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流行声乐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流行声乐教学范文1
关键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各地电视台举办的社会性歌手大赛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更对幼师生的文艺爱好和课余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幼师生的声乐教学中,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从古今中外音乐名著和严肃的音乐为主要教材之外,同时对幼师生任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流行歌曲这一问题上给予引导和讲解。针对这些现状,我在声乐教学中采取一些新的方法。
歌曲的选材
在举行的大赛中,那种不分唱法,不限曲目的海选,大多以流行歌曲为参赛曲目,而且参赛选手中学生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可见流行音乐在我国音乐生活中以占有一席之地,由于社会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不足,以及思想稚嫩等原因,许多学生对流行歌曲认识模糊,她们唱流行歌曲只觉得时髦,新奇,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要打破以前那种在声乐课中只教授美声和民族唱法的歌曲的陈旧思想和观点,在选材上注重歌曲的多样性和时代性,既有那些古典名曲以及优美的民歌,也有一些青年学生喜欢的健康的流行歌曲,以及符合幼师专业特点的幼儿歌曲。让学生在学习了正规的演唱方法和歌曲后,也能唱她们自己热衷的流行歌曲,把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一些当前新出版的好歌:如民歌《好运来》、《美丽的心情》等,民族加通俗风格的歌曲如《在那东山顶上》、《幸福万年长》等,通俗歌曲《青藏高原》、《感恩的心》,少儿歌曲《小小牵牛花》、《小乌鸦》等,让学生欣赏和体验各种唱法,全方位地感受声乐的魅力。
课堂教学
如何让学生在声乐课堂里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愉快和谐的声乐课堂,我认为在教学中结合丰富的表演能更好地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在声乐课堂上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听到某些歌曲时都会无意识地伴有相应的肢体动作,如:打拍子、扭身体、做舞蹈动作、拍手跺脚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便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以此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用拍手、拍腿、跺脚等方法,给曲子伴奏,通过伴奏、律动,,强调曲子速度的均衡。 拍手:0 0 X 0 0 X
拍腿:0 XX 0 0 XX 0
跺脚:X 0 0 X 0 0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一首新疆民歌,它节奏明快、活泼,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因此我就配合歌曲来引导学生加上新疆舞蹈中的移颈、托帽、抖肩等动作,让学生熟练掌握了新疆舞曲抑扬的基本节奏x.x xx xxx xx而且蕴含在其中的节奏美和充满青春活力的舞蹈美,使学生萌发了对学习声乐的浓厚兴趣。在声乐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色彩用顿挫的语言来加以表达,这对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帮助。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通过朗读解决了学生对《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气势壮阔,气魄宏大的情绪体验。通过朗读还可以加强对空拍和弱起的认识和理解。如:
通过朗读解决空拍的处理。
叮 O 叮 咚 — — 叮 0 叮 咚 — —
(“0”是代表空拍,“—”是代表延长一拍)
通过朗读解决弱起拍的唱法。
我们都是 神枪 手, 每一颗 子弹 消灭一个 敌 人 ,我们
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学生们对声乐课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喜欢上声乐课。这些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大胆活泼的自我表现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少儿流行声乐教学范文2
关键词: 视唱练耳 听觉分析能力 情感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感情交流和表现的必不可少的形式,中学的视唱练耳课不是单单独立的,而是平时课上和课下的积累,视唱练耳的好与坏是一个人音乐素质好与坏和能力高与低体现。而视唱练耳教学是读谱视唱和音乐听觉辨析能力的训练,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我们的训练绝不是单纯的唱唱视唱、练练耳、听听音,而应该是经过正规的严格的训练,能够准确地读懂乐谱、唱准乐谱、理解曲谱的内涵,能够准确地根据音乐展现自己心中的既成的音乐形象,能够运用所学去鉴赏和评论,能够突破超越视唱练耳字面上的局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人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受能力,敏锐的感受力有天生的,但是也不乏很多刻苦学习和训练而成的。音乐感觉好的人能够从很小的、很细微的地方着手,发掘作品的内涵,而反应迟钝的人则能看到听到事物的表面,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1、2、3、4、5、6、7”这个看似简单的、最基础的音阶练习,想要把它唱好,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有些天生感受力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规律,而有的迟钝的学生却心不在焉。我工作了已近十五个年头,期间教过少儿声乐、少儿钢琴、童声合唱团、高考声乐及视唱练耳乐理辅导等,所有这些一开始无不是要从最基础、最简单的视唱练耳教学开始的。像声乐课一开始的发声练习,教师一般会从五个基本元音a、e、i、o、u开始,而在练习时也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练习,这个看似最简单的练习,其实并不简单,想要唱好其中的每一级音阶,既要用灵活的、敏锐的听觉感受每一个音,又要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它进行长期的、枯燥的训练,并富于感情地把每个音都唱好,把每一个音都进行比较,既要唱得甜美,又要唱得纯净、清晰,且生动,具有感染力,运用乐句和旋律起伏、强弱的声音把视唱练习中的情感有表情地唱出。识谱还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只有把最简单的练习唱好,才能转到复杂的带字的旋律视唱训练上来,而复杂的带字的练习唱好后,学生能把握好强弱对比,对嗓音(乐器)轻重缓急的控制,加上对乐曲的独到理解和二度创作,那么学生声乐曲的演唱,或者是器乐的演奏,就驾轻就熟、完美无缺了。
