键地方全程监控。安装建筑电气之前,必须对施工计划进度和施工方法做详细的了解,然后比较选择,选择最适宜的施工方法,尤其是要确定最适宜的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及其相互间怎么才能更好连接。此外,也要保证施工预埋基本设施,即预埋件、预埋管道、预埋零配件等完整齐全。预埋时,如果遇到土建施工,则应先弄清土建装修的建筑标高、装饰材料厚度、抹灰装饰厚度等,并依据这些对预埋件的预埋高度和深度进行调整。应密实、紧固的对混凝土的内敷线管进行焊接或绑扎,其暗配盒、暗配箱应固定在相对应的模板处,同时用防锈漆等将其明显标示出来。对于那些被引出混凝土墙、地面的管子,应按施工要求使其顺直,当管子数量多时,则应将其排列整齐,同时要使所有管子的管口齐整、光滑且密封严实。另外,不同用途的配管要与设计图纸符合标记出来。

1.2 安装建筑电气的配电设备

配电箱在建筑电气安装中担任着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任,也直接显示控制着现场的电力负荷数值。但是,在其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即为安装配电箱而预留的墙洞的抹灰砂浆不合格;配电箱安装时,其标高或垂直度超出合理偏差范围;配电箱与地面线连接的位置模糊。所以,为使工程正常进行,必须实际考察,依据具体需要选择配电箱型号并严格其使用。

1.3 建筑电气的线路敷设

在建筑电气安装准备工作结束后,接下来就要对工程的线路进行敷设。工程线路的敷设包括敷设PVC电线管、安装电导管等等。

2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要求

①暗配PVC电线管技术。PVC电线管虽然易变性、老化,机械强度也比不上钢管,但是其耐腐蚀性强,所以可用于室内有酸、碱等有腐蚀性的地方,而不能敷设在温度高或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暗敷线管时,要切记就近的原则,选择最近的路线用于敷设,尽最大可能减少线头的数目,以减少阻力便于穿线,另外,暗敷线管的弯曲半径应控制在管外径的6倍以下。弯管在制作时应以专用的弯管弹簧均匀用力,同时保证弯头平滑完好,另外要保证线管的弯曲度符合安装标准。对暗敷在砌墙里的PVC管进行补槽时,所使用的水泥和砂石浆都有一定的强度要求,应以M10以上的作护面保护,且保持厚度在15 mm以上。

②敷设安装其他电导管技术。在多尘和潮湿地方敷设电线管路时,要注意对管口进行密封处理;对于进入配电箱的保护管,应保证管口高出配电箱50~80 mm排列整齐。一般说来,被埋入地下的电线路管是不能直接穿过设备基础的,若必须穿过时,则应进行保护。焊接管与盒时,焊接部位应选在其外壁接触处,且要保证焊接的累积长度比管外周长的1/3长。另外,对于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来说,为保证导管与接头扣压、连接的强度,其连接可以在现场的导管敷设时完成,采用套接管件连接,专用工具扣压。连接套接扣压式薄钢导管时,不能敲打形成压点,也不能熔焊连接,同时应尽量保证导管与套接管件之间密实光滑。直管连接导管与导管时,应将接管管端分别插入接头中心的凹形槽,然后采用扣压器在管端连接处的中心进行扣压。

③安装线槽和桥梁的技术。为使金属桥架和线槽的支吊架在同一直线上,必须拉线安装支吊架,对于房内的水平槽架,其安装时应注意防震。桥架的固定点之间都保持在两米以下的距离,连接桥架的方式有两种,即外连接和内连接。连接时,应选用方径螺栓且置螺母于桥架外侧。另外注意,对于不同电压和用途的电缆,应注意不能敷设在同一个桥架内,若是受条件所限则应用木板隔开安装在一个桥架内;电缆桥架接地时,必须确定地面可靠后才可进行,电缆垂直敷设时,要保证其垂直度的偏差约在5 mm以内。

④敷设金属软管技术。金属软管一般是用来保护钢管、电气设备、器具间电线的,其长度要适宜,不可过长,同时也必须保持紧致。软管与设备或者器具连接时,接头处应使用专用接头同时密封。安装金属软管时,要注意:金属软管的弯曲半径应在其外径的六倍以上;固定软管的固定点间隔应在1 m以下;当金属软管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时,最好在灯具或器具边缘软管长度一米处设置末端的固定管卡。

⑤管内穿线技术。在进行管内穿线前,可以采用在钢丝上绑柔软布条的方法插入管中,对管内的杂物和积水进行清扫去除。同时注意,应保证穿进管内的导线是顺直的且不能有接头,所有的导线接头应保持在接线盒或接线箱内。导线穿入管内时,应分色相区分,L1相、L2相、L3相分别为黄色、绿色、红色,PE保护线的相为黄、绿双色。穿线时可对L1、L2、L3相之间据电负荷情况进行调配以维持各项间负荷的平衡。

⑥安装照明灯具的技术。照明灯具安装时,常常会出现些问题,比如嵌入吊顶的灯具在安装时,嵌入不牢;灯具接线、螺钉口接线没接正确;成排灯具安装时,的、其中心线偏差范围超出标准等。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灯具安装的质量。安装时必须注意:对于成排灯具安装,要保证其金属外壳都有接线端子,同时要依设计图纸将灯具对称排列,保持横竖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中心在5 mm以下的偏差;照明器具安装前,要先进行定位划线,固定开关面板,保证所有开关、插座在接线方式、操作方向上是一致的,保持美观;灯具固定时要保证牢固,可以用吊杆在15 mm以上,壁厚在1.5 mm以上的钢管以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的方式对重于3 kg的吊灯进行固定。

3 结 语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电气在发挥建筑工程质量和功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建筑施工必须关注电气安装工程,应保证电气安装施工中设计和施工人员熟悉相关技术,可以辨清材料和设备的型号、规格,同时在安装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学习积累,在以经验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总结提高安装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贤海.浅析建筑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2,(11).

[2] 沈宁.电气安装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建材,2012,(3).

[3] 王挺.分析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