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则必须以“听”为基础,在聆听、欣赏、鉴赏等音乐活动中提高。它是我们在感受乐曲的音响、情绪、色彩时而产生的共鸣并加以消化和吸收的练习。随着学生感受能力的不断深入和丰富,在平时的训练中,听的环节有时候是枯燥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帮助学生积累不同的音乐素材(欢乐的、悲哀的、委婉的、壮烈的等),广泛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体裁和题材的作品,这样在训练不同情绪的作品时,由于同学们脑海中积累了很多音乐素材,因而训练就变得简单而有目的性,也为我们以后的实践活动奠定了丰富的基础。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想象和联想是中介和桥梁,音乐所表达的是不能用语言来详尽的。像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它们各自的魅力所在。像苏北农村比较流行的唢呐,在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哪些鸟?这首乐曲模拟了哪些鸟的叫声?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氛围?等等。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自然而然就联想到自己知道的和听过的各种鸟的叫声,进而还会联想到这么多的鸟儿在一起应该是很热闹的场面,再联系农村办喜事的热闹场景,激起学生的愉快心情,从而使乐曲变得不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命运交响曲》堪称音乐中的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贝多芬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在音乐中,在贝多芬及其他艺术家的身上,我们能学到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生活的内容注入到刻板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其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有深度、有层次,而不是肤浅地听一听就算了。
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通过一些不同的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想要达到这些目的,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训练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少儿流行声乐教学范文3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探究,同时也会尝试着用并未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审视各种社会现象。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各阶段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流行音乐" ,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对象是平民阶层,特别是在校学生。它不像少儿歌曲那样单纯,流行音乐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旋律通俗上口,结构短小精练、易学易记,节奏时而欢快激烈、热情四射,时而低沉婉转、如泣如诉,加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运用迷笛、电声乐器做出奇特的音效更容易吸引中学生的注意;而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谊爱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特别能引起中学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因此,如果能够将流行音乐中的一些积极元素巧妙地运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来,将会有助于更好的实施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在音乐课堂上,有的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而有的学生则显得拘谨、内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在原有基础上进步,采用独唱、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他们自信心。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如果你不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别人又怎么能听见你的优美歌声呢?"有的同学担心自己唱得不好,声音不好听,怕被同学们取笑,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同学们在同学演唱的时候,认真聆听,同时对唱歌的同学,无论唱得怎么样,都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委婉地提出建议。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以上的做法,学生不仅能大胆自信地演唱,而且还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创作表演。这样教学,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生发点、生长点、兴奋点,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明白学生特别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的赏识,即使是一句简单的"你唱得很好"、"你做得不错",学生都会自信心徒增,还会迁移到其他方面,体验成功的快乐。
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要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比如喜欢周杰伦的学生,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的歌曲风格多变,唱风格,爵士风格,中国民族风格。他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当然,对于那些内容不好,嘈杂或是软绵绵的,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在正确引导下,初步具备对于流行歌曲美丑、优劣、良莠、高下的识别能力,鉴别出哪类流行歌曲可听,哪类流行歌曲不可听,从而能在健康、活泼的气氛中感受流行歌曲。
中学音乐教育使用固定的教材,是经过教学实践验证了的具有一定科学行的体系。流行音乐元素作为其有益的补充,将会对中学音乐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教师一味偏好流行音乐,忽略原有的音乐课程内容的讲授,将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种典型的本末倒置;当然,如果教师忽略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好和热爱,完全将其排除在音乐课堂之外,置中学音乐教育现实情况于不顾,则将流于"闭门造车"的境地,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将流行音乐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来,教师要把握适量原则,促使流行音乐中积极上进的一部分元素更好地为中学音乐教育服务。
每位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胆怯心理越来越重。从而引起忧虑、悲伤、恐惧等情绪反应。如:自己的声音条件不好、张嘴就跑调、变声期的学生都会产生胆怯、不自信的心理情绪。唱得好的学生也容易产生胆怯、羞涩、不自信的心理。尤其是在个别练唱时,时常不出声或声音很小,眼睛始终看着班里的同学、听着他们的议论,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在课上学生走神时,老师的突然提问时常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感受等。
少儿流行声乐教学范文4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社文系表演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面对市场变化要求做出理性、及时、主动地反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多种专业技能、广博的文化底蕴、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具有和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围绕这一整体的教育理念,社文系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具体定位为:明确教学培养方向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利用社文系是综合性系部的优势,充分利用舞蹈、声乐、模特、主持与播音与等多学科的环境氛围和师资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艺术实践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模式中的地位和比重,使之在制定培养方案和实施课程设置等环节中获得关注和体现。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围绕舞台、造就人才”。我们所说的“舞台”广而言之指的是“社会大舞台”,小而言之指的就是专业课堂。学校培养的学生只有在专业课这个“小舞台上”练就过人的本事,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找到一席之地。复合型职业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市场为导向,应需施教。强调办学的实用性 、时效性,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知识的更新。将这样的讯息灵活的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比如,社文系的舞蹈专业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民族民间舞为基础,加强街舞、爵士舞等流行舞蹈的教学,鼓励并辅导学生参加舞蹈教师的考级认证。声乐教学不仅注重传统教学曲目的学习,还将《少儿声乐考级》、《成人声乐考级》等教材中的曲目纳入我们的教学中来,为学生将来从事社会音乐培训奠定基础。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需要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人才培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内核与动力。为此,社文系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举办不同形式的内容的专家讲座和见习观摩、邀请优秀教师来校介绍经验、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等,通过这些途径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实践的兴趣的热情。
二、 相关社会调研和理论研究
社文系的领导和教师密切关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发展,积极进行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社会调研和理论研究活动。近两年重新制定了新的三年制表演艺术(通俗方向)、三年制播音主持专业新的教学大纲。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和理论研究活动、老师和学生走出学校来到大众传媒职业学院、湖南女子大学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定位”;“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依托艺术职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本着扩大专业口径、对一些确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可以通过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进行培养。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专业学习加职业技能认证、主辅修等多种课程设置。为培养复合型教育人才,对高职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社文系在教学中实践了如下两个课程设置模式:
1、专业教育加职业技能认证的培养模式。
艺术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复合型的艺术通才,“通才”首先必须是才,是经过一定艺术教育和训练,有较好艺术理论知识基础和一定实际操作(演唱、演奏、指挥、舞蹈、主持)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业余爱好者,其次是复合型,复合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学科的融通她们不仅可以熟练地运用某一专门艺术的技巧,而且也能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基本技术运用要求、特点、创作和欣赏规律,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对群众性的文艺活动进行一般的辅导或指导;能够开展丰富多样性的群众文艺活动,他们也许成不了某一艺术门类的专家但能胜任群众文艺的普及者的工作。因此,复合型艺术人才是活跃在基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群众文艺活动的策划、组织指导的实用型人才、对她们的复合型要求也就是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学时要占到教学总学时的二分之一,专业实践内容要注重技能训练如:声乐、舞蹈、器乐、礼仪、化妆、语言、表演。但技能训练不是专门化的,而是多项技能综合应用的训练。技能训练不仅在校内进行,还要到校外进行岗位实务训练。这种技能训练缩短了学生实际工作的适应期,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除专业能力外,教学还注重方法能力,如:外语的运用能力、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这些增强了职业的适应能力。
该教学模式鼓励一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跨专业通过学习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比如:我们鼓励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课程外,利用系部资源考取导游证(我系开设有导游专业,并被湖南省旅游局授为“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点”)。社文系培养的具有艺术修养能歌善舞、语音纯正、能言善道的导游已经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同时,通过专业学科的交叉,完善了知识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就业面和竞争力。
2、跨专业交叉设课模式。
现有的高职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是单科化、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如果仅按原来课程设置进行教学,难以实现复合型人次培养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高职表演专业的某些专业就必须打破现有的学科专业界限,跨专业交叉课程设置。例如:社文系在模特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了酒店管理、公关礼仪等课程,使他们能够进军五星级酒店的礼仪和管理;社文系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舞蹈要修两年半、其中涵盖了基训、民族舞、现代舞等。声乐专业的学生还要必修语音、台词、表演等课程,这就大大扩宽了他们专业口径和知识面。.
基于以上的目标定位,社文系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规划等进行修订,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方案已经正式列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表演艺术系列培养计划,已于2009年9月开始实施。事实证明这套新的教学方案,既有为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开设的传统专业课程,也有以体验与感受为偏重的各类研究型课程,这样的教学计划,适应复合型人才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能进一步开拓艺术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多方面能力,同时为他们日后发展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人才培养规划的管理与运行
加强艺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长见识、长才干,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是让学生走出去,多参加社会实践。例如:系部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旅游节开幕式等各类文艺演出。二是组织书法学会、书画社、演讲团以及各种中西乐器团等艺术特长团体,吸收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加,使学生的艺术特长、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社文系的领导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深入探索有利于实施人才培养规划的管理和运行体制:系部领导身先士卒,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对各门具体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等门类与任课教师进行定期沟通、交流,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动接受学院的教学监督。严格监督各专业教学的规范性、制度化,将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教学计划的高质量完成。建立艺术实践指导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配备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项艺术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提升专业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撰写系列教材。具有特色的教材是实施人才培养规划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资料和材料,是建立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之上的。自2009年起,社文系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撰写了骨干课程的系列教材,为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少儿流行声乐教学范文5
论文内容摘要:舞蹈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仅仅是为辅助专业课程教学而设置的基本形体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走向社会,开始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音乐表演人才、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者及音乐专门人才的使命。面对当今中小学舞蹈教育改革的图景,该如何来加强和完善舞蹈课程的建设,这已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多数普通中小学没有专门开设舞蹈课程,但是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载歌载舞的节日庆典以及各种文艺竞赛中,舞蹈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将成为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尤其是发达地区中小学招聘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舞蹈创编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评项目。这又给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了一个门槛,值得我们重视。
一、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生源质量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呈下滑趋势
首先,招生考试对舞蹈的要求降低了,一些学校的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方面的相关考试要求。如江汉大学2011年音乐学专业招生简章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满分100分,其中声乐、钢琴(器乐)两科中高分占45%、低分占30%,视唱练耳占15%,乐理占10%。音乐教育专业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测试这一项,甚至连以前在专业面试中还能见到的律动测试也被取消。
其次,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少部分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短时间的集训效果在假期过后已经恢复如初,加之年龄较大,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性未曾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条件又较差,仅凭自身具备的身高、五官等基本条件得以升学,这无疑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二)从课程设置看,舞蹈课课时比例小
就目前各大院校课程设置来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所占比例极小,大概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次,也就两堂课。如何发挥舞蹈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如果仅仅只靠一周的两课时而没有其他形式和途径给予延伸和补充,舞蹈的教育功效无从谈起,更不要谈舞蹈的普及。
(三)从课程结构看,艺术实践的比重远远不够
在传统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艺术实践只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分布在每个学期,最大程度上也就是为学校的重大演出排练节目,并没有把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除了课堂的学习外,技能得不到磨练和展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办法探讨
基础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使学生实现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必须通过课程改革这一重要手段作为改革先锋,要统一指导思想,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相一致,要将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和《标准》的课程理念渗透到舞蹈课程改革中。
(一)从生源质量抓起
近年来,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为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师范院校舞蹈学、舞蹈表演等舞蹈专业的扩招,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已非常现实地摆在每位毕业生的面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前都经过一些培训,但多数是以声乐、器乐、乐理等在艺术高考中比例较大的课程为主,而对舞蹈课程很少涉及。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舞蹈基础相当薄弱,加之舞蹈训练本身就比较辛苦,学生由此会产生紧张、烦躁等不良反应,这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面对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该从艺术高考做起,提高舞蹈课程在艺术高考中的比例,让考生在高考前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要严把艺术高考关,选优质的生源进入高校学习。
(二)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舞蹈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尤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很大区别,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注重高技能性和表演性。根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师范性。学生既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还要有编排舞蹈、策划文艺活动等基本技能,也要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所以,我们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设置舞蹈课程尤其重要。合理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和逻辑性。系统性主要是让学生对整个舞蹈体系有总体认识,课程设置应相对全面,让学生了解每个舞种的特点。逻辑性即课程的安排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1.明确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它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其基本属性是教育。它的目标设定与专业舞蹈院校课程目标不同,舞蹈专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艺技能精湛娴熟的专业艺术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课程,应着眼于舞蹈知识技能和师范能力的整合发展,体现舞蹈课程与音乐学习、舞蹈课程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互补,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取向,舞蹈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动作技能训练,向生理、心理、师范三维舞蹈观转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师范能力综合发展的全面效用。
课程目标以舞蹈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按照舞蹈知识技能与师范能力整合发展的逻辑进行设计。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舞蹈体态和基本的舞蹈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面向市场,开设相应课程
当前,热门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成为专业招生的噱头,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也成为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手段。各高校在招生工作中都亮出了自己的“招牌”扩大招生规模,敞开“入口”,而忽略了“出口”的质量,也不够了解市场的需求。
流行音乐、街舞、爵士舞、国际标准舞等方面的社会办学力量已经走在多数高校前面。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艺人、机构投资办学,培养音乐舞蹈艺术人才。而高校音乐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规范校本教材的制定、了解学生的需求、课时量的多少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一些市场因素:目前,学生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样,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应该多听听基层教师的建议。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内容。一些私立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如四川天一学院每年都派专人负责做社会调查,各系部每年都根据调查报告对教学计划加以修订,培养的人才能很快融入市场。而一些公办学校在这些方面较为滞后,有的教学计划多年不变,有的参照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计划,忽略了培养目标。
3.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科性质、教授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鉴于高校音乐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相对特殊性——“课时少、任务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如专业院校那样将舞蹈学科的课程安排得更为系统化,因而一堂课往往不限于一个任务,而同一任务也不限于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将基训与身韵、身韵与民族民间舞、少儿舞蹈的学习与创编、舞蹈剧目欣赏与舞蹈理论的理解、生活体验与舞蹈小品的创作等相糅合,避免课堂教学单一化,也使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舞蹈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如用简单的现代舞动作组合或极富动感、酷劲十足的街舞做热身运动,以饶有兴趣的即兴舞蹈小品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样不仅避免了单一舞蹈训练所造成的枯燥和乏味,而且开阔了学习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些较为有趣的课题。比如,在身韵课的“眼睛”训练中,要求学生将不同情绪的眼神(如含情脉脉、怒目圆睁、眉目传情等)以舞蹈即兴的方式,结合老师所给的音乐设计情境表演。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四)增加艺术实践
舞蹈社团是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最重要的阵地。参加舞蹈社团活动的学生一般都对舞蹈有较大兴趣,他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学习、交流、创作,对学生本身来说是兴趣的提高、技能的磨练,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对其他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影响和吸引,给那些“徘徊在舞蹈边缘”的学生发出了一盏盏耀眼的信息灯。随着社团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们会越来越成熟,舞蹈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广阔起来,进而对技能的要求也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艺术比赛,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例如,学生在校学习四年期间,须参加舞台演出不少于8次才能获得学分。
毕业实习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除了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文艺活动外,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也都成为学生舞蹈实践的课堂。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他们不仅是演员也是老师,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我,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比如,组织幼儿、少儿编排节目,参加教师或单位的节目演出等。经过一次次实践的磨练,学生们无论是舞蹈的技术能力、创造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成长非常快。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研究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高度重视音乐及舞蹈课程的设置,按照师范性与时代性、结合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艺术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2005 (4) .
[3]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2009(13).
[4]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3(8).
少儿流行声乐教学范文6
女孩名叫王小玮,1985年8月出生在大连市金州新区董家沟一户普通农家,父亲非常喜欢音乐,笛子吹得特别棒,很多乐器演奏的也不错,是村里文艺队的骨干,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在当地小有名气。
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王小玮自幼对音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父亲心里想:“看来这孩子很有音乐天赋!既然如此做家长的就应该好好培养,决不能埋没了她!”父亲跑到区文化宫找到当地演奏电子琴颇有名气的葛连阳老师,请他辅导王小玮。王小玮在葛连阳培养的同期学员中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一段时间的辅导后,一天葛连阳找到王小玮父亲,非常郑重地对他说:“小玮进步很快,而且很有潜力,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有个少儿艺术学校,我建议你带她去报考,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继续好好培养她!”
父亲回家后将王小玮叫到身边,一五一十说了葛老师的建议,然后征求女儿的意见。结果王小玮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到沈阳学习!”见女儿态度坚决,父亲当即下了决心:“只要你肯努力,爸妈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毕竟从小就学习弹琴,又经过专业老师培训,到了沈阳,王小玮顺利通过严格考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人小志大勤努力,双排键上崭露头角
入学后,根据学校安排王小玮改学钢琴。当时和王小玮一起入学的孩子,大多从小就练弹钢琴,而且其中不少已经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这对于长这么大没正儿八经摸过钢琴的王小玮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压力。王小玮从小要强,她不甘落后:“他们行,我也能行!我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同学们!”于是人小志大的她每天一上完课就钻进琴房里练琴,每天至少要练五六个小时,把绝大多数业余时间都交给了钢琴。
天道酬勤,王小玮的勤奋努力很快有了丰厚的回报,学习钢琴第一年暑假回家,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她报名参加了大连市少儿钢琴比赛,结果一举闯入决赛,并得了优秀奖,第二年则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二名。王小玮的进步速度之快令很多同学惊讶,但她心里清楚,这是自己一滴一滴汗水浸泡出来的,是在别人休息时自己从一分一秒的时间中夺来的。也正是这份在艺术追求上的忘我精神,使她学钢琴两年半后又创造出一项令人羡慕的成绩―――1997年12月,她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作品钢琴比赛”中,艺压群芳,一举摘得钢琴演奏第一名的桂冠。这次获奖给了王小玮极大地激励,刚刚步入13岁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名在键盘乐器演奏方面有造诣的艺术家。
或许是从小学电子琴的关系,王小玮对电子乐器一直特别有感情,1998年她萌生了学双排键电子琴的想法。双排键电子琴学名叫电子管风琴,立式结构,上面有两排手键盘,下面有一排大号的脚键盘,具有上百种音色,可以根据乐曲需要进行编辑,一个人演奏,其效果相当于一个百人交响乐团。王小玮是几年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认识双排键电子琴的,当时就被表演者手脚并用所展现出的舞台魅力所吸引,并深深印在了脑海中。如今她想:“沈阳音乐学院就有教双排键电子琴演奏的老师,近在咫尺,我为什么不学呢?”有了这种想法后,她立刻行动,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老师。由于有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且熟悉电子琴演奏技巧,王小玮很快解 决了手脚协调问题,逐渐掌握了双排键电子琴演奏的基本技法。2001年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她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师从最早将双排键电子琴引进中国并开设双排键课的沈晓明教授。
由于专业课成绩好,沈晓明教授很喜欢王小玮这个学生,开课不久就告诉她:双排键电子琴能模仿交响乐、流行乐等各种音乐表现形式,而且大部分乐曲需要演奏者自己编排,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双排键电子琴演奏者,不仅身体各部位协调性要好,还要掌握作曲、配器、指挥等各门音乐知识,懂得的音乐知识越多,对提高演奏水平越有利。老师的教诲王小玮牢牢记在心里,从此,除了认真上好专业课外,她像一个打仗的战士,四处出击―――到作曲系旁听配器课、和声课;到声乐系找老师学习唱歌;到合唱指挥系学习乐队成员的分布;到图书馆查阅各种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每天教学楼、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成了她生活的常态,清晨起来练声、晚上熄灯时间不到不放下书本更是家常便饭。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下来,王小玮不仅能够游刃有余的驾驭双排键电子琴这件充满现代感的乐器,还能一展甜美歌喉,边弹边唱,成为许多老师眼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双排键演奏人才,沈晓明教授更是对她抱有很大期望。
老师们的看法和期望很快得到了印证,2006年王小玮以优异成绩毕业不久,便在众星云集的英国“电子管风琴国际公开赛”中,凭借扎实的功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第二名。赛后,主办方组织获奖选手演出,王小玮又以精湛的演技和激情飞扬的演奏风范征服了英国观众,一首中国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被她演绎的大气磅礴、荡气回肠,演奏终了,现场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不断进取巧组合,“玖月奇迹”创辉煌
参加英国公开赛不久,王小玮应邀担任了“辽宁民族乐团”、“辽宁歌舞团”、“辽宁杂技团”合作创作的大型青春时尚乐舞《中国变奏》的领衔主演,到全国进行巡演。王小玮把这次演出当做最好的实践机会,一方面努力将双排键电子琴的魅力尽情展现出来,一方面不断听取各方意见提高自己,巡演中,不仅每一场演出视为第一次登台,全身心投入,而且每场演出结束后都虚心征求团队中专家和伙伴们的意见,近百场演出,场场如此。王小玮说:“只有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将双排键电子琴演奏的更好!”正因为有这样一种进取精神,王小玮的演奏技艺日臻成熟,表演越来越精彩,在圈内声名鹊起,引起关注。2007年,“北京歌剧舞剧院”青睐王小玮的演技,向她抛出橄榄枝,以特殊人才将她引进,作为领衔主演。这对于一个20刚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肯定,从此王小玮走进文艺精英荟萃的北京,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2007年9月,王小玮参加一个好友聚会,席间大家谈到央视名牌栏目“星光大道”时,一位朋友建议王小玮:“现在演奏双排键电子琴的人很少,‘星光大道’收视率很高,你何不上这档节目展示一下,让更多的人认识双排键电子琴,也算对这种新兴乐器的普及!”“那恐怕不行吧,‘星光大道’是给普通百姓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小玮是专业演员,能被允许参加吗?”一位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时另一位朋友出了个主意:“小玮可以找一个非专业演员组成个组合!他唱小玮给他伴奏,那样不就行了吗!”听了朋友们的建议,王小玮不免心中一动,原来她的老师沈晓明一直致力于双排键电子琴在国内的普及,跟随老师多年,耳濡目染,她也早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双排键电子琴的想法,于是当即决定一试。
聚会结束后,王小玮认真琢磨起这件事来。“去哪找歌唱得好,自己又熟悉的非专业演员呢?”思考中她突然想到了沈阳的一位朋友王小海:“对呀!王小海是一名会计,但歌唱得很好,读大学时曾多次参加过校园歌曲大赛,和自己又熟悉,何不找他呢!”想到此,王小玮很快与王小海取得联系,说了自己的想法,王小海听后马上表示同意。后来给组合起名字时,俩人觉得他们第一次相遇是2005年9月,很偶然,再见面并成为朋友是2006年9月,这次打算组成组合又是在9月,好像奇迹一般,总与9有关系,于是便给组合起了个名字―――“玖月奇迹”。
2008年4月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准备,“玖月奇迹”组合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一亮相立即令人眼前一亮,尤其王小玮的双排键电子琴演奏,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既奇特,又有视听冲击力,很多观众称赞她:“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琴键上翩翩起舞!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在随后的鏖战中,他们越战越勇,一路凯歌,从周冠军、月冠军、一直到夺得2008年“星光大道”总决赛冠军。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徐沛东看了他们的表演,连连称赞:“‘玖月奇迹’真的是一个奇迹!”